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习题1
习题一(第一~三章)
一、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_______,揭示教育规律。2.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_____。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______,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4.教育经历了原始社会教育、_____、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5.______、环境、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______和个别差异性。7.生产力的发展______教育的发展。8.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_____教育。
9.2000年前实现基本_____,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是全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0.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_____阶段教育。
11.2000年前后,实行教师聘任制和_____,加强考核,竞争上岗,优化教师队伍。
12._____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她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13.______,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14.要继续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______,试行校长职级制,逐步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
15.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_________的各个环节中。
16.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______、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17.1995年3月,我国正式颁布了______。
18.中小学生是处于_____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可教育的人。19.学生是教育的______,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0.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______等五个方面。21.推进素质教育,要开展以培训________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二、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填入空格中):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___________》。a.教育论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师论 e.理想国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梅伊曼 d.桑代克 e.赖依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世界著名教学理论有_________。a.《学科结构理论》 b.《教育与发展》 c.《雄辩术原理》 d.《范例教学理论》 e.《新教育》 4.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_______。
a.性质 b.机会 c.规模 d.管理体制 e.速度 5.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______。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职业教育 d.成人教育 e.高等教育 6.______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a.1985年 b.1986年 c.1990年 d.1993年 e.1988年 7.“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自己”。这句话出自_____
书。
a.《教学与发展》 b.《学会生存》 c.《教育过程》 d.《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e.《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8.在教育发展过程中,__________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a.布鲁纳 b.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e.康德 答案: 一.填空:
1.教育现象 2.学记 3.社会现象 4.古代社会教育 5.遗传 6.不均衡性 7.制约 8.决定 9.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0.普及高中 11.全员聘用制 12.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1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4.持证上岗制度 15.教育活动 16.基础性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8.迅速发展时期 19.客体 20.想象力 21.全体教师 二.选择题:
1.b 2.a、c、d、e 3.a、b、d 4.c、e 5.a、b、c、d、e 6.b 7.b 8.c
习题二(第四~六章)
一、填空
1.19世纪,_______以发展人的多种兴趣为理论依据,奠定了系统的学科课程理论。
2.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________,即判断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
3.20世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_________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4.我国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增设了________。5.综合课程是打破了_________的框架,把若干有关的学科内容合并起来编订的课程。6.________是国家对某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直接领导的主要工具。
7.教材编写的原则是:_________,逻辑性与教学的统一。
8.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__________,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9.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_________。
10.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_________。11.任何知识都是来自直接经验,__________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
12.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而________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13.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既有智力因素的活动,又有________的活动。14.非智力因素主要是由兴趣、情感、动机、_________、信念、性格等要素组成。15.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________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16.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_________提出的,是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7.教学原则具有__________、整体性功能。
18.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_________进行。19.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________规律提出的。
20.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__________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
21.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行________,反对注入式。
22.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说话法、_________、读书指导法。
23.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24.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_______,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25.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组织,是联系教师的教和_______的方式。26.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________、加强课程现代化。27.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重视基础、强调个性化________、民族化和国际化并立。
二、选择题:
1.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a.传统思想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科学文化因素 d.生产力因素 e.社会因素 2.课程的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
a.国家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e.问题课程
3.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________。a.教材 b.教学辅导书 c.综合练习册 d.教学目标 e.教学指导书 4.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及顺序________。
a.课程设置 b.课时分配 c.规定培养目标 d.学科顺序 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5.“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__________。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6.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__________。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e.实验法 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
a.复式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问题教学 d.个别教学 e.分组教学
8.目前中小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______。a.投影器 b.录音机 c.模型 d.录像机 e.挂图
习题三(第七~九章)
一、填空: 1.德育是任何社会或阶级为使自身得以__________而培养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2.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质量构成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保证和提高_________的主要因素。3.德育的目标是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__________和教育对象的状况而确定的。4.社会生活的广阔性和_______,决定了人的思想品德素质多方面的发展。
5.人生观教育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人生目的、__________、人生态度等基本观点的教育。6.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是受教育者________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与不断提出的社会要求需要之间的矛盾。
7.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________。
8.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_________,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
9.从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来看,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其中由______的转化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根本。
10.严格要求与__________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11.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_________教学之中。
12.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_________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13.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严禁一切______和其他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及物品传入校园。
14.社会各方面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______,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15.德育方法受教育目的、教学内容的制约,同时也还受到_______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水平等因素所制约。
16._______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17.课外教育的特点是组织上的自愿性、_______、活动的自主性、形式的多样性。18.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_________、教育者和领导者。
19.班集体具有教养功能、教育功能、管理功能、社会化功能、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构成人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a.知 b.行 c.意 d.情 e.思
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发展能力 d.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e.教书育人
3.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并亲自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__________。
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林斯基 d.巴班斯基 e.马卡连科 4.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的__________负责。
a.思想品德发展 b.全面发展 c.身体发展 d.智力发展 e.能力发展
习题四(第十、十一章及习题)
本章学习重点是教师的任务,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素养。
一、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任务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1.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向学生系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2.教师的具体任务: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科学地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要开展教育科研。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的劳动与其它社会劳动相比,有其特殊之处。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三、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的劳动具有发展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等。
四、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
1.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2.教师要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不断创新;
3.教师要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中小学教师必须遵守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
1.对事业忠诚热爱;
2.对工作精益求精;
3.对学生真心热爱;
4.对教师团结协作。
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素养
教育应具备:
1.教材分析和再创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
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义
1.参加继续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能满足知识更新的需要;
2.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3.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和能力;
4.它是不断完善自己的需要。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本章学习重点是理解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 如何有效地发挥三结合教育合力。
1.三者之间要有统一的组织领导;
2.三者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
3.三者要有共同的教育目标以及分解细化的目标;
4.三者要相互协调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争取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
5.为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要共同创造社区环境。
习题:
一、填空:
1.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_________、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2.教师的劳动价值在于:__________、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
4.教师有进行教学活动,开展_______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5.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________中充分发表意
见的权利。
6.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_______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7.教师有按时获得______,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权利。8.教师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__________权利。
9.教师有参加_______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0.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__________,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11.教师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__________,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12.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_________。
13.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_________,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4.教师必须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__________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5.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__________。
16.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教师应自觉地履行义务,并增强自我权利_______和能力。
17.各有关部门及学校等应监督、考核教师义务的履行情况,也必须同时__________教师的权利不受侵害。
18.中小学根据学校编制聘用教师,可面向社会_________,经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19.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才可聘为__________职务。
20.采取_________,吸引和鼓励教师到经济不发达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任教。
21.学校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要率先转变教育观念,把领导教职工__________地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重要职责。
22.父母的_________,不仅能为子女创造一个既亲密又宽松的家庭环境,而且对子女独立人格和创造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3.家庭教育的特点: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__________、终身性、个别性。
24.社区教育的实质是实现教育的_________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25.社区教育是提高_______的重要途径之一。
26.社区教育的特点:开放性、广泛性、________、补偿性、融合性。
27.合力不是各教育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教育力量的________和有机统一,发挥整体教育的力量。
第二篇:教育学习题
绪 论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大教学论》
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C)。A.《教育论》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3、在教育发展过程中,(C)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A.布鲁纳 B.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D)。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5、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B)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晏阳初
6、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7、“学而时习之”一语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
8、《教育漫话》一书是(B)的著作。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
9、《大教学论》一书是(C)的著作。
A.斯宾塞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C)的信条。A.鲁迅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
11、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2、“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A)。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洛克
13、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B)。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1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15、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C)。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6、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17、“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18、“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C)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19、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B)。
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20、“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B)提出的。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22、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政治学》
2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D)。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4、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5、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26、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7、“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A.实验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8、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29、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30、1901年,由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31、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3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3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B)。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34、建国初期从前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D)。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5、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伊曼
D.洛克
36、“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3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列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1、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代表作是《教育过程》。
2、法国卢梭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爱弥尔》。
3、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 教育思想。
5、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视为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6、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三个著名命题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和“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7、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是蔡元培。
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9、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10、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在伦理学或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12、克鲁普斯卡娅根据列宁的指示编著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第一章 教育概述
1、一般来说,学校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3、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A)。
A.生物学起源理论 B.心理学起源理论 C.劳动起源理论 D.需要起源理论
4、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B)。A.勒图尔诺 B.孟禄 C.马斯洛 D.马克思
5、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C)。A.庠 B.序 C.校 D.学
7、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B)。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8、勒图尔诺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是教育的(A)的观点。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9、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
A.普鲁士 B.奥地利 C.英国 D.美国
10、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A)。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C)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之为(A)。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五四制
13、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14、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15、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A)的特征。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16、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D)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7、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D)的观点。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8、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B)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9、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的“六学二馆”在招生上具有严格的(C)特点。A.宗教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民主性
20、“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C)时期的教师活动。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1、1986年,我国颁布了(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A)决定的。A.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 B.人们的认识活动规律 C.教育自身的性质 D.教育自身的活动
23、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D)。A.三科 B.七艺 C.四学 D.六艺
2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2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C)。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2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27、终身教育是(D)的特点。
A.古代教育 B.中世纪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28、终身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这一思想在《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中进行系统的论述,该书的作者是(A)。A.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 C.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D.美国的克伯屈
