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添花
让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辅助作用日益凸显,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变的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能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使语文教学绽放异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质量 评价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正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现代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
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它进入课堂后,使教育、教学超越传统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的容量,创造出知识、学问来源多元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视听,提高语文课堂质量。
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融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这是语文学习的资源宝库。比如我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所在的地方没有这种花,学生也没见过,为了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我翻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词典》这样解释:“【紫藤】落叶木本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花紫色,荚果长大而坚硬,表明有绒毛,供观赏。”照这样给学生讲,不说学生弄不懂,我也弄不懂,怎么办呢?我想到了网络,到网络上一搜,紫藤的图片比比皆是,美不胜收,自己也开了眼界,了解了紫藤花,于是下载了几幅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结合教案制作了一个ppt课件。课堂上紫藤萝直观的展现同学们面前,学生了解了紫藤萝,熟悉了花序花冠,进而对理解作者受紫藤旺盛生命力感染,内心感情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样课堂效果很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庞大的信息充满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来说,过去所掌握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而要想掌握所有的新信息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有些信息学生知道的老师不一定知道,特别语文学科其他社会学科关系密切,如果老师不借助网络信息的准确快捷来弥补,不断给自己充电,那么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拓展视野,保证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制作或选用恰当的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宇宙有些什么》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月球吗?月球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月球就像一个大圆球,有的说月球就像一个大黑球……于是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太空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转变传统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建立在科学人性观基础上的主体教育思想要求确立和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人的巨大能动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并主动地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
育过程、自我发展中的价值,充分调动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旧式教育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批唯唯诺诺、平庸驯服的“书呆子”。主体教育是对旧式教育辨证的否定,它让学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塑造或代替他的发展。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而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
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能够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活动,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信息技术为孩子多方位、多角度地运用自己获得的语文知识、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有的孩子将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听到的记住的故事制作成录音磁带,还配上解说和背景音乐。还有的孩子暑假里几人一组游览一处风景点,将游览过程拍摄下来,再搜集与该景点相关的传说、故事、知识,配上合适的音乐、解说、动画,制作成电视短片,开学时与大家交流分享。又如在学校开设了古诗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邮箱后,学生学习、应用语文的范围得到扩展。他们将自己的优秀习作、学习体会以E-mail的形式发给老师和同学,或在论坛中向大家推荐某一文章、就写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其他还开展如制作风光片,设计广告画、广告语,阅读沙龙,家长推荐阅读等活动。在这些有趣精彩的活动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这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方位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阅读文本能力。
当前教师的备课已经逐渐摆脱传统的纸质备课,而更多的是采用电子教案,这样教师可以放开手脚,借助网络从各种信息媒体上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再根据教学实际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加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平台,完成文本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阅读许多和文本相似或有联系的文章,从中对比异同,欣赏课本外一些优美的文章。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训练,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阅读视野,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
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教学余光中的诗《乡愁》时,借助多媒体平台师生合作,领会了诗人用四种意象寄托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表达出内心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之后,我又进一步拓展阅读资料,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引导学生阅读,把它和《乡愁》对照,这样学生对作者的乡愁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要结束课的时候,我又适时推出了作者的另一首诗《民歌》让学生课后品味,还布置了学生们学完本文后仿写一首乡愁,放在自己的博客里,请同学们品,后来我在读学生的博客时,读到好些很不错的乡愁小诗。实践证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确可以在教学中起到拓展阅读素材,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五、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学生配合来完成。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多媒体呈现文字、图片等素材,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 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引发争论, 打开学生思路,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身处教改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拥抱现代化技术,热爱挑战,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去,使现代化技术成为黑板、粉笔一样得心应手的工具。
参考资料:
①光明日报出版社闫焕民、鲁杰主编的《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语文》
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云南教育》马汝凤 2003年25期 ③孔立新《多媒体语文教学之我见》《中学语文教学》1999.3 ④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第二篇: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插上翅膀
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插上翅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正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整合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教第八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一诗中,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领略乡村四月的美丽景色。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乡村的春耕的场景,以及山野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并辅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春天是个美好的、播种的季节。
