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的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让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何玉秀 [内容摘要]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把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必将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运用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 应用资源 促进 发展 [正文] 健康稳健地走入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的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健康迅速地发展。使教与学内容、思想及方法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新的飞跃。
一、运用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也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数字的时代,我觉得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由上个世纪,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解决资源共享,单一的计算机又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及开发技术是当前最活跃,是发展最迅速的高新技术领域。随之而来的网站建设为资源的涉猎、形成、共享创造了广阔的舞台。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据综合分析,信息技术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紧密联系的,随着要传递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趋势。因此从器件到系统,从处理、存储到传递,从传输到交换无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发展。这为下一步进一步采集、加工、整合、应用信息资源给予了巨大的推动力。
(2)综合集成。社会对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采集、处理、存储与传递的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的结合,各种媒体的结合,各种业务的综合都体现了综合集成的要求。为信息技术应用的多次从、全方位创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实验完成后我又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有趣多了。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自主积极性,调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
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我在课前说“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橇动地球。你认为阿基米德说的有道理吗”?我就用Flash做成课件模拟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设想的实验:假定阿基米德瘦小,体重只有60千克老头,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阿基米德先来橇动150千克的油桶,问:“阿基米德能橇动这个油桶吗?”学生根据动画中的条件,通过计算得出,阿基米德能橇动这个油桶。延长杠杆的动力臂,把重物换成小汽车,问:“阿基米德能橇动这个小汽车吗?”学生根据动画中的条件,通过计算得出,阿基米德能橇动这个小汽车。再依次延长杠杆的动力臂,把重物换成大卡车、大轮船,学生根据动画中的条件,通过计算得出,阿基米德都能橇动这些物体。然后,再把杠杆的动力臂延长,把重物换成地球,阿基米德成功的橇动地球,他还得意洋洋地说:“哈哈,我能橇动了地球。”学生通过这个动画,完全理解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对阿基米德能橇动地球不再感到奇怪了。学生对这个动画很感兴趣,这样既能使学生学习到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探究物理规律的积极性。
3、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时间,拓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知识素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物理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物理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
题。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勤奋的耕耘,只要能在科学观念的引领下,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教学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多学科全方位的整合一定能为教育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优化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蔡子兵、黄爱国,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 [2] 陈圣国,电教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3
第二篇:有效应用农远工程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有效应用“远程研修”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梁山县小路口镇中心小学 张勇
【摘要】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大大缩小了城乡的教育差距,为均衡教育及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建立了平台。“远程研修”有着许多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一名一线农村小学教师,我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力求走出误区,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为“远程研修”的有效应用拓展思路,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远应用均衡发展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学校差距的重大举措,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006年12月,我县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校也成为”远程研修”模式三项目学校。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些资源在我校教育教学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这样偏僻的农村小学也能感受到外面世界的气息。现在,我校教师逐渐走向“远程研修”,感受着其中的乐趣,享受着资源共享带来的方便。“远程研修”确实有着许多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一名一线农村小学教师,我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力求走出误区,在实践中学习、在探
索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为“远程研修”的有效应用拓展思路,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远程研修”使用中的“瓶颈”问题
在经济落后的边远农村,开展远程教育必须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中资金是最大的障碍。无需讳言,资源短缺、资金不足、师资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远程研修”有效使用的瓶颈。例如有的农村学校,八个教学班,三百四十多名学生,但微机仅仅配备二十台,且机器配置低,信息技术课程难以正常开展,硬件建设明显不达标。开展远程教育,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明显不足,而资源建设和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发展远程教育的重点。因此,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要使用好“远程研修”,拓展远程教育空间,提高远程教育的效果,落实资金渠道,切实解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1、完善管理体制,明确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所需经费应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一样纳入县以上各级政府财政专项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如果不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发展远程教育将完全失掉了可行性。