29、.教育的特质是(D)。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0、“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A)传承的。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3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B)。 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 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
32、社会上出现专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一般地说是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3、.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4、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比,学校教育(B)。 A.并不重要 B.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C.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D.的教育形式更为灵活,是非制度化的教育
35、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C)。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D)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37、“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C)。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38、“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D)。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39、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A.孟禄 B.沛西·能 C.利托尔诺 D.华生 40、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D)。A.美国 B.英国 C.前苏联 D.德国
41、严格的等级性是(C)教育的显著特征。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社会
42、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D)。A.促进社会公平B.传递人类精神文明 C.产生新生产力 D.培养人
43、教育与(C)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44、“四书”、“五经”是我国(D)的教育内容。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45、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C)。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6、首次把“教”“育”两个单字合作为一个词见于(C)。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说文解字》
1、教育是___培养人____的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2、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是,教育与 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 人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3、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学校教育_、_家庭教育_、社会教育_三种。
4、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_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义务教育,也叫_强制教育_,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6、据中国古籍记载,在中国古代社会时,出现了“庠”、“序”、“瞽宗”、“辟雍”、“泮宫”等机构,这些机构都是_学校_。
7、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_外在_表现形式。
8、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_奴隶_社会才出现的。
9、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被称为义务教育_。
10、在古代社会,_学校_的产生,从而使教育从一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活动形式。
1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_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是指人的(C)。
A.人的体质的增强 B.记忆力的增强 C.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D.人的肌体的正常发育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家庭决定论 D.儿童决定论
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B)。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C)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基因决定论
6、.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这说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C)。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A)。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 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10、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A)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世界。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C)起主导作用。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3、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完全否定了(A)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14、个体身心发展的(C)要求教育应该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A.差异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阶段性
1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6、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B)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1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9、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D)的表现。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20、以下哪一个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是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依据?(C)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个别差异性
21、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个人主观努力
22、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表明其发展的(B)。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B)。
A.幼儿园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4.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B)。
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B)具有重要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6、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D)。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27、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B)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 C.情感和意志 D.气质和性格
1、人的发展是指人在_身心___两个方面的发展。
2、遗传素质 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3、“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按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典型的_环境决定论 的观点。
4、针对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应做到_因材施教_。
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阶段_。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B)。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结构的变化 C.教育的性质 D.受教育权利
2、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A.社会遗传功能 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3、党的(A)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4、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A)。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5、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6、“建国君民,教学为公”“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B)的关系。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7、(C)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技发展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类型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__现实___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1982年,党的__十二 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3、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百年大计,_教育为本_。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2、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这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B)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政治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3、反映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方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这是(C)。
A.教育目的 B.教育计划 C.教育方针 D.教育体制
4、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在(A)。A.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D)A.应试教育 B.科举考试 C.英才教育 D.素质教育
6、建国以来,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B.孔子的圣贤人格理想 C.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D.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理想
7、“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A)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A)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计划 D.教学
9、教育目的是指(D)A.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具体要求 B.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C.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D.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C)A.德智体 B.德智体劳 C.德智体美劳 D.德智体美
11、教育与(C)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12、“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_____年的教育方针。(A)A.1957 B.1958 C.1985 D.1995
13、在教育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是(D)A.课程 B.教育评价 C.教学 D.教育目的 14、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__ 的具体实践。(D)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5、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______的观点。(C)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16、“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7、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C)A.主观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和客观性 D.随意性
18、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D)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19、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B)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泛目的论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C)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21、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C)。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第五章 课程
1、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3、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C)。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4、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
5、被认为是课程论经典的书是(A)。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课程论》 C.《教学目标分类学》 D.《现代课程论》
6、课程目标研究最为著名的是(C),他提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部分的组成,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借鉴依据。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乔伊斯
7、下面不属于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的是(A)。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8、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B)的雏形。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9、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的课程理论是(B)。A.实用主义课程论 B.综合课程论 C.结构主义课程论 D.潜在课程论
10、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B)。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11、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C)。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B)并作为必修课程。A.校本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13、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是(C)。
A.甄别性评价 B.选拔性评价 C.发展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C)。
A.教学班 B.年级 C.学校 D.社区
15、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D)的过程。A.传授与接受 B.交往互动 C.共同发展 D.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16、基础教育改革中的(A)取代了教学大纲。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课程大纲
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布(C)。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18、不属于三维目标的是(C)。
A、知识 B、技能 C、意志 D、态度 1.我国古达的“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2.西方古代所谓的“七艺”是指“前三艺”:文法、修辞、逻辑 “后四艺”:数学、几何、天文、音乐。
3.美国二战后提出的所谓的“新三艺” 是指:数学、自然科学、外语。
4、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 分科 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 分科 课程为主。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以及 劳动与技术教育。
6、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 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在我国中小学,学科课程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第六章 教学
1、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2、学校工作必须坚持(C)。
A.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 B.以智育为主 C.以教学为主 D.以活动为主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这就是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 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C.《学记》中就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的任务
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B)。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系统性教学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是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B)。
A.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B.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C.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D.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8、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9、(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10、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11、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13、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C)环节。A.上课 B.布置和批改作业 C.备课 D.课外辅导
14、与讲授法相比,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更关注(C)。A.学生是否参与学习B.学习结果
C.学习过程 D.对学习过程结果同等关注和重视
1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不包括(A)。A.暗示教学法 B.讲授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16、讲授法的缺点在于(C)。A.不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D.不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
17、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A)。A.以学生为本 B.让学生自发地学习C.给学生以安全感 D.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18、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是(D)。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9、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D)。A.编写教案 B.设计板书 C.分配教学时间 D.设计教法 20、“不陵节而施”反映了(C)原则。
A、因材施教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直观性
1、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的是_教学__,学校教育工作应以它为主。
2、形式教育派 主张通过训练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学习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3、直观性原则所说的“直观”包括三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4、循序渐进原则所说的“序”包括:学生心理顺序、知识逻辑顺序。
5、“双基”教学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第七章 德育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2、“学会关心”是(B)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3、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C)。A.品德 B.不良品德 C.不能确定 D.嫁祸于人。
4、慎独是德育方法中(B)的一种教育方式。
A.品德评价法 B.自我修养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之间的矛盾。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6、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7、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B)。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8、某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掩护现象。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德育的(D)。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9、“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0、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D)。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和道德教育。
2、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 操行评定。
3、“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 提出来的。
4、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陶冶教育法。
5、在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 学生。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德育要求 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7、陶冶法主要包括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 和艺术熏陶等。
第八章 班主任
1、是否有健康的(B)是班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A.活动 B.集体舆论 C.干部队伍 D.共同目标
2、班集体内教育活动的核心是(A)。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 D.指导班、团、队活动
4、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5、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一种(C)的劳动。
A、复杂性 B、事务性 C、专业性 D、繁琐性
6、“五一劳动节”和“植树节”的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属于(A)主题班会。A.季节性 B.模拟性 C.知识性 D.系列性
7、对学生违纪行为的矫正与处理,以下(D)是不适宜的。A.全面准确把握出现违纪行为的根本原因 B.正确认识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意义 C.正确的运用惩罚 D.分析原因,严厉惩罚
8、究其根源,“好班”与“乱班”的根本差别出在(B)上。A.学生的基础 B.管理 C.教师的教学水平D.学校的实力
9、班主任进行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拟定班级工作计划 B.班级常规管理 C.培养班集体 D.组织主题班会
10、班主任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教育影响的(D)。A.指导者 B.组织者 C.合作者 D.协调者
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B)。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 D.指导班、团、队活动
12、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D)。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1、班级 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组织保障和重要阵地。
2、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他写的《 大教学论 》一书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3、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班集体组织的指导者,是学校教育计划的执行者,是各种教育力量的 协调者。
第九章 教师
1、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大致是在(B)。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初期
2、提出“师者,人之模范”的教育家是(C)。A.孟子 B.荀子 C.扬雄 D.老子
3、(C)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夸美纽斯 B.苏霍姆林斯基 C.加里宁 D.马卡连柯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D)。
A.传授知识 B.开发学生的智力 C.做学生的朋友 D.教书育人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B)。 A.单一性 B.多重性 C.模糊性 D.低级性
6、对我国教师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7、我国教育家(D)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孔子 B.荀子 C.杨雄 D.韩愈
8、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A.连续性特点 B.示范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创造性特点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的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0、“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1、“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C)时期的教师活动。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C)开始的。
A.教育行政机构 B.学校制度 C.师资培训机构 D.教育法律法规
13、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4、我国于(B)年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0 B.1985 C.1995 D.1998
15、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C)。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B.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开始的
C.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确定的
D.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
16、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教师的使命是(A)。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管理学生
1、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 的产生与发展,既为教师职业不断补充新的成员,又为教师职业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创造了条件。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教书育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的教师资格条件包括必须是中国公民、良好的思想品德、合格学历或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和 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篇:2011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习题1
2011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习题1 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助你考试通关,掌握未来】 2011年2月17日
2011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习题1
单项选择题
1.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
A.远程教育
B.网络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在工业社会初期,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A.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B.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发展
C.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发展
D.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实验证明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生物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因素
4.儿童能够独立、完整、连贯地讲述或复述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故事的年龄为()。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D.
