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教案第一章

时间:2019-05-15 03:2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教育教案第一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教育教案第一章》。

第一篇:社会教育教案第一章

社会性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每个人出生时都带有明显的自然属性,比如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比如,本章开头提出来的,小宝宝出生后饿了就哭,小便时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等,都是出于本能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其行为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或者是民族特性,文化背景的影响,完全是自然属性的自然流露。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扩大交往活动的范围,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尤其是与他周围的人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时候,儿童就会逐渐感到关爱、约束和控制,并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他的社会性也就发展了起来。这个实验再一次表明了社会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并且说明,社会性的发展会因为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人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情感,都是通过自我意识来产生的。

婴儿基本上是物我不分的。1岁以后,婴儿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眼睛、鼻子、嘴、手、脚等器官的名称,也开始感觉到手能够做一些简单的游戏。2岁时,还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自己的符号,称呼自己的名字如同称呼其他的物体,不能分清主客体,;2岁半到3岁之间,婴儿开始逐渐使用“我”来取代自称名字,使其自我意识的一大飞跃。然后,孩子们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几岁了,自己有什么要求和感受,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与父母及其周围的关系等,并逐渐形成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意识,到5岁左右,幼儿形成比较明确的性别角色意识。

社会认知,对他人的认知,比如对同伴意见、成人意见的理解和采纳能力等,对家庭,幼儿院,社区等环境的认识、评价等

社会情感;婴儿很早就开始表现出兴趣、悲伤、厌恶、惊讶、害怕等原始情感反应,他们对妈妈欢乐的面孔反应更积极,对有快乐的面孔注视时间更长,表现得更高兴。大约在3个月左右,婴儿人际交往中开始出现对人的偏爱现象,出现依恋的萌芽.5、6个月后开始出现认生现象,出现较为稳定的母子依恋.;1岁左右,部分婴儿或有明显的嫉妒行为。但是幼儿能够表达和谈论自己的感受时,一般要到3岁以后。

社会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人交往、参加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包括交往的技能,倾听交往的技能,非言语交往技能,合作、解决冲突等技能。

社会适应能力,是幼儿能够逐渐学会接受新环境,适应矛盾冲突情境的能力。

个性,有其独特的稳定性,它构成了一个人的存在,是人格特性的表现。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例如,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常常获得成功,自信心就会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也会逐步提高,进而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而活泼开朗的性格又能使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遗传素质的影响

遗传可以为个体发展提供必需的生理基础。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遗传素质对于儿童身体素质,身体形态的影响,但其实遗传因为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幼儿天生的气质类型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意抑郁质为主要气质类型的幼儿能够在活动中都积极主动地展示自我虽然,教育者要通过各种影响培养她活泼开朗的性格,但不可否认的事,他更加适应独自安静的活动方式。

还有的孤独症有二,造成特们不能与周围环境的人相互交往的原因是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了对胎儿神经系统不良影响的药物。狼孩虽然在狼群中长大,但一旦回到人类社会,在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人的心理与行为,就是由于它是人类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在依恋范围上,幼儿依恋突破早期的亲子关系,建立更为复杂得多重依恋,即不仅对家庭主要照看者产生一脸,而且对幼儿园教师产生一连,这种多重依恋直接影响幼儿在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质量,有其影响着幼儿情绪生活的健康。如果,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不能摆脱对家庭找看者的依附,迅速建立起新型的依恋关系,那么就会导致适应困难。可以说,多重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幼儿情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和情绪和谐的主要保证。

角色是戏剧中借用的一个概念,个体生来就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就儿童扮演的角色而言,首先是先赋角色,其后,不断获取后继角色,最后形成“角色群”,即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于是儿童的社会关系不断复杂化。正是个体角色从单一性发展到复合性,儿童的角色社会化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物质环境

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风俗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起社会性因此也带有地理因素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深深印记.例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人们能歌善舞,大胆泼辣;而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就更加内敛一些,含蓄一些;南方人多精明、细腻;北方人多淳朴粗犷,这与其生活环境中的地理、气候不无关系,生活在其中的幼儿也因此形成带有一定地域特征的社会行为特征、交往态度和方式等.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最初场所.个体一生的社会化过程以及与此形成的社会性特征,都受到家庭极大的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过程和质量,影响幼儿的社会认知,并将长期影响幼儿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挂你,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母亲的态度、情感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作用是关键性的。母亲是宽容的、民主的,孩子多是合作的、独立的顺从的人际关系比较好的;母亲如果专制,冷漠,孩子多是攻击的、依赖的、情绪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困难的.母亲是干涉的支配的,孩子多是胆小的、幼稚的神经质的、被动的.父亲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为了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仅仅有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做好家园工作.社区环境和大众传媒

