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2009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D 1.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叫
A、道德 B、性格 C、个性 D、品德 A 2.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B 3.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倾向的学派(理论)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 D.认知心理学
C 4.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的学派(理论)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 D.认知心理学
D 5.注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既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出了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模式的学派(理论)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 D.认知心理学
A 6.确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程序等叫做
A.微观设计 B.宏观设计 C.制订教案 D.教学准备
C 7.大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叫做
A.知觉 B.想象 C.记忆 D.认知
C 8.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其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既“自我实现者”.此观点出自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 D.认知心理学
D 9.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A.发展法 B.实验法 C.系统法 D.观察法
D 10.能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叫做
A.诱因 B.需要 C.意志 D.动机
B 11.新知识类属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观念。这种知识同化形式叫做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接受学习
B 12.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而学习的动机是一种
A.内部动机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认知内驱力
C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7~12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公正阶段
D 14.比较强调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教学上应用学者是
A.奥苏伯尔 B.皮亚杰 C.班杜拉 D.布鲁纳
B 15.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叫做
A.比较 B.归因 C.概括 D.总结
B 16.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顿悟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心理学 C.机能主义心理学 D.结构主义心理学
A 17.试误学习最先提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托尔曼
C 18.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达到学习目的的学习叫
A.变式学习B.上位学习C.模仿学习D.下位学习
B 19.后来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的影响叫做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非特殊迁移 D 20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叫
A.同化 B.定势 C.遗忘现象 D.高原现象
二、名词解释(举例)(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液态智力--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大部分是先天的和依赖于大脑神经解剖结构。
2.群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3.反馈—有机体在处理信息过程中,把来自运动器官的效应信息,再经过感受器传送到大脑神经中枢,获得有关动作的正确性、精确度或适合性的信息过程。
4.功能固着--是指解决问题时,个人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从而干扰了问题的解决。
5.感觉记忆---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保持时间小于一秒。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般能力:又称为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其核心。(2分)一般能力也即通常所说的智力。特殊能力:又称为专门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2分)
二者的关系: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特殊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共同起作用。(2分)2.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参考答案:
(1)言语信息: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的能力。解决“是什么”的问题。(1分)
(2)智慧技能:运用符号、概念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学习“怎么做”的问题。(1分)(3)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1分)
(4)动作技能: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1分)
(5)态度:即品行,是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2分)3.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差异
(1)从功能上看,前者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及关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是用于发出行为的指令,从而对某些信息进行识别和转换,作出某些动作,解决“怎么做”的问题。(1分)(2)从测量的方式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 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1分)(3)从心理表征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后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1分)(4)从激活和提取的速度看,前者激活速度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义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1分)(5)从学习和遗忘的速度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也慢,尤其是运动技能,一旦达到熟练程度,几乎不再遗忘。(2分)4.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区别
(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行为准则在个体身上的反映。(2分)(2)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还受个体生理、心理等内在条件的制约。(2分)(3)道德是社会学和伦理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分)5.简述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
(1)沟通双方对交流的信息的理解的一致性;(1分)(2)沟通双方都要有交往的愿望和兴趣;(1分)(3)双方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与技巧;(1分)(4)要选用适当的信息通道来传送信息;(1分)(4)要重视选择性注意对沟通的影响;(1分)(5)沟通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或真实、可靠。(1分)6.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及意义
参考答案:标准(1)智力正常;(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7)心理行为特征符合年龄阶段。意义: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几个方面简答即可。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心理学工作者把20位学生随机分成2组,参加一个摸高试验比赛,看那一组摸得高。A组10位学生,不确定任何目标,由他们随意制定摸高的高度;B组10位学生则让他们参加一个摸高活动,并在每个学生参与的情况下,给他们制定出比赛的期望高度,如2.5米,2.6米等;然后,鼓励学生们力争达成目标。(1)实验结束后,统计2组成绩,哪一组可能获胜?分析其获胜的原因。(5分)(2)这个实验给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启示何在?(5分)参考答案:(1)B组可能获胜。因为合理的期望和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5分)
(2)启示:高校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指导并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采用激励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5分)2.王乐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但是比较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试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你认为应该怎样归因为好?(3)教师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1)不正确。他将考试失败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2分)(2)他应该把成绩不理想归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如不努力。从而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学习成功。(3分)(3)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个性差异;有助于教师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学生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作用。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5分)
