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性学习方法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2:2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探究性学习方法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探究性学习方法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第一篇:让探究性学习方法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让探究性学习方法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戴立松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所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笔者主要就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实施探究性课堂教学作了一些阐述。主要通过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确定学生探究的目标、提供学生探究的“秘方”、创设学生探究的空间、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这五个方面去阐述初中信息技术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适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的伙伴。

一、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学习状态。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探究的动机来自于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本身探究的欲望,探究欲望越强,探究兴趣就越浓。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学习兴趣。

(一)情景诱导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才会主动。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在Word软件的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一些非常漂亮的获奖小报作品,并告诉学生掌握Word软件后也能制作如此漂亮的小报。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又如在Excel创建图表教学中,可以创设对班级学习上网行为统计、分析的情境,让学生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进行在线投票。这样的调查活动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涨,而且又与本班学生联系密切,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也乐于参与其中。

(二)任务诱导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没有目的,就算激情万分,也势必造成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因此,课堂教学要有任务驱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后,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浙江旅游》这一课时,教师提出在上虞旅游需要学生当向导,同学们在网上查找值得旅游 1 的景点并且下载下来。通过这个情节引导后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教师马上向学生提出任务。告诉学生想当好导游可不容易,得先完成好下面的一些任务。一是学会如何保存网页,理解“.FILES”的文件夹的含义以及保存文件中的三要素:保存位置、保存类型和文件名;二是如何保存网页上的图片,理解图片的格式:.BMP文件、.JPG文件和.GIF文件,准确快速地下载景点资料向老师推荐。学生听到教师所提出的学习目标正好是他们想跃跃欲试的有趣活动,从而稳住了他们的激情,同时也充分地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下一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指明了方向。

(三)情感诱导

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创设良好欢快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和谐关系,才能使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才能营造出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课前几分种讲解一些计算机比较前沿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这期间学生会提问插话进行评论,这样就达到了互动的效果,还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感。对于学生来讲,课堂自主探究一定存在不少的困难,在情绪上缺乏安全感,此时教师要努力创建有安全感的课堂,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例如个别学生,对于上机操作比较胆怯,不能放开去操作,生怕搞坏电脑。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鼓励他大胆操作,只有上机操作才能加深记忆,才能真正去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尽快的接受新知,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二、确定学生探究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从而围绕目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为让七年级学生掌握表格的绘制,可以布置班级课程表制作任务,规定课程表的具体式样、表格的行数与列数、表格的边框和底纹的颜色等等,让学生上机操作练习。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从而使教师的指导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鼓励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对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三、提供学生探究的“秘方”

所谓的“秘方”是指教师为方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的手段和方法。在多年的教学中,主要有如下几条“秘方”可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究。

(一)“秘方之一”——教材

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直接从课本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如在七年级《生物圈二号》一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首先仔细阅读课本,复习网页和图片的保存方法,同时要搞清楚下载网页上的文字以及利用记事本保存文字的步骤。在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几乎不用教师做任何讲授,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上述内容,为下载网页上的文字以及如何保存文字的实际操作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秘方之二”——课件

利用书本获取知识去指导操作学习,固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手段,但是学生群体中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有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强,不爱看书或不一定能看懂书里的内容,这时教师就要变通,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学习小助手——课件,很好的去帮助这些学生。如在七年级《浙江旅游》一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如何保存网页及网页上的图片,就可借用屏幕录制专家为学生们制作动画课件,并传送到学生机的桌面上。课件的内容主要是演示了如何保存网页及网页上的图片过程,当中还附有声音的解说,用起来很方便,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秘方之三”——F1帮助

在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碰到多多少少的问题和无法解决的困难,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碰到问题时比其他课程更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那就是寻求软件本身的帮助系统。基本上每一种软件,都带有本身的帮助系统,并且该帮助系统是非常的详细,一个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完全可以通过该帮助系统来学会操作该软件。所以,学生在碰到困难时除了能向课本,老师寻求帮助,还可以寻求计算机本身所带的帮助,这也是这门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慢慢养成一碰到问题就习惯的按下F1帮助键的习惯,逐步培养具有自我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能力,这样才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才不会被新知识所难到。