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社区文化,对人的社会性发展,对儿童的社会行为方式等也表现出明显差异.比如,长期居住在单元楼的幼儿,其中很多人的交往能力比”四合院”长大的幼儿逊色.居住在学校附近和居住在商业区周围的幼儿,对读书和从商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流传,说明国人早已认识到社区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近年来,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视类电子传媒的普及,使电子传媒成为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环境因素.据调查,家庭中的小宝宝从出生两三个月就开始看电视,幼儿期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约为2-3个小时,一些不足周岁的幼儿甚至出现只要醒着就得看电视的”行为”问题,比如一部分幼儿明显表现出语言交流困难,攻击性强退缩行为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怒睡眠不足等行为问题,有专家把称之为高楼综合症或者是电视综合症.培养幼儿良好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儿童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而实现其角色转变的过程,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行为经验,从而相应的习得该角色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人一生中扮演着种种角色,就家庭而言,有构成家庭的家庭角色,如:爸爸、妈妈、儿子或女儿;就社会而言,有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社会角色,如:农民、工人、医生、警察、教师、军人等;就个体发展过程来看,出生后在家做子女,入学后当学生,参加工作后有了职业角色,有了子女后为人父母等等,每一种角色的相应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学习。

因此,只有培养幼儿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才能让幼儿认知自己身边的各种角色,理解各角色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扮演好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角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让幼儿多做角色游戏,加深幼儿对角色的体验

1、角色游戏是幼儿认知社会角色,理解社会角色关系的主要途径。在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培养前,要让孩子们走进生活,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孩子只有多接触社会,多接触生活,才能增加对不同社会角色的感性认识,注意引导孩子观察人们在干什么,人们之间的分工和关系如何,等等。如经常带孩子去参观超市,就要让孩子认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了解他们的工作;参观工厂时,要引导孩子认识“工人”的角色及工作情况;乘公共汽车时,让孩子认识“售票员”、“司机和乘客”角色,了解他们各自的职责等等。不管何种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角色行为、角色规范及相关联的社会关系,而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幼儿先去了解他们职业的性质,有了一定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后再引导幼儿通过讨论、扮演某一个角色,从而理解该角色。例如:当前由于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几个方面的原因,多数幼儿普遍活泼好动,做事缺乏信心,怕吃苦、畏难,要改变孩子们的这些不良行为,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活动区的教育作用,例如:我们带孩子们到消防大队参观了哨兵站岗,通过实地的观察,孩子们了解了哨兵站岗的姿势,了解了哨兵的职责,于是,我们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幼儿在表演区中扮演“哨兵”,并引导幼儿比一比看看谁是个好“哨兵”,在扮演的过程中,孩子们与无意之间习得了“哨兵”所具有的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也许孩子以后会慢慢淡忘扮“哨兵”这个游戏,但是通过这种反复的角色扮演训练而内化在儿童身上的良好品质却会永远保留在孩子身上,使他终身受益。

2、充分发挥好教师、父母的榜样和指导作用。

教师及父母扮演的社会角色对孩子起着榜样的作用,因此,教师、家长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由于受理解水平、动作水平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幼儿在选定游戏主题、分配好游戏角色,开始游戏时,往往因为主题多,情节复杂而违反规则,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有效介入。如:组织幼儿表演“小蝌蚪找妈妈”时,由于故事中的角色多,孩子们在分配角色时发生了争吵,这时我们介入到了孩子们中间,指导孩子们合理的分配了角色;加之故事情节复杂,孩子们在表演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游戏时常中断,于是,我们以特殊的游戏伙伴身份参与到了幼儿的游戏活动当中,进行了游戏的指导工作,使游戏顺利地开展了下去。

对于孩子们在活动区扮演的角色,非常有必要延伸到家庭当中,可以让孩子把未尽的兴趣在家庭区角中获得延伸,这就需要家长同样担负起参与指导幼儿游戏的的工作。这样才不至于使幼儿的游戏半途而废或降低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水平和体验程度。

任何儿童在1岁以前,还不可能有道德判断,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道德行为。1岁以后,在儿童与儿童的交往 中(游戏是最主要形式),就可观察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关系。如为抢夺玩具而呈现的攻击性动作,因失去玩具而放声大哭等,这可算是儿童道德行为的最初形态。随着儿童依呀学语,逐渐掌握语言后,道德行为就同时在成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强化。如当儿童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时,成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词语给予正刺激,或负刺激。这个过程,就可促使儿童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会十分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此同时,儿童很自然地会认定成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是好的行为,而被成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婴幼儿的最初的道德判断。只是这种最初的道德判断,仅仅只有“好”、“不好”两大类而已。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用合乎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以后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二、对学龄前孩子明确提出要求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事物已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评价,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如:大些的孩子乐于照顾小孩子,同情被欺侮的小朋友,互相谦让玩具等。然而,学前儿童的道德感以及被这些情感激发出来的行为虽然多是真诚的,但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时刺激所制约,需要成人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学前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有实验证明,学前儿童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还是很空洞、模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多数学前儿童常把英雄与解放军混为一谈。还不能将“英雄”提高到道德原则上来加以评价。因此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让孩子有实际的道德体验。对良好行为进行练习是这个时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而空洞的道德说教绝难奏效。同时,鉴于学龄前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的特点,家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要孩子做到的,家长一 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对学龄期孩子要规范其行为,强化道德意识 学龄初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加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从这个时期开始,儿童正式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了他们负有责任的主导活动,并且是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真正开端。有研究确认:自觉地运用道德意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是从小学时期才逐步 开始形成的。

