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时间:2019-05-15 03:4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一篇: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着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幼儿通过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

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根据主题制定材料,角色行为不断产生

1、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

角色游戏的主题具有广泛性,如知识性方面、社会化方面等等都是角色游戏选择主题的源泉。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交往行为。所以,角色游戏主题应确立在社会性方面。

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还应根据幼儿可理解水平,掌握主题的教育价值,提出角色游戏实施的方案。例如设计“逛公园”的角色游戏,首先对主题做一下分析。公园的布置结合家乡扬州的瘦西湖、个园等公园的着名景点,这个游戏活动是在幼儿已经对家乡景点有了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游戏中,幼儿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要求,身体力行地模仿成人的活动。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游戏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导游、游客、船娘、管理员、摄影师等,学会分工、谦让、分享、协作等行为规范。

2、角色游戏材料的准备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游戏的主要载体,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幼儿通过对材料的使用、摆弄、操作,其感官不断受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的刺激,从而推动思考、想象、探索、创造的发展。幼儿对材料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在价值,促使幼儿在对材料的利用,展开与材料的对话,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产生社会意识。

材料准备途径:一是以物代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这些废旧材料经过孩子的想象,可做他用。如老师收集一些废旧的吸管,这些吸管可以被孩子们用来做小吃店中串羊肉串。二是巧用教具。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用的教具,在角色游戏中也大有用场。如动物图片,小朋友在宠物医院中作为小动物床铺的标志。三是让幼儿参与制造各种玩具。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是游戏材料准备和利用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制造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造玩具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物代物的再创造过程,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在制造玩具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材料的准备,这样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另外,还可让每个孩子带1-2件玩具来幼儿园,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材料,而且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懂得爱护别人的玩具,使他们心中有他人。

二、深入开展角色游戏,提升社会交往能力(1)、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行为技能。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角色,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通过和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各种劳动者的行为技能,从而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辛苦。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学习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角色所承担的任务。通过体验游戏角色,让幼儿掌握了社会行为技能,也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

在开展不同的游戏主题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游戏内容的思考。如创设小吃店游戏时引导孩子讨论:“饭店中需要哪些人?哪些材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的小吃店,了解小吃店里有营业员、服务员、厨师、收银员等不同的职业分工。大家一起制作收银机、美味可口的小菜、日用品的废旧材料等,积极创设小吃店的游戏情景。通过开展游戏,孩子们积极扮演各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劳动;同时通过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收银员要保管好自己收来的钱财,还要根据货物的价钱计算顾客应付多少钱,顾客给钱后还要考虑是否要找零钱等工作„„在游戏中,孩子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劳动者的社会活动进行反复体验后,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了各种劳动规则,并不断地在游戏中来“规范”角色游戏行为。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加深了孩子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孩子不断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更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最重要途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在游戏中与同伴频繁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接受集体的支配、履行集体的共同义务、学会与人相处。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必须相互宽容、谦让才能保证一个集体的融合,于是幼儿在集体中开始学会理解。可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也使游戏情节不断地发展,游戏行为更深入、具体。幼儿通过游戏,增加了交往的机会,也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已有的观念去适应了解他人的观点,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借助于游戏,幼儿的社会性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因此游戏活动之间是相互牵引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之间都要发生一些关系:如大卖场里的人可以到理发店理发,可以到影剧院看电影;而作为理发店里的人也可以到大卖场里面买东西,这样彼此之间就发生互动了。另外每个游戏内容中也在互动:理发店里有理发师、顾客;顾客在理发过程中肯定会和理发师交流价位、发型等内容,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各尽其职。幼儿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客观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幼儿互动起来,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着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体验交往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交往的内在动机。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主体性, 更增强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和别人交往,掌握与人相处的各种技巧,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3)、体验游戏过程,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讲评,从而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同时在每次游戏活动后,积极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玩游戏的情况,交流游戏中碰到的问题或收获,根据幼儿的问题大家讨论寻求游戏解决的方法。如有一次,大卖场里的“营业员”介绍说:“我们在玩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拿了一样水果,最后他竟然不要了,就随意的扔在蔬菜的那个区域,那我们该怎么办?”老师及时抓住了幼儿游戏中关注的问题,让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增设一个理货员,这样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及时解决,马上将放错的物体放回原处。通过老师引导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游水平,促进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情景性。除此之外,我还会对一些错误的游戏行为进行及时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使孩子明确自己在游戏中不该做的一些事情,如有的角色出现一直离岗的现象,明显是不对的,就是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解决使孩子在下次玩的时候玩的更投入、更棒。

