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礼仪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3 11:1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礼仪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礼仪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让礼仪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让礼仪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四川省泸县中峰学校

毛树清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新农村”具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几个特点。这几个特征得以实现,离不开教育这个奠基工程。尤其是新风尚的体现,与礼仪教育息息相关。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乌申斯基的话和三十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体验到: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是社会的需要,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位辅导员的责任。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着手。

一、礼仪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思想,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是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切入口,也是加强少先队建设的契机,必须引起辅导员的高度重视。

在当今的中小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送在当今的中小学生手中?可见在中小学生中,重视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二、中小学生应该如何学习礼仪

首先,学习礼仪,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中小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中小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中小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要培养中小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三、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的礼仪习惯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中小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我校地处泸县最边缘,与重庆市宝峰镇接壤,是一所纯农村中小学校。我校80%的学生属留守儿童,由于隔代教养或寄养,使学生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如:语言不文明、不讲卫生、不守纪律、行为粗野等。作为辅导员教师为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新时代学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探索。

1、制定《中小学生礼仪规范》

结合农村实际,我校根据《礼仪教育大全》内容制定了《中小学生礼仪规范》,分“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部分,每部分有若干条细则,具有时代特点。我们利用班队课上礼仪专题教育课,开设“学校的礼仪”“家庭的礼仪”“进餐的礼仪”待客礼仪”“到别人家做客礼仪” “孝敬日礼仪”、“春、秋游活动礼仪”、“观看演出的礼仪”等系列专题课。介绍了礼仪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礼仪规范。并把礼仪行为习惯培养纳入对辅导员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之星”评比活动。这样师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有章可循,有标可照,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我作为辅导员,又是语文老师,率先在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下,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语文课《中彩那天》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小足球赛》,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礼仪;《争吵》一课教育学生要互相宽容,真诚待人,知错就改……同时,我也竭力倡导全体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礼仪教育,营造礼仪教育的浓厚氛围,充分整合教育资源,达到同教育,共发展之目的。

3、在系列活动中训练礼仪养成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系列活动,是训练学生礼仪行为养成的有效途径。(1)主题队会: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玩礼仪棋,争当礼仪之星”,“击鼓传花学礼仪”、“礼仪知识知多少”、“少先队仪态训练”等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等生活礼仪训练。

(2)艺术活动:班校歌手竞赛,普通话朗诵竞赛,艺术节进行礼仪演出,争当文明观众礼仪训练;剪纸、绘画、心意卡制作,泥塑竞赛,进行爱学校,自觉维护环境美的行为训练。

(3)体育活动:结合早操礼仪评比、全校拔河竞赛、田径队参赛等体育活动,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对学生进行活动仪式的礼仪训练等。

(4)实践活动:同学间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与“手拉手”学校通信交友;为“手拉手”学校捐书;为特困小伙伴捐款;到“手拉手”学校过一日夏令营生活,与城市小伙伴共同学习先烈事迹,一同瞻仰烈士纪念碑、同演出、同做家务等。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同伴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以礼相待、团结互助的行为训练。

(5)户外活动:利用春游、夏游、秋游、冬游活动进行公共场所礼仪训练,评比“公共礼仪之星”。

通过以上活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变说教为身教,变身教为行教,将礼仪教育扎扎实实进行到底。

4、以榜样为示范狠抓正面诱导。

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感化作用,我们通过三个方面给学生作示范:

为人师表作示范。我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先进人物作示范。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我与雷锋同行”、“我与赖宁同在”向先进人物学习的竞赛活动。还从身边选出自己学校自己班级的先进人物,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礼仪之星作示范。我们经常发现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典型事例,及时报道;请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站在讲台上,接受同学的鼓掌激励;评比各类礼仪之星,在班会上表彰,在升旗仪式上演讲。

