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美学[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3:2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餐桌美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餐桌美学》。

第一篇:餐桌美学

人有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大家一般会认为,对于美食的感知,味觉是第一位的,并占有最大比例。其实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对于“美味”这个概念的认知中,视觉,占有80%以上的比例,其后依次是听觉、触觉和嗅觉,而味觉竟然只占到小小的1%~5%的比例。可见,适宜的餐桌设计能塑造良好的用餐氛围,使就餐者的情绪心境达到最好的状态,如果善加利用将会事半功倍。

对于讲究腔调的美食家来说,完美的宴席绝不可以只有味美而缺了视觉上的享受,心情好的时候吃起东西来都特别滋味,而高颜值的餐桌则真真可以带动宾客的情绪,从一进门就已经让人满心期待,鲜花、小饰品、蔬果,还有缤纷鲜活的色彩,还没开动就已经让双眼饱餐了一顿。好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来研究一下餐桌美学,了解漂亮的餐桌应该摆什么、怎样摆吧。1.非传统的花瓶用来插花更有格调

2.有时候,传统意义上的花瓶出来的效果其实远远不如酒瓶、茶杯、酒杯、水壶这些容器来得让客人一见倾心。如果是英式茶杯,那么可以装大半杯水,然后把剪掉花茎的鲜花浮在上面,就那么简单,但却是一汪优雅。

3.而啤酒瓶、葡萄酒瓶,甚至是橄榄油瓶则更好办了,标致漂亮的话可以留下不撕掉,然后直接把一束鲜花插进去,美得不费吹灰之力,无论是自家非正式宴客时用,抑或带去野餐都很适合。平日里有漂亮的瓶子都可以留下来,用来插花效果非常好,还不必浪费钱去买花瓶。不过,餐桌上的花艺摆设最好高度在视线以下,否则会妨碍交流。2.随意的插花会让餐桌美得更自然

一般在家宴客,通常都不会弄得很正式豪华,所以布臵餐桌的花艺,可以走自然随意的风格。对于这类型的插花,原则是要弄得像是刚刚采买回来,直接插进花瓶中,没有特意设计过的样子,不专业,但却造就了让人特别放松的氛围。鲜花的精致邂逅漫不经心的摆放,没有正式宴会那么死板整齐,不会更走心吗?

3.绿植也是很好的装饰

除了鲜花之外,其实水果、盆栽,还有藤蔓之类的绿植也是很好的装饰,出其不意的idea会让客人非常佩服你的创意。选用水果,可以透过视觉来进行味觉上的刺激,也会带来一丝清爽和香甜,让人更有食欲,可看又可吃,不会造成浪费,尤其适合夏天。而代表着丰收的秋天,鸡蛋,还有像是南瓜之类当造的蔬果也可以用来布臵桌面,这样的设定可以增强季节感。

至于绿植盆栽,则会带来文艺和森系的格调,但要注意植物是健康新鲜,还有花盆是否漂亮,一般推荐没有俗气图案和字样的瓦盆,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盆栽不能太大,最好摆放几盆小一点,高低不同,品种不同,以此来丰富视觉。

4.餐桌上的物品要与鲜花布臵存在一定的呼应 食器、花瓶、鲜花、桌布,乃至饮品等,必须要与整体格调保持一定的呼应,否则会造成视觉混乱,像是临时东拼西凑而成。

5.不宜太过统一

虽然说要呼应主题,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东西都要保持一致,否则会感觉乏味单一。比方说在鲜花的运用上,不宜一整束花都是同品种,同一色系内每样两三种,大小各不同,这样拼凑起来才会漂亮自然。

6.便宜的小野花有时候要比昂贵的品种更能点亮餐桌

喜欢鲜花摆设,但又觉得太贵?其实真的没有必要专挑出名却昂贵的品种来买,便宜的小野花,几种搭在一起,再加一点满天星、情人草之类用来陪衬的花,插花的难度会更低,而且更清新自在。另外有一点要提醒一下大家,那就是宴客时用来布臵的鲜花千万不要选择气味浓郁的品种,否则会干扰到用餐体验。

7.果汁饮品一定要改换漂亮的玻璃容器盛装

千万不要小看果汁之类的饮品,虽然是拿来喝的,但它其实是很好的装饰。抛弃原本的包装,倒出来用玻璃壶来盛装,完全外露出果汁的色彩,一桌放两瓶,立刻就能够起到点睛的效果,如果能够在餐桌上再放一点柠檬、青柠、切开的香橙,还有青提之类色彩清新怡人的水果,那么效果会更明显。