三、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1)、以幼儿的兴趣为热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环境,以及实际生活经验,逐步点滴积累,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东关街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小吃:扬州炒饭、馄饨、饺子等等,另外还需要自助餐区,酒水自取区,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冷饮,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小小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出现在“特色小吃”、“老街茶馆”和“超恒蛋糕屋”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深入到游戏角色中去,体验到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

2、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首先教师要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意愿,利用游戏科学性、合理性地教育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角色游戏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是孩子成长的平台,它为孩子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自主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在游戏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轮流、合作、分享、互助,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幼儿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这样,游戏就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3、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 “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游戏中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规则,以及交往过程。因此,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来体验成人的生活继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

第二篇: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起点,它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个性。

关键词:社会性交往 大班幼儿 角色游戏 培养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幼儿通过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

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根据主题制定材料,角色行为不断产生

1、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

角色游戏的主题具有广泛性,如知识性方面、社会化方面等等都是角色游戏选择主题的源泉。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交往行为。所以,角色游戏主题应确立在社会性方面。

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还应根据幼儿可理解水平,掌握主题的教育价值,提出角色游戏实施的方案。例如设计“逛公园”的角色游戏,首先对主题做一下分析。公园的布置结合家乡扬州的瘦西湖、个园等公园的著名景点,这个游戏活动是在幼儿已经对家乡景点有了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游戏中,幼儿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要求,身体力行地模仿成人的活动。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游戏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导游、游客、船娘、管理员、摄影师等,学会分工、谦让、分享、协作等行为规范。

2、角色游戏材料的准备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游戏的主要载体,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幼儿通过对材料的使用、摆弄、操作,其感官不断受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的刺激,从而推动思考、想象、探索、创造的发展。幼儿对材料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在价值,促使幼儿在对材料的利用,展开与材料的对话,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产生社会意识。

材料准备途径:一是以物代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这些废旧材料经过孩子的想象,可做他用。如老师收集一些废旧的吸管,这些吸管可以被孩子们用来做小吃店中串羊肉串。二是巧用教具。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用的教具,在角色游戏中也大有用场。如动物图片,小朋友在宠物医院中作为小动物床铺的标志。三是让幼儿参与制造各种玩具。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是游戏材料准备和利用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制造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造玩具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物代物的再创造过程,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在制造玩具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材料的准备,这样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另外,还可让每个孩子带1-2件玩具来幼儿园,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材料,而且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懂得爱护别人的玩具,使他们心中有他人。

二、深入开展角色游戏,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1)、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行为技能。

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角色,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通过和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各种劳动者的行为技能,从而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辛苦。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学习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角色所承担的任务。通过体验游戏角色,让幼儿掌握了社会行为技能,也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

