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论文: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

时间:2019-05-15 03:5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论文: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论文: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

第一篇: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论文: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

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论文:应用多媒体网络进

行历史教学初探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课堂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媒体课件已逐渐成为提高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在近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利用internet互联网查找教学资料,使用多媒体网页软件制作的课件组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网技术的粗浅的认识。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将从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是目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而实用的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求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来思考和探究历史知识的奥秘。用

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制作软件dreamweaver、frontpage、powerpiont、flash创建的动态多媒体课件,是基于internet浏览器的html格式的教学辅助课件,借助计算机和投影仪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演示,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对教材的理解有极好的作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抗日战争初期的各个重大事件:如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资料,了解台儿庄战役的历史背景。然后在上课时首先播放电影>的片断,学生很快被战争场景吸引。接着结合电影开始的地图>分析指出: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侵占了上海、南京、太原等重要城市(用红色动态很醒目的显示这三座城市)。接着日寇又从南京和山东分两路以南北两个方向向徐州进发(日军进军路线用绿色箭头动态表示)学生一下就被所看到的内容吸引住了。在多媒体课件中依次显示启发式提问:

1、日寇向徐州进军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按照地图马上可以得到结论:日寇为了连接华北和华东战场,最后侵战整个中国。

2、徐州保卫战的指挥官是谁?

学生马上回答预习过的知识: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教师用鼠标点击超链接的源端点“李宗仁”,屏幕显示超链接的页面,即显示李宗仁先生的照片及其生平简介。教师对该内容作了讲解后,切换回原来的地图,屏幕继续显示提问:

3、徐州东北三十公里处的一个战略要地是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台儿庄。

根据以上播放电影>。让学生结合教材讲一讲战斗的壮烈场面并播放录像加渲染,再由学生分析归纳敌我双方为何要争夺台儿庄、血战台儿庄的重要意义。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争相发言,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的历史课教学情境,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的意识。而且多媒体课件以能较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适时归纳总结,精讲巧练 每当新课讲授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本中所学的内容归纳整理、巩固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已思考理解,消化吸收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后,将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纲、图示、表解等快速显示一遍,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指导学生认识各知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己学知识的理解。用多媒体课件可把时间跨度较大而且分散在课本各章节中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的课件,不但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人性化的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边演示课件边提出根据教学目标任务设计的有层次、有次序的练习题。练习题在内容安排上也应该尽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启发学生思考,弥补他们知识上的不足;形式除常见的填充、列举、选择、排列、简答等题型外,还可以使用比较、讨论、判断说明、归纳选择、综合归纳等题型。练习题难度应适当,一部分题目可带有迷惑性,以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兴趣,巩固他们学习的历史知识。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可在屏幕上显示“您答得真好!”“您再认真地想一想”等赏识激励化评语,使学生既学得生动有趣,又能记忆牢固。对于比较浅显难度不深的习题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的解答,而对于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在关键处适时点拨,加以引导。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探索历史研究性学习方法 目前internet互联网以其丰富的内涵、快捷方便的特点,迅速地成为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手段和媒介。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有关历史知识的研究专题,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历史知识的奥秘。在网络环璄下,以历史研究专题的任务驱动为核心,以利用internet互联网为获取信息和交流资料的手段,从而使学生完成历史知识的建构,是提高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应用历史知识和自主(或协作)学习能力的较好的途径之 一。

在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体,以历史研究性专题为任务驱动以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为学习手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完成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还使他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有能力。

总之历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后,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由传统我被动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逐渐由原来的“讲授者”转化为“指导者”,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能也由“教学”转变为“导学”。传统教学中课堂的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等“教具”转变为不光是为教师教服务,还能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多媒体计算机、internet互联网。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学习质量,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历山中学

