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同教学方法在
西医类医学院校《中医内科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析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也是其他临床课的基础。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改革、创新和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期有效调动教师“教”的能力和学生“学”的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近年来,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笔者结合中医内科学课程特点及自己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的一些体会,对中医内科学不同教学方法分析、探讨如下。
一、PBL 教学法 2 案例教学法 3 项目教学法 4 任务教学法
二、引入名医医案、名人医案的独特案例教学模式 2 中医内科学前沿领域与当代名家经验的介绍 3 课堂模拟表演和演示的教学形式 借鉴国外大学的教学方法—老师开列大量参考书目,学生完成相关论文作业 《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和教学及人才培养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加强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2.1 临床见习2.2 实训教学 2.3 实习教学 3 结论
三、案例式教学的定义和起源 2 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2.1 找出现行中医案例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2.2 改进措施
2.3 案例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2.3.2 授课中引入案例讨论 2.3.3 授课后加入案例分析 2.3.4 安排临床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2.3.1 授课前加入临床案例 3 案例式教学法的优点和不足
四、1 《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陈旧重复 1.2 教学方法单一 1.3 教学安排欠妥 《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改革策略 2.1 教学内容的深化 2.2 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2.3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引入 2.4 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安排合理
第二篇:少儿英语:不同年龄段教学方法不同
外教一对一
http://www.xiexiebang.com
少儿英语:不同年龄段教学方法不同
少儿英语一直是家长们重视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培训班里学到真正的正宗英语,这就需要培训机构能够有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所以,汉普森英语会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跟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下。
3-5岁的孩子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期
在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期时,家长要多多鼓励孩子自信交流、展示,帮助孩子从小爱上英语,调动孩子的英语兴趣尤为重要。汉普森英语采用主题教学的方法,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方式灵活的表现出来,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互动过程中,在浸入式的英语环境里,英语自然习得。同时引导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学习英语,养成正确学习的习惯。
6-8岁的孩子,通过严谨的学习体系有效解决“听不懂,写不出”的问题,让“写读听”的表现和口语一样优秀,建立“母语级”语言能力,帮助孩子高效提高读音和记词的能力,教材通过经典故事中人物对话呈现语法点,朗朗上口的歌曲歌谣联系课本内容,既给课堂带来了活力,清晰总结呈现各学习环节核心句式结构,化繁为简,引导孩子实际应用语法。
9-12岁孩子,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原版英文文章和故事阅读,进行自已观点的流利有效的阐述,基本可以掌握529个中心词汇,104个基本句型,掌握所有初中语法,部分高中语法。每单元的故事场景后增加了Reading环节,将知识内容化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扩展了孩子的知识面,以充分实现英语学习的实践意义。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体育教学方法的不同功能特性分析
体育教学方法的不同功能特性分析
摘 要 每种体育教学方法都兼有教学性、教育性、技术性、技能性、方法性等多元化教育教学功能,只有充分地认识、把握和发挥体育教学方法的各种功能,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教育效果。
关键词 体育教学方法 功能 特性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1教学性
体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教与学的过程。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或优化组成一套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的教学方法,去逐个地教会学生。这一教学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同时又习得了一套体育教学方法的教?W过程,体现出体育教学方法的教学性功能特性,再加上体育教师规范、漂亮的示范,精辟、易懂的讲解,合理、有序的组织练习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和体验,更能彰显出体育教师教学的艺术性等。另外,体育教学方法的教学性功能特性还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每一个过程或环节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通俗易懂地讲授所选用教学方法的本质组成或构成的道理依据,又要传授应用该方法的具体步骤、策略,同时还要精确地解惑学生在体育教学方法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方法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互动的教学性功能特性。
2教育性
教学的过程即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运用体育教学方法“教”的同时,还存在“育”的功能作用。学生在体育教学内容或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必然的会涉及一系列的如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认识或学习行为等主观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深刻地影响着体育教学方法的施展,因此,体育教师要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就要营造或控制好学生的主观状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施以学习思想教育或学习目的性教育,如学习要求、学习思想动员、相互保护与帮助、运动安全教育等,而此教育的过程,正是体育教学方法所蕴含的教育性功能特性的一种具体体现。
3技术性
技术性的功能是体育教学方法应用过程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教学功能。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方面的教学,一整套(或称之为整单元)的教学动作通常会被分解为若干个,甚至十几、几十个分解(小单元)动作来逐个掌握并最终组合完成,而事实上,一个个的分解(小单元)动作都是由一个个体育教学方法的外延所衍生或内涵所衍化,也就是说,体育教师所设计的一系列体育教学方法中的每个教学方法实际就是一个个较为简单易学的技术性系列动作。而这其中蕴含着体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技术性功能特性,即哪些方法该用,如何用,哪些方法不该用,哪些方法先用又或者后用等。同时,教学动作的学习过程事实上也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技术性的学习过程,也由此体现了体育教学方法所蕴含的的技术性功能特性。
