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构化学小论文要求及题目
凡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均需在学习期间独立完成一篇小论文。论文要求主题明确,逻辑严密,文字精练,格式规范。论文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分析和论述。
一、小论文格式
小论文字数在1500~3000字之间,应参阅过不少于3篇(本)参考资料,并按一定格式将其列于论文之后。文稿必须包括(按顺序):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学校专业及班级,邮政编码、中文摘要(100~300字)、关键词(3~8个)、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请参考文献)
二、小论文参考选题
以下列举了148个结构化学小论文题目,供参考和选用,论文题目也可自拟。
1.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性质 2.硼族的缺电子性
3.配合物的化学式、命名原则 4.轨道能与能级
5.硅、磷、硫和氯原子3d轨道参与成键对键角的影响 6.不同条件下Mn2+的氧化产物
7.等价电子组态原子光谱项的简便推求方法 8.书写休格尔行列式的简便方法,9.计算机在用HMO法计算共轭分子π电子能量和波函数上的应用 10.氢键电子本性的研究,11.点阵能的计算与测定 12.周期反常现象期
13.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场稳定化能(LFSE)的关系 14.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15.晶格能及其应用 16.过渡系元素的磁性 17.配合物稳定性的热力学讨论 18.对镧系氧化态稳定性的热力学讨论 19.动能算符在结构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20.原子能级和原子光谱的关系 21.原子光谱项的推求方法 22.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23.光的波粒二象性 24.7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25.元素周期表的历史与展望 26.化学键的本质
27.分子轨道理论(MO法)的内容
28.价键理论(VB法)和分子轨道理论(MO法)的区别与联系 29.分子的手性和旋光性
30.分子的对称性与分子的旋光性之间的关系 31.分子的对称性与分子的偶极矩之间的关系
32.详细说明Ni(en)(NH3)2Cl2可能的异构体及其旋光性 33.多原子分子中的价电子对互斥理论与杂化轨道理论的联系 34.缺电子多中心键和硼烷的结构 35.簇合物的催化性能
36.物质的磁性及其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 37.超分子结构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38.分子的识别和超分子自组装
39.师范院校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40.加强结构化学课程建设 提高本科师范生综合素质 41.结构化学发展史
42.计算机辅助HMO法计算共轭分子的性质 43.结构化学实验的微型化与绿色化 44.结构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45.结构化学与中学化学的联系
46.问题式教学模式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7.多媒体技术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8.计算机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9.引入化学史改进结构化学教学
50.深化结构化学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51.浅谈数学方法在结构化学教学(学习)中的运用 52.浅谈结构化学教学中的模型教学 53.谈结构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4.基于校园网上结构化学教学的CAI课件的制作 55.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56.以理论方法计算和解释常见化学反应的产物与规律,如丁二烯的加成反应 57.物质结构发展简史及其诺贝尔奖获得者 58.结构化学与诺贝尔奖获得者 59.结构化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60.结构化学多媒体与网络教学
61.结构化学动画制作(分子对称性判别的Flash动画)62.电负性在化学中的应用 63.三中心键与硼烷分子的结构
64.18电子规则和金属-金属键的键数的关系 65.非金属元素的结构特征
66.原子中电子的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 67.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8.配位化合物研究进展 69.离域和定域轨道的关系
70.用杂化轨道近似地构造定域分子轨道模型 71.休克尔4n+2规则与非苯类的芳香烃
72.离域π键形成的条件、类型与HMO法的局限性 73.分子的对称性和分子的物理性质 74.晶体场稳定化能
75.配合物的畸变与姜-泰勒效应 76.N2分子配合物的结构 77.过渡金属的离子半径
78.晶体场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的比较及配位场理论 79.环多烯和过渡金属的配合物 80.夹心化合物 重叠二茂铁的结构 81.水的结构化学
82.甲烷(CH4)结构的研究 83.酮结构的研究 84.1,3-丁二烯结构的研究 85.醇结构的研究 86.酚结构的研究 87.醚结构的研究 88.醛结构的研究 89.羧酸结构的研究 90.硝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91.乙炔(C2H2)结构的研究 92.二氧化硅(SiO2)结构的研究 93.二氧化氮(NO2)的电子结构 94.一氧化氮(NO)结构的研究 95.五氧化二氮(N2O5)结构的研究 96.硝酸(HNO3)结构的研究 97.碳酸根(CO32-)结构的研究 98.二氧化碳(CO2)结构的研究 99.苯(C6H6)结构的研究 100.三氧化硫(SO3)结构的研究 101.硫酸(H2SO4)结构的研究 102.二氧化硫(SO2)结构的研究 103.磷结构的研究 104.氨(NH3)结构的研究 105.亚硝酸(HNO2)结构的研究 106.磷酸(H3PO4)结构的研究 107.臭氧(O3)结构的研究 108.过氧化氢(H2O2)结构的研究
109.原子簇化合物的分类及金属-金属成键的判据 110.双原子分子的电子谱项及其电子光谱 111.金属晶体的堆积型式和金属原子半径 112.合金的结构和性质 113.复杂离子化合物及其结构 114.共价型原子晶体-金刚石的结构 115.混合键型晶体-石墨的结构 116.▽2算符的球极坐标变换 117.X-射线在晶体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118.衍射强度与晶胞中原子的分布 119.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和规律 120.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121.C60及其衍生物的结构 122.苯分子的HMO法处理
123.三次甲基甲烷[C(CH2)3]分子的HMO法处理 124.臭氧(O3)分子的HMO法处理
125.无机共轭分子离域π键的简单判别方法 126.有机共轭分子离域π键的简单判别方法 127.前线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128.分别用前线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分析乙烯环加成变为环丁烷的反应条件及轨道叠加情况
129.σ-π配键与有关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130.谈氢键 131.冰的结构
132.球的密堆积和金属单质的结构 133.固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质 134.离子配位多面体及其连接规律 135.硅酸盐的结构化学 136.CO分子配合物的结构
137.结构化学在无机(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138.结构化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139.展望结构化学的未来
140.纳米碳管储氢的研究已被国际能源协会(IEA)列为重点发展项目.试通过全球信息网(WWW)查询这种技术的最新进展.141.试查阅一篇文献综述,了解人工神经网络(ANN)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以及这种方法的局限性.142.试查阅文献综述, 了解量子化学在材料设计中的作用.143.通过网络查询一批无机晶体的结构,并以图形显示出来.144.若有条件, 练习使用HyperChem程序计算分子体积和分子表面积.145.访问一些计算化学和分子模拟网站, 了解分子三维结构的多种文件类型.146.通过全球信息网(WWW)了解球烯包合物和树状大分子的最新研究动态.147.双原子分子和一些小分子的结构比较简单, 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却不是无关紧要的.试论述: 在环境与生态问题上, 哪些双原子分子和小分子具有重要影响? 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这些作用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 我们如何强化或抑制这些作用? 148.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是未来的理想能源.试查找有关的共价键能数据, 计算氢燃烧生成1mol水可以放出多少能量.目前这种能源使用的还很少, 有哪些主要原因? 如果用电解水来大规模地制取氢气, 有没有实际意义?
四、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的撰写要求
(一)撰写摘要的规则
摘要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或补充解释。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信息,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应为一篇完整的短文,篇幅在100~300 字为宜。
