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化教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2:3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用信息化教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用信息化教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应用信息化教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运用信息化教学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甘肃省和政县城关学区台子街学校李喜贵邮编731200 电话 *** 摘要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推动基础教育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现实途径。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推进,如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资源;教育均衡

一、信息化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大有可为

1.信息化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教育均衡的根本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和公平跟城市的基础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农村教学点等,已成为推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制约点。比如农村教学点,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水平不高、优秀师资进不去留不住等问题普遍存在。农村学校、边远学校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不但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网络和数据库共享基础教育的优质信息资源;更可以通过实时通讯手段进行网络支教,实现优质教师人力资源的跨区域共享,从而解决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师资问题。可见,基础教育信息化可以破解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短期瓶颈。

2.信息化是提升基础教育发展质量的主要支撑。资源、教师和学习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教育质量的提升主要依赖于这三个要素各自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而信息化的介入,可以有效促进这三个要素的全面发展。其一,信息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并依托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便捷高效地扩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区域内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提供资源保障。其二,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创造了便利条件,可以为区域内教师提供网上培训、视频课堂、互动观摩等跨区域的支教和研讨活动,让本域教师能够零距离接触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为区域内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人力保障。其三,信息化能使学生学习突破学校围墙,扩展其学习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学习者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互动式学习转变。可见,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基础教育发展质量的主要支撑。

3.信息化是促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引擎。教育综合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教育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变革。其一信息化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信息技术进入基础教育,能推动教学过程的改革,使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支持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其

二、信息化可以促进办学体制的变革。信息技术可以创造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基础教育中的学习主体可以由在校学习向离校学习拓展,能促进教育的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打通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之间沟通渠道,推动教育的跨区域融合和互动。其三,信息化可以促进教育管理的变革,通过构建基础教育的教学、管理以及科研等信息化监管系统,实时采集各基础教育观测点的数据,并根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分析,生成区域发展指标动态图谱,直观反映该教育观测点的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使教育管理决策更加科学精准。

二、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

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以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目标,支持各教学点建设可接收数字教育资源并利用资源开展教学的基本硬件设施,并通过卫星传输方式,推送数字教育资源至各教学点,提高设备和资源应用水平。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还应配备摄像头,利用网络建立亲子热线,满足教学点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交流需要。

实时了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为教育均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构建数字学校进行网络支教,为薄弱学校或教学点提供优质师资;通过同步互动课堂让农村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通过网络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为薄弱地区提供教学资源,促进区域学校合作,推动教育均衡。

1.建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网络观测体系,提供决策支持。为有效监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人员设计研发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网络观测平台,并在全省建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化观测点,形成完善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网络观测体系。观察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架构,并尝试建立了部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化观测点。观察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对各观测点进行远程监控,实时采集相关指标数据。平台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生成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动态图谱,以可视化的形式反映区域内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为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企业等及时了解现状,进行决策提供支持。

2.构建“虚实结合”的数字学校,解决教学点开不齐课的问题。为了解决农村教学点和薄弱学校“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问题,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将一所中心学校与一到两个教学点连接起来,以同步互动课堂的方式分享中心学校的优秀教师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使教学点能系统的、有组织的开设不具备师资的课程,如英语、音乐、美术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共享中心学校高水平的教学服务,为教学点开好课。这种在中心学校与教学点间共享优质资源、进行异地教学和网络教研的虚实结合的学校组织方式我们称之为数字学校。

3.实施全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首先,从技术和应用两个层面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也就是说,不仅要使教师掌握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还通过案例探究、案例研讨、现场教学观摩与反思、课例设计、实施与研修等多样的培训形式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经验和水平。实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骨干教师信息技能培训”和“全员教师信息技能培训”等培训工作。其次,积极推动区域在线集体备课、在线教研、同课异构、“一师一优课”等活动,让教师不仅“教”,还要“研”,在研修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最后,在区域内挖掘具有信息化教学热情,且“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重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执教能力,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师资保障。

4.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本地特色资源,完善学科资源建设。为了有效推动学科资源建设,我们以学科为“抓手”,实施教师信息空间创建活动。结合教师个人信息空间建设,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结合学科教学需要,在学校开展“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优课优资源”资源创建活动。让教师根据日常教学需要创造、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并通过教师信息空间共享数字教育资源及网上晒课活动,基本实现了“课课有资源,人人用资源”信息化教学新局面。

信息化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渗透的过程,当前正处于初级应用阶段,我们只是跨出了第一步,还需要更多学校、教师的携手参与,共同谱写新的篇章。参考文献:

[1]张国林.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2]高铁刚.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1-6.[3]彭红光,林君芬.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33-39.

