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学期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44人。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了珍爱生命,重视安全,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伤害。创新思维有所萌发,学习科学兴趣浓厚,能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但总的来说,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水平不一,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本学期应切实加强课堂组织教学,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平台,扎实开展科技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贤人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让学生欣赏到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让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安全工作关系到师生生命的安危,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国防教育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二章明确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国防教育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关国防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安全教育方面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传统文化方面
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贤人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让学生欣赏到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让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过程与方法:引导、讲解、搜集资料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五、教学措施
1、地方课程是针对社会需求和现实生活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文明教育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关心社会,尊长爱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现实生活 中懂文明讲礼貌,与人和谐相处。所选择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证和已有的基础相适应。
2、严格执行学校教导处的课表规定,按时、认真上好地方课程。
六、教学进度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石横镇北高余小学
李香 2011.09.01
第二篇:二年级地方课程上学期教学计划
二年级地方课程上学期教学计划
寨子小学 2011.9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教诲,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法学法: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七、教学时间安排: 每课两课时。
第三篇:一年级上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踏入学校,每个孩子对小学生活都充满向往,充满期待。因此,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年级学生的学生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这是他们年龄特征中优势的一面。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课堂爱做小动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说话随便等,也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共同特点,对学习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还没有接触拼音,识字量极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愿意听别人读书而自己不愿读书,由于惰性和以前幼儿教育没有学习任务的惯性,很多学生不愿背诵,另外,独生子女家庭决定了孩子的家庭中心地位,许多孩子不同程度的具有唯我独尊、任性、娇气、不会合作沟通、心理比较脆弱,安全自护意识相对缺乏,体育锻炼的意志力不够等问题。生活自理能力更是具有很大的差距。
二、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以上对学生的分析,本学期一年级地方课程主要安排两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安全教育。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一)传统文化版块
1.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传统文化》第一册的前半内容。2.教学内容分析:《传统文化》是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教材基本呈现形式:“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3、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4.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二)安全教育版块
(1)教学内容:使用地方课程《安全教育》教师用书,本学期主要学习第一单元“交通安全要牢记”和第二单元“课间10分钟,安全才轻松”。共安排7课时内容。(2)教学目标
总目标:通过学习,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护的素养和能力。学期目标:
A.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行走、乘车的交通安全常识;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常用报警、救助电话,会使用120、122等救助电话;引导嘘声树立安全意识、遵化搜交通规则。
B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与同学友好、安全相处,不打架、不做危险游戏;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学校中的规则和秩序,保证活动与游戏安全;引导学生避免活动和游戏中的侥幸、逞强心里,初步形成防止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3)教材分析
本套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的如干问题揉和在一起,作为一个序列出现,一年级教材中选出了4个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四个专题,设计挂图,给予明确的安全引导。在设计上体现了科学指导与、知识阅读性、感悟体验性的有机结合,以现实生活为载体,以典型案例为引领,以基于问题德应对和预防为事件策略,以直接对话为沟通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安全技能与方法,使其终生受益。
在具体课时好学生学习活动空间安排上,为教师留有利用课堂完成指导性任务的必要空间,可以视信息量、安全教育活动范围做适当调节、控制。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节课节。
第四篇: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省府路小学 何清清
一、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课,还要参加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安全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人口与青春期教育、浙江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人 自然 社会》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我与杭州》提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点融合,体现自然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关系。其充分利用杭州市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向本土,服务本土,根据本地学生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与创新,是一门富有鲜明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课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六(4)班大部分学生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在心理健康、乡土知识等方面已有不少收获,还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喜欢地方课程这门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同学上课都争着发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用于学习。但有少数几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对这门课不够重视。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觉得人自然社会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为了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必须学好人自然社会。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三、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
3、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
7、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培优补差
1、由课代表每次课前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相关书籍,课前收集资料)是否带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挑选几个学生单独辅导有困难的男生(如:郑浩、吴崇文、倪杭、梁昊),男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作业的搜集不及时,并由课代表每次反馈检查情况。
3、课外形成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调查作业。
五、教学进度表
根据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际,调整以后的教学内容与进度如下:
1、让自己更快乐(1课时)
2、让考试更轻松(1课时)
3、关爱青春健康(1课时)
4、学会保护自己(1课时))
5、美丽罂粟滴血泣诉(1课时)
6、涉毒行为必受制裁(1课时)
7、珍爱生命远离毒品(1课时)
8、探寻祖先生活的痕迹(1课时)
9、陆游与杭州(1课时)
10、毕昇和活字印刷(1课时)
11、清代诗人龚自珍(1课时)
12、茅以升和钱江大桥(1课时)
13、科学家钱学森(1课时)
14、画家叶浅予(1课时)
15、跨湖桥遗址(1课时)
16、南宋官窑(1课时)
第1课
让自己更快乐
教学目标:
1、了解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积极情绪,建立“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和“情绪是可以调节的”的信念。
3、树立“帮助他人心里乐”的观念,让自己变得更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难点是形成积极情绪,建立“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和“情绪是可以调节的”的信念
【活动形式】小品表演、讨论。【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准备】事先编排小品。【活动设想】
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反映了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情绪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情绪始终悄悄地参与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工作和学习效率,也改变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因此如果我们懂得情绪确实能够起到加强或者削弱我们活动效果的作用,那么调节控制、利用好它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因此,为了了解小学生情绪困扰以及如何控制调节不良清绪的状况,我们对五年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因为某些问题而产生不良情绪,而49.7%的学生无法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因此教育学生学会控制调节不良情绪已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自己更快乐》,从而让学生了解三个方面的内容:1.情绪的产生;2.不良情绪对我们的影响;3.如何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可采用自慰(即换个角度想:设计情境让学生练习)、合理地宣泄(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几种合理的宣泄方式)等方法。【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主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少事情,有的是让我们感到开心,有的是让我们感到伤心,那现在就请大家说说哪些事让你感到开心,哪些事让你感到伤心的。生1:妈妈帮我过生日时我很开心。
生2:我或者丢了钱,或者被人打我会很伤心。生3:考试考好我会感到很开心。
生4:我家买了一台电脑,我会感到很高兴。生5:放假时我感到很高兴。
师:刚才我们大家说了许多开心以及伤心难过的事,伤心难过和开心都是我们的什么?
生:都是我们的情绪。
(点评:由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自然地导入主题,并注意到情绪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从而为下面活动作好了铺垫。)
二、小品表演,分组讨论
师:对了,都是我们的情绪,那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情绪是怎么产生的?首先请大家观看小品。
(由两个学生表演小品:小华:“我们刚刚上完体育课,瞧我们满头大汗。”小伟:“我也是,真是又渴又累。”小华:“哈哈!我的桌子上还有半杯水呢?太好了!”咕嘟咕嘟喝下去。小伟:“唉,怎么只剩半杯水?”也咕嘟喝下去。)师:现在老师要请大家思考讨论黑板上的三个问题,并记录: 问题1:对于这半杯水,小华和小伟分别表现的情绪是怎样? 问题2:小伟和小华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问题3:你明白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吗?;(学生分组讨论。)
师:现在每组请一位同学发言,把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生(小组1):问题1-小华高兴,小伟很挑剔。问题2-每个人的思维不同。问题3-情绪的产生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
生(小组2):问题1-小华的情绪很高兴,觉得无所谓,小伟很难过,不满意。问题2-因为人有不同思想所以有不同的情绪。问题3-情绪是人的思想产生的。生(小组3):问题1-小华、小伟的情绪一个乐观状态,一个悲观状态。问题2-因为他们的性格和想法不同。问题3-在心情的变化下情绪产生了。生(小组4):问题1-小华和小伟的情绪都不一样,小华很高兴,小伟很伤心。问题2-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喜怒哀乐,小华觉得这半杯水己经足够了,小伟水量比较大,觉得半杯水不够,所以不高兴。问题3-情绪的产生是由每个人的感想都不一样所以会有不同的情绪。
生(小组5):问题1-小华想有水喝就好,不管那么多,很高兴,小伟想只有半杯水,太少不解渴,感到很不开心。问题2-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人的看法。问题3-情绪是由心里的感想而产生的。
师(小结):刚才每一组的同学都认真地讨论,并且发言都很好。小华和小伟由于想法、感受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情绪,也就是说想法产生了情绪。那么,是先有想法还是先有情绪呢? 生:先有想法。
师:对了,是先有想法,想法控制情绪。
师:有时我们遇到不开心事,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让自己更快乐呢? 生:换个想法。(换个角度想)
(点评:使用小品表演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情绪体验。通过对小华和小伟对同一事件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原因的探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情绪的产生与个体对事件的不同评价(想法)有关。)
三、尝试助人,改变想法 师:当我们不开心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那么快乐就自然来。下面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帮助一些不快乐的人,让他们换个想法,也快乐起来。请同学们先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都讨论完了,现在我们听听同学们是怎么帮助他们的?首先我们来帮助第一个不快乐的人:A同学被老师批评,他连着几天闷闷不乐。
生(小组1):A同学想只要知错就好,天才也有错误的时候,不要把一时的错误放在心上。
师:其他组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小组2):只要改正缺点,下不为例,争取下次让老师表扬。生(小组3):A同学可以去逛逛街解解闷。师:你们觉得第3组同学的帮助是换个想法吗? 生:不是,是做法。
师:虽然第三组的方法也不错,但不是换个想法,而是做法。
师:下面我们来帮助第二位不快乐的人:B同学的语文测试成绩只有55分,她难过极了。
生(小组1):不要灰心,下次努力就好。
生(小组2):不要只是灰心,要想一下错在哪里,下一次考试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生(小组3):我觉得应该想下次考好。
师:一起看看第三位同学为什么不快乐,C同学错拿了D同学的本子,D同学知道后大发脾气。
生(小组1):C同学告诉D同学不是故意的。
生(小组2):C同学错拿了D同学的本子,D同学不应该大发脾气,应该讲明,然后交换本子。
师:是谁不开心?(生说D同学),所以我们应该帮D同学换个角度想,刚才第一组是换个角度想吗? 生:不是,是做法。
生(小组3):我觉得应该想:算了,下次请他改正。生(小组4):可以让C同学跟D同学解释,D同学就不会生气。
生(小组5):D同学应该理解C同学,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每件事都发脾气,那么这个班就不是优秀班级了。师:大家觉得第5组的想法怎么样? 生(鼓掌):好!师:为什么?
