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美术教学中游戏活动的运用
游戏活动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认为要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并积极进行综合艺术陪养。
低年级的美术课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极好手段,它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巧,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游戏在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游戏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以游戏活动为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
关键词:
游戏活动 低年级的美术教学 运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作为培养学生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发展思维等良好素质的主渠道,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功能。
过去的教学以教师和课本为主体,过分强调绘画技巧的培养,忽视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只重个别,忽视全体。常采用示范——模拟的手段进行注入式教学,淡化学生的参与意识,甚至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把“像”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培养出一个个只会“依样画葫芦”,毫无创新,毫无思想的小画匠。这是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所以现代美术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愉快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既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化的灌输内容,又要避免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走走过场、收获少的,“华而不实”的教学。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认为要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并积极进行综合艺术陪养。要贯彻这一教学思想,就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小开始。
低年级的美术课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极好手段,它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巧,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游戏在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游戏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以游戏活动为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
一、以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诸,不如好诸。好诸,不如乐知诸”,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乐此不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将知识技能满堂灌,要求严格精确,内容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变脸》一课中,我设计以
“魔术变脸”的游戏引入,采用学生喜欢的漫画和卡通画的形式进行形象描绘:以新奇的方法,夸张的形象,生动的表情,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变脸”游戏可以在一张脸上变换出哭,笑,气,愁等不同的表情。我每变一种表情,便让学生闭上眼睛,当他们每一次睁开眼都会发出惊奇的声音,学生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思维敏捷,创作热情高涨,不一会就设计绘制出多种人物或动物的脸部表情,还创新了变脸游戏,课堂教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综合艺术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美术课不能仅仅以教画为目标,而是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好奇、好动、好表现是小学生的特点。学生光用耳朵听,眼睛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唱,有跳,有表情:还要动口,动手,动身体。
在《小鸟找家》一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制作了各种动植物头饰,先启发学生看图理解连环画故事,再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小鸟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我在给学生做简单地指导后,请几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故事情节表演出来,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小鸟找不到家的原因,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在台上表演,我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自己发挥想象,培养表演才能。小演员们表演的十分认真,动作优美,表情丰富,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伏变化。时而欢笑,时而歌唱;时而游戏,时而舞蹈。台下的学生兴致勃勃看的目不转睛,完全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融入游戏之中,和小演员们一起快乐地歌唱,游戏。当“小鸟”因天黑迷路,找不到家了,急的呜呜地哭起来的时候,马上就博得了大家的同情。
我见机提问:森林里怎样才能变的更亮呢?小鸟的朋友会采用什么方式来帮助它呢?学生们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有在森林里安上一盏盏路灯来照亮道路;有请小鸟的朋友萤火虫,打着小灯笼为小鸟照明等,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我顺势向学生渗透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教育思想,表扬那些热心帮助小鸟找家的同学。而“小鸟”也破涕为笑,亲手把一朵朵小红花戴在帮助过它的同学的胸前,以示感谢。戴上红花的同学兴高采烈,没戴上花的同学更加踊跃,让学生充分体会助人为乐的喜悦!
