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图形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3:0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图形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图形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

第一篇:探索图形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教学反思:

1.以游戏的方式引入课题,学生的兴趣很高。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充分把握学生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三要素,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学得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3.注重教学思想的渗透与点拨,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第二篇:情智教学的探索

情智教学的探索

孙双金

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些均应说明教学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魅力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能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学。

怀特海说:“一个不重视智慧训练的民族是终究要灭亡的民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知识是通过外在获取的,而智慧是个体内在生成的。知识不等于智慧,但智慧统帅知识!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教师仅教知识是肯定不行的,教师要通过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去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生成智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灵动,智慧的火花能不断闪现。尤其当人处在兴奋状态之下,往往会灵感涌动,妙思连翩,奇思异想,层迭不穷。相反,人如处在压抑、恐惧的学习状态下,往往思维之门禁闭,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

鉴于此,情智教学对教师的教提出了如下要求:

1、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情智教学的土壤和空气。

2、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唤起是情智教学的重要原则,因为无情的教师教不出有情的学生,无情的教学创造不出情智的境界。

3、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也是重要原则。因为没有思想的教师教不出有思想的学生,没有智慧的教师也撞击不出智慧的火花。情智的课堂有哪些外显特征呢?我以为情智的课堂在学生身上有如下表现:

“小脸通红”它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时“小脸通红”,否则只会时小脸无神,小脸发白。

“小眼发光”它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学生才会“小眼发光”,否则只会小眼发直,小眼发呆。“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它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情智教学的一般模式,本篇文章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试作阐述。

1、入境——启动情智:

——内涵:这是一种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以至心灵震撼的过程。根据教学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而教师可以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规范来引导学生接受新知。

——操作方法:激发兴趣,引发学习热情。

(1)认新入境:依据教材特点,揭示矛盾,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认疑激趣:根据预习,主动设疑,展开思维触角。

(3)认境激情: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受到触动、感染,诱导情智的萌发。

2、感悟——生成情智:

——内涵:感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是语文智力技能的核心要素。学生在生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或概括,或想象,或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学生的情智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可推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赏,并在品赏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可以唤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操作方法:

△初读感悟,诱发情智;

①尝试读好:感悟的基础是读好文章。学文伊始,教师运用各种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引导学生把无声的书面语言的含义通过有声的语言形式,准确、连贯地表现出来。

②尝试感悟:要学生在初读时,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③尝试质疑:引导学生在初读感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细读感悟,深化情智:

感悟形象:学生细细品味课文,感悟作者文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

②感悟情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人文关怀,感悟文中的情感、道理。

③感悟写法:学生细学读文,在水到渠成时,引导学生感悟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④联想成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创新思维的生成、引导学生适时适地地联想,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3、交流——发展情智:

——内涵: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切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体悟急需倾吐。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并发展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操作方法:

(1)辩论式交流:在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基础上,学生个体形成鲜明的立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越辩越明白,越辩越聪明。

(2)倾诉式交流:学生对课文深入的感悟以后,产生一种急需倾诉的欲望,想马上把自己的理解化成有个性的语言倾诉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就要成为倾听者,同时也要成为倾诉者,与学生产生共鸣。

(3)拓展式交流:语文的学习要注意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超文本的阅读感受。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对事物、对人的认识才会是立体的、多元的,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是拓展性的交流。

4、表达——展现情智:

——内涵: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这里的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丰富了知识、经验,积淀了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型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常常闪现和迸发出灵动的火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迷惘中的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痛苦中的执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篇: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加与减>>教学案例分析 叶玲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39页——42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加和减。

2、通过对题组的口算,进行比较,发现、总结规律。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运用规律熟练地进行口算。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加、减口算,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把总结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软件出示)童童鞋53元 帽子16元 衣服38元师:“如果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件东西,你会选哪两样?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问,师分加、减两类板书。

二、新授。

1、列式解答。师:“请你列算式解答这几个问题。” ①童鞋和帽子一共多少元? ③童鞋比帽子贵多少元? ②童鞋和衣服一共多少元? ④衣服比帽子贵多少元? 53+16=69(元)53-16=37(元)53+38=91(元)38-16=22(元)

2、学生活动,说一说。师:“现在,分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小结:我们在口算时,要从个位算起。加法注意进位加;减法注意退位减。

3、学生活动,比较。师:“比较两组口算题,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 小结:第一组的加法题,相同的是,有一个相同的加数;不同的是,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第二组的减法题,相同的是,减数都是16,不同的是退位减和不退位减。

4、口算练习。

① 32+57 ② 26+13 ③ 57-32 ④ 48-15 38+57 26+43 57-39 48-29

师:“通过口算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加法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跟着变大;另一个加数小了,和也就小了。

师:“通过口算第三组和第四组减法题,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大的,差反而小。

师:“你会学着题组自己写出类似的一组加法或减法题吗?” 生写题组。

5、估算,下面算式的得数是几十多。38+32 45+12 85-62 51-37 38+38 49+12 85-68 51-13 师:“你们是怎么估算的?”

6、解决问题。大同小学三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如下:三甲 三乙 三丙男生(人)3 6 38 29 女生(人)25

师:“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口头解答。”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和减,你能把这些知识进行一次总结吗?”