6、7岁
5.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教育观念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福禄贝尔
C.陶行知
D.陈鹤琴
6.()的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当儿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护好儿童的天性。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福禄贝尔
7.《林哈德与葛笃德》是()的教育理论专著。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贝尔 8.蒙台梭利在()创立了“蒙台梭利教学法”,受到全世界瞩目。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初
D.二次大战后
9.陶行知所批评的20世纪初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幼儿教育机构存在的“()”三大弊病,至今仍然存在。
A.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B.城市病、外国病、富贵病
C.读书病、外国病、花钱病
D.城市病、读书病、外国病
10.有“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之称号的近代幼儿教育家是()。
A.张雪门
B.陈雪门
C.张鹤琴
D.陈鹤琴
11.“发展适宜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倾向提出来的。
A.幼儿教育成人化
B.幼儿教育小学化
C.幼儿教育知识化
D.幼儿教育特色化12.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是()。
A.三小时以上
B.二小时以上
C.一小时以上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3.学前幼儿美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儿童()。
A.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B.表现美的技能
C.鉴赏美的能力
D.评价美的能力
14.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15.“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的体现。
A.游戏化方法
B.生活化方法
C.移情法
D.直接法
16.“培养小班幼儿愉快地进餐,正确地使用小勺,饭后擦嘴”,这属于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中的()。
A.远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17.1904年清政府颁发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幼儿教育机构名称为()。
A.幼稚园
B.幼儿园
C.蒙养院
D.蒙学院
18.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
A.1∶15-20 B.1∶20-25 C.1∶25-30 D.1∶30-35
19.小班幼儿活动室操作墙面的高度以()为宜。
A.80cm以下
B.70-100cm C.100-130cm D.130cm以上
20.在幼儿的交往关系类型中,被拒绝型的幼儿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A.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差
B.既漂亮又聪明,总是得到教师的特殊关照,鹤立鸡群
C.长相难看衣着陈旧,不爱干净
D.精力充沛,社会交往积极性很高,常有攻击行为
21.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上,下列哪一种观念是正确的?()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22.职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在幼儿面前保持开阔的心胸,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是由于()。
A.幼儿的心灵脆弱敏感,易受消极情绪的影响
B.孩子也喜欢美好的形象
C.一般园长都要求教师这样做
D.幼儿教师大多是女性23.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保持一颗(),因为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的桥梁。
A.爱心 B.童心
C.真心 D.热心
24.一位新入园的孩子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下列四种回答中哪种最合适?()
A.你现在想妈妈了吗?妈妈一下班就会来接你的。B.你想妈妈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了。C.妈妈下午四点半来接你。D.妈妈下午放学后来接你。
25.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指()。A.政府出资对智力超群的学前儿童实行的早教计划 B.政府出资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的学前教育
C.在幼儿园正式开学之前允许有特殊需要家庭的儿童提前入学计划 D.由社区开办的幼儿教育机构制定的学前教育计划 二,名词解释: 1.教育者 2.人的个体社会化 3.儿童发展 4.儿童观 5.教育观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功能.2.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3.简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4.试述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
1.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包括哪些 2.幼儿园如何作好大班幼儿的入小学教育
2011年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中国最给力的教育考试网站】 2010年12月25日
一,选择题:
1.D 2.A 3.C 4.B 5.B 6.D 7.A 8.C 9.D 10.B 11.A 12.B 13.D 14.A 15.C 16.B 17.C 18.D 19.D 20.C 二,名词解释:
1.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2.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3.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4.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5.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三,简答题: 1.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2.儿童发展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则:(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2)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3)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3.“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4.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也是蒙台梭利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初步的知识教育;文化历史教育.四,论述题:
1.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主要包括下列几点: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2)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动态发展过程;(3)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4)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5)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6)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7)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美几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8)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这些权力应当受到尊重和爱护.2.答:(1)培养入学意识:培养幼儿向往入学学习的感情,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可参加少先队活动和入队仪式;要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进行毕业离园教育.(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一定的读书技能;加强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2011年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助你考试通关,掌握未来】 2010年12月25日
2011年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父母
B.教育
C.环境
D.遗传
2.下列哪种社会因素会影响教育目的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3.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教育的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4.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是 A.语言
B.制度
C.文化
D.人口
5.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是指 A.文化传递
B.文化传播
C.文化变迁 D.文化选择
6.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是指 A.文化传递
B.文化传播
C.文化变迁
D.文化选择
7.华生的“教育万能论”属于 A.教育决定论
B.教师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8.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表达的观点是 A.父母决定论 B.教师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9.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 A.遗传差异
B.教育差异 C.环境差异 D.物质差异
10.个体发展的特征不包括 A.规律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11.下面哪一项不是个体发展规律性的表现 A.从简单到复杂
B.由一般到特殊
C.由头到脚 D.由四周到中间 12.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 A.学习
B.游戏
C.看书
D.识字
13.幼儿期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A.讲授
B.游戏
C.自学
D.参观
14.《教育漫话》是哪位教育家的教育论著 A.洛克
B.卢梭
C.杜威 D.福禄贝尔
15.卢梭所倡导的教育观是 A.爱的教育
B.自然主义教育 C.大教育观
D.进步主义教育
16.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齐 17.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包括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 A.制作的本能 B.创造的本能 C.宗教的本能
D.运动的本能
18.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有系统地把游戏列入教育过程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 B.夸美纽斯
C.蒙台梭利
D.维果茨基
19.下列哪一项不是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容 A.教育即成长 B.教育即生活
C.教育即学习
D.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20.蒙台梭利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为 A.幼儿园
B.儿童之家 C.快乐之家 D.幸福乐园
21.根据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发展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化”出现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2.根据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发展阶段,儿童的守恒概念出现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3.运用惩罚要做到“三要”(A)A.惩罚要及时,惩罚要公平,惩罚时间要短 B.惩罚要及时,惩罚要严厉,惩罚时间要短 C.惩罚要及时,惩罚要公平,惩罚时间要长 D.惩罚要及时,惩罚要严厉,惩罚时间要长 24.幼儿园中期教育目标是指(B)A.中班的教育目标
B.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C.一周的教育目标 D.一月的教育目标
25.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A)A.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B.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逻辑思维阶段
26.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的关系属于 C A.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伙伴关系
D.教与被教的关系
2011年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助你考试通关,掌握未来】 2010年12月25日
二,名词解释:(共30题,每题4分)1.情商 2.发现式教学法 3.最近发展区 4,整个教学法 5.文化 6.直观形象法
三,简答题:(回答要点,并作简明扼要的解释.共30题,每题6分)1.简述洛克的“白板说”.2.试总结分析影响儿童发展的有关因素.3.简述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4.简述我国的现代教育观.5.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哪三种作用模式
四,论述题:(共18题,每题10分)
1.幼儿家庭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
2.如何教中班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
3.试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策略.4.试析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C 5.C 6.D 7.C 8.C 9.A 10.D 11.D 12.B 13.B 14.A 15.B 16.A 17.C 18.A 19.C 20.B 21.B 22.A 23 A 24 B 25 A 26 C 二,名词解释: 1.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2.指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3.即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4.就是把儿童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5.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做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6.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三,简答题:
1.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没有什么天赋原则.洛克认为,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洛克的教育内容:体育,德育,智育.2.先天因素——遗传;后天因素——环境和教育;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后天因素则是个体发展的条件,幼儿是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3.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4.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家园配合,协同发展.5.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只是使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2分)第二种作用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例如,生理发育方面,后天环境及教育经验只影响其速度而不影响其发展方向和顺序.(2分)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2分)四,论述题:
1.答: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包括如下方面:(1)和谐的生活气氛: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坦诚,和蔼;文明行为,文明语言;生活内容丰富,高尚,多彩.(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整洁是指摆放有秩序;家庭环境装饰和布置应幽雅大方;时有变化的环境.(3)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电器设备的安置;门窗的安全;管理好煤气,煤火,防止漏气造成煤气中毒,或者烧烫事件的发生;家庭药品的管理;家具的安全;进行安全教育;有属于儿童的天地.2.答:(1)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往;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2)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幼儿说谎行为的纠正;幼儿告状行为的纠正.3.答: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般而言,有以下原因:(1)生理特征.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其攻击性行为;(1分)(2)家庭影响.幼儿具有易模仿的特点,许多攻击性行为是模仿所致.(1分)(3)大众媒介.电视充斥这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一些面向儿童的卡通片也在宣扬这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1分)(4)幼儿园.研究证明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2分)攻击性行为的纠正策略:(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1分)(2)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1分)(3)提供合作的榜样.(1分)(4)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1分)(5)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1分)4.答:(1)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4分)(2)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将儿童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5岁).(4分)(3)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对儿童进行教育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9)
