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
·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网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加以提出,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伟大创举。二十年的普法实践证明,它对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依法办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农民群众同样是普法教育的受益者。十几年前在整个社会引起广泛反响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就是中国广大农民法制观念和权利意识觉醒的艺术再现,也是农村普法工作收获丰硕成果的有力佐证。今天,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决策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普法工作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更新的内容。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九亿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因素。法律素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的必备素质。通过深入持久的普法工作,使农民的法律知识普遍丰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就能够进一步树立依法自我管理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自我管理的本领,正确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正确履行村级民主管理的责任,从而担当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管理的重任,范文《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和谐稳定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当是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广大农民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懂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就能够有效保障农村各项活动依法有序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因不知法、不懂法引发的各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事件的发生,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稳定环境。本网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要明确重点内容。当前,我国的各类法律已经蔚为大观,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就有多个,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多个,还有为数更多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么多的法律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全部作为农村普法教育的内容。因此,必须针对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和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确定一个时期的普法重点内容。当前,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农村普法的突出位置,使广大农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和民主管理意识。同时,要针对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开展市场经济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要针对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的要求,开展维护稳定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要针对维护农民利益的要求,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总之,只有贴近农村现实,适应农民需求,农村法制建设现状缺乏什么法律就突出宣传什么法律,农民需要什么法律就重点宣传什么法律,农村普法工作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显著的成效。
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法律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对于普通人特别是广大农民来说,还比较生疏。如果只是采取简单灌输的方式,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使农民群众对法律知识望而生畏。因此,各级普法工作部门和广大普法工作人员要针对农村的特点,在创新农村普法形式上动脑筋,下工夫,尽可能创造和采取一些生动活泼、通俗形象、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普法过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法律的过程,使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深入人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广大普法工作者要抓住这一良好契机,扎实深入地开展农村普法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第二篇: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
让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添翼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
施加以提出,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伟大创举。二十年的普法实践证明,它对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依法办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农民群众同样是普法教育的受益者。十几年前在整个社会引起广泛反响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就是中国广大农民法制观念和权利意识觉醒的艺术再现,也是农村普法工作收获丰硕成果的有力佐证。今天,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决策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普法工作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更新的内容。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九亿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因素。法律素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的必备素质。通过深入持久的普法工作,使农民的法律知识普遍丰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就能够进一步树立依法自我管理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自我管理的本领,正确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正确履行村级民主管理的责任,从而担当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管理的重任。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和谐稳定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当是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广大农民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懂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就能够有效保障农村各项活动依法有序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因不知法、不懂法引发的各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事件的发生,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稳定环境。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要明确重点内容。当前,我国的各类法律已经蔚为大观,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就有多个,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多个,还有为数更多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么多的法律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全部作为农村普法教育的内容。因此,必须针对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和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确定一个时期的普法重点内容。当前,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农村普法的突出位置,使广大农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和民主管理意识。同时,要针对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开展市场经济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要针对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的要求,开展维护稳定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要针对维护农民利益的要求,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总之,只有贴近农村现实,适应农民需求,农村法制建设现状缺乏什么法律就突出宣传什么法律,农民需要什么法律就重点宣传什么法律,农村普法工作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显著的成效。
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法律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对于普通人特别是广大农民来说,还比较生疏。如果只是采取简单灌输的方式,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使农民群众对法律知识望而生畏。因此,各级普法工作部门和广大普法工作人员要针对农村的特点,在创新农村普法形式上动脑筋,下工夫,尽可能创造和采取一些生动活泼、通俗形象、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普法过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法律的过程,使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深入人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广大普法工作者要抓住这一良好契机,扎实深入地开展农村普法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让师德为质量攀升添翼
让师德为质量攀升添翼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名言植根于我的心中,引导着我前行。
现在国际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质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实质是教师的竞争。而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教师魅力的提升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具有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必须用新时期的“八荣”来武装自己,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样诠释这一概念——为实现这身体力行努力着
——我的个人格言:竞德,竞业;力求智慧做事,睿智做人;超越自己成就学生;索别人之长处,创自己的风景。
具体表现在如下:
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一、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落实到备教案、备教法、备学法、备课标、备学情;耐心辅导,认真检查;反省完善。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养。本人系统的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规定的十要、十不准、十禁止、和教育局规定的六条禁令。运用群体准则框正个人行为,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我做到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明白:愚昧的惩罚是更严重的愚昧,所以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爱”要以平等,民主,理解,尊重,信任会使我们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更好的帮助他们进步。
四、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
首先,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教师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他首先必须是一个“文化人”,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
1、人文关怀,精神建构。
我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作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
2、注重小节,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现代师德建设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要求教师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要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从细节成就伟大的养成教育,目标引导,变外在规范为内在需求。
4、乐于奉献,实现自我。
教师的工作从本质上说,工作的质与量也很难数字化,除了讲台上的显性工作外,还有不少隐性的努力,都是无法一一计量而给予酬劳的。需建立服务育人的理念。为教育事业,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特此认识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必定能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反映出师德的时代特征。铸造出太岳中学——太岳精神——长青师魂!
