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 一年级音乐教案 教参(第一单元)[最终版]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活动“寻找生活中声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大自然、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学生对探索声音世界的奥秘产生兴趣。
2、学生学会用身边的材料模仿熟悉的声音。
3、能用声音表现一定的情景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过程:
1、导入:在学生步入教室时,教师就播放风、雷、青蛙等大自然以及动物的音响,把学生带到美妙的大自然的场景中。
2、聆听、模仿声音
(1)请学生闭上眼睛,播放课前准备的各种音响。学生仔细听辨是什么声音。(2)学生模仿教师播放的各种声音
3、编创声音故事
(1)将学生按自然界、动物、人类生活三个类别分组,请学生用身边的材料模仿各种声音
(2)将学生分组,设置上学路上的场景,请学生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唱歌《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3、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并与小组同学合作编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教学过程
1、导入:由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教师播放雨的音响,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2、学唱歌曲(1)聆听歌曲范唱(2)听唱法分句教唱
3、表现歌曲
(1)学生学会歌曲后,播放大雨和小雨的音响,请学生仔细分辨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提示学生,注意曲谱上方的雨滴图示,大雨的声音应怎样唱?小雨的声音应该怎样唱?(大雨的力度应该稍强,小雨的力度应该稍弱)
(3)学生分组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边唱边模拟音响为歌曲伴奏(4)学生分组编创表现大雨和小雨,边唱歌边表演(5)完整演唱歌曲,并用模拟音响参与歌曲表现。
第三课时
知识“声音的强弱”、唱歌《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分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知识“声音的强弱”
(1)播放强弱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2)认识力度记号“f”(强)、“p”(弱)(3)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设置情景,表现声音的强弱。比一比哪个组设置的情景多且声音的强弱表现恰当
2、学唱《大鼓和小鼓》(1)听辨声音
教师演奏大鼓和小鼓,学生聆听,说一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2)聆听范唱
①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②再次聆听,随歌曲在“咚咚”、“嗵嗵嗵”处跺脚、拍手(3)学唱歌曲 ①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②用手势辅助学生唱准四度音程
③第一乐句的第二小节、第四小节之后可以唤气,而第二乐句尽量不换气 ④在学唱过程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4)表现歌曲
①启发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试试哪种强弱力度更适合表现歌曲音乐形象
②边唱歌曲,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③分小组边唱歌曲边列队行进
第四课时
欣赏《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2、感受欢快与抒情的情绪对比
3、随音乐用打击乐器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夏天到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夏天的荷塘中有哪些声音?请模仿
2、完整聆听
(1)初次聆听,乐曲中有什么声音?(青蛙的叫声)(2)教师揭题
(3)再次聆听,青蛙的教师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5次)
3、分段聆听(1)引子部分
①青蛙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力度渐强)
②随录音轻声哼唱引子部分的旋律。(注意力度渐强)
③再次聆听,除了力度越来越强外,还有什么特点?(“强、弱、弱”的节拍特点)④再次随录音哼唱引子部分的旋律。(既要注意“强、弱、弱”的节拍特点,还要注意引子部分的力度变化是渐强)
⑤教师选几种打击乐器如响板,三角铁、木鱼、蛙鸣筒模拟青蛙鸣叫的音响,学生 3 随音乐参与表现(2)主题部分
①主题部分的音乐,速度以及音乐情绪与引子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慢:优美、宁静)
②聆听A段主题,速度是怎样的?引起你怎样的联想?(缓慢:仿佛月亮初升,青蛙也进入了梦乡)
③聆听B段主题,速度是怎样的?引起你怎样的联想?(比前半部分稍快,仿佛青蛙从睡梦中逐渐醒来。)
④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A段与B段主题的音乐情绪。(3)尾声
①聆听乐曲尾声,与前面哪个部分相似?(引子)
②再次聆听尾声,与引子部分的音乐有何不同?引起你怎样的联想?(最后力度渐弱,仿佛青蛙离我们越来越远)
③用打击乐器模拟青蛙鸣叫的音响,随音乐参与表现
4、再次完整聆听
播放乐曲,学生安静地聆听。要求,感受、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5、表现
(1)师生一起讨论:聆听这首乐曲时,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打击乐器、动作、线条、色彩等)
(2)全班同学合作,用自己的方式随音乐参与表现。
第二篇: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人音版
备类型:详备
第一
好朋友
教学内容:、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和《口哨与小狗》,并尝试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表演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创编能力。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
时安排:两时
第一时
教学目的:、学生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想象玩具兵的样子表演。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3、会边唱歌曲边自编动作表演,记住同学的名字,与同学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F2∕4
2∣3
4∣
—︱
4︱3
2︱1
—‖
啦啦
啦啦
啦
啦啦啦啦啦。
三、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老师清唱、范唱歌曲。
2、学生跟老师学打节奏。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老师弹琴,学生跟旋律学唱歌词。、分组学唱。
6、全体齐唱歌曲。
四、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2、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集体评价好在那里?