第二篇: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本人将多媒体运用于体育课中,充分利用室内体育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欣赏竞技体育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以传授学生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局面。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活力的主观状态,要上好体育课就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根据学生对事物的新奇性、趣味性、刺激性等心理特点,大多数学生对明星有崇拜心理。利用他们对明星的崇拜心理在室内体育课中观赏名人vcd专辑,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在室内体育课中组织学生观看“飞人乔丹”的vcd专辑,专辑中乔丹出众的弹跳、见缝插针的穿梭切入、矫若游龙的运球、长时间的滞空动作、漂亮的高飞扣篮以及快如闪电的空中拦截,让学生目不暇接,欢呼雀跃,通过欣赏使他们了解乔丹的成功经历,让他们明白要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这样激发了学生对篮球的热爱,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多媒体播放的影像,画面鲜明,色彩逼真,音响效果美妙,能有效调动学生视觉感官,改变过去的“说教课”、“自习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到身心愉悦,从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领略到崇高的“体育精神”,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中去。我还多次组织学生观赏各种比赛,如NBA、CBA、足球精彩射门、全美花样篮球大赛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对技术动作进行处理,使学生易于接受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之一,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示范具有准确性、适时性和完整性。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需瞬间完成,且还是一些非常态动作。而教师的示范不可能“逐帧”慢动作来完成,因为现场示范时不可能让动作静止下来让学生逐一分析、理解。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则可达到此目的,它可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不同规格的技术示范和“逐帧”分散示范,便于学生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如对跨栏的栏上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从容不迫地讲述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过程,对动作的关键部分,能够讲深、讲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从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中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技能,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课的质量。再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前滚翻教学课件慢放,使学生认识到几种常见错误动作的原因、过程,从而在练习中尽量避免,在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总之,多媒体技术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地说教变成了多感觉、全方位的刺激,使抽象变的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的看得见,使“动”的变成“静”的,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各项体育技术变的生动、有趣、充满魅力,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反馈功能,加强学生动作技术的完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成效,练习动作的正确与否等等,均可启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结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学生运动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模仿、练习、纠错、再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利用现代媒体的摄像功能,把学生练习中的动作技术采集到计算机和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重叠”比较,并通过计算机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样恰似医生对病人所作的B超一样,有无问题,问题在哪儿便一目了然。知道了症结所在,只要对症下药,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集图、文、音、视、动为一体,使音画同步、音形结合,做到情、景、语交融,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知能力。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作为体育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四、利用网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目的是使学生更快、更全面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室内体育课引入信息技术能提高信息量、增加可感性,提高信息传输速度,变单纯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视、听、思结合,动脑、动手结合,多种感官参与课内活动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还是在教学《和平理想与公平竞争的圣坛――现代奥运会的历史与发展》一课,课前,我进行充分的准备,将至今为止共举办了多少届奥运会,每届全运会举办的地点与时间及每个阶段奥运会的发展概况和特点等进行了归纳,并对相关网站进行了链接。并于课前布置了学生搜集奥运会的相关信息,课后布置学生到我的网站可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通过本节室内课的学习,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了个性,实现了自主学习,学生“兴趣点”增多了,同时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在室内体育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努力和探索,不断完善相关的教学理论、思想和方法,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掌握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情趣因素,精心设计课件,改进教法,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出发创造兴趣点,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三篇: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应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宕昌县实验中学 付占桃)

论文关键词:现代多媒体技术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摘要]自从多媒体介入教学之后,为历史教学开创了新天地。当然计算机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在历史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应用,千万不能滥用。

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有的历史都不能重演,不能再直接体验。历史学习只能通过保存下来的文字材料、考古文物、音像资料等来间接了解过去的人类历史。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资料,尽可能形象地、直观地、真实地将遥远的过去移于现在,再现出来。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大大减少,而要求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却大大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的特点就是集文字、图像、视频、声音为一体,向学生传递丰富的信息,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提高了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卷。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

比如我在讲授《六王毕四海一》一课中,我制作一幅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学史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课堂,扩大学生的视野

