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1

时间:2019-05-12 03:0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1》。

第一篇:教育学1

《小孩不笨》观后感

上次课,老师给我们放了《小孩不笨2》这部影片。《小孩不笨2》是一部反映教育题材的电影,拍得生动、深刻,对家长、教师教育孩子,以及孩子的自我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整个故事围绕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展开的,从孩子有“好孩子”到“坏孩子”再到“好孩子”。电影中所反映出的子女与父母沟通以及子女教育问题,可谓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不光在新加坡,在中国也很普遍。用电影里的原话来说,家长与小孩之间沟通的那扇门已经关了,而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钥匙。其中一位老师则说,我们需要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就是“多看学生的优点,少看学生的缺点”。如果把一个烂苹果丢掉,那么什么都没了;但是,如果只是把烂的部分切掉,这个苹果还是一个好苹果。多称赞别人,多看别人的优点。

电影的学谦、杰利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不断地努力奋斗,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奚落,这种失落感现在好多孩子都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的鼓励和赞赏也在逐渐减少了,总觉得孩子们做得不够好,真的是孩子们做的不好吗?如果当家长的因为缺乏教育而像电影中的学谦走上一条不归路,那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成才爸爸临终前才觉悟的,他不是不爱成才,但是他只知道自己是从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和表达自己的爱,才导致今天的悲剧,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成长和回头。

正因为在孩子进步时,家长没有及时表扬,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也没有好好教育,只是一个劲地责怪孩子,才导致孩子一错再错。剧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说: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

其实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作为家长、老师,要做的是要唤醒他身上的好孩子。而唤醒好孩子的方法就是去赏识他们,去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第二篇:教育学1

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2〃.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第五,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3〃教学过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知、情、意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与教学内容、也与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仟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上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它们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4〃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运用榜样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3)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

6〃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7〃德育内容主要有: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8〃教学的任务有:(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墓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利〃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9〃学校教育的地位是:(1)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2)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3)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导向和枢纽。

1〃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发展的冲击和影响:(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了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广泛渗透厂科技的成分.具备现代科技素养是时代刘人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使得现代科技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3)科技进步改变了教育技术。教育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的科技进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中叶以来,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教学中所采川的新工艺、新技术。使整个教育体系发生了巨变。

2〃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教师应该情绪乐观、稳定、兴趣广泛,对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2)有较强的自信心、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首先,教师应相信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教育质量,获得成功。其次,教师要有主动进取的精神,发挥自己的潜能。(3)善于合作,兼容并包。教师工作是个体性和协作性的统一,教是要善于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标准,是国家领导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师必须全面透彻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该了解相近学科的课程标准.以保证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衔接。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同时也是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教科书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评定学生成绩提供了依据。

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3)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4)教学时间、设缶、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学设缶的要求较高;(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5〃班级管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冈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设

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甚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足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6〃(1)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之间: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方针和教育百的都是由国家规定,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教育目的仅是刘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闽此,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在学术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有严格区别,但在实际中两者经常通用。

(2)教育目的与培养日标之间的区别: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即无论何级教育、何类学校,都要按照这个总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联系: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墓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7〃教学过程本质:(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的活动是属于变革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范畴,学生的学习活动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不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而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交往性。8〃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就是要找出教育者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通常包括几方面内容: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他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2)对社会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泰勒认为,应包括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等。(3)对学科的研究。

9〃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特点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汁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3)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全面发展提出要求,并提供了可能。(5)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利〃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4)课程理论。建立在不同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3〃20世纪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摆脱文盲的运动。(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4〃现代学制的改革趋势:(1)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增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把两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建构。

5〃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2)能力素养。与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自我反思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3)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6〃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7〃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

8〃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促进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9〃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一。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第二。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第三,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1〃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1)加强组织领导;(2)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3)提高管理者的素质:(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

2〃活动课程论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课程应是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通过活动学习和获得经验,培养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1)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2)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3)认为“教育即生活”。3〃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贯彻系统性原则:(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4〃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1)人的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教育受成熟所制约,对人的发展又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4)格塞尔提出的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夸大了成熟的作用。

5〃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2)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3)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4)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5)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6〃舒尔茨的教育功能观: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做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人力资源观: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舒尔茨看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并认为人的这种价值是可以培养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对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起到很大作用。但他把人的价值单纯放到人的技能上,忽视了人的思想同样是重要的价值所在。这是20世纪50~60年代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理论根源。

7〃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8〃如何认识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统一。(1)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9〃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4〃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应抓好那几个方面:(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的发展。(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4)人可以发挥或培养其主观能动性以抵御环境带给人的消极影响。