二、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教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别出心裁的搭配,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尤其是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情景交融,授课老师妙语连珠,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学习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时,学生交流到是因为下了一场很大的洪水,虽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这是一场大雨,然而朗读是不到位的,于是老师播放录像,直观洪水的凶猛与残酷,又再现了小村庄的凄凉画面,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三、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都有体会:许多学生不会朗读,没有一点情感。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假如》这篇课文前,我组织学生观看了《神笔马良》这部动画片,提前让学生了解谁是马良,他都做了哪些好事。当马良帮助别人的真挚感人画面扑入学生的眼帘时,当那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沉浸在故事之中,再次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自然流露出真挚的感情。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必将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快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科学地采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走向信息技术的丰富与创新,占领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要肩负起的历史重任。
第三篇:让信息技术为小学体育教学添翼
让信息技术为小学体育教学添翼
吴云 沈光茹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
12摘要:教学活动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以一定的媒体为中介的信息交流与互换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把这种技术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既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挑战,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把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应用进行研究,能够对我们体育课堂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我们小学体育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体育教学;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帮助突破教学难点;帮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身份转变——教师向“研究型”转变,学生向“探究型”转变;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新课程和实验的推广;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一、借助多媒体视频,标准示范动作得以清晰展示
一般来说,人们通过多种感官同时感受而获得知识的速度,比单纯依靠一种感官获取知识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对于具有感染力、直观、形象的事物会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也乐于接受。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声形并茂、图文兼备的视频、动画、图片以及录音等形式提供引人入胜的媒体素材,从多种感官上刺激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影响了动作的连贯性,并且有些动作难度较大、结构复杂,教师很难标准地示范出来,容易造成误导,自然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要想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就必须将已经获取的视觉形象和相应的运动冲动相结合,否则会使学生混淆新动作和以往的习惯动作。如前滚翻等技术性动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尽管教师反复讲解、多次示范,仍然有很多学生把握不好动作变化和完成时机,无法掌控其中的要领,再加上教师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在进行示范动作时缺乏规范性,则更会使学生感到云里雾里,不得方向。借助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技术性动作事先利用各种软件制作成体育动画,并加入声音效果、画面变换、动作处理等。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处理过的画面定格或采用慢镜头,让学生清晰、明确地观看到所有分解动作的要领,从而抓住技术关键,掌握标准动作,提高运动技能。
二、Flash动漫帮助体育运动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到突破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展现完成的教学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让学生在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中感受体育课堂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运动技术及动作技巧的构成原理。例如,在教授“蹲踞式跳远”时,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先讲解后示范,且动作在瞬间完成,根本无法使学生看清“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这4个步骤。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远程教育资源库或互联网视频资料中截取“蹲踞式跳远”的教学演示,首先用“影片剪辑”演示助跑动作。利用Flash“插入”菜单中“影片剪辑”制作一组跑步的循环影片,然后再为这一组循环影片创建“动画动作”,并设置为加速度。为了更好地完成落地时的动作,可利用Flash的“引导线”,以引导人像做“曲线落地”这一动作。将这一Flash动作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4个分解动作,也能形象地看到“蹲踞式跳远”的整体连贯动作,在无形中增强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跳远的过程中,起跳和腾空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播放动画时可以采取“逐帧播放”的形式,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个技术动作的细节,以达到快速掌握技术要领,提高运动水平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得到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如在实施篮球教学时,可以先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NBA的精彩片段;在实施足球教学时,先播放一段精彩的足球射门集锦,学生通过激情澎湃的视觉刺激,不仅会流露出好奇与惊叹,更是跃跃欲试,亲自参与到篮球和足球运动中。学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达到最佳运动效果。具体教学中,笔者还搜集一些有利于体育教学的软件,并通过专业教师的指点协助建立自己的主题网站,甚至有时候将体育理论课搬进微机室,让学生自己从主题网站中选取交互式课件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学生通过这种人机交互的方式,准确掌握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要领,有利于课外实践操作的顺利完成。
四、合作性学习在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中得以更好地开展
体育学习过程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比如在球类及游戏中,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还有一些体育运动需要保护和帮助,如爬山等运动需要团队之间的合作与分工。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往往能取得比独自学习更好的成绩。另外,合作学习比个体学习和竞争学习更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合作教学中发现,合作学习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这时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将合作学习转变成以自己的分工意志为转移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师所设定的角色而已。当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之后,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思考与探究,有时一个学生的观点就可以触发其他学生的思索,以帮助学生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说明,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情感,促进合作性学习的成功。
五、信息技术能够加快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
资源共享是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人们传输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属性特征,也是学校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教育体系、提高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资源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学校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文本、图像、音像、电子资料、教学设计等资源,只有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即时共享、查漏补缺、避免重复、节约成本,并进一步缩短因为时空原因而造成的思维延误。如很多知名专家、学者的讲座,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实现共享。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体育教学资源共享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拓宽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运动视野,全面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观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竞争观,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真正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褚峰.让信息技术为体育教学服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8
2.胡含宇.信息技术,借力三分给体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3.孙敦武.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林区教学 2010.4.赵升惠,丁向东.论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整合的实现途径[J].甘肃科技纵横 2006.