“餐桌美学能重新定义餐桌旁的美好时光,让更多人回归家庭。”在花好月圆的中秋节,全家人一起动手准备晚餐,布臵出一张不同寻常的餐桌能增添浓厚的节日仪式感,给家人带来无与伦比的亲密与快乐。

第二篇:美学答案

一.填空:2*10 1.日本 笠原仲二 《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 2.当代美学四大派: 美是主客观的结合 朱光潜

美是主观的,吕荧、高尔泰

美是客观的,蔡仪

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李泽厚 3.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美和美的规律:柏拉图,客观理念说;

研究审美经验:维特根斯坦 “美是伪命题”,研究艺术: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

研究心理活动:弗洛伊德:心理活动

研究人与现实关系: 蒋孔阳:审美关系建立了,审美活动才能发生 4.美学之父 鲍姆嘉通

5.美必备的基本特点:感性形象性、非功利性、情感的感染性 6.西方文化中美的本质:

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美在比例:毕达哥拉斯 黄金分割 美是抽象的精神--美在理念: 柏拉图“理念说”

美是主观心理状态--美在愉快:休谟,弗洛伊德,柏克 美在主客观关系--没在关系:狄德罗“三层关系说”

美在社会生活实践--美在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马克思

二.名词解释 30分 1.羊大为美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义。” 宋代徐铉提出“羊大为美”的概念; 日本人笠原仲二在《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中进行了阐释与论证,认为中国人的美感起源于味觉,游牧民族主食羊肉,羊肉很肥美。

味觉如何走向审美?

A.味觉是一种感官感受,审美是建立在感官基础上的。B.味觉是一种直觉,具有超功利、超欲望的特点。

C.“羊大为美”显示中华美学是一种重主体性、重体验性的美学系统。味指向“道”——存在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2.过失说

在《诗学》中,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冲突的本质是过失,而非希腊传统观念中的命运。悲剧冲突的本质在于好人的过失,由于好人犯了错误,因而导致了矛盾冲突,使其个体自身以及与其相关的人陷入不可克服的生存悖谬,从而导致悲惨的结局。

希腊悲剧中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美狄亚》中的主人公美狄亚为了对丈夫伊阿宋进行报复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另一种是在不知不觉中犯错,如俄狄浦斯弑父娶母。亚里斯多德不赞成欧里庇得斯对美狄亚的写法,而认可索福克勒斯对俄狄浦斯的写法。具有优良品质的个体在不自知的境况下陷入罪恶的渊薮,这才是好人犯错,才能引起怜悯和同情。3.悲剧

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使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激发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一种审美形态。

4.崇高的历史演进(10分)

a 最早提到相当于“崇高”这一范畴的是毕达哥拉斯,他把音乐分为男性美和女性美两种。

b西塞罗进一步把美分为秀美(女性美)和威严(男性美)。

c最早明确提出“崇高”这一概念的是朗吉弩斯,他在《论崇高》中提出崇高的5个组成部分: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运用藻饰的能力、高雅的措辞、堂皇的结构。

d班纳特提出了相当于崇高审美效果的概念,赞叹自然的雄伟及其在人心中激起的伟大情怀。

e柏克明确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并将其与优美对立起来。他认为崇高是具有力量、巨大、宏伟的外在特征的,并且不会对我们产生直接的威胁,于是我们惊叹对象力量和气势的庞大,这种感觉就是崇高。

f康德认为优美是轻松的、不必艰苦就可以完成,相反地,奋斗和克服困难则是崇高,崇高分为“力的崇高”和“数的崇高”。

g席勒从感性与理性、对立和冲突出发,指出崇高是理性对于感性无法直接承受之力的战胜与接纳,是对感性局限性的克服,崇高的本质是精神对肉体感官的超越而获得的自由。

h黑格尔从“理念的感性显现”出发,认为当对象的精神理念远远大于表现他的形式时,对象就是一种崇高的品格。

i后现代派以消解深度、去中心、解构所谓宏达叙事、远叙事为宗旨,反对本质主义传统。

5.丑

丑同悲剧、喜剧、崇高和优美的审美形态一样,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存样态,丑是对美好事物的否定,是与美相比较、相对应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创伤和扭曲。三.简答题 15*2 1.研究美的主要途径

从客观事物的属性研究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身体美确实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亚里士多德“一个美的事物,应有一定的大小、体积和安排。”阿奎那“美有三个要素:完整、和谐、鲜明。”荷加兹认为美的原则是: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荷加兹认为越是曲线的越美。(美在比例、和谐、对称、尺寸、体积、适宜、颜色、大小等。)

