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中图版3.3天气与气候第二课时教案解析

时间:2019-05-15 02:5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七年级上中图版3.3天气与气候第二课时教案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七年级上中图版3.3天气与气候第二课时教案解析》。

第一篇:地理七年级上中图版3.3天气与气候第二课时教案解析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学会正确使用天气述语。

2、学会识读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培养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天气及其影响,明确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并让学生养成趋利避害的观念。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3、学会寻找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兴趣,并将学会的知识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1、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

2、学会识读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教学难点:

风力风向图标等的含义 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并注意预报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让每个中国人都备感自豪的大事。让我们一起回顾让世人传为佳话的两个情景:10月12日,酒泉,“天降瑞雪,银装素裹;雪停天晴,成功发射!”。10月17日,内蒙古主着陆场。“轻风拂面,朗月当空;垂直着陆,自主出舱。”真是天赐良机,天公作美啊。

因此,众多的评论都一致认为这次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天气预报对神六问天的成功所起的作用重要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和

气候 第二课时”。打开书本P79页。

板书: 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过渡;一般而言,人们比较常用的是看电视天气预报。现在让我们来观看一则天气预报。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天气预报一般播报什么信息?如果你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你首先要掌握那些知识? 活动:学生观看之后,交流。

过渡:现在,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天气预报的必备的知识。1.认识卫星云图

指图认识:绿色代表什么?(陆地);蓝色代表什么?(海洋);白色代表什么?(云区)。一般而言,云越白,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在卫星云图的基础上,人们制作出了城市预报,这是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组成。播报城市预报,还必须要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活动:学生看书识别,然后进行知识竞赛。

(全班分为两组,老师出示课前制作好的天气符号,各组在规定时间内轮答,答对加一分,答错不加分。高分组为胜。)3.认识风力风向图标。

活动:我当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过渡: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卫星云图和天气符号,具备当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基本条件了。现在,让我们来当播报员,并向刚才那位节目主持人挑战,好不好?

(学生自主站起来播报。要求:流利、清晰、简洁。鼓励学生向电视上的主持人挑战,用3秒钟播报一个城市。最后评出一位最佳播报员)

课堂小结:

现在,我们国家气象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服务。课前我们提到神六问天的前前后后真是太神奇了,简直是天助我也。其实,我们国家气象局早就已经预测出那段时日的天气。与其说神六问天是天赐良机,不如说是我们人类的神机妙算呢。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预报

二、了解天气,服务生活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二篇:天气与气候七年级地理教案

天气与气候七年级地理教案

天气与气候七年级地理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首先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最后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重视和关注。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够体会到天气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4.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能根据污染指数评价不同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设备,使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组织游戏、小组讨论等活动,了解天气预报,认识卫星云图,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从环保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4.通过让学生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

2.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3.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解决措施: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六部分:

1.突破教材安排的顺序,将天气和气候安排在两个板块进行学习,最后进行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第1小组描述天气及有关的成语,第2小组描述与气候和气候有关的成语。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天气现象,师生运用“三板”绘制天气符号简图。

4.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城市天气状况。

5.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了解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6.做一做:课堂小结,完成相关作业。

设计依据

采用多媒体及地理“三板”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优势和自身教学条件,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角色扮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天气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教师提问:

1.每天坚持收看天气预报的同学有哪些,为什么?,你是怎样收看天气预报的?

2.介绍你说看到的在6月20日期间安阳形成的11级大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有哪些?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于上学、参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天气对户外活动、交通、农业生产、航海、军事等的影响)(举例说明)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讲授】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什么是天气?天气的概念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天气的特点(短暂性,易变)。

3.将学生分组,开展第一轮竞赛活动。

学生分成2个小组,要求各组同学通过讨论,1组的同学写出有关天气的成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认识有关天气内涵是什么) ,第二组同学判断下列词语和诗句反映的是否是天气,并说明理由(加深理解和应用,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活动】认识天气符号

教师活动: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状况呢?

2.(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

3.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形象记忆并熟悉天气符号。

4.展示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

学生活动:

1.学生回答:看云识天气、农谚、广播、报纸、电话(121)、上网、电视等。

2.仔细观察并议一议,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_____,绿色表示_____,白色表示______区。白色越浓,云层越____,降水量越____。

3.学生根据展示的天气现象,绘出天气符号。

(图文结合。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识记。)

4、展示世界各大城市的天气情况图,由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课件显示出的城市天气状况。

【讲授】气候的概念和特点提出问题:

1.今年我国南方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的成因是什么?播放视频并介绍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2.展示并介绍我国北方的气候景观,学生也可以自行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对天气的学习,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总结我们安阳地区的气候特点从而掌握气候和天气的异同。

【活动】环境质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提出问题并思考

1.安阳地区去年冬天的严重污染,排名倒数第一的现实状况以及今年的重视环境治理后的蓝天白云,说明了什么

2.你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吗?出示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3.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我们城市的大气环境?

