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全本)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篇目汇总(7-9)
七上1《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七上2《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七上5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七上6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七下7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众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七下10 夸父逐日(《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七下11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七下12狼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八上14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八上15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八上16 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
八上18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上19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八上20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八下23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八下24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八下25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八下28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八下 30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九上31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
九上32 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九上33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
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九上34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九下35公输《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
0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九下3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九下38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
九下41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九下4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2526-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句式教学案
教学目标: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和被动句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 „„,„„也”、“ „„,„„者也”、“ „„者,„„”、“ „„,„„”、“„„,„„者”等形式。如: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③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夫战,勇气也:“作战,是(要)勇气的”。
⑥晏子,齐之习辞者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 “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非此即彼。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⑧宫中府中,俱为一体。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2.“为”“为„„所”表被动。如: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
②为乡里所患。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子何恃而往?”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宋何罪之有?”“子曰:何陋之有?” “唯利是图”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何以战?” “夜以继日。”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者”使定语后置。“„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人有鬻矛与盾者”(3)中心词+数量词。(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多以“于”为标志。例如:①青,取之于蓝,胜于蓝。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③战于长勺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美哉,我少年中国。”“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人)无御之者。”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以一战”省了宾语,应为“可以(之)一战”;
4.省略介词宾语。如:“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之)咨之。”
5.省略介词“于”。如:“先(于)天下之忧而忧,后(于)天下之乐而乐。”
五、练习:
(一)、填空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二)辨析下列句式,并试着准确翻译。
1、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3、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邹)忌不自信。
6、能谤讥于市朝
7、臣本布衣。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且焉置土石?
10、一言以蔽之
11、僧之富者不能至
1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3、问女何所思?
14、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5、帝感其诚。
部分答案:1.楚王问:“被捆绑的人是干什么的?”2.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3.我不能让富裕的江南(吴国),十万老百姓,受别人控制。4.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5.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美)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6.蔽:遮,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12.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一道(指有共同的志向)呢?14.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帝感其诚”是被动句,无标志,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六、小结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句式教学案
初中文言文句式教学案
武汉市新洲思源学校
周国安
教学目标: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和被动句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 „„,„„也”、“ „„,„„者也”、“ „„者,„„”、“ „„,„„”、“„„,„„者”等形式。如: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③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夫战,勇气也:“作战,是(要)勇气的”。
⑥晏子,齐之习辞者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 “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非此即彼。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⑧宫中府中,俱为一体。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二、学习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2.“为”“为„„所”表被动。如: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
②为乡里所患。
三、学习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子何恃而往?”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宋何罪之有?”“子曰:何陋之有?” “唯利是图”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何以战?” “夜以继日。”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者”使定语后置。“„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人有鬻矛与盾者”(3)中心词+数量词。(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多以“于”为标志。例如:①青,取之于蓝,胜于蓝。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③战于长勺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美哉,我少年中国。”“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四、学习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人)无御之者。”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以一战”省了宾语,应为“可以(之)一战”;
4.省略介词宾语。如:“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之)咨之。”
5.省略介词“于”。如:“先(于)天下之忧而忧,后(于)天下之乐而乐。”
五、动手练习:
(一)、填空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二)辨析下列句式,并试着准确翻译。
1、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3、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邹)忌不自信。
6、能谤讥于市朝
7、臣本布衣。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且焉置土石?
10、一言以蔽之
11、僧之富者不能至
1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3、问女何所思?
14、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5、帝感其诚。部分答案:1.楚王问:“被捆绑的人是干什么的?”2.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3.我不能让富裕的江南(吴国),十万老百姓,受别人控制。4.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5.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美)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6.蔽:遮,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12.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一道(指有共同的志向)呢?14.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帝感其诚”是被动句,无标志,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六、小结
第四篇:初中文言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二)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
⑤援()
2、翻译:
①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三)、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四)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
②明
③庐
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五)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
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
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
②厄
③嗤
④应
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六)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
“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
②暇
③比
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七)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文言知识】
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
②望
③懦
④立
⑤功
⑥长
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八)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
②对
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九)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
②阴
③夫
④斯
⑤孰
⑥徐
⑦谕
⑧省
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十)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
一、指“比较”。
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
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
②方乘,遂为掀下
③连易数人
(十一)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
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
;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十二)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文化常识】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
1、解释:①守
②卒
③殡
④具
⑤泣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十三)逆旅主人无情
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晓钟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讼。或疾病,辄遣出。其病危者,虽气息尚属,目未瞑,即弃之,而夺其资财。妇孕将产者,以为不祥,拒而不舍。其少恩薄情如此。非其性固然,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众,其势必然也!