太岳中学政史地组:孙建杰。
2013/5/21。
第四篇:让多媒体为班会课增翅添翼
第十三届全区多媒体课件、电教论文大奖赛
参 赛 作 品
论文题目: 让多媒体为班会课增翅添翼作者姓名:性别:女通讯地址:中宁县中宁二小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题目】让多媒体为班会课增翅添翼
【作者】陈霞
【单位】中宁县中宁二小
【邮编】755100 【摘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开展主题班会,运用形、声、色、运动等相结合的情景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德育情感,增强教育手段的吸引力,加大教育的信息量,缩短时空差距,使教育过程直观形象、新颖、富有感染力、可视性强的特点,从而实现了趣味性教育,使学生在欣赏的情景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积极地策划运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活动中的主题班会,更易于轻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有效地将物化的道德意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达到主题班会的最优化。
【关键词】 多媒体班会优化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主题班会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其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能以最为眩目、悦耳的方式感染学生,鼓舞学生,使主题班会真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最佳地实现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不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中去感触德育,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多媒体真正为班会课增翅添翼。
一、运用多媒体,营造活跃的班会氛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班会课在班主任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中开始,才能让我们的主题班会的思想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没有什么手段比多媒体在营造氛围方面更有效了。一个小故事,一首小诗,一段视频,一首音乐,甚至简简单单几张图片,几段文字都能有效地为我们所要进行的主题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让我们的班会课更顺利地、更有效地进行。在开展《我自信 我成功》的主题班会时,我播放《爱拼才会赢》音乐,开场白后引入,接着播放金达莱广告《信自己》,把学生带到一种自信的空间中,让学生感受到自信的力量。
二、运用多媒体,在班会课中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
主题班会将生动的生活情景或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具体道德思想的情景,让学生有效感知,产生情感体验。经过师生的系列活动,促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化。这种形式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特定的教育情景或素材、特定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感召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让学生在形、声、色俱全的情景形象中去感知事态,使教育过程情景化、直观化,通过赋予一定道德观念、道德价值的大量的、有效的、可直观感知的情景,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情景的驱动下,唤起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比如我在主持《安全重于泰山》的主题班会时,我用摄像机录制了一些由于安全防范措施不当引起的有关安全事件,录制了我校、我地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从观看的一些惨不忍睹的安全事件中,受到灵魂的震惊,受到了有关水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教育。
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安全危及生命、影响幸福家庭的情感体验。在情感体验中再现我地或我校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学生产生
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最终形成防范安全的行为,达到了主题班会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在班会课中增强教育手段的吸引力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面对的常常是懵懂无知的学生,枯燥无味的语言和文字,根本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辨别是与非、对与错,更谈不上指导学生的行为。在开展《行为规范诊所》班会前,我利用摄像机把同学们在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拍摄下来,经过精心挑选,选取积极发言和开小差、省吃俭用和挑吃挑喝、乐于助人和愚人为乐等正反事例展现在课堂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历历在目。这时,充分发掘学生善良和纯真的一面,因势利导,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更易于轻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有效地将物化的道德意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运用多媒体辅助主题班会,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泛泛的空洞的、说理过程,这种说理过程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没有学生能直接感知的道德形成过程,无说服力,而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这一方式,运用多媒体能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将具体的特有的突显人们道德行为的现场情景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进入形象、色彩、声音、运动等混合构成的环境中,受到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多样化手段的外部刺激,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实践感觉,增强了教育手段的吸引力。比如我在组织《爱国、守法、勤奋、团结》的主题班会时,我下载了一些科学家爱国的影片和一些违法份子损害祖国荣誉的片断让学生观看,还将《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当场放给学生观看,在教师的引导下,看完所有影片后,使学生们感到义愤填膺,感受到爱国的表现之一就是守法,要使祖国更加强大,不受外国列强的侵略,树立起只有全国人民上下团结,只有从小勤奋好学,掌握现代科技技术才是出路的意识。这种主题班会改变了过去整个教育活动中只有教师泛泛的说理和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受到教育。而且,在整堂课教育活动中大多是影片片断的观看,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感觉愉悦,增强了教育手段的吸引力。