5、以社区活动为载体传播礼仪。

(1)在农忙季节,组织学生到缺乏劳力的农户家去支援,帮他们抢收抢种,还向农户宣传科学养殖科学种田技术。

(2)定期到实践基地参加劳动,以团支部、少先队活动仪式,向农民传播礼仪知识。(3)每期一次下乡文娱演出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明。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校纪班风和同学们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转变。上年我校被评为县级“德育示范学校”。学校与农村联系更紧密,学校礼仪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第二篇: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职业中专是一所地处农村的职业学校,创办于1979年,占地172亩,有教职员工120人,专任教师89人。学校开设种植、养殖和经济管理三大类8个专业,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520人,另外有校外学分制中专学历班分布于18个乡镇、办事处,学员3200人。学校有68亩的种植类专

业实习基地,有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的养殖实习基地,有固定资产180万元、年产菌种60万瓶的食用菌菌种场。有基础实验室9个、专业实验室10个。

将近三十年里,学校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锐意改革,与时俱进,走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科技推广的办学路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先后被评为“省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省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先进学校”和“市文明单位”,电视台、报纸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办学情况做了报道介绍。

一、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加强专业建设

学校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农村,合理设置专业,先后开设了林果、蔬菜、农学、农经、畜牧兽医等专业,并根据农村经济需求变化,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不失时机地增设新专业,在办好林果、蔬菜、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上,又新开设了园艺专业和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基本满足了为农村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要。

为满足教学实习需要,近三年间,学校累计投资380多万元,用于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先后建成了标本室、解剖室、组培室等实验室10个,建成高标准的牧医专业实习养殖场、兽医门诊和花木实习基地。实验实习设施的充实和完善,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强化了技能训练,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学校硬件基本完备以后,要实现为农育人的目标,关键在于要有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为培养一批“专家型”教师,学校制定了专门的师资培训计划,拿出专项经费,派出基础较好的教师到各科研院所、农业大学进修培训,并从市科协、市农业局、市畜牧局聘请了5位高级农牧师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来。还从农业大学聘请了2位客座教授。使学校具有了一支业务精湛、科研水平高、能说会干的专业教师队伍,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人才的培养。

截止目前,我校已向社会输送了9180名合格毕业生,他们已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其中,500余名学生成了闻名乡里的种植、养殖大户,年创利润10万元以上的达160余人,55名学生有了科技成果。农村科技专业毕业生xxx,毕业后从事食用菌研究与开发,自办“食用菌研究所”,被授予“省科技标兵”称号。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xxx,回乡后,利用在学校学得的技术,开办兽医门诊,同时自行配置加工饲料,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年创纯利达50万元。

二、立足科教兴农,实施培训工程

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是体现农村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和价值的重要标志。因此我校始终把开展科教兴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寻找有效途径,把科技和教育送到农民的家中。

1、实施“科教兴农”实用技术培训和富民工程。九九年,学校向市科委申报了“‘科教兴农’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并获得政府批准正式立项实施。这项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是:由学校提供技术、师资,政府提供必需资金,通过“科技大篷车”的形式,送科技下乡,把最新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并聘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解决农村从业者的难题。此项工程自实施以来,直接受益者达88000多人,获得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

2、推行“职成联动计划”,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为了解决农村从业人员和闲散人员不愿进入职校学习的问题,学校与市成教办联合办学,利用各乡镇、办事处成技校中心校为依托,举办种植、养殖两个专业的校外学分制中专学历班,学校负责教学,成技校负责招生。采取滚动招生、分批注册、巡回授课的方式办学。课程采用学分制,学一门考一门,累计达到720学分以上即准予毕业,颁发与在校生同等学历的毕业证书,学生也可参加专业技术等级考核。此项计划实施至今,已招收学员3200名,有1070人已顺利毕业,有力的促进了现代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

3、立足长远,为集约化农业储备人才。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既要满足现时急需,也要立足长远,为明天的发展储备好人才,为此,学校一班人将目光投向了集约化农业人才的培养上。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和预测论证,认为我国农村现行的联产承包、散户经营的农业生产,必然要走向企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而这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尚未开始培养,作为一所有着为农服务的目标的职业学校,毅然勇立潮头担当大任,2004年,向国家科技部申报了“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培训”项目,已培养各类人才2600余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做好服务大文章

年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农业蓬勃兴起,学校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适应和配合全市工作的重心转移,积极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