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最显著和最根本的特点,教师无法通过实验去重现,更无法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历史又是具体、生动、形象的。不管教师具有多么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可能使学生的脑海中产生真实的历史表象。要在课堂教学中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是不可能实现大容量信息传播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记忆和消化。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存储量大,容纳教学信息多,执行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形声材料.使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接受比传统课堂教学多得多的教学信息。故而,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拓展学生视野。如在教《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时,精心制作了题为《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的课件。开始时通过播放台湾歌手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渲染了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结束时又由幻灯打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让同学们带着感情集体朗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中间通过一幅幅画面重点讲述了香港的变迁及台湾的历史与现状。自始至终,学生情绪激昂,课堂气氛活跃。由此,同学们对“三项条约”、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一国两制”的由来与含义,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与主要障碍及两岸关系将如何发展等问题,学生都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就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提供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

历史是人类社会已消失了的过去.因此,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而这种“过去性”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隔膜感和距离感。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远为近,真实、形象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为学生提供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把学生带到当时当地的情景中.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更便于深刻理解历史知识。例如:我在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让学生仅听教师的精彩讲述是不够的.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语言描述的再直观都是抽象的,”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历史,传递情感,加强思想教育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宽教育渠道,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帮助青少年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就应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深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适时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如在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在课件中加入介绍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先进事迹的影片片段,并在看完影片片段后设问“我们应向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什么?”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辑,虽然只有很短的时间,却能引起感情上的广泛共鸣,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总结出的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培养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如:讲南京大屠杀时有一教育要点,即让学生认识日军侵华罪行并牢记这一国耻,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利用了计算机的幻灯片功能,展示了一组图片,配以悲愤的解说.低沉的音乐,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一张张日军耀武扬威的嘴脸.短短几分钟,学生个个疾首蹙额,义愤填膺。他们的心灵被撞击,被刺痛,纷纷表示恨透了日本鬼子,真切领悟到落后必定挨打的道理。通过多媒体不仅把爱国主义情感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更加强了思想教育。

总之,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知识容量扩大,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知识掌握更加牢固,甚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延伸到了课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下自觉地预习课文,但前提是,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妥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与创新教学的现代教育改革新理念,让多媒体这种现代先进教学辅助手段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

第四篇: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培养

会昌县站塘初中

李胜冬

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是时代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而多媒体技术在在教学中的应用尤其重要,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多感官结合的多媒体技术是历史教学最佳手段

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意义更加大,它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有利于创设历史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些都超越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再说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是难以使原本单调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如能让历史再现,就可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性,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感性认识,使理解更深刻。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极大促进了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

这里所说的视觉,是指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动画、录像、图片、表解等。听觉,指学生听到的来自计算机的语言和音乐。触觉,指学生的两手对鼠标、触模式屏幕、键盘触击。我们知道,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宰。直到70年代,传统教学才发展为视听教学(电化教学)备受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推崇。

然而,视听结合既麻烦,又易出差错。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某段历史部分片段的教学录像资料,须在课前花大量时间找资料精心剪辑,上课前,还要临时从电教室搬来沉重的电视机、录像机,再用拖线板将电视机、录像机与电源接通,上课时教师还要在电视机与讲台两地不断穿梭。有一些教师曾因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出现电源不通,效果不佳,结果原本的视听教学又回到了传统的讲述法,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弥补视听教学手段的某些不足。它使学习参与者得到主动触觉的感受,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整体效果。比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良好的授课效果绝不是老师用语言所能达到的,而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一全过程,仅靠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也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利用多媒体,定能事半功倍。

传统教学重听觉,多媒体教学,讲究视,听,触的有效结合。如果学生的思维仅跟着听觉在行动,而没有视觉、触觉有机参与。那他的思维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

如果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某些片段进行思考、研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

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其思维活动在借助于观察、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向更高阶段发展。可见,视、听、触多感觉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势必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最佳手段。

二、有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历史课标明确指出:课改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能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只有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培养成具备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学生通过规律性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他们认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坚定的信念。这样必须加强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要说比较好的方法恐怕是“双主”模式了“双主”教学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但较多媒体却尤显逊色。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若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只有具备这种独立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为什么呢?