四、运用多媒体,在班会课中增强教育的趣味性
泛泛的说理突显空洞无据的说教,教师劳累,学生感觉劳顿,结果是学生一无所获,更谈不上形成学生的品质,谈不上促使学生行为的改变了。这种完全是一种唯听觉的教学,学生则易形成“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现状,对教育学生毫无价值。运用多媒体进行主题班会,使对学生的教育形象化、易感知化,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其形、声、色并茂的情景,可以使学生在储存表象中去体会。学生的视、听、触、嗅、味等感觉器官在表象的浮现作用下交互使用,易于使学生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在多媒体情景的刺激下,想象、联想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范例。而教育过程直观、形象、新颖、富有感染力、可视性强的特点,增强了教育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五、运用多媒体,在班会课中缩短与时空的差距
17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了“实物直观”教学法。他说:“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观的眼前,一切听得到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观的跟前。”所以在班会课上,应尽可能在多种直观环境中进行,使学生在接受思想熏陶的同时能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给班会课实现直观性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声音、图像、动画、正确地组织直观的教育,营造真实的美妙的情景。在班会课中,让学生看一些录相资料、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或由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任何教育都必须建立在可以体验的基础上”,以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从而避免了班会课一贯的空间的单纯说教。
主题班会一般是有时间限制的,大多是在一节课中完成,要在一节课的时间,运用大量的教育信息来达成教育目的,采用参观或实践等模式很难完成。多媒体能把更多的教育信息运用投影、录像展现给学生现场感知,加大了教育的信息量。同时,教育的素材可以是描述旧社会的或以前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记录,或是现实生活中发生在不同地方的事件;也可以是对将来的憧憬而模拟的动画片;可以是发生在一个地方的事件,也可以是发生在不同地方的事件。只要是对主题教
育有用的情景,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感知,从而缩短了时空差距,达到了教育目的。
总之,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认真准备,认真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影音材料,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形、音、色、运动等功能,能使学生的视、听、触等感觉的感知过程中产生爱憎是非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真正的影响,接受教育,使教育效果优化。让多媒体真正做到为班会课插翅添翼。
第五篇:让信息技术为小学体育教学添翼
让信息技术为小学体育教学添翼
吴云 沈光茹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
12摘要:教学活动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以一定的媒体为中介的信息交流与互换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把这种技术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既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挑战,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把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应用进行研究,能够对我们体育课堂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我们小学体育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体育教学;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帮助突破教学难点;帮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身份转变——教师向“研究型”转变,学生向“探究型”转变;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新课程和实验的推广;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一、借助多媒体视频,标准示范动作得以清晰展示
一般来说,人们通过多种感官同时感受而获得知识的速度,比单纯依靠一种感官获取知识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对于具有感染力、直观、形象的事物会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也乐于接受。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声形并茂、图文兼备的视频、动画、图片以及录音等形式提供引人入胜的媒体素材,从多种感官上刺激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影响了动作的连贯性,并且有些动作难度较大、结构复杂,教师很难标准地示范出来,容易造成误导,自然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要想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就必须将已经获取的视觉形象和相应的运动冲动相结合,否则会使学生混淆新动作和以往的习惯动作。如前滚翻等技术性动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尽管教师反复讲解、多次示范,仍然有很多学生把握不好动作变化和完成时机,无法掌控其中的要领,再加上教师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在进行示范动作时缺乏规范性,则更会使学生感到云里雾里,不得方向。借助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技术性动作事先利用各种软件制作成体育动画,并加入声音效果、画面变换、动作处理等。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处理过的画面定格或采用慢镜头,让学生清晰、明确地观看到所有分解动作的要领,从而抓住技术关键,掌握标准动作,提高运动技能。