2从人的主观感受研究美:a快感说:伊壁鸠斯:“无论什么时候,美不能产生愉悦,我就向美和那些无端赞美美的人啐唾沫。”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b无意识的宣泄说:弗洛伊德:美感肯定是从性感这一领域中延伸出来的,对美的热爱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性感目的。3 客观精神理念说: 柏拉图:美的东西和美本身。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沃尔夫:美是完善。4主客观关系:狄德罗:美在关系:事物自身内部的关系;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事物与人的关系。

5从美的独立性研究美:康德:美是无关功利而令人愉悦的;美是非关概念而普遍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美在对象的形式里。

6从社会生活、劳动实践来研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马克思: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创造了美。

7从现代批判来研究美:尼采:具有生命强力意志的人就是美。只有人是美的,而衰弱的人士丑的。海德格尔:存在真理的自行置入作品就是美。

2.美学学科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原始社会中审美意识的形成:审美意识指人对审美现象与活动的看法,原始人的审美意识是朴素的、不自觉的,主要来源于审美经验。原始人类的审美活动主要有壁画、舞蹈、巫术,这些都是生存的需要,原始人类的使用考虑和普遍的巫术推动了审美意识的进步,审美活动的实用性减弱,审美性和超功利性加强。

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日益丰富:审美活动深入、思维水平发展,文字的出现使美学思想和理论被记录下来,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和古希腊人的研究,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美学学科的诞生和独立:1750年鲍姆嘉通《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一本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确立了美学的独立研究对象。鲍姆嘉通之后,西方美学迎来了第二高峰---德国古典美学。美学诞生的意义:是理性大潮中的感性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批判现代社会,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美学学科独立,人类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健全。

四.论述

a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b情人眼里出西施(审美的主体性、主观性)

c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d太渊博的学问会影响到审美?

e一幅画好看,为什么好看,因为喜欢?

a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客观指的是客观的自然事物,主观指的是客观事物还要加上主观意识形态的作用才能成为美。美感的对象不是纯粹的自然物,而是经过人眼过滤、染上主观色彩的社会性的物,是“人化”了的对象。

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

b审美具有主观性,是主观的心理状态。休谟认为,美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而是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康德和弗洛伊德都把美感与快感联系在一起。c 美不是道德判断。中国美学认为“尽善尽美”,美等于善,但是善是道德实体,不必然地呈现为形式,而美必然要呈现为形式。孔子将美与善做了区分,中国注重美在内容上的充实,轻视形式的创新。

d美不是物质功利,有用不等于美,朱光潜《谈美》中有对古松的三种态度,科学态度、使用态度、审美态度,审美态度是超越前二者的、不评厉害得失,从情感上与之趋同。太渊博的知识可能是从科学态度上来观看事物,就像伐木工可能是从树龄和木质方面来看一棵树木,而不是去欣赏它的美。

e美不是逻辑推理,而是一种直觉思维,当下的判断,带有非理性的成分。

第三篇:美学复习题

美学复习练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美学是研究美以及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2.。原始人将鸟的羽毛等戴在自己的身上,尽管简陋粗糙,但却是他的(审美意识)的体现。3.(审美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或联想起与它相关的另一件事物。

4.美的身材相貌首先应该是一种(健康)的美,即必须是健全的、健壮的、匀称的。5.自然美很少属于孤立隔绝的单项美,大多是互相映衬、比照、融合的(综合美)。6.艺术中的丑具有三方面价值,一是以丑衬美,二是(化丑为美),三是揭示丑的本质,展示美的理想。

7.正如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那样,美感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对自己本质力量的(自我关照)。

8.美感的产生离不开三个要素:审美对象、一定的社会审美意识和审美主体个人的(审美能力)。

9.鲁迅称“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10.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育)的概念。

一、填空题

1.柏拉图在其美学著作(《大希庇阿斯(或《文艺对话录》)》)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2.形式美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审美对象自身的物质属性,一是审美对象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

3.(调和)是没有显著差异的形式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即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相并列。它只有量的区别,并不构成强烈的对比。4.劳动的美主要体现在劳动环境的美、劳动过程的美和(劳动产品(或劳动成果))的美。5.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6.优美的美学特征在于主体和客体、内容和形式的对立冲突的消解,因而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现实和理想交融一体的(和谐)美。

7.(美感的一致性)是指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个审美对象时,所形成的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在基本方向上应该是趋于一致的。

8.(灵感)并不神秘,它是创作中的一种顿悟现象。9.“美育”一语最初由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提出。

10.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生活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一定创作动机推动指导下,在心中构想出完整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8分)