首先,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学生的数量,教学内容,而且上课时间都有一定的灵活性。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跳过程序的某些部分,从与其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开始学习;天资较好的学生,可以只选程序中与其学习任务相关的部分进行学习,而无须顾及其他。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学习,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这只有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办到。本人认为,这便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活泼的课堂教学,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长征”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多种珍贵的图片,通过教师和课件中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逐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对长征途中的艰难有了完整的了解。也为他们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使教育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其次,从表面看,多媒体技术似乎剥夺了学生举手发问的权利。而实际上,媒体教学程序中的中断功能,有利于学生重复学习某一章节,或转入程序的另一部分,做到应用自如。上课时间与内容的自选,随时中断或重复教学内容,学生自己管理着学习进程,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而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

学生独立学习,会使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构成一个可由学生控制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再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到比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创造性。

三、有利于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

教学中的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期限。众所周知,中学教科书的某些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可以长年使用。比如,有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图片、图解、表格甚至与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录像资料等媒体信息可以说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在文字的表述与评价上会出现差异。因此,相同的媒体信息就可以存储在光盘中,只需要备有学习工具即可长年使用。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就可以在教学中一直保持长期使用。这样,历史教师的备课效率可大大提高,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备课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调换工作,其经验和信息也就随之而去。可有了多媒体程序,就可以让经验和信息得到永久性的保存。优秀历史教师教学资料与信息的积累,对历史教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由于知识存储期限的延长,使教师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加上多媒体程序中除内容、字典、复习外,还有相应的测试题,如单元过关、同步练习,期中、期末、综合测试等,能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历史事实。这样,教师就只需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无须陷在单调的历史事情的探究中,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每一个学生,去参与学校大事。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教师将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那么,具体说起来,多媒体应用于历史教学,应该怎么操作,怎么实现呢?

一、利用自制的教学课件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向学生灌输知识,靠的是用嘴巴讲,有时会运用投影仪打上自制投影图片来增强教学效果,但毕竟形式比较单一。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许多学校创建了用于教学的多功能教室,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仪、液晶显示器等设备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这一载体,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流程呈现给学生,由于有效利用课件将多媒体信息组合在一起,尤其是动画的引入,解决了不少以往用传统媒体无法解决的教学重点。如高中教材“日本大举侵华和红军的战略转移”一节中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讲解,我们可以用Authorware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在主页上设置“九一八事变”按钮,点击按钮,出现爆发原因、爆发过程、影响三个按钮,点击爆发原因按钮出现三组动画,第一组动画制作成小电影:“日本1927年„东方会议‟的召开”,同时配上文字说明归纳出第一个原因:“日本侵华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第二组动画制成小电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冲击”,配上板垣征四郎在《关于满蒙问题》讲演中的狂言:“打开我国目前经济困难局面的根本政策,不外乎是向海外发展。”归纳第二个原因并作出文字说明:“日本发动对外战争是受国内经济危机的因扰”;第三组动画制作成“罗斯福新政”和“蒋介石正集中重兵„围剿‟红军”的小电影,归纳说明第三个原因:“日本侵华有利的外部条件,国际上:欧美国家正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中国国内:蒋介石政府在全力围剿红军。”在讲清楚原因后,点击“爆发过程”按钮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小电影。点击“影响”按钮,播放东北三省沦陷和伪满洲国建立的小电影,反映东北人民在日军铁蹄下所经历的亡国奴的生活。通过这个流程线讲解的“九一八事变”既有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又有清晰的理性分析,有助于学生在“鲜活”的历史情境中进行科学的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办不到的,这时多媒体的优越性就显示出来了。

二、利用校园网优化历史教学

现在的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设立了机房,有的还开通了校园网。通过在校园网主页上的“历史教学网站”及其相关链接,学生可以查阅按课文的知识体系编写的有关资料,内容包括各种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试题库等。学生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懂的知识和试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教师交流。教师还可以把一系列讨论主题交给学生,诸如:“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等。然后由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总结讨论结果。另外,学生还可以登陆相关网站查找文字、影像等相关材料,如“中学历史资源库”“中学历史教学网”等,网上大量的信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利用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充实历史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增强历史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

