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四月》吟诵教案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2.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
3.体会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的意思,学会吟诵古诗。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启发引导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吟诵《独坐敬亭山》导入,揭示课题
1、全班吟诵《独坐敬亭山》——男、女生吟诵。
孩子们,我们学习了吟诵《独坐敬亭山》,还记得怎样吟诵的吗?(记得)让我们一起来吟吟吧。独坐敬亭山,起。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下面请女孩子们来吟一遍。(女生吟诵)男孩子们,女同学们吟诵得好不好?(好)掌声送给女生们。
2、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春天)是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春天是美丽的季节,春天是让人忍不住想要赞美的季节。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不止我们喜欢,我们历代的文人墨客们也喜欢春天,他们还留下了许多描写春天田园生活的诗词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宋代诗人翁卷一起去感受春天。(出示课题: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请孩子们齐读课题两遍。(学生齐读课题)
3、介绍诗人翁卷
孩子们:你们了解翁卷吗?这位就是翁卷。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呢?
孩子,请你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翁卷,好吗? 看来你的预习工作做得很认真。
(出示P2)翁卷:南宋诗人。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孩子们,你们想知道翁卷是怎样描写春天田园生活的吗?(想)(出示P3)请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诗句。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请多读几遍。
2、全班齐读——分组朗读——抽生读
孩子,请你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真是读得字正腔圆啊,老师给你点个赞)
3、认识生字,理解字词(出示P4)这首诗有两个要求大家会写的生字,一个是“蚕”字,大家看这个字由甲骨文、篆文演变到现在的楷体,表示会吐丝的蚕是天赐的“神虫”。我们再来看看“桑”字,甲骨文上面部分像枝叶茂盛的树,篆文将枝叶状演变成了手形,表示采摘树叶。现在我们写的桑字,上面部分又变成了三个又,表示很多,但要注意把又的一捺要写成点)
孩子们,这首诗里有你不理解的字或词吗?(出示P5)比如: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布谷鸟。了:结束。才、又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
三、结合图文,自悟诗意。
1、孩子们,请看这幅图,谁能用今天学的一句诗来描述一下?(出示P6)抽生回答。出示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是的,我们看到了绿山原、白满川。(板书:绿山原、白满川)
2、出示P7,现在,你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今天学的一句诗来描述吗?(抽生答)出示诗句:子规声里雨如烟。是的,这句诗让我们听到了子规啼,看到了雨如烟。(板书:子规啼 雨如烟)
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景色真美啊!(板书:景美)
3、出示P8,你们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抽生答)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大家都很忙,没有闲着的人(板书:闲人少)他们采了桑叶喂了蚕,又忙着插秧了(板书:插秧忙)这正是诗人写的“才了蚕桑又插田”。出示诗句:才了蚕桑又插田。(板书:人忙)
四、再度再悟,手划声调
出示P9 孩子们,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我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边读边用手把每个字的声调划出来,现在自由练习。
孩子,你能背对屏幕带领全班同学一边读一边用手划声调吗?真是个勇敢的孩子,敢于迈出第一步就成功一半了。
五、吟诵古诗,体会感情
1、多美得诗啊,老师忍不住要吟诵了。师吟诵,你们想学吗?