3.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4.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之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5.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6.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800字符,包括题目、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摘要正文,要用第三人称写,符合英语语法规范,务请间行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Times New Roman字体)。
(二)撰写“关键词”的要求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词汇,是从其题目、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关键词选用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的概率和该成果的利用率。关键词一般为 3~8个,包括两类:
1.叙词(正式主题词), 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叙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直接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或文章其他内容中抽出来的,即汉语主题词标中的上位、下位、替代词等非正式主题词和词表中找不到的自由词。
(三)科技论文均须附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及关键词的英文翻译,应准确地将文意译出。译文中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或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倾向于采用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尽量使用短句,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避免单调和重复。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一般每篇文章 5~10条。
1.在正文中按引用文献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外加[ ]标注序号。2.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编排,要求做到项目齐全、著录符号正确。
几种常用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符号如下:
期刊 [序号] 作者.题目[J].刊名, 年, 卷(期):起止页码.(如期刊不设卷, 则为“年,(期):页码”)
图书 [序号] 作者.书目[M].版本(第1版不注).出版地:出版者,年:页码.论文集 [序号] 析出作者.析出题目[A]//文集责任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年:析出页码.报纸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引用日期](更新日期).获取或访问的路径(网址).3.参考文献中的作者若为3个及以下须全部列出,3个以上须列出3个,第3个后标注“等”字。务请对每条文献的各个著录项目仔细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第二篇:化学与社会发展论文题目及要求
1论文题目要求:根据本课程所学知识以及专业背景知识、实际生活等,写一篇关于某一(几)种化学物质在某一(几)个生活领域中的应用和改变现代社会的小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2000字,要求手写(3页左右)或者打印(3页左右),纸张为A4纸。格式要求:
题目(如:某化学物质带来美好生活、某物质改变现代社会生活)
空一行
学院:,班级:1或2班,年级:专业:学号:姓名:电话:(注释:1-2 节上课的为1班,3-4节上课的为2班)
空一行
正文部分:
1化学新物质(药品)的特性(一级标题,字体宋体,四号,加粗)
1.1化学新物质材料(药品)的结构特性(二级标题,字体宋体,小四号,加粗)
正文部分,打印要求字体为宋体小四,行距20磅。
参考文献(至少3篇)
[1]
[2]
[3]
论文上交时间:17周上课时间(12月24日)8点至10点30分,逾期不再接受论文,请同学们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且不接受电子档论文。交论文时须签名后才能离开。
老师联系方式:***。
第三篇:化学论文题目
1.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5.怎样看待化学家的作用
7.现代美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8.信息时代的化学教育前景
11.论中学历史教材中应增加科学史的份量的必要性
12.化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5.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6.略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18.略论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9.如何运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20.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2.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实践及思考
23.浅谈数学知识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
24.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26.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研究
30.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化学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31.课堂“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32.论中学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及教法
33.优化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37.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40.浅谈中学化学计算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43.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44.中学生的早恋调查及分析
45.中学厌学的家庭、社会原因分析
46.义务教育阶段对辍学生的对策研究
47.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
48.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
49.“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0.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研究
第四篇:论文题目及要求
论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几条建议
朱龙
徐海学院电气10-3班22101156
摘要:三百字左右(五号字)
关键词:三个——五个(五号字)
绪论(10号字)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及其主要特征
所谓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是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的重要因素。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二、一级标题(四号字)
内容(10号字)
三、一级标题(四号字)
内容(10号字)
四、一级标题(四号字)
内容(10号字)
五、一级标题(四号字)
内容(10号字)
„„„„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名称编者出版社(或者出处)等
2.„„„
3.„„„
说明
1.不按照格式写扣20分。格式要求:(见上面给出的论文格式)
①.论文全部用宋体
②.引用名言、他人的论文等要注明引出或出处。(见上面参考文献说明)
③.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并装订。
2.不得整段参考或引用他人的论文。参考他人论文总数不得多于30%。超过40%,论文为60分;大于50%,论文不及格。抄袭70%以上算零分。
3.论文雷同全部做零分。
4.字数不得少于5000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题目
1、大学生与节能环保
2、论社会责任和个人爱好对人的成长的影响
3、试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
4、我的专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5、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
7、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与自身发展的认识
8、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个人体会