3、全体再次表演。
五、学生再次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出教室。
、要求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
2、要求学生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第二时
教学目的:、生用听唱法学会歌曲,边唱边表演《拉勾勾》。
2、聆听《口哨与小狗》,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摘果子》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
3/4
6∣
3∣
3—∣
3—‖
小宝宝,睡觉 了。lu
lu
lu
lu。
三、学唱并进行歌表演《拉勾勾》。
、老师自弹自唱歌曲进行范唱,学生聆听。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老师弹琴,学生用lu哼唱旋律。
4、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老师弹琴,学生边唱歌曲边自编动作表演。
6、全班唱歌,请个别上台表演,集体评价谁表演得最好。
四、聆听并表演《口哨与小狗》。、学生听音乐,自由想象。谈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个别提问音乐中有什么声音?
3、再次聆听音乐,鼓励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走出教室。
放《口哨与小狗》的音乐,要求学生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走出教室。
第三篇:一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我快乐
教学名称:《快乐的音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由美国普莱亚作曲的《小狗与口哨》,感受快乐跳跃的音乐情绪。
2、通过感受外国乐曲《玩具兵进行曲》《铃儿响叮当》,让学生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感染力。
教学准备:音乐、拓展音乐《玩具兵进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吹口哨
二、学习新课
1、导入:讲普莱和他的小狗的故事
2、听赏音乐并用动作表达音乐的情绪。
3、再听赏,让学生仔细听出小主人的口哨声
4、听赏并表演(学生自编动作表演)
三、拓展
1、听赏乐曲《玩具兵进行曲》 ——感受音乐的情绪 ——随音乐用动作表演
2、听赏乐曲《铃儿响叮当》
——感受音乐的情绪 ——随音乐用动作表演
四、比较欣赏
1、听赏《摇啊摇》的旋律
2、比较情绪
五、结束
交代下节课学习内容《摇啊摇》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名称:《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用优美的歌声演唱上海童谣《摇啊摇》,感受童年的快乐。
2、学生听赏不同风格的摇篮曲,感受乐曲的优美、恬静。教学准备:娃娃、音乐(不同风格的摇篮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习新课
1、听歌曲《摇啊摇》的音乐,学生并用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2、通过律动《找朋友》游戏《小豆芽的一家》,让学生在实理解。
2、用“噜”哼唱(学生可以自选一个元音进行哼唱)
3、教师边表演边范唱
4、朗读歌词(亲切、甜美,好象妈妈与孩子说话)
5、学生学唱歌曲(身体微微摇动)
三、创新表演
1、歌曲声音的处理: ——连音唱法 ——结束句的处理
2、学生自编动作表演(可以个人或两人)
四、拓展
听赏不同风格的摇篮曲
五、结束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名称:《快乐的小豆芽》
教学目标:
1、通过律动《走和跑》,学生认识八分音符,用拍手、跺脚,感受四分、八分组成的节奏。
践活动中对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组成的节奏。教学准备:图片、音乐、游戏《小豆芽的一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律动《谁来了》学生听音乐表演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图片,找找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区别
2、听音乐表现走和跑
3、师生互动练习
如:上 下——上上下下
4、找朋友
——用说名字 ——音乐游戏《找朋友》
5、学生用说词语
6、游戏《开火车》
6、学生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自拼节奏谱
三、创新表演
1、音乐游戏《小豆芽的一家》
游戏过程:学生扮演豆芽爸爸妈妈,走——脚步为每一步为四分音符,学生扮演小豆芽,跑——脚步为每一步为八分音符,小豆芽一家外出郊游,他们跟随音乐《郊游》进行游戏,当他们爬小山、钻山洞时可以设计一个由四分、八分组成的节奏,拍对了在继续前进。
五、结束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名称: 《娃哈哈》
