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万科城市花园小学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加法)”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大括线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重点:能看懂并正确表达图意,知道大括线和问号的含义。难点: 提高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复习旧知:
观察图中,并说说图中告知我们什么,“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4个苹果。”再让学生列式计算。
导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图里有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的意思。
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图中得知: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
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但在讲解时发现学生不明白什么是问题。经过举例后学生提出“一共有几只兔子?” 出示“一共有几只兔子?”引出“大括线”,讲解大括线时只告诉学生大括线表示合起来,应告知学生“合起来”就是“一共”的意思。接着讲解大括线下的“?只”就是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几只兔子。也就是把左边的4只兔子和右边的2只兔子合起来。
/ 2
万科城市花园小学
讲解“大括线“与“?只”时应板书在黑板中,再让学生列算式。接着引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要求一共有几只,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该怎样计算。学生汇报并板书:4+2=6(只),提出“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检查解答是否正确,学生检查用的方法是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合起来有6只,所以解答正确。应重点引导学生数数的方法。从左往右数1、2、3、4、5、6解答正确。接着口答:一共有6只。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第46页的“做一做”,学生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大括线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出算式检查,但没有让学生口答。
在讲解课件中的巩固提高题时应先让学生动手列式再和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最后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的说出自己的收获。但引导学生跟着老师重温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讲解了解决问题的“三步骤”。
本节课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及时表扬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口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应引导学生“合起来“就是“一共”的意思。板书工整,并用彩色粉笔标出重难点,但应在黑板中出示主题图中的大括线及问号再列算式。
在今后的教学中,保持板书工整,讲解条理清晰,详细。注意调动课堂气氛的活跃,及时表扬学生或给学生一些小奖励。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新授内容讲解完后鼓励学生自己总结。
刘露凝
2013年11月2日
/ 2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在第9周周四上了一节《解决问题》研讨课,主要研讨方向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研究。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我们运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数学素养”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心中养成。最终让孩子把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首先,在这堂课开始运用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贯穿这节课。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和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始出示学生已知的复习题。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包括这三点基本内容、通过让学生找、画、说等一系列措施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关键。展示两个不同学生的不同思路是整节课的重难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寻求这堂课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采用问题导学最有效!从3个问题进行整堂课的重难点突破。
1、图中有什么?(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及问题)
2、怎样解答?(可以多样化,采取画图或数字的方法进行解答,最后根据画出来的图进行列式计算。)
3、解答正确吗?(这是数学运用知识最关键的一步。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检查的习惯经常都会算错。)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材运用学生容易进场容易犯的错误以找错误的呈现方式让学生积极反馈所学知识,放手让学生从这幅图上的信息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题,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运用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找我们平时有没有遇到过此类的数学知识,让孩子们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成为这节课难点突破。
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开始学习解决问题,在初学阶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是枯燥而乏味的,在整堂课教学中要不断增添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通过找错误学生积极性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练习的时候,我把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做成灰太狼做错题的题目,让学生从中找出问题给自己今后做题的时候不要出同样的错误做好铺垫。实践证明,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解决加减法问题的格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还有很多预想不周到的地方。由于在教学前没有对学生的已知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在自主探究环节高估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孩子很多不认识字,学生还不能完全把图片上的文字理解透彻,虽然在不停引导学生看图片上的文字,理解意思在解答,把每一步的步骤在不停地引导。最后学生完成情况不是很好。没有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导致自己不停的在学生旁边催促他们快点完成。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备学生,教材是死的,方法是活的,让孩子在今后的数学课中能轻松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路漫漫其修远兮,自己还需要在数学研讨的道路上不停地摸索,让自己的教学之路更加丰富多彩!