来源:考试大 【要想考试都不怕,只有常来考试大!】 2010年3月26日
一、选择题
1.有的教师一谈到幼小衔接,马上就想到让幼儿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而对于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准备重视不够,这忽视了()指导思想。A.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B.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C.多样性
D.均衡化
2.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不应把其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这体现了幼小衔接工作中()的指导思想。A.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B.终身性
C.整体性
D.突击性
3.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方面。A.人学的适应性
B.幼儿身体素质
C.文化课学习
D.社会性培养
5.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A.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B.幼儿的兴趣 C.师资力量薄弱
D.办学条件差
6.下面不属于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的是()。A.睡眠不足
B.情绪低落
C.人际关系不良 D.经常感冒
7.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方面的适应能力。A.主动性 B.独立性 C.人际交往 D.规则意识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9)
来源:考试大 【要想考试都不怕,只有常来考试大!】 2010年3月26日
8.在幼儿园阶段,教师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和书写汉字、提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这使得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现象。A.提前为幼儿进小学打好基础
B.促进幼儿极大地发展 C.小学化倾向严重
D.小学教育学前化
9.()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A.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 B.提高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
C.加强家、园、学校和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D.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10.在幼儿入小学后,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很轻松地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这种现象要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A.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B.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C.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D.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11.学前班的教育()。A.应该开始学习汉语拼音 B.可以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C.每天至少上课三节(每节课半小时)以适应小学教学 D.与幼儿大班没有根本的区别
12.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学前阶段通过教育已经能够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了,所以至少在学前班可以进行”小学化”的识字教育。这种做法()。A.有道理,通过提前识字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B.违背“发展适宜性原则”,不应该这么做 C.在条件好的城市幼儿园大班可行
D.可行,因为提前学习知识有利于儿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自信心 13.学前班是指()。
A.儿童上小学前的课程辅导班
B.学龄前1-2年儿童的教育组织形式 C.重点小学入学考试辅导班 D.学龄前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形式
14.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D.课程的问题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9)
来源:考试大 【要想考试都不怕,只有常来考试大!】 2010年3月26日
二、填空题
1.幼小衔接是根据(),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3.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4.幼儿园实施有效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整体性而非单项性、()。5.学前阶段的主导活动是(),以()为主要教学形式;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是(),以()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6.幼儿的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的需要,发展他们(),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
7.当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一种误区,即小学化倾向严重。这主要表现为: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
三、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2.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3.简述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并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4.简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
四、论述题
1.试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2.试述幼小衔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3.试述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9)
来源:考试大 【要想考试都不怕,只有常来考试大!】 2010年3月26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幼小衔接工作要坚持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因为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题中所说现象只注意到了幼儿“智”这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这就违背了“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指导思想。因此,答案为B。2.A 解析: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近期目标,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以幼儿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坚持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指导思想。题目中“将幼小衔接工作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考虑”就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因此,答案为A。3.A 解析: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是要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因为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也关系到其以后的生活质量和在小学的学习质量。幼儿只有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后,才能安心学习、生活,进一步发展。因此,答案为A。4.C 解析:在幼小衔接工作上,只有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并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工作。这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答案为C。5.B 解析:幼儿的兴趣是幼儿自身的特征,不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因此,答案为B。6.D 解析: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身体方面的睡眠不足、身体疲劳、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的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等现象;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经常感冒属于疾病范畴,不属于适应性问题。因此,答案为D。7.C 解析: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取得教师的帮助。因此,答案为C。8.C 解析:在幼儿园阶段,教师让幼儿学习小学的知识,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这使得教学内容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地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仅压制了幼儿的自然发展,还会造成幼儿怕学、厌学的现象。因此,答案为C。9.A 解析: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们在学校与学生接触得最多,更容易去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起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素质高,就会有较高的观察力、处理问题等的能力,能较好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因此,答案为A。10.B 解析: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但由于幼儿园时期幼儿所需完成的任务性东西不多,他们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题中反映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为避免这种问题,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是在大班阶段,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因此,答案为B。11.A 解析:学前班的教育应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防止小学化的倾向,因此,选项C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学前班一般可分为小、中、大三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教育中点是有所不同的,因此,选项D的做法也不可取;学前教育不以考试为目的,不宜采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选项B的做法不可取;学前班的教育可以对幼儿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使儿童能够初步掌握发音技巧,有助于学习一些简单的汉字,增进幼儿的阅读能力,是可取的。因此,答案选A。12.B 解析: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它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幼儿园在很早就对幼儿进行正规学术培养的做法是错误的,大量的研究发现,幼儿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的、以游戏为主的自发性学习,而不是这种“小学化”教学。因此,答案选B。13.B 解析:学前班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则作为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以满足群众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一种要求。学前班大都附设于小学内,独立设置的较少。因此,答案选B。14.A 解析:我国在1990~1994年期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该研究在长达五年的调查研究后指出“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因此,答案选A。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9)
来源:考试大 【要想考试都不怕,只有常来考试大!】 2010年3月26日
二、填空题
1.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 2.身体;心理;社会性 3.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4.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5.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游戏;幼儿动手操作的多种活动;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课
6.终身学习;基本的学习素质
7.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园的幼儿
三、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答: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点:(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对幼儿园来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入学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
(3)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另一误区就是小学化倾向严重。有些教师认为,要与小学搞好衔接工作就要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让幼儿园像小学。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提前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幼儿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号。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园的幼儿。如用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教师长时间用言语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灌输,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学习效果等等。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2.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答: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园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为此,幼儿园应当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的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等。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幼儿园在帮助幼儿做好学习准备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等。②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离开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智力是不可能单独成长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幼儿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他们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学习愉快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
③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不少家长想让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就在入学前教孩子拼音、认字、做算术,甚至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来“系统”地教。这犯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错误,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当坚决地反对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9)
来源:考试大 【要想考试都不怕,只有常来考试大!】 2010年3月26日