【注释】①逆旅:旅店;此指开设旅店。【文言知识】 说“其”。“其”作为代词,它的解释很灵活。上文有五个“其”字:①“其病危者”中的“其”,指那些(人);②“夺其资财”中的“其”,指他们(顾客)的;③“夺少恩薄情如此”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④“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⑤“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那”,即“形势”。“其”既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授
②他
③舆濯
④或
⑤辄
⑥属
2、翻译:①然月租以千数
②否必斥骂致讼
③非其性固然
3、理解:①“仅可榻”中的“榻”应理解为
; ②“俯而出入”是形容。
(十四)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文化常识】
“东都”与“西都”。“东都”与“西都”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而言的。上文说陆少保“曾于东都卖一小宅”,这是唐朝人说的“东都”,实指洛阳,西都是指长安(今西安市);汉朝人也以洛阳为东都,因为它在国都长安的东西。再往上推,周武王建都镐,称西都,也把洛阳称为东都。后代也有以开封为东都的。东都一度曾被称为“东京”,那么长安便是“西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直
②但
③遽
④辞
2、翻译:①子侄以为言
②不尔,是欺人也
(十五)杨万里与“诚斋”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忘掉,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注释】①吉州:古州名,今江西境内。②绍兴:宋高宗年号。③司忘掉:职官名称,负责钱粮税收。④丞:县令的属官。⑤张浚:南宋重臣,力主抗金。
【文化常识】
杨万里。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曾任秘书监(负责图书图书著作等事)。主张抗金。他的诗与范大成、陆游齐名,构思精巧,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者仅为一部分。亦能文,有《诚斋集》留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谪
②名
2、翻译:①杜门谢客
②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
(十六)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翌日
②馔
③方
④具
⑤顷
⑥而已
⑦啖
⑧退
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十七)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文言知识】
说“辞”。“辞”是个多义词。
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游
②方
③以
④成立
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
②不足以付
③内文正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十八)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
【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过
②是
③佯
④遽
⑤犹
⑥复
2、翻译:悔不穷问
3、上文有五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十九)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术十千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不河头卖与为。”
【注释】①术士:此指修仙炼丹的道士。②干:③唐六如:即明朝苏州才子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④贶:赐与。⑤仙风道骨: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
【启发与借鉴】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唐伯虎遇到的那个“术士”,谎称能烧炼金银,说要把这种方法教给唐伯虎。唐伯虎当然不信,并题诗嘲弄之。然而时至今日,此类骗子改头换面,且上当者不少。有人谎称在西安某处地下发现古代宝物,希望对方斥资60万元合伙开发,结果骗了钱逃之夭夭。有人冒名台商,说是能将100元“变”成1000元,于是有人拿出30万元让他“变”,企图瞬间发财,结果又是受骗上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看了上面这则故事,糊涂的人该醒醒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鄙人
②阅
③但
④悟
2、翻译:①何不自为
②无如君者
③炼成两剖
④日造门
3、理解:“担水河头卖与人”是什么意思?
(二十)章惇书绝壁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注释】①章惇:宋朝人,字子厚。【文言知识】
说“临”。“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它又指“面对”。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它又指“到”,如“双喜临门”、“临渴掘井”。它还指“正当”、“将要”,如“临到”、“临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抵
②仞
③拊
④异日
2、翻译:①子厚推轼下潭书壁
②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
3、理解:“子厚履险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词性属
词,解释为
(二一)徐有功秉公执法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主管刑法。④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
【文言知识】
说“狱”。“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注意。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不跟徐有功讨论案件。又,《曹刚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小大之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何
②或
③守
2、翻译:①奏成其罪
②彼曩时将陷公于死
③今公反欲出之
④安可以私害公?
(二二)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民之言,吾闻而药之也。”
【注释】①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地方。②子产:郑国国相。
【文言知识】
说“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如“我是学生”。但它在先秦时期,只作代词用,相当于“这”。上文“是吾师也”中的“是”,理解为“这”,句意为“这是我的老师”。又,“是人乃君子”,意为这个人是君子。“是”从汉以后才逐步具有判断的属性。陶渊明《桃花潭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巍、晋。”其中“是”作判断词用。【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焉
②损
③作
2、翻译:①以议执政之善否
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③若之何毁之?
