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多媒体为班会课增翅添翼
第十三届全区多媒体课件、电教论文大奖赛
参 赛 作 品
论文题目: 让多媒体为班会课增翅添翼作者姓名:性别:女通讯地址:中宁县中宁二小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题目】让多媒体为班会课增翅添翼
【作者】陈霞
【单位】中宁县中宁二小
【邮编】755100 【摘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开展主题班会,运用形、声、色、运动等相结合的情景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德育情感,增强教育手段的吸引力,加大教育的信息量,缩短时空差距,使教育过程直观形象、新颖、富有感染力、可视性强的特点,从而实现了趣味性教育,使学生在欣赏的情景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积极地策划运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活动中的主题班会,更易于轻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有效地将物化的道德意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达到主题班会的最优化。
【关键词】 多媒体班会优化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主题班会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其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能以最为眩目、悦耳的方式感染学生,鼓舞学生,使主题班会真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最佳地实现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不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中去感触德育,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多媒体真正为班会课增翅添翼。
一、运用多媒体,营造活跃的班会氛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班会课在班主任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中开始,才能让我们的主题班会的思想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没有什么手段比多媒体在营造氛围方面更有效了。一个小故事,一首小诗,一段视频,一首音乐,甚至简简单单几张图片,几段文字都能有效地为我们所要进行的主题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让我们的班会课更顺利地、更有效地进行。在开展《我自信 我成功》的主题班会时,我播放《爱拼才会赢》音乐,开场白后引入,接着播放金达莱广告《信自己》,把学生带到一种自信的空间中,让学生感受到自信的力量。
二、运用多媒体,在班会课中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
主题班会将生动的生活情景或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具体道德思想的情景,让学生有效感知,产生情感体验。经过师生的系列活动,促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化。这种形式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特定的教育情景或素材、特定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感召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让学生在形、声、色俱全的情景形象中去感知事态,使教育过程情景化、直观化,通过赋予一定道德观念、道德价值的大量的、有效的、可直观感知的情景,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情景的驱动下,唤起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比如我在主持《安全重于泰山》的主题班会时,我用摄像机录制了一些由于安全防范措施不当引起的有关安全事件,录制了我校、我地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从观看的一些惨不忍睹的安全事件中,受到灵魂的震惊,受到了有关水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教育。
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安全危及生命、影响幸福家庭的情感体验。在情感体验中再现我地或我校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学生产生
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最终形成防范安全的行为,达到了主题班会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在班会课中增强教育手段的吸引力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面对的常常是懵懂无知的学生,枯燥无味的语言和文字,根本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辨别是与非、对与错,更谈不上指导学生的行为。在开展《行为规范诊所》班会前,我利用摄像机把同学们在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拍摄下来,经过精心挑选,选取积极发言和开小差、省吃俭用和挑吃挑喝、乐于助人和愚人为乐等正反事例展现在课堂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历历在目。这时,充分发掘学生善良和纯真的一面,因势利导,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更易于轻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有效地将物化的道德意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运用多媒体辅助主题班会,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泛泛的空洞的、说理过程,这种说理过程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没有学生能直接感知的道德形成过程,无说服力,而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这一方式,运用多媒体能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将具体的特有的突显人们道德行为的现场情景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进入形象、色彩、声音、运动等混合构成的环境中,受到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多样化手段的外部刺激,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实践感觉,增强了教育手段的吸引力。比如我在组织《爱国、守法、勤奋、团结》的主题班会时,我下载了一些科学家爱国的影片和一些违法份子损害祖国荣誉的片断让学生观看,还将《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当场放给学生观看,在教师的引导下,看完所有影片后,使学生们感到义愤填膺,感受到爱国的表现之一就是守法,要使祖国更加强大,不受外国列强的侵略,树立起只有全国人民上下团结,只有从小勤奋好学,掌握现代科技技术才是出路的意识。这种主题班会改变了过去整个教育活动中只有教师泛泛的说理和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受到教育。而且,在整堂课教育活动中大多是影片片断的观看,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感觉愉悦,增强了教育手段的吸引力。
四、运用多媒体,在班会课中增强教育的趣味性