2、建立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贫困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扶持机制。由各级政府规定扶持对象、扶持时间,在资金、设备、技术、师资等方面进行扶持以减轻贫困农村地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压力。如我市几个经济发达县市可对几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对口扶持支援。
3、建立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训机制,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此种培训应常态化,因为在这个信息革命迅速发展的时代,必须随时更新信息技术教师的理念与技术。
二、“远程研修”使用中的“观念”问题
个别校领导片面认为“远程研修”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认为是一种负担,要投入一些配套资金。比如配备一些课桌椅,添置防火、防盗、防雷设施等,甚至电费支出也会增长很多,用不起。另外派人进行管理也要投入经费。在农村学校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学校领导谈“远程研修”色变,有些学校对这些资源管理不当或疏于管理,甚至将学校配备的电脑、接收机等设备一把铁锁锁起来睡大觉,等上面来检查时象征性地用用。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认识错误,观念不对,没有看到这项工程将来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收益。有些教师认为这项远教工程真正实施产生效益还有很长过程,利用多媒体上课是一种花架子,准备一节课要花很多时间,所以只在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上使用,平时对学生用处不大。一些老教师认为:“我都教了几十年书了,学生成绩也很好,现在学习计算机进行教学太难了。”甚至怕电脑影响学生们学习。这就大大降低了”远程研修”的使用效率,违背了“远程研修”的初衷。要解决“观念“问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制度,强化管理,加强对“远程研修”的组织和管理,提高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远程研修”相关工作,成立远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现代远程教育的筹划和建设工作,作到统一部署,统筹规划。
2、全员培训,合理应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效益。组织全员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会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首先对学校校长进行培训,其次对管理员进行培训,三是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四是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全体教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强化培训,培训要有计划、有步骤,抓得实、见成效。并与教师考核挂钩,以确保农远设备的使用率。
三、“远程研修”使用中的“应用”问题
由于身处农村,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教师接触电脑的机会较少,信息技术水平偏低,教师应用能力欠缺,影响了农远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再者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个别差异,他们不熟悉电脑操作或不会制作电脑课件,只能原封不动的搬用”远程研修”资源中现有的课件上课,不管课件符合不符合教学要求,需要不需要改动,拿来就用,没有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教学效果不明显。针对此种问题,需要教师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应注意实用性。能否上好一堂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理念,而不是取决于精彩的课件。对于课件使用要适当、适时、适度。不要因为有了农远资源,备课方便了,我们就可以不用备课了。课前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才能充分利用农远电教设备,上好一堂精彩的多媒体课。
2、利用媒体资源要结合实际,符合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媒体资源教师在理解课程要求、掌握学生的背景知识之后,应思考自己浏览过的资源,哪些资源的内容、呈现方式可以选择用于本课或本单元的教
学。无论是视频、音频、动画、课件还是智力游戏,都是辅助教学手段,哪些内容以播放为主,哪些资源让学生同步参与,教师都要在备课时设计,理解各媒体设计的意图、步骤和效果,为每一项媒体资源确定最佳的使用方式。
总之,发展农村“远程研修”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教育。我们应抓住”远程研修”发展的机遇,弄清并妥善解决远程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其使用效能,使“远程研修”系统中的各方面因素得到优化,真正实现““远程研修””的目标,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学福 探究学习就是创新学习.人民教育, 2002
2.张建平梁松林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调查及对策
[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期
3.廖冬梅 张诗亚 农村学校电化教育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对策探索
[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第三篇:继续教育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历史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描述的都是学生所不曾经历的“过去时”,传统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的知识传递,不仅容量有限、传递速度慢,而也没有多少自主性和选择性。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师生总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来对待历史知识,缺乏历史体验,无法领略历史内涵的凝重与多姿多彩。因此,传统的历史教学面临着日复一日的枯燥和机械,而河北省远程教育培训,使我意识到,通过信息技术这一新的教学手段使初中历史教学积弊有望大大改善。
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利用信息技术,对推动历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将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它是一种把超文体、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点,使人们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采用信息技术,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更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化难为易,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而采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很快地去学习。
(三)、实现交互,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正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学习。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只要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优点,就一定能使初中历史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四篇:发展信息技术 促进电教发展
发展信息技术 促进电教发展
------郭滩镇第二初中学电教验收汇报材料
郭滩镇第二初级中学
郭滩镇第二初级中学建于1997年,现有19个教学班,1276名学生,拥有一流的现代教学设施,有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种专用教室,教师人手一机,国际联网。教师整体素质优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业务精湛,有省市区教学能手15人,省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3人,国家省市区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22人,省市区优秀教师17人。
