导学案:菩萨蛮[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2:0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学案:菩萨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学案:菩萨蛮》。

第一篇:导学案:菩萨蛮

《菩萨蛮》(其二)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深入感受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美在何处?)。

3、理解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与思乡之情之间的关系。

二、预习指导

作者简介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昭宗乾宁元年进士。他生活在唐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王建称帝,韦庄被任命为丞相。他的诗词都很有名,著有《浣花集》。反映黄巢军攻入长安的叙事长诗《秦妇吟》描写了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他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词人。

韦庄生活在唐王朝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早年为实现其“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的抱负,始终“强亲文墨事儒丘”(《惊秋》),但也曾游历江南。在黄巢起义以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达十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所作(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三、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还乡须断肠

2、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四、合作探究

3、如何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诗?

4、白居易也曾写过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词三首(参见P35“相关链接”),试着比较白词与韦庄此章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

五、拓展延伸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毡,爱杀江南。

(1)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2)古典诗歌的意境,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你认为此曲属何种意境,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五、拓展阅读

阅读韦庄的其余四首《菩萨蛮》

菩萨蛮

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四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菩萨蛮》(其二)学案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游人只合江南老

应该

⑵春水碧于天

..⑶垆边人似月

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

..⑷皓腕凝霜雪

洁白

⑸还乡须断肠

一定,应当

...

2、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3、如何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诗?

理解一: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理解二:诗人生活在唐朝末年,因藩镇割据,曾在江南避乱达十年之久。此词就是避乱江南时所作。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此诗表达的正是诗人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可另设一问: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与他对家乡的思念又有什么关系?

答案:碧水阳春,美酒佳人,最终仍然难以消除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正如王粲《登楼赋》所言“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4、白居易也曾写过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词三首(参见P35“相关链接”),试着比较白词与韦庄此章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韦庄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两人的词都用了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稚的语言匀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护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更有了一种冶艳的意味。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拓展延伸

1、(1)空间转换,时远时近:作者的眼睛和画笔起始于了望大江远山,然后写两岸人家,芰荷池塘,沙洲水禽……忽而又放纵开去,极目天际之画船,倏地又收回至村落酒帘。于是一片江南秀丽风光,便一览无余了。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此为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驰来,酒旗在风中招展,又于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2)“有我之境”,这首曲看似客观描写,但实际处处有我。如“看沙鸥”之“看”固然是“我”看,“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淡”也包含着作者的感受和评价。七句写景中如没有作者表赞叹一字,但笔笔都像用蘸满了爱的浓汁画出来的,否则哪能这样美丽与可爱

第二篇:菩萨蛮 导学案

韦庄《菩萨蛮》 与温庭筠《菩萨蛮》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情感 【课前预习】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

关于花间词

五代时西蜀的文学流派,尊唐末词人温庭筠为鼻祖。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毛文锡等。后蜀赵崇祚把这些人的作品辑录成集,名《花间集》,故称“花间派”花间词派的作者多写闺阁闲情,描写女人姿色,浓艳华丽,构成“香而软”的风格。其中,韦词清丽疏淡,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温庭筠的词浓艳华美,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

【赏析、探究】 韦庄《菩萨蛮》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明确: “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3、(江南之美)“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幅江南美景图,美在何处?

明确: 碧水阳春(视听结合),美酒佳人(月与雪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4、(故园之思)“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乡为何一定要到老?还乡又为何断肠?

明确: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处在唐朝将灭之际,中原地区烽火连天,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5、(江南之美与故园之思)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与他对家乡的思念又有什么关系?

明确:碧水阳春,美酒佳人,最终仍然难以消除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正如王粲《登楼赋》所言“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温庭筠《菩萨蛮》

【知识链接】

争鸣:山重叠金明灭 王力教授认为,“小山,指屏山,即屏风。金明灭,指日光在屏风的彩画上闪烁不定,忽明忽暗,表示已经天亮。”。也有人认为该句乃用借代手法,“小山”借指小山眉,“金”借指额黄。隔夜的小山眉深浅不匀,如重重叠叠之山峦,额黄也有明有暗。(明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曾记:“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其中小山眉(远山眉)源出《西京杂记•司马相如》:“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赏析、探究 】

1、“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分析“懒”、“迟”、“弄”三字之妙

明确:三字相互照应,刻画人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2.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说说你从词人“约文微词”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明确:闺中女子内心的寂寞空虚。

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明确: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4.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四、小结

上片刻画女主人公醒后娇慵之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全词通过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并成功运用反衬、比喻、借代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比较两首词有怎样的异同

解析:温词擅铺陈,浓墨重彩,显得“密而隐”,如富丽堂皇之牡丹,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擅素描,疏朗淡雅,又多直抒胸臆,显得“显而疏”,如展苞初放清新明丽之芙蓉,情感上“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第三篇:菩萨蛮导学案 含答案

《菩萨蛮(其二)》导学案

朱亚丹 【学习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教学重难点】

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预习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知识链接】

花间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京兆杜陵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介绍

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军占领黄巢起义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基础知识,解释下列加点字。

(1)游人只合江南老: 合:应当(2)春水碧于天:比 ..(3)垆边人似月: 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4)皓腕凝霜雪:洁白 ..(5)还乡须断肠:须:必定。. 1

【探究篇】

(1)词作开篇说到“人人尽说江南好”,那么大家结合词作说说“江南好”“好”在哪里?