第二篇:欠发达地区信息化促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欠发达地区信息化促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以汕尾市为例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以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石,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的角度来说,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借助教育信息化实施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将优秀资源送到乡村,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接受优质教育。本文从机制建设、应用环境、教育资源和教学应用等方面的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建设与调配出发,探索欠发达地区以信息化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关键词】义务教育;信息化;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追求教育公平理念的思想,如我国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体现了古朴的教育公平理念。美国的教育家詹姆斯•科尔曼(1968)提出了代表现代观念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其观念主要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向人们提供达到某一规定水平的免费教育;二是为所有的儿童提供普通课程;三是为不同社会背景的儿童提供进入同样学校的机会;四

[1]是在同一特定地区范围内教育机会一律平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公平理论。何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均衡是指在包括供需在内的诸多力量驱使下,经济体系达到了由一系列配置和价格构成的理想均衡状态。而教育均衡是经济均衡的发展和移植,它是由于人类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有限,以及现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合理而引发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均衡是人们对于目前现实存在的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而

[2]提出的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提出源于教育公平理论和教育民主化思想,教育均衡发展是这两种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质上是以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

[3]育公平和教育民主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高农村教育体系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城乡信息化的一体化共享和融合,可以有效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本研究以汕尾市城乡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为例,全面探索机制建设、应用环境、教育资源和教学应用等方面的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建设与调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所有孩子都能够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接受优质教育,这样,即使在教育起点不是很公平的条件下,教育过程特别是教育结果有可能达到相对的公平。

一、发挥政策杠杆作用,统筹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包含多重关系的复杂系统,在推动教育信息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推动,为此,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转变教育观念,协调好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组织、人才、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工作,解决各区县的信息化投入不足的矛盾,促进整体效益的最佳发挥,推动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发展。祝智庭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应该建制地进行,使得一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迅速形成规

[4]划,从而造成良好的应用氛围,而零星投入根本无法产生实际的效益。为此,我们以市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着眼点,制定了《汕尾市“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汕尾市“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同时在强调全市统筹的基础上,要求各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兼顾各自特色,鼓励思路创新,提出相应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等。政府运用各种调控杠杆来激励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如将信息化建设与教育强镇、强县工作统筹规划,由地市和县(区)对落后地区学校进行资金倾斜和奖补等。

二、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配置,创设城乡师生同等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宽带网络校校通”是基础设施,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其具体内涵包括: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为教师提供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为此我们根据教育信息化的总目标,全面推进城乡享受同等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如图1 所示)。

图1 城乡享受同等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一)全面改造和升级基础教育专网,促进宽带网络提速

我们架设完善了“市—县—校”三级环形网络结构,并对网络进行提速,其中主干网络由100 兆提升为1000兆,学校网络全面实现光纤化,并由原来10 兆全部升级为20 兆,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二)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推进多媒体平台进班级

本着“把不需要钱的事情做好,把需要钱的规划做好”的宗旨,同时把握“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强化应用,以用促建”为原则,以构建“最优化”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为出发点,把最需要装配的硬件和应用软件先建设好。在现有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下,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并与多部门联手合作开展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推进多媒体平台进班级,连接互联网。实现在建设和装配中真正体现投入产出价值的最大化。

图2 城乡教师互动研讨培训要素模型

(三)健全教师培训体系,提升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几年来,我们围绕教育资源的应用,按照“应用为主、突出重点、培用结合、持续提高”的原则,融合到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下乡的活动中。采取网络远程培训、网上自学和城乡教师网络互动教研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培训和教学研讨(城乡教师互动研讨培训要素模型如图2 所示)。据统计,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标准》,从2006 年全面启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汕尾市通过分期、分批地组织全市的教师参加培训和考核。每年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有2000 多人次,经过六年的连续培训,基本完成了全市教师的初级培训和中级培训,扩大了教师们的视野,也充分提高了教师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数据信息共建共享,为城乡提供一体化服务

