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走进刘禹锡心灵深处

时间:2019-05-15 03:2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辩论:走进刘禹锡心灵深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辩论:走进刘禹锡心灵深处》。

第一篇:辩论:走进刘禹锡心灵深处

辩论:走进刘禹锡的心灵深处

师:我们读懂了周敦颐和陶渊明,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去再看刘禹锡。我们重点讨论一个问题,你认为刘禹锡的人生选择是陶渊明式的呢,还是周敦颐式的?请大家注意不要空谈,扣紧诗文的关键字词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请先自由朗读一遍。

(生自由诵读)

生:我认为刘禹锡的选择是周敦颐式的。你看,他对自己陋室的评价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他认为自己的品德是美好的,可以让陋室生辉。

师:你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关键词语“德馨”来思考,非常难得。但是,难道陶渊明的品德就不“馨”吗?

生:我认为刘禹锡的选择是陶渊明式的,你看他的居住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不也是一种隐居的环境吗?

生:我不同意。刘禹锡的生活其实很丰富的,来来往往的都是博学的大儒,他还经常弹琴看书,这种生活是隐居的生活吗?

生:老师,这地方有点儿矛盾,既然鸿儒谈笑往来,地上怎么可以生青苔呢?矛盾的!生(急切地):我还是认为刘禹锡的选择是陶渊明式的。请注意,他读的书是“金经”,金经就是佛经,金经有南华经„„(众大笑),一个读佛经的人难道不是在隐居吗?

师:有意思!再深入一点点,为什么刘禹锡说自己是“调素琴”,而不是“弹古琴”呢?

生:“调”更悠闲更随意,“素琴”说明他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师:品得妙!这个“调”让我想起了那著名的“悠然见南山”的—— 生:见!

师:对,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闲适和自得。

生:我也觉得刘禹锡的选择是陶渊明式的选择,你看他的生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清静优雅,自由自在,不是隐居之人是什么?

生:他的生活并不清雅,“谈笑有鸿儒”就可以证明。一个隐居之人,还会和世俗间的读书人来往频繁吗?一个真正心灵幽静的人,还会拒绝和没有文化的老百姓来往吗?我们背诵的陶渊明的很多诗歌,他可都是把自己打扮成农民的样子啊。

师:有意思有意思!确实,陶渊明过的是真正的田园生活。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他的思想,他的行为,包括他的文字,都有泥土的气息了。

生(急切地):我坚决不同意刘禹锡的选择是陶渊明式的。你看,他以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来比方自己的陋室。诸葛亮和扬子云都是历史上名声显赫的人物,一个在政治上建立奇功,一个在文学上很有造诣。看来,刘禹锡是希望自己也能像诸葛子云一样建功立业的。

师(惊喜地):好!真知灼见!

生:还有,结尾点题句刘禹锡用的是孔子的名句。孔子是儒家主张建功立业的代表人物。这段时间班里读《论语》,孔子表扬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完这个句子)。我想孔子更赞成周敦颐的人生选择,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依旧要建功立业。刘禹锡引用孔子的话也应该是对自己的一种勉励。

生:对。老师讲过孔子是坚决主张入世的,他自己便是终生为实现政治理想在奋斗。刘禹锡引用他的话,可见是非常尊崇孔子的。他不可能去隐居。

师:有见解。(引导学生齐读开头两遍。)

生(恍然大悟):开头其实也证明了刘禹锡的选择其实是周敦颐式的。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他其实是把自己比成了仙和龙。

师:哦,只不过,是和诸葛亮一般的—— 生:卧龙!

生:一个把自己比作龙和仙的人会真正隐居吗?

生:还有,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禹锡并不安于寂寞,他希望自己的陋室能够“名”和“灵”,其实就是一开头就流露了自己要有所作为的想法。这也证明了刘禹锡的选择不会是陶渊明式的。

师:这就怪了,看来《陋室铭》中表达的东西有矛盾啊!

生(手举得老高):老师,我觉得是不是这样的。刘禹锡他本来想表现的是一种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生活状态,但是,他在不知觉中又暴露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或者说,他当时过的的确是一种近似于隐居的生活,但是,他的心中却向往着建功立业,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建功立业的理想!

师:好一个“不知觉”!这句话像一把解剖刀,就要把刘禹锡的精神世界袒露在我们面前。现在谁来讲讲刘禹锡写《陋室铭》的背景故事?

生:刘禹锡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到和州当通判。和州的知府姓策,他看到刘禹锡得罪了不少权臣,又不得势,就有意给他小鞋穿。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反倒十分高兴,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悬挂了这样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他命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面积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观白帆。这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的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命笔,又写了这样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仍旧在这一间半小屋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策知州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账,连肺都快要气炸了。他和书丞商量了好久,便又在城中为刘禹锡选了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逼他搬家。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就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师:讲得真生动!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吗,刘禹锡隐居没有? 生:他没有隐居,还在当官,只是被贬官了。他还住在城里。师:那就有意思了!那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绘的生活场景岂不是虚假的?(生沉默,思考)

