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民勤五中 潘玉萍
每位授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与课堂无关的“突发事件”。这些事情与课堂教学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完全处于教师教学计划之外,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好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这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艺术、师德师风、人格魅力的体现,也关系到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和心灵震撼程度。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想完美地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保证教与学始终在师生的最佳情绪与最佳状态中进行,达到教学效果的高境界,就必须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好自己的教育机智,运用一定的策略,艺术的应对这些“突发事件”。马卡连柯也说过: “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 那么,在短暂的时间内,对课堂“突发事件”,应怎样巧妙处理呢?这给每位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索,供同行参考。
一、课堂“突发事件”类型
课堂“突发事件”,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三类:外来干扰型、矛盾型、尴尬型。在每种类型中,根据存在主体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分类:
在干扰型“突发事件”中,由于干扰源的不同,可分为课堂内干扰型和课堂外干扰型。在矛盾型“突发事件”中,主要包含学生个体与个体的矛盾,以及师生个体矛盾两种。在尴尬型课堂“突发事件”中,重要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二: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分析:
1.外来干扰型:
案例分析1: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在“真空”中毫无干扰地学习。比如,教室内正在上课,忽然室外一辆汽车呼啸奔驰而过,或天气骤变,下起了大雨,亦或是蜜蜂小鸟作为“不速之客”飞进教室,“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顿时,教室里可能就会热闹起来,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的意象不到的“小插曲”时,教师不要自乱阵脚,可以采取“缓兵之计”,暂做“冷处理”即暂缓法来平息阵乱。因为在当时,学生多半处于激动状态,情绪不稳,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逆反情绪,使局面难以收拾;而老师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冷静的分析,如果贸然进行“热处理”,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课堂上突然飞进一只小鸟,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从容地停下课,打开门窗,让小鸟出去。然后幽默地说:连小鸟都想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可见学习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让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吧!接着继续上课。像这样处理,学生可以自然地接受突发事件从而排斥干扰专心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当然,对待课堂“突发事件”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灵活多样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出最佳的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巧妙地将课堂干扰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才能收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2.矛盾性的突发事件: 案例分析1:
一次,笔者上课,见两学生为争课桌的宽窄而打起架来了,此时,可以将矛盾转移,就是所谓的“转移法”。根据矛盾的学生双方都有关注自己切身利益的心理特征,用某一事实,使学生的注意力从矛盾的事物中转移到另一非矛盾的事物上来,以缓和或消解矛盾的方法。例如当发生上述案例是,笔者面带笑意,从容地调侃地举起双手,佯装喊道:“别打我了,我投降了!”同学们见此状,便大笑起来,连先前打架的那两个同学都停手不好意思的笑起来。接着,笔者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为了一垛墙的占地问题发生纠纷,双方争执不休。其中一家写信给他远方做官的儿子,其子回信时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同学们被这种宽容的胸怀所感动,随后,自然地将心思转入到学习上来。有一位哲人说“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就会少一些悲剧”。爱于中而形于外,罗曼罗兰也曾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有了对学生的真爱,才能笑得自然,笑得亲切。
案例分析2:
从教十余年,最难忘我由乡下调入县城任教时的第一节课。当教学过程进行到课堂练习时,一位学生笔直地坐着,笔和本都在课桌上摆着,并以挑战的目光注视着我。我走到他面前问道:“你为什么不做练习?”该生用非常生硬的口气答道:“我没有笔,也没有纸,怎么做练习?”全班同学都回过头来,目不转睛地看着我。那些目光中有幸灾乐祸,有洋洋得意,有嘲讽,也有忧虑和担心,这不是故意刁难老师吗?应该怎么处理呢?是训斥一顿,还是置之不理?当时理智告诫我,既不能轻易发火,又必须立即巧妙处理。否则,不仅会造成这节课的失败,还会影响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片刻沉默之后,我转身向邻桌同学拿来笔和纸放到这个学生的桌上,并郑重地说:“请同学们继续做练习吧”。下课后,这位学生尾随我来到办公室,将我送他的笔和纸放到办公桌上说:“老师,对不起,我们几个同学都想看看您到底会怎么做,请不要生我们的气。”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受到学生顶撞和刁难时,切不可丧失理智,大发雷霆。那样不仅会使自己难堪,还可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如果处理得当,就架设了一座师生沟通思想和联络感情的桥梁。此时,教师就能怀着一颗对学生炽热的爱心,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学生也会信赖和尊重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不断自觉地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马卡连柯说过: “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 所以,教师的智慧和宽容也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3.尴尬性的突发事件:
案例分析 1:
有一位化学教师课堂实验出现失误,燃烧着的金属钠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里冒出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当同学们一脸愕然时,这位化学教师随机应变:“这块金属钠为何燃出黑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贮存方法。”全班同学立刻由惊愕变得活跃,一位同学抢着发言:“金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是贮存在煤油中!”“你说得对!”教师满怀歉意地对大家说:“刚才就是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擦干净,结果发生了实验事故。为了揭示上述错误原因,我不准备回头处理煤油,而是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燃烧下去。请大家想一想,燃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怎样的改变?”“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实验结果证明了大家的预言。当化学教师宣布:“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化学教师坦诚的襟怀、实事求是的品质、灵活的教学机智赢得了大家的赞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身为人师,我们更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树立榜样,有错就应该主动承认。不但不会降低教师的身份,反而能够取得学生的敬仰和尊重,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一旦教师犯了错,就应真诚而及时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案例分析2:
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处理尴尬性的突发事件所必不可少的,尤其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突发情况时显得尤为可贵。记得有一年的新教师汇报课在学校的大教室内举行,七年级的李老师在做最后的字母教学时,突然发现,小黑板竟然忘带了。当时,坐着很多听课的老师,这可怎么办呢?大家都为她捏着一把汗。只见李老师随手拿出一把尺子,边在黑板上画这三字格,边说道:“在我们写字母之前一定要先看好三字格的大小,写字母的时候要注意按每个字母的要求去书写,每个字母都有不同的书写格式„„”伴随着她的提醒,同学们的眼睛紧紧盯着黑板,很快格子画好了,教学继续进行„„作为教师,在课堂上随时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问题,是对教师临场应变能力的考验。如果问题化解得巧妙,不仅能使教师自己迅速摆脱窘境,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得到学生的敬佩。
此外,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突发事件、孩子们身上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也都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德育活动的最佳契机。当然,只有当我们充满爱心与责任感,随时关注孩子成长,才能有这样的敏感性,才能有这样的智慧,并及时地捕捉教育的契机,随机施教,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获得了良好的道德修养。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生活的世界是自然不造作的,面向生活的德育课程,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在活动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品德、懂得一种规范。教育无痕,这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境界。
总之,课堂是动态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思想,也有个性。在课前,尽管老师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还是不能确保一堂课都能按照我们的教案顺利实施,如何唱好课堂中的“小插曲”,化解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让教学环节有序开展,甚至能够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良机,给课堂增添不少色彩,起到“点睛”之用,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发表于《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年12月(总182期)
第二篇:美术课中怎样处理突发事件
美术课中怎样处理突发事件
美术课一般不被学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突发事件经常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灵活自如化解难题的能力,要善于根据问题出现的情况,做出敏捷的反应,及时采取合理的对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一、趁热加工法
课堂偶发事件,要及时果断处理,趁热打铁,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一次,我刚跨进教室,发现一条凳子放在讲桌上,学生一片笑声,我正想发火,转而灵机一动,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哪位学生知道我们今天要画凳子?把静物都摆好了,我们今天就上素描写生课,我们一起画这个凳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个放凳子的同学,在课下中也承认了错误,我并没有批评他,并且让他以后做老师的助手,这个学生非常高兴。
二、冷却处理法