推进覆盖城乡的各种教育数据信息和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名师课例、优质学科教学资源)等的跨区域共享,有利于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促进困难群体帮扶和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为此,我们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数据信息共建共享。

(一)以基础数据整合为核心,推进城乡教育管理公共服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由此可见,推进整合建设以基础数据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将有利于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1 年12 月与中国电信共建设教育信息化工程,签订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战略框架协议》,在基础网络建设、校园网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家校互通平台建设和校园安全平台建设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划和部署,由中国电信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全市教育系统的教育信息化一体化的基本需求。同时,积极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应用系统进行部署,在校安工程档案数据报送、学生学籍信息采集和数据上报等方面,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数据互通和系统互联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为重点,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公共服务

教育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0),明确提出大力开发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

[5]段和方式,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一方面我们积极链接“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省网络名师课堂”等。另一方面充实完善和连接市、区、学校的本地化资源、特色资源和原创资源,包括优质课例、优秀课件、教案等,做到市、区、校资源一体化联动服务,免费、无障碍地向市内所有学校开放共享。

四、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为重点,促进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均衡

为了使教师能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成功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素养与能力: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知识深化能力和知识[6]创造能力。为此,我们以整合为突破口,开展学校教学资源应用模式研究,尝试推进以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教学理论和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理论、模式和方法的构建和应用。为此,我们积极鼓励农村地区学校以科研和实验等形式开展数字教学资源整合应用研究。一方面,结合“送教下乡”活动,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展播。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技术类的课题研究。在“十一五”至今,全市立项的教育技术类课题中,国家级、省级课题20 多项,市级立项的教育技术课题50 多项。通过加强研究和实验,探索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减少应用的盲目性,增加应用自觉性,促使课堂信息化教学效益最大化和均衡化。

(二)基于项目促进学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长期的任务,促进学生在完成作品和执行任务的学习中进行质询和实证,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基于项目的课程是通过重要的课程框架问题来驱动的,这些问题把内容标准、高级思维与真实环境联系起来,最

[7]终建构起知识的意义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主要结合中小学电脑制作、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项目,组织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各种远程通讯工具进行讨论,指导学生记录活动日志,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制作成电脑作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积极探索城乡学校协同交流、发展的机制和路径

为提高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我们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发挥实验学校的成果示范辐射作用。一方面,积极推进我市24 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这些学校探索和研究符合当地实际的教育信息化路子上形成特色,凝聚成果。另一方面,依托“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千校扶千校”等工程,以校际联盟、校际帮扶等方式,积极开展校际协作,广泛开展网络教学教研,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成果共享。促使优秀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学资源、教育技术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对受援学校形成整体辐射效应,整体提升受援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效益,逐步缩小城乡数字差距,实现城乡学校的协同、均衡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从机制建设、应用环境、教育资源和教学应用等方面对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有序发展,促进城乡对现有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避免了低水平分散建设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为城乡师生享受同等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资源和方式,推进地方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科尔曼, 何瑾译.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80.[2] 腾飞.教育均衡发展大观察[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8,26,8l-82.[3] 于友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2005(17).[4] 祝智庭.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机制创新[J].信息技术教育, 2005,(1):15-17.[5]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0,(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概览——政策框架、能力标准模块和执行指南[J].远程教育杂志,2009,(2):1-4.[7] 项目学习.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927414.html?wtp=tt.

第三篇:推进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与探索

推进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与探索

兴文县政府副县长 杨 桦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相继下发了切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面对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兴文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实施“科教立县”战略,按照“学前教育打基础,实现‘普三’;义务教育促均衡,推进‘两全’;高中教育抓协调,攻坚职教;各类教育强管理,提质增效”的发展总要求,推进兴文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一、兴文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

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校点多(199个校点,占全县学校的99%),学生众(学生6.5万余,占全县学生数的92%),战线长(跨越两个学段九个年级,在1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学校星棋罗布),队伍庞(2686名小学和初中教师占全县公办教师的88.9%),投入大(2007年全县教育财政支出为1.31亿,义务教育占85.1%)的特点,决定了义务教育在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占据的关键而特殊的地位。而义务教育的不平衡性十分突出,已成为教育公平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全县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县教育发展的“难中之难”。