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随着儿童交往的发展,成人不断对儿童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他们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感很肤浅、易变,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学前中期儿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会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中班儿童常向老师“告状”,就是由道德感而激发的;学前晚期儿童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行为的对与错,有了比较稳定的认识。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情感。学前儿童已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会由他人的情绪状态而引起自己与之相一致的情绪反应。可以置身于他人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

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只要成人说是好的,或自己觉得有兴趣的,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同时,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不能把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结合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的结果,而注意行为的动机,仅根据结果来判断行为;学前晚期儿童,开始注重行为的动机、意图。比如,小朋友A把玩具乱扔打碎了一个盘子,小朋友B帮妈妈刷碗打碎了一打盘子。让儿童来评价哪个小朋友好一些时,学前早期的儿童会说A好,因为他只打碎了1个盘子;而学龄晚期的儿童会说B好,因为他是在帮妈妈干活。

到学前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渐对成人的评价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儿童的评价不客观、正确,儿童往往会提出疑问,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在整个学前期,甚至学前晚期,儿童对自己评价的能力还是较差的,成人的态度对儿童的评自我评价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客观、公正,任何过高、过低或其它不恰当的评价都是有害的。例如,如果成人对儿童说:“你永远也学不会”,“你总是不会安静”,“你老是爱打人”等等,儿童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毫无希望的人,变得没有信心。

案例二:孩子为了逃避写作业而撒谎怎么办?

事由:李木(化名),7岁,上小学一年级。上学之前,他是一个不大合群的孩子,妈妈总是鼓励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上了小学之后,因为他住的地方离学校非常近,妈妈在接送他上下学一段时间后,就让他自己走了。—刚开始的时候,妈妈认为还不错,李木能自己上下学,回家之后就先写作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发现李木开始撒谎了。如果老师留了三项作业,他回家只说留了一项。多出来的时间,他就是不停地玩,老师发现他总不按时完成作业,就告诉了李木的妈妈。李木的妈妈非常生气,狠狠训斥了孩子。但李木并没有改正这一错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在外边玩,他依旧编造谎言。李木的爸爸为此打了他好几次,但李木就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李木的妈妈有些无计

可施了,不知道怎样做才好。

分析:在心理学上,自我控制是指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的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自我控制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克服冲动、忍受挫折、抵制诱惑、遵守规则,学习时不分心,为了将来而牺牲眼前利益的一种能力和行为。对于儿童而言,自我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些品质的形成无法离

开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如此看来,李木的行为应该是较为典型的自我控制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了。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李木这种行为的成因。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模式与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水平与父母的要求以及提要求的性质都有关系。具体到李木,在他入小学之前,妈妈认为他是一个不太合群的孩子,总是鼓励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那么,妈妈的判断是否准确呢?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个性的形成是一个全面平衡的过程,表现在儿童总是先用他已有的个性特征面对环境中的学习与交往。如果此时他遭遇了困难与障碍,他必然要主动地修正自己个性中使自己受挫的那部分东西,积极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李木妈妈主观的判断与“改造”极有可能使他丧失了改变的主动性与可能性。事实上,父母若以专断、限制的态度对儿童进行控制,那么他很有可能有情绪压抑或有盲目顺从的倾向。对策:让我们试着给李木的爸爸、妈妈一些建议吧!

1、力戒粗暴。儿童个性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恐怕没什么用处。对待李木,打骂与训斥只会适得其反。

2、采用适当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具体而言,孩子都喜欢游戏活动,我们不妨利用他喜欢的游戏提高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如,可以让他扮演自己崇拜的英雄的行为限制与规范自己。

3、倾听孩子的想法。对待李木不喜欢写作业的行为,我们还应该认真地听一听他的想法,给他倾诉的机会,他就很可能会说出一些我们不了解的理由。如我不喜欢某个老师,我不喜欢上某些课等等。通常情况下,孩子对自己没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学习活动一般都不那么感兴趣。

4、帮孩子“搭梯子”。对待儿童不爱学习的情况,父母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必要的时候要“搭梯子”,进行适当的辅导,降低课堂中学习的难度。

5.提供与同龄儿童交往的机会。我们不可小视儿童彼此之间的学习,在儿童彼此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能够根据别人的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他发现别的孩子喜欢学习,热爱学校,那么他就会在心里认真地琢磨,我怎么和人家不一样呢?事实上,很多父母往往在孩子还没有反省的时候就开始唠

叨了。

总之,当孩子为逃避写作业而撒谎时,父母首先要寻找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案例四:孩子撒谎、说大话怎么办?