俗话说:“趁热打铁”。我不失时机地提问:如果你迷路了怎么办?把安全意识贯穿在游戏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绘画时,不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大胆描绘,大胆用色,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作品。
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学生边想,边说,边演,边画,脑、口、手并用;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美,即训练了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游戏中懂得去关爱他人;学会正确面对迷路这样的困难,从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而不厌,乐而不散,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素质。
三、在游戏活动中体现多学科合作教学
以美术课为主,根据活动内容,把美术教育与各项关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多元整体教学模式,使教学取得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拼音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由于它的外形较为特别,学生容易对它们产生联想,是创作的好题材。
在《拼音卡片》和《数字变变变》系列课教学中,我采用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1.趣味联想:启发学生把拼音字母和数字的外形和生活中与其外形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如:拼音“s”像个蚕宝宝、“f”像个路灯、“e” 像只小蜗牛等;数字“1” 像只铅笔、“3” 像耳朵、“8”像葫芦等。并辅以大家熟知的儿歌、歌谣,如:“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计描绘:引导学生把趣味联想的成果用画笔描绘出来,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设计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成卡片,培养了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
3.游戏活动:学生把装饰好的卡片挂在脖子上,以小组为单位,做拼音的排列游戏和组成游戏。再游戏中复习巩固拼音知识,并在拼音组字及拼音组合拼读游戏中进一步加强对拼音的学习认识。或做数字的简单计算,运用游戏复习巩固简单加减计算。整个活动中画、做、读、学、玩融为一体,把美术和语文、数学两学科进行横向联系,紧密结合。
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玩是孩子的天性,泥工课是他们最喜欢的。因为泥的可塑性强,便于制作修改,学生们做起来没有压力,无拘无束。
但传统的泥工课总是教师先示范、讲解,再带领学生一起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除了教师教的, 别的事物学生即想不到也做不出.更有一部分学生处于“启而不发”,“看而不会”的境地。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在《小小食品店》一课中,我在课堂上尝试推行合作教学。在上美术课时我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而是采取多样化的座位排列方式--方形或圆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人员、实力大致相等,围坐在一起,这样便于学生交谈,讨论,合作。
在带领学生欣赏分析作品后,我布置下学习任务,每组以组长为交流中心,人人都有发言权,这样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制作上各组员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你做一个红苹果,我做一串紫葡萄。每个人都参与到制作中,都能露一手,都能体现自己的作用。遇到困难时,我引导小组集体讨论,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人人都能当“老师”,都有一定的成就感,原本学生之间的优弱差异逐渐消失了。学生的作品在各方面都有质的飞跃。游戏中大家一起动手布置食品店,巧妙的把作业评价融入到挑选商品的活动中, 模拟商品交易过程,体验社会生活分工合作的乐趣。同时在同学之间形成“团结一致”、“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
总之,小学低年级美术课,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把课本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 , 以游戏活动为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同时让学生爱上美术,并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使美术由“单一艺术”转变成“综和艺术”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翟 峰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景芝 《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2.郭声健 《艺术教育论》
3.柳 斌 《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安徽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
第二篇:游戏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认为要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幼儿的素质,就必须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并积极进行综合艺术陪养。
幼儿园的美术课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个极好手段,它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巧,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游戏在幼儿园美术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游戏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以游戏活动为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运用 ;美术