生1:我觉得第5组较好,因为D同学想到优秀班级。师:为什么优秀班级就不能发脾气呢? 生2:因为优秀班级的学生是不乱发脾气。
师:说得很好,因为优秀班级的学生不乱发脾气,也就是能宽容别人。大家还有觉得哪组的想法较好?
生3:我认为第3组的想法较好,因为我觉得他不计较。
师:接着我们来帮助这对老夫妻,让他们换个想法,也快乐起来。
生(小组1):我觉得他们不管是晴天和雨天,他们都要为生意好的女儿高兴。生(小组2):他们应该高兴,他们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应该高兴,因为晴天小女儿有生意,雨天大女儿又有生意,这样晴天与雨天都该高兴。
生(小组3):下雨天,大女儿有生意,二女儿没有生意,等晴天二女儿有生意,所以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有生意。师: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有生意吗?
生(小组4):可以让老夫妻想无论是晴天和雨天,自己的女儿都会有生意可赚,这样老夫妻就不会病倒了。
生(小组5):该雨天替大女儿高兴,晴天替二女儿高兴,因为他们无论哪一天都有女儿会有生意做。
师:刚才我们大家都帮助他们换个想法,让他们开心起来,那如果是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换个角度想,快乐自然来。
(点评:通过尝试帮助一些不快乐的人,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活动的效果。学生在帮助别人换个想法快乐起来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帮助自己。)
四、探讨方法,学会宣泄 师:可能有的同学也许会说,假如我换个角度想,还是不开心,心里特别难受,我应该怎么办呢? 生1:发泄。
师:对了,当心理特别难受时,大家可以进行情绪宣泄。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宣泄。生1:告诉爸爸妈妈。‘
师:对了,不仅可以告诉爸爸、妈妈,还可以告诉你的同学、朋友等,所以,第一种宣泄的方式:倾诉。生2:当我不开心时摔东西。师:大家赞同这种宣泄方式吗?
生3:这种方式不好,因为如果把贵重的东西摔坏了,爸爸妈妈会生气。师:你们认同这位同学的说法吗? 生(全体):认同。
师:所以这种摔东西的宣泄方式是不可取的。
生: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一张纸上,做成小船放在水里。生:还可以埋在地下。
师:就是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那么第二种的宣泄方式就是写日记或写在纸上。如果担心被人发现,你还可以写完后撕了或烧掉。生:痛哭一场。
生: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
师:对了,所以第三种宣泄的方式:可以痛哭一场或大声呐喊。生:去打电脑游戏。生:去踢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就是去做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转移注意力,这是第四种的宣泄方式。
生:到街上大吃大喝。
师:大家觉得这种宣泄方式如何? 生:不好,会拉肚子。
师:暴饮暴食有损身体健康,因此大家最好尽量不用这种宣泄方式。师:如果同学们以后发现你认为好的情绪宣泄方式,可以与大家互相交流。通过这节课大家都知道当自己不快乐时,可以换个角度想,或进行情绪宣泄,让自己更快乐。板书设计:
让自己更快乐
忧婆婆 乐婆婆
悲观 乐观 教学后记:
通过故事的引入,引导学生发现对待生活的两种不同态度。并结合学生自身的故事来论证“乐观”的态度更能使我们感到快乐,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
第2课 让考试更轻松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难点是学生学会消除过度紧张心理。【理论分析】
考试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情,过度紧张是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遇到考试情绪高度紧张,心慌,胸闷,头昏,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有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手指震颤,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甚至昏厥等。
对考试漠不关心,抱“无所谓”的态度,也是目前某些小学生对待考试的不正常心理,同样应帮助他们认识其危害性,引起足够重视。【教学过程】
1、做游戏,初步体验
⑴师述: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过平地独木桥”的游戏(学生过独木桥)⑵述:让独木桥升高些。我们再过一次桥。(学生过升高的独木桥)⑶让同学们谈体会,述:第一次过独木桥和第二次过桥心里有什么不同感受? ⑷小结
第一次过桥,大家很顺利地过了,第二次过桥,独木桥升高了,有的同学紧张得心乱跳,还有的同学的脚也在发抖,因为大家都害怕掉进河里,越紧张,越容易掉进河里。由于大家过度紧张,因此影响了大家正常水平的发挥。
2、引导学生:
师述:其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也非常紧张。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乱跳,就是现在我也有些紧张,这是非常正常的。
⑴问: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出示:考试。⑵问:你们在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 ⑶让同学们讨论:(4人一组)
⑷交流,你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自由谈)同学们说:
a、考试前,睡不好觉,整天担心 b、考试前就想去小便
c、考试前拿到考卷心里怦怦乱跳 d、答卷时有时看错题
e、有时漏做题,心里烦恼极了。⑸出示图片 ⑹过渡:
对,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由于过度的紧张影响了你们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了同学们的成绩,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3、我们怎样克服这些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两种途径: *一是自我调节
⑴ 老师介绍:有三种减轻紧张情绪的简便技术。
出示:A、迅速同时拉紧缩所有的肌肉,然后立即解除,紧张,反复多次。B、把练习的重心放在呼吸上,做6次慢速的深呼吸,想象所有的紧张随着呼吸离开了肌体。
C、自我暗示:“冷静,放松”并与深呼吸协调进行。⑵ 做自我调节操
放轻音乐 闭上眼睛,松松头颈,松松肩 操练时身体要放松,闭目,呼气和吸气要充分 *二是什么? ⑴ 听故事,明理
A、放录音,听故事(故事内容略)
B、讨论:演说家采取什么方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 C、小结,过渡
蒙悉尼斯第一次演讲时特别紧张,结果影响了他们演讲,被别人赶了下台,第二次演讲时,由于他一次次练习,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得格外自信,他克服了过度紧张的情绪,博得观众的喝彩,同学们,你们看,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多么重要
⑵ 那么,我们怎样在考试期间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A、注意学习生活节奏。B、学会自我调节。C、考试增加自信心。⑶正确指导 出示:
A、复习时的重点:已经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及时补习生疏的地方。B、看看自己整理的图表,笔记,考卷等。C、检查考试必备的学习用品,保证充足睡眠。
D、比平时提前半小时起床,吃好早饭,检查所带学习用品,信心百倍走向考场。E、保持心情轻松,相信自己能考得很好。
F、预备铃响后,休息一会,或闭目养神保证头脑清醒。
4、小结:
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到自我调节考前做好准备,考试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克服紧张情绪。
5、实践:“做个小记者”
用学到的方法,采访身边老师,并谈谈体会。板书设计:
让考试更轻松
紧张的原因 消除紧张的办法
教学后记:
经调查,发现考试紧张是很多学生会有的,但本课要帮助孩子区别“紧张”与“过度紧张”的区别,正确认识“紧张”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映,适度的紧张感是一种动力,而过度紧张则不利于健康,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要落实。
第3课 关爱青春健康
教学目标:
1、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知道青春期是一个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且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心理上的变化,健康、快乐自信地进入青春期。
3、通过收集有关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资料的活动,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知道青春期是一个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且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难点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心理上的变化,健康、快乐自信地进入青春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讲解青春期的有关知识
1、何为青春期
2、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二、活动
1、涂色自测
2、说说自己的烦恼
3、说说自己如何消除烦恼
三、组织小辩论
男女同学应当怎样交往?
