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勇敢的鄂伦春》说课稿
小学音乐《勇敢的鄂伦春》说课稿
小学音乐《勇敢的鄂伦春》说课稿
《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原以打猎为生,性格骠悍。歌曲由五声音阶,四个乐句组成,栩栩如生的塑造了一支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的鄂伦春猎人队伍的形象。
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我设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有感情的,能用欢快、自豪的生演唱歌曲。
价值观过程目标: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特点,能用简单律动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情感目标:学生结合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简单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歌曲感受了解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难点则是能自编律动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前作了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钢琴等。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以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设境悟情,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为了能让他们在美中学,乐中学,并且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学习民族语言渗透歌曲教学
1.聆听音乐
为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我首先播放了一首鄂伦春语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安静聆听,从而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学生一下子就把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
2.学说鄂伦春语“xi la ye”
听完歌曲后,我直接过渡到鄂伦春族介绍,学唱了一句鄂伦春语“xi la ye”,并把这句话作为衬词加入到歌曲当中,表达出对鄂伦春族小朋友的亲切问候,学生兴趣高涨。
3、随音乐加入鄂伦春语“xi la ye”
鄂伦春小朋友一定感受到了我们亲切的问候,让我们就随着鄂伦春小朋友的歌声加入我们亲切的“xi la ye”吧,然后带领学生准确的加入“xi la ye”亲切的问候你的小伙伴吧!接下来,我以导游的形象出现在同学面前,并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去旅游呀?”。“今天,我带大家去美丽的大兴安岭去看一看。”通过这一环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很自然的过渡到发生练习当中来。
三.新歌教学
在本环节中,教师范唱歌曲,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读歌词让学生了解鄂伦春人的生活习惯,感受鄂伦春人为祖国保护森林的自豪高兴的心情。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唱歌作铺垫。
通过多次有意无意的聆听歌曲,学生已经掌握旋律。我采用歌曲接龙、听琴试唱的形式来教学。不仅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且在轻松活泼的学习过程中,难点也迎刃而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特意加上了“小不点”卡拉OK演唱会这一环节,让学生多练多唱,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我通过服饰、曲调,请学生区分《乃呦乃》与《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并用笔连一连。为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我请孩子们随歌即兴编动作进行表演,按自己的想象尽情的创造,通过动作很好的让学生记忆歌词,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打击乐伴奏
学唱歌曲后,我播放有马蹄声的伴奏,让学生在音乐中找一找鄂伦春人的交通工具,然后导入打击乐的伴奏中来,学生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兴致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不仅复习巩固了歌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当孩子们对音乐产生强烈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于是,我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努力学习知识,为祖国做出贡献。
五.鄂伦春族简介
“鄂伦春族小朋友听到了我们的歌声,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家乡看看”,然后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
整堂课,我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够愉快的学习,尽情的表演创造,身心都有一种“美”的感觉。我尽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去表达,用自己的肢体去表演,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翱翔。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想法和设计,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第二篇:勇敢的鄂伦春 说课稿
一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说课稿
硋灶中心小学
姚欢芳
《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原以打猎为生,性格骠悍。歌曲由五声音阶,朴实、简洁的歌词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骠悍的气质,四个方整的乐句与歌词风格统一,有一种亲切感,向人们诉说着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日夜着巡逻、守护山林,保卫国家财产的无私奉献精神。
说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我设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有感情的,能用欢快、自豪的生演唱歌曲。2.价值观过程目标: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特点,能用简单律动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3.情感目标:学生结合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简单知识。从而增强民族意识,从而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养成爱护环境保护草木的环保好习惯。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1.唱准“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一句;
2.用不同的方式演绎歌曲。
说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我运用演示课件、情境创设、引导启发、情感体验、合作探究等。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前作了准备:课件【视频、ppt】电子琴,歌词卡片等