6〃近代教育的变化特点: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7〃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通过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逐步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等方面不断需要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教师专业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适应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专业化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1)教师积极反思。(2)教师成为研究者。(3)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4)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建立职业准人制度、从业教师的基本管理制度等。

第三篇:教育学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D.赞可夫

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3.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5.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

A.个性的自由发展B.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C.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D.学生各门功课成绩均好,不偏科

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一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反映出人们选择教育方式受到下列哪种理论的影响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C.辐合决定论D.心理决定论 9.下列法律中含有规定我国小学生法律地位条款的是

A.《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B.《教育法》和《教师法》C.《宪法》和《民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0.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民本主义与教育》C.《大教学论》D.《理想国》 11.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2.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6.“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7.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8.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臣习

A.教学法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19.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乌申斯基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好班主任必须

A.注意观察 B.培养良好的班风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了解和研究学生 20.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21.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22.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 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 23.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B.教育的世俗化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D.教育的终身化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4.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25.《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包括

A.发展基础教育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C.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 D.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E.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6.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27.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28.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29.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D.激励

E.情感交流

30.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

A.政冶教育 B.知识教育 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31.课程计划 32.教育研究

33、教学模式

34、教育途径 35.谈话法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36.为什么说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37.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38.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出现了哪些变化? 39.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五、论述题(10分)40.结合教育实际论述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应注意的问题。

六、案例分析(10分)41.下面是一位学生考试后的自我感受,请结合新课程改革,运用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进行相关的评析。“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但一想到考完后可以玩电脑游:戏,便好受多了。我认真的做卷子,不知不觉就写完了。老师把试卷发下来做试卷分析,一看,自己是72分,及格了,有进步了,高兴多了。可老师做试卷分析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扎句话,老师就走过来,说让我、不要太高兴,虽然是72分,但是全班第48名,是倒数第四。我的头立刻低下去,我考的再好也考不过人家,我总是失败,唉!”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2.B【解析】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教育漫话》。

3.D【解析】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4.C【解析】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5.C【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6.B【解析】考查全面发展的内涵。

7.B【解析】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同一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在同一阶段是不乎衡的。8.B【解析】严师”和“棍棒”为外在力量。

9.A【解析】规定我国小学生法律地位条款的是《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10.C【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制。

11.A【解析】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学科课程。

12.C【解析】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直接经验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13.A【解析】教学活动的本质是认识活动。14.D.【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15.C【解析】这位教师的做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6.A【解析】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相对评价。

17.D【解析】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社会性功能。18:B【解析】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19.D【解析】班主任首先应当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开展工作的基础。20.A【解析】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二、多项选择题

21.BCD【解析】文法、修辞、辩证法是古希腊“三艺”的教育内容。

22.ACDE【解析】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公共性和生产性、科学性、国际性、终身性和未来性。

23.ABC【解析】教育终身化是现代才出现的,教育的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特点。24.ABCD 【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分四个层次,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25.ABE【解析】立法宗旨指的是立法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需要完成的任务。

26.ABC【解析】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措施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27.AC【解析】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丰富、课程结构的更新。28.ACD【解析】学校教育可能通过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29.BCDE【解析】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功能有: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30.ACDE【解析】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不包括知识教育。

三、名词解释

31.课程计划:也称教学计划,是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任务,由 刊杂志,以确保思想上的领导权。

(3)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是不平等的,反映在受教育权上,是否能接受教育也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受教育权一般由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或由受教育者的经济条件及其他方面的条件所决定。36.【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一个教师可以在同一时间内面对几十个学生施教,使学生获得统一的系统的知识,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又能促进学生互相启发,相互帮助,发挥集体教育作用。(3)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提高教学质量。37.【答案要点】

(1)首先依据教学任务。这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由此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就是说,要依据所讲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有自身的学习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此外,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师的自身教学风格,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38.【答案要点】与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其特点是: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家庭教育不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而是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父母与子女间的特有亲情,使得家庭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方式更有力量;情感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运用,不但使子女易于接受,还能受到独有的熏陶和感染。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设有固定的模式,比较自由,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子女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育。

五、论述题

39.【答案要点】(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第四篇:教育学论文1

教育学论文

专业:电气专09—1班

班级:教育学(1)班

辅导教师:张羽翔学号: 91 号

姓名:

成 绩:

浅论我国的教育改革

1教育的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成存在并发挥作用。它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和具有什么素质的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不同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同,国家教育也要求不同,我国也不例外。

教育改革是改变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或革除陈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对教育除旧布新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教育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以提高教育质量。

自从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教育就开始踏上了漫长的改革旅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步伐迈得更大了。至今,中国的教育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中国的教育非改革不可呢?为什么我国的教育改革一改再改,但就是不见效果呢?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教育改革步履维艰呢?