作为培养幼儿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发展思维等良好素质的主渠道,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功能。过去的教学以教师和课本为主体,过分强调绘画技巧的培养,忽视幼儿自身发展的要求,只重个别,忽视全体。常采用示范模拟的手段进行注入式教学,淡化学生的参与意识,甚至教师画一笔,幼儿画一笔,把“像”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培养出一个个只会“依样画葫芦”,毫无创新,毫无思想的小画匠。这是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所以现代美术课堂教学中要以幼儿愉快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既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化的灌输内容,又要避免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走走过场、收获少的,“华而不实”的教学。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认为要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幼儿的素质,就必须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并积极进行综合艺术陪养。要贯彻这一教学思想,就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小开始。幼儿园的美术课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个极好手段,它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巧,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游戏在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游戏符合幼儿心智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以游戏活动为手段,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幼儿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
一、以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诸,不如好诸。好诸,不如乐知诸”,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乐此不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幼儿的年龄和特点,将知识技能满堂灌,要求严格精确,内容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使幼儿产生畏难心理,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幼儿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变脸》一课中,我设计以“魔术变脸”的游戏引入,采用幼儿喜欢的漫画和卡通画的形式进行形象描绘:以新奇的方法,夸张的形象,生动的表情,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变脸”游戏可以在一张脸上变换出哭,笑,气,愁等不同的表情。我每变一种表情,便让幼儿闭上眼睛,当他们每一次睁开眼都会发出惊奇的声音,幼儿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思维敏捷,创作热情高涨,不一会就设计绘制出多种人物或动物的脸部表情,还创新了变脸游戏,课堂教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综合艺术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美术课不能仅仅以教画为目标,而是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好奇、好动、好表现是幼儿的特点。幼儿光用耳朵听,眼睛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唱,有跳,有表情:还要动口,动手,动身体。在《小鸟找家》一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制作了各种动植物头饰,先启发幼儿看图理解连环画故事,再引导幼儿想象体会小鸟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我在给幼儿做简单地指导后,请几个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故事情节表演出来,然后师幼共同讨论分析小鸟找不到家的原因,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在台上表演,我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自己发挥想象,培养表演才能。小演员们表演的十分认真,动作优美,表情丰富,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伏变化。时而欢笑,时而歌唱;时而游?颍?时而舞蹈。台下的幼儿兴致勃勃看的目不转睛,完全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融入游戏之中,和小演员们一起快乐地歌唱,游戏。当“小鸟”因天黑迷路,找不到家了,急的呜呜地哭起来的时候,马上就博得了大家的同情。我见机提问:森林里怎样才能变的更亮呢?小鸟的朋友会采用什么方式来帮助它呢?幼儿们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有在森林里安上一盏盏路灯来照亮道路;有请小鸟的朋友萤火虫,打着小灯笼为小鸟照明等,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我顺势向幼儿渗透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教育思想,表扬那些热心帮助小鸟找家的同学。而“小鸟”也破涕为笑,亲手把一朵朵小红花戴在帮助过它的同伴的胸前,以示感谢。戴上红花的幼儿兴高采烈,没戴上花的幼儿更加踊跃,让幼儿充分体会助人为乐的喜悦!俗话说:“趁热打铁”。我不失时机地提问:如果你迷路了怎么办?把安全意识贯穿在游戏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绘画时,不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鼓励他们大胆描绘,大胆用色,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作品。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幼儿边想,边说,边演,边画,脑、口、手并用;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美,即训练了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游戏中懂得去关爱他人;学会正确面对迷路这样的困难,从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而不厌,乐而不散,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素质。
三、在游戏活动中体现多学科合作教学
以美术课为主,根据活动内容,把美术教育与各项关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多元整体教学模式,使教学取得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玩是孩子的天性,泥工课是他们最喜欢的。因为泥的可塑性强,便于制作修改,幼儿们做起来没有压力,无拘无束。但传统的泥工课总是教师先示范、讲解,再带领幼儿一起做。幼儿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除了教师教的,别的事物幼儿即想不到也做不出.更有一部分幼儿处于“启而不发”,“看而不会”的境地。严重限制了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在《小小食品店》一课中,我在课堂上尝试推行合作教学。在上美术课时我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而是采取多样化的座位排列方式――方形或圆形,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人员、实力大致相等,围坐在一起,这样便于幼儿交谈,讨论,合作。在带领幼儿欣赏分析作品后,我布置下学习任务,每组以组长为交流中心,人人都有发言权,这样幼儿可以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制作上各组员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你做一个红苹果,我做一串紫葡萄。每个人都参与到制作中,都能露一手,都能体现自己的作用。遇到困难时,我引导小组集体讨论,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人人都能当“老师”,都有一定的成就感,原本幼儿之间的优弱差异逐渐消失了。幼儿的作品在各方面都有质的飞跃。