(四)“秘方之四”——网络资源和同伴资源

多媒体网络使教育资源全球化,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便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可以及时通过网络查询,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生熟悉的“百度”网站,有什么问题学生通过“百度”查询基本都能解决问题。同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中,也不能忘了“同伴资源”的运用――通过学生帮学生,协作性学习,不仅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如在学习如何设置桌面墙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看书,还建议大家互帮互助,自由组合成小组一起探索。这种协作性学习就是“同伴资源”的很好运用。

四、创设学生探究的空间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这样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更好的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保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真正做到让学生全面有效的参与。例如在教学网页文字下载的菜单操作和快捷键操作时,有些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跟着教师操作,沿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一个脚印来学习操作方法。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如

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网页文字下载如何操作,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用不同方法得去操作,有的利用菜单,有的利用快捷键,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扶得过多,这样只会增加学生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教师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学习。要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平时的课堂中“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教师平时要对这些学生多一些关注,要加强指导,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行。例如,课堂提问时,重点提问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大胆回答问题;上机实践时要多指导学困生的操作方法等等;对他们的每次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字不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必将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主动学习,真正的喜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通过观察及看书,使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明白书上的信息技术表达方式,抓住重点,依据学习内容,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在七年级《无线技术》一课教学中,先尝试让学生美化文本框,但学生在Word里一下子还不知道如何去美化。于是让学生翻开书本仔细阅读,学生就能明白用鼠标右击文本框边缘,从快捷菜单中点击“设置文本框格式”命令。但是这个命令项中又有很多选项,哪个是才是所需的选项呢?根据书本的步骤学生就能很快就找到所需的“颜色和线条”选项,理解“填充色”和“线条色”的区别,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就可进行美化,完成相应的任务。

(二)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此时,教师在一边可以通过几个巧妙的提问,使学生思路开拓,立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众家之言》一课中,学生利用自选图形美化幻灯片时,发现有的自选图形的内容被另外的图形遮盖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这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各个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学生鼠标一操作,马上就明白了,只要把叠放次序调整一下就行了。这样的提问,不仅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学到了一些有用的思考方法。

(三)运用类推和迁移,使学生掌握自我建构的学习方法。

类推和迁移是学生在很多学科中经常会采用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特别是学习那些与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新知识更是离不开类推和顺向迁移。类推是指学生借鉴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去推出对新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它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如学习了文字的“复制”和“粘贴”就可以类推到图片、自选图形等对象的“复制”和“粘贴”,也可以类推到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和“粘贴”。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例如学生在记事本中学会了文字工具的应用,在Word中虽然软件

不一样,但是对于字体、字号、字形的设置方法是完全可以通过迁移而获得的。同样在Office套装中掌握了Word软件的使用,那其他几个软件学起来就相对轻松多了,因为Office套装中各个软件的界面都是类同的,也可以通过迁移而获得操作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洪亮.现代教育理论导读[M].山东: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4.作者简介:

戴立松: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学。

第二篇:让信息技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让信息技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利工具。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就是运用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方便教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和创造欲。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达到教学创新的效果呢?

一、利用多媒体的特点直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音乐学习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让学生们能直接的看到、听到自己没有见过听过的东西,有了多媒体,就能孩子们很快走入正题。如:《音乐会》一课,用课件展示导入:美丽的森林里,小鸟在树梢上快乐地歌唱,水中的青蛙也在快活地叫着,就连树林边上小河里的流水也在哗啦啦地唱着歌„„同时,播放出鸟鸣、蛙叫、蝉鸣、风吹柳枝、小河流水的音乐,使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了音乐会为主题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孩子们动脑、动手,不断想象、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动画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美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