即对偶发事件暂时冻结,仍按原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课后处理。一次,我刚进教室,忽然有人发出“哎哟”的叫声,发现原来有人在一个学生的凳子上反钉了一个钉子。是立即查找肇事者,还是照常上课?我选择了后者。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就开始上课。到了下课,让班干部讨论“钉子事件”的原因,让班干部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并召开了“板凳上的钉子从何而来”的主题班会,使肇事者深受感动,主动承认了错误。
三、以静制动法
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师只有沉着冷静,才有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一次,我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有点丑化,引起课堂上一阵骚动,我淡然一笑,平静而真诚地说:“画得多好啊,特征抓的不错,画的比较抽象,希望同学们以后画肖像画的时候要夸张美的一面,不要强调丑的一面”,然后老师讲一些画头像的一些要领,“可是我们今天要上的是国画,同学们一阵应和之后稳定了情绪,我开始讲课,下课铃响时,同学们都觉得很惋惜,我轻声说:“时间不够了,由于开始出现了一些小情况。”同学们的目光一下指向一个同学,这个学生也羞愧地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再没有发生这类事件。
四、幽默带过法
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使教师处于窘境,查处拖延时间,不理睬又损害教师威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幽默法,暂时让自己摆脱窘境。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把扫晕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搞的恶作剧。可这位教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轻轻地捡起掉在地上的讲义夹和扫帚,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连不会说话的扫帚也走上门框,向我表示不满了。同学们,你们天天与我一起相处,对我有更多的了解,希望你们在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吧!”课堂上一阵窃窃私语之后,很快地安静下来了,这位教师面对损害自己的行为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教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尴尬境地,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氛围。
五、因势利导法
学生在上课时,往往会把由课前发生的事件所引发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如果不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就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气氛。
如甲乙两班在学校组织的球赛中,由于老师指导有方,甲班出人意料地战胜了实力很强的乙班,乙班心中不服,第二天这位老师来给乙班上课时发现气氛异常。学生明显带着敌对情绪,他迅速判断出一定和球赛有关,就一改往常进教室的态度,突然严肃起来,然后诚恳地对大家说:“请允许我占用一分钟,就昨天的球赛讲三句话,第一句,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第二句,胜者有弱点,负者有长处;第三句,比赛是暂时的,友谊是长存的。”学生听后都鼓起掌来,对这位教师更加佩服了。
六、虚心宽容法
虚心宽容是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宽容在处理偶发事件中的作用是极富艺术性的,宽容不是软弱无能,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教师要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反省,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仁厚和良苦用心,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和理解,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讲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能服你呢?”落款是:“让你最讨厌,等待你处罚的学生”。这位教师没有马上查处写字条的人,反而在班上宣读了信的内容,并检讨了自己平时工作方法的粗暴,感谢这位同学给自己敲了警钟,由于老师的民主、平等、虚心、宽容学生感到由衷的钦佩,从而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七、共同探究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出现这种情况,可采用师生共同探讨的方法,处理好这类偶发事件。
我们上美术课,经常提到“画无定法”,一些学生可能也在课下美术班学过画画,方法不一定和老师讲的一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同学们共同研究画法,给学生该画尽量保留学生原貌,保留学生风格,千万不要否定学生以前的画法,这样才会使学生认可教师,也会使学生有成就感。
高超的应变能力,应该是蕴教师的事业心、品德修养、创造性思维品质、言语表达功底、课堂民主作风积极参与意识等诸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教学无法,贵在得法。课堂偶发事件处理也是如此,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锤炼过硬的机智应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体育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总的有以下几个:身体伤害、因身体素质或先天疾病而引发的突发事件以及学生因关系紧张而引发的矛盾冲突,相对各种突发事件教师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处理突发事件,预防是关键
体育课堂中的很多突发事件都是可以预见的,比如篮球课中,一防守队员推倒了进攻队员,致使其受伤,这样的表现是属于初学篮球者,那么教师就可以预先制定好策略,使这样的事情可以不发生在课堂上。
预防身体伤害事故,就要求教师应针对活动项目的不同,认真、详细地讲解动作的要领,使学生从字面上如何来表达该动作。完整、正确地演示动作过程,为学生建立正确地表象。除了给学生讲授这些后,还要讲授一些简单地处理方法,如擦伤的处理方法是:
1、清洗伤口;
2、涂抹碘酒。