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以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为了能让他们在美中学,乐中学,并且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用简洁的语言回忆我们前面的音乐课,欣赏了高山族乐曲还学唱了一首湖南土家族的歌曲《乃呦乃》“今天,我带大家去美丽的大兴安岭去看一看。”通过这一环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鄂伦春族的生活情境之中。也为学习歌曲做好了铺垫。
二、潜移默化、学习歌曲 在本环节中,反复听了两遍歌曲范唱。生动的视频,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直观的完整的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读歌词让学生了解鄂伦春人的生活习惯,感受鄂伦春人为祖国保
护森林的自豪高兴的心情。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唱歌作铺垫。
通过多次有意无意的聆听歌曲,学生已经掌握旋律。我再采用教唱、跟琴唱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扎扎实实地学会演唱这首歌曲。不仅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且在轻松活泼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记忆“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难点也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尊重学生的选择,凸显新理念,教学中我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培养她们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引导她们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地学会歌曲。
三、表现歌曲 1.领唱齐唱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特意让学生欣赏了著名 歌星演唱这首歌曲的视频。激发学生演唱欲望和参与意识。然后也请班级的小歌手担任领唱,其他同学齐唱。2.歌表演
为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我请孩子们随歌加上动作进行表演,按自己的想象尽情的创造,通过动作很好的让学生记忆歌词,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打击乐伴奏
一年级孩子对打击乐器特别感兴趣,为歌曲加上串铃(表示马儿跑来,传来的铃铛声)双响筒(表示马蹄声)其他同学,强拍拍桌子,弱拍用格尺敲击文具盒。
设计意图:在唱、奏、舞共同演绎中歌曲的表现达到最热烈的气氛,进一步感受鄂伦春族歌曲热情豪放的特色。
四、思想渗透
今天我们去和鄂伦春族人一起过了开心的一节课,祖国大家庭中的民族艺术丰富多彩,让我们多欣赏,多学习。希望小朋友也能像鄂伦春人一样坚强勇敢,同时,我们也要为祖国绿化做贡献,爱好身边的花草树木
第三篇:一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一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www.5y
kj.co
m
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难点:
.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
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教师:节奏卡片、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铃鼓、碰钟、双响筒、串铃
学生: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随音乐《快乐的罗嗦》律动,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在“五十六朵花”这个单元学习了少数民族的民歌、民乐,还记得刚学唱过的湖南土家族民歌叫什么吗?《乃哟乃》
2.学生跟琴复习演唱《乃哟乃》,请在音高相同的地方“53
”加入拍手。
3.我们一起回味了南方土家族民歌《乃哟乃》之后,要带大家学唱一首北方的少数民族歌曲,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板书)
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打开书,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
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
XX
XX
|XX
XX|
XX
XX|
X
—
‖
翻山越岭
日夜巡逻
护呀护山
林
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
(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跟范唱录音轻声练唱,听完后问:谁会唱这首歌?在什么时候学的?请你到前面来当小老师好吗?
6.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
老师弹琴伴奏(如果没有会唱的学生由老师分句教唱)
7.看学生掌握情况:
8.生生接唱歌曲。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
9.生生交换接唱歌曲。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老师——XXX,请回座位上。
0.分两大组接唱歌曲。
1.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有问题的乐句及时纠正指导。
2.如果你来扮演勇敢的小鄂伦春,你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他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呢?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3.自豪的、骄傲的演唱全曲,你可以试着加上动作演唱。
四、巩固练习《勇敢的鄂伦春》
过渡语: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能一起把歌唱下来,如果你能把歌词背下来唱那就更棒啦!同桌之间背歌词!一会儿要进行男、女生的歌唱比赛。
.同桌之间背歌词练唱
2.男、女生分别演唱,老师评价。
3.一组男生、女生到前面演唱。跟电子琴的自动伴奏演唱,看这轮比赛谁最棒。
4.个别反馈,一男生、一女生……其他同学评价。看谁自己敢到前面唱一遍。为“小歌手”鼓掌
五、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渡语:几个同学唱得这么好,看来大家已经学会了。想一想:鄂伦春人骑马巡逻的时候还会出现什么声音?你想用什么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
.出示三种节奏型卡片贴黑板上,请一名学生自己选择双响筒,你想用那种节奏伴奏?XX
XX提示结尾处用XX
X,学生选择后老师在伴奏型XX
XX前画双响筒图。
2.老师弹琴,一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他学生边唱边模仿骑马的动作或模仿敲双响筒动作。为“小乐手”鼓掌
3.大家再想像:马脖子上还会有什么发出声音?铃铛声用什么乐器演奏好呢?学生自选乐器并选择伴奏型:铃鼓:X
X
碰铃:X–
老师画出乐器图标。
4.请三位同学一起为大家伴奏,我听听大家的歌声是不是更好听了,脸上更有表情了。
碰铃:
X
|
铃鼓或串铃:
X
X
|
双响筒:
XX
XX|
5.为几个“小乐手”鼓掌,学生回座位。
6.闫老师再给大家提高点难度,如何接好前奏2323|5652|3232|1—|11151|11151|
再请一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学生演唱。
7.有了打击乐的伴奏歌曲生动多了,但是老师认为还是缺少了一些东西,你们认为呢?
