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3: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第一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三单元小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计算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四舍”还是“五入”。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4.媒体使用,利用交互式白板一体机进行幻灯片放映和利用交互式白板一体机及时书写功能。

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练习课

1、六年级男生有120人,女生是男生的7/8,六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1/4,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2、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3,第二天卖出360千克,还剩下总数的4/9,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3、一块地4公顷,其中3/8种水稻,3/4公顷种蔬菜,剩下的种油料作物,油料作物有多少公顷?

4、一本书共300页,第一天看了它的1/5,第二天看了80页,还剩多少页?

5、商店有梨3200千克,苹果是梨的4/5,苹果比梨少多少千克?

6、一本书共42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7,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多少页?

7、一筐苹果的2/7正好是48千克,一筐梨的重量比一筐苹果重1/8,一筐梨重多少千克?

8、一批化肥分给甲乙丙三队,甲分到总数的1/4,乙分到总数的3/8,已知甲乙共分到48吨,这批化肥共有多少吨?

9、果园有桃树360棵,正好是梨树的3/5,杏树的棵数比梨树多1/6,果园有杏树多少棵?

10、工地有一批砖,用去2/5,还剩24000块,如果用去5/8,还剩多少块?

11、工程队三天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3,第二天修了全长的2/5,第三天修了80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2、三个修路队合修一条公路,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1/10,第三队比第二队少修1/6,第一队修了462千米,第三队修了多少千米?

13、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240千米,第二天修了总数的1/4,还剩下360千米没有修。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14、一台收录机今年的售价比去年降低了1/4,前年售价比去年多1/4,今年售价48元,前年售价多少元?

15、一根铁丝长4米,用去1/4后,再用去2/5米,共用去多少米?

16、修一条长1800米的公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3,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5,还剩多少米?

17、仓库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卖出总数的3/8,第二次卖出总数的1/4,两次共卖出380袋,这批化肥共有多少袋?

18、有一批布,做上衣用去全长的1/3,做裤子用去全长的1/4,这是还剩下1.5米,这批布全长多少米?

19、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8页,第二天看了总数的1/5,这是还剩下80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0、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3小时后还剩下全程的3/4,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1、饲养场养了1000头牛,第一次卖出总数的13/20,第二次卖出150头,还剩多少头?

22、某小学共有学生600人,六年级学生占全校的1/4,六年级男生占全年级的8/15,六年级女生有多少人?

23、有一堆煤共120吨,第一个月烧了总数的1/5,第二个月烧了总数的1/4,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烧多少吨?

24、挖一条水渠,第一周挖了280米,第二周挖了全长的3/8,还剩下420米没有挖,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25、一批水泥共674千克,第一次用去120千克,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7/8,还剩下多少千克?

26、果园有梨树1200棵,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5/8,是杏树的6/5,杏树种了多少棵?

27、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55千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3/7,还剩下65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28、一批化肥,第一次运走300包,第二次运走180包,还剩下总数的2/5,还剩下多少包化肥?

第三篇: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的是“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我力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地形成,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因此,我在制定这节课的目标时,除了培养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还要培养参与数学活动,对求商的近似值有兴趣,体会商的近似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以此为依据,我在导入新课时,以实际情景导入情境的创设,根据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这使学生感到与他们原有知识经验的不协调,从而产生学习的认知需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问题,除不尽时要取近似值;学生发现158元的水果分给7个解放军叔叔结果除不尽,这时要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与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环节时,我通过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学生发现应按照“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应保留几位小数意见就不同了,那么我通过他们之间意见不一致适时反问:“请根据生活实际考虑保留几位小数?”这时,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为保留两位小数合适。

整节课基本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细节方面不是把握得很好。

1、生活语言运用得不够贴切。

2、时间把握不够。本着“以学生发展”的理念,我设计了一系列联系学生实际的练习题,但是一节课下来,有几道练习题来不及讲完。究其原因,除了本节课的计算量比较大,导致时间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应该学会调整课堂的结构,如有些题目只要学生学会判断商是否要取近似值,以及取几位小数,这样可能课堂的效率可能会更高。

第四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9页例10。【教材分析】:

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及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根据两个具体的情境,将求商的近似值的各种情况作了梳理与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灵活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真正体会到了他们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帮助梳理,总结概括;走进生活,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看书质疑,为对新知有疑惑的学生搭建解答疑问的平台;小结新知内容等五个环节为学生营造了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入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等形式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后,能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从而使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去思索,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探索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解题策略的巧妙运用,体验数学

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能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一、布置预习。

1、计算,求出下面各题的商的近似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7.6÷17

124÷7.2

0.66÷3.7

67.5÷2.6

2、爸爸给王朋买了一筒桶羽毛球(内装12个),花了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元?

二、预习展示

谈话:这个单元我们刚学习了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我们来回顾一下。

师:同学们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可真牢固,还记得因为本题问的是钱数,所以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或两位小数。看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上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附近超市周年庆搞活动,小强的妈妈王阿姨也跟着去凑热闹,并买了很多特价的东西回来。“买了这么多东西,该怎么处理呢?”小强的妈妈王阿姨遇到麻烦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好吗?