泛泛的说理突显空洞无据的说教,教师劳累,学生感觉劳顿,结果是学生一无所获,更谈不上形成学生的品质,谈不上促使学生行为的改变了。这种完全是一种唯听觉的教学,学生则易形成“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现状,对教育学生毫无价值。运用多媒体进行主题班会,使对学生的教育形象化、易感知化,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其形、声、色并茂的情景,可以使学生在储存表象中去体会。学生的视、听、触、嗅、味等感觉器官在表象的浮现作用下交互使用,易于使学生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在多媒体情景的刺激下,想象、联想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范例。而教育过程直观、形象、新颖、富有感染力、可视性强的特点,增强了教育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五、运用多媒体,在班会课中缩短与时空的差距
17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了“实物直观”教学法。他说:“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观的眼前,一切听得到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观的跟前。”所以在班会课上,应尽可能在多种直观环境中进行,使学生在接受思想熏陶的同时能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给班会课实现直观性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声音、图像、动画、正确地组织直观的教育,营造真实的美妙的情景。在班会课中,让学生看一些录相资料、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或由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任何教育都必须建立在可以体验的基础上”,以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从而避免了班会课一贯的空间的单纯说教。
主题班会一般是有时间限制的,大多是在一节课中完成,要在一节课的时间,运用大量的教育信息来达成教育目的,采用参观或实践等模式很难完成。多媒体能把更多的教育信息运用投影、录像展现给学生现场感知,加大了教育的信息量。同时,教育的素材可以是描述旧社会的或以前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记录,或是现实生活中发生在不同地方的事件;也可以是对将来的憧憬而模拟的动画片;可以是发生在一个地方的事件,也可以是发生在不同地方的事件。只要是对主题教
育有用的情景,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感知,从而缩短了时空差距,达到了教育目的。
总之,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认真准备,认真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影音材料,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形、音、色、运动等功能,能使学生的视、听、触等感觉的感知过程中产生爱憎是非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真正的影响,接受教育,使教育效果优化。让多媒体真正做到为班会课插翅添翼。
第二篇:让多媒体教学为音乐课堂插翅添翼
让多媒体教学为音乐课堂插翅添翼
【摘 要】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学生正襟危坐地听,一本正经地记,而音乐课上一些富有想象和创造性的感受学生却无法理解,因此音乐课给学生的印象总是那些听不懂的音乐和不喜欢唱的歌,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学生一想到音乐课就会头疼,而多媒体的出现为学生的音乐课带来了一道曙光。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讲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以全方位、多层面的整合教材,扩容信息量,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关注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感受总结如下: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音乐课堂;插翅添翼
一、在展示中启发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够靠放录音磁带、讲故事等方式教学,学生也只能用“好听”和“不好听”来评价乐曲,更谈不上对音乐形象的了解。久而久之,他们就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更谈不上从中过得快乐!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师只用把作品的画面、乐器、背景、简介等输入电脑就可以得到大量信息,让学生在课堂上置身于有声有色的画面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去理解和认识所接触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与体验欲望,这时就要及时的去引领学生再直观的展示中找到启发点,从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例如,在学习《金色的秋天》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秋天的几个场景:飘落的叶子、金黄的稻穗、满载而归并充满笑脸的农民……同学们可以边看画面边思考:秋天多以什么颜色为主?歌曲出现了哪几种乐器表现场景?分别出现怎样的旋律?音色如何?这些秋日里出现的情景是否还可以用其他乐器演奏表现出来?通过欣赏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是否可以根据秋的印象画一下春、夏、冬的景象和色彩?等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拓展思想、激发学习兴趣,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互动中培养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因此,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已引领者的身份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讨论,收集资料和信息,主动参与,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老师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其他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发表评价意见,已达到沟通交流的学习目的。在师生的网络互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歌曲《唱脸谱》的过程中,我就建立了一个网络平台给学生布置作业:收集戏曲中的各种脸谱和京剧片段,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反馈的信息马上就收集上来。有的同学还链接到了豫剧、昆曲、评剧等多个剧种,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互动中对本曲的内容一目了然。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兴致盎然,有的还主动的去学唱京剧,增加了音乐的趣味性,也增进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提高,知识面得到了扩展,当然计算机的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聆听中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纯粹的听觉感受有一定的枯燥性,其塑造的形象相对于文字和绘画来说是非常抽象和模糊的。在传统的教学中,仅凭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刚一听到音乐或许还有些兴奋,但时间一长所谓的旋律就会变成脱离音乐的无序状态,他们从音乐中获得的信息就少之又少!所以用多媒体技术达到“声情并茂”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音质、动画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选曲时,我把乐曲中模仿每一种动物的音乐片段与动物的图片、视频结合起来制作成课件,一边引导学生听音乐的节拍、节奏、旋律、音色等来理解音乐形象,一边看动物的图片、视频,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很容易理解音乐作品,而且印象深刻。我还让学生上讲台来结合音乐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同学们的表演让课堂充满欢快的笑声。