④吾闻而药之也
(二三)桑中生李
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士,因植焉,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欲之。
【注释】①余浆:多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猪。④行:不久。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
【文言知识】
说“令”。“令”是个多义词:
一、指“命令”,如“令右将军出征”。
二、指“使”,上文“令我目愈”,意为使我眼疾痊愈。
三、指“善”、“美”,“令郎”是敬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是敬称对方的女儿;“令尊”、“令堂”是敬称对方的父与母令兄;“令弟”是敬称对方之兄与弟。“令名”是指美好的名声。
四、指“县官”。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禾
②去
③顾
④乃
⑤间
2、翻译:①因植焉
②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③盲者得视
3、成语“好高骛远”中的“骛”,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第五篇:初中文言文
一、管仲能知人 ①
管仲言齐桓公曰②:“夫垦田创邑③,辟土殖谷,尽地之利,则臣不若宁戚④,请置以为田官;登降揖让⑤,进退闲习⑥,则臣不如隰朋⑦,请置以为大行⑧;蚤入晏出⑨,犯君颜色⑩,进谏必忠,不重富贵,不避死亡,则臣不若东郭牙{11},请置以为谏臣;决狱折中{12},不诬无罪,不杀无辜,则臣不若弦宁{13},请置以为大理{14};平原广囿{15},车不结轨,士不旋踵{16},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若归,则臣不若王子成甫{17},请置以为大司马{18}。君如欲治国强兵,则此五子者足矣。如欲霸王,则夷吾在此。”
【注释】①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②管仲: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任齐桓公的相,帮助齐桓公建立了霸业。③创邑:创建城邑。④宁戚:齐桓公时的大夫。⑤登降揖让:指接待宾客时的各种谦让礼节。⑥进退:指进退礼节。闲:通“娴”,熟悉。⑦隰(xí)朋:齐桓公时的大夫。⑧大行:官名,掌管接待宾客。⑨蚤:通“早”。晏:晚。⑩犯君颜色:敢于冒犯国君的脸色。{11}东郭牙:齐桓公的大臣。{12}决狱:审判案件。折中:解决纷争。{13}弦宁:人名。{14}大理:官名,掌管刑法。{15}广囿(yòu):《吕氏春秋》作“广域”。囿,是养野兽的园林,指打猎的地方,比喻战场,也能讲通。古代打猎也是为了练武。{16}旋踵:旋转脚跟,指后退。{17}王子成甫:人名。{18}大司马:官名,掌管军事。
【欣赏感悟】
管仲从治国的五个方面——农业、外交、进谏、司法、军事方面选拔人才,向齐桓公提出建议,推荐给齐桓公5个人选,请齐桓公加以任用。管仲不笼统地说某人贤,而是细致地掌握了每个人的特长,然后让齐桓公在治理国家上使用、发挥这些人的特长。
【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A.辟土殖谷().
B.进谏必忠().
C.鼓之().
D.则此五子者足矣().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思一样的项是()
A.请置以为田官
B.犯君颜色
C.决狱折中
D.不杀无辜
3.下列各句中的“尽”与“尽地之利”中的“尽”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担中肉尽(《狼》)
B.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隆中对》)
C.白日依山尽(唐•王之涣)
D.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4.“夫垦田创邑,辟土殖谷,尽地之利,则臣不若宁戚,请置以为田官”一句中的“不若”是__________意思,这句话说明管仲在推荐人才上____________________。
5.管仲提给齐桓公的一段用人建议,其表现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就是___________。
6.将“进谏必忠,不重富贵,不避死亡,则臣不若东郭牙,请置以为谏臣”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7.“君如欲治国强兵,则此五子者足矣。如欲霸王,则夷吾在此。”这句话说明宁戚等五人具有协助齐桓公使齐国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而管仲却有帮齐桓公__________的才能。
二、进贤者为贤 ①
子贡问孔子曰②:“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③,郑有子皮④,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⑤:“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
【注释】①选自汉•刘向《说苑•臣术》。②子贡: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姓端木,名赐。③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年时和管仲友善,很了解管仲。齐桓公执政后要任他为相,他辞谢,推荐管仲为相。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起来。④子皮:春秋时郑国大夫,名虎,字子皮。他年老退职,推荐子产代替自己,子产把郑国治理得很好。子产,是春秋时著名的贤相。⑤子:指孔子。
【欣赏感悟】
孔子从“进贤”的角度着眼,认为鲍叔牙、子皮贤于管仲、子产。因为管仲、子产表现出来的是治国才能,没有推荐出代替自己的人才,而鲍叔牙让位于管仲,子皮让相于子产,既有超人的眼力,又有高尚的品德,所以堪称为“贤”。
【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吾未识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B.往者,齐有鲍叔 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C.汝徒知其一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D.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进退两难
2.下面的句子中都有“者”,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往者,齐有鲍叔
B.郑有子皮 ,贤者也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3.下列各句中的“然”与“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中的“然”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
C.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D.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4.朗读“今之人臣孰为贤?”一句,选出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
A.今之人/臣孰为/贤?
B.今之人臣/孰/为贤?
C.今之人臣/孰为贤?
D.今之/人臣孰为贤?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什么是真正的贤人这一问题上,孔子是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将亡之国不思贤①
夫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岂虚言哉?何以知人之且病也②?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国之将乱也?以其不嗜贤也。是故病家之厨,非无嘉馔也③,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④,故遂于亡也。
【注释】①选自汉•王符《潜夫论•思贤》②且:将。③嘉:美好。馔(zhuàn):饭食。④任:任用。
【欣赏感悟】
这段文字,用将死的病人和将要亡国的国君作了对比,形象生动地说明乱国并非无贤,而是昏君不思贤,不用贤。也就是说,亡国的昏君如同将死的病人,贤能之臣就如同好饭美酒。怎样识别一个人将要生病?看他能否吃饭。怎样识别一个国家将要祸乱?看他们是否任用贤人。
【训练】
1.下列各句中的“病”与“夫与死人同病者”中的“病”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病家之厨
B.同病相怜
C.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2.下列各句中的“且”与“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中的“且”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D.得过且过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A.岂虚言哉()
B.何以知人之且病也()..
C.以其不嗜食也().
D.乃其人弗之能食()
4.朗读下面的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将亡之国/不思贤
B.何以/知国之将/乱也
C.非/无嘉馔也
D.故/遂于亡也
5.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 下联:良禽择高木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 ,故遂于亡也。
7.“将亡之国不思贤”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将亡之国不思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