二、兴文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到2012年,消除城区和县镇薄弱学校,全县70%的乡镇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目标是:2008年九丝城镇,2009年五星乡、共乐镇,2010年莲花镇、大河苗族乡、古宋镇,2011年太平镇、大坝苗族乡、周家镇,2012年僰王山镇、麒麟苗族乡,2013年石海镇、玉屏乡,2014年仙峰苗族乡、毓秀苗族乡。2015年,全面消除薄弱学校,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三、推进兴文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工程。均衡是渐进的,生成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浮躁,急功近利。可以说,全县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均衡发展之日,就是实现了“双高”普九之期,更是全面小康社会到来之时。需要系统策略——全面统筹,科学规划。重点策略——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不能把短期目标定得过大过于理想,不能把目标定得过多。渐进策略——逐年推进,滚动实施。笔者认为,要实现兴文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要落实好四大措施,构筑五大保障:

(一)四大措施。

1.把握一条原则,政府主导、以县为主。中央和省、市文件明确规定,县政府的基本教育职能就是保障教育公平,因此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政府行为,而且是县政府的职责,即政府主导,以县为主。

2.突出两个重点,教育质量提升和薄弱学校建设。教育质量是生命线,是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最核心指标。薄弱学校建设是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关键环节。薄弱学校一般是指学生少、条件差即硬件和教师差、质量低、问题多的学,这里主要指办学条件差(硬件和师资)的学校。

3.体现三个倾斜。教育资源向乡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4.抓住四个关键。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和扶弱助学。

(二)五大保障。

1.以科学规划为统揽,优化学校布局。强化政府行为,科学合理地调整中小学布局,构建一批区域性示范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是推进我县“两全”目标的突破口、是整体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策略和必然选择。一是落实四个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校和基点校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县城和乡镇所在地集中。二是注重四个结合。布局调整与改善办学条件结合,与薄弱学校建设结合,与新村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区域性示范学校相结合。

初中按照“收缩九年一贯,扩建单设初中,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区域发展”的思路,扩建单设初中,重点打造香山中学、共乐中学、大河初中等10所单设初中;撤并建武小学、文印小学、沙坝小学等18个初中校点,使单设中学能承担全县90%以上的初中教育;保留毓秀、玉屏、仙峰等6个学校初中部。小学按照“撤并收缩村小,集中高段年级,做大做强完小,构建特色学校”的思路,加快村小的撤并,每年撤并8—10所,到2015年撤并村小50所,使完全小学能承担全县75%以上的小学教育。

2.以增加投入为保障,硬化办学条件。省市已明确,从2008年起,新增教育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力争保持在每年1500-1800万元。分轻重缓急,先考虑雪中送碳,再考虑锦上添花,建设一所即达标一所。目前单设初中、大型完小是建设的重点。村小的建设要吸取过去未充分考虑生源和发展趋势而大兴土木,现因近40多所村小停办,造成数百万元资产闲置的教训。村小的基建一定要慎之又慎,从严控制建设规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要覆盖所有学校,即“模式三”覆盖单设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模式二”覆盖基点校,“模式一” 覆盖规划保留的村小,初步形成“天网地网”有机结合的城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

3.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强化核心支柱。一是解决数量不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按照市上要求“三年内清退完代课教师”和重申“实行省定教师编制标准”的这一有利契机,清退和补充同步,解决好教师缺编问题。二是解决队伍素质的问题。认真落实好教师资格制、全员聘任制、服务年限制、城乡交流制、支教走教制、定期检测制、校本研修制、学区负责制等有关教师任职和晋职,培训和进修,教研和科研,考核和评估等方面的制度,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的通道。要进一步加大校长和后备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校长科学治校、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水平。三是解决激励机制的问题。政府投入为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建立义务教育激励机制。切实推进136名师工程,强化名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农村教师工作津贴,各种评优、评先向农村教师倾斜,努力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4.以创新管理为基础,深化教育改革。一是要理顺学校管理体制。按照“行政管理有限授权制,业务指导学区负责制,教育经费校材局管制,考核评估乡镇捆绑制”继续理顺学校管理体制。要全力推进中心校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中心校与基点校、村小在人事、经费安排、行政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的统一。可考虑将乡镇内规模较小或地域相近的基点校(法人学校)与中心校合并,以强并弱、以大兼小、以优扶弱,形成责任共负,资源共用、利益共享、荣辱共担的捆绑制机制。二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学校法人、校务公开、社会公示和民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以人文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为重点,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以健全竞争、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为重点,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三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严禁分快慢班、实验班、强化班。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更加关注进城务工子女、家庭贫困学生、适龄残疾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入学问题,更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更加重视学生巩固和辍学问题。做到“两开、两增、两减”,即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减少课外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