事由:星期天,小明(化名)跟着妈妈到她的同事林阿姨家做客。林阿姨家有个比小明大一岁的男孩叫强强(化名)。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强强有很多拼插玩具,两个人在一起拼着各种不同的物体。每当小明发现一种他喜欢的模型,都会告诉强强:“这个我们家也有。” 而且他还告诉强强,他们家还有最新出的“哈利·波特”的拼插玩具,强强非常羡慕。

吃午饭的时候,强强忽然对妈妈说:“妈妈,咱们去小明家玩好不好?我想看看他们家新的‘哈利·波特’玩具。”小明的妈妈说:“我们家没有这玩具呀!”小明的脸红了,他着急地说:“我是说爸爸要给我买的。” 强强不乐意了:“你是说你们家有的。” 小明则说“我没那么说。”两个妈妈赶紧平

息了他们的争吵。

回家的路上,小明的妈妈说:“小明,你怎么说大话呀?没有的东西为什么要说有呢?”小明回答不出,只好沉默了。小明的妈妈不明白:孩子是出

于什么心理要撒这种谎?

分析:说大话这种情况在少年儿童当中并不罕见。当别人说自己拥有什么名牌产品的时候,自己明明没有,也要编出一个来吹吹牛;当别人说自己见过什么奇特的东西时,自己也不甘示弱,胡诌一个,以为这样能让自己脸上有光。不少家长也问过和小明的妈妈同样的问题:“孩子出于什么心理要撒这种

谎?” 这种现象的确反映了孩子的复杂心理活动,家长千万不要简单地下结论,匆忙地生硬处理。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孩子发展中的一种心理需求——

维护和发展。

自尊,也就是维护和发展自我价值。这种维护自尊的需求是合理的,家长不但应该支持,还应该不断地去激发。但是另一方面,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不会正确地实现自己的自尊需要,有时维护的不是真正的价值,有时甚至是不择手段。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常常是还没有想好答案,就急忙举手,站起来之后张口结舌;有些调皮的学生,为了引起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竟然会采取恶作剧、破坏纪律等不恰当的方法。

小明的说大话,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我价值,但是追求了错误的内容,采取了不当的手段。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既要维护和发展他的自尊心,又要引导他追求正确的内容,采取恰当的手段,切忌“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

掉”。

对策:我的具体建议是:

1、发挥家长的榜样、引导作用。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在这个问题上难度比较大。因为小明维护自尊采取的是一种追求虚荣心的手段,这种做法在成人那里也是司空见惯。所谓虚荣,就是追求表面的光彩。这是一种表面的、虚伪的自我价值。有一位经济困难的父亲,他的孩子不努力学习,而是好吃讲穿,他十分苦恼。但是交谈之后,我发现这个家长竟亲自给孩子买了鳄鱼皮带。别人好奇地问:“您家庭经济并不富裕,为什么还给孩子买这么昂贵的东西?”他回答道:“我不能让别人瞧不起我,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得有。”

2、和孩子共同分析,抵制社会不良影响。家长的虚荣心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孩子了。即使家长自己没有这种做法,当前的社会心理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攀比,讲排场,好面子等不良风气,实际影响着每个人的隐性认识。因此家长还应该经常针对社会出现的各种现象,带头和孩子共同

分析,从心灵深处提高认识。

讲了这么多,不知道在座的家长们感受如何,实际上,上面所讲的内容也是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感悟出来的。我在生活中常常也这样做,可由于工作原因,有时我很少陪孩子,这也是很多家长共同面对的问题,不过我要坚持一点,我只要有时间我绝不放过和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他们身上也有很多坏毛病,不过成长的道路本来就是艰辛的,需要老师、家长一路好好陪伴,像一棵小树苗一样,从小就让他长直了,不然等他长

大了,想把它掰直可难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所以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

色。

一、案例故事

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赵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都是工人,母亲身体不好。

赵涛从小就养成了自主自立品格,独立走路、吃饭、穿衣、搬凳子、开关门窗等,什么事都想“让我来做”;上学以后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和校外活动,很少让父母操心。小学三年级以后他更希望老师、家长不要把他作为小孩看待。他在班级担任管理生活的班干部,处处起带头作用,每天放学后还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人们都夸赵涛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和赵涛同班的另一个儿童叫王宏亮,与赵涛大不一样。王宏亮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从小就享受到了“421”家庭小皇帝般的呵护,上学以后学习成绩还好,但是独立自主意识很差,对成人、父母、教师过分地依赖,对参加学校和班级各项活动不自信,不积极,适应性差,在没有成人监护的情况下,就害怕发生危险和遭受失败。显然需要父母和教师重视对王宏亮的独立自主性的培养,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具有独立自主人格的人。

二、教育建议

自主性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个性成熟的一个标志。没有独立自主性,也就没有责任感,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在适当和安全的范围内逐渐允许儿童得到某些自由,给予他们信任。没有足够的信任感,儿童在主动去做某种事情时,就会犹豫不决。当然,在放手让他们去做事时,要根据他们现有的水平,适当加以指导,而不是放任自流。

其次,对儿童的自由应有所控制和约束。必要的控制和约束,可以减少儿童的失败,养成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习惯,对于有规律的生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在任何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中,自由都是相对的,应与纪律统一起来。只有遵守必要的纪律,才能得到更多的自由。青少年和成人间的冲突,常常是因青少年的独立自主要求与成人的监护、约束的矛盾引起的。正确地处理这个矛盾,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面对儿童、青少年不合理的独立自主要求,父母和教师不应该是“暴君”、“独裁者”,而应该是通情达理、慈祥善意的。不是用强制和压服,而是用婉言规劝,使他们心悦诚服。这既有利于他们接受正确的意见,又不会压抑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

几乎每一个幼儿园的老师,都给孩子们上过《拔萝卜》这一课。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现在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为什么不让儿童想一想,如果让他一个人拔萝卜,没有别人帮忙,该怎么办呢?