预防身体素质或先天疾病而引发地突发事件,则要求教师进行前期的调查,仔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哪些学生有先天疾病不能参加运动的,哪些学生身体素质差的,这样做到心里有底,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教。
预防学生因紧张关系而引发的矛盾冲突,教师首先则应制定好课堂规则,约束好学生的行为。其次,则因履行好教师的职责,教育学生之间要互帮互助,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些合作情境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中得以体会。
处理突发事件,教师应负责,学生应注意
出现身体伤害事故,首先教师应确定伤情,是开放性损伤,则安排到医务室进行包扎或伤兵碘酒处理,如果是闭合性的损伤,教师则可以采用抗阻力法(检查肌肉、软组织受伤)、侧搬法(检查关节、韧带受伤)、纵轴叩击法(检查骨头损伤)等方法来确定伤情,当确认伤情后,较严重的如脱臼、骨折等,则通知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并安排好其余学生的活动,之后则送学生去就近的医院治疗。在身体伤害事故中,学生很多都是因自身的不注意与不良的行为所导致的,如攀爬篮球架等行为,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学生要谨记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与要求,形成正确的动作练习方法,避免受伤。
身体素质或先天疾病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应区分对待,如有先天疾病的学生则安排他们不要进行运动,注意他们在课堂上的行为,如果发现对其身体会造成伤害的,则应让其立即停止。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则应注意其运动量,掌握其出现状况的时机,使其身体达到锻炼即可。而运动量大的项目,则不安排该类学生进行。学生自己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了解自身的身体情况,出现身体不适时,应立刻跟教师汇报。如果发生晕厥或晕倒的现象,教师则立即通知班主任与家长,必要时应向学校汇报,同时拨打120电话。
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首先教师要明白其发生冲突的原因,最好是当事人对事件经过进行描述,当教师了解后,最好是找出双方各自的错误之处,这样有利于事情更好地解决,而不是一方总是怨另一方,导致矛盾扩大化。
第四篇: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处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处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包含着有关的舆情信息,包括潜伏期、突发期、持续期和消失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舆情信息有着不同的特点,处理方式也不同。
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冲突程度也趋增强,正在引起各级党政决策者和普通群众的高度重视。如何从舆情角度,预防和正确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必修课。
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挑战,健全相关的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是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群体性突发事件包含着有关的舆情信息,包括潜伏期、突发期、持续期和消失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舆情信息有着不同的特点,处理方式也不同。
舆情潜伏期的预防预警
群体性突发事件在爆发之前有可能经历一个时间长短不一的积累过程。这个时期的舆情信息更多地表现为,人们对某些事情的不满等社会政治态度方面的积累。常常表现为人们对某一刺激事项的关注或思考仅在头脑里,随着事项刺激的加强和受刺激人们数量的增加,就会渐渐地形成一种“小气候”,并或快或慢地形成“大气候”,最终导致参与者们活动频繁,构成事件。
近年来某些地方因为就业收入、房屋拆迁、安全生产以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引发的数量不断增加的群体“事件”或“冲突”,从处理过程看,大都存在对舆情内在规律不甚了解,对问题处于什么位置不够清楚的情况,以致出现错过控制和引导舆情最佳时期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善于从一般情况中发现舆情信息,及时捕捉到其中的信息“敏感点”,加强预防预警,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有效地抑制事件的发生。
在做好预防预警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先进技术对于涉及预防预警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利用多媒体、网络通信新技术,及时、准确、全面地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二是建立为应急处理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完成覆盖各级业务部门的信息规范化处理、存储和报送功能,建立面向未来的各类信息服务;三是建立“标准化”的信息处理模型。由一个或多个管理中心和所有应急指挥的功能单位构成。各功能单位能跨越行政关系和职能差异,采用统一的系统建设方法和技术,促进快速高效地处理信息。
舆情突发期的应急反应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第二个阶段是舆情信息突发期,是突发公共事件从隐性变为显性并且快速扩散的时期。这个时候的舆情信息内容丰富,真假共存,传播迅速。
群体性事件爆发时,单位时间爆发出来的信息量很大,有关信息在短时间内通过多种传播渠道迅速传播。事件爆发时,事情真相不明,极容易出现谣言、小道消息漫天飞的现象,事件内外的群众有的会陷入惶惶不安之中。更有人利用这个时机造谣蛊惑,甚至激发公众的过激行为,导致矛盾复杂化和进一步激化。
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势快,影响广。在应对中必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应急反应的时效和速度,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针对把握其中的舆情而言,要做到:
其一,快速反应。“快捷”,就是讲时效。在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要求“第一时间”了解相关舆情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信息不快,应急反应措施就会延误,造成损失、危害,甚至丧失生命。