4技能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由此反映了它的功能局限性。体育教学方法亦是如此,它只适用于体育教学中某种或某一特定的教学环境,而在另一种教学环境下或一旦超出它的应用范围,它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掌握其技能性,即掌握发挥体育教学方法功能的技能。体育教师充分掌握和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的技能性,不仅可以针对某些体育教学内容而灵活多变地、适时地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能根据各种教学内容来寻巧去拙、弃粗取精、取长补短地优化组合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由于每一种体育教学方法都有其针对性和局限性,因此,体育教师势必要熟稔并掌握每一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及局限,才能充分掌握和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的技能性。
5方法性
体育教学方法的方法性功能特性,需要从哲学角度以辩证思维来认识。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了古人对教学方法运用的重视程度,也深刻揭示了教学方法之方法性的重要性,很有一定的方法论思想及逻辑性和哲理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观点来看,方法分三个层次,即高层次方法、中层次方法和低层次方法。“授之以鱼”为低层次方法,而“授之以渔”则为中层次方法,那么高层方法应怎样体现或者说体现在哪里?研究认为,应为“授之以心”,即心灵上某种思想的传授或启迪。这是因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任何形式的体育教学方法都要从心灵上某种心理活动为出发点来完成。因此可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心。事实上,每种体育教学方法都存在着“授之以鱼”、“授之以渔”和“授之以心”这三层具有一定系统性、层次性、规律性和逻辑性的方法论内涵。这就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方法性特性。
6结语
在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以及《课程标准》已得到全面实施的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广泛和丰富多彩,而相对应的,对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的能力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师只有充分地、深入地认识、掌握体育教学方法的各种功能特性,才能有效地、出神入化地运用和创造各种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效果才能得以提升,也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政涛.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方法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32-36.[2] 李启迪,邵伟德.体育教学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 汪馥郁.教学方法论导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4] 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第四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教学方法》
2010-02-27 16:21:05
一、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就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而言,我们可以把课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爱为主题,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的。
如三年级下《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四年级上《让爷爷奶奶高兴》,《伸出爱的手》。四年级下《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2.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
如四年级上《美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呵护我们的身体》。3.培养学生行为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如三年级上《我和规则交朋友》单元,《做学习的主人》。4.向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渗透的。
如五年级上《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生活中的民主》。年级上《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中部分内容等。
5.让学生了解简单历史、地理常识的。
如五年级上《江山多娇》,《祖国多辽阔》,《祖国的宝岛台湾》。年级下《蔚蓝色的地球》,《我们的地球村》等。
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小学品社课程中实现最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次的规律,从而更有效的改造世界。”所以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在品社课教学中选择适当、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同类型的品德与社会课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爱、珍爱生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品社课,可以采用故事喻理法、情境渲染法、讨论研究法、角色体验法等教学方法。而知识性较强的一些教学内容则可以采用搜集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交流汇报法、社会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无论哪种课型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对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各种教学方法可以是交互使用的。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使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为课堂教学服务,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平时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到的、感悟到的,现将品德与社会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一)故事喻理
这是品社课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喻理法”。讲故事时,除了可以使用教材里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样可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实际,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故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还可以通过正反对照给学生以启发,引发学生思考,从故事中明白道理。运用故事喻理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喻理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了“喻理”性,舍本而求末,要注意从故事中挖掘道理。
在教学五年级《让诚信伴随我》这一单元时,我就通过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讨论并续写书中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故事,学生讲故事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听故事,讲古今中外诚信的故事,以及续写书中故事等方式,明白了“人无信不立”的道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自学书中故事(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不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这时,船夫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渡过难关。”年轻人看着七个背囊思来想去,最后把“诚信”抛进水里„„)——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出来——讨论:如果你是那个年轻人,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续写故事:年轻人将诚信扔掉后会有怎样的后果。