这个异议提得好,好就好在它触及到了一个深层次的教育上的认识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教育中的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发展问题。个性,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行为的独特的综合。

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还必须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发展。所谓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让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社会性是指生活在同一社会的人要掌握与该社会相适应的行为体系。一个社会要存在要发展,就必须对它的社会成员提出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提出社会化的目标。一个人是社会的人,他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发展。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开始与其他人接触、交往,个体一方面接受社会各种环境刺激影响,另一方面又依照社会各种行为方式产生许多反应,经历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就是实行社会化过程的产物。从哲学的角度看,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与社会,个性与社会性是对立的统一。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也要为人的发展服务。教育应该使人的个性与社会性得到统一的发展。但是,以往我们的教育实践并未按照正确的教育理论思想运行。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只注重对人提共同的要求,个人是集体的附属物,不需要有个性,也不允许有个性。这种情形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从教育发展史考察,在某种社会形态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对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的思想意识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种思想意识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精神是“礼”或“礼治。”“礼”的内容是等级隶属关系。这种隶属关系最集中的表现是维护忠孝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它要求个人“克已复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这种意识形态支配下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系统,培养封建治世人材为目的,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并同科举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自我,往往是行为举止的一面镜子,让人具有省思、洞察与改变的能力。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曾拥有过真正的自我,只接受被别人的关爱、只愿意听赞美和肯定的语言,而将所有负面的感受,归咎为外界的迫害、轻视、恶行这样的行为特质。这种人从来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或有错,一旦碰到了生活的压力、冲击或人际关系的不顺,往往就会推卸责任,极度空虚与彷徨,甚至出现自虐、自杀或杀人等毁火性行为,借此报复那些迫害、欺负自己的“坏人”。

第二篇:社会教育教案

中班社会活动:合作真快乐

一、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2、探索与同伴合作的方法,能比较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

3、懂得合作重要性,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需要合作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积木若干;ppt课件;《赛龙舟》视频

2、经验准备: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合作经验

三、活动过程

1、带小朋友们进入事先布置好的建构活动室

导入语:小班的弟弟妹妹玩了积木后忘记收拾了,我们中班的哥哥姐姐帮忙收拾好吗

2、导入活动

(1)请一个小朋友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积木,音乐停止的时候结束。

提问:一个人收拾有什么问题吗?应该怎么解决呢?(2)请多个小朋友一起来收拾积木,音乐停止的时候结束。

提问:多个小朋友一起是不是快一些呢?如果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收拾是不是更快呢?

(3)所有的小朋友参加,在音乐结束前收拾完积木。

(4)小结:在所有小朋友的努力下把积木收拾完了,下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是不是所有积木都回到自己的家呢?

(6)将积木重新摆在地上,让小朋友们重新再摆一次。

强调分工合作,怎样将积木又快又好的放回正确的位置。

3、图片展示

(1)播放ppt

提问:图片中的人在合作干什么呢?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合作

4、体验合作

(1)将小朋友们分成两组,搬桌子比赛,(2)小结:通过大家一起努力,可以很快的将桌子搬到终点,团结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5、观看《赛龙舟》视频

讲解赛龙舟的技巧(有人打鼓敲节奏,所有的运动员动作节奏一致)

6、合作游戏《赛龙舟》

(1)三个小朋友一组,脚底下绑上“龙舟”

(2)老师教授技巧:所有的小朋友要同时走同一只脚,听老师的鼓声有节奏的一步一步走

(3)老师用鼓打节奏,开始比赛。

向比赛赢的小组提问:你们是怎么做的呢?(走的时候节奏一样,同时动一只脚)

四、活动延伸

第三篇: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教案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教案

导语:通过一些幼儿活动来开展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好方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教案,欢迎借鉴!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教案一

【活动目标】

⒈了解残疾人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⒉产生尊敬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⒈《千手观音》舞蹈录象。

⒉有关报道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录象。

⒊课前收集一些残疾人用的物品。

【活动过程】

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一个舞蹈?(播放《千手观音》录象)

⒉你觉得这个舞蹈好看吗?漂亮吗,他们表演的是什么?这个舞蹈有一个名字,叫千手观音。那你们知道跳这个舞蹈的演员和我们正常人一样吗?(不一样,他们是残疾人)

教师介绍:这些舞蹈演员都是聋哑演员表演的,他们都是残疾人。

⒊那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吗?(有的眼睛看不见,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腿,也有的耳朵听不见、嘴巴不会说-------既身上有残疾的叫残疾人)

残疾人他们是身体上缺陷,所以是残疾人。

那你们知道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体验。

⒈扮盲人。

请小朋友拿出白布把双眼蒙上

走路:从一个桌子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注意不要碰到别人或是桌子。

捡积木:请几个小朋友去把伞在地上的积木捡起来。

(幼儿讲述体会)你刚刚扮演盲人的时候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做那些事情觉得怎样?