教学目标:A: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娃哈哈》。B:学生尝试个性化改编歌曲,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教学准备:少数民族儿童歌曲,如蒙古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藏族《多快乐多幸福》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习新课
1、学生听歌曲旋律感受情绪
2、学生随音乐动作
3、学生唱歌曲
4、歌曲的处理 ——歌词唱清晰 ——用欢快的声音唱
三、创新表演
学生分组表演(自编动作)
四、拓展
——学生欣赏少数民族歌曲蒙古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藏族《多快乐多幸福》
——学生边听边用动作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五、结束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名称:《新疆亚克西》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图片、影像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和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
2、学生认识铃鼓,学会其敲击方法,男生会用铃鼓表演新疆舞的简单动作。(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让男生在女教师的教育下仍保持阳刚气概,学习舞蹈动作时男女有别。)
4、学生学会新疆物基本步伐——踏踮步和简单的新疆舞动作,并自编组合边歌边表演《娃哈哈》。
5、通过集体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表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学准备:课件、新疆的民俗风情、生活方式和新疆的地理位置。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秋天到,天凉了,小叶子,穿红袄,请大家表演唱《小叶子》
师: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人喜欢戴这样的帽子,大家猜猜,是什么地方?让我们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走进新疆
1、了解新疆(观看新疆的录象1)A:新疆的景色:
教师导入语:你们在美丽的新疆看到了什么呢?
生:那里有好多水果(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来放置有关图片)
B:了解新疆人的生活
师:新疆是好地方啊!在这里生活着许多维吾尔族人,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录像片段2)
学生发散回答(种水果、跳舞、卖羊肉串)请学生拼贴新疆孩子的服饰
学生表演新疆人的生活和劳动(摘水果、卖羊肉串)
2、歌曲处理《娃哈哈》
A:师: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新疆的歌曲,还记得吗?想一想,要用怎样的声音演唱。(复习歌曲《娃哈哈》)
B:师: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歌曲更活泼呢? ——用活泼的声音唱(跳跃)——把“笑开颜”的表情做出来
——创作添词“嘿嘿!”“娃哈哈!”“亚克西!” ——加上舞蹈动作
3、学习新疆舞蹈
师: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其实,新疆舞有自己的特色,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新疆的舞蹈,那我先给大家表演一段吧!(看老师跳舞)
师:想学吗?好!让我们一起来学跳新疆舞!
1、学生学习新疆舞基本动作
学习动作:女:踏踮步、翻腕、移颈
虽然,新疆离我们比较远,但现在有很多旅游团已经开
男:踏踮步、击鼓、跪立
A、集体学习踏踮步
B、男生学习、女生学习(学得好的学生给予
服装配饰)
2、同伴组合动作
三、拓展
1、欣赏《儿童新疆舞蹈》
师:新疆舞很多时候是男女配合一起跳的,让我们来看一看。
2、创新歌表演《娃哈哈》
师:让我们跟着这首歌唱起来,跳起来吧!我们来分组表演。队型:圆形
——配乐器组(教师参与:铃鼓)——舞蹈动作组 A: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B:邀请家长一起表演
四、结束
1、教师总结:
我们这一次新疆之行,收获真大,使我们更加了解到新疆的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的民族,那么,新疆到底在那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地图)
发了这条线,我们到新疆去已经很方便了,小朋友如果有机会,就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也可以通过上网、查书等方法寻找更多关于新疆的材料,下周带来,我们再一起学习和欣赏,好吗?