第三篇:多媒体在美术游戏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美术游戏教学中的运用
2006-11-10 12:46:37 作者:tianfeng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250 文字大小:【大】【中】【小】
美术课属于艺术课程,离不开说、玩、画、做、创。它自身就具有一定的游戏内容。我们目前使用的湘版教材的编排也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低年级的许多课本身就是一个小游戏。如一年级教材中的《泡泡乐》、《办家家》等。有的课虽然没有体现明显的游戏内容,但有潜在的游戏环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多媒体技术进入美术课堂,将大大提高游戏教学的效率,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一、烘托情境,增强游戏的气氛
教师应该学会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不同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境来丰富活动空间,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主动性。
我在教学《小小食品店》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联系平日售货和购物的情景买卖食品的游戏环节。为了创设游戏的情境,烘托游戏的气氛,我根据学生制作食品的种类,更换不同的食品店画面作为游戏的场景。有水果店的、冷饮店的、面包坊的等,并且播放吆喝叫卖的声音,创设与游戏相关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学生根据不同食品店的画面场景,制作出了种类丰富的精美食品。当屏幕上出现不同食品店的画面时,学生兴奋地拿出自己做的各种“食品”,模仿小贩们吆喝叫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增强互动,提高游戏的参与性
自主学习是新课改提出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自动投入到学习任务当中,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作出相应的调适,并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上的满足。
以往教学《有趣的面部表情》这一课时,作业效果不是很好,学生都说太难,不会画。如果这时候要他们去创作,学生的热情、灵感都处于沉寂状态,就会陷入一种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的状态。如果能设计一个游戏环节,就能使学生愉快地得到知识,学到技能。于是,我在课件当中设计了一个贴五官的游戏,把眼睛、嘴巴简化成弧形的小段,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操纵鼠标,变化它们的方向和角度,就能拼出各种表情。拼出一种表情,我就点出相应的漫画人物,都是他们最喜爱的形象,比如柯南、樱桃小丸子,并配出笑声哭声等。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画的时候还互相做表情观察,效果很好。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进去,由于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的学习必定能事半功倍。
三、提高效率,丰富游戏传递的信息量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使大量的美术材料和美术工具的产生及应用,也把许多有关新工艺、新材料的内容编入教材,如染纸、浮雕等。如何在减轻老师和同学负担的同时又能够传递给学生丰富的信息?多媒体技术在游戏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听一位老师教学《记忆大比拼》一课时,她将各个游戏环节都设计在课件当中,课件当中呈现的图片也是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有动物的、植物的、人物的,还有各种生活用品等。这些图片都可以通过上网搜索得到,即使网上没有,你还可以通过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再传输到电脑里,甚至还可以通过电脑使用photoshop等软件处理图片,满足上课的需要。这样,老师在为游戏准备时就大大节省了时间,操作起来也很方便,传递的信息却大大增多。
第四篇:“游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游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学习兴趣是引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术教学只有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多运用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兴致勃发中学习,寓教于乐。这样不仅能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 学习兴趣 小学 美术课堂 运用
学习兴趣是引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术教学只有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但注意力易发生转移。要避免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好的良师就是兴趣。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多运用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兴致勃发中学习,寓教于乐。这样不仅能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游戏呢?
一、巧用游戏创设美术学习氛围
刚上课时,由于刚上完了另一门课程和课间休息,学生们此时的思维兴奋点,往往不在与本课课程相关的区域。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在这时应用教学游戏,就会使学生情绪逐渐安定下来。如课前几分钟教学生制作一件简单有趣的手工。这样,既可营造美术学习的氛围,又可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写写画画、问答竞赛、接句子等小游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中不该兴奋的区域逐步得到抑制,使该兴奋的区域逐步兴奋起来,把学生的兴趣慢慢地引向美术课的学习上来。
二、用游戏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利用恰当的游戏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主次分明的构图》一课时,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使用画图或拼贴的方法来说明构图时要把主要的物体放在主要的位置。使用Photoshop可以使构图知识具体化:打开Photoshop,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导入一些蔬菜、水果、陶罐的图片,接着用移动和自由变换的功能来说明构图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演示来说明什么样的构图是合理的。这样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为新内容作了铺垫。