五、论述题(15分)为什么说,“创新精神可以培养,也可以被扼杀”?请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1)因为学生容易受到暗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当学生有创新意识萌芽时,教师的肯定或否定会产生不同的结果。(5分)(2)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包括,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幻想等。(5分)联系实际(5分)
第二篇:2000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2000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请用教育或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下列术语(每题5分,共25分)
1、逆向负迁移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和抑制。
2、双重编码
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同样重要的
3、习得性失助
由于一系列的失败经验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
4、替代强化
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5、罗森塔尔效应
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二、简答题(第题3分,共6分)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请简答之。
(1)智力正常;(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7)心理行为特征符合年龄阶段。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有哪些?请简答之。
三、简述题(共49分)
1、试举例说明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的三成份。(9分)
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成分构成:1.认知内驱力(后天获得)2.自我提高内驱力(通过学习赢得的地位和自尊)3.附属内驱力(为了赢得长者得赞许或认可的一种需要)
2、试举例说明两种常见的认知策略。(8分)
元认知策略: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
3、试举例说明创造性与智力,人格及学业成绩的关系。(12分)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智力是偏于认知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创造力是偏重发现和创新的能力。创造性与智力有相关,但是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具体来讲,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高的创造性,高智力的人既可以有高的创造性,又可能有低的创造性,低创造性的人其智力水平也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这表明:第一,创造性与智力的发展并不同步,其主要原因是创造性包含了智力测验未涉及的智慧品质,如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第二,超过一般水平的智力是实现创造性潜力所必需的,但是超过了这个临界水平,智力同创造性的相关就几乎等于零。
创造性与人格的关系:高创造性的人具有一些有利于其创造力发展和创造性完成任务的人格特点。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关于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结论。有的研究者认为两者有高相关,有的研究者认为两者有低相关,但总的倾向于无多大关系。掌握某一门学科并不以具有对该学科作出创造性贡献的能力为先决条件。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也表明,一些成绩并不十分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却有较大的创造发明或技术革新;而一些成绩十分突出的学生,在工作中则少有建树。从有创造性的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中许多人行为往往不合常规,甚至可能破坏课堂常规,惹教师生气。因此,创造性与学业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作为教师,尤其要发现有高创造性的“调皮”儿童。
4、请举例说明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或模式的基本观点和操作方法。(12分)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先行组织者” 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其主要功能是在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另外,它可以为新的学习材料提供观念构架,使那些更加明细和分化的材料得以稳固的结合和保持。“组织者” 有两类:陈述性和比较性组织者。陈述性组织者一般用于:学生学习的是较不熟悉的材料,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来同化新知识,这时,提供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如学习“鲸”是哺乳动物。比较性组织者一般用于: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有了可以利用的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但原有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生难以应用,或者对新旧观念辨别不清,这时可设计一个揭示新旧知识异同的组织者。如“锐角”与“钝角”。认知结构论的教学意义加强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技能的教学。
5、请结合所教学科,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简评下述观点。(8分)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布鲁纳(J.S.Bruner)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
2、学习的核心内容应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概念与原理、基本态度与方法);
3、提倡发现学习,认为发现学习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20分)
1、请结合我国的实际,谈谈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教学意义。
(1)言语信息: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的能力。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智慧技能:运用符号、概念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学习“怎么做”的问题。(3)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4)动作技能: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5)态度:即品行,是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一个教学事件“告诉学习者目标”上的不同学习结果所需要的教学技术,因而,加涅的学习结果的研究对教学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教学就是按照学习条件而设计的符合学习过程的程序化系统,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程序化原则。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就是教学目标。确定并陈述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必须满足:(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在过去,我们可能更关注的是教师在课堂做了什么或者教师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而学生通过学习其结果如何可能是无法评价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引起我们重视。(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图明确、具体、可操作化,不应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如 “识记”、“理解”、“掌握”等一些定性目标字眼的陈述。而应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并且是最低的要求。(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其层次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目标结果的层次性,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有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其二是不同学生个体的目标要求。目标陈述与任务是教学设计的两个彼此关联的环节。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与陈述,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指导任务分析。因为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外乎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及价值取向这五类。教师只需将教学目标中明确陈述的学生的行为样品归入上述类别,便能完成学习任务类型的分类。完成了学习任务类型的分类之后,教师接下来就应当分析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学习条件。在分析某一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基础上,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类型和程序化原则选择合适的教学技术。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反映了最新的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并且在综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不仅将信息加工的学习和记忆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而且系统地描述了学习结果和教学事件的关系,揭示出了教学事件的本质。在他看来,教学不外乎是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而精心设计的学习的外部条件系统。这一思想正在改变人们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传统看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技术与依据。对教学过程的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功能之一就是指导教学。而不同类型学习结果有相应习得条件和形成过程,那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就不可能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了。