生:他这样写是为了回击权贵的压迫,表达一种绝不低头的志向。你越压迫我,我越要活得潇洒自得,你要我活得不像一个人,我越要活得像一个人。

生:《陋室铭》中的生活场景确实是经过了刘禹锡的夸张的。生活是现实的。城里的一间小屋,条件肯定很糟糕,来来往往的人也可能不会都那么高雅,环境也可能不会那么清幽,但是我认为,刘禹锡这样写不是造假,而是因为他的心。

师:分析得非常有见地。他的心如何?房子很狭窄,但是他的心—— 生:很开阔。

师:房子很嘈杂,但是他的心—— 生:很宁静。

师:生活很单调,但是他的心—— 生:很饱满。

师:对了,同学们,这就是刘禹锡。他没有选择桃花源,他和周敦颐一样,在淤泥之中还在顽强乐观地生长。我们从刘禹锡的诗词中感受他是一个多么有生活情趣的人。刘禹锡的《秋词》,一起来——

(生齐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同学们,这更是刘禹锡,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诗情盎然,他又怎么会躲到人生的秋天里去自怨自艾呢?

师:我们还背诵过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有一个最著名的句子是沉舟——

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师:同学们,吟诵着“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高贵的心?就是这个刘禹锡,留下诗文800多篇,被称为中唐“诗豪”。就是这个刘禹锡,他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就是这个刘禹锡,先后被贬到连州、和州、苏州,但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因祸得福”,因为他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样乐观豁达,这样富有生命活力的一个刘禹锡,怎么可能“清高自许”“独善其身”“隐居避世”呢?所以,同学们,《陋室铭》不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那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官场的险恶人情的冷暖并没有浇灭刘禹锡心中的战斗之火,他潇潇洒洒地提起笔,对炎凉世态坎坷仕途作出了最昂扬最诗意的回答。

师:同学们,暑假的时候,我们提前背诵了《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生(齐背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师:同学们,周敦颐、刘禹锡、范仲淹、苏轼都是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孟子说,读书人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范仲淹们,刘禹锡们超越了孟子。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管是居朝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们都坚定执着,把兼济天下作为生命永远的崇高追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正如刘禹锡曾吟诵过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群走在时代的风潮浪尖上绝不沉沦绝不逃避的文人们,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筋骨和脊梁。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周敦颐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再次诵读《陋室铭》。

第二篇:走进心灵深处

走进心灵深处—用倾听牵线用爱搭桥

南联学校 李询生

暑假,有幸听孙老师《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的教育报告,有茅塞顿开、拔云见日之感。孙老师在报告里提到的的中国教育的“积贫积弱,积重难返”引起每一位听众深深的思索:中国的教育问题症结究竟在哪里?中国的教育改革走向何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其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这让我顿有时不我待之感。而孙老师在报告里所提出的有关教育的精辟见解更让我深有同感:如习惯决定命运,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等等振聋发聩。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教育实践,确是常碰到如孙老师所列举的一些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自信心、品行等方面相对薄弱的学生,这些学生常被称为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其实并不是天生的问题学生,而是在后天的教育中由于各种教育元素的缺失或教育存在误区所造成,拿孙老师的话说是习惯未成导致人格的不健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研究、爱护问题学生,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和转化工作。

每一个表象的背后都有一个深层的原因

9月23日 晴

孙老师说:学生的表情写满了成长的密码;儿童教育的艺术首先就是倾听的艺术

这一天,我早早来到办公室,科代表早早就跟我说,小炫同学又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这不交作业、上课爱趴桌子,从开学到现在已经

有好几次了。起初,我只是简单地以为他懒惰,贪玩,所以只是稍做一些简单的教育工作就了事了。虽然作业交来了,但课堂上总爱搞小动作、无精打采的,不听讲,还经常扰乱课堂纪律。于是,我把他划分到问题学生的行列里。可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偷偷地流眼泪,这让我感到很吃惊。后来我从他的姑姑那里了解到,由于多年来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都很忙,忽略了孩子,使孩子没有温暖感、安全感,总是觉得父亲不关心他、不爱他。由此,他的内心深处除了自卑外,还觉得自己没有人关心,有时甚至故意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八、九岁的孩子便学会了在小区偷自行车去卖钱;趁姑姑更衣之际偷了钱就跑,半个小时内可以将整百元给花光„„通过深入了解他的成长环境,我知道了症结所在,于是建议他的家长无论多忙,每天也要给他打一个电话,让他感受到父亲对他的爱。而我每天下午放学时也会和他聊天,让他觉得周围的人也在关心着他。慢慢地,他不再感到孤单了,笑容多了,也找回自信了,上课能认真听课,并主动要求老师给他辅导了。看到他能快乐地学习,他的父亲感到很满意,我也很欣慰。

结论:走进学生心灵,愿意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那是至高的境界。这一次,我从学生的的日常行为中发现了学生的不平常之变化,想学生之所想,以爱感化学生,从而成功地让这名学生走出父母离婚的阴影并改变由此造成的不良习惯。打通了这条通向心灵的路,学生成了朋友,老师成了朋友,师生成了知己!师生合力,必是一片和谐的景象。所以,往这方面努力,你会得到意想