1、为支柱产业发展服务。世纪之初,市政府把粮食、林果、畜牧、食用菌确立为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为此学校组成相应的四个科技咨询服务小组,利用乡镇集市日,向农民宣讲有关的科技知识、解答实用技术难题,散发科技“明白纸”,及时提供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的信息。为了使服务工作更具实效性,先后与省农大、省果科所、省农科院建立了业务联系,把他们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最新品种引入示范基地,并通过对比实验把适合本地栽种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几年来,共引进桃树新品种4个、草莓新品种3个、食用菌新品种8个。这些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加快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农村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2.积极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各地都有自己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如x镇的大棚黄花菜,x镇的大棚樱桃,x镇的养殖业,为配合各乡镇的重点产业发展,学校与相关站所合作,派出专家型教师,常驻乡镇,进行科研攻关,提供技术指导,先后促成了xx白猪的良种选育、大棚黄花菜和大棚樱桃的栽培成功,为特色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地农村要发展食用菌这一支柱产业,菌种和技术是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再次显示了为农服务的决心,学校领导主动请缨,多方筹措资金100万元购买最先进的食用菌菌种生产设备,利用老校园的120间平房,建成了市菌种总场,并成立了“食用菌科技开发中心”。运用学校原有组培室进行一级菌种的培育,在菌种场进行二级扩种,并形成三级菌种60万瓶的年生产能力,为市内2600个双孢菇示范大棚提供菌种。同时引进了麒麟菇、鸡腿菇、金针菇等8个优质品种,并在校大棚内栽培成功,即将向全市推广。为解决技术问题,学校与有关政府部门合作,将从业人员招集起来进行技术培训,并深入大棚户现场指导,手把手的教给他们栽培管理技术。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和保障。

成绩必然成为历史,未来的工作艰巨而繁重。作为一所“农”字号的职业学校,面对大浪淘沙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将一如既往,痴心不改,内涵发展,增强实力,走开放式办学的路子,面向农村大市场,做好服务大文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如何让教育技术装备服务于教学活动

如何让教育技术装备服务于教学活动

东新小学 田贵红

【内容摘要】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技术装备教育实践中已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装备的科学管理与规范使用给予了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办学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这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保障。我校虽在农村,但经过上级部门的不断投入,我校的教学技术装备得到了质的飞跃。在不断充实装备的同时,如何让老师们转变观念,利用现有的教育装备服务于教学成为教学管理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装备的科学管理与规范使用给予了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办学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这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保障。我校虽在农村,但经过上级部门的不断投入,我校的教学技术装备得到了质的飞跃。在不断充实装备的同时,如何让老师们转变观念,利用现有的教育装备服务于教学成为教学管理的当务之急。因此,如何做好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和管理,是摆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面前坚巨而复杂的任务了。那么,如何才让教育技术装备进入课堂,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呢?

一、教育技术装备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必要辅助手段。随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遍布全球,信息的跨跃发展,促进社会的飞跃进步,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又尤其是我们这些地处偏远山

区的农村学校,一贯的使用陈旧老套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只能呆板的接受灌输式的知识内容,而没有更好的教育手段来辅助他们轻松自如的自主学习。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我们就需要将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放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要求每个学生熟悉并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并能认识和操作根据需要配备的相应设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们这里地处偏远山区,农村孩子意识不够到位,没有意识到新的教育装备的优势,不能完全接受并使用现代的教育设备产品,那么就需要我们先加强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信息化观念,与此同时,逐步培养他们对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的操作使用。以达到使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的目的。为了让老师们能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让老师们参加各种培训,增长知识,提升教学水平。

二、管好用好教育技术装备,是技术装备服务教学的前提。教育技术装备包括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卫生、技术、计算机等各大功能教室,以及相关的仪器、器材、图书资源等设施设备。其涉及的学科广泛,物品繁杂,但为学校教育提供广阔的活动场所、充足的教学资源。它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学目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育技术装备涉及学科广,物品数量大、分类细,其管理各需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装备的有效使用。切实抓好并培养实验、图书、电教、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装备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为此,学校不断加强该队伍建设,提高其业务

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绩效考评政策的调整,对装备管理人员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不仅在进修、晋级、评聘职称、评选先进等事项中与其他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有效地激励和调动了他们的工作各级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地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

