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说课稿
第三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线形动物是河北少儿版七年级册第四章第三节线形动物,选择常见的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为代表动物,通过对蛔虫浸制外形标本,了解蛔虫的生活史学生更好地理解害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预防寄生虫的发生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标本,了解寄生虫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进而得出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认为这一去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的确立 1..教学重点
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2.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如何进行取材的分析和处理
本节内容多、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并且学生不具备一些物理、化学知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大胆尝试利用课件,强化直观效果,比如:导入新课,我通过一段“医生取蛔虫的 录像,再配以生动的语言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活动,深切感受到蛔虫的生活,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了新知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本节教学要注意合理利用重、难点来启发思维,要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例如,观察结构后让学生总已总结蛔虫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自己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另外,还要适时地通过学生看图、阅读、讨论、思考、探究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明确要求,不随意拔高,加强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不要急于给出结论,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和体验。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大胆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老师“以逸待劳”效果反而更好。
(四)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也已掌握,但对细胞中到底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以及细胞是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却不尽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感到好奇、新鲜而又难于理解。本课时要求学生对细胞的认识上升到对细胞的生活有一个基本了解,并进一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本课时设计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真正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五)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分析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七年级生物第四章多种多样的动物 第三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说课
唐秀娟
2012-2013上
七年级生物第三节线形动物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生物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新课标要求我们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性目标的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知识的学习大多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例如第四章多种多样的动物第三节,围绕这个个问题,1、蛔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2、传播途径、危害及如何预有什么不同?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学习蛔虫病如何预防的时候学生们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我将不断努力,以适应要求,完善自我。
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在问题的设置上没有趣味性,要多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练习题。
小组合作,利用的不好。平时要多加总结。
第三节线形动物教学反思
唐秀娟
第四章第三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说课稿唐秀娟
第二篇:《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说课稿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教材。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来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由于刚开始学习无脊椎动物,内容又比较多,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为避免学生混淆,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本次说课说第一课时,本节教材选择常见的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为代表动物,通过对蛔虫浸制外形标本,了解蛔虫的生活史学生更好地理解害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预防寄生虫的发生,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标本,了解寄生虫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进而得出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难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②: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③: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④: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⑤: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来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②: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本节教学的基本理念:有意义学习,让学生将这两类低等动物的结构特征,和常见的人和动物的加以联想,最终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二说教法
本节主要介绍一种全新的动物,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和讨论法结合,促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能照顾到个别学生,还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讲授法做一个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连贯的、有逻辑的知识体系。
三说学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也已掌握,但对细胞中到底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以及细胞是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却不尽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感到好奇、新鲜而又难于理解。本课时要求学生对细胞的认识上升到对细胞的生活有一个基本了解,并进一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本课时设计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多、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并且学生不具备一些物理、化学知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大胆尝试利用课件,强化直观效果,比如:导入新课,我通过一段“医生取蛔虫的 录像,再配以生动的语言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活动,深切感受到蛔虫的生活,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了新知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本节教学要注意合理利用重、难点来启发思维,要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例如,观察结构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蛔虫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自己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另外,还要适时地通过学生看图、阅读、讨论、思考、探究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明确要求,不随意拔高,加强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不要急于给出结论,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和体验。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大胆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老师“以逸待劳”效果反而更好。
板书:
1.蛔虫??????????????????
第三篇: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说课稿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包括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两个类群,这两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对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不熟悉。然而它们在动物的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了解动物的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通过“田野动物调查”的学习,学生对动物有了感性认识,但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仍然缺乏了解。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目标:能够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并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主要特征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尝试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依据八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强,但是缺乏自控能力。重点: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深入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分析,自己主动的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根据教师的指导,在课上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并能做到和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收获,交流与合作,总结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动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较多且所学内容抽象、难于理解,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大胆尝试,利用课件强化直观效果。我通过一段“医生取蛔虫”的录像导入新课,再配以生动的语言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来组织教学。抛出问题:“蛔虫能够在人的小肠中存活而不被消化的原因是什么”,以此为契机带领学生一起探究蛔虫的形态结构。大屏幕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蛔虫的形态结构,能够区别雌虫和雄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展示的蛔虫的生活史,了解蛔虫的生活方式,总结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渗透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同时,通过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蛔虫的感染途径,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蛔虫病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合作,交流所得,总结蛔虫所代表的线虫具有怎样的特征。
在学习了线虫的基础上,教师将课前准备的蚯蚓分发到各小组,让学生思考,蚯蚓是否属于线形动物,以此进入环节动物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以观察实验的方式进行。首先教师要学生明确,蚯蚓是环节动物,然后结合教材和实践操作,讨论和分析蚯蚓的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身体的分节对于蚯蚓的运动有什么意义,体表的粘液又有什么意义。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和体验,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地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环节动物都具有哪些特征。
在学习完线性动物和环节动物之后,还要对它们作以区分,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来说一说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线性动物还是环节动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归纳总结,回归目标,并对课堂上学生的优秀表现提出表扬。
第四篇:第三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
第三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技能目标: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情感目标: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时的感受,初步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理特点(2)通过了解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类群的特点。
三、前置学习
1、描述雌雄蛔虫的形状、大小有什么不同,体色和体表有什么特征?。
2、观察蛔虫的内部结构,你认为蛔虫的那些结构特点是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3、蛔虫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蛔虫病?