2、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名称: 《吹拉弹敲》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新疆的民族乐器冬不拉和手鼓,由此引入乐器的演奏方式,让学生了解乐器演奏有不同的方式。
2、学生通过看、听、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受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和音色。
3、通过欣赏《吹拉弹敲》乐曲,使学生感受打击乐器、弹拨乐器、吹拉乐器所演奏的乐曲。教学准备:各种不同的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观看录象:找找新疆的乐器
2、认识拉弦乐器:二胡
——认识乐器感受音色(听二胡独奏)——听乐曲片段
3、认识弹弹拨拨乐器
——认识冬不拉、月琴、琵琶乐器 ——感受琵琶的音色(听琵琶独奏)——听乐曲片段
4、认识吹吹乐器
——认识笛、唢呐、笙乐器 ——感受笛子的音色(听笛子独奏)——听音乐片段
5、认识敲敲打打乐器 ——认识鼓、手鼓、锣、镲 ——学生演奏打击乐器 ——听音乐片段
三、创新表演
学生随音乐表演《吹拉弹敲真热闹》
学生自选一样乐器,在音乐声中表演演奏的样子。
四、拓展
音乐游戏《乐器回家》
学生把手中的乐器在音乐《喜洋洋》中按乐器的演奏方式分类归放。
五、结束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第四篇:一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快快长 教学名称:《小雨沙沙》
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情绪唱歌,并让学生懂得种子成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2.通过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准备:头饰、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候
二、学习新课
1.师导:你们知道下雨是什么声音吗?谁最喜欢雨露? 2.揭题听范唱 3.朗读歌词
(请学生说说对歌词的理解)
种子生长过程:喝水——发芽——出土——长大 4.学生学唱歌曲
分句学唱——听琴跟唱——整体连唱——随录音演唱
(唱小雨时要亲切自然,唱种子时要活泼可爱)
三、小组活动
① 学生分配角色 ② 自创节奏伴奏 ③ 自编动作表演 ④ 小组练习⑤ 小组表演 ⑥
师生共评
四、结束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内容:小组歌表演《小雨沙沙》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打击乐,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习新课
1、听音乐拍手
2、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3、同桌分角色唱
4、学生自选打击乐
问:哪些乐器合适这首歌?
5、布置小组任务:
(1)分角色
(2)唱、奏、舞综合练习(3)要有静止与流动
6、小组表演
7、上台表演
8、学生评析
三、结束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名称:音的长短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听听、敲敲、唱唱、画画中感受因的长短。
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自然音响中音的长短。
教学准备:音乐、打击乐、一张带有圆孔的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习新课
1、在生活中分辨
长—短(寻找、讨论)
2、在教室中寻找音响(长——短)——用乐器演示(长——短)
3、小组探讨
——不同乐器表现长短 ——生活中的音响
4、听《公鸡和小鸡》 ——模仿公鸡和小鸡的叫声 ——听辨乐曲描写的形象
5、听《大钟和小钟》小乐曲 ——感受声音长、短。
——听乐曲,用画笔表现音的长短 ——听音乐表演
6、自由寻找生活中的音响并即兴模仿他们的声音。
三、游戏
准备一张带有圆孔的纸,全般学生的声音能从圆孔中穿过,教师随时剪声音,学生要反应灵敏,声音立即断。(要求学生的声音位置稍高一些,并尽量整齐)
五、结束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名称:风和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钢琴小曲《风和雨》,辨别乐曲中“风”和“雨”不同的音乐形象。
2、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做起踵步的律动,培养学生的韵律感。
教学准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习新课
1、欣赏《风和雨》 ——故事导入 ——听(静静地聆听)
——想(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哪一段表现风、哪一段表现雨?)
——听(学生用动作表现)——学生可以组合表演
2、学习起踵步
——学习起踵步(听口令)
——学生叉腰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全体手拉手练习
——两人一对,面对面手拉手练习——集体变换队形做动作
三、结束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名称:小芽快快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小芽快快长》,感受乐曲优美、活泼的情绪。
2、学生跟随音乐即兴表现小芽出土后欢快成长的情景。教学准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习新课 听赏《小芽快快长》 ——听乐曲的开头
——学生想象音乐形象(听到了什么?)——学生听全曲 ——想象小芽是怎样张大的?如果你是一个小芽,随着音乐你会怎样长大?