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大大方方地与异性同学交往。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交往时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广泛交往有利于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便于吸取多个异性同学身上的优点,利于自己的性格发展和人格塑造。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限制自己的社交范围,对异性的了解不仅有限,可能还会失去与多数伙伴的接触机会,过早陷入“一对一”交往的感情漩涡。所以,要通过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在集体和小组为主的活动中,克服闭锁和消极等待心理,多关心帮助同学,特别要主动与不同性格的异性朋友交往,加深对异性同学的全面了解和理解,锻炼自己的适应性,与异性同学建立友好、合作的融洽关系。在与异性交往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1、要相互理解和尊重,要讲文明礼貌,自尊自爱,互尊互爱。待人要不卑不亢,宽容大度。
2、衣着要整洁大方,同自己的身份相符,不要浓妆艳抹,也不要穿奇装异服,那样容易给人以虚浮轻薄之感。
3、言行举止要有分寸,对待异性不必过分拘束,也不要过分随便。一些不应开的玩笑、不应做的举动是要注意男女有别的。
4、异性之间的交往应在集体活动的时间内,避免时间过晚或单独在一起。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应该是公开的,只限于学习、工作和有意义的娱乐活动范围内,并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总之,与异性交往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学习中,才能使自己逐渐掌握其要领。我们应该积极、健康、大胆地参与到异性的交往活动中,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异性交往可以掌握适应社会的技巧,学习男女之间相处的礼仪和文明行为。
四、活动延伸
组织学生看青春期影片或影视节目 板书设计:
关爱青春健康 逆反心理: 表现
克服办法 教学后记:
现在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他的逆反心理尤为突出。学生基本能认识到自己有哪些逆反心理,也明白一些逆反心理导致了行为的偏差,但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本课重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逆反行为,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4课 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初步掌握辨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身边存在着许多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2、使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对待不同侵害应采取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使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难点: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设疑激趣
〔媒体演示〕新加坡电影片段《小孩不笨》。(主要描述的是三个小学生因轻信他人的话,而被绑架。时间:2分钟)
教师:刚刚录像中这三个学生是受到哪种侵害吗? 学生:社会侵害。
教师: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有可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侵害。而这些侵害会带给我们未成年人很大的危害。〔媒体演示〕
教师: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平平安安的,不要受到伤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媒体演示〕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设计思路:使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二)角色扮演,体验情境〔媒体演示〕《小燕网上聊天的事件》
教师:请同学们以这个故事为剧本,编排一个简短的小品,准备时间:3分钟。学生表演。
思考:小燕家中被盗是因为什么? 学生:小燕家的被盗是因为她的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网上透露了自己的姓名、地址和电话等真实情况。
〔媒体演示〕
一、提高警惕——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阅读〕(教材94页)相关链接:“网上交友请注意”
教师: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同学们是否留心过我们的身后呢? 〔媒体演示〕警惕你的身后
(小结)除了以上情况外,其实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面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设计思路: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景,身临其境,明是非,辨美丑,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学生成了课堂主人,他们体验、交流、讨论、感受,放松地模拟生活情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合作探究,互助学习
教师:在不法侵害发生之前,我们可以保持高度的警惕予以防范,但是有些时候那些不法侵害却是防不胜防的,那么在不法侵害发生、进行时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例如碰到了下面这些情况。火灾交通事故
〔媒体演示〕四张图片: 被人勒索被人跟踪
教师:碰到这些情况,同学们会如何保护自己呢?让我们围绕这一主题,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吧!探究主题:如何在各种险情中保护自己。
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每组针对上面演示图片的情况之一,探究如何保护自己。
探究时间:3分钟。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
(预设:把预先准备好的“火灾逃生知识图”演示给学生看。如果学生在汇报探究结果时说,“要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可以穿插教科书95页中高中毕业生小任的遭遇。帮助学生认识随机应变的重要性。)教师:大家所想的办法和策略都不错,那么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媒体演示〕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侵害的关键
教师:生活中我们受到的不法侵害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正如我们幻灯片6中图1图2),这时我们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二是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正如我们幻灯片6中图1图2),有能力足以制服犯罪分子,自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也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充分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媒体演示〕拨打“120”——生命转折线
〔阅读〕(教材95页)相关链接:不法侵害保护秒招
教师:总之,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 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设计思路:“生活便是课堂,过程即是学习”,学生是在一种主动探究、合作共享、兴奋难抑的心理氛围中进行学习的。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调动起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从孩子的口中得出结论,更便于学生的记忆]
(四)案例分析,交流学习
教师:尽管我们有未雨绸缪的警惕防范和机智灵活的智慧应急,但不法侵害有时候还是没商量地发生了。当不法侵害发生在我们身上后,我们该寻找怎样的保护神呢?一起来看下面的案例。
〔媒体演示〕国内首例未成年人著作权案 思考:小峰靠什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发言。
〔媒体演示〕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教师:案例中的小峰就是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的事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不少,就比如下面的这个案例: 〔媒体演示〕学生张蒙和母亲受侵权案 思考:请帮张蒙和她的妈妈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件事情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青少年受到非法侵害时,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我国特地颁布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演示图片及相关资料),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设计思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方法,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五)课堂总结,感悟升华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探讨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或者说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老师想用一首打油诗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思路:学生感悟,回顾新课,突出重点,进行提升] 板书设计:
互相尊重 学会保护自己 自重自爱
大方得体 教学后记:
本课可以结合品社课《法律,生命的保护伞》进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学会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来保护自己。
第5课 美丽罂粟 滴血泣诉
教学目标
1.了解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和毒品的有关知识。2.明确毒品是人类公害,远离和拒绝毒品。
3.了解我国在打击毒品犯罪方面的重大措施和取得的成就。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毒品的危害 教学难点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有关毒品危害等的音像资料、学生课前收集毒品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前出示录象片段)引入话题 :看到刚才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同学们已经知道,我们今天谈论的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毒品问题已经成为对全民族和全世界危害最为严重的社会毒瘤,尤其是对我们青少年,毒品教育势在必行。江泽民同志曾经这样告诫我们:(片段)活动一 了解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1. 在所有的吸毒人员中,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一张稚气的脸,可是他们却早早的走进生命的误区,经受灵魂和肉体的煎熬和折磨,这就是那些无知的青少年。下面 我们一起来回忆和了解那个同龄人的故事。(学习课本21页有关资料。)
2.这个女孩原来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少女第一次吸毒的? 3..第一次吸毒的滋味感觉好受吗?可为什么后来又会吸第2次,第3次呢? 4.吸毒上瘾以后,她能彻底戒掉毒瘾吗 ?为什么 ?
5.即使经过戒毒治疗,这个少女占时摆脱了毒瘾的纠缠,但她还将面临人生的困惑,无论在学习、生活和面对社会的各种情景都将承受常人难以设想的诸多压力和困惑。
6.从这个少女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缺少父母关爱是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之一,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可能造成青少年走上吸食毒品这条不归之路呢?