2、孩子们,老师告诉你们吟诵是有规则的。今天老师就教大家怎样写吟诵谱。(出示P10)一声二声是平声,用_____表示,三声四声是仄声,用 | 表示。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标注第一句。(出示P11)请孩子们把吟诵符号标注在每个字上。
3、(出示P12)孩子们,请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你们标的吟诵符号和老师的吟诵符号有什么区别。
孩子,你找到不同的地方了吗? 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标注的吟诵符号里还有!。“!”表示入声字,读的时候要读短一点,快速、坚决。这首诗一共有4个入声字。老师标注的____有长有短,横线长的字声音拖长一点,横线短的字读短一点。
4、孩子们,现在我们试着来诵读一下这首诗,配合自己喜欢的动作。
全班一起诵读——分组诵读——个别学生诵读。
5、逐句学习吟诵 你们已经会诵读了,很快就能学会吟了。加油吧,孩子们。请竖起你们的耳朵认真地听。下面我们就逐句来学习吟诵。
6、学生自由练习吟诵。
7、全班一起吟诵——分男女生吟诵——分小班吟诵——开火车吟诵——抽生吟诵。
五、课堂小结
本诗前两句写田园美景,后两句写人,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板书:赞美)
六、作业布置
诗人翁卷为我们描绘了春天田园的美景,我们也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板书:赞美)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绿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鸣
雨如烟
赞美 闲人少
插秧忙
人忙
第二篇:《乡村四月》教案
昌平第二实验小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教师: 刘林洋 编号:
课题:《
23、乡村四月》
一、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诗人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二、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词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感受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体会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体会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
六、教学准备:
1、准备翁卷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
勤劳
七、教学反思:
一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词的能力,感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第三篇:《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彪
教学目标:
1.读准“了”“蚕”、“桑”三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体会诗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朗读和默写这首古诗,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背诵春天的古诗
一、开门见山,切入诗题
1.随老师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翁卷的资料)3.解“四月”,赏风光
4.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1、(出示全诗)强调“了”“蚕”“桑”这三个字的读音。2.多种方式读诗。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前两句,感受乡村四月的风光之美
1.(课件出示一、二句)请同学们看诗的前两句,默默地读一读,这两句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拿出笔来画一画。
2.理解加点的词语。介绍子规(出示图片)
3.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幻灯片)同学们,我们看,在这幅图中,树是绿的,草是绿的,山是绿的,这句诗中,哪个字体现了一切都是绿的,到处都是绿的?
4.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5.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出示图片理解)理解白满川。
6.朗读感受美好风光。
7.(出示第二句)孩子们,想象一下,除了这些声音,你还可能听到什么声音。
8.同学们看图,能说说“雨如烟”什么感觉?(出示图片)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9.我们把诗的前两行连起来读,读出那一动一静的不同的美。(多种方式读)
四、学习后两句,感受乡村四月的繁忙
1.(课件出示三四句)同学们,在这如画的风景中,人们又在忙什么呢? 2.介绍养蚕。
3.农民一边忙着养蚕,一边还要忙着插田。诗中哪些词,写出了农民的这份忙碌? 在书上画一画。
4.乡村四月的人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朗读感悟繁忙。
6.下面,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诗吧。
7.同学们,看到这样自然、充实的乡村生活,我们的心情多么愉快呀,谁能尝试着用自己的曲调唱唱这首诗。
五、拓展古诗,体味乡村生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正是有了播种时的辛劳,才有了秋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喜悦。
描写乡村生活的诗有很多,我们再来看几首。(读诗)
六、深化感悟,书写情怀
同学们,学习了这首诗,乡村四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透过诗中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感受到的写下来。
出示:乡村四月是()的,走在乡间小路上,我()。
七、总结。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山原
川
景美
子规
雨
闲人少
勤劳
才……又
第四篇:《乡村四月》教案[模版]
3《乡村四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2.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难点:理解诗意。认识生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乡村的图片,教学幻灯片; 学生准备:自己描述乡村样貌,画出乡村。
[课时准备]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尽情奔跑、玩耍的写照!”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是乡村独特的风景。多少诗人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三月,春天将结束,四月,夏天刚来到,称初夏)
[设计意图]回忆古诗的学法。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对古诗教学而言,“披文入情”必须创设情境,以“意象”为中介想象意境。本教学环节把“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巧妙串联,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关于作者: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作品以精致优美的七言绝句见长。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布衣终身,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酷肖《文选》中的汉魏五言诗,但缺乏个人特色。更多的还是近体诗。七绝中有几首颇为灵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2.引导学生看23页四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诗人用一首什么样的诗来描绘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的呢?师范读古诗。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认读生字。
3.解释全诗:
第一句:绿遍山原: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苗,满眼皆是绿色。(看图,全是绿的吗?河流,稻田里的水泛着白光,(白满川)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哇,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吗?真的是满目是绿啊!稻田里的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白光,波光粼粼,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
第二句:看第二幅图(雨如烟)作者还看到了什么?这雨如烟,是怎样的雨?(蒙蒙细雨)除了像烟,还像什么?(像纱、像一层薄薄的雾)同学们,你们看,把这山原笼罩的,不是烟,不是雾,是那春雨啊,飞烟卷雾弄清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的就是这春雨啊!雨是如烟的,应该读得轻些。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杜鹃的叫声)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如画的美景勾勒出来了。让我们用美的声音把这种美读出来吧!