教学分析

1、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口算时都能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实际上,这也正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每一册知识的安排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螺旋上升的,新知识的学习往往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从而实现知识的垂直迁移,掌握新知识。我觉得教师在小结口算的方法时,不该做这样的陈述,从我的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口算方法是多样的,有的先把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减,再把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加、减;有的学生是先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加、减一位数;还有的学生是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再加、减整十数。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而且在实践中发现后两种方法口算更快,因此,只要是合理,可行的方法都应该给以肯定。

2、从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口算方法都能较快掌握,因此该教师把这节课的重点转移到口算找规律也是可行的。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口算基础上,正好到了发现规律的程度,水到渠成。结合教程找规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当学生说出规律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着写出类似的题组,这个层次的安排,对于学

生来讲,既是巩固新知识,又是提高他们能力的练习,学生会非常感兴趣的,并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例题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着手,让学生选购童衣、童帽、童鞋。教师要求,只能选择两样东西,让学生自由搭配,提出问题。因此,只可能有加法和减法的问题,再列出两组共4个算式。从而,通过口算,引出算法,总结归纳。这样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展开教学,这样安排合理,紧凑,高效。

三年级数学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案例分析

叶玲

教学片段:

出示例题:两人一共买了46枝铅笔,平均每人买多少枝?

1、教学口算方法: 指名列式:46÷2 师:结果是多少呢?借助小棒分一分 生独立操作,指名交流分的过程及结果:

(1)先分整捆的,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零散的,每人得3枝,合起来是23枝。

(2)40÷2=20(枝)6÷2=3(枝)20+3=26(枝)

2、教学用竖式计算:

生独立自学书本上竖式的书写方法: 小组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

教学分析: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的操作,使学生明确算理,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然后我引导学生学习笔算的方法。皮亚杰曾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应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3、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格式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的适当讲解是必要的。在讲解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能计算的部分算出来,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年级数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篮球场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从略)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沿着篮球场的边线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生2: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自己动手算一算。

4、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

5、全班进行交流。

生1:28+15+28+15,我是一条一条加起来的。生2:28+28+15+15,我是二条长加上二条宽的。

生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我二条长是用乘法算的。

生4:28+15=43(米)

43×2=86(米),我上台来说明,指着图说出来。师:你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呢?

6、试一试:“一条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1)学生试做。

(2)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做法。教学分析: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观察、思考、计算、讨论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自己来选一选,来感悟体验哪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好,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现算法的优化,有利于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直接放给学生试做,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发现、探索、研究的机会,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第四篇:《翠鸟》教学分析和反思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反思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第五篇:学情分析及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2人,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学习态度端正。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但是缺少耐心和细心,缺乏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以下学生的情况:

一、关注兴趣需求,激发情感动力我们大家都很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有的专家讲过,小学数学教学这点事,不外乎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兴趣,一个是习惯,这两点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老师为了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创造一个很有趣味的情境。本节课开始呈现“曹冲称象”的视频,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愿望

老师要有一定的预见,并且把这种预见纳入到我们的备课过程当中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在课堂教育当中给予体现,我觉得是对同学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他的知识需求的一种满足。在呈现1号瓶子之后,教师问学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去解决,最后就剩下瓶子的容积这一新学知识没有解决,瓶子的容积这一知识是在圆柱的体积基础上进行教学,为将来学习立体几何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关注思维需求,促进思维发展

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设置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在正立和倒立两种情况下,教师追问:“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在变与不变的规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操作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关注认知误区,避免造成隐患

同一个瓶子的容积是不会随着倒出水的多少而发生变化的。学生已经有了这样的生活经验,但是两位同学却得到了不同的答案,这时,教师进一步追问:相同的瓶子,为什么这两位同学的计算的瓶子的容积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经过思考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影响的,排除了学生认知上的误区,逐步引导学生走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上。

五、关注解决问题的需求,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呈现2号瓶子时,教师问,这个瓶子中还需要加入多少水才能灌满呢?观看了曹冲称象的故事视频之后,学生很容易的想到了要把不规则的空气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空气的体积,从而实际问题便迎刃而解。本环节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引导,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学习的内容会更加的深刻,有一种“抓钢有痕”的感觉。

美国教育家波利亚说“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关注学生的做和想,在做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想和做中不断的构建和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下载探索图形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图形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1 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字,震撼......

    探索乐园教学反思

    《探索乐园》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观察、操作、整理、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规律、运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上课中,为学生创造了网络情景,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网络探究,加上多媒体的效果,充分发挥音频、图像、文字等,使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宇宙的浩瀚,从而理解了宇宙。如果只让学生从教材上的......

    九年级思想品德学情分析及教学反思总结

    九年级思想品德学情分析及教学反思总结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

    卜算子咏梅教学情分析

    《卜算子·咏梅》教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毛泽东主席在词中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体现了一代伟人......

    教学反思:浓浓乡土情

    浓乡土情 教学反思 《浓浓乡土情》,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特点,......

    浓浓乡土情教学反思

    《浓浓乡土情》一课通过让学生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本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一、乡音“同学们,你们会说家乡话吗?俺就会!”我特意将“俺......

    《高粱情》教学反思(大全)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做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将对课改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专业化水平,而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