第四篇:让语文课堂教学
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启迪灵魂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否快乐,是否有所收获,都是由我们教师来调控和掌握的。“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课堂,快乐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内只是引导学生,阅读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阅读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内容要让学生喜欢,为学生服务。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条件,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最后读什么,教师对此要鼓励学生从感兴趣课文的内容读起,读后还要谈谈感受。例如,在教《草原》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由阅读。这篇课文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文章,描写草原美丽景色。刚上课时,我利用色彩鲜艳的草原课件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读、或讲、或背、或画,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使每个孩子都觉得有“用武之地”。我的布置刚刚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读学起来,有的读描写草原静态景色的段落,有的读写草原动态活动的段落,个个读得起劲,读书声响彻教室。他们不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学生还绘声绘色地讲草原美丽的景色,还有的学生用他那五彩的神笔画出草原的天空、羊群,更有的学生闭上眼睛,陶醉在美丽的草原美景中,那真是如痴如醉。看得出,这样的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规矩少点,束缚少点,让他们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
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我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 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于的三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管,教师应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比如:初学一篇课文老师可让学生自学生字,看看你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把它记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作顺序是什么?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来使学生的自由探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学生各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自主的课堂内全力达到自己的至高点,取得成功。
合作学习,突破难点。“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
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一部分学生认为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因为还没走出草地他就牺牲了;另一部分则认为老班长完成了任务„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我适时抛出了问题:“为什么老班长在临死前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问题一出,有效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然后学生通过再读书再讨论再深入地理解,终于明白:老班长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可党交给他的任务,尽管他为之献出了生命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足可见他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要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为主,不能简单的以对或错来判断,应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要有益于发展创新能力就应该受到赏识和表扬。对于学生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答案教师也切忌大发雷霆恶语伤人。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你再想想”,就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并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入主课堂。
第五篇:如何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添翼
如何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添翼
数学课本是学生认为最枯燥的学科之一,长期以来总是在数与形、公式与定理、观察与推理等打交道,总是与趣味扯不上关系,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中,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很好的掌握知识,这着实让许多数学教师头疼不已,但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利用计算机结合教材、教学需要,巧妙地对图形、数字、动画、声音乃至背景等进行综合处理,使一些抽象的静态的数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数学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进行了个别化的实时指导,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真正因材施教。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欣赏而不是作为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数学似乎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难讲难学的学科。许多学生学习数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考试的需要,一些教师也经常会面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
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呈现出一个直观的、立体的、生动有趣的场景。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效率。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很重要一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化静为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也让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甚至厌烦情绪,导致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有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闻其声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找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的概括的过程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提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
拟的效果。
在教学《轴对称》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屏幕中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自然景观、分子结构、建筑物、艺术作品、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图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知对称、欣赏轴对称。感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演示中,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再通过课多媒体课件演示各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发现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验证所得的发现,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三、巧设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术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练习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破重难点。练习过程中,当学生出错后,多媒体课件也起到耐心地劝学生不要灰心,继续努力。这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生动有趣的复习巩固了新知,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给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如在学习完《勾股定理》这一章内容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场景来帮助学生检测勾股定理知识学习的效果。课件动画演示:一个人到岛上去探宝,登陆后先往东走8千米,又往北走3千米,然后向西走3千米,继续向北走5千米遇到障碍后又往东一拐,仅走1千米找到宝藏。问:登陆点到埋宝藏点的直线距离是多少? 这一道综合题,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法直接出示题目再让学生自己画图解题,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通过多媒体设置场景,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情趣昂然。让学生感觉到在玩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由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勾股定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体验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当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寻找到解题的思路时,并解决问题时,多媒体课件将出示鼓励表扬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