1、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的分类不是孤立的,是相互渗透的。现代化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科学地探求事物的发展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价值情感取向的培养,并使各种学习能力融合应用,协调发展。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既要研究教的过程,更要研究学的过程,而研究学的过程是研究教的过程的逻辑起点。加涅分析了每一种学习结果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并提出“为不同的学习结果提供不同的教学”,以使教学设计植根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土壤之中。
2、正确引导学生成败归因倾向归因理论从结果阐述行为动机,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正确运用归因理论 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
3、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求把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心理学关于综合能力的最新研究动态有斯腾伯格的智力说和加登纳的多元智力说,但这成果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还有一定的距离。加涅则在这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致力于原理学习和教学的研究,其颇有建树的研究成果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正如1982年美国心理学会给他颁发“应用心理学杰出科学奖”的通报所说:“他写的<<学习的条件>>一书清楚地、才华横溢地阐明了人类各种不同教学法之间的联系,激起了人们把学习心理学运用于教育的兴趣。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
显而易见,加涅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用现代学习结果分类思想将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请结合我国的实际,谈谈广义知识分类的教学意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同前)
第三篇: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卷
2008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末D.1903年
2.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
3.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的要素说B.概括原理说 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
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
6.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
8.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维思维B.思维的不可逆性 C.思维的可逆性D.自我中心
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
1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二、概念比较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正强化和负强化
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4、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6、算法式策略与启发式策略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3、按照维纳的观点,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主要涉及哪三个维度?(举例说明)
4、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联系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四、论述题(共20分,请任选一题作答)
1、当今教育实践十分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而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中往往将“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放在一起来讨论。请你对:(1)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2)制约问题解决的若干内部因素;(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出您所知晓的现有的理论观点,并预计今后的研究取向。
2、根据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理论关于知识同化的三种模式,在你熟悉的学科领域,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具体说明在每种模式中,新学习的知识是什么,已有知识是什么。
07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
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负迁移D、逆向迁移
4、在学习较复杂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时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B、中等C、较高D、以上都不对
5、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A、正强化B、负强化C、呈现性惩罚D、取消性惩罚
6、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A、动机说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D、干扰说
7、某学生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个学生所作的是------
A、稳定的内部归因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D、不可控的外部归因
8、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9、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10、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A、布鲁纳B、奥苏贝尔C、斯金纳D、加涅
二、举例说明下列术语(每小题5分,共20分)
自我效能感
观察学习
正强化与负强化
元认知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试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何正确看待学校教育中的惩罚问题。
2、试析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3、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4、简述认知结构及其特征。
四、论述(每小题20分,任选一题)
1、评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2、如何了解心理健康?试联系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06年湖北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D、逆向迁移
2、某学生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个学生所作的是()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 D、不可控的外部归因
3、教育与心理发展之间的之间环节是()
A、领会 B、实践 C、知识经验 D、技能
4、成人用“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的话来教育孩子,这是利用儿童的恐惧()A本能 B、怕生 C、预测 D、经验
5、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A、理解 B、机械 C、内隐 D、无意
6、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
A、命题 B、命题网络 C、图式 D、产生式
7、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8、体现了纵向迁移的具体实例是()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
A、品德 B、道德 C、个性 D、人格
10、品德心理结构中最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采用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12、一般而言,个体把学习成败归因于()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13、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
A、权威者 B、告状者 C、指导者 D、协商者
14、一个人处理日常生活及其在环境中求生存的能力称作()
A、适应性能力 B、社会能力 C、人际能力 D、一般能力
15、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16、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大领域
A、知、情、意B、认知、情感、动作C、知、情、个性D、知、情、人格
17、后来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非特殊迁移
18、当一个人看到某个制品的一种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其他新的用途,这种现象叫()
A、反应定势 B、功能固着 C、动力定型 D、习惯
19、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认然认为它可能存在,该阶段为()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对课堂管理和教学的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A、课堂管理影响了教学 B、教学影响了课堂管理
C、两者相互发生了影响 D、两者基本上不发生作用
二、判断改错题(每题2分)
1、正强化提高学生的正确反应,负强化降低学生的错误反应。
错,正负强化都是提高学生的正确反应。
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方式,然后亲自实践这种方式而获得新的行为过程。
错。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并在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方式。
3、自我提高内趋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错。认知内趋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4、与别人一起活动总是能够提高行为效率。