1.美感的核心是(D)。

A.价值

B.理智

C.意志

D.情感 2.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B)。

A.克罗齐

B.鲍姆嘉登

C.亚里士多德

D.维柯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景色属于(B)。

A.优美

B.崇高美

C.典雅美

D.喜剧美 4.“美学”一词的原初含义是(D)。

A.心理学 B.理情学

C.解释学

D.感性学 5.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人是(D)。

A.鲁迅

B.王国维

C.毛泽东

D.蔡元培 6.情感的“艺术表现”是一种(A)。

A.审美情感

B.正常情感

C.自然情感

D.特殊情感

7.如果你关心的是荷花那优美的形态和“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这就是一种(B)。

A.审美情感 B.审美态度

C.科学态度 D.实用态度

8.黑格尔认为,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A)两种认识性感官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

A.视觉和听觉

B.听觉和味觉

C.视觉和味觉

D.味觉和触觉

三、名词解释

1.审美态度 所谓审美态度,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自觉、主动地排除一切与审美无关的功利之思,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审美活动中,从而去欣赏美,对对象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的自觉意识。

2.崇高

崇高指的是物质形式和精神品质二者兼有的伟大、出众的现象,是主客体矛盾、内容突破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和谐的冲突美,是一种带有庄严、神圣、伟岸色彩的神圣美。

3.艺术构思

所谓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以审美感受、审美体验为基础,经过反复酝酿和推敲,最后完成未来作品的总体建构及其相关的细部描画的全面设计与实施方案的酝酿过程。它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逐步深化的,属于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

4.审美理想

所谓审美理想,是指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美的完善形态的愿望和憧憬。它对个人以及一定时代、民族和阶级的审美欣赏和创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

5.审美通感

又称“审美联觉”、“审美统觉”,它是审美感知的一种特殊现象,是由审美对象的特殊性引发的审美主体不同感觉之间的渗透、沟通、转换,是人的不同感官的互相融合、交错感应。

6.形式美 形式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因而在这个意义上说,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狭义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即具有审美价值的抽象的形式。

四、简答题

1.审美趣味的差异性?

(1)审美趣味指的是审美主体在美的欣赏和判断中,对某些对象或对象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的特殊的喜好和偏爱。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取决于主体个性的不同特征:(2)形象感知的差异:个体感觉器官先天敏感程度的不同,引起形象感知的差异。(3)对象选择的差异性:主体生活阅历、立场见解、文化教养影响其审美喜好。

(4)内容领悟的差异性:主体对具体美感对象的关系、态度等不同,导致领悟和情感反映不同。

2.审美趣味的共同性?

(1)时代得共同性:各个时代的人们由于受到特定的社会实践内容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制约,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趣味。

(2)民族的共同性:同一民族的成员在生活习惯、思想文化传统和心理感情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的东西。

(3)阶级的共同性:不同阶级以经济利益为基础,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就影响和制约着本阶级成员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3.自然美是怎样产生的?

(1)自然经过人类直接的实践、改造,改变了原来不利于人类的方面,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同时也具有了审美价值。

(2)人类掌握了自然的规律,对它有了充分的认识,自然物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可亲可爱的一部分。

(3)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象征,而被人格化和人情化。

4.自然美欣赏中联想的主要方式?

(1)以物喻物:由眼前的自然物联想到另一自然物,可以概括自然美的某些特征。(2)由物及人:由眼前的自然物联想到人,使自然景物中渗透着人的强烈的情感色彩(3)幻觉性的联想:由眼前的自然景物所触发引起的幻觉性联想。

5.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

(1)现实美具有分散性,艺术美具有集中性:现实美是生动丰富的,但却孤立分散,缺乏明显的内在联系;艺术美是经典型化创造出美的意象,比现实美更集中、强烈。

(2)现实美具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纯粹性:现实美和不美的部分共处一处,较为芜杂、粗糙。艺术美是把现实美中附着的不美部分清洗掉,更纯粹,更精致。

(3)现实美具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久性:现实美不稳固,易消逝;艺术美存在于物态化的精神产品之中,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可能跨越时空,流传久远。

6.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

(1)空间构型的艺术:建筑是在自然大空间中围出一块小空间,在密不透风的固体物质材料中搭出一块足够人使用的内部空间。

(2)象征的艺术:建筑是人类观念文化的代表,以特殊的空间造型传达一定的文化观念,是象征的艺术,有意味的形式。

(3)形式美的艺术:建筑讲究内外空间造型之独特、丰富和美观,讲究形色的个性化与丰富性。

7.审美想象及其类型?

(1)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在特定对象刺激、诱导下,将大脑中已有的众多相关表象,重新进行组合、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2)可分为:直接想象与间接想象、有意想象与无意想象、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等。

8.滑稽及其基本类型?