——赶快为歌曲编配动作表演鄂伦春骑马守林的情景吧!
8.跟电子琴的范唱录音学生自编动作。
9.全体起立,师生一起跟范唱录音演唱全曲并表演。注意:接好两小节的|11151|11151|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兴安岭有了勇敢的鄂伦春,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
www.5y
kj.co
m
第四篇:一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一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难点:
1.歌曲中“一呀 一杆 枪” “日夜 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 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
教师:节奏卡片、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铃鼓、碰钟、双响筒、串铃 学生: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随音乐《快乐的罗嗦》律动,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师:我们在“五十六朵花”这个单元学习了少数民族的民歌、民乐,还记得刚学唱过的湖南土家族民歌叫什么吗?《乃哟乃》 2.学生跟琴复习演唱《乃哟乃》,请在音高相同的地方“53 1”加入拍手。3.我们一起回味了南方土家族民歌《乃哟乃》之后,要带大家学唱一首北方的少数民族歌曲,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板书)
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打开书,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
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翻山 越岭 日夜 巡逻 护呀 护山 林
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
(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跟范唱录音轻声练唱,听完后问:谁会唱这首歌?在什么时候学的?请你到前面来当小老师好吗?
6.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
老师弹琴伴奏(如果没有会唱的学生由老师分句教唱)
7.看学生掌握情况:(小老师(或教师)教得好吗?请你再教一遍。)8.生生接唱歌曲。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 一杆 枪”“日夜 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
9.生生交换接唱歌曲。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老师——X X X ,请回座位上。10.分两大组接唱歌曲。
11.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有问题的乐句及时纠正指导。
12.如果你来扮演勇敢的小鄂伦春,你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他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呢?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13.自豪的、骄傲的演唱全曲,你可以试着加上动作演唱。
四、巩固练习《勇敢的鄂伦春》
过渡语: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能一起把歌唱下来,如果你能把歌词背下来唱那就更棒啦!同桌之间背歌词!一会儿要进行男、女生的歌唱比赛。1.同桌之间背歌词练唱
2.男、女生分别演唱,老师评价。
3.一组男生、女生到前面演唱。跟电子琴的自动伴奏演唱,看这轮比赛谁最棒。
4.个别反馈,一男生、一女生„„其他同学评价。看谁自己敢到前面唱一遍。为“小歌手”鼓掌
五、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渡语:几个同学唱得这么好,看来大家已经学会了。想一想:鄂伦春人骑马巡逻的时候还会出现什么声音?你想用什么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
1.出示三种节奏型卡片贴黑板上,请一名学生自己选择双响筒,你想用那种节奏伴奏? XX XX 提示结尾处用XX X,学生选择后老师在伴奏型XX XX前画双响筒图。
2.老师弹琴,一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他学生边唱边模仿骑马的动作或模仿敲双响筒动作。为“小乐手”鼓掌
3.大家再想像:马脖子上还会有什么发出声音?铃铛声用什么乐器演奏好呢?学生自选乐器并选择伴奏型:铃鼓:X X 碰铃:X – 老师画出乐器图标。
4.请三位同学一起为大家伴奏,我听听大家的歌声是不是更好听了,脸上更有表情了。碰铃: X-|
铃鼓或串铃: X X | 双响筒: X X X X| 5.为几个“小乐手”鼓掌,学生回座位。
6.闫老师再给大家提高点难度,如何接好前奏23 23 |56 52 |32 32 |1—|111 51|111 51| 再请一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学生演唱。
7.有了打击乐的伴奏歌曲生动多了,但是老师认为还是缺少了一些东西,你们认为呢? ——赶快为歌曲编配动作表演鄂伦春骑马守林的情景吧!8.跟电子琴的范唱录音学生自编动作。
9.全体起立,师生一起跟范唱录音演唱全曲并表演。注意:接好两小节的|111 51|111 51|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兴安岭有了勇敢的鄂伦春,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
第五篇:《勇敢的鄂伦春》
《 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难点:
1.歌曲中“一呀 一杆 枪” “日夜 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 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和伊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教学准备:
教师:电子琴、课件、打击乐器:响板、碰钟、双响筒、学生: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说鼓励的话让学生大胆的动起来。
二、导入新课:
1.师: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生:答,老师给予肯定。师:你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呢?生:答。
老师也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展示,看完后问学生知道了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老是带领大家走进鄂伦春,了解与鄂伦春相关的知识。课件展示。
我们已经知道了鄂伦春的这么多知识,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想不想听?生听范唱。
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打开书p28,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翻山 越岭 | 日夜 巡逻 | 护呀 护山 | 林— 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跟范唱录音轻声练唱,听完后问:谁会唱这首歌?在什么时候学的?请你到前面来当小老师好吗?