不一定。有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几种情况。
5、加涅将影响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性视作情感。
错。加涅将影响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性视作态度。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
1、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和调节学习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力量。
3、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是指在学习新材料之前给学生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上高于新学习材料,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材料相关联。
4、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由弗拉维尔提出,对认知的认知,即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自我意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
1、试述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如何进行教育。(见P41-42)
要点提示: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引起的一种态度体验。大学生情感有鲜明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大学生情绪兴奋性高,感染性强,第二,大学生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第三,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与波动性,第四,大学生情绪的文饰性,第五,社会性情感占大学生情感内容的主导地位。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有何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要点提示: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
启示:及时复习。
3、教师如何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要点提示:教师要确立“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论述题(20分)
评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要点提示:(见P64)
班杜拉摈弃了心理动力学和心理特质论的内因决定论和传统行为主义的外因决定论的人格理论模式,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更为辨证和完善的三方互动决定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内在特征、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构成动态的交互决定关系,其中任何两个因素之间的双向互动
关系的强度和模式都随行为、个体、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为了具体说明人的思想和行为怎样受环境影响,他区分了两种学习,即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生成和动机四个相互联系的过程。亲历学习是指通过反应结果获得的学习。
启示:对德育工作,尤其是对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注意榜样人物及其行为后果;要恰当的运用强化理论,注意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作用。
第四篇:2013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答案)
2013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题,总共25分)
1, 发现学习
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 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包括学习),新知识是原有的上位概念或命题,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上位学习是一个去掉下位概念或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抽出其本质特征的概括过程。
3, 群体
人们之间为了一定得共同目标,以一定得方式紧密相连,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4, 高原反应
是指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5, 自我效能感
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总共50分)
1, 从众是什么?影响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压力的影响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群体压力可能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上假设的。群体压力可以在人们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
影响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原因:个人因素(能力、独立性、自信心、文化差异)。
2, 大学生学习特点有哪些?
1学习内容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学习具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3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课余学习的比重加大;4学习途径的多样性。
3,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对教育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该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教学工作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设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这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其二,教学工作要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而不能只是
一味地被动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4, 谈谈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对高校教师有何意义?
班杜拉认为人的道德品性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环境、人和行为三者是交互作用的,人的行为是人借助于内部认知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对榜样行为进行观察学习的结果。他们提出了三个有关道德行为获得基本概念:1抗拒诱惑(道德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具有诱惑力的情境之下,个人能依据社会规范的禁忌,对自己的愿望、冲动等行为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动上不至于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抗拒诱惑实际上就是个人将学得的社会规范在生活情境中的运用);2赏罚控制(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要运用赏罚培养品德。当道德行为符合预期标准时,给予奖赏,以期同样情景重现时,再出现同样的行为;当道德行为不符合预期标准时,给予惩罚,以使学生由于害怕惩罚而学习逃避惩罚,从而建立道德);3模仿学习(又称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班杜拉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得。他认为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
5, 影响大学生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⑴内部条件。①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要有同化点,以同化新知识。新知识必须是学生已有的命题网络能够同化的。②学生要有主动学习加工的心向。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将新材料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建立新的认知结构。⑵外部条件。①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联系,新知识和旧知识有逻辑联系,才能组成新的完整精确的认知结构。②新知识要以一定方式呈现。要引起学生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命题网络,激活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命题,就易于同化新知识。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1题)
作为高校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爱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2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感(①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③适当开展竞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五篇:2011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6、简述卡芬顿(M.V.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7、编制学绩测验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9、如何正确使用惩罚?
10、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12、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3、有人建议,在教育中要多用奖励,少用或慎用惩罚,你同意吗?为什么?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18、良好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哪些条件?
二、论述题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2、评述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6、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7、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8、埃里克森(E.H.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