二、化难为易,揭示内在规律。

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歌曲简谱时,在学生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多种不同节拍和音准的高低的歌曲,并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正确辨别。利用网络的优势,安排学生在“电子谱”上操作音阶跳动和节拍的变化。由于“电子谱”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音乐。,使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融入了情感,而且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学生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

三、声情并茂,感受歌曲

在解决了乐理知识的重难点之后,就进入到歌曲的演唱与欣赏的环节了,演唱、欣赏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有效地将歌曲技能的练习结合演唱,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歌曲。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改变欣赏歌曲时,学生一味的听录音,注意力分散,凭单一的听觉、想象去感受音乐的毛病。运用多媒体欣赏音乐的显著效果,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趣。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乐器越来越多,通过安装各种合成器软件,演奏出美妙奇异的音色,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自由的探索、自学、发现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善于把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现代化信息技术课件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不但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还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到真正的音乐美。

第三篇: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中学 王庆文

传统文化教育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中华诗词大会》的播出,武亦姝等诗词高手纷纷走红,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议,舆论普遍认为要强化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经不是“要”或“不要”的选择题,而是“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正式发行,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开启了一条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新路。不过,传统文化进课堂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认为,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学科有机渗透

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渗透模式与单一模式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同地区或学校应当根据各自的地区特色、办学条件、教育对象,充分结合两种模式,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如今,中小学各门学科课程中都适量增加了相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如社会课程有对古代民俗文化、古桥建筑知识的介绍;历史课也包含古代钱币、古代名物、历史人物的内容;音乐课程涉及中国戏剧、古典舞蹈、民族服装;美术课程有国画、陶艺、刺绣;体育课程有中国武术等;数学课程也渗透了中国古代朴素的数学思维。这些教育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是潜隐性的,需要发掘、统整,并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例如,将经典诵读有机地整合到语文课堂中去,将传统文化内容编成歌谣、短剧整合到音乐课堂中去,将传统的舞狮子、赛龙舟等传统曲艺活动有机地融入体育课堂,将古老的面具、画脸谱与现代化妆舞会结合融入美术课堂,等等。只要我们确立自觉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就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2.开发隐性课程资源

目前,传统文化教育已经进入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视野,被很多地区、学校纳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规划之中,要求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因此,无论采用单一学科还是渗透课程组织模式,都必然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显性课程。台湾学者龙应台在谈何为文化时曾说,文化在于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就是文化。他认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就在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隐性课程的作用正是“润物细无声”。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利用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外,还应充分重视学校隐性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将课堂、教材、活动、校园等“共同体”中潜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转变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真正将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贯彻到中小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一节课,涉及到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可以讲一讲他的故事以及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中国在数学上的成就。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3.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传承传统文化,一定要用好传统节日载体。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好最生动的载体,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载体,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在融入活动中受到启迪。比如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沉重的日子”、“怀念与哀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要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怀念故人,二是保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所以,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的传统节日,要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氛围,领悟节日内涵。借助传统节日,也可以组织青少年学生进行诗词、书法、组织经典诵读等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传承传统文化,还要亲近生活。传统文化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融入生活之中体现为一种风俗,传承传统文化,重要的是传承风俗。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非遗载体,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去非遗存在的场域里参观,也可把非遗传人请入学校,让学生应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种教育更现实、更有意义。

4.丰富实践活动载体

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因此,如何搭建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心灵的联系是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所要关注的问题。要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无论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民族意识”,还是对学生进行“潜能开发”“人格培养”,都不可能只通过“传授”达到,而要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并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在活动当中获得具体切实的体验,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认知得以内化、情绪得以感受、行为得以改善,从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另外,对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又不是为了传承而传承,还在于它的变革、再生产。它不是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文化的再生产、再创造。传统文化教育期待学生不但能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要能够进行“文化思辨”,同时还要能“在地行动”,将“知”与“行”结合起来,形成道德意识的转变,并且将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或人生哲学,最终体现在日常行为与活动上。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应考虑“在活动中教育”,搭建以“体验”为目的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平台,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活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华文化的精髓,并在体验中感悟、内化,最终促进自我发展。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探究者和关怀者,并身体力行成为社会改造的行动者,不但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增强他们传承民族文化、提高道德素养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历史是国家的根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留住血脉,才能走向复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时代特色,让传统戏曲、国画、书法、中医药、传统体育、武术、太极等进校园、进课堂,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很好的沃土、氛围,讲好中国故事,在讲授知识中传承传统文化,将历史的经典、时代的方向播种到未成年人心中,传播社会正能量,助力青少年实现人生大梦想。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中学 王庆文