其二,归口管理。通过各种信息工作渠道,上报有关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舆情信息,对于有全国性影响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在统一领导下,由舆情信息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对于一般事件,在事发地有关党政决策者领导下,由舆情信息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努力做到采访、信息报送、审核和新闻发布及时、准确、有序。
其三,引导舆论。有关主管部门要适时组织新闻发布活动,对外反映实际情况,及时引导社会舆论、以平定事态,稳定民心。主流媒体具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要主动介入,确保先声夺人。防止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防止一哄而起的炒作性报道,避免制造紧张情形,引发社会动荡。高度重视做好相关外宣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向外发布新闻,避免外电的失实报道。特别注意做好网上宣传报道,利用网络迅速快捷、跨越国界的优势,努力抢占网络的制高点,以正视听。
适应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十分重要而且紧迫性。西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科技手段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例如,欧盟积极开展监控和信息中心(MIC)建设。欧盟成员国及参加该系统的共30个国家可在任何时间通过该平台了解全球情况。而信息中心在收到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后,可迅速组建专家评估小组,对相关信息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时反馈给成员国。
舆情持续期的分析甄别
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持续期,事件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没有彻底解决,此时的舆情信息,数量依然不小,假信息传播的情况依然存在。而且,相关舆情在其发生之后,就一直处于发展和变化中。新产生的民众对于这些事件的社会政治态度,不仅会因为事件本身的变化,而且会随着有关管理者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措施等的改变而改变。
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结束情况都十分复杂,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析甄别,以制定相关对策和措施。但是,目前,社会、文化、价值的多元发展,造成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审视角度不一样,价值判断不一样,增加了舆情信息分析工作的难度。所以,对搜集到的零碎、分散、不系统的相关信息,要进行筛选分类、整合关联、分析预测,提升舆情信息的内在价值。
在这其中,应妥善处理一般舆情和个别舆情的辩证关系。一般舆情反映的是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中大多数人的声音,而个别舆情反映的是少数甚至是个别人的声音。舆情分析,既要充分了解大多数人的意见,尊重舆情的“一般”,又要高度重视个别人的意见和主张,反映“个别”情况。这才能使领导全面了解情况和做出科学决策。同时,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舆情“定性”和“定量”的辩证关系。既要善于对相关舆情“定性”分析,又要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等专门知识,采用问卷调查、人员访谈等方法,对舆情进行“量化”的收集和整理,用科学的数据反映各个群体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意见。
在分析和甄别中,要特别做好预测舆情走向的信息分析工作。好的舆情信息分析工作要在某些舆情初露端倪的时候,就察觉其变动倾向和未来发展趋势而作出判断和建议。这就要我们善于掌握舆情的“关节点”。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它今后的走向如何?与之相关的社会舆情走向又将如何?这都是在进行科学决策时必须回答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提倡根据不同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进行深入的舆情分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消失期的舆情跟踪反馈
群体性突发事件有的经历很短,而有的则持续一段时间,其间,还会发生一些波动。群体性突发事件得到基本解决后,社会系统开始恢复原有或正常状态。此时,有关舆情信息的数量一般会明显减少。但是,舆情作为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它并不会完全或绝对地消失掉。这些“残留”的社会政治态度,也会发生不同程度地“转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会变成针对另一种社会事项的社会政治态度的新的构成部分。
因此,从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的角度看,对事件的即时处理,不意味着处置工作的全部完成,伴随事后的追踪、回访、救助和落实,了解有关信息,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进行常备不懈的全程监控,防止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再度发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关系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长期处置效果,这对于处理好有关事件和应对复杂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包括了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内部反馈主要是指在舆情信息系统内部以简报、通报、评比、表彰、培训、考核等手段为主,对相关的信息汇集和分析工作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进一步的工作要求;外部反馈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党政部门根据舆情信息,有计划地组织新闻发布等活动,及时引导社会舆论、以平定事态、稳定民心。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首席专家)