4、常见的线形动物还有哪些?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5、(1)观察蚯蚓身体的体型、体色。(2)如何辨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3)蚯蚓体表是干燥还是湿润?光滑还是粗糙?(4)蚯蚓在硬纸板上与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一样吗?
6、描述蚯蚓的内部结构
7、常见的环节动物还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8、蚯蚓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四、学习过程
1、小组展示
2、疑难解析
3、交流体会
五、当堂检测
1、在做观察蚯蚓实验时,下列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是()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它体表干燥 B 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表干燥 D在蚯蚓体表涂抹凡士林,使其体表湿润
2、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A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 B 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 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D 颜色不同
3、蛔虫的各器官中最发达的是()
A生殖器官 B消化器官 C感觉器官 D运动器官
4、蛔虫消化器官的特点是()
A有口无肛门 B有小肠大肠 C有口有肛门 D有肛门无口
5、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A早晚刷牙、洗脸 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便
6、下列哪种生物不是营寄生生活的()A蛔虫 B 猪肉绦虫 C血吸虫 D 水螅
7、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蚯蚓 B 珊瑚 C 沙蚕 D水蛭
8、蚯蚓形态上最醒目的特点是()
A背腹颜色不相同 B有足 C有环带 D前端有刚毛
9、判断蚯蚓前后端的渐变方法是()
A观察蚯蚓的运动 B有环节的一端是身体前端 C观察蚯蚓的反应,反应快的是前端 D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
10、蚯蚓可以在地表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主要原因是()A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固定和支撑 B玻璃板不吸水 C蚯蚓不能再土壤以外的地方爬行 D玻璃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第五篇: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13中职称评定说课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生物组 常红伟
一、教学目标
本课选自人教版新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代表动物
2、过程与方法:继续使用思维导图多媒体白板进行自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命的进化
二、指导思想
立足于学校倡导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深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与学的方法,使学生逐步从“自己学会”到“自己会学”,最后达到“自己爱学”的美好境界。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美好的目的,我仍然采用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教学原则,并且以思维导图为引领,力求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本章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这一章所有的内容都是新增设的,教师也第一次接触,并且内容繁杂,涉及到的动物多,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个恰当的把握,什么该让学生重点把握,什么该让学生大概了解,这些教师都要处理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给了学生一个主线,就是动物的进化方向,从低等到高等 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教师要牵引着学生,跟着这个主线来分析这两类动物的主要特点是如何体现出进化的,从而了解本节课最精华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1、明确本节课的主线:动物的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和学生一起来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通读教材,整体把握
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思维导图的两个一级主题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请同学们 通读教材9页到11页,找出软体动物的代表动物,主要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找出节肢动物的代表动物,主要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提示学生:通读教材的同时请大家不要纠结于自己不懂的内容,如果有请跳过,找出问题的最关键的词填写在导图本上,尽量避免写过多的文字。时间限制为10分钟,力求使学生自己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对本节课重点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
3、细读教材,各个击破
学生已经轻松的自己找出本节课所有重点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孩子们真的懂吗?可能在刚才通读的同时,还没有完全消化,需要细细品味,这就要求教师设置一些新的问题继续引领着学生细读教材,各个击破。具体做法是:关于软体动物,请同学们细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贝壳和外套膜的作用是什么?
2、软体动物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又是如何获取食物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细读13页前2段内容。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多媒体电子白板的作用不可缺少,各种动物的图片以及录像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为学生准备了相关的图片以及录像。
五、反思
在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与鼓励每个学生。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时,我力求每个学生的导图本都查看一遍,学生很乐于让我展示他的学习成果,这样一对一的检查或许更能带给学生学下去的信心,有的时候甚至时间到了,有的学生还在举着手让老师检查,那种学习的尽头着实让人感动。
我想当老师给学生的作品一个中肯的评价的时候,学生的心里是温暖而幸福的,我将继续努力让这种温暖的幸福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