小强的妈妈首先遇到的难题是:

2、课件出示书本P39例10(1)和(2):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3、学生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4、问题导学

(一):请大家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解答,看看列式解答后你发现什么问题?把问题记录下来。

5、学生汇报列式:2.5÷0.4=6.25(个)25÷1.5=16.666„„(个)

6、学生汇报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不能找到6.25个瓶子和16.666...个礼盒。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里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得数应该保留什么数?(整数)

7、问题导学

(二):根据题意,需要准备几个瓶子才合适?王阿姨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呢?说出你的理由。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向全班汇报。

预设1:2.5÷0.4=6.25≈6(个),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所以需要准备6个。

预设2:2.5÷0.4=6.25=7(个),因为6×0.4=2.4(千克)<2.5千克,6个瓶子不够装,应该需要准备多一个瓶子,所以应该需要准备7个瓶子。

8、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学生会产生了2种不同的意见,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想法更符合实际?从而得出结论:因为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香油,还有0.1千克香油,需要多一个瓶子装,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装完。

9、点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像“分油到瓶子里”这种情况,出现了不满5也要向前一位进1的情况,我们把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10、示范教学:2.5÷0.4=6.25(个)≈7(个)

答:需要准备7个瓶。

11、想一想: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向全班汇报。

预设:因为1.5×16=24(米),包装16个礼盒用24米丝带,剩下的1米丝带不够包一个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丝带,所以我认为只能包装16个礼盒。

12、追问:你们认为能包装多少个礼盒?

13、点拨:像这样的题目,出现了满5也要把尾数舍去的情况,我们把这种 3

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14、示范教学:25÷1.5=16.666„„(个)≈16(个)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那么聪明,王阿姨说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1、结合实际,在括号里填上近似数。

(1)一堆货物需要3.2次运完,实际需要运()次。(2)一些图书能分给10.7个学校,实际能分给()个学校。

2、我是小判官(判断下列各题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1)做一个奶油蛋糕要用8克奶油。50克奶油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蛋糕?()

(2)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3)有一批15吨的货物,用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至少要几次才能运完?()

(4)每套衣服用布3米,28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5)一袋大米63千克,如果每天吃4千克,够吃多少天?()

3、(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汉语词典》每本定价18.5元,请问张老师可以买回几本词典?(“去尾法”)

(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还剩一些葡萄怎么办?(“进一法”)

4、开放题:同学们那么聪明,轻松通过王阿姨的挑战,真厉害!不错,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应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例子吗?

五、全课小结

1、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教师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有时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有时也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总之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 : 2.5÷0.4=6.25(个)≈7(个)答:需要准备7个瓶。

去尾法: 25÷1.5=16.66„„(个)≈16(个)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我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本单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导读,并结合以前学习过的说明性文章,将说明分为以下几类:

1、说明植物形态特征的;

2、说明动物生活习性的;

3、介绍产品使用方法的;

4、解释自然现象形成原因的;

5、说明事物形态及特点的等几个类型。并提出了学习说明文单元时要抓住课文要点,了解基本说明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其次,学习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后,要求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确定为:

一、初读课文,划分类型。即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看所学课文属于说明文的哪一类;

二、再读课文,解决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和词语的理解。说明文中通常有许多专业的词语,需要查找资料才能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默读课文,根据类型探究。也就是根据说明文的类型,看课文说明了事物的哪几个方面;

四、抓重点词句,搞清说明方法。

五、自己感受,运用说明方法。

然后,要求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阅读说明文。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找说明方法时,学生很难对上号,特别是举例子和打比方容易混淆。这时,我随机渗透了描写、叙述、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与说明方法做比较,让学 生获得了新知。最后,让学生看一些产品的说明书,要学生说清楚说明的是特点,还是作用,或者是其他方面;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在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做好小推销员。想想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想好 后,写一篇说明文。

这就是我教本单元的一些基本做法,从成效上看,效果还不错。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新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5、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7、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发展、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8、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9、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10、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11、联系说话写话,推销课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写出自己设计的新型产品。

12、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下载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我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本单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导读,并结合以前学习过的说明性文章,将说明分为以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对于语文课而言,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节课,我是侧重于语文的工具性。我希望达到:授之以渔,学以致用的效果。本节课的设计思路:1、以五年级上......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作为学习起点,激活认知结构中对连加的已有认知,并且突出相同加数的连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习作教学任务是:在阅读了四篇说明文之后,让学生也来练习写一写说明文,内容是介绍一种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 教学目标: 在阅读了四篇说明文之后,让学生也来练习写一写说明文,内容是介绍一种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玩具、文具或电器。旨在鼓励学......

    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2012

    兴义市敬南镇何家坪中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简义兴工作室 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如下: 一、小数乘整数 这......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和除法这节课,这张网撒的很大,一节课涵盖的知识点很多,很全面,囊括了小数乘除法单元中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用四舍五入法求结果得近似数,用进一或去尾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