——随着音乐表演小芽的成长。
三、创新表演
学生自选角色表演“春姑娘”“小鸟”“种子”“雨露”等。学生组合表演(动作与音乐符合)
四、结束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名称:小树快长高
教学目标:学生能用亲切、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并能用跳跃富有弹性的演唱方法轻快而活泼唱出祝愿小树长高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学生再次听赏并表演《小芽快快长》
二、学习新课
1、学生听范唱
2、学生说歌词(找出两段的相同之处)
3、再听歌曲(辨出两种唱法:连音和跳音)
4、学生学唱
6、背唱
7、歌曲处理:第一、三句表现对小树的喜爱
第二、四句表现对小树的祝愿
三、创新表演 ——学生即兴表演 ——学生分角色表演
四、结束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名称:四分音符
教学目标:
1、认识四分音符的形状和感受它的时值。
2、学会用儿歌及拍手跺脚的动作表现四分音符。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走步,学生跟着教师的脚步拍手。
2、学生随教师脚步走路,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
3、学生学习节奏儿歌:“小 鸡 小 鸡 ji ji ji ji”(在朗诵中注意匀速)
4、学生想象创编儿歌
5、拍手跺脚、儿歌同时进行。
三、游戏《说话接龙》
要求学生运用一拍节奏来说话。(任意两个字的词语)学生在接龙的过程中不可以越说越快或慢,不可以停顿。
四、结束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第五篇: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为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和创造力而编写的。小学生入学后第一节音乐课就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有趣的声音世界,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和创造声音的空间。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养成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培养对各种声音的感受能力,模仿各种声音,进而能创造各种声音。本单元的三首歌都与声音有关。通过歌曲唱出不同的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用听唱法学唱歌,通过优美的旋律感受音乐的美。从“寻找声音-模仿声音-创造声音-利用声音表现情景。”由潜入深,由简到复,循序渐进的完成对声音的初步探索。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大鼓和小鼓》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到第三册第七课,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管弦乐《青蛙音乐会》是一首趣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乐曲为 3/3 拍。蛙 鸣声伴随着乐声响起,好像夏季池塘边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开始了。前面一 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蛙的优美舞蹈伴着起伏的旋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和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能够对各种声音产生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
3、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和意识,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逐渐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第二课时:唱歌《布谷》 第三课时:知识《声音的强弱》 第四课时:歌曲《大鼓和小鼓》 第五课时:欣赏《青蛙音乐会》
第一周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活动课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听听我创造的声音。教学目标: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3.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应通过本科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用具: 1.多媒体光盘;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3.自大自然中的事物。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课标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麽声音。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
生:想„„
师: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多媒体课件:火车开了。)
师:大森林到了。(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不会深切的感受。)
三、歌曲〈〈大雨和小雨〉〉
1、师: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多媒体课件:有关整个下雨过程。)
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麽不同吗?
生:声音不一样。
师: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通过表演动作引导学生记住歌词。
4、歌曲处理:启发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如何演唱歌曲。
5、师: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你看,冲着你笑呢!师生同唱,感受歌曲整体效果。
6、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自信心,让学生踊跃表现自我,上台表演唱。
四、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师:雨后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到外面做游戏吧。(围圈对坐)师: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声音,怎麽来回报呢?看,我们的身边有树叶、树枝等。能不能用身边的事物创造声音呢?(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
生:老师你听。(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并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用两三种声音连在一起能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比如: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象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你能不能从身边找出几种声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故事表演
故事是学生通过音乐创造而出来的声音,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培养和鼓励创造精神,是新课标体现。
五、课堂小结
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声音。
第一周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布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不同内容与音乐形式的歌乐曲,体会音乐是怎样表现描绘春天的。
2.通过聆听演唱、表演,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对音乐进行再创造的习惯,提高其音乐想象力、观察力。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深化学生爱春天、爱自然地情感,从而树立对美的追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3/4拍歌、乐曲的节拍特点,感受表现春天的音乐旋律。2.演唱3/4歌曲,强拍及一字多音的唱法。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及磁带、歌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看看它是谁,谁来学学它的叫声,它为什么会又唱歌又舞蹈?播放歌曲《小燕子》,学生说:“飞呀飞”,和着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聆听《春之声圆舞曲》片段
1、师:你们听,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庆祝春天了
2、播放音乐,老师带领学生做3拍一动的上身摇摆动作。
3、从音乐中,你感受到小动物迎来春天是什么心情?