(1)滑稽是与崇高相对的一种审美形态,是通过对丑的嘲弄,引人发笑的一种喜剧性形式。两种不同类型的滑稽

(2)否定性滑稽:否定性滑稽所嘲讽的丑是真丑,是表里皆丑。是人们批判否定的对象,是在现实中已被社会实践否定,或偏离正常历史尺度失去存在根据的事物。

(3)肯定行的滑稽:肯定性滑稽嘲讽的对象是假丑,表丑里不丑。这种丑仅仅属于表面形式上的某种拙朴、粗陋、可笑,其本质是美的,是假丑真美,外丑内美。

9.色彩的美学特性?

(1)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能产生特有的视觉效果。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寒暖、轻重、宽窄、大小、薄厚、远近、运动等的感受。

(2)色彩具有表情性。色彩能够传达出一定的情感意味,使人们在观看各种色彩时产生不同的情绪。

(3)色彩具有象征性。处于一定文化环境中,一定的色彩具有某种观念性的象征意义。

10.为什么说美是一种感性显现? 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1)美是一种社会现象:美必须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美之所以为美,关键在于对象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美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由自觉的劳动创造改善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结果。

(3)美是一种感性存在: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是欣赏者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并具有令人感动的感染力、引起人的情感愉悦的感性形式。

五、论述题(15分)

1.举例说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3分)

第一,内容美决定形式美。比如王安石的名篇《泊船瓜洲》,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绿”字,原为“到”,又改为“过”,又改为“入”,又改为“满”,以至“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绿”的形式的取得,正是由作者心中“绿”的内容决定的。(3分)

第二,事物的外观美并非只是一种纯形式,而是以其各自的内容为存在依据的。如人们在购买茶具时对其造型、色泽、花纹等很注重,主要是以茶具功能结构方面的内容为依据。(3分)

第三,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像春花秋月、茂林修竹、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现象,并不能说明美的形式具有独立性,人们也并非是在欣赏与内容无关的形式。“春花秋月”好比瓶子和酒的关系一样,它们都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瓶子并不是酒的形式,酒也不是瓶子的内容。(3分)

第四,内容与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譬如有美丽花纹的有毒动物,危害人类是其内容,其形式不在于花纹本身,而在于其行为。这说明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与形式二者紧密相联、相互依赖、不可分割。(3分)

2.如何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崇高美(结合具体事例论述)?

在社会领域,崇高是指人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进步与落后、正义与邪恶之间激烈复杂、艰难曲折的斗争中,主体征服客体时所显示的强大力量、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

结合具体事例分别从两个以上不同角度进行论述,且做到观点正确,举例恰当,阐述清楚。

第四篇:美学总结

1“感性学”的意义

第一,心理结构与人类知识体系的健全。

知——理性——逻辑学 ;意——意志——伦理学 ;情——情感——美学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

(理性的历史:“爱智者” →柏拉图驱逐诗人出理想国→康德说“启蒙”即“人类将运用自己的理性而不服从任何权威的那个时刻”)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路:

一方面,在现实之外预设一个先验的绝对本体,作为现实世界的终极依据和最高本质;另一方面,坚信依靠理性就能通达这一绝对的本体。

结果:形而上学自身的抽象性和独断性使得存在本身更加晦暗不明了。它把理性从人的整体存在中抽离出来,同时窒息了人的感性生命。

 “非理性”的生活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世说新语-识鉴》

第三,审美现代性:“科学” 社会的“美学”批判。

(一)科学世界的来临

(二)浪漫主义的批判

2《持矛者》为何被视为法规,如何分析

《持矛者》是公元5世纪希腊雕塑家波利克里托的代表作,《持矛者》被称为“法规”,是人体美的理想的标准。体现了毕达哥拉斯派数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和谐比例中的动态韵律感。

首先它使比例的完美呈现。波利克里托总结自己创作持矛者的艺术实践,写出了艺术理论著作《法规》,法规论述了人体比例的各种关系,十分重视手指和手指,手指和手掌,手掌和肘,肘和手臂的比例,以及各部分和整体的比例。由于法规早已残缺,现已无从考证人体比例的各种规定,根据罗马大理石摹本的考订,头与身体比例为1:7,而波利克里托也是把持矛者作为法规,因为它是比例的完美体现。

其次,它的停顿与潜在的运动相结合,描绘了一条优美的倒s曲线,怎家了测试的趣味,这种做法也为后人所推崇

最后,肌肉和线条的健美,腿、臀、臂、头呈现出身体的紧张与伸展的动态平衡,也在造型和形体方面体现出美感

3柏拉图的三种床是在说明什么道理

 “三种床”:

1、床的理式:床之所以为床,由神制造。

2、木匠制造的床

3、画家制造的床

三种床是柏拉图在解释“理式”的问题

柏拉图以床为例,认为,床有三种:第一是床之所以为床的那个床的“理式”;其次是木匠依床的“理式”所制造出来的个别的床;第三是画家摹仿个别的床所画的床。这三种床之中,只有床的“理式”,即床之所以为床的道理或规律是永恒不变的,为一切个别的床所自出,所以只有它才是真实的。木匠制造个别的床,虽根据床的“理式”,却只摹仿得床的“理式”的某些方面,受时间、空间、材料、用途等种种有限事物的限制。床与床不同,适合于某一张床的不一定适合于其他床。这种床既没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是真实的,只是一种“摹本”或“幻相”。至于画家所画的床虽然根据木匠的床,他所摹仿的却只是从某种角度看到的床的外形,不是床的实体,所以更不是真实,只能算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世界隔着三层”。

4美是一种特殊的价值

1、审美活动所追求的不是对象的物质功利性或实际用途,而是对象令人精神愉悦的价值(意义)。

2、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既是从日常生活世界暂时退出,又是用情感去体验而不是用理智去把握深层次的人生意义。

3、审美活动激励人不断去创造生活意义。

 应有之真

VS

认识活动的“真”

 终极关怀

VS

道德活动的局限

 肯定生命

VS

宗教活动对世俗的否定

4、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Why?超越、自由、应然--P107)

5朱光潜用松树说明了什么?(用形象的直觉来解释美感)

• 对于松树(梅花)的三种态度——朱光潜

实用:木商

科学:植物学家

美感:画家

“我们的画画的朋友看古松,他把全副精神都注在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他忘记他的妻子在家里等柴烧饭,他忘记松树在植物教科书里叫做显花植物,总而言之,古松完全占领住他的意识,古松以外的世界他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他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他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他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这种脱净了意志和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形象的直觉”理论基础

1、康德:不涉及概念和利害计较

审美活动的特性:

有限非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P102)

2、叔本华:摆脱意志,成为pure subject

不理会事物的“何地”“何时”“何故”“何自来”

(where,when,why,whence),只专心观照“何”(what)本身。

3、克罗齐: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6康德如何论崇高?

(一)两种崇高:数量的和力量 的1、数量的崇高:指对象体积的无限大。

无限大,是指不能用数学的计算方式来算,也不能用逻辑的方式来推论。

感性功能不足以见到崇高对象的整体,理性就起来支援,在对象本身看到无限大,见出整体。从而弥补感性功能的缺陷,获得一种胜利感。2力量的崇高:指事物具有巨大的威力,同时人的心中产生足够的抵抗力(人的勇气与尊严)与这种威力相抗争。所以崇高不在自然而在人的心境(人凭借理性胜过自然的意识)。反例 “小”《麻雀》的崇高

屠格涅夫: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

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加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7崇高与优美的区别(例子)

8悲剧含义

1、狭义:作为戏剧艺术一种类型的悲剧

广义: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可以存在于

①戏剧艺术中(如《雷雨》)

②小说、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如《红楼梦》《霸王别姬》)

③社会生活中有悲剧吗?

(地震、火灾、交通事故、MH370等日常灾难是悲剧吗?)

9对“朱光潜现实生活中没有悲剧”的理解

“现实生活中没有悲剧,正如辞典里没有诗,采石场里没有雕塑作品一样。悲剧是伟大诗人运用创造性想象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它明显是人为的和理想的。”

10净化说

 《诗学》第十三章)

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

怜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引起,恐惧——由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引起。

朱光潜认为都不对。

他认为“净化”就是“情绪的暖和”,即怜悯与恐惧的情绪在悲剧中得到表现,被人感觉到,在人的筋肉活动中得到自由表现,因此产生快感。

——《悲剧心理学》,1983,P259

11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是悲剧之悲剧

“ 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

12尼采的日神冲动与酒神冲动

 人的两种非理性冲动:(梦与醉;眼睛的幻觉与情绪的放纵)

① 日神冲动:

个体在个体化原理支配下执著于现象(幻觉,美的外观)、执著于个人生命的冲动。

② 酒神冲动:

个体摆脱个体化原理的束缚,回归世界意志的冲动。

(注:个人化原理,即康德所论述的空间、时间、因果律等先天形式,叔本华将其简化为“充足理由律”)