6.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老师弹琴伴奏(如果没有会唱的学生由老师分句教唱)
7.看学生掌握情况:(小老师(或教师)教得好吗?请你再教一遍。)8.生生接唱歌曲。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 一杆 枪”“日夜 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
9.生生交换接唱歌曲。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老师——X X X ,请回座位上。10.分两大组接唱歌曲
11.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有问题的乐句及时纠正指导。
12.如果你来扮演勇敢的小鄂伦春,你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他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呢?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13.自豪的、骄傲的演唱全曲,你可以试着加上动作演唱。
四、巩固练习《勇敢的鄂伦春》
过渡语: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能一起把歌唱下来,如果你能把歌词背下来唱那就更棒啦!同桌之间背歌词!一会儿要进行男、女生的歌唱比赛。1.同桌之间背歌词练唱
2.男、女生分别演唱,老师评价。
3.一组男生、女生到前面演唱。跟电子琴的自动伴奏演唱,看这轮比赛谁最棒。4.个别反馈,一男生、一女生……其他同学评价。看谁自己敢到前面唱一遍。为“小歌手”鼓掌
五、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渡语:几个同学唱得这么好,看来大家已经学会了。想一想:鄂伦春人骑马巡逻的时候还会出现什么声音?你想用什么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
1.出示三种节奏型卡片贴黑板上,请一名学生自己选择双响筒,你想用那种节奏伴奏? XX XX 提示结尾处用XX X,学生选择后老师在伴奏型XX XX前画双响筒图。
2.老师弹琴,一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他学生边唱边模仿骑马的动作或模仿敲双响筒动作。为“小乐手”鼓掌
3.大家再想像:马脖子上还会有什么发出声音?铃铛声用什么乐器演奏好呢?学生自选乐器并选择伴奏型:铃鼓:X X 碰铃:X – 老师画出乐器图标。4.请三位同学一起为大家伴奏,我听听大家的歌声是不是更好听了,脸上更有表情了。
碰铃: X-| 铃鼓或串铃: X X | 双响筒: X X X X| 5.为几个“小乐手”鼓掌,学生回座位。6.跟电子琴的范唱录音学生自编动作。
7.全体起立,师生一起跟伴奏录音演唱全曲并表演。
六、现歌曲
师:前面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鄂伦春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骑马】你想不想像他们那样,也骑上高头大马,神气巡逻呢?想!
下面老师就教大家用舞蹈动作来表现鄂伦春人的形象。1.学习单一动作
1-2小节双手手心向上慢慢抬起,表现兴安岭的高 3-4小节双手手心向外慢慢打开,表现兴安岭的广阔
5-8小节甩动胳膊踏步走,春字的时候右手握拳曲肘向下顿一下,表现强壮勇敢
9-10小节做骑马状,跺脚跟 11-12小节做握枪状,跺脚跟
13-16骑马状,转一圈,护山林处,做出强壮勇敢样字。2.学生配合音乐完整地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