7.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毒品的好奇心理,产生这种好奇心理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小组讨论,一会在交流讨论结果的时候把你们的结论与专家的评论对照,看哪个小组的结论说的最有道理。8.从这个花季少女的经历中,你有什么深切的体会和感受? 活动二 明确毒品的危害
1. 毒品摧残生命。但同学们了解毒品吗?你对毒品知识的了解是通过那些途径得来的?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毒品 ?请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来回答。2. 请看专家对毒品的介绍。
3. 毒品有那些危害呢?请小组交流所收集到的资料。
4. 学生边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和体会毒品危害自身、家庭和社会的惨痛教训,具体了解毒品的危害
5. 想一想,现在你对“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这话是怎样理解的?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活动三 打击毒品犯罪
1. 我国政府在打击毒品犯罪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果呢? 2. 在打击毒品犯罪的过程中,谁作出的贡献最大?你现在对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 对于那些因为吸毒而误入歧途的人,我们的社会是并没有抛弃他们,我们的政府和人民竭尽全力挽救他们宝贵而孱弱的生命和灵魂,很多人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请看他们发自心灵的忏悔吧!
4.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你今后会怎样对待毒品呢?说出来让大家听听。(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孩子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也为了自身的幸福和快乐,让我们擦亮自己的眼睛,远离毒品,珍爱我们宝贵而年轻的生命吧!(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防毒拒毒意识,同学们在课后还可以办黑板报或手抄报,共同构筑一道防毒拒毒的钢铁长城)板书设计:
毒品起源
毒品种类
美丽罂粟 滴血泣诉 毒品危害
抵制毒品 教学后记: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可以结合品社课《向白色恶魔说不》进行教学,通过图片、真实的案例、《中华之剑》纪录片等手段,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毒品的危害,从而树立起远离毒品的认识。
第6课 涉毒行为 必守制裁
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是什么?它对人类有什么危害?认识法律具体条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刑法》)
2.对于毒品我们的态度就是“远离”。针对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毒品和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行为我们可以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坚决加以打击。
3.当今时代,贩毒、吸毒依然是我们执法者打击的重点对象。为了祖国、人民利益请青少年从自己做起,远离毒品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本节课的将解释每个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远离毒品”“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难点是未成年人能够依靠法律武器坚决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社会安定团结局面贡献一份力量。三.课前准备
1.幻灯片(近代史上禁烟宣传资料、有关毒品的图片以及物质结构剖析它对人类的危害性)
2.录像片(《东方110》:缉毒警察大队如何擒拿贩毒团伙的现场纪实)3.法律宣传小组小品表演排练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历史(展示虎门硝烟幻灯片)
教师介绍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教训,人民饱受磨难,鸦片使军队、百姓不能自拔,迷失自我,个个吸毒后精神萎靡,打仗失去战斗力,就像海浪后泛起的泡沫。究竟什么是毒品?它为什么有如此危害性?
(幻灯片展示毒品种类及由来)表面漂亮的罂粟花粗略加工后变成俗称“大麻”物质,据报道,在精炼后能制成海洛因(俗称“四号”)、摇头丸、冰毒等毒性强的非法物质。一旦接触这种物质,就立刻上瘾,接而导致死亡。因为如果吸食后,对人脑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的幻觉,从而胡作非为。例如,华东师大一位是生物科学院研究生2000年分配到上海市某毒品研究所工作,虽然他对毒品知识了解甚多,但由于好奇心驱使,埋下祸根。有一次,他趁同事不注意,心想“都说毒品很可怕,他到底是什么滋味,接此时机尝试一下。”结果,就那么一点白色粉末状的物质是他不能自拔。由于吸毒过度成瘾于2002年7月在医院不治身亡。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例,给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事例不仅丧失了一条人命,而且把死者整个家庭搞得支离破碎。
就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生命就此终结;
就是由于毒品的存在,使原本幸福的家庭土崩瓦解;反之,就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人民坚定信念与之抗衡;
就是由于毒品的存在,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
请远离毒品!警惕毒品的侵蚀!警钟长鸣!
比如一代球星马拉多纳的职业生涯也葬送在毒品上,依照他的足球天赋本可以创造多项前人未有的纪录,但由于随便不谨慎的思想问题,走上一条不归之路,直至受到群众地唾骂,连妻子也离他而去。同学们,“一失足,千古恨。” 请看纪实片(毒品的严重危害性)
(二)小组讨论
1.请各位同学思考一下,对毒品的危害性,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2.课前准备情景小品表演
3.要求写一片题目为《远离毒品》的宣传小作文
(三)播放搜集纪录片———刑警803如何英勇擒拿贩毒团伙的现场纪实 1.观看后,请小组代表谈谈自己的看法
2.由教师引导用法律武器来制裁犯罪分子。《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非法行为有多种类型。其中,它严厉规定禁止: a.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 b.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罂粟壳;
例如,某家火锅店在其经营的食物当中就因为摆放罂粟壳而遭到法律的追究。一般来说,《条例》有三种处罚手段:警告、罚款、拘留。《刑法》规定:实施贩毒数量在一定范围将受到刑罚处罚。见《刑法》中具体说明。板书设计:
违法行为 涉毒行为 必受制裁 法律制裁
国际禁毒日 教学后记:
重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知道世界各国所采取的禁毒行动,可结合一些涉毒人员的处罚案例进行教学。同时课前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历年来的禁毒日主题,并自己设计下一年的主题,清楚认识到禁毒的重要性。
第7课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提高学生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培养学生“从我做起”扫除毒害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
难点是提高学生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培养学生“从我做起”扫除毒害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从Internet上选择、下载有关“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主题的网页,(如:www.xiexiebang.com、http://www.nwcmoed.edu.hk.ro/)并与学校的局域网进行链接。《林则徐》VCD影片、课件、投影设备、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分组:每4人1组,每组两台电脑。
设置情境: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电影片段。
同组学生进行讨论,组代表向全班发表本组的见解,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更正。
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②虎门销烟中的“烟”指的是什么?
③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是否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④在当今社会,有没有类似于鸦片并使人成瘾、危害生命的毒品? 4.3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吸毒的后果,认识毒品及其危害。
教师分别投影出材料1、2、3、4,供学生分析思考。每出现一个材料,同组学生先在组内进行讨论,然后,由组代表向全班发表本组的见解(组代表可轮流担任),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更正。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追问,使讨论的内容步步深入。
材料1 张某,19岁,身高1.80 m,初中毕业后在家乡从事农业劳动。吸毒前该人体健如牛,100 kg的粮食扛起来就走,乡亲们都叫他“铁牛”。铁牛不仅自家的农田收拾得好,而且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干活,深受村民的喜爱。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来找他。久别相逢,铁牛高兴地吸了同学的3支“进口香烟”。此后他日夜思念这“进口香烟”,这同学也一次次地把香烟送来。后来同学告诉他,你吸的是海洛因,此时的铁牛已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开始购买和吸食毒品。两年后,铁牛终因吸毒而被捕。当公安人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卷曲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感慨道:“毒这东西,谁沾上谁就脱不了身。”
——摘自《唐山劳动日报》
分析讨论:
①张某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
②后来,他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
③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④“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这句话对吗?
材料2 李某,24岁,聪颖贤惠,婚后曾与丈夫一起经营一小商店。由于两人不辞辛苦,生意很红火。几年后就成了拥有几家公司、百万家产的爆发户。他们住别墅,坐小车,出入豪华酒店,交往了许多社会社上的“富商”。在交往中,发现有的富商吸食毒品,摆出高人一等、不可一世的样子。丈夫心里不是滋味,要和他们比一比,到底谁富!他开始吸毒。已有身孕的妻子在丈夫的带动下,也吸起毒来。
——摘自《楚天都市报》 分析讨论:
①李某夫妇沾染毒瘾的原因。
②1年后,他们的家庭会是什么样子呢?
③他们未来的孩子会受什么影响?
材料3 某男,现年 45岁,自幼好吃懒做,人称“阿三”。改革开放以来,他看到左邻右舍都富了起来,也做起了发财梦。苍蝇不盯无缝的蛋,社会上几个贩毒分子看透了阿三的心思,金钱诱惑很快使阿三走上了吸毒贩毒的道路。在这条危险的道路上,阿三变得心狠手毒,为了得到金钱和毒品,偷盗、抢劫,甚至杀人,无恶不作。在“扫黑除恶”的战役中,经公安干警围追堵截,在我国边界地区终于将恶贯满盈的阿三抓获。
——摘自《楚天都市报》
分析讨论:
①透视阿三走上吸毒、贩毒这条不归路,我们想到了什么?
②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吸毒贩毒行为的处罚规定吗?