三、利用光盘在电脑上辅助历史教学

现在有许多用于历史教学的光盘,光盘存储知识的容量大,表现力强,并且都有影视、文字材料、图片等。如:新华社音像中心新闻编辑部出版的大型历史文献电视纪录片《百年百事》和《世纪中国》,记载了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本末,并配有相应的录音解说。另外,西北大学编写,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制作,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多媒体光盘《中国通史》,内容包括图片、影视片断、录音解说和文字资料等。利用这些光盘进行教学,使历史教学从无声图片走向有声影像,变黑白世界为多彩世界,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半而功倍。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在中学教学领域中的逐步推广、普及,它在发挥和体现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协同性等方面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当然,多媒体技术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不能也无法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它是一种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为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它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我们坚信,只要在多媒体程序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黄骅市第二中学

张淑凤

多媒体技术的应运而生,不仅使原本“面无表情”的计算机有了一副“生动活泼”的面孔,更带来了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上一次质的飞跃。多媒体有无限想象的创作空间,它结合了文字、资料、图案、动画、视讯、声音、特效,再经由电脑表现出来。多媒体技术的突破,网络技术的成熟,推动多媒体教学不断攀登新的高峰。面对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启发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探尝试。

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研究对象甚为广泛,举凡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从远古到现代,都可作综合、分期、分类的研究。多样性、大容量显而易见,然而一堂课的时间又相当有限,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多媒体教学就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使一堂课可以既丰富又精彩,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教学是普通课堂教学的延伸,丰富与精彩的源头还是在于教师详尽且具创造力的备课。众所周知,传统备课方式着眼于三方面:一备教材,二备教法,三备学生。同样,多媒体教学的备课也是三者缺一不可,但赋予了它们更为广泛的意义。本文就多媒体历史教学应用所带来的备课方式的变化及应关注的事项阐述几点管窥之见。

广种“博”收 量体裁衣

备教材首先在于准确把握知识点,并有序而自然地将其串联起来,简而言之,即熟读教材内容后编制知识点准确、逻辑性强的提纲,它是备课活动的基础,资料的收集都以其为核心。资料收集工作随着多媒体功能的日益强大则显得更为繁重和关键。其一资料的种类增多,包括参考书、论文、音像资料、图片资料、及下载相关网页等;其二资料来源更为丰富,自从因特网诞生以来,人们享有更多的共享资源,它就使你拥有了取之不尽挖之不竭的宝藏。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音像制品由数码技术合成,适宜在计算机中处理的越来越多,例如VCD、DVD等,它们将更便捷地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服务。其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基础正源于以上这些资料,才能变得更为动人。

有了众多的资料,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为了避免“贪多嚼不烂”,教师的精心裁剪是一道重要工序。这一过程对教师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挑战。如录像资料的选择就大有可咀嚼之处。现在历史题材资料片不多,且有一个共性,即内容松、散、杂,若不仔细斟酌、反复推敲,便很难有“天衣无缝”、“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就我多次尝试而言,录像资料的选择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内容围绕课堂重要知识点。

(二)录像播放目的明确,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

(三)录像播放时间适中,一般控制在三分钟以下,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就资料收集程序而言,网上下载是首选。教师可通过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查询相关网站,然后进入网站下载资料。如我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节时,就根据一本社科类网站索引的书目,查询到两个相关网站,检索到凡尔赛条约的原文,并获得几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政治漫画,稍加编辑后即可运用至课件中。由此可见,网页在课件中的运用既省时,又省力,且资料具有权威性。

精心甄选

相得益彰

多媒体教学并非单纯影像资料的演示,更重要的是通过它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从而准确掌握知识点。因此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将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历史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层出不穷,诸如历史情景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自学、自测、自评法、结构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大历史教学法、多学科知识渗透法、思维训练法等等,可谓百舸争流。然而,若不细加甄别,妥善使用,则无法体现执教者的教学思想。