悲剧是日神冲动与酒神冲动的结合

作为世界本质的意志是盲目的冲动和挣扎,是痛苦。因此,人生需要解脱,渴望振奋人心的幻觉,这种渴望构成了日神冲动的实质。希腊人充分领悟世界痛苦的酒神本质,因此需要用日神的外观来掩盖真相,美化人生,以求在宇宙变化之中夺得现象和个体生存的理由和权利。

悲剧本质上是酒神冲动的满足,是对希腊人之痛苦的艺术安慰,即通过个体的苦难及其毁灭,使人复归于生命意志的“永恒生命”,体验与宇宙本体结为一体的欢乐。

13什么是荒诞

人在异化状态下,由于生存意义(终极价值)的丧失而陷入孤独、隔绝、焦虑、茫然、虚无的境遇及对这种境遇的审美感悟。

14萨特的恶心,为什么是荒诞的

1、荒诞的自然:

“存在突然露出真面目。它那属于抽象范畴的无害姿态消失了,它就是事物的原料本身。„„物体的多样性、物体的特征,仅仅是表象,是一层清漆。这层漆融化了,只剩下几大块奇形怪状的、混乱不堪的、软塌塌的东西,而且裸露着,令人恐惧地、猥亵地裸露着。

这个树根,我无法解释它,但它存在。它有许多节疤,它没有生气,没有名字,它迷惑我,占据我的眼睛,不断将我引向它本身的存在。我重复说:‘这是树根。’但无济于事,不起作用。„„”

——《恶心》 《萨特文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P153-154

15气韵内涵,气韵的发展

(一)气韵的内涵(据教材P237,加以改动):

气韵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这种生命波动又具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性,在文字、线条、色彩、声音等表现形式之外,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一)气的五种含义:教材P236 宇宙之气:云气,山川之气

自然生命之气:天气、地气、空气、气象

人的生命之气:呼吸之气、咽气

人的精神之气:浩然正气、养气

文艺作品的“生气”(Vitality):风骨、文气

‘神韵’不外乎情事有不落言诠者,景物有不着痕迹者,只隐约于纸上,俾揣摩于心中。以不画出、不说出示画不出、说不出,犹‘禅’之有‘机’而待‘参’然。”

——钱鐘书:《谈艺录﹒一八九》第四 钱钟书,生气远处,把气和韵分开理解

“谢赫以‘生动’诠‘气韵’,尚未达意尽蕴,仅道‘气’而未言‘蕴’也;司空图《诗品·精神》:‘生气远出’,庶可移译,‘气’者‘生气’,‘韵’者‘远出’。赫草创为之先,图润色为之后,立说由粗而渐精也。曰‘气’曰‘神’,所以别于形体,曰‘韵’,所以别于声响。‘神’寓体中,非同形体之显实,‘韵’袅声外,非同声响之亮澈;然而神必托体方见,韵必随声得聆,非一亦非异,不即而不离。” 二)气韵的发展:

人物——人物画——山水画——诗文

16驴背吟诗图的气韵

 “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明代画家徐渭的《驴背吟诗图》,使人产生一种驴蹄行进的节奏感,似乎听见了驴蹄的答答的声音。„„中国的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潜伏着音乐感——即所谓‘韵’。西方有的美学家说,一切的艺术都趋向于音乐。这话是有部分的真理的。”

——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P335 由此讨论钱钟书与宗白华你更喜欢谁

17审美经验特征含义

审美经验(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审美对象与主体同时生成,主体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感受与体验。

简单说,即人在体验美、创造美时的心理活动。

审美经验,又称为“趣味”(taste),“趣味判断”(judgement of taste),“美感”(the taste of beauty).特征:

1、感性直观性

即在对审美对象直观、具体的感觉中,人无需借助抽象思考和逻辑判断进行理性分析,就能迅即地、不假思索地感知到对象的美丑。

2、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

三种愉快:

快适:

生理的、官能的,受感性制约

善:

道德的愉悦;理性方面的利害感

美:

唯一无利害关系的和自由的愉快

3、情感性

4、自由

5、非理性的显性表现

18审美距离说

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即“超脱”于实用态度和科学态度。审美距离说是对康德等人所阐发的审美活动的无利害性和非功利性的心理学发挥。

移情说

即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将自己的感情移置到外物身上,于是觉得外物也有了同样的感情。最著名的代表是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Theodore Lipps 1851-1914)。

内模仿

内模仿是移情理论的一种。主要代表是德国的谷鲁斯,他认为摹仿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内容,但审美的模仿是内在的,不外现,所以是一种内模仿。内模仿对于美学的意义在于,它指出了美感的生理基础。