邮编:255161 电话:***

第四篇:信息技术已融入美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已融入美术课堂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教学整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成为我们今后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需要我们在理论层面上认真研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美术教学中各种演示难、过程长、操作复杂的问题,省时高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为学生创设了美的情景,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感到非常的新鲜,课件、网络、教学软件等具有独有的画面展示方式和独特的音响效果,可以马上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让其精神高度集中起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电脑的课件、网络、教学软件等可以使平常见惯的范画、情景、实物,与声音、文字、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美术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图文声像并茂,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讲授过程由此变得亲切轻松,学生们觉得新奇好玩,学习气氛就变得轻松。学习的积极性就在这种氛围下调动起来,学习动机自然形成。

(二)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学相长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

师生之间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一味地灌输式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本身也存在知识老化的问题,我们要倡导多元文化,因为只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会产生新的东西,才会有创造,有发展。中学生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十分感兴趣,掌握很快,我请他们一起备课,将新课中的重点、难点先布置学生去准备,现在有了互联网,学生可多方寻找资料进行研究。上课时,我请学生讲述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师生共同讨论。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正是这种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也同时激发了我的教学创新热情,一个个新的方案在我与学生们的讨论中产生,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发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埋头备课,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方式,将备课授课过程变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学生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质量,这种教学相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中所积极倡导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也为美术教学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潜能。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各个领域,拓宽学生探索研究的渠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我们教育必须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现在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而且电脑绘画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绘画表现技巧的不足,使学生能极好地把好的创意快速地表现出来。

1、在美术欣赏方面,现有教材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美术欣赏的需要。

美术课中欣赏课《中国画欣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录像资料和幻灯片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素材。但是各处设备的切换耽误时间,而且知识没有连贯性。如今我们利用多媒体将作品通过大屏幕配以音乐展现给学生,那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2、在自主学习方面,如果我们能将教师的美术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精心制成有关的课件,并存入电脑,那么学生就可以方便的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调用有关的美术学习内容。这显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节省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和人力资源,这一方式对于我们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3、从创新的方面来讲,在电脑绘画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颜色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可以自由创作,驰骋想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益于儿童审美观的良好形成,也激起了儿童的绘画兴趣。电脑绘画为那些以往造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平等的创新机会。借助电脑(拼图)绘画,借助于大量的绘画、摄影图片的选择和裁剪,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他自己的梦想成真式的绘画作品,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绘画兴趣。在电脑绘画方面,目前用鼠标在电脑上直接作画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宜于以几何形体为主的如建筑、汽车等的绘画,在将来可以用光电笔直接在电脑上作画,其效果和手绘是一样的。给学生一个不同的配色方案比较、选择的机会,对学生的色彩认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

4、从指导、示范、汇集的方面来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美术课,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主机对学生在分机上的作业予以指导、示范,也可以将任意一个学生在分机上的作品给全体学生鉴赏进行展评,这一点儿要比传统教学更真切。还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汇集到一个文件夹里,形成作品集,供全班学生鉴赏,或发布到网上,提供给有上网条件的学生和家长在自己家里鉴赏,也可以从网上征集到家长的反馈意见。整个美术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有效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对美术学科确实很有帮助。