二、Flash动漫帮助体育运动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到突破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展现完成的教学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让学生在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中感受体育课堂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运动技术及动作技巧的构成原理。例如,在教授“蹲踞式跳远”时,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先讲解后示范,且动作在瞬间完成,根本无法使学生看清“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这4个步骤。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远程教育资源库或互联网视频资料中截取“蹲踞式跳远”的教学演示,首先用“影片剪辑”演示助跑动作。利用Flash“插入”菜单中“影片剪辑”制作一组跑步的循环影片,然后再为这一组循环影片创建“动画动作”,并设置为加速度。为了更好地完成落地时的动作,可利用Flash的“引导线”,以引导人像做“曲线落地”这一动作。将这一Flash动作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4个分解动作,也能形象地看到“蹲踞式跳远”的整体连贯动作,在无形中增强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跳远的过程中,起跳和腾空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播放动画时可以采取“逐帧播放”的形式,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个技术动作的细节,以达到快速掌握技术要领,提高运动水平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得到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如在实施篮球教学时,可以先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NBA的精彩片段;在实施足球教学时,先播放一段精彩的足球射门集锦,学生通过激情澎湃的视觉刺激,不仅会流露出好奇与惊叹,更是跃跃欲试,亲自参与到篮球和足球运动中。学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达到最佳运动效果。具体教学中,笔者还搜集一些有利于体育教学的软件,并通过专业教师的指点协助建立自己的主题网站,甚至有时候将体育理论课搬进微机室,让学生自己从主题网站中选取交互式课件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学生通过这种人机交互的方式,准确掌握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要领,有利于课外实践操作的顺利完成。
四、合作性学习在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中得以更好地开展
体育学习过程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比如在球类及游戏中,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还有一些体育运动需要保护和帮助,如爬山等运动需要团队之间的合作与分工。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往往能取得比独自学习更好的成绩。另外,合作学习比个体学习和竞争学习更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合作教学中发现,合作学习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这时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将合作学习转变成以自己的分工意志为转移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师所设定的角色而已。当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之后,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思考与探究,有时一个学生的观点就可以触发其他学生的思索,以帮助学生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说明,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情感,促进合作性学习的成功。
五、信息技术能够加快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
资源共享是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人们传输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属性特征,也是学校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教育体系、提高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资源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学校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文本、图像、音像、电子资料、教学设计等资源,只有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即时共享、查漏补缺、避免重复、节约成本,并进一步缩短因为时空原因而造成的思维延误。如很多知名专家、学者的讲座,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实现共享。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体育教学资源共享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拓宽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运动视野,全面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观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竞争观,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真正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褚峰.让信息技术为体育教学服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8
2.胡含宇.信息技术,借力三分给体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3.孙敦武.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林区教学 2010.4.赵升惠,丁向东.论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整合的实现途径[J].甘肃科技纵横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