材料4 有1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作出“榜样”。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摘自“新华网”
分析讨论:
①“别学我!”,我们从着这句话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②试着说一说为什么吸毒成瘾后很难戒断?会有哪些戒断反应?
③你认为只吸食毒品一二次会成瘾吗?
④这位年轻的医生自杀的原因。(提示:从社会舆论、他的心理和生理、吸毒的后果等角度去分析。)
材料5 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
——摘自“新华网”
分析讨论:
①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
②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③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深入学习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有的也很有独到的见解,但是对于有些问题的理解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下面我们一起到网上查寻自己所需的信息,为我们刚才的争论、不解寻求答案。
学生登陆学校局域网的网站,自主学习、解惑释疑、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再探讨
学生进一步探讨拒绝毒品,保护自己,扑灭毒火,造福社会的措施。
板书设计:
敲响白色警钟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白色瘟疫蔓延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结合品社课中的内容,学生已在品社课中观看了有关录像,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学生在交流“如何面对毒品”,“我们可以做些什”的时候,学生的观点比较明确,做法也很多。
第8课 探寻祖先生活的痕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的作用。
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
4、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二、教学过程
1、在转变过程中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认为起极其重要作用的是什么?为什么?
2、什么是旧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请你介绍一下古代中国最早的古人类。出示导读提纲这一环节让学生装主动参与探究较为重要。创设适宜问题情景可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动机与兴趣,能产生正向的学习迁移。因此,拟出了5个不同层次问题,在课前将这些问题印发给学生:围绕这5个问题作为学习导读提纲,指导学生探究问题,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3、我们人类从哪里来? 你知道几种关于“我们祖先起源”的说法?请你评价并说明理由。
通过P4阅读阅读卡,学生马上会归纳出三个人类起源说。这三个答案对学生来讲很简单,老师在学生讨论发言中可以补充与引导:让学生观察图1—1《攀树的古猿想象图》并朗读“阅读卡”相关内容,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当时古猿可能的生活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科学的。并提出恩格斯后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理论。
4、什么是旧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请你介绍一下古代中国最早的古人类。结合图1—4《史前人类打制的石器》,学生会知道什么叫旧古器时代。根据教材信息通过文字组合,学生基本上能介绍清楚元谋人的情况。
学生在思考进行交流回答后教师可以归纳:亚、非、欧等地区发现了远古人的人类化石证明早在这些地方远古人谅开始生存了。并引导学生对照地图册,查阅图中地名所在国家,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陆游与杭州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与杭州的关系,体会陆游对于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2.从陆游为杭州留下的诗词中感受陆游笔下的古代杭城风情,体会其文化成就与思想精神。
3.通过收集有关陆游与杭州的故事,促进对杭州文史及陆游的了解。【教学过程】
1、陆游简介
陆游生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十月十七日,这是一个金兵入侵,战乱将起的年代,他出生在父亲赴京上任路上。陆游父亲陆宰进京后被任命为京西路转运副使,负责泽州、潞州一带军队的给养,然第二年靖康元年四月,陆宰就突遭免职,一家人只得南归故里。其时正值金兵大军压境,北宋将亡,沿途兵荒马乱,陆游一家历尽艰辛苦难,终于渡过淮水,再由运河到达杭州,然后回到山阴。
2、陆游与杭州的关系 陆游几次来杭州? 陆游来杭州都住在哪里?
诗词欣赏《临安春雨初霁》,体会《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意境,从而感受800多年前陆游笔下的孩儿巷,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更多的陆游与杭州的故事。陆游诗文欣赏
3、了解关于陆游纪念馆 阅读P3相关链接
4、收集有关陆游与杭州的故事 板书设计:
位卑勿敢忘忧国
陆游与杭州 山水有幸伴诗人
孩儿巷中留名诗
教学后记:
陆游学生比较熟悉,曾经背过他写的诗。可以从他的是入手,发现他的爱国情怀,再补充一些学生搜集的资料,讲讲他的背景资料,他做过的一些事,这样对陆游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毕昇和活字印刷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了解印刷术的发展过程及对世界的重大影响,为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
2.懂得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始于对身边小事的细心观察,从小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我国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增强对潜心研究,奉献祖国的科学家的敬仰。
【教学要点】
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布衣发明家毕昇”,“印刷术的传播和发展”。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印刷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对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自豪之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活字印刷取代先前的雕版印刷的重大意义。
第一部分的内容“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主要介绍了从雕版印刷技术到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变迁以及两种印刷技术的不同印刷方法。虽然我们身边有大量的印刷品,但是印刷技术是比较专业的内容,特别是现代不断发展的印刷技术,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因此对印刷技术的历史发展,以及印刷术的基本的原理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一些幻灯片或视频介绍,让学生增进这方面知识的了解。重点掌握雕版印刷的缺点和活字印刷的优点。
第二部分的内容“布衣发明家毕昇”主要通过介绍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小故事,让学生感悟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观察身边的细小事情获得启发的道理,并且从小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好习惯。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收集发明家的小故事,知道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艰辛的过程,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第三部分的内容“印刷术的传播和发展”主要介绍我国古代的印刷术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对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产生自豪感。教材中选择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反映活字印刷的场景照片和一段印刷术传播的资料介绍。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绘制印刷术传播的路线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印刷术在世界传播的过程,感受古代科技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增进中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
这部分内容中还安排了一小段介绍激光印刷技术的文字,此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现代印刷技术,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理解汉字排版在印刷中是一项技术的攻关,体会在高科技时代,我国的印刷技术也是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教学建议】
1.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活字印刷是印刷术历史发展中的重大技术进步,它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课前可以让学生开展一些资料收集活动,了解一些基本的印刷知识,包括书本上提到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激光照排技术,甚至彩色印刷的一些概念性知识,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印刷技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可以通过从网上或有关的出版系统获取一些介绍出版印刷技术发展的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看,了解有关的内容。
2.教学的引入可以从第二块介绍到的北京奥运会上的字模变换情景引入,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很自然的引入关于印刷术的学习。
3.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用萝卜、橡皮等体验一下刻字并组合成句并印字的过程,从而感受活字印刷相较于雕版印刷技术的进步所在。4.王选主持研发的北大方正激光排版技术是我国现代印刷技术的重大发明,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明白激光照排是怎么一回事,教师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浅显易懂地介绍给学生。【教学过程】: 毕昇生平
说说你了解的资料。
2、交流反馈。
了解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演变
1、请同学们读读书本4页中《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资料。
2、指名说说读了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3、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三、深入了解毕昇,明白启示。
1、打开书本读书本6页中的故事《布衣发明家毕昇》。
2、四人小组交流: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3、小结提升。
【教学资源】 1.毕昇的生平简介
毕 昇(?-1051),杭州人,也有人认为是湖北英山县草盘人。北宋著名发明家。宋仁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子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关于毕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发明活字版的经过,除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的记载外,还找不到第二个文献资料。沈括只说他是个布衣,籍贯及生平一点都没有交代。所谓布衣,从字面理解就是没有作过官的普通老百姓。关于毕昇的职业,以前曾有人作过各种推猜,但最为可靠的说法,毕昇应当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活字版的发明者。由于毕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昇才发明了活字版。关于毕昇的籍贯,沈括也没有交代,只知道毕昇死后,他制做的泥活字为沈括的侄子所收藏,从这一点推猜毕昇和沈家或者是亲戚,或者是近邻。沈括是杭州人,毕昇可能也是杭州人。杭州是当时雕版印刷较为发达的地区,活字版在这里发明,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据传,毕昇后人因用活字胶泥伪造钱币被朝廷发现,株连九族,侥幸逃脱之族人遂改姓田、万。1990年毕昇墓碑在英山草盘地五桂村毕家坳发现,墓地西3公里处为毕家铺,南一公里处的肖家大屋传为毕宰相府,东十五公里处有宰相毕翰儒墓。如今虽然当地有地名叫毕家铺,但田、万姓多,毕姓无。经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委会、湖北省文管会等单位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28名专家学者鉴定,认为此处极有可能是毕昇的原籍。2.活字印刷术的记载
古人对活字印刷术的一些记载是今人获取历史的重要来来源。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活字印刷术的介绍是这样的:“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用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其中所记“沈存中法”,即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法。这一记载说明在毕昇之后是有人继承其法,并加以实践的。此后,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就不绝于史。3.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体字模
活体字模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大受欢迎的一个节目。字模相继变化出古体和现代汉语的“和”字,以及水波纹、长城、山桃花等造型,气势恢宏又充满创意。现场观众大多以为如此壮观的场面是用机器来操纵字模,而当节目结束时,字模突然打开,大汗淋漓的演员向观众挥手致意,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真正的“活体字”呀!