3.简述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并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答:①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
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发展。其中,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身体方面的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
②心理方面的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等现象。③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现象,有的学生甚至还出现怕学、厌学的情绪等。
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2)解决幼儿入学适应性问题的意义
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配合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非常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辍学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幼儿园与小学都要认真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共同做好衔接工作。4.简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
答: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主要进行灵活、自由、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约束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规范。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幼儿入小学成为小学生后,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这就迫使儿童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样还要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要求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有意志的努力。
(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奖惩,儿童之间存在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
(5)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游戏为主。每天上课(或集体教育)时间不过1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上课3~4节,下午1~2节,课间休息,游戏时间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
(6)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中,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对幼儿的睡眠、生活、饮食、清洁卫生等都关怀备至,与幼儿的个别接触多,老师与幼儿关系密切融洽。幼儿人小学后,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往减少,态度也较为严肃。(7)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注意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自由,而小学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9)
来源:考试大 【要想考试都不怕,只有常来考试大!】 2010年3月26日
四、论述题
1.试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答: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幼儿时期,是身体各种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尤其是高级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的发育,常会使他们不停顿地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如果把孩子限制在狭小的教室里,每天几小时静坐,将会使某些部分神经细胞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严重制约身体各机能的迅速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发展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思维的形式主要靠表象,而非抽象的词语或概念。幼儿思维的这种具体性和形象性,就决定他们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广泛地与人、与物直接接触,在动态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智力才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可能。(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幼儿期是各种心理过程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喜欢与同伴交往,喜欢得到成人的重视和夸奖。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是不会因为自己不断变换活动方式感到疲劳的,相反往往由于活动过于单调或重复而引起厌倦。幼儿园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得幼儿没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幼儿进行更多的个别接触和交谈。而这些被挤掉的活动,却正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所不可缺少的。(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在幼儿园提前进行知识教育并没有达到为人学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目标。虽然在入学之初,幼儿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显得较为轻松,但事实上使幼儿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他们会以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是他们已经掌握的,没有必要再认真听讲,儿童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这种不良学习习惯为儿童以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总之,学前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它有其特有的教学目标、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要注意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2.试述幼小衔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幼小衔接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入学的适应问题,还会对幼儿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
幼儿园和小学双方要都把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作为衔接工作的着眼点,共同创造合理的过渡期的外部教育环境与条件,搞好衔接工作。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许多幼小衔接的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则在于转变旧有观念,提高教师对衔接意义的认识,加深广大教师对儿童过渡期特点的理解,从而使广大教师能够自觉研究过渡期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特点及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工作。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各地区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立足于当地幼儿的具体情况,针对幼儿过渡中的最主要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可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与试验成果。
有针对性地做好衔接工作还要求教师明确:尽管幼小衔接的“坡度”确实存在,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因而并非每个幼儿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因人施教,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照顾个体差异,对每个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最大限度的改善每个幼儿在入学准备上的不足状态。(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或小学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小学、家长、社区必须互相配合,形成影响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目前,不少家长在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上,存在各种不正确的认识。如有些家长反对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整天玩,进入小学后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把入学准备片面地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对入学前的健康准备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等。由此原因造成的教育来自家长的压力可能对幼儿园的衔接工作构成很大冲击。因此,做好家长工作,转变家长观念,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态度与方法,与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配合搞好过渡期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在整个衔接工作中,全社会对教育的支持,对儿童的关心也是不可缺少的。幼儿园与小学应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协作,大力宣传做好衔接工作的重大意义,使全社会对此都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做好衔接工作。3.试述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答: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④主导活动方面。学前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游戏,以幼儿动手操作的多种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幼儿在玩中学,教师指导方法比较直观、灵活、多样,没有家庭作业及考试制度;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上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相对固定、单一,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及必要的考试制度,学习成为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
②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学前阶段的生活节奏是宽松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没有出勤要求;教师对幼儿在生活上的照顾比较周到和细致。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教师对儿童在生活上的照料明显减少,生活主要靠儿童自理。
⑧师生关系。学前阶段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关系密切、具体;小学阶段师生接触主要是在课堂上,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窄。
④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学前阶段教室的环境布置生动活泼,有许多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进行同伴交往;小学阶段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教室内没有玩具,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余地较少。
⑧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社会及成人对幼儿的要求相对宽松,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已成为全社会基本的共识。幼儿的学习压力小,自由多,没有非完成不可的社会任务;社会及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家长对小学生具有很高的期望;小学儿童的学习压力大,自由少,要负担一定的社会责任。(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并且,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是有连续性的。在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个阶段特点的交叉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既保留了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刚刚出现的某些特点,这一时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过渡期。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机构,都比较重视阶段性,而忽视阶段之间的过渡,这是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一是对过渡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要认识不清,两个机构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沟通,不能互相配合做好过渡阶段的教育工作;二是对处于过渡阶段的儿童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不能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造成了许多幼儿入学后适应不良的问题。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育者必须明确认识到这两个因素,把握好两个教育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幼儿入学的适应性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来源:考试大 【学而优则进,考试大以成!】 2010年2月2日
一、选择题
1.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是()。A.乡村幼儿园
B.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C.北平香山幼稚园 D.蒙养院
2.幼儿教育是对()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A.4-5岁 B.1-6岁 C.3-7岁 D.3-6岁
3.()被世界誉为“幼儿教育之父”。A.福禄培尔 B.卢梭 C.蒙台梭利 D.洛克
6.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办于()。A.1915年 B.1923年 C.1934年 D.1936年
7.幼儿教师从教师系列中分化出来,源自()。A.福禄培尔创设幼儿园后 B.现代家庭教育的兴起 C.英美幼儿教育兴起 D.中国蒙养院建立之时
8.我国当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
9.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三个,分别为()。A.制定教育目标、准备教具、示范 B.观察指导、准备教具、创设环境 C.观察指导、示范、准备 D.制定教育目标、创设环境、示范 10.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出现于()。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原始社会
11.洛克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A.生活教育 B.蜡块说 C.白板说 D.儿童中心论
12.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北京有张雪门,南京有()。A.张汉良 B.张之洞 C.张宗麟 D.陈鹤琴
13.198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A.《幼稚园课程标准》 B.《幼儿园暂行规程》 C.《幼儿园教育纲要》 D.《幼稚园规程》
14.《爱弥尔》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代表作,集中阐述了他的()。A.“自然教育理论” B.“活教育”理论 C.绅士教育思想 D.和谐教育思想
15.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从()开始实行。A.1995年1月1日 B.1996年7月1日 C.1994年1月1日 D.1993年7月1日
16.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A.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17.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张宗麟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来源:考试大 【学而优则进,考试大以成!】 2010年2月2日
二、填空题
1.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2.蒙台梭利指出教师是环境的()、()、()。
3.杜威在自然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的概念。
4.张雪门反对以培植士大夫宗教信徒为目的的幼稚教育,主张以()为目标的幼稚教育。5.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为此,他被世界誉为()。
6.陶行知先生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的教育方法。7.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观是以其儿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的,这种理论认为儿童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结构涉及四个基本概念,即()、()、()、()。