再如,对于学生来说陌生的《阳关三叠》中所描述的特定环境,要让学生掌握这首曲子的主要风格,在传统教学中很难达到,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及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让学生获得亲临那片土地的感觉,最终达到在聆听中感受,在感受中聆听,并能充分体验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给我的音乐课教学添色不少,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第三篇:让班主任博客给班级管理插翼添翅
让班主任博客给班级管理插翼添翅
【摘要】为了实现“家校互动”“家校共育”,发挥家庭教育的影响,我校号召各年级所有班主任使用博客搭建班级空间,本文简单阐述了我校班级空间的搭建,班级空间的内容,班级空间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我校班级空间建设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班级空间 家校 班主任 【正文】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许多教育问题单凭教师个人的能力不能解决,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即使学生选择住校,家长也不能将教育学生的教育责任全部交给学校,不能过分依赖学校,而是要争取更多的机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有效配合学校老师教育好孩子。
为了实现“家校互动”“家校共育”,发挥家庭教育的影响,我校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递的优势,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拓展师生、家校交流空间,建设网上交流平台,实现师生、家校及时互动,让教师、学生在网络中共同成长。班主任使用博客搭建班级空间就是我校为了发挥家庭教育的影响而采取的网络交流措施之一。各班班主任建立班级空间,构建了教师与家长进行网络沟通的平台。
一、班主任申请个人博客,建立各班班级空间
学校号召各年级各位班主任在新浪、搜狐等知名网站上申请博客,建立班级空间,由班主任负责管理。学校统一在学校网站首页建立链接地址,方便家长、师生点击访问。在建立和管理博客过程中,学校信息中心密切与班主任配合,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
二、班级空间的内容
班级空间,顾名思义,就是上传一些与本班有关的内容,比如班级公约、历次考试情况、内务卫生成绩、主题班会,以及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的其它课外活动等。博客班级空间的一大优势在于内容丰富,可以容纳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素材,充分展现班级文化,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的特色。班级空间另一大优势是评论和留言版块,拉近了师生、家校之间的距离。很多班主任为班级空间的建设煞费苦心,有的上传班里每一位同学的笑脸,展现班级和谐愉快的氛围;有的上传学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展现班里学生的特长;还有的上传自己班级的班级公约和写给学生的寄语,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严肃的工作态度和对学生的温情关怀。
三、班级空间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班级空间,家校相互沟通的桥梁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除了一年一度的家长会,学生家长主要通过校信通、学校网站留言以及班级空间和学校进行信息交流。家长有时不便与学生直接联系,比如有家长在班级空间留言“现在担心的就是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适应情况,一直没有联系,电话不好打入,也不愿打扰孩子。”;“老师,谢谢你把成绩发布到空间,你真理解家长们的心情啊,我们期盼的就是看孩子的成绩,因为有时不方便跟你和孩子打电话。”等等,而班级空间的建立则架起了家校相互沟通的桥梁。作为家长,多了一个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孩子的窗口,多了一个互动平台,从班级空间中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
班级空间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进入班级空间不仅可以浏览相关内容,还可留言与回复,发表评论。班级空间可以有效的使家长与班主任交流互动,家长可以随时进班级空间,给班主任提出意见和问题。
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绝非来自周围环境和外界压力,而是来自于学生的内心,这是学生保持长久学习动力的源泉。“我是孩子的家长。看到老师那么的辛苦、对孩子们那么的关心,作为家长的我们想帮却帮不上忙,只能默默的祝福,愿辛勤的老师们健康、快乐。希望孩子们能心想事成。加油!”;“孩子,看到你又进步了,我们感到非常欣慰!感谢正中!感谢周老师!!10班,加油!”;“时光如梭,五个礼拜过去了。走出校门的儿子又成熟了些——自制力增强、主动完成作业了,我很欣慰!”,班级空间中这些温馨的留言时刻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其影响是无形而深远的。无论家庭贫富、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父母的参与对孩子的学业成就与将来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相对那些不重视子女教育的父母,那些和其孩子的教育保持密切关系的父母的孩子在学业上更成功,有着更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品格。父母情感方面的支持越深厚,越有利于内化成孩子的精神动力,让孩子勇于面对各种困难,持续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也会让孩子终生受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与家长经常性的交流、沟通。有了沟通才有理解,有了理解才有真正的教育。
2、班级空间,师生相互沟通的桥梁
现在的学生懂得的事情很多,同时碰到的困惑也不少。学生有时不愿直接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而班级空间就给了学生们一个畅所欲言、敞开心扉的网络空间。班级空间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心灵间的距离。通过班级空间,学生与老师交流,倾诉自己的情感与迷惑。通过班级空间,教师能更好的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共同探讨,为学生排忧解难、指导行为,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让学生得以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在我校班级空间里有许多学生留言,例如“我还记得,那次3班拿了歌咏比赛第一名,您亲自出钱给我们买了那么老大一个蛋糕,每个人都能吃上一块.全年级都羡慕我们班,那节自习课都几乎沸腾了。您还给我们批准了看电影。可是第2天,很多人由于浮躁自习课看闲书,您雷霆大发。昨日的喧嚣顿时飘散。我为您的奖惩分明感到敬佩。”;“这次没考好!可我用心了!咋回事?!回复:只要你尽心尽力学习了,针对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对自己的学习及时调整,分数很快会上去的。不必太在意分数,你的实力比分数更重要。”等等。老师、学生每一次登录班级空间都是一次感情的碰撞,都是在进行一次班级管理。利用班级空间,达到一种双向性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3、班级空间,促进班主任自身的成长。