第五篇: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外乎三个方面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创新设计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或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二是利用课件和网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开发学生学习心智,感悟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三是课后利用网络,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反馈信息,以实现教学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1、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教师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网络、电视、书刊杂志、生活中等多种渠道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包括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实物等);我们不要产生“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就无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这一错觉。要使教学素材紧扣主题,对它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纳、分类、有机组合,形成系统,而不是简单的素材罗列;要规划好素材呈现的方式、时间,以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素材的来源要尽可能向生活靠拢,要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上来直接获得知识的体验,获取知识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进一步展开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优化组合计算机的图、文、音、动画等特殊效果,及时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使教学张驰有序、动静协调、画面和谐大气。不能为了使课件的画面“生动”而硬搬一些不必要的媒体到课堂上播放,“喧宾夺主”地引入信息技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规划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各种教案设计,进行比较、筛选,再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而达到教案设计的最佳方案;我们应根据教案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适时地应用课件,太早或滞后应用课件,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多媒体课件不能文本太多,或过于花哨。不能把课件制成板书搬家式,也不宜画面杂滥,片面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课件的目的应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课件应做成模块式的,老师应根据课堂实际,选择性的使用课件,且忌点击“下一步”到底,否则,整堂课主题不那么鲜明地呈现,学生听来,不知本堂课所云。

(二)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实施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课堂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媒体及新颖的上课方式来实施教学过程。

1、合理使用多媒体

媒体出示的时机要恰当,信息采集的空间要合理。太早或滞后应用课件,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确实能使知识由抽象变直观,使上课氛围变得更加生动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媒体。比如语文课,我们可以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良好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形象理解。但语文课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语言文字自有其想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媒介,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受到压抑。又比如数学课,老师们往往用幻灯片将解题过程一下从投影仪放出来,代替了粉笔的书写过程,殊不知,传统书写过程中,老师可以边写边讲,学生也可以根据书写的进度去展开想象。所以,在现在的这种做法下,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维往往滞后于老师的板书过程,这是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的。技能课或者实践课,我们老师不能仅仅根据几幅图片,几种声音或几段虚拟试验来过早地得出结论,而应提倡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感知信息,获取信息,去自主获得真实的试验感受,真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室中或学校内。

2、采用网络优势,合理采取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多向互动,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网络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在课前可通过聊天程序、BBS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同学们布置课前作业,将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使同学们对本堂课要讲授的课程获得一个基本的经验。在网络课上,教师可以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发布,同学们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等。由于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网络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利用网络条件下的交互模式也不是万能的,不可以完全依赖网络。例如,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的交流技术对学生来讲,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对于计算机水平普及不高的地区,师生间通过网络交流或许不那么顺畅,搞不好,还会影响教学校率。其次,有些学科的特点是不适合网络交流的,比如英语,重在语言交际,而通过网络是无法体现口语交际能力的。还比如,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是与教师的讲授分不开的,而网络是不能达到这种声、情并茂的效果的,现阶段的交流技术对这些信息的传输也是力不从心的。此外,网络教学的课堂教学秩序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时进行教学评价,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聊天程序,BBS等和学生进行现场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评价。课后,教师还可以电子作业传给学生,利用计算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知道自己的知识缺陷,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从而及时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实希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资金、政策、组织领导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广大教师能积极投身到新的教育方式的变革中去,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教法,大胆实践,相信我们最终将会迎来教育改革的春天,为提高全民族素质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教与学的双向良好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校率,提高教学质量。

下载让探究性学习方法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探究性学习方法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案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案 从应用工具层面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会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的效益与质量;而从整合的角度看,只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并......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

    让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

    让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的中去 3月6日—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河南省电化教育馆举办的第十九届河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培训班, 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多,感触不少。本次培训班涉及的......

    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

    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 泾源三小 禹荣玲 一、课题背景 所谓信息技术,是指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

    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学科教与学之二

    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学科教与学之二 二、化静态为动态 在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有利于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知识。但是,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

    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无疑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传统教学方式单调而枯燥,尤其是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学生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

    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插上翅膀

    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插上翅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