三、运用游戏突破难点、强化重点
学生对老师单调地讲解,会觉得枯燥无味。对于一些难画的图案、易混淆的颜色更是如此。如果长期这样,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增,学习中的重难点往往也会迎刃而解。
如在教颜色的辨认时,我将一些学习用品与小玩具放在气球内,击破气球后猜出东西的颜色,猜中者得此礼物。这时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个个争先恐后发言。由于学生们对游戏很感兴趣,所以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巧用游戏消除疲劳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他们的注意力经过10-15分钟后,大脑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进入思维低谷。因而,每个教师都会面临着如何处理思维低谷的问题,而运用游戏便不失为一条快捷方式。通过教学游戏,能够使学生们大脑皮层出现疲劳的区域稍稍休息,而使其它区域稍微兴奋一下,这样就很容易帮助学生闯过这段“思维低谷”。
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些欣赏的内容,如水墨、油画、水彩、铅笔、色粉笔、浮雕……对于画种、材料、表现方法教师只能泛泛而谈,或者给学生一张图片说明:这就是浮雕,这就是油画。利用Photoshop,教师可以当场演示、当场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并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欣赏浮雕、油画、水彩画等作品时,为了说明它们之间的不同,我先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学生的头像,根据讲解需要,打开滤境,然后根据需要点击浮雕或油画以及另外的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欣赏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了,效果很好。
五、用游戏培养学生的表演和创造能力
喜欢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模仿能力和创造潜能,但这潜能要教师平时耐心地去开发。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手工艺品,然后把它们放进自己事先编好的情景剧中当堂表演,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表演和创造能力。
总之,游戏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教师在设计和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时应注意,游戏的设计要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注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注意学生参与的整体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既要注意游戏的目的性,又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既要注意所设计游戏在思维上的启发性和层次性,还要注意游戏开展的灵活性,不能为游戏而游戏。□
第五篇:美术活动中游戏和教学的探究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儿常常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都倾注出来。所以说美术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作为美术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所以说美术教育在幼儿时期的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在谈及儿童美术教育时,一位学者曾经感慨地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学习和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将转变了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这一棘手的问题。然而,当我们运用“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的整体改革思路思考美术教育时,我们原先的困惑化解了。
美术游戏活动领域:
一、激发幼儿对美术游戏的情感和兴趣
某些幼儿对美术活动往往缺乏兴趣,教师要经常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可操作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如小班教师为幼儿提供颜色、大小和形状各异的几何图形、彩色纽扣、干净易拉罐、火柴、瓶盖等,让缺少表现手法的幼儿用现成的图象及物品进行摆放,拼搭和粘贴,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易可利用游戏加以诱发。如:“在活动中让幼儿画汽车,从表面上觉得很乏味,难以入手,我们都知道孩子都喜欢玩积木,我们可以用积木拼出汽车,在玩耍中得到学习,从而了解汽车的特征,让幼儿提高画汽车的兴趣。这样幼儿更容易将自己的意愿表现出来,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容易哭,坐不住,不喜欢画画。所以,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情境游戏。如:”小乌龟卖气球“这一活动,以小乌龟的口吻简洁,明了的向幼儿提出要求。如“我卖的气球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哪几种颜色?小朋友能不能帮我多画几个啊?”最后给小朋友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小乌龟将自己带来的小花送给小朋友们,并鼓励他们:“那么多漂亮的气球啊,我要把它们送给我的好伙伴们。”小朋友因此而增加自己的信心。从而能在成功的艺术表现获得愉悦感,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活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与培养能力的目。
二、在美术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光靠成人的说教是没有效果的,而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玩,幼儿就能深刻地认识到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能辩别是非、善恶、美丑、好坏。在美术教学中也是一样,如:在自由作画中,有个小朋友画了根拐杖,我很奇怪的问他:“为什么画拐杖啊?”孩子说:“爷爷昨天摔伤了,我画根拐杖给他,他就不会很疼了”这就体现了这个孩子尊敬老人的良好品德。有的画花。说送给妈妈,妈妈太辛苦了。孩子在绘画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三、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肢体发展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在美术课中进行有趣多种的游戏,如小班美术课中的《欢乐的曲线》,小朋友运用七彩的带子,跳起欢快的舞来。在游戏中使幼儿全身动起来,从而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了解曲线的不同形状,同时都可以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及身体平衡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