2、教师讲故事——明理
3、学生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交流——明理
在这一单元教学时,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故事,可以说是这些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学生,而且每节课学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情境渲染
在教学中通过故事、音乐、语言、画面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在创设的特定课堂环境中,获得情感体验,激发道德感悟,促使品德内化。
记得曾经听过《美丽的生命》一课,教师采用的情境渲染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因为生命的存在而美丽,从而教学学生珍爱生命。教师首先出示了一段课件,展示有生命存在的生机勃勃的美丽的世界的景象,接着话锋一转,让学生想象假设现在地球上的花枯了,草谢了,动物都灭绝了„„世界将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配以一段音像,凄惨的音乐,悲凉的景色,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好像到了世界末日一样,在课件的最后再配上一段震撼人心的文字,学生从所看到的情境中明白了世界没有了生命将会是多么的凄凉,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教学效果特别好。
(三)角色体验
要让课堂活起来,角色扮演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在现实和想象中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位置,从而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感知社会情境,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的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让孩子获得体验,通过角色的体验,产生学习兴趣,感悟道理,强化 “知”、“行”统一,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伸出爱的手》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感受残疾人行动的不便,有的教师采用让学生蒙住眼睛找座位或者玩贴鼻子的游戏,有的教师让学生用一只手收拾书包、系鞋带等,这种体验旨在引得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体验的过程成为学生投入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同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这样的课堂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生活的有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得到了情感的深刻认识,教学效果非常好,可以说亲身的体验比教师的说教要有效地多。
还有一位教师在讲《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戴“布眼镜”和“纱眼镜”的两个活动让学生体验眼睛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首先让学生戴上布眼镜书写自己的名字,当学生拿下眼镜看到自己写的名字如此难看时,学生明白了眼睛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教师有让学生戴上事先准备好的“纱眼镜”,让学生戴着纱眼镜把大屏幕上出示的家庭作业抄下去,学生自然看不清。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明白了近视眼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知道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可以说这位教师做到了教育无痕,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四)以情激情
人的情感是有感染力的,它在特定的条件下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共同体验,在品社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动,教师首先必须自己感动。”教师必须以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所以教师应掌握以“师情”激“生情”的教学技巧,用感人的话语、传情的眼神、恰当的手势创设情境,才能鼓舞学生,感动学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共同创设和谐、融洽、符合教学大纲需要的感情氛围,变单调、空洞的说理为情真意切的实例感悟,从而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如在教授《我爱我的家》一课的第二个环节“我想我的家”时,我先播放《我想有个家》的音乐,创设家的氛围,然后我说道“老师也有想家的时候,下面听听老师想家的故事吧”。一曲动人的乐曲,激发了学生对家的情感,一个熟悉的话题,诉说这倾诉不完的思家之情,老师把自己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话题和感想,起到了以情激情的目的。如在教授《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时,我很有感情的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五)运用多媒体激发情感
应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多媒体传递教育信息,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时代的环境。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书本教学里。所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记得一位教师在教学《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时,恰当地选取了一些台湾风光画面,截取了几段国家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讲话的视频,激发了学生对台湾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又如在教学《我的第一次》一课时,利用多媒体介绍汶川地震中那个被截去一条腿的勇敢的爱跳舞的小女孩李月的故事时,学生被深深的感动了。
类似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我们经常使用,如在教授《家乡的自然环境》,《我们的地球村》,《祖国多辽阔》,《江山多娇》等课时,我们将其中的一些景色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美景不是我们用语言能描述出来的,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条件所限,也很少有人亲身去体验过,所以借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去领略祖国的,世界的美丽风光,会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生活的情感。
(六)参观访问、社会调查
要想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充分的接触社会。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的教学方法就为学生创造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参观访问法可以与学校的大队活动相结合,带领学生有目的的通过活动掌握知识,提高认识。社会调查法可以由老师带领、家长带领、也可以自己独立去完成。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
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教授四年级上《安全地生活》这一单元时,刘红艳老师带领学生到消防中队参观,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比在教室中枯燥的讲解要有效的多。在教授《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可以让家长带领学生实际去调查一下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进行社会调查时,教师应当注意要事先作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查前的辅导,这样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