盲人平时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呢?(做饭、过马路、看报纸电视)

⒉扮手残的人。

请一只手放在胸前幼儿折纸

请两只手背在后面的幼儿叠衣服

(幼儿讲述体会)手残的人平时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呢?(穿衣服、搬东西、洗澡)

小结:除了眼睛看不见的,手残疾的人还有哪些残疾人的生活是很不方便的,他们会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幼儿讨论讲述)

残疾人他们的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残疾人在运动会上的表现。

⒈观看《残奥会》。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这个人是什么地方残疾的?他参加的是什么运动,残疾人在运动会上表现得怎样?

分别观看图片,知道残疾人的坚强的毅力。

⒈对残疾人产生关爱

残疾人原来他们的毅力很坚强。那我们刚刚有几个小朋友在扮演的时候,有些小朋友都在笑,你们觉得该不该笑?、那我们以后看到他们应该怎样?尊敬,关心他们,不能嘲笑看不起他们。

⒉行动上的帮助关心残疾人

⑴社会

我们社会上也很关心残疾人,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这是什么?是为什么样子的残疾人设置的,可以给他们带来怎么样的方便?

这些都是无障碍设施:电梯、公交车、盲人道……

⑵自生如何帮助残疾人

如果你平时碰到了残疾人,你会怎么来帮助他们?

帮盲人过马路,帮他们推轮椅,帮他们搬东西……

残疾人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毅力很坚强,我们平时要学会帮助关心他们。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教案二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见,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对大班幼儿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许多规则要遵守,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2.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3.体验遵守规则给活动带来快乐情绪。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自己拿椅子。

2.交流:取椅子的时候老师很担心,为什么?

1.请幼儿观察乘电梯视频。

交流:有什么办法解决这种拥挤。

2.幼儿体验乘坐电梯。(选7名幼儿站在垫子上坐电梯,再请其他的幼儿扮演等电梯的人)交流: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电梯?心里感觉怎么样?

3.请幼儿观看玩滑滑梯视频。

(1)谈谈自己的看法。

(2)我们应该怎么玩。

4.请幼儿观看取彩笔视频。

交流:应该怎么做?你们在生活中会排队吗?你在哪些时间会排队。

5.游戏:钻山洞的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三个山洞都要玩到,当老师响铃鼓的时候没有玩完的也要回座位。

(2)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

提问:玩山洞时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需建立什么规则。(看图样)

(3)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建立的规则再玩一次。

小结:原来钻山洞的游戏需要制定规则。

(4)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遵守规则?

教师总结:规则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他不仅会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有时也会带来快乐,让我们一起来争做规则小标兵。让我们教室把我们知道的规则画出来。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教案三

【活动目标】

1.在生活中发现、理解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

2.能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参与交流与表达。

3.愿意用积极的情感和行动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活动准备】

1.视频:《卖烧烤的小女孩》。

2.社会各行各业人工作的图片。

3.歌曲《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卖烧烤的小女孩》,引起情感共鸣。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请你仔细的看一看,录像里说了什么事情。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融入卖烧烤的小女孩的精神世界。

师:刚才的录像里说了什么事情呀?

师:除了卖烧烤小雨欣还做一些什么事?

师小结:小雨欣每天放学后都要帮妈妈卖烧烤,回家后还要做很多的家务。

师:小雨欣为什么要帮妈妈做那么多事呢?

师:妈妈生病了找不到工作又不能干重活,为了照顾家人她每天都要去卖烧烤。

师:那你觉得小雨欣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师小结:是的,小雨欣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她有一颗感恩的心,她每天帮助妈妈做那么多事,就是她在用自己小小的双手来感恩回报妈妈。

师: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她还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来感恩回报妈妈。她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她还被评为了最美孝心少年。

师:小雨欣的妈妈一个人那么辛苦的照顾着家人,那你觉得你自己的妈妈辛苦吗?

师:那你的妈妈每天都忙些什么?

师:妈妈平时是怎样来关心我们小朋友的?

师小结:我们的妈妈把可爱的小朋友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又含辛茹苦把你们养育大,很辛苦很累的。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的爱,那你们爱妈妈吗?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来谢谢妈妈呢?你想对妈妈说句什么话?你想为妈妈做点什么事?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可以给妈妈送一句祝福,还可以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妈妈减轻一点负担,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不让妈妈操心。就是对妈妈最好的感恩。

师:在家里除了妈妈爱我们还有谁也爱着我们?他们是怎么爱我们的呢?