不到的效果,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放松。

守护他(她)的自尊 10月18日 秋气炎热

孙老师说:习惯培养的原则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

这一天,我进行一次词语听写,我发现一名女生正在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抄袭,我没有声张,而是不动声色地把纸条收了上来。事后,她请求我不要让其他同学知道,我答应她的要求,只是告诉她一句话“生活的课堂,人格的考场”。后来她写了一封信,塞在我抽屉里,大意是感谢我为她保密,相信并尊重她,并且保证凭实力来证明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地观察她,她不但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而且在各方面都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成绩也越来越优异了。最近她还给我写信,告诉我她会一生记住那句话,依然对我的保密和尊重表示感谢,让她可以没有心理负担地做一个大写的“人”。

结论:尊重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民主平等地对待和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关爱他们。

爱——总是如此神奇

12月3日 天气转凉 孙老师说:好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今天,最让我气愤的是小杰又打架,而且还受伤,被送到医院。这把我一天的心情搞得糟糕透了。小杰的父母先到深圳打工,有了一

定的经济基础后将他接来深圳读书,由于常年在外务工,疏于对他管教,所以他的坏习惯很多:上课说话、逃课、打架,样样少不了他。但气归气,我还是立刻赶到医院,看到他手臂上鲜血直流,却仍倔强地站在那里时,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赶紧带他去包扎伤口,并关切地问他还有哪里受伤了,疼不疼。结果,这个受了伤还如此倔强的小男子汉伤心地哭了,说:“老师,我对不起您,我整天给您惹麻烦,您不但不骂我,还这么关心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给您添乱了,您相信我吧。”从那以后他真的变了,懂事了,听话了,也知道学习了,这也许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吧。

结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或许你一句关心的话,一个关爱的眼神,在他无助时、犯错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多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此独特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教师就要满怀爱心,不断地与他们沟通。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尤其是对于问题学生,他们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与学生沟通心灵的方法、途径很多,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发现,多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缔造他们健康的人格,让所有青春期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浅论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新生小学 黄金贤

深圳市多个区正处于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一方面,人口结构中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为11:1,低学历、低素质、低收入人口占了很大比例,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承担起子女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原本地地道道的农民迅速转变为市民,家庭条件、生活方式、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变。角色全然变了,但农民的意识、农民自身的文化素养、农村文化环境等不可能一下子转变,教育观念的滞后性和盲目性也就显露出来了。在此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呢?

一、确保安全,为德育打下基础。

安全,看似与德育不相干的字眼,其实,在学校工作中,安全与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这就说明了安全在学校的工作中是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只有确保了安全,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目前,流动人口中低学历、低素质、低收入的家庭子女以及经济爆发式发展起来的本地居民子女,他们的安全意识差,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显得尤其重要,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学校在加强校园安保人防、物防、技防的同时,还需做到德育、安全分工不分家,让德育在安全教育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确保学生的安全,为德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让老师们认识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必须让老师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其次,要充分落实每周的安全教育主题、开展好安全教育周和安全教育月,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再次,要利用班会、队活动、专题活动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触电、防台风、防火、防震、防盗、防抢、防骗、防拐、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煤气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等安全知识,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三全”德育,促德育全面开花。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生源整体素质较差的局面,加上家庭氛围、社区环境并不理想,为了避免“学校五天教育顶不上社会一天的影响”而使学校德育功亏一篑,要使德育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促进德育全面开花,学校非常有必要开展“三全德育”。“三全德育”即: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形成“人人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时时有德育” 的局面。

全员德育: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全体学生的德育教师。教学人员参与,做到教书育人;管理人员参与,做到管理育人;服务人员参与,做到服务育人。实行全员培训为德育筹备人才的机制。同时,推行“首遇负责制”的教育模式,谁先遇到有需要实行教育的学生都应该负起

教育的责任,而不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到班主任或德育干部的身上,使全体教职工人人都能德育、人人都愿德育,以达到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全面德育:一是要党、团、少先队等组织以及德育处、教导处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对德育进行正确决策和组织实施,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革命传统等教育;二是要做到不只思品课、班队会课进行德育,而是要全学科都渗透德育,使课堂真正成为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习惯、创新精神等方面教育的主阵地,使课堂学习成为道德体验和形成的过程;三是要以文明班评比机制为主线,值日师生检查监督教育为手段,全面促使学生的遵纪守法、文明礼仪、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品质的教育和养成;四是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让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个地方、每面墙壁都能起到熏陶教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全程德育:家庭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家长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因此,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校讯通、告家长书、校报等作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可以起到延伸学校教育的作用,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另外,大力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争取家长参与,社区支持,开发周边的教育资源。利用纪念馆、博物馆、社区图书馆、社区工厂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开展警校共建、军校共建、村校共建等渠道,优化社会教育环境,提高

周边社会教育水平,使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间断,从而实现全程教育的目标。

三、多元多变,让德育增强实效。

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增强德育的实效,需改变以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口若悬河的说教形式。