2013.11.7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1、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从课一开始,学生就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入情境,“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级孩子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在学生感兴趣的画面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始点燃了。接着的“看木偶戏”和“买面包”学生的兴趣有增无减,尤其在买面包中,学生想到
“面包师傅的面包有可能会不够,因为排队的还有好多小朋友。”“面包师傅零钱可能会不够,找不开了。”“面包师傅一共做了多少面包?”“一个面包要多少钱?”“王老师,看到这些面包,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听来可爱,似乎在进行想象训练。当师老师提到“跷跷板那里又会发生些什么呢?”孩子们的想象又一次打开了“闸门”,在自主遍题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从中提出问题,巩固了题目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没有呆板的数量关系的说理分析,灵活、积极的思维状态胜过了说理,这是我在新课程中“用数学”方面的对“说理分析”的尝试性的突破。
本课从学生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最后自己编题,使整堂课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2、学习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学生手中。
问题的产生、提出、解决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孩子们自行完成的,教师在其中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顺理成章地把画面“切换”到了“看木偶戏”的“镜头”。“师: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和同桌交流一下。”“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地位,由学生根据画面情况及自己的想象提出问题,在同桌或小组交流中解决问题。包括小括号的产生:
54–30=24(个)
22+8
54–30=24(个)
228
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完善地认识了小括号,并掌握了如何运用小括号。如果前人没有规定好,那么孩子的方法就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把第(5)种方法也写成一个两步的算式”的问题。当主动权掌握在孩子手中时,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是会不断闪现火花的。这是我本节课自感比较满意的地方。
3、教师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新的理念已经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始终要为学生学习服务”。本课简单的几张幻灯片的制作,却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引起了孩子无限的想象。尽管课上的很多时间并不是在“解决问题”,比如“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这样的问题不仅在丰富图的内容,更在丰富儿童的想象。再如“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极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当老师要求学生把“22+8=30(个)54-30=24(个)”也写成一个两步算式时,孩子们的思维是积极的,创新的,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孩子这两个算式可以写成“54-(22+8)”,那么就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的过程,尽管结果或许差异不明显,但至少这个过程是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将很难具备。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为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服务,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全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能根据图画和文字找出题目所给的数学信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巩固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图文结合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以及问题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图文找出有用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教具准备:情境图课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数的小游戏
1、我来当小老师。(判断题)
左手拿4根铅笔,右手拿3根铅笔,一共有几根? 生:7跟 师:
2、做一做。
二、探究新知
出示书本57页的挂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再引导找出信息并解答。
1、主动探究,解决问题。(1)小鹿图,提问:
师:通过观察小鹿,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师:谁来算一算:求还剩几只小鹿?应该怎样列式呢? 板书:9-3=6(只)师:为什么用减法算?(2)尝试小结。
(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让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吧!
2、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A、蘑菇图
(1)根据图意提问: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回答。)(2)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说一说吗?
问:要求一共有几个蘑菇? 怎样列式呢? 板书:6+2=8(个)师:你是怎样想的?(3)尝试小结。B、白鹅图
(1)学生独立思考:
a.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b.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c.找出信息并解答。求“还剩几只”,怎样算?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2)汇报结果
板书:8-3=5(只)说说为什么用减法算?(3)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能够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
三、知识运用
1、你能在图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做一做58页 1、3题。
四、课堂总结: 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提醒学生要注意图文字结合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解答完后还要记得检验。)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Fpg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全冊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能根據圖畫和文字找出題目所給の數學資訊以及所要解決の問題,選擇恰當の方法來解決,鞏固對加減法含義の理解,提高學生の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應用數學の意識以及解決問題の能力。
教學重點:能夠圖文結合找出有用の數學資訊以及問題並能選擇正確の方法來計算。教學難點:結合圖文找出有用資訊並能用準確の語言表達。教具準備:情境圖課件,教學圖片
教學過程:
一、猜數の小遊戲
1、我來當小老師。(判斷題)
左手拿4根鉛筆,右手拿3根鉛筆,一共有幾根? 生:7跟 師:
2、做一做。
二、探究新知
出示書本57頁の掛圖,先讓學生說一說圖中有什麼,再引導找出資訊並解答。
1、主動探究,解決問題。(1)小鹿圖,提問:
師:通過觀察小鹿,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要解決の問題是什麼?(指名回答)師:誰來算一算:求還剩幾只小鹿?應該怎樣列式呢? 板書:9-3=6(只)師:為什麼用減法算?(2)嘗試小結。
(著重啟發,引導學生理解: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讓我們一起看看還有什麼問題要解決吧!
2、進一步體驗加減法の含義。A、蘑菇圖
(1)根據圖意提問:
師:請大家注意觀察,你看到些什麼? 師:根據這幅畫,你能提出一個合適の數學問題嗎?(請先自己想想,然後回答。)(2)彙報結果。
師:誰先來說說,你們準備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問:你能完整の把這幅圖說一說嗎?
問:要求一共有幾個蘑菇? 怎樣列式呢? 板書:6+2=8(個)師:你是怎樣想の?(3)嘗試小結。
Fpg
Fpg B、白鵝圖
(1)學生獨立思考:
a.說一說圖中告訴了我們什麼?
b.要解決の問題是什麼? c.找出資訊並解答。
求“還剩幾只”,怎樣算?把算式和得數寫在書上。(2)彙報結果
板書:8-3=5(只)說說為什麼用減法算?(3)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能夠用自己學到の數學知識解決了這些問題。
三、知識運用
1、你能在圖中提出數學問題並解答嗎?
2、做一做58頁 1、3題。
四、課堂總結: 你是如何解決問題の?
(提醒學生要注意圖文字結合找到有用の數學資訊,提出問題並選擇正確の方法計算。解答完後還要記得檢驗。)
F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