第三句:乡村四月的农民都在忙着种植庄家,田间农事繁忙,闲人少之又少。
第四句:在这诗一般的画卷里,农民又在干什么呢?请你再赶快读读看。(采桑养蚕,插秧种田)“了”是什么意思?是忙完了采桑才去种田吗?是仅仅就做这两件事吗?是哪些词告诉你们的?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他们虽然忙碌,心却是快乐的。读出快乐。
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刚才我们说前两句诗写得很美,现在我觉得学完三四句,这首诗更美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诗一般的画卷和人们劳动的欢乐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得乡村的四月变得更美了。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
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设计意图]音乐的熏染,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古今表达的对照,再次使学生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读出诗境美、诗情美。熟读成诵,落实默写,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三、归根汉字,体味深意。
1.识记生字。看看已经记住了哪些字,还没有记住了字,自己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注意“插”的笔顺。
2.请一名学生读诗,想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其他同学闭眼倾听,在倾听中想象你看到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这样的景象中,你有什么感受?(德育渗透: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快乐的)让我们再一次在朗读中体会乡村的美丽,感受劳动的快乐。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4.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写人以闲少做反衬,突出农民的辛劳与繁忙)
5.给你感受最深是哪句诗?能用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在朗读一、二句时要突出山原葱绿、杜鹃啼叫、细雨霏霏的江南美景。
三、四句则要表现出农民插田桑蚕的忙绿、快乐的场面。朗读古诗要注意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设计意图]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根据学生自我对诗的感受,自由发挥。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头脑得到实际性的解放。
四、结合书本,布置作业。
1.用工具书查找诗中不懂的字、词的意思;写生字“规、插、蚕、桑”并至少组两个词。抄写诗歌并能默写。
2.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设计意图]个性化作业,此环节强调课外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反思
这一板块是讲关于“劳动”这一主题的,从浅显到深入。乡村四月是古时候人们对于劳动的解释。对于劳动,有体力上的也有精神上的。都需要现今学生好好学习劳动精神。本课对这个精神阐释的非常浅显易懂,老师应结合本课主题,将德语渗透其中。方式可以随课堂变化而变化。本课的生字需要注意,生字不多,但也不好写,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这一课是古诗,仍然面临着学生不喜欢学习、背诵的难题,老师要利用手里的一切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五篇: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水口小学
王菊红
一:导入(5分钟)
1、同学们,老师放学回家沿途拍了一些美景,我们共同来欣赏好吗?
2、猜猜图中的季节。出示“初夏”一词,了解初夏。
3、揭晓课题,板书:乡村四月 二:初读古诗(15分钟)
1、介绍作者
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学生自由说说要强调的字的读音。
老师强调“蚕桑”一词的读音。
3、听范读。
4、划节奏,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讨论本诗的节奏。划好以后试着读一读。
指名展示读 课件出示节奏读
三、品读,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讨论诗意
2、学生汇报交流。
3、老师整理学生思路板书。
景美
人忙 ↙↘ ↙↘
山原 子规 才了...又...5、用“才了...又...”说出农忙景象。
6、诗句相对应的图片欣赏。(老师介绍图片,学生说相应诗句)
7、介绍“蚕桑的整个过程。
四、感情朗读
1、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诗。
2、听配乐朗读。
3、拍手节奏读。
4、诵读。
五、拓展
1、学习《过故人庄》
2、欣赏双沙图片,浏览《游双沙》
六、作业布置
诗人就是用心观察,用心感悟,现在我们就来学着诗人的样子写一写。(写人,写事,写景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