首先,要改变课堂授课模式,使德育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新颖活泼、灵活多样。在选材上,可以从小处落笔到最后的大处作结,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说起,从我们某个地区说起,从我们民族说起,从我们国家说起,最后归结到对学生某一品质培养上。也就是说,德育选材上应该有一定的地区性,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形式上,一定要改变德育课的呆板的模式,切忌课堂上那种空洞、乏味的说教,力求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多样性、趣味性,使德育课变为讨论课、辩论课、活动课、审美课等。同时,在课堂上通过的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课堂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要让德育“活起来、走出去”。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艺术节、各类活动周、各类专题活动、专题讲座和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校园活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看守所,组织学生走进劳动基地、爱国教育基地、拓展基地、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得到身临其境、切实体验的深刻教育。

四、培养习惯,使德育以小见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所谓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养成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成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大部分学生的习惯并不好,所以,学校的德育需更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常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忠告天下教师的四句话中有一句就是:“习惯决定命运”,并且指出: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我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同时也强调了习惯培养需要细化和坚持。这就为学校的德育指明了以小见大的道路。

一是降低重心,抓好日常行为规范。这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践行的前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要降低重心,要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抛、习惯性地使用文明用语、遵守学校要求和纪律等小处着手,不断创新机制和形式,通过正面教育、活动引导、典型引路、环境熏陶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规范,践行规范,养成规范。

二是锲而不舍,坚持训练。一个好习惯的初步养成需要21天,一个好习惯的形成稳固需要90天。因此,在培养学生行为规范方面需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要树立反复抓,抓反复,抓到位的意识,要在抓细、抓严、抓实、抓到位上下功夫,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通过坚持训练让良好的行为规范由被动逐渐变成主动,再由主动逐渐养成自动,让良好的习惯来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从一些低级的、束缚

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

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呼唤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德育观。作为一名学校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和探索,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德育工作得到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相信,学校的德育一定会开出新的局面!

浅析如何尊重赢得尊重

南约小学

邱瑜彬

参加工作第一年,学校安排我做了班主任,朋友听到消息都在笑着说:“你成了真的孩子王了!”起初我对这个孩子王的称号非常自豪,想象着就区区一帮小孩,只要我大手一挥,他们肯定对我言听计从,我要让他们跟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可是,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着差距,而我遇到的差距似乎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在做了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以后,我真正体会到做班主任的不易与艰辛,同时也从其中感受到做孩子王的幸福与快乐。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我深刻体会到要成为一个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首先就是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就算你是他们的“王”,你也必须先学会尊重孩子,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特别是发生了以下这件小事以后,每当处理问题之前,我都会先问问自己,我是不是把情况已经了解清楚了,我是不是耐心的听孩子的解释,我是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这个问题。正是由于这一个一个问题让我慢慢积累成长,慢慢走进孩子的心中,所以现在对那件事依然记忆忧新。

那是一天早上,我同往常一样早早地到教室,课代表已经带领同学在早读了,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做得很好,除了小原和晓恒两个同学以外。当我走到他们后面的时候,他们正在玩小纸牌,由于太专注,所以他们并没有发现我。当时看到这样的场景,我脑海里迸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临近期中考试了,其他同学都在抓紧时间复习,你们不仅不复习,还在玩纸牌,这样怎么能考得好!浪费我一番心血给你们搜集复习资料!为你们着急!我越想越生气,抓起纸牌就扔在了地上。当时他们也被这突然的举动吓蒙了,都傻傻地站在那里。我什么都没想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们俩揪到教室外的走廊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只见他们俩都傻了。

由于最近不少同学都有玩小纸牌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中午我又把他们俩叫到了办公室,劈头盖脸又是一顿批评。

“我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玩纸牌,都会了是不是,都会了你考个100分来看看啊。要是不想学你们就回去,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不要影响我们班。”

“既然那么喜欢玩这种东西,那么好,回家玩去,我看你们能玩出什么名堂来,要知道,学校不是让学你们玩这种东西的地方。”

“小原,你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还拉着其他同学和你一起玩。自己不好也想别人不好是吗?”

„„

只见他们两个站在那里,头低低的,任由我发泄一通。“老师„„”小原突然抬起头来,刚想说什么,由于那天中午还有个会要

开,我急着要去开会,只扔下一句话,让他们自己好好反省反省,就去开会了。

在开会的路上,回想小原抬头的那一霎那,泛着泪光的眼睛,总觉得刚刚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太妥当,想起他们低垂着的脑袋,不知怎的,觉得心里特别不舒服,特别难受。我当时是不是太冲动了?我是不是应该先把情况了解清楚?可虚荣心和愤怒感又告诉自己,他们在教室里玩纸牌是非常不对的,你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对。在去开会的路上,这两种矛盾的思想一直在不停地挣扎。

开完会,内心的想法实在是憋不住了,我是不是应该跟他们道歉?我不应该还未了解情况就批评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潜意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要这样做。因为我觉得这样做很没面子,老师怎么可能向学生去道歉,肯定要被学生笑话了。可如果作为老师都不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又怎么可能去教育学生要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呢?那不是自欺欺人吗?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觉得自己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确实有失偏颇。一开始都未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批评学生,太武断了。思考了许久,我把他们俩又叫到了办公室。

“你们过来。”我试着亲切地招手想让他们靠近我一些。他们不明白我什么意思,站在我旁边,动也不敢动,脸上写满了诧异和不惑。对于我态度上这么大的改变,他们一开始还无法适应。

“老师想和你们聊聊。”