4、同学们,想不想看春天的样子呀?播放春天景象的录像片。
三、读、听、唱歌曲《布谷》
师:如果你是一只小鸟,是不是也会在春天里放声歌唱?森林里有一种小鸟被称为可爱的英雄,它总是“布谷、布谷”地叫个不停,它是谁?我们来听听,歌唱布谷的歌。
1、师逐句读歌词,生跟读。
2、生自由练习读
3、找个别生读
4、生齐读
5、师范唱歌曲,生聆听感受歌曲并打拍,强拍拍手、若拍拍腿。
6、师弹琴,生逐句填词
7、学唱歌曲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在c调或f调上练唱。
8、师弹琴,生连贯唱。
9、学生学唱第二句,练习一字多音的唱法。
四、歌表演:
集体围成两圈,手拉手,随节拍左右晃动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让我们共同拥抱春天,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吧;让我们共同爱护小动物吧,感受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吧!
第二周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的强弱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
2、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教具准备:
鼓、碗、碟、筷子、饮料瓶、大米、黄豆、塑料袋、纸、强弱卡片、音乐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中间都有碗,碟,筷子,饮料瓶两个,黄豆,大米。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神秘好玩的氛围,让学生萌发出学习音乐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学生一走进课堂,改变传统的秧田式的坐法,以小组就坐,更便于合作与互动。)
一、组织教学
师:今天大家见面都很高兴,让我们相互问候一下,老师敲鼓,学生随鼓声节奏拍手,鼓声一停便和邻近问好,要求要不断换伙伴。
二、活动实践
找一找:
师:你身边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 生:寻找,按教师的节奏去发出声音。师:请你找到与别人不同的声音。
生:变换不同物体敲击,体会音色的变化。想一想:
师:生活中都有那些声音?
生:窗外的风声、下雨时的雷声雨声、鸟叫声、狗叫声、跺脚、走步声、手拍掌,捻指、翻书、扇风、拍腿、闹铃响声、嘴里发出的声音等等。
导入强弱的辨识与体验: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面前放着很多东西,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个小朋友的办法多? 生:<积极发言>。
师:我们的本领真大,创造了那么多的声音,在老师这儿有一只大鼓,谁愿意上来让它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生:让鼓发出强和弱的声音。
师:这些小朋友真会动脑筋,让一只鼓发出了那么多不同的声音,但老师对其中两种声音最感兴趣。(示范强弱两种不同声音>谁听出来了,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
三、直观形象
感受音的强弱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敏,但是在音乐王国里,我们把它取名为强音和弱音,他们还有两个小符号呢!<取出f符号用强音读f,f,p符号用弱音读p,p,〉你猜猜,哪个记号是强音记号,哪个是弱音记号?
生:f是强音记号,p是弱音记号。
师:被你猜中了,你真聪明,我们把“f”叫做强音记号,“p”叫做弱音记号。<出示卡片> 师:我们能不能在这些东西中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让它发出强音和弱音?<请两个小朋友示范> 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故事,题目是《大雨和小雨》,可就是少了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你能想办法自己动手做两件能发出大于小雨声音的乐器来吗?
生:能。
师:那我们就动手做吧,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生:<把黄豆和大米分别灌入两个不同的饮料瓶中> 师:大家都做得非常快,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动手摇摇,听听你的乐器能发出多棒的声音?