专职管理员负责所有教育技术装备的统筹工作,包括对各类装备的定室、定橱、定位、分类存放等。同时,他们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定期修改、完善各功能室使用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借还制度、各类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等规章制度,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以此确保教育技术装备得到有序、合理的使用。同时,专业人员还对全部装备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了明细账、流水账与借还记录,账账相符、物卡相符,方便了对仪器清册进行定期核对。专职管理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对各功能室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定期检查与维护,每次实验或实践课结束后对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总,如有损毁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并联系维修或更换,保证了各类仪器设备的完备性与完好率。此外,对易损易耗物品,如化学药品、玻璃器皿等,他们都能进行定期检查消耗情况,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及时保证充足的“储备”,保证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对通用实验室的机械设备等,分管人员还要定期进行保养,仪器使用后及时进行保养,从而避免或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情况发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装备在学校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知道,对于教育的发展,光靠陈旧的教育理念是

不行的,不更新教育观念,不提高教育水平,就会极大地限制整个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所以,我们要将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引进我们的课堂,将这些新的理念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去,通过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因地制宜 , 因校制宜地开展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做到,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师生配合,形成一致的思路,最终实现共同的发展。学校依据教学需要联系教育部门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为精良配套的教育装备和技术,不仅按照省规要求建立了各功能室,并对各功能室进行了相应的分配,要求各分管领导各司其职,掌握教育技术装备数量及使用情况,并定期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护,对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归纳整改。同时,按照学校教学教学需要,对必要的装备进行引进或更新,确保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满足学校需要。

三、保证师资,是技术装备服务教学的关键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是前提,使用是目的,管理是手段,配备是条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教学与电教设备等教学仪器的使用率普遍偏低,装备教育有被弱化的趋势。追根到底是因为部分教师保留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仍采用旧的教育教学方式,还没有及时转化过来,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对新观念认识不到位,以及他们自身使用装备水平有限,所以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因此,我们还必需加强师资水平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根据学科专业配备专业的专职教师,常言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有专业

教师才会对各类仪器“身体状况”更知根摸底。其次,就要狠抓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培训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其它实验器材的使用等,与此同时,注重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工作。最后,学习之余,组织教师写相关的文章,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来提升师资力量水平,以期达到熟悉使用和操作相应的教育技术装备的能力目标。我校设置由信息技术、科学、体育等专职教师和专职图书管理员。虽然老师们专业不对口,但专职后要求各任课教师业务上要加强学习,不仅熟悉本学科各类仪器设备的用途用法、操作使用,还对哪节课需要使用到的仪器设备心中有数,在实验或实践课的准备上就会做到从容应对,游刃有余。通过以上措施,让教育技术装备较好地改善了教学环境,增强了教学效果,让师生大受裨益。同时,学生在积极的动手操作中,使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

四、管理常规,是技术装备服务教学是保障

一直以来,我校都是把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管理效果纳入综合考评或考核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将管理工作形成可行制度上墙,学校领导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对本校对教育装备的建、配、管、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以促使教育技术装备在我校得以实用,不搞花架子,不走假过场,实实在在的做,实实在在的用,实实在在的记录在案。

其次,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制度:一是使用管理制度;二是管理人员职责;三是安全制度。

并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完善这些制度,并坚持执行,使这些装备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好服,为素质教育服务。

另外,明确奖惩制度,建立奖励机制。对那些在装备的使用过程中工作认真 , 有突出贡献者予以肯定、表扬和奖励;对那些工作失职 , 并造成不利影响的给予批评教育和责任追究。这是促进装备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必要手段。

五、着眼未来,让技术装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如今科技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不被时代所淘汰,教育也要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和方式也要不断更新换代,对教育教学技术装备技术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我们随时面临着装备工作的思维转变,角色转变。我校虽属位于偏远的农村山区,但随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进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又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也不甘落后,我校在上级的关爱下再投入了大批的优质教育技术装备。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着眼于未来 ,跟随时代的进步,了解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的方向,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增添新设备。同时,突出发展重点 , 做到与时俱进。这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抓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一个基本思路,也是我校长远稳健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尹和丰,《哪些实验室和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2、程思评《浅谈农村中小学教仪配备的现状与对策》