四、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智能
游戏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我根据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这一特点,在画圆圈中,我让幼儿玩一个盘子,启发他们变化玩法,如:把它当成帽子戴、当飞标玩等等,幼儿在玩耍中,知道圆在生活当中的不同用处,这对幼儿促进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美术教学活动领域:
一、帮幼儿建立求异立新的创作思路。幼儿作画时,老师大都要求幼儿画的不要跟老师范画一样,跟别的小朋友画面一样,但这样的要求常使部分幼儿束手无策。我认为所谓“不一样”,就是要求幼儿创新,使作品超出自己掌握的方法。如学画树时,我不但鼓励幼儿画出日常所见的树,也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画出具有神奇功能的树。有个幼儿按自己想象,画了一棵奇异的树。讲评时,大家问这树的名字。根据画面内容,我和这名幼儿商定为此树命名为“故事树”。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作的动力。幼儿只有对绘画有了兴趣,才会进步,才会有创新能力。孩子在幼年时,就本能地对周围的一切有探索的渴望,因而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成了首要任务。作为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听孩子的问题,分享孩子的好奇心,在绘画课上,不要忘了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调查教据显示,在过去30年里,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后,父母通常在一、二秒钟之内便给出了答案。现在我们提倡老师在孩子提出问题后,等孩子思考后说不定孩子给出的答案更具有创造性。例如画“森林里的动物”教师先讲故事激起幼儿的兴趣,而后倾听幼儿的想法,如果自己讲故事,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幼儿的回答就会不尽相同,这样画出来的画也就具有创造性。
二、减少对幼儿绘画内容的控制,增加其选择自由。
国外对成人和儿童的研究均表明,自由选择绘画会比强制选择带来更高创造性。在幼儿绘画中,自立程度越高,创造性水平就越高。例如:让一组儿童自己选择活动中用的材料,另一组儿童则由别人替他们作选择,结果前一组比后一组表现出高得多的创造性。鉴于这一结果,我们在要求幼儿绘画时重点在于让幼儿自由选择,启发创造性。如美术课“小鸡”让幼儿讲述观察过小鸡捉虫吃米,戏耍,睡眠等情景。启发幼儿画出各种动态小鸡形象,还可以想出其它情节,小猫在和小鸡玩,狐狸走过来了,猫怎样拼命保护小鸡。让幼儿自由编故事,并动脑筋画出故事情节。打破了以前只是一幅“小鸡吃米”的情景图。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其独立作画的能力。如果是小班还可以结合手工活动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爱玩泥、爱撕纸是孩子的天性。采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因为这种美工活动不象单纯的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注重操作的乐趣,所以为幼儿喜爱。第一阶段,我们围绕节日教育(国庆节、中秋节)、主题教育(“今天我不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等),向幼儿提供教师制作的半成品,引导孩子通过粘粘捏捏,撕撕画画,较为轻松地制作“月饼”、“胸花”、“绕线镜框”等,并让幼儿将这些小作品带回家,促使幼儿对活动、对老师产生好感。第二阶段,我们发挥泥工、纸工活动所特有的“手感”作用,让幼儿形成对某些物品的“体感”或“外形轮廓感”,然再让幼儿用绘画形式表现这些物品。例如,为了让幼儿理解、表现对称,我们先让幼儿进行一次“染纸”活动,形成对称感后,再让幼儿装饰花边。再如,在学习用棉签画一串红之前,我们先让幼儿用纸撕出一串红以熟悉花形,然后再让幼儿绘画。
三、运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活动,是具有指向性的创造活动,这个指向性实际上是教师设计的创造意图,创造意图可通过多种方式途径传达,语言传达是最直接、便捷的方法,语言由抽象符号组成,而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干涩的语言符号缺少耐心,不易理解,教师采用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形象具体的语言,将本质抽象的创造意图,演绎成幼儿能理解接受的具体形象的行为信号,使之产生创造,为达到上述目标,老师首先必须了解幼儿,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大人相比是浅显简单的,生活经验缺乏的他们理解语言符号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使幼儿的创造活动基于教材之上,又发散于世界无限空间之中。幼儿心理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害羞、哭泣。当我把星星比作“星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在天上滑滑梯,给太阳公公理胡子。在阐述创造意图时,语汇的具体形象能增强幼儿的理解,面对丰富多彩的语言,幼儿更感兴趣易理解的是动词、名词,动词能引起幼儿生理上活动的冲动,名词能引起幼儿对生活场景的联想,在保持句子合理通顺的前提下,将阐述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并将动词、名词以象声词、叠声词的形式出现简洁、押韵、生动、形象,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四、幼儿美术作品的交流
在一般的教学活动,特别是美术活动中,老师们总会把孩子们的作品放在作业角上展示欣赏,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美术兴趣。而在游戏活动中,这种评价方法用得很少,一来因为老师们认为幼儿游戏作品很“粗糙”“简单”,有的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值得一展。二来因为幼儿游戏作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展出来也是“乱七八糟”,不值得一看。但当我们在活动室开辟游戏作品交流台,让所有的孩子把作品放上去以后发现,这种观点只能说明老师还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其实不论在大人眼里是多么“不象”,多么简单的东西,都无不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心血”,而且每一件小小的作品,孩子都能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比如:在玩泥游戏后只见一个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我们左看右看不知道是什么”的泥疙瘩,迫不及待地放上了交流台,并兴致勃勃跟小伙伴讲开了:“喂,你们知道,我做的是什么吗?告诉你吧,这上面高高的是两个山峰,一个大,一个小,中间还有一条瀑布流下来,这下面的是我和哥哥在那里看瀑布„„”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话语,再看看他脸上始终洋溢着的幸福与满足的笑容,我想,这是其他一切言语评价所无法实现的。采用这样的评价方法,面向全体幼儿,即使能力弱的幼儿也有了展示作品的舞台,他们一有空就自发地去看作品、评作品、介绍作品,以此激起了幼儿再游戏的极大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