在开展不同的游戏主题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游戏内容的思考。如创设小吃店游戏时引导孩子讨论:“饭店中需要哪些人?哪些材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的小吃店,了解小吃店里有营业员、服务员、厨师、收银员等不同的职业分工。大家一起制作收银机、美味可口的小菜、日用品的废旧材料等,积极创设小吃店的游戏情景。通过开展游戏,孩子们积极扮演各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劳动;同时通过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收银员要保管好自己收来的钱财,还要根据货物的价钱计算顾客应付多少钱,顾客给钱后还要考虑是否要找零钱等工作……在游戏中,孩子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劳动者的社会活动进行反复体验后,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了各种劳动规则,并不断地在游戏中来“规范”角色游戏行为。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加深了孩子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孩子不断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更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最重要途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在游戏中与同伴频繁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接受集体的支配、履行集体的共同义务、学会与人相处。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必须相互宽容、谦让才能保证一个集体的融合,于是幼儿在集体中开始学会理解。可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也使游戏情节不断地发展,游戏行为更深入、具体。幼儿通过游戏,增加了交往的机会,也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已有的观念去适应了解他人的观点,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借助于游戏,幼儿的社会性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因此游戏活动之间是相互牵引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之间都要发生一些关系:如大卖场里的人可以到理发店理发,可以到影剧院看电影;而作为理发店里的人也可以到大卖场里面买东西,这样彼此之间就发生互动了。另外每个游戏内容中也在互动:理发店里有理发师、顾客;顾客在理发过程中肯定会和理发师交流价位、发型等内容,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各尽其职。幼儿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客观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幼儿互动起来,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着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体验交往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交往的内在动机。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主体性,更增强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和别人交往,掌握与人相处的各种技巧,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体验游戏过程,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讲评,从而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同时在每次游戏活动后,积极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玩游戏的情况,交流游戏中碰到的问题或收获,根据幼儿的问题大家讨论寻求游戏解决的方法。如有一次,大卖场里的“营业员”介绍说:“我们在玩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拿了一样水果,最后他竟然不要了,就随意的扔在蔬菜的那个区域,那我们该怎么办?”老师及时抓住了幼儿游戏中关注的问题,让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增设一个理货员,这样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及时解决,马上将放错的物体放回原处。通过老师引导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游水平,促进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情景性。除此之外,我还会对一些错误的游戏行为进行及时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使孩子明确自己在游戏中不该做的一些事情,如有的角色出现一直离岗的现象,明显是不对的,就是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解决使孩子在下次玩的时候玩的更投入、更棒。

三、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1)、以幼儿的兴趣为热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环境,以及实际生活经验,逐步点滴积累,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东关街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小吃:扬州炒饭、馄饨、饺子等等,另外还需要自助餐区,酒水自取区,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冷饮,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小小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出现在“特色小吃”、“老街茶馆”和“超恒蛋糕屋”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深入到游戏角色中去,体验到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

2、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首先教师要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意愿,利用游戏科学性、合理性地教育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角色游戏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是孩子成长的平台,它为孩子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自主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在游戏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轮流、合作、分享、互助,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幼儿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这样,游戏就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

3、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 “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游戏中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规则,以及交往过程。因此,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来体验成人的生活继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

第三篇:如何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幼儿通过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起点,它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个性。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根据主题制定材料,角色行为不断产生

1、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

角色游戏的主题具有广泛性,如知识性方面、社会化方面等等都是角色游戏选择主题的源泉。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交往行为。所以,角色游戏主题应确立在社会性方面。

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还应根据幼儿可理解水平,掌握主题的教育价值,提出角色游戏实施的方案。例如设计“逛公园”的角色游戏,首先对主题做一下分析。公园的布置结合家乡扬州的瘦西湖、个园等公园的著名景点,这个游戏活动是在幼儿已经对家乡景点有了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游戏中,幼儿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要求,身体力行地模仿成人的活动。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游戏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导游、游客、船娘、管理员、摄影师等,学会分工、谦让、分享、协作等行为规范。

2、角色游戏材料的准备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游戏的主要载体,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幼儿通过对材料的使用、摆弄、操作,其感官不断受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的刺激,从而推动思考、想象、探索、创造的发展。幼儿对材料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在价值,促使幼儿在对材料的利用,展开与材料的对话,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产生社会意识。

材料准备途径:一是以物代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这些废旧材料经过孩子的想象,可做他用。如老师收集一些废旧的吸管,这些吸管可以被孩子们用来做小吃店中串羊肉串。二是巧用教具。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用的教具,在角色游戏中也大有用场。如动物图片,小朋友在宠物医院中作为小动物床铺的标志。三是让幼儿参与制造各种玩具。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是游戏材料准备和利用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制造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造玩具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物代物的再创造过程,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在制造玩具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材料的准备,这样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另外,还可让每个孩子带1-2件玩具来幼儿园,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材料,而且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懂得爱护别人的玩具,使他们心中有他人。

二、深入开展角色游戏,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1)、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行为技能。

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角色,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通过和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各种劳动者的行为技能,从而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辛苦。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学习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角色所承担的任务。通过体验游戏角色,让幼儿掌握了社会行为技能,也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