生:<让自制的乐器发出声音> 师:瞧,很多小朋友都做好了,让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己手中的乐器,你来试试,你的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
生:<摇装了黄豆的瓶子> 师:哪些小朋友制作的乐器和她一样的,就把你的乐器举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生:<齐摇黄豆瓶> 师:那另外一个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呢? 生:<摇装了大米的瓶子> 师:有没有和这两个不同的乐器呢? 生:<各自展示> 师:张开你灵敏的大眼睛。看见了吗,在每个小朋友的凳子上都有一个f强音记号和p弱音记号,现在把它们分别贴在你自制的乐器上?看谁贴得又快又准,让我们一起试试。
四、创编小故事
体验音的强弱
师:其实强弱之间是有很多变化的,只有细心灵敏的小朋友才会体会到声音变化带给你的快乐。让我们用自制的乐器来讲个《大雨和小雨》的故事吧,可你们得想一想,大米瓶和黄豆瓶,哪个适合给大雨伴奏,哪个适合给小雨伴奏?
师:天阴阴地,下起了蒙蒙的细雨<生轻摇沙球>慢慢得雨越下越大,<重摇黄豆球>小树苗张着嘴巴尽情地喝着雨水,饱了饱了,雨公公,请您慢慢停下来吧,雨小下来了,慢慢停了,<轻摇沙球,越摇越轻>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播放“大雨和小雨”的歌曲音乐)
师:我们不仅能做乐器,还能用它来讲故事,真了不起。
五、运用音的强弱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我们学习音的强弱,每首歌都要按照强弱规律去演唱,如:2/4拍应该是强弱,3/4拍歌曲应该是强弱弱,才能使歌曲动听。下面就来为歌曲按强弱规律去伴奏。
生:齐唱《小鼓响咚咚》
师:这是一首3/4拍歌曲,3/4拍的强弱的规律为[强
弱
弱]所以在演唱歌曲时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范一起边唱,边用强、弱、弱为歌曲伴奏。
师:带来《小雨沙沙沙》和《小白船》音乐课件,请同学们创编节奏伴奏。生:表演。
六、课堂小结
在本课,我们不仅知道了音有强弱之分,而且还能模仿、表现音的强弱,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很高兴,今天这节课到这就结束了,让我们踏着音乐快乐的走出教室。
第二周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大鼓和小鼓》 2.复习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2.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鼓、小军鼓、动物头套、贴图、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猜谜语
圆圆一只大木桶 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 一打就说咚咚咚
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2.玩乐器
(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 一个叫大鼓。× × × 嗨 你 好!
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 × × × 你 好 小朋 友
(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3)找出合适衬词,为歌曲学唱做好准备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大小鼓在声响和击奏方式上分别找出合适的衬词。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语,运用于歌曲的学唱而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书本上的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升了他们对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一)学唱歌曲
1.运用课件进行歌曲旋律的学唱 2.学歌曲,听音乐 3.“大家一起唱”活动 4.为学生创设情境 5.歌曲的教唱 6.参与学生的演唱
(二)音的强弱
1.音乐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2.通过律动发现音乐中的强弱规律
3.通过边演奏、边演唱歌曲来体现音的强弱。并进行互相的评价。4.带领学生音乐游戏
5.引导学生找到音乐中的强弱规律
6.观看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奏和演唱,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三)律动、创编
1.根据乐谱创编歌词并进行试唱 2.根据创编的歌词进行音乐律动 3.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各种创编 4.参与学生的律动 5.歌曲的学唱
(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学生将自己在前一环节选择好的衬词便成歌曲的歌词,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6.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 × × ×│×× × │↘ ↗ ↘ ↗ ﹨↗ 我 的 小 鼓 咚咚咚,× × × ×│×× ×│ 我 的 大 鼓 咚咚咚,× × × ×│×× ×│ 大 鼓 响 来 我跺脚 × × × ×│×× ×‖ 小 鼓 响 来 我拍 肩
让学生通过节奏律动游戏在加深对大小鼓音响、强弱对比的概念,并且能正确地区分和表现强和弱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力度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节奏表现能力。
(2)音乐律动游戏“大鼓、小鼓唱”
在学生对强弱对比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时候,引入音乐的律动。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当听到大鼓和你问好的时候,用脚有节奏的敲击“1.2.3”;当听到小鼓和你们说话的时候,用你的双手拍肩。让学生体会强弱规律在音乐中的体现。
(3)请学生对所学歌曲进行边演唱边演奏的活动。用生动的语言暗示学生表现出强弱规律。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想要表达的音乐和为音乐进行动作伴奏。让他们的音乐同时具备演唱、演奏和舞蹈的性质。教师组织大家一起来进行“我们是快乐的小乐手”歌曲表演环节,并请大家相互评价,表扬所有同学。
7.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歌词的创编。如发现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有困难,可启发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来改编歌词。(例:公鸡在唱歌喔喔,小鸡在唱歌叽叽叽„„)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歌词后,教师拿出动物的头套,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律动,边唱,边表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用乐器为他们伴奏。在唱唱、奏奏、跳跳中完成本课。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和大鼓小鼓一起学唱歌曲,使同学们认识了大鼓、小鼓,并能边演唱,边运用大鼓和小鼓来进行伴奏。同学们的表演能力、音高节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音乐中力度变化的处理也做得十分恰当。请大家不要忘记了大鼓和小鼓,还有他们和我们一起表演的歌曲,下节课我们再见!