(七)讨论明理
孩子在面临道德两难的时候,就要进行道德选择,这也是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时机,所以,讨论、辩论也是品社课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教授这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辩论等方式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
在教授四年级上《钱该怎样花》一课中“我想要与我能要”一部分教学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是我想要的,哪些是我能要的,有些东西为什么想要而不能要。通过学生的辩论,使学生明白了我们平时花钱要有计划,要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同时明白了家长赚钱不容易,我们要学会节约。
以上是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一些探讨,《品德与社会》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确是大社会。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品社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第五篇:浅说小学品德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设计
浅说小学品德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设计
小学品德课(含“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是以生活德育、实践德育和生本理念为指导,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课程实施的价值追求,运用系统方法论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其中,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艺术和实践的总称,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法,更关注学生的学法。如,对话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体验法、活动教学法,经验交流法、现场操练法、多元评价法、自学探究法、发现法等,都是品德课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同课型的小学品德课,其教学方法的设计也应该各有侧重。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容结构,笔者将小学品德课大致分为了生活学习型、道德品质型、公民意识型、史地常识型四个基本课型。下面就这四种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设计谈以下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生活学习型。这类课型是以教育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品德与生活课。因这类课型教材编排基本以图为主,所以,设计这类课型的教学方法时,要在尊重在教材主题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尊重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起点,通过设置情景体验、经验交流、现场操练、多元评价等教学活动形式,帮助儿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提升价值观念,自主构建道德意义,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生活、学习能力。
如,一年级上册(苏)《学习真有趣》。本课教学设计的主题是:让儿童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这个主题下,预设了六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想告诉你:学习真有趣(借助教材提供两幅图的小朋友学习感受而设计)
活动二:瞧我的:学到的本领可真多(学生学习生活经验的交流)
活动三:儿歌告诉我:快乐学习好处多(用儿歌帮助学生明白快乐学习带来的好处)
活动四: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不要退缩,要想办法哟(用一案例启发学生要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活动五:现场试一试,我的写字方法好吗(现场操练写字姿势和方法,实施技能训练,体验学习乐趣)
活动六:评说学习效果,树立更好学习的志向(对照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质量和进步程度进行评价,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述六个教学环节,分别渗透了情景体验、经验交流、现场操练、师生评价等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让刚入学的孩子学到了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为今后的有效快乐学习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的认知基础。
二、道德品质型。这类课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为主要目标,以析事明理为主要教学形式品德教育课。道德品质教育贯穿于小学各册教材之中,但大多集中在三、四年级。如(鄂)三上的《同学之间》、三下的《让我说声谢谢你》、四上的《学会合作》、四下的《我懂得了》等。设计这类课型的教学方法,应多以案例剖析法、故事明理法、榜样激励法、行为评价法为主。通过设计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故事),从中引导学生挖掘出其中的道德意义,然后针对当下社会现象或学生的实际道德表现,进行深入的道德判断与价值分析,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进而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正确的道德意义。
如,二下(鄂)《和诚实交朋友》一课,为了引导二年级学生懂得待人要诚实的道理,并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教师设计了故事明理法。首先选取了《第31个蛋》的童话故事,通过视频展播形象直观的画面和对故事情节的讨论分析,将二年级的学生引向做人做事要诚实的道德境界。接下来设计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且能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案例:一位病人患了肺癌,医生一边对病人家属告知实情,一边又安慰患者说:不要紧,只是肺部感染,在医院住一段时间就会好的。让学生评价:医生的行为是不是诚实的行为?
像这样,设计具有价值冲突的真实社会案例,在实际教学中能引发学生对“诚实”意义的深度思考。所谓诚实,就应该是真实地表达主体所拥有信息的行为。这位医生的行为算诚实吗?答案显而易见:医生虽然没有对患者本人说出真实的病情,但他己向家属告知了病人的实情,应该算是一位诚实且有医德的医生,对病人的安慰话算是“善意”的谎言,这也体现了医生对病人的关爱。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诚实善良之人”的道德品质教育目标,就在这两难情景的辩析中得以达成。
三、公民意识型。品德与社会课程,实际是为培养具有爱心和责任心、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性课程。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公德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规则意识等内容。这类教材内容多集中在中、高年级。如(鄂)四下《法律护我成长》、五上的《阳光少年知荣辱》、《我有一份责任》等。设计这类课型的教学预案,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带有倾向性问题,或选取最新、最近的社会生活案例,创设多种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教学主体活动,引发学生的道德舆论,拨动学生道德心弦,让学生获得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道德感悟。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价值观,增强其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
如,三下(鄂)《远亲不如近邻》教学目标是:体验和睦的邻里关系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幸福与快乐;感受不和谐的邻里生活带来的烦恼和危害;树立为创建文明健康的邻里生活而努力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这样四个主体活动:
----精彩回放说一说。同学们,愉快的春节已经悄悄的向我们挥手告别,愿意和老师一起说一说春节时你与邻居间的开心事吗?