班主任在班级空间记录班上发生过的大事,记录学生的长处和短处,记录学生的思想动态,真实详尽记录学生成长的脚印,反映学生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一些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成果等及时地通过班级空间发布出去,当文章获得众人关注、认同时,使班主任有一种成就感, 班主任会获得更进一步的反思动力和对于德育工作的激情。在反思中,它既是一个记录的过程,更是一个从头至尾反思的过程,记录的时候,班主任一定会发现一些当初的问题,通过反思班主任会在下一次做得更好,无形中推动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班主任在坚持书写博文的创造性生成过程中,能让自己心灵得到提升,陶冶自己的性情,能够实现自身生命个体的价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班主任回顾自己的日志,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学习、工作成长历程,有成功,也有失败,经历过后的总结刻骨铭心。
我校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是各行业的佼佼者,在教育学生上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是很懂教育的专家,班级空间中的许多留言和评论说出的观点很新颖、很独到。通过这些留言让我校班主任管理班级上多了很多帮手,提高了班主任工作能力,促进了班主任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班级空间的建立也促进了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博客技术充分支持“对话、合作、共享”的时代理念,我校的各位班主任在班级空间里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见解,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自我反思,在思想碰撞中互相学习,很多新鲜的想法从这里起步,很多有意义的话题在这里争鸣。班级空间的利用,不仅使学校范围内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更是给更多班主任们进行合作探究提供了服务空间,促进了班主任的共同成长。
4、班级空间,班主任幸福源泉之一
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我校班主任每天从早上5点半起床查早操到十点半查完宿舍至深夜备课,比一般任课教师更加辛苦,而班主任却比一般任课教师拥有更多额外的情感幸福。
班级空间就是班主任幸福源泉之一,班级空间中有许多类似的留言“由衷地感谢张老师——孩子学业的领路人、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孩子希望家长捎去他对老师的支持:您很忙很累但优秀,很得学生信赖,收获的肯定是辉煌!博主回复:谢谢您和您的孩子!为您孩子的进步感到自豪!我们坚信:只要辛勤耕耘,收获的肯定是辉煌!” ;班级空间中充满了家长对班主任的感谢、理解,身体健康的祝福,工作的肯定与支持,节日的问候,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依依不舍等情怀。
班级空间使师生关系得到融洽,有助于班主任从学生、家长的身上体验到教育的成就。班主任的幸福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班主任得到理解和尊重,能使班主任的个性得到张扬,理念得到提升,心境得到调和,感受到工作的幸福,体验到教育的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我校利用班级空间加强了家校合作,使学校和师生、家长、社会得到了有效沟通,为我校实施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时代在变,学生在变,社会在变,为了走进新课程,走进新教育,在家校沟通交流中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才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真正实现学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培养最具竞争力的中学生》,王金战
2、《建班级博客 创和谐家园》,罗丽珊,3、《个人博客在现代教学作用中的初步探讨》,吴红敏
第四篇: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
·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网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加以提出,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伟大创举。二十年的普法实践证明,它对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依法办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农民群众同样是普法教育的受益者。十几年前在整个社会引起广泛反响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就是中国广大农民法制观念和权利意识觉醒的艺术再现,也是农村普法工作收获丰硕成果的有力佐证。今天,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决策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普法工作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更新的内容。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九亿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因素。法律素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的必备素质。通过深入持久的普法工作,使农民的法律知识普遍丰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就能够进一步树立依法自我管理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自我管理的本领,正确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正确履行村级民主管理的责任,从而担当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管理的重任,范文《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和谐稳定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当是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广大农民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懂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就能够有效保障农村各项活动依法有序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因不知法、不懂法引发的各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事件的发生,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稳定环境。本网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要明确重点内容。当前,我国的各类法律已经蔚为大观,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就有多个,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多个,还有为数更多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么多的法律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全部作为农村普法教育的内容。因此,必须针对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和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确定一个时期的普法重点内容。当前,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农村普法的突出位置,使广大农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和民主管理意识。同时,要针对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开展市场经济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要针对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的要求,开展维护稳定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要针对维护农民利益的要求,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总之,只有贴近农村现实,适应农民需求,农村法制建设现状缺乏什么法律就突出宣传什么法律,农民需要什么法律就重点宣传什么法律,农村普法工作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显著的成效。