多媒体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目的相同的前提下,教学手段更趋多样,教学方法更显丰富。多样化缘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大容量、转换快、网络互动等。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以教材和学生为中心,依据两者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我设计的一堂多媒体公开课--高一历史的《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先后尝试了三种教学方法。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分成两大知识体系,即联合国和美苏冷战。其次,区别教学重点和次重点。鉴于联合国这一目内容较为容易和直观,我采取了自学、自测和自评法,并且利用多媒体信息储存量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三个主要知识点方面的资料供其阅读,又通过测试篇检验学习的效果。同时,检测题设置为两种题型,一、客观题。

二、开放题。开放题的设置重在培养学生对教材的分析能力和拓展思维空间。美苏冷战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我则选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关键知识点如富尔顿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均配以录像加深印象和设置问题启发思考。最后,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展示学生的才能。教《新中国成立》时,我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对于朝鲜战争这段历史兴趣浓郁。抓住这一特点,我采取了角色互换的方法,课前结合学生在制作网页上的一技之长,布置一项回家作业,即设计朝鲜战争专题网页。教师在收到作业后,筛选出几份质量高、有思想性的作业,在课堂上当场演示并解释设计意图,然后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如此运作,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综合技能,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犹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相得益彰。

大胆创意

精诚合作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体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项宗旨:积极大胆地去创造。创造原则有三:

一、其他媒体的不可替代性;

二、详略得当;

三、以学生为本。动画制作是整个媒体课件中体现创造精神的重要部分。历史多媒体课件动画制作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地图(包括战争行军路线图、航行图和区域地图等)。可以通过设置活动路径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如《南北战争》中为讲清战争发展进程,用活动路线来展示各次重大战役地点。

二、逻辑性板书。它可以利用文字的先后出现顺序表现相互关系,诸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始末。

三、借助图像资料实现历史事件的重现。如《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借助动画技术实现了第一次柏林危机美英空中走廊的再现,《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节中重现了独立战争后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

四、统计数字转化为二维或三维的活动直方图、饼形图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变化图与占有殖民地面积图比较直观地说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动画内容应选择教材中较重要,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更深入、迅捷达到教学目的。

历史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从不断改进计算机技术来提高课件和课堂教学质量,显然要有的放矢。如当前在理科课件中创造出精致画面的3DMAX技术对历史课件的适用范围就很小,反之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与运用为历史课件的制作开辟出新的领域,利用FRONTPAGE来制作网页并应用于课堂,充分反映了历史教学的丰富性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课堂同时适应了分层教育、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师在制作网页过程中将内容分成不同层次,如必读和选读等,学生们根据页面目录导向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从目前的师资发展看,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人才还是比较缺乏。在媒体课件的编制过程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学科教师必须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紧密配合才能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历史学科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本,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选择好教材内容,配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具有创新精神、多媒体特色的高质量教案。教案是计算机专业人员设计课件的依据,因此需要明确详尽地注明设计思路,必要时象导演说戏一样分析讲解给编程人员。笔者尝试编制的《美国内战》和《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都是与电教老师协作的成果,这是架构优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多媒体历史教学备课的关键要素在于以教材为核心,以电脑技术为依托,广泛收集资料,适当选择材料,辅之多种教法,发挥创新和协作的精神,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文章录入:教研室 责任编辑:

下载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论文: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论文: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网络教学

    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现代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凭借教师通过口头讲述和教授的方式往往让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

    历史教学中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独特优势,然后对当前历史教学中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历史教学中应用网......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历史教学媒体:语言、课本、板书、挂图、模型、演示等……已不能满足现代历史教学的需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最终版)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是信息社会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其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多媒体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浅谈以白板为载体的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 摘要:以白板为载体的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是一场深刻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也是我校在积极推广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理......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卫星通讯技术,计......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