他们依然没有动,低着头,似乎犯了天大的错误。我才意识到我真的把他们吓坏了。我伸出手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试图安慰他们。

“难道老师会吃了你们吗?”我开玩笑地说,也希望能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老师首先想向你们道歉。都还没了解情况,老师就批评了你们„„” 我把话说完,他们俩都愣住了,过了一阵才反应说:“老师,是我们不对。我们不应该在教室里玩扑克。”只见他们生怯的眼神,听见他们吞吐的言语。那一刻,看到这两个孩子,我真的特别想上去抱抱他们,谢谢他们心胸这么豁达。后来,他们告诉我,扑克不是他们的,是另外一个同学带来了,他们忍不住就拿过来玩玩,刚开始就被我看见了。

听完他们的话,对于他们俩我感到十分抱歉,对于自己刚刚的行为也感到十分悔恨。为什么一开始我就没有放下姿态听他们解释。其实他们只是一时没管好自己,并没有故意犯错的意思,更没有我说的种种严重行为,我可以以一种更科学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育的目的是让小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是维护教师的权威。

正是后来我对学生的尊重才赢来了学生对我的尊重。我们经常跟学生说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首先要怎么对待别人,你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

他们,和学生共同成长。

用爱感化学生 南约小学 周海燕

摘要:教育是一种心灵碰撞和思想交融的过程,我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宗旨是:将“爱”进行到底!班主任是“责任”的化身,在生活细节上要给学生细心的关怀和爱护。用自己的真心捂热学生的心灵,学生让学生也感受到老师的爱、同学的爱、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 用爱感化

曾经听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者,爱胜过一切”。可见“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而对全班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当然,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而是严格要求,真正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静,是我去年所教的六年级学生中一个漂亮的女孩。第一次在班上见到她就被她吸引住了。正当我有意物色她当班干部时,有老师给

我当头棒。说她在五年级时离家出走过,爱说谎话、虽然聪明但上课不认真、经常遭到同学、老师的投诉,父母对她也很不满。我真的不太相信所听到的一切,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绝对不能用有色的眼光看她、对待她!

上第一节班会课,我握住她的手,微笑着对她说:“很高兴认识你,你长得很漂亮!”她冲我友好的一笑,调皮的说道:“老师,你也很漂亮!”立刻,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下课前,我要求同学们回家后写一封信给我,信的内容可以写对老师的初次印象或班级中的人和事,这目的当然是让自己更快更好的了解整个班了。静的信,格式完整、文笔流畅,信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很深:“老师,你和别的老师不一样,我们喜欢你当班主任!”我心想,这么感性的孩子怎么可能是一个坏孩子呢?

上第一节语文课,我特别表扬了静写的信,我还特意提问了她两次,她回答得很好。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也特别关注她,偶尔叫她帮我做点小事,几个星期过去了,她的作业、课堂表现令许多老师、同学另眼想看。正当我得意之时,事情就发生了:那天早上都8:00了,她没有到校,联系到他爸爸后我得知:她爸爸跟踪她一个星期了,发现静把每天坐车的8元钱全都用来买吃和玩的东西,她好几天都是走路上下学。爸爸问她几次她还不承认。静到校后,我没有批评她,我跟她分析了从南联到南约路远,走路上学的危险性,存在多种安全问题。从此以后,我专门安排一个学生跟她一起坐车上学,杜绝事情再次发生。

时间过得很快,由于她在课堂上经常受到我的表扬,并在我的安排下与班长同桌,她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好多了。可是中段考试过后,又发生了另一件事。那天早上,我看见美丽的脸庞受伤了,她右眼下方有一块紫色的印记,左手上有几道伤痕。很明显是被打过了。经过了解我得知是因为静认为父母只痛爱妹妹,不关心她,不参加她的家长会,而她每天在家只有洗碗、拖地、洗衣服的份,她把打妹妹作为情绪的发泄,遭到爸爸的毒打。看到她的伤,我的心酸了。

当天下午,我与静的父母见了一面,了解到静小时候都是奶奶带大,由于奶奶宠爱,使她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二年级才到龙岗读书,父母的教育,她不听,打骂也不管用,她爸爸无奈地说:“周老师,她已经没救了,我们也不想理她了!”我拿起静的作文本让他们看,三篇单元习作,静都拿到了A,中段考试中、英、数的分数分别是91、72、83,我告诉他们孩子需要关爱、需要帮助、我们一起努力把她教育好„„这时,母亲已经流泪了,父亲看完作文,也承认从来没有关心过她的学习,已经2年没有参加过她的家长会了,还不知道静的成绩提高了!