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法律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对于普通人特别是广大农民来说,还比较生疏。如果只是采取简单灌输的方式,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使农民群众对法律知识望而生畏。因此,各级普法工作部门和广大普法工作人员要针对农村的特点,在创新农村普法形式上动脑筋,下工夫,尽可能创造和采取一些生动活泼、通俗形象、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普法过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法律的过程,使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深入人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广大普法工作者要抓住这一良好契机,扎实深入地开展农村普法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第五篇: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
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
施加以提出,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伟大创举。二十年的普法实践证明,它对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依法办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农民群众同样是普法教育的受益者。十几年前在整个社会引起广泛反响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就是中国广大农民法制观念和权利意识觉醒的艺术再现,也是农村普法工作收获丰硕成果的有力佐证。今天,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决策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普法工作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更新的内容。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九亿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因素。法律素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的必备素质。通过深入持久的普法工作,使农民的法律知识普遍丰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就能够进一步树立依法自我管理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自我管理的本领,正确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正确履行村级民主管理的责任,从而担当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管理的重任。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和谐稳定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当是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广大农民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懂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就能够有效保障农村各项活动依法有序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因不知法、不懂法引发的各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事件的发生,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稳定环境。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要明确重点内容。当前,我国的各类法律已经蔚为大观,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就有多个,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多个,还有为数更多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么多的法律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全部作为农村普法教育的内容。因此,必须针对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和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确定一个时期的普法重点内容。当前,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农村普法的突出位置,使广大农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和民主管理意识。同时,要针对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开展市场经济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要针对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的要求,开展维护稳定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要针对维护农民利益的要求,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总之,只有贴近农村现实,适应农民需求,农村法制建设现状缺乏什么法律就突出宣传什么法律,农民需要什么法律就重点宣传什么法律,农村普法工作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显著的成效。
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法律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对于普通人特别是广大农民来说,还比较生疏。如果只是采取简单灌输的方式,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使农民群众对法律知识望而生畏。因此,各级普法工作部门和广大普法工作人员要针对农村的特点,在创新农村普法形式上动脑筋,下工夫,尽可能创造和采取一些生动活泼、通俗形象、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普法过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法律的过程,使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深入人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广大普法工作者要抓住这一良好契机,扎实深入地开展农村普法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