几年来,我校认真落实《河南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多种媒体教育资源和技术平台建设、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应用、新课改网络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地推进了我校教育技术建设,提高了教师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科研的水平,推动了信息技术整合学科的深入发展和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电教管理,构建科学的电教管理机制
为加强电化教学管理,我校成立了以业务校长为组长的“电教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电教计划、电教设备投入、电教课研讨等工作;学校网站、校园网、课件制作室、多媒体教室、各微机室及各教室电化教学设备派专人负责,制定了相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每学年开始,电教处负责制订“电教工作计划”,并分发至各教研组,同时统筹管理学校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的使用,以保障电化教学有序进行。每,电教领导小组成员对分管工作进行汇报交流,学校对各部门电教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进行严格检查、评定,对各种记录及薄册进行检查、整理,形成规范的电化教学档案。
在电教设备的运用方面,我们提出:每位教师每学期的电教课时数不能少于全学期课时总量的80%。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电教课堂评价体系,使教师在积极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做到了恰当运用、科学运用。
二、硬件装备标准化,满足信息化教学环境需求
为保证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及时进入课堂,我校对照《河南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环境配置标准》,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加电教投入。三年来学校投资已达50万元,用于购置和更新电教设备器材,高标准、高力度、高起点地进行电教设施设备的建设,创建了较为完备的电化教育设施体系,配置了高标准的实验室1个,微机室3个,多媒体教室1个、一个专门的电教器材室。在硬件配置的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由电教处统一组织进行调试及各种电器的维修与保养。目前,我校已有计算机68台,实物投影仪6台,摄像机1台,影碟机4台,数码相机1台,全校18个教学班、13个办公室全部加入互联网,为教师广泛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条件。我们应用校园网络环境,努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师可随时调阅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插播教学软件,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展示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呈现过程等方面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了教师们的自身素质,也使教师体验到了合作学习、合作研究、合作授课的乐趣。
三、多渠道开发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我校努力发挥自建网站、因特网的强大作用,形成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让教师突破空间界限,将方方面面的教学资源集为一体:购置引进教学资源软件,形成规模大、范围广、内容齐全的教学资源;开通宽带网,由学科教师从各教育网站自行下载网络信息资源。把优秀教师的课件、教学设计等进行整理、归类上网,供全校教师借鉴与参考;自编自制教学资源库,包括各级教学优质课资源库、教学课件库等;由学校统一存储到服务器中,形成门类齐全、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的庞大资源库。每位教师在网上可以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选看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享受着信息技术给大家带来的合作学习、共享资源、联合授课的便利。
通过积极发掘内部资源,与其他兄弟学校进行交流等手段,发展自己的资源库系统。我校将该项工作看作一项长期的开放式的工程,通过不断的反馈、交流、更新,使其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发挥网络灵魂的作用。
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培训,保障电化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十分重视对教师进行电教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懂得电教教学法,熟悉电教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方法,能够编写电教教材的文字稿件,学会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抓好电教理论学习的宣传,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只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才能使教学永葆活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第二,抓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提高,定期编写有关电教方面的资料印发给教师,鼓励教师订阅电教专业刊物,提高电教理论水平。第三,抓好有组织的培训,我校除每周四下午用2小时的时间对教师进行电化教育技能集中培训外,先后派出10余人次到上海等地参加电教培训或观摩电教活动,了解电教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以点带面,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并利用寒暑假集中对全体教师进行微机培训。经过教师的努力,100%的教师掌握了文字办公、网络访问等技术,学科任课教师100%掌握了幻灯片等工具软件,部分教师能独立制作CAI课件,专业教师已成为编程、网管、研发、培训、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的技术骨干。第四,抓好电教竞赛活动,以电教竞赛活动推动教学手段的提高,在教师中形成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良好风气。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奎文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电化教育向纵深发展
为了促进学校电教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我校一直把学校电教课题研究作为先导工作来抓,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在此过程中,我们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分层推进,典型引路,滚动发展”的策略抓实验,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以科研求提高,以科研促发展。
我校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子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开发设计的网络课程的可用性。
2、设计的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能满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3、符合新课标要求,能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自主学习。
4、开发的课程要有较高的智能性。
5、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通过课题研究,我校教师的讲课、课件制作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崭新局面。
2012-7-1
第五篇:应用新课程理念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摘 要】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已成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程,此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围绕这一理念,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业认定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程;目标;信息素养
广东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也踏上了新的征程。《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此前提下,《标准》还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了目标的具体要求:
(1)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2)注重被动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3)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突出情感的意义与价值。
在此背景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应该更
多地去思考和创新,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出来。现在,本人以自己的研究课题《Word综合运用——制作电子板报》为例,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上的认识。
1.教学方法的探索
通过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结合《标准》的目标和内容,明确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线,同时兼顾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学,这一教学理念希望在《Word综合运用——制作电子板报》的教学中得到体现。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能自主开发知识,真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
1.1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的要求,精心设计好导入,让课程一开始就充满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跨入知识大门。因此,在导入这节课的教学时,我首先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展示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主题网站。其中介绍了福娃的产生过程、相关评论、以及福娃宣传动画片,还展示了前几届奥运会吉祥物等等。马上引发学生积极的讨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评论,认识到奥运会吉祥物浓缩了本国的历史,人文等精髓。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在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2 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后,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根据创设的情景,给学生安排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寻找、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学习,同时增强协同工作的能力。新课导入后,教师适时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在网上搜索并下载关于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的文字和图片等相关信息,然后使用Word文档进行编辑和制作。学生根据给出的任务,开始设计自己关于“北京2008奥运福娃”的电子板报。学生因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能乐于学习,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1.3 与其它课程整合,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还应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节课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Word文档学习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上网搜索和Word文档操作的综合练习。学生制作关于“北京2008奥运福娃”的电子板报,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上网搜索、文字和图形的混排等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其情感,拓展其思维,让学生明白正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博大精深,所以才能创造出这么可爱,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吉祥物,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育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课。
1.4 分层教学,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课程中特别指出,对学生要“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能力层次的分化也很快。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在组织教学上,我采用分层次教学。例如:上网下载关于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的相关资料,这是每一位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对Word文档的排版,则依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操作能力弱的学生在板报中能体现图文混排即可,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除了在板报中体现图文混排外,还要求对图形进行重组,文字色彩进行搭配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节课下来,通过几次分层,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学到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
1.5 及时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新课程大纲中对学生的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在这节课中就使用了网络课件中的“自我评价”和“活动论坛”两个网页,对学生的练习适时给予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和发表言论形成立体反馈,强化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做好的作品上传到论坛中,让其他同学或更多的网上读者来评价,以此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进行大胆创新。
2.学生学业的认定
信息技术虽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程,但没有高考支撑,那么如果学生不学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位任课老师担心的问题。我认为吸引学生学习,教师的教法固然重要,学生的学业认定也不能忽视。虽然没有统一的学业评价方式,但这反而给我们更大的自主权,为此我制定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结合《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的学分认定设计了一组方案。整个模块共40学时,2学分。在设计中将2学分转化为100分进行评估,按比例进行转换。
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定,平时作业和学习态度(30%),出勤情况(5%),电子作品评价(25%),模块测试(40%),上述四项成绩合计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否则不予认定学分,拿不到学分的学生必须重修。参加各类创新比赛可作为奖励,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本课程知识类内容要求通过书面测试,这样能较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掌握程度,其中书面试卷课内知识占60%,课外知识占40%,新得成绩基本上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明确了评价方式,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教学,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总之,广东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果能够多思考,善创新,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有新的思路,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会变得更加精彩、更具有人文气息,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会得到更快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
[2] 钱晓菁,马云娟, 试论“任务驱动”,中国电化教育,2002.9
[3] 马宁,余胜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国电化教育》,2002.1
[4] 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