师小结:我们的家人很爱我们,每天都为我们做那么多事,我们应该如何感恩家人呢?

师小结:现在小朋友们都长大了,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时候还会帮助家人做一些事,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1.师:在生活中除了自己的家人在关爱关我们,还有谁也一直在关爱着我们,帮助着我们呢?

2.感恩教师,了解教师每天的辛苦工作,以及如何感恩教师。(图片:老师教孩子们学本领)

师:咱们每天来园到离园,都做些什么啊,老师都教些我们什么啊?

教师小结:咱们在幼儿园的一天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咱们应该怎样来感谢教师呢?

教师小结:其实呀,你们每天都表现好了,在一日活动中健康的成长,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感谢啊!

3.感恩伙伴,体验友情之乐(图片内容:两个小伙伴在一起,其中一个把自己心爱的玩具给另一个玩)

师:“你和你的小伙伴在一起开心吗?有哪些开心的事?”

4.感恩社会主要让幼儿了解各行各业的人都是非常有用的,我们应该感恩身边的人。

师: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也值得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尊重他们。

(1)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师:我们平时的食物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并要爱惜粮食。

(2)请幼儿观看建筑工人盖房子的过程,懂得感恩建筑师

(3)出示医生给病人看病的图片,让幼儿明白我们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是离不开医生的,我们应该感恩医生。

5.进一步理解如何感恩,知道我们要从小讲文明、懂礼仪。

师:“在我们身边有太多要感谢的人,感谢父母把我养大;感谢老师教给我本领;感谢小朋友带来的欢乐、帮助;感谢农民伯伯种出的粮食……那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你想感谢他呢?”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许多感恩的方法,可以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回报妈妈一个吻、让爸爸省心、听老师的话、尊重别人的劳动。

师:我们应该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身边一切爱我们的人。这样生活会变得更快乐!更幸福!那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张感恩卡片送给你最想感恩的人吧!

师:你在感恩卡上画了什么?你想把感恩卡片送给谁?

师:我们一起去把感恩卡片送给你最想感恩的人吧!

请幼儿可以以唱歌的形式形式来表达自己感恩的心。

第四篇:社会教育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节约用水

[设计意图]

我园是一所农村园所,农村有多处可见小溪、小河,还有着名的汶河,就在我园的附近。幼儿喜欢在水中嬉戏、游玩,每天有多次接触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发现幼儿对水的认识是肤浅的,并不知道它的变化与性质,没有节约用水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此活动,并制定了以下目标。[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及水的用途。

2、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汶河位于家乡而自豪。[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并有意识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2、实验用的小瓶、杯子、颜料、可乐、醋、透明的塑料细软管。

3、(1)被污染水的挂图。

(2)正在滴水的自来水管。

(3)河里的鱼、虾、面临死亡的挂图。(4)课前家长同幼儿参观汶河。[活动过程]

1、引题:(1)师:你口渴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什么?

(2)你手脏的时候怎么办?

(3)你见过什么地方有水?

2、实验、示范:

(1)小瓶里放入颜料,让幼儿观察。

(2)杯子里分别放入醋、水、可乐让幼儿闻一闻,品尝一下。

(3)盆子里的水倒入杯子里。

3、幼儿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1)水是流动的(2)水是没有颜色的(3)水是透明的(4)水是无味的

4、师: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幼儿讨论总结(1)日常生活中用水(2)生产建设中的用水(3)动植物的用水(4)发电炼铁。

5、(1)师:水分淡水、咸水两部分,而淡水的用途非常大,地球上的淡水正在减少,应知道并告诉你周围的人节约用水。

(2)提问:汶川地震中我们知道失去了多少条生命吗?幼儿讨论总结:一滴水能够救活一条至几条生命,感知动、植物、人都离不开水,知道水的重要性,做到节约用水。(3)出示挂图,幼儿观察: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教师总结:

(1)水被污染成了脏水,脏水可浇花、浇树、浇稼,而污染了的水没有处理,里面有细菌和有毒的物质就成了废水,全世界每年有很多人因喝了污染的水而生病甚至死亡,水里的水生物也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爱护水资源,不乱扔垃圾。

(2)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十三亿人口节约的水将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6、制作标志:

师:为了提醒人们做到节约用水,请你们帮忙设计一个标志吧。[活动延伸]

游戏:玩水《流水走迷宫》

幼儿了解水的流动与水的形状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活动点评]

1、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与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导,幼儿对“水”的这一活动认识是很肤浅的,通过老师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儿园的课题,让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活动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讲述动手、观察、总结,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老师只作引导者,提出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班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增强自我服务意识,能自己折叠整理衣物及被子。

2、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热爱劳动。

活动准备:

1、中班幼午睡前折叠整理衣物及起床后折叠被子的视频

2、中班幼儿穿的衣服裤子及被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视频

(播放某中班幼儿午睡前自己穿脱折叠衣服及起床后自己整理被子的视频)

后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午睡室)

有谁,在干什么?(小朋友在穿脱及折叠衣服)还有呢?(叠被子),这些都是谁在做呢? 老师小结:恩,这位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折叠整理衣物,还会自己叠被子!