3、孙宏根,《面向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 》

第四篇:财政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笔者认为,财政部门要坚持以构建公共财政为导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倾斜扶持力度,着力支持生产发展,拓展公共服务,推进管理改革,努力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新农村。

发挥三种效应,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加快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也是财政支农的首要目标。财政部门要以农业增产增效为目标,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突出发挥三种效应:一是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磁场效应。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以农业综合开发为载体,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配套设施,发展节水灌溉,新建排涝泵站,疏浚河道,加速推进农村道路和桥梁建设,努力提高农业发展的硬件水平。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实施村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支持中心村建设试点,治理农村环境,推进农村改厕,发展沼气应用,进行农村水厂管网整治,确保农民饮水安全,加快农村绿化,不断提高农村森林覆盖率。二是发挥农业科技投入的辐射效应。把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致力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以乡镇为规模的整体联动开发,发挥由点到面、从园区到乡镇的辐射效应。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防治技术,推广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防治污染技术,推广精确施肥、麦套稻生产、秸秆还田、无公害农产品、农机具使用等生产技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品牌。三是发挥引导社会投资农业的撬动效应。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补助、贴息等形式引导多种渠道和多种经济成分从事农业开发和建设,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实现农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着力支持经营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成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探索建立对种粮农民收益综合补贴制度和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制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农业投资的利益激励机制和内在市场动力机制。

构建三大体系,推动农村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财政部门要突出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本权利,逐步拓展农村公共服务领域,重点解决好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热点难点问题,逐步构建三大体系。一是构建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增加教育投入,继续支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确保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按标准落实,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工作。二是构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关于农村公共卫生的财政补助政策,切实保障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支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逐步提高农民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的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增长机制和财政投入分担机制,增加财政补助资金,提高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医疗费用补偿标准。三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加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分级管理、挂钩考核的运行机制,规范低保资金专户管理办法,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关爱工程,建设和改造农村敬老院,落实供养经费,不断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使农村五保户老有所居、老有所养。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逐步破除普遍存在的“养儿防老”等旧观念,解决贫困群众的日常生活困难。

实施三项工程,健全农民自主发展的内部机制。财政部门要以深化财政改革为载体,以营造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环境为目标,重点实施三项工程。一是实施“素质工程”。立足市场需求,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支持力度,重点实施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财政逐年加大培训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镇镇通”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关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鼓励、引导企业吸纳更多的被征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二是实施“减负工程”。稳步推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支持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鼓励乡镇分流安置超编人员,建立“增人不多补,减人不少补”的增收节支激励机制,着力降低财政供养系数,变“养人”为“养事”,为基层财政消肿化淤。多渠道化解镇村债权债务,建立偿债基金和债务预警机制,控制债务增量,化解债务存量,将债务风险控制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努力实现镇村经济社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三是实施“通达工程”。全面推行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将凡是由财政安排、涉及农民的各种补贴、补助资金统一纳入“一折通”发放,确保各项支农资金直达农民手中。畅通市镇财政管理体制,推行“镇财市管”管理改革,在保持各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模式。加大对经济薄弱镇的扶持力度,在财力结算体制上予以倾斜,按照“规范科学、公正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科学制订财政转移支付方案,提高“村级三项资金”标准,保障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