讨论:

1.环境对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2.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判断出各城市空气质量优劣。

3.角色扮演:以市民、环保局的政府官员、工厂老板、农民等角色来说说怎样保护大气环境。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练习】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卫星云图是由( )拍摄的地球大气运动状况图像。在此图上,蓝色代表( ),( )代表陆地,白色代表( )。蓝色、绿色代表的天气状况是( )。

2.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约(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均温最高出现在( )月,最低出现在( )月。南半球海洋月均温最高出现在( )月陆地月均温最高出现在( )月。

3.无论一月还是七月,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是受( )因素影响造成的。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

①济宁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②台风“龙王”在福建省登录,滞留时间长达10个小时

③欧洲西部地区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年温和多雨

④未来的24小时内,将有6-7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8度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下列关于卫星云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林地

B.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陆地

C.白色表示云雨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D.降水的多少与卫星云图上的白色深浅无关

【作业】布置作业

地理读本:基础梳理部分填写;并进行课外调查,调查红水河的污染状况,并写出调查报告。

天气与气候七年级地理教案2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⑴学生通过阅读P55“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的不同。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为此,教材还安排了P57练习2加以实践。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⑷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⑵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⑶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⑷通过让学生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⑸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㈢教学重点和关键:

从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二、教法阐述:

㈠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此法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过程有两个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重要的是从理性认识回到社会实践的能动飞跃。这是教学实效性的具体体现。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㈡教学手段及其理论依据。

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用声光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得和巩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学指出,多媒体教学应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教育技术飞在迅速走向多媒体化。

三、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各异,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利于终身学习。

㈠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初一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刚由小学上来,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㈡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

1、让学生课前从各种不同渠道收集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搜集、记录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同时有了充分准备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竞相发布自己从书上、报上、网上、电视上的发现,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课堂小组讨论法”即课堂上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动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讨论把使用智慧,体现自我的机会十分平等地送给每一个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乐。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现代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趋势需要群体研究方式,互动能力的培养日益显得重要。本堂课讨论的机会较多有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

3、利用电脑课件,让学生观察卫星云图,了解卫星云图,初步学会看卫星云图,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说明:虽然“卫星云图”有关知识非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但由于学生看天气预报时首先要接触到,但又不能一下看懂,因而很好奇,要求教师介绍,所以教学中做了一定安排)。

4、每位同学自制一版阶段“学习成果”小报,来交流展示,并自制一个30cm×30cm的某城市天气图(用天气符号表示),课堂用来互相提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动手中学习地理知识。同时又能使全体同学广泛参与。

5、布置作业 时给学生四个可能就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空气污染的例子,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较感兴趣的问题谈看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谈对一些地理问题的看法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㈢学法的理论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的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可见,地理学习动力,包括了地理学习兴趣指向和地理学习动机层次。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课堂教学程序:

㈠展示阶段“学习成果”(小报一版)在小组内交流(下课后交)

㈡简明导入 后请2——3学生发布收听、收看并记录下来的厦门地区近二日天气情况,并询问学生从哪里获得天气情况的资料?(可从电视、广播、报纸、气象网站等途径获得)

㈢阅读P55/1、2框题,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提问层次较低学生)

讨论 2、的区别(提问层次中或上的学生)

3、P57/练习题(四成语各描述天气或气候?)

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有二大 天气 气候

方面区别,并举例加以说明。 短时间 多年的、长时间

多变 具相对稳定性

通过P57/2练习,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㈣请2——3学生发布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后教师也发布三条,请学生判断分别指的是“天气”或“气候”,加以巩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㈤天气对我们很重要(请学生结合实际谈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这节课着重学习“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

演示课件:

第1屏:天气预报的意义。

第2屏:卫星云图(演示如何读图)。

第3屏:卫星云图的来历。

第4屏:“风云一号”——台风云图

第5屏:问题讨论——有了卫星云图,为什么还要城市天气预报?

第6屏:天气符号与天气预报图。

第7屏:再现中央电视台播报的某些城市天气预报。

通过以上学习,要求学生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㈥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天气符号和现实生活结合的简图,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经验与形象的图示和抽象的符号之间的有机联系。

再熟悉常用天气符号图例。

㈦运用电脑“课件”做课堂练习,巩固新课知识。

1、连线: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蓝色、白色各表示什么?(请层次较低学生做答)

蓝色 陆地

绿色 海洋

白色 云雨区

2、看图回答问题(课件展示): (请层次中等或较好的学生做答)

a、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什么天气?

b、北京附近是什么天气?

c、长江中下游又是什么天气?

d、较大范围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

3、P57/1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吻合?