接下去的日子,为了更好的走进静得内心世界。我把自己的女儿作为我们沟通的桥梁。我告诉静:我与女儿闹矛盾了,站在一个女孩子的角度,老师要请她帮我出主意,怎样才能得到女儿的支持、怎样才能做得让女儿喜欢我这个妈妈。当然,这交谈中的一些所谓在女儿身上发生的事,是我根据静的一些情况添加进去的,目的就是让她从中也受到教育、启发,明白父母的苦心了。静很天真、很信任我,她

与我谈人生、谈家庭。谈她烦心的事,谈她在家乡发生的趣事,谈她对父母的看法„„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让她尝试与爸爸沟通,改变对家人的态度,与心交心,心中才有爱。经过大家的努力,静越来越进步了,6月份,她不但在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还以优异成绩被南联学校中学部录取了,这可以说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望着窗外,我不禁感叹: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教育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庆幸我选择了这么有意义的工作。

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领悟到:爱是师生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并非个人的爱,它是一种对年轻一代无限希望的爱,是一个教师对事业、对学生无限的爱。生活中,爱是永恒的主题;学校教育中,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有了它,教育工作者就可以自由进入学生的心灵殿堂,启迪智慧,塑造灵魂,开创人生。

参考文献: 1、1989年,任小艾发表的《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系列文章。2、1990年出版的《我的班主任工作》个人专著。

如何经营那块“荒地” 名星学校 唐静

缺点多、优点少的学生是后进生;杂草繁、庄稼稀的田地是荒田。

因此,有人说:后进生是一块荒地。荒地所造成的损失只是暂时的,而后进生留下的遗憾也许是永恒的。由此可见,对后进生的转化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去经营那块“荒地”呢?

一、用“严爱”作”除草剂”

田地荒了,可以使用除草剂。对于后进生,我们可以用“严爱”作“除草剂”。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曾有这样的一个学生,她各科成绩较差,性格内向,拒老师也是千里之外,还爱发脾气。在她一次生病后,我帮她收拾书包时,发现了一封来自x x x 劳改所的信。那时我似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她的作业总是她妈妈签名,为什么同学们问到她父亲时她总是发脾气,为什么她与同学们的话语是那样的少——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也明白了我还应该给她另一种爱。于是,我开始有意地与她接触,找她聊话,问她喜欢上什么课,说她极像自己那倔强而又可爱的女儿。我时常叫她帮我倒杯水,拿一拿教案或本子等,以此表明我对她的态度。有一次,她像打了蔫的蒜苗趴在桌上,我走过去,摸摸她的头,发觉她的头很烫,关切地说:“你可能生病了,去校医那里看看吧。”我吩咐学生们自习,立马把她带到了校医室。吃午饭时,我将同学们替她打好了的饭菜送到了校医室。渐渐地,她变得不再那么爱发脾气了,和同学们的话语也多了起来。一天,她兴冲冲地跑到我身边,悄悄地告诉我:“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爸爸还有半年就被放出来了!”听到这话,我既为她高兴,又为自己成功地敲开了她那扇紧闭的心门而欣慰。直到那时,我才正直地读懂了“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名言了。

“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这话还真不假!不过,对于有些后进生,光有爱是不行的,必须是严爱有加。曾有这样的一位学生,他特好动,爱出“鬼点子”捉弄人。一天,他把扫把横放在虚掩的门上,想整一整某个同学,学生告诉了我。我立马找到他,先是严厉地批评,告诉他这样做后果有多严重。接着,我以政教处的名义拟了一份对他“处分”的材料,并当着他的面盖上了政教处的印章。最后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如果再有下次,学校将按照他的保证书作“劝退”处理。经我这样吓唬,他那些“馊主意”几乎没有再出现。其实,后进生违反纪律更是常有的事。我们有时可以小题大做。时而和风细雨,时而电闪雷鸣,用“严爱”作“除草剂”逐步清除他们的心中的“杂草”。让他们在严与爱的统一体中慢慢地转变。

二、用“鼓励”作“激素”

庄稼在生长期,常使用植物生长剂促进其快速生长。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鼓励”这一“激素”。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就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由此可见,表扬、鼓励在我们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去年,我班有一后进生特爱发言。但他那不沾边的回答常引起同学们大笑,使他难堪。对此,我针对班上发言不大胆的现象进行了点评,对这位同学的行为给予了极大地赞赏,说他具有“敢于发表自己见解”伟人的精神,称他是《两小儿辩斗》中爱探究的学生。我也知道他的底子薄,常常找

一些最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对其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年来,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的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显著的恶迹高明的多。”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地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以满足他们正常的生理需要。其实,从人性的弱点——爱听赞许的话这一观点来看,我们也就明白了“鼓励”这一“激素”的作用之大了。

三、用“榜样”作”营养土”

有经验的农民常用营养土作基地来培育幼苗。我们也不妨为后进生制造一个“营养土”的环境,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果我们把一个后进生放在一个优秀班级中,他的转变就快得多,效果明显得多。针对这一点,我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刻意地将后进生安排在优等生的圈子里,让优等生磁化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这样做,同时也给后进生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标兵。今年,英语老师针对我班的优等生多差生少的特点,开展了“树榜样”的活动,让后进生模仿“榜样”的学习方法去做。几个月来,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与感染下,无论是从上课态度的规范化来看,还是从作业书写的标准化来说,后进生都有了一个较大的进步。

后进生是一块长有庄稼的“荒地”,但经过细心地经营后,仍然能变成一块“良顷”,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让我们在教育与教学实践活动中潜心探索,寻找更实用的方法,变所有的“荒田”为“良顷”吧!