8.()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试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9.在教师和学生问题上,杜威提出了()的观点。
10.1928年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开展()试验,创办了乡农学校。11.幼儿教育是指对()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12.1978年以后,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发展,办学形式也开始();特别是1989年以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法律法规,使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从此跨入了()、()的轨道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来源:考试大 【学而优则进,考试大以成!】 2010年2月2日
四、论述题
1.试述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2.试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幼儿教育思想。3.试述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4.试述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来源:考试大 【学而优则进,考试大以成!】 2010年2月2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解析∶1903年,我国在湖北武昌创办了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它是为了满足民众变革的要求以维护封建统治,由清政府创办的。因此,答案为B。
2.D解析∶3~6岁属于幼儿阶段,对这一阶段实施的教育为幼儿教育。因此,答案为D。3.A解析∶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为此,他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因此答案为A。
4.C解析∶陶行知身体力行地积极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等。因此,答案为C。
5.B解析∶福禄培尔于1840年将其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从此出现了“幼儿园”这一词。因此,正确答案为B。
6.B解析∶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因此,答案为B。
7.A解析∶福禄培尔创设幼儿园之后,幼儿教育开始任用专门的幼儿教师,使幼儿教师从教师系列中分化出来。因此,答案为A。
8.D解析∶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他认为教育要启发儿童、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只有放开让儿童进行创造,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因此,答案为D。
9.C解析∶在蒙台梭利学校中,任教的教师被称为指导员,他们的教学任务有别于其他学校。在这里,她们只要做到三点就够了,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因此,答案为C。10.B解析∶幼儿教育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这既为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现了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因此,答案为B。
11.C解析∶洛克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这就是其著名的“白板说”。因此,答案为C。
12.D解析∶陈鹤琴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在南京及我国有很大影响。所以,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幼教界陈鹤琴和张雪门有“南陈北张”之称。因此,答案为D。13.C解析∶略。
14.A解析∶卢梭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要培养“自然人”,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这一理论贯穿于其代表作之中。因此,答案为A。
15.C解析∶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幼儿教师资格制度也从此开始。因此,答案为C。
16.B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并将其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因此,答案为B。
17.A解析∶清末民初的中国已出现许多幼儿教育机构,这些机构大多是分布在各大中城市,为上层社会服务。陶行知批评它们存在三大弊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因此,答案选A。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来源:考试大 【学而优则进,考试大以成!】 2010年2月2日
二、填空题
1.《幼儿园工作规程》 2.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3.“教育即生活”
4.发展儿童个性和以改造中华民族 5.1840;“幼儿教育之父” 6.教、学、做合一 7.图式;同化;调节;平衡 8.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9.“儿童中心论” 10.“乡村建设” 11.3~6岁年龄阶段 12.多元化;规范化;法制化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来源:考试大 【学而优则进,考试大以成!】 2010年2月2日
三、简答题
1.简述幼儿教育的意义。
答∶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幼儿教育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着眼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让其身心愉快的环境,在培育幼儿良好性格的同时,合理地安排营养保健和一日生活,科 学地组织体育锻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等,帮助幼儿增强体质,健康地成长,为将来成为体魄健壮的社会成员打下基础。(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阶段开发大脑的潜力,充分发展智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不少研究还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迟教育的话,效果将大打折扣。(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幼儿期如果受到良好教育,就能形成许多好习惯。(4)培育美感,促进想像力、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天性爱美。由于幼儿思维、情感的特点,他们喜欢用形象、声音、色彩、身体动作等来思考和表达。幼儿教育以美熏陶、感染幼儿,满足其爱美的天性,萌发其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发展他们艺术的想像力、创造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总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对幼儿个人、社会、国家民族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简述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理论。
答∶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福禄培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通过这些行为,幼儿才可以成长发展。保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幼儿除去阻碍生命发展的障碍,让自我得到发展。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2)游戏理论
福禄培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游戏是生命的镜子”;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游戏会产生喜悦、自由、满足,以及内在的平安、和谐”,游戏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能自动自发、用心认真地玩到累了为止的孩子,将来必是个健壮、坚韧、能够牺牲、奉献的人”;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幼儿通过玩具“可直觉到不可观的世界”。他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3)协调原理
福禄培尔说,人不是单独一人存在的,他是家族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也是民族的一员,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能够得到真正的协调是最美好的事。(4)亲子教育
福禄培尔认为,要让孩子在爱中成长,首先就必须教育母亲。因此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
总体而言,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在很多方面揭示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其价值是不可否认的。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兴趣。这个过程可由教师来安排,但也可以是儿童自发的。
(2)课前准备
教师做好一切材料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教具的使用以及儿童教的准备
等。(3)决定目的
这一步骤是教师帮助儿童确定活动目的,从而使教师在指导儿童时就有了一定的标准。
(4)制定计划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要有周密的计划。这些计划要包括教学进度内容、地点及过
程等几方面。(5)评论
在每一个教学单元进行完毕后,教师就要对自己以及儿童进行评价工作。在评论中,教师要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以及儿童在各方面的表现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来_源:考试大_教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
来源:考试大 【学而优则进,考试大以成!】 2010年2月2日
5.简述陶行知对幼稚园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陶行知对幼稚园教师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奉献精神。陶行知认为奉献精神是一切教师的灵魂。它是决定教师事业的内部因素,教师也只有拥有了奉献精神才会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
(2)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陶行知认为,教师为教,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求真就是追求真理,用做真人。
(3)以身作则,自化化人的精神。陶行知认为,教师为教,主张“教师以身作则”,为儿童起到榜样的作用。
(4)不断开拓,勇于创造的精神。陶行知认为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他指责那些保守、落后,不知进取的教师“天天卖旧货”、“依样画葫芦”。6.简述陈鹤琴教育思想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答∶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他认为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思想方面
幼儿教师要认识新中国文化教育建设的方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培养儿童的“五爱”精神,为国家建设而努力等。(2)业务修养方面
幼儿教师要深切认识幼稚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增强幼教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要了解和精通幼教业务,如音乐、自然、故事、游戏、舞蹈、手工、图画等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要具有优良品质,处处以身作则;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的健康,注意儿童智力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3)教学技术方面
幼儿教师要掌握教学技术的原则;能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的活教材进行教学;能运用多种方式,如不仅能运用语言、文字讲故事,而且能以图画、唱歌等形式使教学更加生动。(4)优良品质方面
一个幼儿教师,对人,应该和蔼可亲,不发脾气,帮助别人,乐于合作。对己,能掌握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自私,注意健康。对儿童,要热爱,要公平对待。对工作,有高度热情,富有创造性,决不灰心。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
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
来源:考试大 【学而优则进,考试大以成!】 2010年2月2日
四、论述题
1.试述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答∶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培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她视教育为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承认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学习。她说∶“我的教学法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儿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①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②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地生活。③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地生活,精神饱满地自由活动。④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吸引力。(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心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映,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了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专门设计了一套教具。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台梭利时代还是在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2.试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幼儿教育思想。
答∶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学说是20世纪儿童教育影响最大的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乃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到了感觉运动的末期,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并演变成表象或形象图式,这时儿童的思维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以表象运算为特征的阶段,儿童可以用事物的形象或表征进行初步的心理运算,但还是缺少逻辑性和相对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时期的儿童已能从一个概念各种具体变化中找出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迅速发展,已与成人的思维相接近。在皮亚杰看来,以上各个阶段的出现是有一定的次序的,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前一个阶段是构成后一个阶段的结构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发展,二者有一定的交叉,但有着本质的区别。(2)皮亚杰的幼儿教育思想
皮亚杰的幼儿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强调活动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动作是连贯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
②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皮亚杰强调兴趣和需要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他说∶“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的存在;一切理解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应考虑各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
③儿童教育基本原则。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教育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第二,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意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第三,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皮亚杰认为认知起源于动作,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应该使儿童通过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进行学习。
第四,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皮亚杰强调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与他人交往及儿童之间相互交往,有助于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来源:考试大 【学而优则进,考试大以成!】 2010年2月2日 3.试述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答∶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他批评当时的幼儿园不是抄袭日本就是模仿欧美,生搬外国的教材、教法,全然不顾中国国情。他坚决主张幼儿教育要适合我国的国情。同时,他积极地推进为中国平民服务的、培养民族的新生一代的幼儿教育,指出这是中国求进步,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状况,发展进步合理的社会之需要。