明确:“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2)归结起来“江南好”有三方面的“好”,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是哪三方面?

明确:“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3)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同时也很含蓄地表达了因家乡弥漫着战乱烽火而有家不能归的苦衷。

(4)整首词作者总的是用什么手法来写景和抒情的?

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小结】

词作开篇就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很含蓄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似直而纡,似达而郁”(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

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啊),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江南春水澄澈碧绿,比蓝天更蓝碧。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好像凝满了霜雪。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第四篇:《菩萨蛮·温庭筠》导学案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导学案~教师版

温庭筠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课前播放《菩萨蛮》的歌曲演唱)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五代的词。词在最初,是可以配乐歌唱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流行音乐的歌词。古代的宴席,是有歌舞奏乐的,文人骚客兴之所至,就取来漂亮的纸笺,写下一首首小词,以供旁边的美丽女子歌唱。也正因为词最初是写给歌女的歌词,因此内容多关乎闺情风月,香艳绮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晚唐五代时期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预习案】

一、关于“词”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宋朝之后,词学日趋衰落,一直到清朝,才有了一次复兴——这,就是词的大致发展历史。很少有人知道:词与诗正式分开从温庭筠开始的。主要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大的流派。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 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词牌”。一段称为一“阕”。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作品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他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另有绰号“温八叉”、“温八吟”、“温钟馗”都能反映温庭筠的性格特点。(此处可根据情况补充绰号的由来,以增加趣味性:温庭筠在当时被称为“温八叉”,因为他在作诗的时候“八叉手而成八韵”,也就是说,双手这样交叉一下,就写出一句,交叉八次,一首诗就完成了,可见

当时的温庭筠是多么的才思敏捷。他还被称作“温钟馗”,大家都知道“钟馗捉鬼”的传说,而作者被称为“钟馗”,不是由于别的原因,正是因为面子问题——温庭筠长得不好看。据说,他的长相是“隆口巨鼻”,想想确实挺吓人的。不过,虽然其貌不扬,写出的词却是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

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

三、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花间集》中收录温庭筠的词最多,影响也最大,因此温庭筠被称为“花间鼻祖”。(此处可补充“花间词”的得名缘由和优美含义:我们经常读到“花间集”这三个字,因为太经常,反而不去仔细探究其中的内涵而只是把它当做一个特定的名词。其实,“花间集”三字蕴含着很美的意思。有人是这么翻译这三个字的:The Collection of Songs among The Flowers。也就是说,在花丛间唱的歌的歌词集。而花丛呢,又有两个意思:自然界的花丛,或者是比喻许多美丽的女子。不管是哪一个“花丛”,都是件非常美好的事。)

【探究案】

一、整体探究

(一)诵读诗歌,至少三遍。

(二)概括词的大意,说说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A级)

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二、鉴赏探究

(一)上阕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是什么?(B级)“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

“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B级)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

(二)下阕

1、“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A级)

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容颜美丽动人。

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B级)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三、问题探究

1、试分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B级)

(1)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2)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3)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2、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同意: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C级)

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不同意:温庭筠这首《菩萨蛮》只是写这女子的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穿衣时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的日常生活细节,从而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苦闷的心情。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一种爱国情怀的折射。• 古典诗词里面所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的精神,浪漫的审美情趣。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唤起我们的一种共鸣,鼓舞我们向上,向着美好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类对爱与美的永恒追求。

第五篇:菩萨蛮导学案学生版

《菩萨蛮(其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韦庄及其诗歌语言特点。

2、在诗歌鉴赏中尝试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法指导】分组联动讨论式学习

1.以意逆志,反复吟诵,细细感知诗歌的思想情感。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仔细揣摩诗歌语言,发挥想象,进入诗境;再结合背景介绍知人论世,品味诗歌的旨趣,明确诗歌的手法。

【预习案】

一、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1、韦庄:

韦庄,字,京兆杜陵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他的诗词都很著名,因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影响极大,被称为“”。在诗坛上与温庭筠其齐名,并称为“”,是“”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

2、花间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花间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还有极少部分是咏史征戍、行旅写景。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浮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

3、写作背景:

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这首词是他浪

游江南时的作品。韦庄浪游江南时,共写了五首以《菩萨蛮》为题的词。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这五首词的内容、情意、风格相近。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二、疏通字句,以意逆志

解释下列加点字,疏通诗句含义:

1、游人只合.江南老:

2、春水碧于.天:

3、垆.边人似月:

4、皓.腕凝霜雪:

5、还乡须.

断肠:

三、整体感知全诗

1、词作开篇说到“人人尽说江南好”,这里的“人人”有没有包括词人自己?用文中的词回答“江南好”“好”在哪里?

2、归结起来“江南好”有三方面的“好”,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是哪三方面?

3、“人人尽说江南好”,作为游子的作者对“只合江南老”是什么态度?