2、学习折叠摆放衣物

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特别能干,会自己穿脱衣物,那有没有小朋友会折叠整理衣服的啊?

请1-2个会的小朋友上来演示折叠整理衣物 教师做好总结规整:示范并讲解规范的折叠衣物 请幼儿自由练习折叠整理衣物(教师做巡回指导)

教师进行练习总结,表扬做的认真的小朋友,鼓励小朋友克服遇到的困难,努力练习。

4、学习折被子

刚才小朋友折叠衣物都非常棒,特别能干,那有没有午睡后会自己折被子的小朋友啊?

请1-2个会的小朋友上来演示叠被子 教师总结规整:示范规范的折叠被子

请幼儿回答所看到的动作(先折什么后折什么,最后怎样?)教师总结归纳并请幼儿自由练习折叠被子,教师做适时指导

5、小朋友们能说说刚刚自己折叠衣物被子时的心情吗?(开心快乐的)

看着自己整理好的的衣服被子特别开心!恩,这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呀我们要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6、游戏-《比一比》

比一比在同一时间内哪一组折叠衣物最快又整齐.7、活动延伸 :

午睡时鼓励幼儿自己折叠整理衣物及叠被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五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公开课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2013-11-21 授课教师:

学科:《学期儿童社会教育》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学期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方法,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儿童社会教育基本方法的适当选择。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一)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答:

1、随机性和无意性:无处无时不有

2、长期性和反复性:漫长的过程

3、情感驱动性:情绪性

4、实践性:生活,交往,探索,游戏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答:

1、情感支持原则:投入积极情感,激发良好社会情感

2、生活教育原则:善于抓细节,长期一贯坚持

3、正面教育原则:积极提要求,创积极环境,树榜样,表扬为主

4、实践性原则:创活动机会,教给正确的方式,允许犯错误

5、一致性原则:教师自身言行一致,协同内部力量

二、新课学习:

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一)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

1、陶冶法: 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期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随机性和无意性

注意事项:利用的是整个环境,要有目的有计划,潜移默化让行动说话.2、共情训练法: 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期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讲故事、续编故事、情景演示、生活情景体验

案例分析:荡秋千

这样一种谈话帮助孩子明白了妹妹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而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由此,这个孩子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妹妹的感受,并且会好好想一想,认真对待。共情训练法。

3、角色扮演法

是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景,让学期儿童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角色,使学期儿童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的方法 如扮演白雪公主、小小邮递员、交警叔叔等

(二)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

1、参观法: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期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如商店、邮局,学校等。

2、实践法:

指老师创造一定条件,组织学期儿童亲自参与某项活动,感知体验或者学习某种社会实践技能的社会教育活动

3、行为练习法:指组织学期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使学期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三)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

1、谈话法:

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期儿童围绕一个生活中的主题,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的方法。

2、讲述法: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期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讨论法:

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4、行为评价法:

教师对学期儿童的社会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以增强和巩固其好的行为,消弱、消除其不好的行为的方法。

三、随堂讨论:

学习了这么多种学前儿童教育的方法,哪些方法用得比较多?你认为哪个效果最好?

比如说要教育学期儿童逛街的时候不可以随便拿人家的东西,要付款。(参考:参观法、角色扮演法等)比如说要教育学期儿童交通规则。(角色扮演法、讲述法,共情训练法)

或者是你们生活工作中经常用哪些方法教育学期儿童什么内容? 案例分析:压岁钱

四、课后作业:完成形考册相关练习

下载社会教育教案第一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教育教案第一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育讲课教案

    大班幼儿对动物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比较熟悉。本次活动,通过故事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作用。同时,采用课件使故事变得妙趣横生,在故事情节的启发下,幼儿的思维会......

    幼儿园社会教育

    幼儿园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调查分析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健康、学习、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当具有健......

    玩具大家玩-幼儿园社会教育教案

    玩具大家玩 一、 设计思路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他们拥有许多玩具,但常常因缺少玩伴而不会与人分享玩具,和别人一起玩。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将自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

    社会教育活动教案石昌云

    我会自己穿鞋了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小班中总会有各种"靓丽"的风景线,其中有一条肯定是这样的:幼儿踏着"人工"八字步向你缓缓走来,可爱极了,可是你低头一看,叹道"宝贝儿,你的鞋子穿......

    安全小乘客 幼儿园 社会教育 教案

    活动内容:安全小乘客 活动目标:知道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事项,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挂图两幅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组织教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基本部分:1、请......

    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

    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 一、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1、会用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爱好、情绪、情感。2、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 3、主......

    “幼儿园社会教育”学习心得

    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和老师们一块学习交流幼儿园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通过两天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以及他们对各个领域透彻了解的深切体会。对......

    寒假社会教育讲话

    寒假社会教育讲话3篇【篇一】老师们、同学们:寒假将至,春节即来,为了使全校师生过上一个平安、快乐、文明、祥和、健康、有益的寒假和春节,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集会给大家进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