③教育方法。实现活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如陈鹤琴先生所说∶“非从‘做’做起来不可”,应当是“做中教,做中学”。
④教育内容。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同时,活教育“做”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内容。
⑤教育原则。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的十七条原则,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动手动脑,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等思想,奠定了幼儿园教育原则的基础。(3)幼儿园课程理论
①课程的中心。陈鹤琴先生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根据儿童的环境——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制作幼稚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②课程的结构。陈鹤琴先生认为“应当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虽然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但这五种活动是一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通,因此被称为“五指活动”。
③课程的实施。他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行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法”;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④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家庭对幼儿的影响,积极主张幼儿园与家庭合作起来教育幼儿。
陈鹤琴先生极其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宝贵财富。在我国幼儿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学习和研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他为幼儿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4.试述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答∶学前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与众多的社会因素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关系,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生存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都是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1)生存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复杂的、多变的,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①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学前教育作为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精神环境。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学前儿童不论在家庭中、在幼儿园中,还是接触其他社会生活中,都在不断地接受精神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等。(2)经济
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学前教育提供了经济条件,并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①经济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办学前教育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②经济发展决定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③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学前教育结构的变化;
④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内容和手段,知识传播是一定历史阶段中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教育手段同样是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3)政治
学前教育作为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一个地区或部门的权力机构和领导人的态度、意志对该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与改进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他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大力支持发展学前教育的话,则该地区的学前教育将会有与众不同的发展。
②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我国学前教育在亚太地区属于比较好的,20世纪末统计3~6岁幼儿人园率约为35%,加上人一年学前班的幼儿,人园率可达60%。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欣欣向荣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4)文化
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而言,文化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作用于学前教育的中介,即文化传导一定的经济政治的要求,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的性质与水平,如舆论文章、书籍、影视导向正是现实文化反映政治,政治的要求影响学前教育。
②文化还可以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影响学前教育,如传统文化观念,外国文化渗入都不是现实经济的反映,但却在影响着学前教育。(5)人口
人口是在一定地区和时间内的人的群体,组成人口整体不单纯以数量显示,还有着多种关系和区别,如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从属、劳动种类、年龄区分与趋向。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口对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人口影响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战略重点。例如,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快,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②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人、口对学前教育结构的影响表现为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数要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调整;人口也对学前教育横向结构,即各级各类园所比例等产生影响。③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人口低速增长,教育规模可以小,经费可以节省;人口增长速度跳动过大,则对教育规模和经费产生影响。例如,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增长快,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使得学前教育难以普及,更难以深入偏远山区。试题推荐:
第四篇:护理教育学习题
护理教育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护理教育人事管理的核心部分是()
A.对教师的管理B.对学生的管理C.对行政人员的管理D.对校长的管理
2、中国近代护理教育的发展是从()
A.明代开始B.清朝初期开始
C.鸦片战争以后开始D.五四运动以后开始
3、临床护理教学医院的地理位置不包括()
A.交通情况B.环境的程度
4、“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是()
A.赫尔巴特B.孔子C.孟子D.培根
5、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A.培养人才B.培养教师C.提高科研水平D.提高教学质量
6、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
A.认知领域B.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D.情感领域7、1860年南丁格尔在美国伦敦的圣多马医院开办了()
A.护士培训班B.第一所护士学校C.护理讲习班D.护理专题讲座
8、在操作技能示教中,错误的做法是()
A.列出演示步骤B.按正确顺序演示
C.提问并让学生练习D.避免示教应用反例9、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A.一种活动B.一门独立学科C.大学必修课D.一门艺术
C.周围的噪音D.地区
10、现代护理教育的创始人是()
A.约翰逊女士B.布恩医师C.南丁格尔D.麦基妮
11、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全面主导护理实践的护理模式为()
A.生物—社会环境模式B.以医院为基础
C.以疾病为主导D.生物医学模式
12、护理教育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要求在教学组织中将更加注意()
A.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B.红与专的结合C.治疗与预防的有机结合D.教与学相结合13、综合课程模式常采用方法是:()
A.联合法,合并法B.选修法,弹性法
C.以系统为中心的综合护理课D.论证法、操作法
14、既考虑学生的兴趣又顾及社会需求的课程编制模式是()
A.系统模式B.行为目标模式C.过程模式D.情境课程模式
15、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了逃出迷箱是下面哪个行为的结果()
A.求生B.摸拟C.试误D.反复训练
16、我国现行的护理教育基本可以分为()
A.研究生和本科护理教育B.本科和高等专科护理教育
C.研究生、本科、高等专科D.中专护理教育
17、劳顿认为科程设置过程中应考虑的是())
A.学校的社区情况B.教师的建议和学校的具体情况
C.社会成员对社会发展的期望D.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愿望
18、提出指导学习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加涅C.布鲁纳D.华生
19、学习效果评价的方法应排除:()
A.自陈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总结法
20、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讲授《外科护理学》时应使学生理解()
A.课程的基本结构B.全部知识内容
C.各系统的重点内容D.具有代表性的疾病护理
21、护生对教师的移情体验表现的心理状态为()
A.依师心理B.向师心理C.焦虑心理D.矛盾心理
22、护理教育中强调护理教师的角色榜样力量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学习理论B.结构教学理论C.认知理论D.指导学习理论
23、下列哪项不属于临床护理教学的原则()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道德行为导向性原则。
C.教学形式直观性原则。D.教学结构的综合性原则。
24、揭示遗忘规律,绘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B.马斯洛C.加涅D.布鲁纳
25、下列现象中哪个符合桑代克的基本学习规律的失用率()
A.猫初进迷箱是盲目乱动,随后会越来越少这种盲动
B.记外语单词需每天背诵,以后会牢固掌握
C.平时不突击,临考前突击应付考试D.温故而知新
26、影响课程改革的内部因素包括:()
A.生产力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B.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C.个人的需要D.知识的激励
27、护理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及实施者是()
A.护理专业教师B.教师C.护理教育管理者D.护理人员
28、情感陶冶法主要有()
A.人格感化B.环境陶冶C.艺术陶冶D.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29、在护理教学中,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
A.备课环节B.科研过程C.护理实践的各个方面D.师生关系状况
30、应用教学合同的教学过程不包括()
A 合同定位B 明确学习需求
C 完成合同的措施D 师生双方的协商
31、管理者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各项管理职能有效实施、运转并取得实效的统率职
能被称为护理教育管理的()
A..组织职能B.计划职能
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32、专业人才成长的长期性决定了护理专业教师劳动的()
A.艰巨性B.复杂性C.长期性D.曲折性
33、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
A.知识发展的需要
B.社会发展的需要
C.时代发展的需要
D.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及人的发展需求
34、护理教育的功能是()
A.定向作用、调控作用B 调控作用
C.评价作用D.定向、激励、调控、评价作用
35、评价包括()
A.内在评价B.外在评价C.外在评价、内在评价D.综合评价
36、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在刺激情境中反复尝试建立一种()
A.循序渐进过程B.刺激一反应联结过程
C.条件反射过程D.思维模式过程
37、保罗· 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第一次在法国立法文件上出现时间()
A.1945年B.1956年C.1978年D.1983年
38、学校课程的核心和主题内容是()
A、基本的技能B、操作技能和知识经验
C、关于对待世界的态度D、自然、社会和人发展的规律
39、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实习的安排方式()
A.床旁教学B.教学查房
C.临床讲座D.直接管理服务对象
40、李秉德提出了教学目标的()
A.任务B.价值C.三维度分类法D.方法
41、教育评价的集团实态是指()
A.行政管理B.学校所处的物理及社会环境
C.班级、年级集体、教师集体和学校状况D.实际的教学活动
42、关于课程结构是指()
A、指令性教学计划
B、实施性教学计划
C、各类课程的数量、相互联系、顺序、配合和比例
D、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43、情境模式是()
A、系统模式和目标模式的结合B、过程模式和目标模式的结合C、系统模式和过程模式的结合D、由泰勒提出来的44、不属于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的是:()
A、教科书B、教师的教案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
4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巴甫洛夫B.华生C.桑代克D.斯金纳
45、课程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A、教育目的B、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及认知特点
C、社会生产力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D、科学体系与结构
46、护理理念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
A、选择和确立理念B、人、健康、环境及护理
C、明确护理教育理念D、确定培养目标
47、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 理专业人才的活动被称为:()
A.护理教育B.护理活动C.护理理论D.护理实践
48、注重学科的逻辑性的课程编辑模式是()
A、情境模式B、过程模式C、系统模式D、目标模式
49、揭示护理教育管理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
A.护理教育学B.护理教育管理学C.护理心理学D.护理管理学
50、教学目标表述包括()
A.对象和作为的表述B.对象、行为、条件、标准的表述
C.条件和标准的表述D.行为条件的表述
51、巴班斯基将教学目标分为()
A.教养任务B.教育任务C.发展任务D.教养、教育、发展任务
52、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的是()
A.巴班斯基B.加涅C.李秉德D.布鲁姆
53、课程设置指导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A、提供课程设置方向B、开放教学大纲
C、制定课程具体内容D、确定层次目标与科目目标
54、编制教学大纲应注意:()
A.研究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B.从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的等角度考虑
C.分析本学科的目的、要求及内容D.必要时设计编写配套参考
55、继续教育称为人生第四个教育期的是()
A.美国B.前苏联C.日本D.德国
56、综合课程模式常采用的方法是:()
A、联合法、合并法B、选修法、弹性法
C、以系统为中心的综合护理课D、论证法、操作法
57、过程模式的缺点和不足是()
A、难以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价B、过多地注重知识的系统逻辑性
C、不利于优秀教师的才智发挥D、很难达到学科综合的要求
58、在小组教学法中,教师的错误角色功能是()
A.引导者B.权威者C.资源提供者D.训练者
59、当学生处于内化阶段,教师的角色功能应是()
A.支持者B.催化者C.调节者D.激励者
60、示教法中推论法的步骤指的是()
A.实例演示观察理解归纳B.提出概念实例演示解释理解
C.提出概念实例演示观察理解D.实例演示观察理解归纳
61、学生集体组织主要包括的形式有()
A.学校集体B.班集体C.学生会组织D.学校、班集体、学生会组织
62、慎独是指()
A.在上级监督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一种能力和品德
B.在下级监督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一种能力和品德
C.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一种能力和品德
D.在患者监督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一种能力和品德
63、心灵美是指()
A.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美B.一个人外在的美
C.一个人形体美D.一个人语言美