9、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成就的关系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党建中的作用
11、论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的道路选择
12、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
13、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4、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大学我的责任和目标。
15、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民办三本教育实践一瞥
16、怎样做个文明的徐海学子
17、环境育人——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
18、论“和谐世界”理念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19、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腐败的对策
20、如何处理现阶段我国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关系研究
21、科学发展观与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思路调整
22、新时期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研究
23、论“一国两制”构想在中国和平统一战略中的作用
24、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途径探析
25、论“和谐世界”理念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运用
26、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27、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28、论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距关系研究
29、浅论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
30、论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几点建议
31、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如何处理现阶段我国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关系研究
33、论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区别
34、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35、试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的意义所在36、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
37、试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38、全球化经济条件下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39、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40、关于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思考
41、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42、试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变化
43、怎样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
44、试论经济全球化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5、试论科技全球化与中国的科技国际战略
46、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47、如何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
48、论社会道德缺失问题之成因及解决措施
49、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探讨
50、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有感
注:每班每人只能从上述题目中任选一个。班长学委负责分论文。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题目要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09课程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习中心:学号:***10 姓名: 程骄专业层次:
浅淡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的《实践论》一文写于1937年7月,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虽然它写于几十年前,但现在读起来却还是那么有意义,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还是那么的具有指导意义。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马克思曾引用亚当•斯密的话说明这个问题:“他很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所谓人的才能的差别是由分工掘成的,就是由实践的地位、实践的领域及其广度和深度等等造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它的意义充分体现在牛顿的一句名言中:“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即实践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
第1页,共5页
完全的知识。
《实践论》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人是有思维、有意识的动物,因而人能够有目的地进行生产劳动,最终才能成为高等动物。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大脑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人能够通过劳动使自己的思想变成实在的事物,这就是实践。如果人光有思想而没有实践,那么再聪明的人也只能是一个废人,他将不会对社会有任何的贡献。即使是一个思想家他也要把它的思想通过写作表现出来,不然他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思想家,充其量也只是个空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的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因此实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没有实践,人类社会将不会进步。
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增加,人脑中便会逐渐对某一事物有所认识,而这认识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也就是产生正确的意识。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飞跃。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到: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在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践的实践中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使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
脑中重建客体模型,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预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邓小平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也只有通过时间才能证明他的认识正确与否。因此,认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事物的认识,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对事物已有的认识来指导实践,使生产劳动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这也正是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而我则认为认识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双胞胎。认识产生于实践,而又要通过实践来证明其正确性。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无限循环。
说明:
1.考核方式:提交电子版小论文(以“学号姓名”作为文件名)
2.题目:(任选一题)
(1)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2)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谈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3.要求:
(1)运用1—2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10分);观点正确鲜明、重点突出、论据翔实、论证有力(30分);思路清晰、逻辑层次分明、整体感强(30分);
(2)字数不少于2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