在开展不同的游戏主题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游戏内容的思考。如创设小吃店游戏时引导孩子讨论:“饭店中需要哪些人?哪些材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的小吃店,了解小吃店里有营业员、服务员、厨师、收银员等不同的职业分工。大家一起制作收银机、美味可口的小菜、日用品的废旧材料等,积极创设小吃店的游戏情景。通过开展游戏,孩子们积极扮演各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劳动;同时通过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收银员要保管好自己收来的钱财,还要根据货物的价钱计算顾客应付多少钱,顾客给钱后还要考虑是否要找零钱等工作……在游戏中,孩子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劳动者的社会活动进行反复体验后,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了各种劳动规则,并不断地在游戏中来“规范”角色游戏行为。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加深了孩子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孩子不断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更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最重要途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在游戏中与同伴频繁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接受集体的支配、履行集体的共同义务、学会与人相处。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必须相互宽容、谦让才能保证一个集体的融合,于是幼儿在集体中开始学会理解。可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也使游戏情节不断地发展,游戏行为更深入、具体。幼儿通过游戏,增加了交往的机会,也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已有的观念去适应了解他人的观点,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借助于游戏,幼儿的社会性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因此游戏活动之间是相互牵引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之间都要发生一些关系:如大卖场里的人可以到理发店理发,可以到影剧院看电影;而作为理发店里的人也可以到大卖场里面买东西,这样彼此之间就发生互动了。另外每个游戏内容中也在互动:理发店里有理发师、顾客;顾客在理发过程中肯定会和理发师交流价位、发型等内容,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各尽其职。幼儿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客观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幼儿互动起来,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着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体验交往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交往的内在动机。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主体性,更增强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和别人交往,掌握与人相处的各种技巧,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体验游戏过程,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讲评,从而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同时在每次游戏活动后,积极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玩游戏的情况,交流游戏中碰到的问题或收获,根据幼儿的问题大家讨论寻求游戏解决的方法。如有一次,大卖场里的“营业员”介绍说:“我们在玩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拿了一样水果,最后他竟然不要了,就随意的扔在蔬菜的那个区域,那我们该怎么办?”老师及时抓住了幼儿游戏中关注的问题,让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增设一个理货员,这样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及时解决,马上将放错的物体放回原处。通过老师引导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游水平,促进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情景性。除此之外,我还会对一些错误的游戏行为进行及时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使孩子明确自己在游戏中不该做的一些事情,如有的角色出现一直离岗的现象,明显是不对的,就是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解决使孩子在下次玩的时候玩的更投入、更棒。

三、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1)、以幼儿的兴趣为热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环境,以及实际生活经验,逐步点滴积累,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东关街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小吃:扬州炒饭、馄饨、饺子等等,另外还需要自助餐区,酒水自取区,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冷饮,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小小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出现在“特色小吃”、“老街茶馆”和“超恒蛋糕屋”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深入到游戏角色中去,体验到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

2、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首先教师要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意愿,利用游戏科学性、合理性地教育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角色游戏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是孩子成长的平台,它为孩子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自主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在游戏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轮流、合作、分享、互助,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幼儿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这样,游戏就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

3、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 “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游戏中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规则,以及交往过程。因此,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来体验成人的生活继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

第四篇:班级课题 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市直幼儿园小一班班级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游戏占据幼儿一日活动大部分时间。游戏具有兴趣性、社会性等特点。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培养交往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游戏是最好的实践活动。本课题报告中探究了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游戏类型和适合小班幼儿的交往类型研究了在游戏中幼儿交往的方法,提出了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游戏实施中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让幼儿了解交往的基本技巧。通过提供适宜幼儿交往的环境,及时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以强带弱,充分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培养不同类型的交往技能。

(一)幼儿交往能力的状况分析

小班幼儿大部分刚从家庭走入社会,要突然面对众多老师和伙伴,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不会与同伴如何交往,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很差,他们害怕上幼儿园,一段时间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幼儿在家独自惯了,胆小,不愿意或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碰到不如意的事就哭闹;有的则因为在家中霸道惯了,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经常发生冲突,想做的一定要做,想要的食物、玩具、椅子等一定要抢到手。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小班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和群体意识,为幼儿创设友好交往的环境,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小班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课题缘由

在集体生活中,不知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在游戏时,有的幼儿会一人独坐,不愿与同伴一起游戏;区域活动时,会将喜爱的玩具占

为已有;有时也会因争抢玩具而哭啼打架;见到老师、同伴也不会热情地打招呼,不会主动与老师交谈等等。总之,他们大部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周围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一时不能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小班幼儿顺利溶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我们小一班确定了本课题。