第三周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青蛙音乐会》
2、音乐的二次创作 教学目标:
1、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2、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大自然的美。
3、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进行音乐创作。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2.养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
[师在教室里布置好充满夏天气息的场景,播放背景音乐:合唱曲《夏天的阳光》,并展示一幅青蛙图画] 师:小朋友们,你现在感受到什么了?
生:夏天来到我们身边,荷花开了,青蛙呱呱叫,天气变热了,知了叫,„„ 师:对啊,“映日荷花别样红”“听取蛙声一片”,只要你细细观察,到处都能感受夏天的气息。小溪的泉声,蝴蝶翩翩起舞,荷花微微散发出香气,暖暖的阳光撒在我们身上,啊,夏天多美好啊!
师: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 [学生描述夏天的种种趣事] 师:夏天的诗和画虽然很美,但我们只能欣赏到静止的画面却听不到夏天的声音,现在老师请大家唱唱学过的有关夏天的歌曲。
[学生齐唱歌曲《小青蛙要回家》] 师:这首歌把夏天的热闹和小青蛙活泼可爱的表情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下面这首音乐。
初听《青蛙音乐会》的录音]
二、表现美
师:啊!池塘里真热闹啊!原来小青蛙们在举办音乐会,我们也来凑热闹吧!师带青蛙头饰扮演青蛙主人:“我的同胞们,欢迎你们来参加今晚的音乐会,为了表示欢迎,我先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播放《青蛙音乐会》片段)
[学生跟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表演青蛙演唱] 师:我们的青蛙小公主也来为我们献上一段优美的舞姿!
[师播放《青蛙音乐会》片段,请班里的舞蹈队员跟着音乐旋律即兴表演,请其他同学表演其它爱跳舞的小蝴蝶、小蜻蜓] 师:音乐会开始有活泼的气氛了,但是我觉得这还不表达青蛙们的欢乐心情,让我们一起来载歌载舞吧,把欢乐释放出来!
[播放《青蛙音乐会》,师生即兴表演,教师对大胆表演、动作设计有创意的同学给予鼓励。]
三、感悟美
师:小朋友你们表演得真好,那我们也加入它们的音乐会,先献上一首歌好吗?
[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老师准备了几样打击乐器,几只哨子。我想用这些小东西来模仿夏天的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很有趣。大家听一听,它们分别像谁的叫声?
学生讨论回答:哨子——蟋蟀;圆舞板——青蛙;碰铃——金玲子;沙球——纺织娘。] 师:现在我们来有节奏地演奏这些打击乐器(哨子)。[教师指导打击乐练习。(简易节奏型)] 师:如果我们一边演唱,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效果会怎样?让我们来试一试。
[师生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现在,在青蛙的音乐会上不仅有了我们愉快的歌声,各种小动物也来加盟这个音乐会了,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按造“动动——敲敲——唱唱”让学生多种方式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四、创造美
师:小动物都能举办这么成功的音乐会,那我们能干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来策划一场班级音乐会,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成功!
师生商量确定班级音乐会的主题为“幽默”,学生小组合作自行创意设计“幽默”情节,由学生自主选择演绎动物或者人物的趣事,音乐会以“接龙”形式开展。在歌声、表演、笑声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