----快乐再现演一演。(1)同学们谈了春节期间那么多与邻居相处的开心事,这些事儿真让人感到快乐。你想知道老师家的邻居们相处的情况吗?(播放课件《快乐的邻里生活》:老爷爷们在一起下棋;孩子们在一起打球、游戏;妈妈们在一起打毛衣、聊天等。谈看后感受)。(2)在你平时的生活中,你的邻居们都相处得怎样呢?现在请大家动动脑筋,把你或你家人与邻里相处的快乐事表演出来,愿意吗?
----真情告白评一评。(1)快乐的邻里生活,真是让人愉快幸福。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还有一些邻里关系不尽人意,上周我就收到了一封来信,写信的人曾是老师教过的学生,名叫王丽。她在信中向我倾诉了她的烦恼。你们知道是什么烦恼吗?大家愿意帮帮她吗?(师播放王丽的录音故事。故事梗概是:己读初一的王丽,邻居家的李叔叔三番五次来家里动员他爸爸去买码,他爸爸再也不再辅导她的作业,整天只记得买码,家里钱输光了,妈妈因此经常和他吵架。以前那种祥和的邻里环境、家庭气氛再也找不到了。)(2)在你们的左邻右舍,还发现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呢?
----文明共建做一做。你们想让邻里生活更加有意义,更加快乐吗?现在我们一起来为邻居相处设计几个有意义的活动吧!
上述教例中,教师选取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最新、最近的社会生活事例,并设计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做一做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与邻里和睦友好相处”的社会公德意识。
四、史地常识型。让学生了解一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污染破坏等一些共同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及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懂得世界和平共处的重要意义等,是品德与社会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而这些史、地常识性内容多集中在小学高段的教材中。如,五上(鄂)《我们的祖先》、《博大精深的文化》、五下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六上的《异域采风》、《寻访伟大的古代文明》等。由于此类教材内容离学生现实生活的时空有较大距离,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学情,在学生低起点、容易激发的兴奋点和认知盲点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近世界。特别注重要把静态的教材内容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的社会信息资源,及时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此类教材的教学设计,应多以目标导学、探究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主。让学生围绕教材主题思想提出问题,借助教材和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自主(或合作)探究问题,在探究的基础上发现其道德意义,从中得出有价值的社会观点或结论。
如,六上(鄂)《话说地球》,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表的海陆分布及地表主要地形、自然景观等基本常识,初步感知地球是个美丽的星球,从而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以目标导学及探究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预设了四个主要环节:
----课首提出问题,制定教学目标。开课揭题后,引导学生围绕教材主题提出问题,制定学习目标。“同学们,你们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地球的哪些基本常识呢?”将学生提出学习问题进行随机整理,制定学习目标:(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地表海陆分布;(3)地表主要地形、景观”,并以副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认识地球。本环节是学生自学教材,并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围绕课首提出的问题(即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发现人类对地球的科学探究精神,发现地球的美丽可爱。其探究的主要问题随学生交流时相机呈现:
1、现在人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古代人们认为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
2、透过哪些自然现象,让人们对“开圆地方”的说法产生的怀疑?又有哪些大胆的猜想?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3、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4、地球表面真实的面貌又是怎样的呢?(海陆分布、主要地形地貌、自然景观。)
5、从刚才的探究学习中,发现了什么?说说我们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地球呢?
----回归目标总结,建构地球印象。在课尾环节,引导学生对课首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回顾总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前提出的问题都弄明白了吗?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地球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上述教案中设计的目标导学和探究发现性学习的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人们了解认识地球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还让学生发现地球是宇宙间非常美丽的星球,它带给了人类及其所有生命体生存必要的物质条件,从中增强了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及社会意识。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品德课上述四种基本课型并不是绝对独立分开的,而是相互有依存,相互渗透,螺旋上升的。其教学方法的设计也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把握品德课的主题教育意义,体现生活德育、实践德育及生本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于益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预案时都应该给予考虑,并科学预设,以促进小学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