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以内的减法评课稿(张志娟)
张志娟老师执教的一年级《5以内的减法》评课稿
谈虎年
听完张志娟老师的《5以内的减法》一课,有以下几个想法: 1.张老师能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新知识。例如摘苹果的情景,树上原来有几个果子,摘下了几个,还剩下几个,问“你看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再说一说。”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动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新课程倡导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获得成功,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张老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学生“数学活动” 为主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中,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了摘果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新教材的基本特色就是重新整合知识内容,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学生“数学活动” 为主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本课教学中,张志娟老师通过“摘果子”、“动手摆一摆”、“手指游戏”、“小老鼠拿蛋糕”、“小白兔拔萝卜”、“小刺猬拿苹果”、“荷叶上的小青蛙跳水里”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活动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效果很好。
3.练习形式多样。练习部分设计了学生动手摆一摆、手指游戏、小老鼠拿蛋糕、小白兔拔萝卜、小刺猬拿苹果、荷叶上的小青蛙跳水里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有动手、动口和人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形式和内容上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创造性使用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
4.实时表扬激励学生
低年级的小学生,奖励表扬(比如一颗星,一张贴画),能非常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欲望。张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表扬与奖励,孩子们争先恐后积极发言,注意力能更持久的集中在学习中。
第二篇:《5以内减法》评课
《5以内减法》评课
在这节课中,刘老师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准确生动,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能够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复习、新授、练习。课堂常规训练到位。学生倾听和回答问题的习惯较好。如: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而且教师也注重了多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在教学的过程中,刘老师还关注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细心观察画面,区分2副图,口头表达等,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养成教育、发展观点。老师都能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5支粉笔的演示,拿走1支,还有几支?让小朋友细心观察,理解拿走,写算式,重视学生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养成教育、发展观点。复习与新授部分的过渡较为自然,使学生对不同的算法有了一定的区分,加强了学生对于不同算法的理解.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刘老师首先复习5以内数的加法,让学生说了结果是怎么来的,结合本课例5的内容,还应该复习下数的组成,知道2+3=5是2个接着数3个数得5,。刘老师接着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展示示3个小朋友荡秋千,走了1个,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揭示课题。在学习5以内的减法时,也是通过了摆小棒的情境,让学生说图意、列算式、理解减法的含义。在摆小棒的过程应该是先让学生摆5根,再拿走2根,看桌面还剩几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结合教材图体会到虚线表示拿走的2根,不是左边3根,右边2根,这样就让第一个上去的孩子列式先写3,不知道怎么列式了。教材给出了5-2=3的三种理解方法,我觉得应该重点讲解下。例6的一图二式,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观察,重点要理解图意,可以用到教育白板的刮奖。一图二式和一图四式,是个难点,可不可以放到下一节课去完成。
第三篇:5以内的减法评课
《5以内的减法》评课
郑玉瑶
听完《5以内的减法》一课,涂老师有这样几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1、紧密联系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先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和口算,再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演示从3支笔中拿走1支,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揭示课题。在学习5以内的减法时,也是通过小朋友浇花的情境,让学生说图意、列算式、理解减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练习时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深刻体验生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学习减法含义时,有指名说、同桌说、集体说。综合题练习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结合情境独立运用。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巧妙地设计了“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题也是要求学生讨论,互相交流。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意识。
3、快乐享受生活。着重体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基于建构主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最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高效、丰富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与新的所学知识同化后,即通过“自主学习”后掌握5以内的减法。为了达成学生顺利建构其知识结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是采用积极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三是合理的练习设计。
4.练习形式多样。练习部分设计了学生动手画一画、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有动手、动口和人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形式和内容上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创造性使用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
我的一些思考:在指导算法时是否可以不要急于指出用数的分与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图上数出来的,摆学具得出来的,用数的分与合„„在此基础上重点强调用数的分与合的方法,这样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第四篇:《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解决问题》评课稿[模版]
一、教学亮点与特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解决问题》这节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退位减法的具体应用。沈老师这堂课选材实际、贴近生活,从学生们熟悉的各种游戏活动出发,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个过程让学生从图中读取信息,从读取的信息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会读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沈老师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合作意识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沈老师在练习题的设计中也充分关注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落实了知识点的训练。另外,沈老师的教态亲切大方,语言儿童化,亲和力强等也是这节课的亮点。
二、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对策
1、本课的重点是在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去学习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那么有必要去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师在分析主题图的时候,在课件上显示了几个集合的信息渗透了集合的思想,但是教师本身可能对集合思想不太了解,所以在集合的应用上有点偏差,对于集合里面表示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弄错了。
3、教师在分析信息的时候大量采用了数量关系式并板书很多的关系式。我认为这一要求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有点偏高,或者可以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和每个熟所表示的含义即可,这样对于学生以后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有所培养。
第五篇: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齐老师所上的《有理数的减法》一课是新人教版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混合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有理数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谈谈对本课的几点感受:
1.本节课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能力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确立的是客观合理的,本课的教学也很好的完成了上述任务,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本节课教师在这一点上做的比较成功。
3.《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上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4.本节课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做的恰如其分,使知识的产生过程水到渠成,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
5.本节课引入与过渡恨自然,展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在备课时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既熟知教材,又了解学生。
评课发言稿
陆泽武老师的课,自然流畅,内容丰富,环节清楚,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寓教于乐,使我受益菲浅,对教材的处理别具匠心,教学效果良好。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析: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节课是有理数运算的教学,泽武老师十分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运算的含义,所以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先向东走20米,又向西走30米,那么她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离出发点几米?若向东记为“+”,向西记为“-”,该问题用算式如何表示?以及创造性地利用不同颜色的小磁铁来表示“+”“-”,让学生来演示课本例题,突出“抵消”,不仅提高学生兴趣,又体现异号两数相加的“抵消”作用,轻松地突破难点。
二:课前复习很有前瞻性。本章有理数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跨越,泽武师课前介绍了有关有理数的史话,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这对后续学习无理数等知识很有帮助。再比如,老师出示了几个带绝对值的数,并进行大小比较,在分析的过程中点出“先算绝对值,再比较”,看是无意,其实颇具匠心,这对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算理很有帮助。
三:整节课学生活动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好,通过板演,抢答,奖励笑脸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能在游戏和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思考,收获。善于启发引导,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法指导恰当有效。
四:注重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归纳运算法则,并创造性地提练运算步骤: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同时分析加法运算例题中,不断强调法则的应用及书写格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品质。
五:泽武老师教学功底深厚,有很强的亲和力,驾驭课堂的能力高,教学中注重教学知识的生成,能根据课堂的实际调整教学节奏,不紧不慢,看似平淡,但又充满激情,学生思维跌宕起伏,在不知不觉中渡过45分钟,余兴未尽,意味深长,是一节成功的常态课。
六:一点看法: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总结,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是否再增加些具体情境,然后结合情境让学生感受出是“正的多,还是负的多?”“多多少?”等问题,然后再总结出先确定符号,再求绝对值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