总导演张艺谋在开幕式创意中提出了四大发明,其他人也认为,活字印刷是四大发明中最具动感的一个,而字模最有表演性和可叙述性,承上启下,对人类文明的叙述具有连带关系,能够支撑整个表演。所以字模表演成为最早确定下来、也是唯一从最初坚持到最后的创意。
北京奥运开幕式的舞美设计总监韩立勋最早提出这个创意,然而创作字模的过程却是异常艰辛。第一次实验,他们采用液压升降原理来操纵字模,但最终失败了,50个字样的字模和实验设备全部报废,看到这个失败结果,张艺谋导演有些动摇,想把这个创意否定掉,但韩立勋力争进行了第二次实验,他们利用弹簧将字模升降装置做成了一杆垂直方向的“秤”——只要在平衡的秤一端稍微施力,另一端就会上升或下降。这个过程用了整半年时间,前后共修改了26次才得以成功。最终开幕式上使用的每个字模重18公斤,但演员通过操作升降设备,使得它的操作重量大大减轻,在表演时,演员可以在1秒钟内轻松地将外层“字模筒”升高到4米左右,完成所需要的动作。
在时长6分45秒的表演中,单个演员需要升降字模数百次,快的时候,演员要在2秒钟内完成3次升降。为了整齐划一,所有的演员都是1.7米左右的年轻人。与开幕式许多表演使用的高科技相比,活体字模的操控方式显得原始而简单,近900名演员都是靠记忆来完成动作。根据需要完成的动作,导演组为每个字模单独编写了一套“口令”,这些口令精确到每一秒。演员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所在字模的口令,在预定的时刻完成预定的动作。
据统计,每个演员要记住380个动作。由于每个字模道具都是封闭的,演员们看不到其他同伴,没有参照物和提示,这加大了记忆的难度,只能通过更长时间的训练来解决。此外,在完成水波纹等动作时,演员在特定的时刻必须将道具举到恰当的高度,而不能完全举起来,这要求演员掌握好每次升降的力度。通过反复的训练后,演员们不但在脑海里巩固记忆,而且在手劲上也形成了固定的套路,被导演们称为“肌肉记忆”。
最大的考验还是在开幕式当天,字模演员从下午两点就进入地仓,钻到字模里原地待命,他们一直等到自己的演出结束,足足有七个小时,中间想上厕所都不行,这些小伙子都是穿着尿不湿进去的。在整个表演中,很多观众都没意识到字模里面是人。也正因为字模的轰动效果,张艺谋特意留出几秒时间,给这些小伙子们在节目结束后一个露脸的机会。而这也成为开幕式最出人意料、也最令观众感动的经典场面。
4.“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王选,北京大学教授。他是中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昇奖及森泽信夫奖。
激光照排是指激光照排机进行光电转换在胶片上曝光生成潜影的工作。激光照排技术是80年代末伴着汉字输入方案的出现在中国推广开来的。最先运用这项技术的是汉字排版量很大的报社,随着汉字输入法的普及,传统铅字排版印刷基本绝迹。数码照片和文字输入法支持了快速地在电脑上制作与编排图文,激光照排技术使电脑里的图文生成到胶片上,为印刷提供了可供晒版的胶片,大大地缩短了制作周期,提高了响应信息的速度。板书设计:
活字印刷术 四大发明之一 毕昇和活字印刷术 布衣发明家 了不起
传播与发展 激光汉字照排系统 教学后记:
从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活字印刷字模表演入手,认识什么是活字印刷术,可以让学生用橡皮泥来做做字模,演示活字印刷的步骤,这样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近代诗人龚自珍
【教学目标】
1.了解龚自珍生平事迹以及在中国近代文学和政治等领域的卓越贡献。2.体会龚自珍爱国、刚正不阿的精神气节和政治上的远见。
3.通过收集有关龚自珍资料、参观龚自珍纪念馆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材分析】
教材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均以该人物在不同领域的地位和贡献做标题。“钱塘人杰”以龚自珍的出生地来命名,主要介绍了他在我国近代文学、思想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以阅读龚自珍的名作《已亥杂诗》和相关介绍调动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引导他们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说说龚自珍还写过哪些名作,在金石、佛学等领域做出过哪些贡献,为什么他被誉为‘钱塘人杰’”,阅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则资料卡片,其目的主要在于拓展学生的思路,进一步了解龚自珍的文学造诣和爱国热情,为第三部分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文坛翘楚”主要从龚自珍在文学上的造诣入手,为学生充分展示了他诗作上的功底。这部分内容精选龚自珍代表诗句,集中表现了他的思想境界和政治抱负。名句的阅读积累和交流感想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其中诗句创作背景的了解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人物特点。
“维新先驱”是龚自珍在近代政坛上的真实写照。这部分内容意图引导学生在感受龚自珍爱国热情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他忧国忧民的政治远见对后人的影响。通过参观龚自珍纪念馆,将身边的资源充分引入课堂,活动性强,形式多样,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活动建议】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龚自珍纪念馆,从而进一步了解龚自珍,激发爱乡情。也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参观龚自珍曾经任教的紫阳书院(紫阳小学的前身),进一步感受人物,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可以以龚自珍为例,拓展到当地社区中去探访近代有志文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联系自己谈感受,规划自己的成长。
3.可以采用“故事会”“板报展”“调查报告”等形式,小组合作对收集到的龚自珍的故事、介绍进行充分交流,既能培养学生合作意思和沟通能力,也是充分感受名人伟大精神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过程】
一、钱塘人杰
1、生平介绍
龚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
(1)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2)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同年,他开始戒诗。(3)29岁至去世。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道光十五年(1835),迁宗人府主事。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48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名评论。2.创作历程:
龚自珍从青年时起,就深刻地意识到封建国家的严重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梁启超说:“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指龚自珍、魏源)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清代学术概论》)早在嘉庆二十五年,他已指出“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户”,“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西域置行省议》)。在道光三年,他深刻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他对时代的危机,不止是敏锐地感觉它,而且也积极地建议挽救它;他肯定未来时代的必然变化,并寄以热情的幻想和希望。
龚自珍到30岁前后,在学术思想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从对正统派考据学严历地批判到坚决抛弃考据学,接受今文经学《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从刘逢禄学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但他肯定考据学的有用的部分;同时也批判今文经学杂以谶纬五行的“恶习”,而主张“经世致用”,倡导学术要为现实政治服务。从此他更自觉地使学术研究密切地与现实政治社会问题联系,研究的课题更为广泛。他“为天地东西南北之学”,研究地理学,而特别致力于当代的典章制度和边疆民族地理,撰《蒙古图志》,完成了十之五六;对现实政治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写《西域置行省议》和《东南罢番舶议》,主张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巩固西北边疆。
龚自珍在中年以后,随着仕途失意,感慨日深,思想也陷入矛盾、烦恼和痛苦,“坐耗苍茫想,全凭琐屑谋”(《撰羽林山馆金石墨本记成,弁端二十字》)。有时想以“搜罗文献”自慰,“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甚至想“发大心”,寄幻想于佛教,以求超世间的解脱。但他爱祖国,关心现实,无法排除“外缘”,终于成不了佛教徒。龚自珍的思想就其主导方面说,虽然他的批判不彻底,改良的目标不明确,但他的政治思想和态度始终是积极的。
二、文坛翘楚
政论、抒情和艺术形象的统一。他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
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
丰富奇异的想象,构成生动有力的形象。在他的诗中,“月怒”、“花影
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使引起伤感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
(3)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诗人自觉地运用古典诗歌多种传统形式,“自周 迄近代之体,皆用之;自杂三四言,至杂八九言,皆用之”(《跋破戒草》)。实际他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
(4)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有瑰丽,也有朴实;有古奥,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一般自然清丽,沉着老练,有杜韩的影响,有些篇章由于用典过繁或过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带来艰深晦涩的缺点。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他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使龚诗别开生面,开创了诗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不同于唐宋诗,实开近代诗的新风貌。龚诗在当时欣赏的人不多,它的影响始大于晚清,主要由于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抒情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合,又不落于以文字、学问、议论为诗。
三、练习
1、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查查资料,尝试了解龚自珍忧国忧民的政治远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学到的历史知识,写出两位历史人物的名字。
3、参观龚自珍纪念馆。茅以升和钱江大桥
【教学目标】
1.了解茅以升的生平事迹和在我国桥梁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2.了解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的过程,感悟茅以升科学救国的思想。3.了解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的地位,激发热爱大桥、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能在地图上大致说出钱塘江上一些大桥和过江隧道的位置,通过调查访问、说说画画等形式,感受钱江大桥和过江隧道对钱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教学要点】
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兢兢业业架桥人”,“大桥传奇”,“钱塘江上数新桥”。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的过程,感悟茅以升科学救国的思想。