4、学生举自制某城市天气图(用符号表示),互相提问,学当天气预报播音员。

㈧由于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

学生阅P57一段及表。

结合厦门实际,教师询问:

1、厦门市有无发布“空气质量预报”?哪些途径可得到此资料?(厦视二套晚9:30收看或报纸)

2、“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

教师给出厦门市几个区昨晚播报的空气污染指数,请同学说出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如何?(污染指数在51——71空气质量良)

㈨课堂小结:

1、的区别,正确使用二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学会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㈩布置作业 :

1、写一篇“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小论文(教师稍做指导:可综合写,亦可就某一方面写)。

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3、举四个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选择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思考即可,下节课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在最近三日晚9:30看电视(厦视二套)收看并记录“厦门市空气质量预报”,看哪个区空气质量较好?我们所在的湖里区空气质量如何?(下节课来告诉全班同学)

课堂师生活动过程 流程表:

教师导入 新课

教师了解信息来源

教师引导,加以举例说明

教师也发布三条资料趣闻,并请学生判断分别指的是

“天气”或“气候”,加以巩固概念的区别

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天气符号与现实生活结合的简图)

让学生再熟悉常用天气符号

教师引入“大气环境质量”问题

教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天气与气候七年级地理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2、过程与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识别常有的天气符号,熟悉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元旦我没一起去北京旅游,该怎样穿着呢?(学生讨论)

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关注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师板书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

二、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活动”,阅读教材上例举的天气预报,完成书上练习,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总结:阴晴、冷热、风雨等。

2、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差异

总结:天气—时间短、变化快

气候—时间长、较稳定

练习:完成教材上活动,判断四句唐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学生自读教材相关部分,看谁最先总结出来。

总结:探测信息——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

同学们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吗?首先必须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4、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常见天气符号图,识记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教师简单指导学生:各种雨的符号、雪的符号,特别讲解风的符号、风向的识别、风力的识别

5、识读天气预报图

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动练习,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示范:用语言叙述图中北京市的天气预报内容,学生叙述上海、重庆两地的'天气预报内容,鼓励学生争当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三、总结

1、天气、气候的区别

2、熟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四、作业

1、坚持看中央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

2、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的反思: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过于简单。

2、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不够,特别是常见天气符号部分,没能引导学生当堂记忆。

第三篇: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的技能。4.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学情分析】

天气和气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但是真正关心、研究天气和气候相关知识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关注天气、气候也是关注生活的一方面。【重点难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2.综合分析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一:从近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及开学后自己衣着的变化入手,贴近生活,导入课题“天气和气候”。方案二:同学们,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在开幕式上有绚烂的烟花燃放,因此,现场的观众最担心哪方面会影响到开幕式的顺利进行及烟花的燃放?(学生回答)天气和气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7页第一、二两框天气、气候,解决以下问题:(1)对比分析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2)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成语或诗句? 风和日丽

暴风骤雨

四季如春

阴转多云(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经典故事,是利用了当地有利的天气还是气候?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 【教师精讲点拨】从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入手,从各自反映的大气状况的时间长短及变化大小分析,联系日常生活中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句理解。【探究结论】 天气 气候 区别 天气:

1.短时间的 2.多变的

气候:1.较长时间(多年的)2.变化不大(相对稳定)

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2 学习任务(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所符号 1.自主学习: 阅读P57第三框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解决以下问题:(1)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回想你观看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并读图4-2,说一说卫星云图中的白色、绿色、蓝色各有什么含义?(3)记住图4-1中的主要天气符号,绘制你最喜欢或是最难识别的天气符号。

(4)读图4-3,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预报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5)教材P59活动第二题,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卫星云图中的白色、绿色、蓝色各有什么含义?天气符号中风力、风向怎样表示? 【教师精讲点拨】播放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个感性的认识

【探究结论】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的是海洋。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一般用带尾羽的箭矢来表示风向风力,箭矢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尾羽的数目和形状表示风力,如3根尾羽表示6级风,4根尾羽表示7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观察天气,努力探究天气变化的秘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活动4【讲授】合作探究3 学习任务(三)P59阅读材料

1.自主学习:阅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图,总结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结论: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人类的哪些活动影响了空气的质量?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四、总结梳理

第四篇:初中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的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的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地理 第三章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天气、气候的一些日常生活听说过的述语。

2、识别常见的不同天气符号。

3、让学生会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培养收集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2、学习人们活动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学会寻找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兴趣,并将学会的知识用于生活并为生活有用的理念。

二、重点

1、学会把有关天气知识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

三、难点

了解人类对大气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四、主要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通过设计课前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或现象入手,去理解知识,培养同学们能力

4、通过问题探讨、分组讨论与总结、课堂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空气污染图片。

六、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作业:

1、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并注意天气预报都预报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2、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灾害天气警报资料与图片。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语:

荐高一地理教案荐初中地理教案荐初一

案荐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荐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全册教学设计 [1000 [1000

[1000

(精选字]

字字字

文]

]

])

范 [1000

第五篇:初中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的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地理 第三章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天气、气候的一些日常生活听说过的述语。

2、识别常见的不同天气符号。

3、让学生会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培养收集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2、学习人们活动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学会寻找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兴趣,并将学会的知识用于生活并为生活有用的理念。

二、重点

1、学会把有关天气知识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

三、难点

了解人类对大气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四、主要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通过设计课前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同学们能力

4兴趣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或现象入手,去理解知识,培养、通过问题探讨、分组讨论与总结、课堂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空气污染图片。

六、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作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并注意天气预报都预报了哪些方面的信息。、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灾害天气警报资料与图片。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语:

下载地理七年级上中图版3.3天气与气候第二课时教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七年级上中图版3.3天气与气候第二课时教案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