第五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如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如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位于新疆西部边陲,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85公里,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阿拉山口行政管理区、兵团农五师及其所属的11个团场,全州有35个民族、46万人口,其中68%为农牧业人口。博州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4月8日挂牌成立,今年6月将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身处工商业相对落后,经济欠发达的农牧业地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如何定位?如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呢?本人谈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紧密联系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食品药品与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食品药品的监管效果如何,既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当地领导机关及部门的重视和配合程度有关,当然也与每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关。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涵十分丰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成效如何,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众多,语言文化丰富多样,民族风情浓郁。要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必须熟悉和了解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必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必须善于做民族工作。博州地广人稀,人口分布相对比较分散,特别是农牧民群众居住更加分散,集中购买能力弱,难以吸引零售商店及药品零售企业在农村发展。因而,受政治经济的影响,博州地区农村医疗卫生系统相对比较健全,几乎村村都有卫生室。因而,我们将规范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作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重点。另一方面,由于点多面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手少、监管成本高,就难以有效对农村的食品药品进行有效监管,使得假劣食品、药品流向农村的趋势日趋明显,所以,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在新疆显得成为迫切。新疆边远地区工业企业极少,水和大气污染都比较轻,有生产绿色食品的优良环境。但由于新疆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各族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较内地偏低,全社会生产绿色食品的意识都不够强,农药和化学添加剂污染、化肥污染,包括废旧电池污染等问题在农村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综合部门,我们有责任配合地方党委政府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科学回收废旧电池等物品,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产品污染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农业生产标准、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大有作为,以此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当务之急是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综合素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归根到底是依法行政的工作,是人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做得好不好,既取决于监管人员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全社会群众依法办事、依法保障自身权益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农村法治化和农民知识化进程,而农村法治化、农牧民知识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牧区之所以能够成为假劣食品和药品的销售终端,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农牧民的知识相对匮乏,对食品药品的常识知之甚少;二是农牧民的法律知识欠缺,既对有关食品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也不善于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目前,农牧民仍然占全体公民的大多数,做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必须将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这方面,我们可以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方面大有作为。我们有必要列出专项经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同时我们也可以自行组织各类宣传活动。近几年,我们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感觉到力度仍然不够大,效果仍然不够明显。从边远地区农牧民接受法律知识的渠道来看,电视是一个主渠道,来自社会上的宣传教育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是次渠道,掌握了这个规律,就抓住了宣传工作的要点。今年,我们与地方有线电视台合作,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天在几个固定的频道滚动播出关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法规法规、政策规定和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投入产出比非常高,效果非常好。农村集贸市场既是农牧民从事商贸活动的集散地,也是农牧民了解信息的窗口,所以我们分阶段、分重点地印制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资料,灌制录音带,长年累月地坚持在各个农村集贸市场发放和播放,宣传效果也十分明显。此外,我们还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强,在家庭中的影响力大,宣传辐射面广,而在学校又便于集中开展宣传活动的特点,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农牧区学校开展法律和食品药品安全

知识宣传活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宣传工作做好了,就能够更好地发动群众自觉抵制假劣食品药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打假治劣,并积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引导农牧民群众遵循科学规律,既做到科学用药,保障自身的身体健康;也能够科学施药、科学施肥、注重环保,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的要求为全社会提供合格的农产品。而且,农村法治化、农牧民知识化,不仅有利于推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推进农村民主进程,促进农牧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在综合协调和健全机制方面下功夫。新疆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相对较慢,全疆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至今年4月尚未挂牌成立,但我们已经及早开始学习有关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为履行食品监管职能做好了准备。博州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二、三产业总量不大、层次不高,有规模的食品生产企业极少,主要集中在以农产品粗加工为主的制糖、面粉加工、油料加工及糕点房、卤制品加工店等。在流通领域的经营户较多,以商店、餐馆、小吃店,包括一些虽无许可证件但在经营的摊点,如经营少数民族传统面食—馕、烤肉、夜市饮服摊点等。如前所述,食品监管的薄弱环节在原材料领域主要是农药化肥残留及废旧电池等化学污染;在生产领域的主要问题是食品添加剂不合标准或超量,以及原材料、包装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等;在流通领域的主要问题是企业采购、储存、销售等环节不合法合规问题。所以,农村食品的综合监管,关键是要抓住“源”和“流”这两点。所谓源就是食品的来源,就是农产品的质量源,这方面我们要配合地方政府,协调农业、畜牧、科技、环保、水利等部门各司其责,尽快健全农业生产的质量标准,引导农牧民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规范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科学用药、科学存贮。所谓“流”,就是要协调有关部门管好农药、化肥、种子及可能污染农产品的生物化学制品,并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环境监测,保证农产品不受污染;同时,要管好流向农村的各类食品,把住产品质量关,防止农村成为不安全食品的垃圾站。另一方面,要结合建立农产品质量体系,健全农产品价格机制,通过政策扶持、科普宣传、舆论引导等方式,建立一整套优胜劣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价格体系,强化农牧民的产品质量意识,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农牧民种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产品。