案例分析---好动症的孩子

惠民小学 刘飞兰

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教学生学会知识这一点上。以为这样做老师就是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要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死背一个单词,多做一道题有更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地帮助孩子们解开心结,健康成长这才是老师的成功之处。

一、案例

我是一个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班上常常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让我无从下手,例如:班上有一个多动症的小孩,他叫梅祖宁,长得很瘦小,好动爱讲话,还特别喜欢跟前后桌的同学玩或者跟其他组的人传纸条。人很聪明,但是上课的时候总管不住自己的手,不是弄同桌,就是自己玩,有时一个笔头就能玩大半节课。跟他坐在一起的同学换了又换,有的受到他的感染,也都开始不同程度地违反课堂纪律、影响课堂教学。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根本就不听,他的行为对班里的教学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话,而他总是这头答应要改,那头又依然如旧。老师的教育最多可以让他维持十几分钟。我也找家长多次沟通,共同教育,也无济于事。

二、解决方案

当前,独生子女是一个很大的群体,这给学校和老师带来前所未

有的挑战。有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

1.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相应有德育道理。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这时我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却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得到鼓励的他顺利地回答出问题,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他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他摆脱自闭心理,让他专心听课不再那么爱玩笔头和同学聊天影响课堂教学。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这样会极大地引起他们的不安从而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我认为对学生应循循善诱多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进行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

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2.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怀

人是具有情感的,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多一些理解性的沟通交流。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多一些宽厚与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逼他们立刻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孩子气是正常的,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教师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中灿烂的阳光地带。

3.尊重学生。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会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关心学生尊严感的人,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

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因此,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要学会如何去“爱”因为我们知道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影,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当今社会仅仅我们老师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家长也要学会如何去“爱”。

第三篇: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在一次课堂上,我发现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女生趴在桌上,也不听课,也不画画,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刚开始我就想敲她桌子要她好好上课,转念一想,她会不会有啥情况而一反常态,讲完课后,我就注意观察她,小声问她今天怎么了?有什么不舒服等,后来她慢慢抬起头看到我在真心关心她,她只是一个劲地喊着说说:“他不理我了!他不理我了。。”又一副伤心的样子,我让她慢慢讲,她告诉我之前她在一个杂志的角落里看到一个交友的信息,对方可能是个男孩子,于是就给人去信,一来二往,交上了朋友,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沉浸其中,前两天对方突然不回信了,中断来往,因此,她伤心欲绝,不能自拔,至少两天上课是不听讲,不理人,甚至惹她烦了,对人咆哮,l老师和学生基本上不招惹她,甚至认为其有神经病,了解情况后,我耐心帮助她,让她真正看破对方是否认真,交友要慎重,提醒她交友方式不能太随便,让她重新振作起来,明确现在的任务是学习,要自强,自爱,自尊,自重。。。后来她想明白了,很感激我倾听了她的心声,让她一吐为快,其他任课老师也很佩服我竟然能撬开了她的嘴巴,向我敞开胸怀。我深感: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多么重要!

第四篇: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汉族。字梦得,洛阳人,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编辑本段刘禹锡诗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竹枝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竹枝

城西门外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

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杨柳枝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人家。

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草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杨柳枝

迎得春光先到来,轻黄浅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挫摧。

杨柳枝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

杨柳枝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杨柳枝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杨柳枝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杨柳枝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踏歌词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踏歌词

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踏歌词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帙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忆江南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潇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编辑本段刘禹锡与《乌衣巷》诗慨谈

吴冀龄

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其以即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而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

通常,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燕子,现在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此处,通过燕子迁飞筑巢的变化来反映人事变化,让人不禁感慨人世之沧桑。

此外,施补华在《岘庸说诗》中另有说法,云:“若作燕子他去,便果。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里,提出了“王谢堂”与“寻常百姓家”是两码事还是一码事的问题,但感慨系之,似亦无关大局。

但是,离奇怪诞的是,有人曾从此诗本事上偷梁换柱,别出奇说。刘斧《青琐摭遗》引宋张敦颐《六朝事迹》云:“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家,有二燕栖于梁上,榭以手招之,即飞来臂上,取片纸书小诗,系于燕尾,曰:„谈到华胥国上来,至人终日苦怜才;云轩飘去无消息,洒泪临风几百回。‟及来春,燕复飞来,榭见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皆冥数,如今睽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燕飞‟。至来岁,燕竟不至。因目榭所居为乌衣巷,故刘禹锡有诗云„……乌衣巷口……‟也。”这样,以“木”字偏旁换“言”字偏旁而以榭代谢,则分明是王姓,谢姓两家族族姓便轻松地变成“王榭”一人;加之又塞进了子虚乌有的燕翼传书,使原本寄帅古兴怀感慨的诗意彻底变了味,变成了刘禹锡追恋旧欢的情歌。倘此偏偏又被素有诗豪称谓的刘禹锡闻见,真不知其感慨又将如之何?奈之何?