第一部分“兢兢业业架桥人”通过讲述茅以升的故事,了解茅以升的生平事迹。杭州人谚语“钱塘江上造桥”多用来形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这说明在钱塘江上建设大桥充满了挑战,茅以升敢于向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发起挑战,底气来源于他在国外勤奋刻苦学习获得的桥梁建设专业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茅以升如何带领技术团队克服技术难点,取得突破的例子。如“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同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遇到很难解决的困难,通过种种努力,不断想出各种解决方案,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钱塘江大桥多灾多难的命运过程。教材提供的资料比较详细,如果再安排时间让学生观看《重访·钱塘江大桥》等电视纪录片,学生对这段历史应该能非常熟悉。教材中只描述了茅以升亲自炸桥这件事,其实钱塘江大桥曾经四度被炸,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涉及到这部分历史。重点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刚刚造好的大桥又炸毁,这当中蕴含了茅以升怎样的情感?读读想想,结合收集的资料,体会旧中国被日寇铁蹄侵略践踏,饱受战火的艰难经历,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继钱江大桥之后,钱塘江上不断出现的新大桥。介绍杭州市“决战东部,跨江发展”的战略目标。未来杭州钱塘江不再是阻碍两岸发展的天然屏障,而是城市中心的栖息之地。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收集资料并让学生来介绍有关大桥的情况,若能结合地图讲解效果则更好。如果时间充裕,更可以拓展介绍我国其他的一些著名大桥,以增进学生对桥梁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活动建议】
1.钱塘江大桥建设时期适逢国家危难时刻,因此她的建设与那个多灾多难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从建设到炸毁再到修复,历时14年之久,这座桥就是一座丰富的历史。在教学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的故事,在班级里相互交流,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这座中国人自己建设的大桥,同时了解这段曲折的历史过程。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春游秋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参观钱塘江大桥博物馆,立体地接触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的历史过程。也可以从网上获取关于钱塘江大桥的影视资料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本篇教参附CCTV拍摄的电视《重访·钱塘江大桥》)。
3.让学生收集钱塘江上其他几座大桥的资料(包括在建的庆春东路过江隧道),通过这些不断出现的桥梁、隧道,感受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巨变,感受今天幸福的生活,感受钱江两岸融为一体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去画画自己最喜欢的一座钱塘江大桥或写写参观日记,在班级里进行展示。4.课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来设计未来的钱塘江大桥。在设计中说明自己设计的钱塘江大桥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创新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学过程】
一、茅以升的故事
1、请同学们读读书本12页中关于茅以升的故事《兢兢业业架桥人》。
2、指名说说读了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3、你还知道有关茅以升爷爷的哪些故事?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二、大桥的传奇
1、你知道钱江大桥的历史吗?阅读书本14页的相关资料。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你去参观过钱江大桥吗?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心目中这座不平凡的大桥。
4、作品展示。
三、钱塘江上数新桥
1、现在,钱塘江上又架起了许多座新桥,你知道有几座吗?
2、指名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信息。
3、出示杭州地图,找找钱塘江上的九座桥和隧道的位置。
4、这些桥给城市的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呢?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吗?
5、课后还可以去采访周围的人,并做好采访记录。【教学资源】 1.茅以升生平
茅以升是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早年留学美国,获工学博士学位。他1920年回国后,曾任河海工科大学、天津北洋大学校长。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近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唐山工学院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1982年他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等无数头衔。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2.钱塘江大桥地理位置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3.钱塘江大桥建筑信息
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钱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与六和塔一起构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宏伟壮丽的景观。
大桥全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下层铁路桥长1322.1米,单线行车;上层公路桥长1453米、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雄伟壮观。大桥如虹飞架南北,铮铮铁骨肩负重任。4.部分历史照片
茅以升主持建造的钱塘江大桥
当时被炸坏的大桥照片
钱塘江畔茅以升先生像
繁忙的大桥
大桥远景 板书设计:
兢兢业业架桥人 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 大桥传奇 钱塘江上数新桥 教学反思:
作为杭州人和新杭州人,学生对钱塘江还是比较熟悉。尤其这几年杭州这在慢慢实现由“西湖时代”向“钱江时代”的过渡,巨大的变化有目共睹。科学家钱学森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学森生平事迹以及在祖国航天科技事业等领域的卓越贡献。2.体会钱学森爱党爱国、淡泊名利的精神气节。
3.通过收集有关钱学森资料的活动,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
1、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1911.12.11~今)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今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前身的一部分),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火箭研究。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一位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在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2、读读介绍,说说钱学森有那些了不起的成就。
3、阅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谈谈自己的感受。
4、讲讲有关钱学森的小故事
书P19小故事
5、钱学森故居地址:
杭州市上城区方谷园2号 板书设计:
“他值五个诗!”
科学家钱学森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辞去我的学部委员称号”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联系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引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出示钱学森的照片,简单介绍,了解钱学森的事迹。学生还通过讲钱学森的故事更深入的了解他的为人。本课正值钱学森离世,结合时事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对钱学森的敬佩。画家叶浅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欣赏与分析画家叶浅予及其主要作品,感受画家不同时期的艺术思想和表现风格。
2.通过简单的对景写生,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怀。
3.探讨家乡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对画家叶浅予作品的影响。能从画家刻苦勤学、不断创新的精神中受到教育和鼓舞。【教学要点】
教材分为三部分,分别以画家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绘画作品为载体组织内容。叶浅予创作的长篇故事漫画“王先生”在《上海漫画》周刊首次刊出。叶浅予创作的另一漫画人物“小陈”,在《晨报》上连载,新时代影片公司出资,把“王先生”拍成电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效应,推动了中国现代漫画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要点是:自学并互相交流《王先生和小陈》漫画故事并认一认画面中人物角色的不同造型特点。在“从小爱画画”故事中体会叶浅予克服困难、热爱画画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漫画的兴趣,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叶浅予如何将生活元素作为创作的题材,并利用漫画省略、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进行漫画创作。叶浅予善于观察,速写能力强,他能用速写的表现形式记录舞台表演艺术家一瞬间美的造型,创作出很多优秀的舞台人物速写作品。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教材上两幅速写作品的对比鉴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叶浅予如何以娴熟高超的速写技能来扑捉人物特点。
第三部分内容意图引导学生欣赏叶浅予《富春山居新图》是如何运用水墨与重色的方法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如何运用突破画中时空限制的传统山水长卷画的表现手法。同时,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画笔,大胆描绘自己的家乡,从而感受叶浅予“以画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报答家乡人民关怀”的胸襟。【教学建议】
1.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叶浅予故居,进一步体会叶浅予集漫画、速写、水墨画于一身的创作特点。
2.调查寻访或上网浏览,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欣赏叶浅予的其他优秀作品。
3.教学还可结合学生实际,组织进行漫画创作、实地写生或以速写的形式画画自己身边的人物,进行创作实践。【教学过程】 了解叶浅予生平
读一读“漫画王先生”这则故事。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欣赏叶浅予的舞台人物速写《献花舞》和《西藏舞》。欣赏叶浅予的舞台人物速写《献花舞》。交流感受:同桌交流——指名交流。欣赏《西藏舞》。
讨论交流:两幅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自己创作,交流体会。
拿起画笔,画画自己的家乡,并互相交流。小结,课外拓展。【教学资源】 1.生平介绍