其实影响教育改革的因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与学生也有一定的关联。

2教育改革需环境不同,对教育的要求也不太,改革也不一样。○要良好的环境,其中包括要有一个好的法治环境,好的法治环境或法治化的教育环境是教育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取得应有成效的重要前提。教育的法治环境不好,必然影响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效果。这如同一个地方的法治环境不好,必然影响这个地方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一样。但时下教育的法治环境与教育改革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我国已有不少教育类法规,但法治却严重不足,法制与法治很不平衡;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的法治环境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作为学生,我们都知道我国的教育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什么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其实这并不是教育真正的本意。教育它应该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它应该像调酒一样,教师只需要把调酒的技巧教给学生就行了,至于要挑什么酒,调什么酒那是学生们的事情,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时下很多学校等级化、学生班级的等级化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遭受歧视性对待等不公平现象所造成的不良环境,严重挫伤了改革参与者的改革积极性。

3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改革顺利进行,但是,○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加以指导,同时还要符合社会的需求。但是我国的教育并没有遵循这一点,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国的教育改革一改再改,不仅改得多,而且改得快,根本就没有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的学习。

我们不可否认,教育部改革的初衷是为了使中国的教育逐步迈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学到有利于未来发展的东西。但这种教育改革越改越乱,越改越糟。改得越多越快,学生的负担就越重,离素质教育也越远。

其实,我国每次的改革都是少部分人自愿的,根本就没有征得师生的意见,每次教改都把学校闹得鸡犬不宁。我们都知道“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真正的教育痼疾,可这又能怎样呢!教育的改革,使得师生变得麻木、愚钝。可每次的教改征求过他们的意见吗?听过他们心声吗?学生为了升学就业,只能任人摆布,就连老师的权利也受到剥削,连教什么、考什么都不能自己决定。像这样的教育改革能取得好的成果,满足人们的要求吗?试问这样的教改又怎能取得成功吗?

所以,要使教育改革取得一定的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而不只是对部分的人热衷。

1○3扈中平《现代教育学》

○2吴全华 《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主观因素》 ○

第五篇:教育学论文1

关于探讨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并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在教学思想上,将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即加强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从知识的角度。

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的旧有模式,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上,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上的和教师个人储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

二、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与作用

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当前在学校教育中最明显反映便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它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并具有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而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价值标准洞悉人生,完善心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和追求。

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与科学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内在联系,把课程改革深入到教育的本质中,发挥改革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教学中转变一下思维方式,转变一下教学方式,接受新事物,新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教育之本。

三、认识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21世纪的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教学应面向大多数,面向全体学生。其实,培养人并不是排斥培养人才,它跟培养人才不应该是对立的,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地发展个性,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当今社会,需要的更多的是创新型的人才,对于旧的书本知识着重培养和塑造的是知识型的人才。而教学理念的更新,则在重视培养学生智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再适应飞速变化着的社会。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精通某个领域的专门人才,而且愈来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即培养综合运用型、创新型、多元智能发展型的人才。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只有真正落实了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才能在改变教育观念的同时,找好教师的位置。

六、知识结构的更新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科史,了解学科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学科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教师及书本为中心,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创造性的发挥。

面向21 世纪,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内容,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学教育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重视接受已有科学结论和事实的学习方式,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从科学的本质看,科学既是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科学结论,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八、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了解比较多,可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则主要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寻找和推介,所以教师还应注意发掘学生社会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下载教育学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版本1)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具有相对性,专业性,在一定形式与机构之中实施,对象......

    教育学习题1

    习题一 (第一~三章) 一、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_______,揭示教育规律。 2.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_____。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______,是培养人的一......

    教育学模拟题1

    .幼儿教育学 2.综合性原则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

    幼儿教育学1

    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A.幼儿的活动B.教师的活动C.幼儿与教师的活动D.个别活动 2.人本位儿童观认为。A.儿童是家族繁衍的工具B.儿童是......

    1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简答题: 广泛的兴趣 45. 德育的意义(p191) 1. 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25.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中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

    教育学错题1

     学校教育始于奴隶社会初期  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杜威 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变化包括 1.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2.教育的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的......

    教育学复习资料1[推荐]

    教育学部分整理复习资料 判断分析题: 1、 教育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 答:这句话是正确的。教育的投入是财力,人力,时间的消费。但无形中培养的人才又会成为潜在的生产力......

    《学前教育学》1教案2012

    上课时间:2012年7月10日上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学前教育学》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简单史。 2.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