【探 究 案】

1、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体会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2、作者是如何来写“江南好”的?

3、请大家展开想象,看看能不能用优美的散文笔调来描绘一下“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中所蕴含的意境。(请注意两点:①想象要优美丰富;②想象应合情合理。)

【回顾总结】

【训 练 案】

【对比鉴赏】

读下列两首同是写江南风景的诗歌,比较白居易的《忆江南》和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在意境情感上有何异同?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菩萨蛮(其二)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相关链接】

古人眼中如梦如幻的江南在哪里?丁启阵

江南,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都是美丽的代名词。

小桥流水,草长莺飞,有活泼俏丽的女子在采莲,在戏水,有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姑娘,走在悠长悠长的雨巷。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种印象,当然跟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有一定关系。但是,毋庸置疑,许多生长于北方地区的人们的这种印象,并非来自实地游览观察,而是来自文学作品,尤其是来自唐诗宋词。

江南在哪里?这大约是很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还是让我们先来读几首古代诗词吧。江南之美,中国诗人很早就注意到了。

早在汉朝,有一首乐府古词,题目就叫《江南》,它描写了江南美景和采莲场面,诗是这样写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短短的一首诗,简简单单的几个句子,重复的句式。这首诗究竟美在哪里?我同意前人所说的,美在“芳辰丽景,游戏得时”。那么,诗中的江南在哪里呢?不清楚。

南朝民歌中有实际上描写江南景物情致而且写得无比美好的,例如《西洲曲》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但是,在诗题上特意标明江南的,没有特别著名的。

到了唐朝,情况完全不同。

诗人们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个个不远千里,纷纷跑到江南去游览,流连忘返,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赞美江南的诗篇。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虽然是感时伤逝之作,但是,其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

君”,也足以令读者对江南产生些许向往之情。根据文献记载和杜甫行踪,我们知道,《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江南是在今天湖南长沙。

白居易在苏州、杭州都做过刺史(地方最高长官),为官一任,钟情一方,他在不少诗词中都热情洋溢地赞美了那里的景物风情。其中【忆江南】(江南好)一词尤其脍炙人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只摘取江花、江水的红蓝两种颜色,便描绘出一幅令人激动、难忘的江南美景。显然,白居易的江南主要是杭州。

白居易尽管对江南念念不忘,但是,他只是忆,忆风景,忆韵事,如此而已。而温庭筠和皇甫松不同,他们是梦。温庭筠的【梦江南】是: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原来,温庭筠的江南,是有着一位倚栏凝望的痴情女子的。可惜的是,温庭筠的江南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

皇甫嵩的【梦江南】是: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这首词的与众不同之处是: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夜雨图(清代画家费小楼还真的就根据皇甫嵩的这首词画了一幅《江南夜雨图》)。图中,烛光、屏影、夜船、驿桥、笛声、雨声、人语,混为一体,有声,有色,有情;声悠远,色斑斓,情缱绻。皇甫嵩是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人,或许,他所梦的江南,就是他的家乡。

江南的景物与风情,忆也罢,梦也罢,都因为体验过于私人化,没能充分表现出江南的魅力。在这一点上,还数韦庄的词【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说得最直白爽快:

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好一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道出了江南美丽温柔的无尽魅力。韦庄的江南,有可能是今天四川成都。因为,京兆杜陵(今天陕西西安)人韦庄,他晚年一直在蜀国做官。

从上边随手撷取的几首诗词,可以看到,令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江南,有在四川成都的,有在湖南长沙的,有在浙江杭州的,也有不知道在哪里的。几年前,有网站发起“你心目中的江南是哪里”的调查(评选)。

我不知道发起者的用意是什么,如果是想要跟评选市花国花似的,非弄出一个地方作代表,我认为那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诗词中令人无比向往的江南,从来就不是指某一个固定的地方。

下载导学案:菩萨蛮[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学案:菩萨蛮[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菩萨蛮导学案学生版

    《菩萨蛮(其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韦庄及其诗歌语言特点。 2、在诗歌鉴赏中尝试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3、理解花间词......

    导学案:菩萨蛮 温庭筠(五篇材料)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编写审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五代词的有关常识。 2、通过对“温词”的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重点:讨论本词是否有所寄托。二、......

    《菩萨蛮》(其二)学案

    《菩萨蛮》(其二)学案 《菩萨蛮》(其二)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深入感受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美在何处?)。3、理解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与思乡之情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目......

    《登岳阳楼》《 菩萨蛮》 学案

    《登岳阳楼》《 菩萨蛮》 学案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2、学习本诗从而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进一......

    《菩萨蛮》学案学生版5篇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学案 主备人:周连星 审核人:夏良兵邵华 《菩萨蛮》学案 —— 温庭筠 【学习目标】1.了解花间词。 2.学习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 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

    《菩萨蛮》导学案(带答案)超实用(合集五篇)

    温庭筠《菩萨蛮》导学案 教学目标: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思想感情 一、唐五代词概述: 1、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直而纡”)的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 1.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2.理解花间词直抒胸......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 韦庄 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 一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