叶浅予,1907年3月31日出生于桐庐县,自幼热爱绘画及民间艺术。中学毕业后赴上海,从事过广告、书籍插图、染织设计、舞台布景等工作,后来主要从事漫画创作,并与张光字等创编《上海漫画》周刊,主编《时代画报》,发表了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抗战时期,成立并领导《抗日漫画宣传队》,致力于抗日宣传工作,并在香港主编《今日中国》画报。1933年以来,长期从事生活速写。1942年开始,以传统笔墨创作人物画,为中国画开启了新的境界。1947年应聘执教于北平艺专,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国画系主任、中国域研究院副院长,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届副主席及第二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66年至1975年,十年**,蒙冤入狱,1979年正式平反,平反后将补发工资全部捐赠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国画系奖学金。1988年将其个人大部画作、藏画、藏书捐赠家乡桐庐县。晚年虽多病体衰,仍坚持作画著书,并组织师生艺术行路团,深入生活,进行创作和研讨。叶浅予终生从事艺术教育,并建立了一套中国画教学体系;同时勤奋创作,兼顾理论研究,以其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培育新人,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成为中国画一代宗师。一九九五年五月因病逝世,享年八十八岁。2.速写
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属于素描的一种。速写是用简练的线条在短时间内扼要地画出人和物体的动态或静态形象。一般用于创作的素材。一般篇幅短小、文笔简练生动,扼要描写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的情况的文体。也指用概括有力的笔墨描写人物或生活场景的表现手法。3.漫画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感的绘画。常采用简单、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也有纯为娱乐的作品,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创造(设计一个作者所虚拟的世界与规则)两种。4.漫画《王先生》
叶浅予创作的《王先生》具体形象是:瘦长条,尖鼻子,两撇胡子,像个久住上海的乡下财主;给他配上个矮胖太太,加上个爱打扮的女儿。至于他的朋友小陈,是个富家子弟,配上个凶神恶煞般的老婆。五个角色各具性格,关系微妙,因此故事表现的内容也丰富得多。5.速写《西藏舞》
叶浅予以善画舞蹈人物而著名。此画运用中国画的工具和技法,在舞台速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其作品保留了速写的生动形象和笔致。其基本特点是:①得力于抓取稍纵即逝的舞蹈动作的速写工夫;②舞蹈者动作开放舒展;③用笔简练到位,富有节奏感,结构处抓得紧,次要处放得开,精谨处交代得一丝不苟;④落墨讲究,水晕墨章袍领袖口、下摆等处,以一笔或几笔淡墨出之,与袍身处理形成对照的同时现出茸茸的质感;⑤用色单纯,以色托墨,显出了自己的风格。6.水墨画《富春山居新图》
叶浅予先生一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从1976年起,他每年都回家乡桐庐,故乡的一切都感染着他,使他流连忘返,心旷神怡。他看到三十年富春江的巨大变化,决心把故乡的山山水水的新貌画下来。叶浅予说我是靠富春江山水哺育大的,我有责任当黄公望以后画富春山的第一人。这年秋天,他就在桐庐构思,回北京以后就设计初稿。第二年初夏他又重游富春江。他溯江而上,访桐庐、七里泷、梅城、白沙诸景点,并深入芦茨、茆坪山区,搜集创作素材,完成第二稿。此稿画的是墨稿,着重描绘江山新貌。他还借鉴敦煌壁画的方法,借树、借山、借雨、借雪不定期分隔画面,衔接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着手画了第三稿。为了表现季节变化特征,他把水墨与重色结合起来,比如,人物房屋等细小的形象,不着色,使它们在色彩缤纷上突出来;出区的秋林,采用大片朱砂。为了更生动、更丰富地描绘富春山居的新貌,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花卷构图的特殊形式——“以小观大”、“以近观远”、“以体现石”、“以时观空”,即将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结合起来,以突破画中的时空限制。第三稿1976年动笔,因生病,断断续续用了五年时间。1980年,大功告成,完成了《富春山居新图》。整个画卷从杭州六和塔、富阳、桐庐画到建德梅城,用浪漫的手法,展现了富春江山水四季的变化。《富春山居新图》比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长五倍,用于速写的本子达七十多本,现《富春山居新图》原作作为国家艺术瑰宝保存在中央美术馆。板书设计:
漫画“王先生” 画家叶浅予 舞台人物画
富春山居新图 教学后记:
学生对叶浅予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了叶浅予的资料,通过说故事、看画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叶浅予,培养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跨湖桥遗址
【教学目标】
1.阅读分析考古资料,了解跨湖桥先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对考古资料的阅读和分析等活动,提高推理和判断能力。3.为家乡悠久历史感到自豪,激发探究家乡历史的兴趣。【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介绍相应的考古资料,让学生了解跨湖桥先民的生活状况;第二部分则以推导未解之谜的活动形式,将学生探究跨湖桥文明的学习兴趣引向课外。
第一部分“考古发掘的证明”设计了四个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从认识跨湖桥先民的种植工具、食具、食物残迹入手,了解他们的饮食状况。饮食必然要用到火,教材中还设计了查找史前文明取火方法的活动,目的是加深对先民饮食状况的理解。第二个活动从认识跨湖桥先民的纺织缝纫工具、装饰品入手,了解他们的服饰状况。教材中还设计了画画心目中跨湖桥先民服饰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展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还发展了学生的现象力和表现力。第三个活动从认识跨湖桥先民的房址遗迹入手,了解他们的居住状况。教材中关于干栏式房屋优点的提问,是加深学生对先民居住状况认识的突破点,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讨论。第四个活动从认识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独木舟入手,了解他们的出行状况。跨湖桥独木舟是整个跨湖桥文明很关键的历史文物,教师要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没有解开的谜团”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未知器具的用途和跨湖桥先民的迁徙之谜。实际上,目前考古界对于这两个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所以,只要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教师都应加以肯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未知、关注跨湖桥文明的学习兴趣。【活动建议】
1.教师对教材中考古资料的应用要有策略,不能让学生进行简单化的通读。教师要以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为核心,组织学生自己去查找、阅读相关资料。例如可以设问“跨湖桥先民吃什么?相关的考古证据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中的相关资料。这样,阅读的目的性明确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能被激发,教学效果就能被保证。2.要了解生活在8000年前的跨湖桥先民的生活状况,必须依赖于考古发掘的相关资料,教师切不可信口开河、臆测妄猜。教师所表述的内容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可以利用图书、网络等可靠途径,收集整理更多的跨湖桥考古资料,以备教学之用。这也是对学生渗透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次良机。
3.研读考古资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枯燥的,教师要善于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依托于生动的教学方式。教材在学生阅读有关跨湖桥先民服饰的考古资料后,设计了画画心目中跨湖桥先民服饰的活动,就是很好的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了一起。所以,教师要采用读、写、画、讲、演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本课。【教学过程】
一、考古发掘证明
让我们去看看跨湖桥的遗址看看8000年前的杭州人生活吧 1.跨湖桥遗址概述
跨湖桥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遗址西南约3公里为钱塘江、富春江与浦阳江三江的交汇处,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东流入东海。遗址南北均为低矮的山丘,往北越过山岭可见钱塘江,南面为东西向连绵不断的会稽山余脉。跨湖桥遗址,是由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由于长期的湖底淤泥沉积,遗址的表土厚达3—4米,从而使遗址内的文物保存比较完整。
跨湖桥遗址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左右,出土有大量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以及人工栽培水稻等文物,经碳14测定和热释光测定,其年代在8000-7000年之间。2002年11月又发现了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独木舟标本经碳14测定,其年代达8000年左右。这是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的独木舟相关遗迹。2003年5月,在湘湖区域的下孙自然村又发现了与跨湖桥文化同类型的遗址——下孙遗址。
2002年4月,由于跨湖桥遗址的文化面貌非常独特新颖而被评为“200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4年12月,经考古专家认定,“跨湖桥文化”正式命名。
2.跨湖桥遗址的学术意义
第五篇: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017-2018学第二学期六年级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科任:
一、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课,还要参加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安全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人口与青春期教育、白沙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人 自然 社会》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白沙建设、小岩环境、白沙文化、白沙经济、和谐村庄。《我与白沙》提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点融合,体现自然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关系。其充分利用杭州市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向本土,服务本土,根据本地学生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与创新,是一门富有鲜明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课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小岩小学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在心理健康、乡土知识等方面已有不少收获,还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喜欢地方课程这门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同学上课都争着发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用于学习。但有少数几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对这门课不够重视。
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觉得人自然社会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为了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必须学好人自然社会。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三、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
3、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
7、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