64、下列继续护理教育程序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评估及判断继续护理教育的需要B.制定继续护理教育计划
C.继续护理教育计划的实施D.继续护理教育效果的评价
65、具有甄选性质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常模参照性评价D、标准参照性评价
66、评价事物现象程度或幅度的统计学指标是()
A.平均数B.相对数C.绝对数D.标准差
67、关于标准差:()
A、是描述据资料离散趋势最常用的指标
B、是指两种事物或现象之间关系的程度
C、是评价事物现象程度和幅度的一个指标
D、是描述数据资料中趋势最常用的一个指标
68、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强调人的社会行为的获得主要
通过()
A.观察与模仿B.天资C.自我实现D.制定学习合同
69、关于教育评价正确的是:()
A、就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B、教师评价不在教育评价之中
C、教育活动评价包括学生的团体活动D、学校的行政管理后勤管理不参加评价
二、填空题
1、教学质量控制过程为、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
2、远程教育基本特征是教师与学生身处不同的地方通过现代计算机、通讯等技术与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
3、教育学思想起源于及中国的时期。
4、根据社会需求,护理教育要形成、知识结构合理、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5、内在美指人的本质和精神的深层次的美,是美的。
6、我国实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机构主要是或。
7、通过角色扮演的过程所提供的实例,来探索学生的及价值观,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组织活动能力
8、护理教育的开放化和国际化是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培养新一代具有、独立个性和的人才,是将来护理人才培养的重点。
9、认知心理学家一般将信息处理分为、短期记忆及。
10、罗杰斯认为是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立,为学生而教学。
8、解释遗忘原因的两种学说是学说和学说。
11、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的总体设想或规划。
12、护理专业教师的劳动是____________ 式,要求教师在 _______的基础上,加强集体观 念和合作精神,共同培养护理专业人才。
13、根据师生关系内容不同,师生关系类型可分为、组织关系和心理关系。
14、学生对学科的表现为对所学学科的浓厚兴趣,甚至会成为“学科迷”或“专业迷”
15、带教老师对护生过分的监督,、师生关系紧张。监督不够,导致。
16、教学质量控制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手段之一,这一过程包括和两个阶段。
17、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和及。
18、提出了教学目标三维度分类法。
19、拉底式指导方式,是以学生掌握的为基础,进行的提 问。
20、组织理念的建立有助于与的趋同,有利于的方向,从而有利于的作用和团队精神。
三、名词解释
1、护理教育
2、护理教学目标
3、临床护理教学
4、隐性课程
5、师生关系
6、教学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护理教师的角色。
2、简述实习护生在实习前应做的准备。
3、理想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4、简要回答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5、简答教师如何促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6、试述继续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7、电视课件按教学要求分几类?编制过程经过哪几个阶段?
8、简述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9、简述什么是绝对评分?
10、教学组织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11、简要回答什么是护理教学目标?护理教学目标有哪些特点?
12、根据小组教学功能可分为几类进行简述?
13、什么是护理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
1、用实例说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2、为什么说国际交流将成为继续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3、试论述竞争创新品质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谈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护理人员 应如何树立竞争意识、培养竞争能力。
4、提高教护理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5、试述护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价。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习题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习题
习题01
一、填空题
1.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1951年成立的清华大学________________于1951年初正式开课,拉开了新中国外国留学生汉语预备教育的帷幕。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________教授兼任专修班班主任,著名语言学家___________先生任清华大学外籍留学生管理委员会主席并兼管专修班的业务工作。2.经国务院的批准,1962年6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________________,以适应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是________________的前身。
3.196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1996年又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是________年暑期在____________学院。5.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其常设机构________________负责,第一任办公室主任为北京语言学院院长___________。
6.1983年6月成立的“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于1988年独立为____________,秘书处设在____________,首任会长为_____________。
7.1987年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期间,各国代表协商成立了______________,该会秘书处设在____________,首任会长___________。
8.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测试是___________。9.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师资资格培养审定工作和资格考试开始于______年。10.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1.语言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
12.语言的组织方式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统一。13.张占一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把文化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在目的语国家文化接受过程的四个阶段中,___________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好时期,语言熟巧就在这一时期出现,布朗把这一时期叫___________。
15.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应包括基础理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6.对外汉语教学的___________是学科理论的核心,使学科存在的主要标 志。
17.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___等共同决定的,是这些规律的综合反映。18.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叫作___________。
19.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0.语言交际能力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21.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___________,读、写用于___________。22.中介语理论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3.按教育性质划分,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
24.常规教育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5.按学习期限划分,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
26.按教学组织形式划分,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27.第二语言教材练习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从命题过程和试题的可靠性程度划分,试题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 ________。
29.从阅卷评分的角度划分,试题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0.根据试题所包含测试内容的特点来划分,试题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 __________。
31.汉语水平考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考试。
丹丹老师的Q: 一九一五三三**一二
二、选择题
1.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在我国已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确认是在()。A 1984年 B 1985年 C 1986年 D 1987年
2.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是()。A 中华文化研究所 B 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 C 语言教学研究所 D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 3.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A 《语言教学与研究》 B 《世界汉语教学》 C 《学汉语》 D 《中国文化研究》
4.北京语言学院首先开设了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本 科专业是在()。
A 1984年 B 1985年 C 1986年 D 1983年
5.在目的语国家,学生在文化接受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休克”发生在哪个时期?()。A观光期 B挫折期 C逐渐适应期 D接近或完全复原期 6.中介语的概念最早是由()于1969年提出来的。A赛林格 B斯金纳 C乔姆斯基 D皮亚杰 7.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A 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
B 是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C 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D 使全体教学人员能够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8.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是()。A成绩测试 B总体设计 C课堂教学 D教材编写 9.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中,中心环节是()。A总体设计 B教材编写 C课堂教学 D成绩测试 10.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的测试是()。A水平测试 B成绩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
11.教学中最常用的、且目的是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测试是()。A水平测试 B成绩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 12.在语言测试中,写作题属于()。
A标准化试题 B非标准化试题 C主观性试题 D客观性试题 13.在语言测试中,多项选择题属于()。
A标准化试题 B非标准化试题 C主观性试题 D客观性试题 14.检验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的是()。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反馈作用
15.首次汉语水平考试在北京语言学院举行是()。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三、名词解释
1.对外汉语教学 2.语言 3.语言交际文化 4.文化休克(文化震荡症)5.第一语言 6.第二语言 7.母语 8.外语
9.目的语 10.语言能力 11.语言交际能力 12.语用规则 13.言语技能 14.言语交际技能 15.语言习得机制 16.学习策略 17.学习风格 18.场独立性 19.场依存性 20.审慎风格 21.冲动风格 22.对歧义的容忍 23.对歧义的不容忍 24.人格
25.自尊 26.移情 27.动机 28.工具动机 27.结合动机(参与动机)29.迁移 30.正迁移、负迁移 31.错误分析
32.中介语 33.失误 34.偏误 35.教学类型 36.课程 37.课型 38.教学原则 39.教学方法 40.教学技巧 41.形式结构 42.语义结构 43.总体设计 44.教学目标 45.教学途径 46.卷面 47.题类、题型 48.效度
49.信度 50.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51.语构文化 52.语义文化 53.语用文化
四、辨析题(先判断观点的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1.在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原则。2.在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的教学原则。3.在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中应该把语言教学仅仅当成传播文化知识的途径。4.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以语言要素的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原 则。
5.一部教材练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质量没有直接影响。
6.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中,总体设计是中心环节。
五、简答题
1.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有哪些? 2.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3.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4.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5.简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6.跨文化交际中,在目的语国家文化的接受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7.简述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8.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大体上有哪几个阶段?
9.第一语言的习得与第二语言的学习至少可以分几种类型? 10.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学习有哪些共同点? 11.简述中介语的特点。12.简述偏误的来源。
13.第二语言教学结构主要有哪四大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分别包括哪些内 容?
14.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变因有哪些? 15.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变因有哪些? 16.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条件变因有哪些? 17.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有哪些? 18.教材编写要遵循哪些一般原则? 19.教材编写的前期一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0.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教师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全面掌握必须 掌握的教学内容?
21.为什么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 22.语言测试的作用有哪些?
23.《汉语水平证书》的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24.在教育发展史上,代表性的教学过程的模式大体上有哪四种? 25.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应是哪三个层次? 2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有哪些? 27.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有哪些?
六、论述题
1.试述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之中的语言交际文化。2.论述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学习的不同点。
3.阐述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主要四种理论或假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4.论述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5.举例说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区别。6.评述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各自的优缺点。7.论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8.论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