(三)问题提出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提高幼儿交往合作能力非常重要。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这是因为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小班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不能顺利与同伴交往,强占玩具、攻击性行为较多,经常与同伴产生矛盾与冲突,很难与同伴友好相处;有的幼儿不能接纳同伴提出的合作玩游戏的要求,孤立、惟我独尊,常喜欢以哭闹解决问题或是请老师、父母来解决问题,不知道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来解决。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幼儿进行频繁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对幼儿势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能否培养起初步的交往意识,对其今后参与社会、参与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日常活动外,游戏占据他们大部分时间。游戏也具有兴趣性、社会性等特点。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榜样离他们有一定的距离,而培养交往能力又要在实际的操作中,所以游戏是最好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体验交往的乐趣,找到生活的开心点。新《纲要》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游戏活动中有比较多的人参与,提供了交往的范围。在活动游戏中能促进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友好情感和共同活动的兴趣。

游戏可以为孩子社会交往搭建桥梁。让幼儿在一定游戏活动中积极交往,进一步相互了解,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是激发孩子心灵火花的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欢快情绪和表达愿望。让他们感到无穷欢乐。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同时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提供条件。在众多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以中大班孩子为研究对象的较多,而我认为,交往能力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小班抓起。小班的新生第一次从家庭生活步入集体生活,获得了走出家庭、面向社会的机会,每个幼儿开始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而游戏又是重要的手段。一是能培养幼儿对交往的兴趣,孩子们在交往之中得到娱乐,交流信息,能简单得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二是能启蒙良好的交往习惯。人们在交往中,需要真诚和友爱,合作和帮助,机智和灵敏等等。而从幼儿期加以培养,能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成熟和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的:“幼儿同伴群体及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三、课题研究目标:



(一)总目标:

1.探索培养小班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形成幼儿积极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2.促进小班幼儿积极社会交往的和谐发展,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学习和锻炼幼儿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幼儿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指导幼儿的交往技巧,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4.形成幼儿积极社会交往能力的园本课程。

(二)本课题预期目标:

1.通过游戏学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物品; 2.逐步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游戏,愿意与同伴合作; 3.在游戏中学习等待和轮流;

4.逐步学会遵守游戏规则,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5.在游戏活动中愿意帮助他人,自己有困难时知道求助他人; 6.在游戏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7.能主动参加到同伴们的游戏活动中去,愿意进入陌生的环境;

四、课题研究对象:

市直幼儿园小一班全体28名幼儿为实验对象.五、课题遵循的原则: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幼儿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发挥每个幼儿的优势,培养其特长,开发其潜能,使不同类型的幼儿得到有效地发展。

2.互动性原则: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对幼儿有制约作用,同时,幼儿在活动中也具有能动作用;



3.效用性原则:区域活动的创设,实质上是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在教育上的投资,我们力求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用。在区域活动中所用的材料要尽可能的以物代物,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育功能。

4.特异性原则: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要充分考虑每个班每个幼儿的特异性,创设出适用的、针对性强的、有特色的区域活动形式。

5.安全性原则: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差,因此,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要遵循本原则,既要考虑物品的摆放位置,还要考虑心理上对幼儿的影响。6.主动构建原则:人的素质的形成,不是自然积累的,而是有选择的、有结构的主动构建。创设的条件要适时引导、促进幼儿素质的主动建构。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适时投放,将为幼儿的主动构建提供充分的机会、内容和时间,使在有效的时间内以有效的方式达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六、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游戏类型。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行为特点,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活动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户外游戏、器械游戏。

(二)研究在游戏中幼儿交往的方法:语言交流法、行为交流法,鼓励幼儿积极交往的行为,适时引导解决冲突,在游戏中培养尊重他人、乐于谦让与人分享的幼儿。

(三)设定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基本要求。



(四)树立榜样,激发幼儿交往欲望。发挥教师、同伴、家长的榜样作用。

(五)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

1.在游戏中幼儿可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的与同伴交往、合作。

2.通过游戏为幼儿提供语言交往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将在教师如何组织、指导幼儿游戏活动方面有所突破:

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

②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选择游戏。

③游戏中角色的分配。

3.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灵活、极富创造性的。4.①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精神环境。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幼儿的小主人翁精神,放手孩子,让孩子走出去;引导幼儿主动与人接触。

②教师要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使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③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以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的适时指导,将使教学过程社会化、生活化,使教学交往突破原有教学形式的束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提高幼儿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

1.积极提供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2.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合作能力。我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户外阳光体育活动及班级区域活动,扩大了幼儿交往的范围。

3.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提高正确交往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除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日常活动外,游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在各种游戏中,幼儿有着交往的需要,并在游戏中得到许多有益的社会生活体验。因此,在日常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是一种既简单又随意的良好途径。在游戏中,幼儿体验到只有友好相处,共同遵守规则,才能确保良好关系的建立。

八、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探索幼儿社会交往的策略。

2.观察法: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交往的表现,个体的差异,分析研究要求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

3.案例研究法:了解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情况,找原因。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九、课题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

1.课题组各成员开始实施教育方案,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2.课题进行小结,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3.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6--2014年7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十、课题研究人员:



课题组负责人:李晓梅

课题组成员: 张静怡 董 悦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游戏指导》 北师大出版社 2.《学前心理学》 陈帼眉、冯晓霞主编; 3.《幼儿教育》 浙江幼儿教育编辑部

2013

小一班 课题负责人: 李晓梅年9月 

第五篇:幼儿大班角色游戏[推荐]

幼儿大班角色游戏《小医院》

滑晓倩

运城市临猗县楚侯乡中心校

【游戏主题由来】

通过一次谈话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最近对药的种类产生了兴趣,还模仿药剂师学着包起药来,看着自己包好的“药”整齐的放在盒子里特别自豪。有的孩子建议开个医院吧。大家一下来了兴致,所以我们选择了“医院”这个游戏。【游戏总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二、能迁移生活中关于医院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创设医院的环境。

三、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四、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缓解幼儿对医院、医生、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在生病时从心理、身体上能配合医生的工作。

六、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佩的感情,体验医生和护士工作的辛苦。第一次游戏

【游戏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二、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三、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

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戏

【上次游戏回顾】

从上次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的,特别对于医生这个角色充满向往。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主题游戏第一次出现的症状都大同小异,即语言交流不够丰富,情节断续,不知该如何往下发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但是医生的看病时,不能很好的对症诊断,不能根据病人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且形式单一,对于打针尤其感兴趣,不管什么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游戏方案进行了调整。

【游戏目标】

一、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二、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方案,能对症下药。

三、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促进角色间友好互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儿回顾医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方法。

物质准备:增设压舌板、手电筒、体温计、白大褂、白帽子、护士帽、药瓶等。

环境创设: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

【游戏过程】

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角色意识。

师: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对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样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欢给病人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把病看好?

师小结: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二、提出游戏要求。

1、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

2、导诊的护士要主动与病人问好,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生解决,观察医生对症诊断的情况。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下载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教案

    组员:王露 盘雅歆 彭雪茹 刘妙 刘淑芳 施小欣 黄胜焕 吴永恩 朋友多,我快乐(大班) 一、 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在说说、看看、玩玩中指导幼儿大胆主动、礼貌及乐意交朋友,且教育幼......

    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培养(共五篇)

    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培养 栅瑶 一、 问题提出 在 21 世纪 这 个竞 争 与台作 并存 的 社 会背 景下 ,“学会共㈣生活 ,学会与他人~起生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大问题......

    区域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浅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摘要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大全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有专家提出,早期的社会化是整个人一生的基础,如果幼儿的社会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那么他的心理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新《纲要》贯彻实施,给幼儿的社......

    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大家都知道“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人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抓......

    大班角色游戏设计

    大班角色游戏设计:快乐超市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角色游戏的知识经验,游戏内容开始向广泛的社会生活扩展,在游戏中喜欢模仿接近的、熟悉的成人生活。他们游戏的......

    大班角色游戏小结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每一个角色游戏的主题都是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引出的,它贴近幼儿的生活,能激起幼儿的兴趣。本学期,我们根据园务计划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

    角色游戏教案(大班)

    角色游戏教案(大班) [ 作者:superdandan 来源:北京学前教育网点击数:1213 更新时间:2005-4-13 文章录入:superdandan ]角色游戏 活动目标:1、能够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并能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