5.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亮化质量效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是以德育为首位,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养成教育为基础,德育活动为载体,校园文化的打造为契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同时,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和突破口,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二是突出“质量为本”,提升质量效益。以抓质量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围绕课堂抓业务,围绕教学抓管理,围绕学科抓突破,围绕质量促发展。全力缩小各乡镇内教学质量差距,确保教学质量 “校校提升,年年有进”。

总之,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境界,更是一种价值取向;既是一种发展目标、又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既是教育发展的目的,更是一种促进教育发展的途径;既是政府的行为,又是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第四篇:用信息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用信息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湖北省恩施州受地域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学校布局分散,教学点多,办学条件落后。农村教师老龄化和结构性缺编等问题突出,难以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孩子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难以保障。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破解农村教育难题,推进优质资源共享,缩小区域及校际差距,大面积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是当前本州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23年,我们按照湖北省教育厅的要求,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省厅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和人民网等媒体的关注。《恩施州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被确定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专项课题,恩施州教育信息网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评为“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地市级五十佳”。强化组织领导 着重在统一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1.1 争取党政重视

恩施州委、州政府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州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进行部署。州政府把1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班通”建设、管理和应用纳入2013年十大民生工程。2013年8月,恩施州委、州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把加快推进全州教育信息化列为重点内容,并进行了详细部署。

1.2 精心制定规划

恩施州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在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了《恩施州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了近3年全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大”目标、“十项”任务和“六条”保障措施,确定了试点区域和试点学校。

1.3 注重学习提高

恩施州教育局局长带领县市局长和相关人员到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武汉、宜昌等地考察学习,多次到湖北省教育厅相关部门汇报工作寻求指导。邀请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来本州交流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邀请中央电教馆刘雍潜研究员来本州为300多名中小学校长作了题为《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专题讲座。组织部分教育局局长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组织9名骨干教师和801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本州504个教学点的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强化资金投入 着重在改善基础实施上下功夫

在湖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本州筹资两亿多元资金,重点加强了“三通一中心”建设,教育信息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1 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

按照“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建设机制,各县市与各通信企业合作,组建了教育城域网和VPN教育虚拟专网。2013年3月,恩施州巴东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工作经验在湖北省得到推广。本州743所中小学中有485所学校接人了互联网,504个教学点中有78个教学点接人互联网。

2.2 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

恩施州各县市依托“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共配备“班班通”设备6738套,有449个教学点实现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2.3 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

鼓励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有9298名教师,219625名学生和家长进入了“课内网云教育平台”。

2.4 推进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建设

加强恩施州(县)教育局、学校“三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建设。已建州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1个,县市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8个,学校级网络中心131个。强化应用驱动 着重在促进深度融合上下功夫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关键思路是贯彻应用驱动。去年,我们重点在以下3个方面强化应用。

3.1 重点抓好“班班通”的应用

在恩施州多次召开“班班通”应用现场推进会和培训会,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课内网云教育平台”、“优课资源库”等平台推动“班班通”的应用,各县市和学校出台制度,将“班班通”的应用情况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业绩考核,恩施州教育局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作为对各县市教育局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

3.2 探索“三类”同步课堂

联合通信企业在恩施市龙凤镇试点探索了三类同步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2.1 “同体式”同步课堂

将教学点与城镇优质学校相同年级的一个班级结为共同体,通过在线互动教学方式,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实现教学点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2.2 “支教式”同步课堂