第五篇: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指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这类事件不同于一般的问题行为,常常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危害较大。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控制教学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呢?下面结合我遇到的几次突发事件的处理谈谈我的看法。
一、热处理
热处理是教师对一些突发事件刚发生时就抓住时要,趁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长善救失”、“扬正抑邪”。记得有一次,天下着大雨。我正在教室给同学们上语文课。突然,教室门“砰”的一下被推开了,一个从头到脚都被淋湿的中年妇女撞进了教室,她仿佛没有看见我一样,径自走到后排一个男生桌前大声说道:“明明,今天雨好大,这把伞你拿起,放学后早点回去。”她的这一举动把全班同学都愣住了,随即教室里便哄堂大笑起来。我等那位妇女走出教室后,便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母爱”,借刚才送伞一事对同学们进行教育,让他们知道母亲对儿女的疼爱和期望,教育他们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更要为父母而刻苦学习。同时,也通过这件事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像以上这种热处理方法需要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当机立断,迅速采取对策,既有效解决了事件,又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了震憾,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冷处理
冷处理是指教师对突然发生的事故采取冷静、冷落的方式,暂时给予冻结,仍按原计划上课,等到下课后对学生做处理。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处理学生的恶作剧问题上,教师对这种事见怪不怪,不惊奇,不慌乱,也不追究谁干的,也不批评。教师用充裕的时间了解事件真相及根源,把问题处理得更恰当。冷处理需要教师凭自身的意志力,克服对某些学生的反感情绪,用理智战胜无益的激情和冲动。
三、宽容法
教师对学生突然出现的恶作剧或危害性不大的问题,该宽容时要宽容,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机智地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待学生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了他们就是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课上发现某学生在写其他学科的作业。可以走过他身边,轻轻敲一下他的课桌,示意他停下来。回到讲台继续讲课,并注意该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有需要提问的问题,可以向他提问,促使他保持注意力。课下,可找他个别谈一谈,告诉他这样学习不是好习惯,付出同样的努力却不会取得好效果。这样处理,不用专门占用时间,也不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轻而易举,效果理想。
四、因势利导法
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激起了学生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回到教学目标上来困难时,可以随时挖掘突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有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飞进一只小蜜蜂,一个女学生惊叫“蜜蜂”。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傻眼了,学生都在看小蜜蜂,还有的离开座位用书去打它。我把课停了下来,打开门窗,把小蜜蜂放出去;接着就跟学生们说蜜蜂是益虫,它采蜜给人类吃,而且他们是勤劳的化身,我们应该放它回大自然去;然后幽默的说:连小蜜蜂都想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可见学习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让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吧!接着继续上课。
五、寓教于喻
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太丰富,对许多问题的认识缺乏切身体验,但只要把道理讲透,学生还是能理解接受的。教师可用形象的比喻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引起兴趣,还能增加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六、“爆炸式”教育法
爆炸式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严重破坏性行为,采用大刀阔斧的处理方式。例如:在一节体育课上,两个学生为争篮球打起来,一个骑在另一个学生卡他脖子时,教师就应该赶到现场,命令其“住手!”一边拉开他们,一边义正严辞地批评他们,平息**。像学生中的这类矛盾激化,已经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的行为,不容教师慢声细语,该有张飞“喝断长坡水倒流”的气势,勇武果断地命令其住手,让学生绝对服从,没有任何解释的余地,一旦学生态度老实再循循善诱,进行心平气和的说服教育。这种“爆炸式”教育法不可不用,但不可多用,不可滥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用得恰到好处。
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因势利导,把突发问题生成为课堂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并不是如老师课前所想的。教师要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并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
在课堂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无法回避时就应该认真面对,用你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理解。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任何时候都要给学生留足自主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相信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部分问题,让他们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要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