刘禹锡 诗风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照乃是最重要的。灵澈没有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说,他“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说他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可见灵澈也重视在主体的静默观照中赢得意境的空灵深邃,而且语言也是追求自然的。这些见解一方面受到大历、贞元诗风影响,讲究字词锤炼,不露痕迹,一方面则来源于佛教重视“心”即主观体验感受的思想。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

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这样写出来的诗,便能容纳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的意境。因此,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前一首是诗人站在西塞山远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种永恒与短暂的强烈对比:千帆竞发、铁锁沉江,无论是战降治乱、分裂统一,这一切比起默默无言的大自然来,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即逝。后一首则通过王谢这些士族的旧迹变为寻常百姓家的历史变迁,呈现了人们心灵深处常有的对一切繁华与高贵都会被时间洗刷净尽的叹息。

刘禹锡的山水诗,也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

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所以尽管受佛教徒影响,他却不像后期的白居易那样,时而满足,时而颓废,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乐天登栖灵寺塔》:“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语笑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此外还应该提到他受民歌影响所写的一些诗篇。皎然、灵澈等人生活在民歌兴盛的吴地,而在禅宗看来,民歌率直自然、活泼朴素,正是语言的极致,所以他们也曾汲取民歌的特色来写诗,这无疑对刘禹锡有一定影响;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

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二首之一)

编辑本段刘禹锡墓

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荥阳市政府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

刘禹锡墓位于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7.5米,周长约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

刘禹锡(772-842),汉族。字梦得,洛阳人,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编辑本段刘禹锡诗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竹枝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竹枝

城西门外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

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杨柳枝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人家。

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草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杨柳枝

迎得春光先到来,轻黄浅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挫摧。

杨柳枝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

杨柳枝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杨柳枝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杨柳枝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杨柳枝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踏歌词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踏歌词

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踏歌词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帙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忆江南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潇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编辑本段刘禹锡与《乌衣巷》诗慨谈

吴冀龄

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其以即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而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

通常,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燕子,现在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此处,通过燕子迁飞筑巢的变化来反映人事变化,让人不禁感慨人世之沧桑。

此外,施补华在《岘庸说诗》中另有说法,云:“若作燕子他去,便果。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里,提出了“王谢堂”与“寻常百姓家”是两码事还是一码事的问题,但感慨系之,似亦无关大局。

但是,离奇怪诞的是,有人曾从此诗本事上偷梁换柱,别出奇说。刘斧《青琐摭遗》引宋张敦颐《六朝事迹》云:“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家,有二燕栖于梁上,榭以手招之,即飞来臂上,取片纸书小诗,系于燕尾,曰:„谈到华胥国上来,至人终日苦怜才;云轩飘去无消息,洒泪临风几百回。‟及来春,燕复飞来,榭见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皆冥数,如今睽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燕飞‟。至来岁,燕竟不至。因目榭所居为乌衣巷,故刘禹锡有诗云„……乌衣巷口……‟也。”这样,以“木”字偏旁换“言”字偏旁而以榭代谢,则分明是王姓,谢姓两家族族姓便轻松地变成“王榭”一人;加之又塞进了子虚乌有的燕翼传书,使原本寄帅古兴怀感慨的诗意彻底变了味,变成了刘禹锡追恋旧欢的情歌。倘此偏偏又被素有诗豪称谓的刘禹锡闻见,真不知其感慨又将如之何?奈之何?

刘禹锡 诗风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照乃是最重要的。灵澈没有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说,他“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说他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可见灵澈也重视在主体的静默观照中赢得意境的空灵深邃,而且语言也是追求自然的。这些见解一方面受到大历、贞元诗风影响,讲究字词锤炼,不露痕迹,一方面则来源于佛教重视“心”即主观体验感受的思想。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

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这样写出来的诗,便能容纳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的意境。因此,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前一首是诗人站在西塞山远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种永恒与短暂的强烈对比:千帆竞发、铁锁沉江,无论是战降治乱、分裂统一,这一切比起默默无言的大自然来,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即逝。后一首则通过王谢这些士族的旧迹变为寻常百姓家的历史变迁,呈现了人们心灵深处常有的对一切繁华与高贵都会被时间洗刷净尽的叹息。

刘禹锡的山水诗,也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

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所以尽管受佛教徒影响,他却不像后期的白居易那样,时而满足,时而颓废,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乐天登栖灵寺塔》:“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语笑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此外还应该提到他受民歌影响所写的一些诗篇。皎然、灵澈等人生活在民歌兴盛的吴地,而在禅宗看来,民歌率直自然、活泼朴素,正是语言的极致,所以他们也曾汲取民歌的特色来写诗,这无疑对刘禹锡有一定影响;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

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二首之一)

编辑本段刘禹锡墓

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荥阳市政府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

刘禹锡墓位于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7.5米,周长约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

第五篇:刘禹锡范文

刘禹锡

《浪淘沙词九首》其九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侄、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下载辩论:走进刘禹锡心灵深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辩论:走进刘禹锡心灵深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刘禹锡竹枝词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刘禹锡 《竹枝词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词其二》山桃红花满山头......

    刘禹锡——《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 篇一: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班级管理: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班级管理(共5则范文)

    班级管理: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创新》一书中提到了“班级工作的调整对策”,明确了班主任要想使班级工作收到实效,就必须做学生的知心人,走进学生的心......

    秋词 刘禹锡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

    秋 词 刘禹锡

    秋 词 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 鉴......

    刘禹锡 秋词

    刘禹锡《秋词二首》赏析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

    刘禹锡的诗集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

    刘禹锡[精选5篇]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