第四,要在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上下功夫。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经营和监管工作既是社会活动、也是经济活动,既受法律的监督和制约,也受道德的规范。从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和经营者的角度看,法律和道德约束都直接对其经济效益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且,道德的影响力、长远性往往较法律大且深远。以现实生活中的个案为例,如果一个药品经营企业经销的某个品种的药品为假药,往往可能面临几百至数千元的处罚。但如果让其选择是接受经济处罚还是选择在媒体上对其进行通报,企业方面往往会选择前者。同理,一个酒店在发生食物中毒案件时,宁愿接受万元的处罚,也不愿大小媒体对该酒店的案件进行报道。究其原因,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面对的是人,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建立在消费者对其信任的基础上的,企业没有信用就没有人会相信它,就不会产生交易,就不可能产生利润,就不会有生存和发展。所以,食品药品监管必须实现“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惩戒体系,一条腿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信用体系,二者缺一不可,共同促进。从药品监管方面的实践看,近年来,博州药品监督管理局定期在报纸、电视及政府网站上通报违法违规企业的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当然,食品较之药品涉及的面更广、范围更大、环节更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食品安全信息的征集、评价和披露制度,信用体系的组织构架及运作机制等。围绕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必须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部门各司其责,经营者自觉行动,媒体积极介入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使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思想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每个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所以,信用体系建设也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改善乡风民风,促进农牧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五,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在“管用”上下功夫。“两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农牧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解决农牧区药品监管相对滞后的问题。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各地由于情况不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尽相同。鉴于博州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丰富,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及个体诊所是农村药品供应的主渠道这样的事实。近年来,我们以发挥现有农村医药卫生资源作用,规范现有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为重点,结合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

设。2004年博州药监、卫生两部门联合印发并执行了《博州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药房(药库)规范化管理办法》,两家携手指导推进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工作,至2005年,博州辖区100%的乡镇医疗机构和46.5%村级卫生室药房(药库)达到规范化要求。今年,村级卫生室规范率将达到70%以上,个体诊所药房规范化管理将达到50%以上。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药品批发和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点,加强了对2005年通过GSP认证后的农村药品零售企业的跟踪检查,确保这些企业经营质量不滑坡,保证农牧民用药安全、方便、价廉。在监管网络建设方面,我们一方面重视与公安、工商、卫生、邮政、质监等部门的联系和协作,通过建立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会议,互通信息,交流工作,联手治理药品流通秩序,形成了合力。另一方面,近几年我们先后聘请了45名药品协管员、326名信息员,采取了专题学习、以会代训、跟踪走访等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着力在发挥“两员”作用上下功夫,并且对“两员”进行了动态的考评,根据他们的工作情况,及时调整“两员”的地域结构、人员结构,在提高监管网络覆盖面的同时,不断提高监管质量,优化监管网络,完善监管措施,使“两员”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使他们发挥了“耳目”、“助手”作用。抓好“两网”建设对于保证农牧民用药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举措。

总的看,服务新农村建设,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工作职能,结合当地实际,抓住关键问题,积极探索实践,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路子。

下载让礼仪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礼仪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战工作应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当务之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

    组织部门如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组织部门如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

    省水利厅关于水利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5篇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月10日--17日,**省水利厅派出八个调研组就“水利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赴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调研。省水利厅领导高度重视......

    让网络问政更好服务于社会

    让网络问政更好服务于社会 网络科技的飞跃给当代信息的流通带来了新的桥梁,随着微博的兴起,一股新的网络问政风吹遍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建设在这股潮流下出现了新的生机,......

    浅议如何让电视媒体有效服务于远程教学

    浅议如何让电视媒体有效服务于远程教学 朱长宝 (首都师范大学 远程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37) 【摘要】远程电视教学是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教育形式,目前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都应用......

    2013两会学习心得:让科学技术服务于人民大全

    2013两会学习心得:让科学技术服务于人民2013年3月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

    让插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让插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孟州市河雍办事处东田丈学校 赵丽珺 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的插图越来越多,越来越新,极富时代特点、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

    新农村建设重在教育农民

    文章标题:新农村建设重在教育农民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农村的主体是农民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分清对象、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常抓不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