义务教育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利用同步课堂,解决农村学校音乐、美术、英语等薄弱学科师资缺乏的困难。

3.2.3 “协作式”同步课堂

学校与学校之间利用同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学管理,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提高。2013年12月17日,恩施州教育信息化推进会现场推介了三类同步课堂,受到了一致好评。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对恩施州教育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在湖北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继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探索具有恩施州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径。

第五篇: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文件、通知及会议精神的要求下,我区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以此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投入,科学规划。

为缓减财政资金投入压力,2013年3月,我区以融资租赁的模式启动了区级教育信息化建设,共耗资8800万元,为全区130多个校点统一规划了教育城域网和班班通终端设备及教学和办公用计算机。城域网采用汇聚集中统一出口共享带宽的网络架构,让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职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全面实现光纤到校,高标准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1065个班级配备了班班通终端设备,全面实现班班通。同期建成了区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科学高效地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首期建设完成后,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后续发展,我们又进行了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补充试点建设。依托区内优质师资和优势厂商的先进技术及设备,以乡镇中心校为中心,辐射乡镇内所有校点,进行同步授课,实现远程实时互动。

二、分层培训,强化应用。在完成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平台建设的同时,区教育和体育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应用及培训领导组,迅速组织设备厂商、教师研训、教育管理等专家组成专业培训团队,从管理、使用、维护等方面进行了“从区到校,从校到点”的分层培训。为检测培训实效,邀请市教信中心专家从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及管理维护等方面选取知识点,针对我区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水平进行考核,经过多轮次全员培训后,区内3000多名教师95%以上通过考核,为广大教师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在做好分层全员培训的同时,督促各学校成立信息化机构,出台管理使用制度和措施,督促学校加强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管理维护,确保运行和使用,学校督促教师使用信息化设备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常规考核,以此强化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三、人人参与,共建共享。

全区在建设、培训、管理、维护等工作完成后,面临资源匮乏的窘境。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我们以“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提出了“人人都是资源库”的具体目标,出台措施,分配任务,落实责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动大家,广泛参与,大力推进。

一是区级资源平台的建设和补充。区级资源和管理平台为全区所有教师生成账号,根据年龄及教授学科的特点,划分资源建设任务,并形成管理考核制度,按制度计算积分,以积分作为老师个人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促使广大教师广泛参与。二是参与市级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试点和建设。在区级资源平台基本补充完善后,区域内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市级智慧教育试点工作中被选为首批试点区县,一期共8校22个教学班1200余名师生为全市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尝试并积累经验和成果。三是参与省级规模化应用试点。2016年,作为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县,我区参与到省电教馆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试点,发动师生积极注册使用空间里的资源和工具,并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四是多渠道收集资源,加强整合和内化。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远程教育等平台的资源,改变原来的卫星接收方式,统一收集整理后放到区级平台供全区所有学校师生选取使用。

四、城乡互动,同步推进。

经过数年的建设和思考,我们逐步探索出城乡互动,同步推进,共同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道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依托各级各类评选竞赛活动,打造选拔出区域内的教育信息化名师,组成专家团队,以专家为引领,专家与教师之间结队帮扶,带动薄弱校区师生共同进步。二是在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三个课堂建设”,把城乡学校结为一体,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帮扶,以此补齐乡镇及偏远地方校区的短板,促进均衡的同时,提高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质量。

下载应用信息化教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用信息化教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桥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天桥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孙向军 陈文亭 ●教育均衡公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可以成为一种推动力,把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到更高的......

    落实数字资源应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落实数字资源应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中馆驿中心学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材料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充分发挥“......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好的教育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反之,则必然致使民族断根。自建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望谟县乐旺镇中心小学 李路云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有......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

    均衡发展以发展为前提,以相对均衡为目的,体现的是一种公平和公正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对人生,最重要的公平是教育起点的公平、机会的公平。接受良好......

    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

    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 王怀宇,李景丽 (保定学院 信息技术系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城乡义务教育现状,导致的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结合教育......

    有效应用农远工程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有效应用“远程研修”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梁山县小路口镇中心小学 张勇【摘要】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大大缩小了城乡的教育差距,为均衡教育及优秀教育资源共......

    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 随着现代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管理运营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金融行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