“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作者把性格和情趣贯注到字里去,我们看字时也不知不觉地吸收这种性格和情趣,使在物的变成在我的。例如看颜鲁公(真卿)的字那样挺拔,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耸肩聚眉,全身的筋肉都紧张起来,模仿它的严肃;看赵孟頫的字那样秀媚,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展颐扬眉,全身筋肉都弛懈起来,模仿它的袅娜的姿态。”(用移情说和内模仿)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第三章

19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悲(人心在宇宙中的安顿与回归)

第五篇:美学学习心得

美的概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的关系之 中,逐渐地培育着人类自身感受美的能力;在发现自然对象美的同时,建构 起人类关于美的观念。在审美中产生的精神快意又培植了人类求美的渴望。可以说,人类爱美之心是在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渐生成和发展的。

人类学家发现,旧石器时代先民使用贝壳、动物尖锐的牙齿、骨珠、石珠等串成项链,以装饰自身。尽管蒙昧时代人们的这种装饰,还带有诸如护身符之类的意念。但不管怎样,这毕竟是先民爱美之心的一种原始形态。孟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②我们还可以补充说:食常饱,必求美;衣常暖,必求丽。这是人之常情。

人类对美的追求,是从美化自身开始的。民间有一个谚语,叫“人丑用 衣培,髻丑用花傍。”又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尽管这是夸大之词,但说的正是人们意识到服装头饰等,对人类的美化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看作 是人们审美意识的一种体现。但人类还不满足于这种外在美化的追求,随着 社会的发展,逐渐地形成了人的内在美化的意念;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更加 重视人的内在美化的意义。

美是什么

美是什么?两千多年来,人们从未停息过对美的探索。人们以各种不同的哲学为指导,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解释美,企图对美找出人们所能接受的定义。然而,对美是什么问题,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只有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时,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产品,才可能是美的。这种观点显然有很大的片面,甚至还可能走向唯心主义。唯有真正承认美的客观性,承认美存在于美的事物之中,从美的事物中探求美是什么,才可能通向发现美的真谛的道路。

我以为主要是因为美的事物虽具体可感,但美并不是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属性。美的事物从人类社会到自然界,可以说遍布整个宇宙。美的事物的性质各各不同,美的形态又千变万化,要想从中寻找出一个普遍的定义,当然是十分困难的,另一方面,人们的美感也千差万别,不仅不同的人们以同一对象的美感反应不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态下对同一对象的感受亦不尽相同。

有的事情,有人认为美,也可能有人认为不美。如对人体美的感受,有人认为丰腴的体态是健康的美的,而有的却认为“苗条”才美。一句话,审美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不仅仅一种直线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正是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对美的把握的困难。但困难,并不等于不可知,只要我们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路线,从美的事物出发,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人类一定能发现美的秘密,对美作出科学的,为人们所共识的答案。

美怎样产生

美是属于人的现象,没有人便没有美,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对象发生审美关系的那一刻,即产生于审美经验之中。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惟一见证。其一,如果没有审美经验,我们就不能断定美的现象是否存在,美的现象只能出现在审美经验之中。所以,它是“惟一的见证”。其二,如果一个事物与人没有发生审美经验关系,我们便无法断定它美或者不美。一朵花、一幅画,如果不出现在审美经验中,它仍是一件物理体。你不阅读《红楼梦》,不与它发生审美关系,它只是置于书架上纸制品。至于它的内容是否美,你是不知道的,是无法断定的。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见证。其三,审美经验出于何处?只能出现于人的活动中。只有人才有审美经验,其它任何事物都没有审美经验,这正是美的现象属于人的根据所在。

美在哪里

美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感性显现,美是美的规律,美的规律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感性显现。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科学。这与原有的认识还是相似的,但是也有相对的限制和范围,对我们感性的认识做出科学的归纳:只有在人类审美活动当中,才会产生审美感受,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审美理解,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审美想象。

我们通常都认为审美对象就是人,只有人才会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审美客体等于审美对象,但是审美主体不等于人。具体来说,审美主体是审美活动中的人,是正在审美的人,夸张些说,是那种陶醉于美而忘掉了一切的人。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美发现美而去感受美的,只有懂得发现美欣赏美的人才能说的上是审美主体。

我们常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学习美学,就应该努力成为一个能发现美的人。

上课还学习到美与美感是不能分开的,美与美感也是同时出现的。有了美,才会有对美的感受。而且,对于几点我很有同感:自然物比社会事物更容易引起审美兴趣;物比人更容易引起审美兴趣;历史久远的东西比现实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审美兴趣;艺术的东西比现实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审美兴趣。西方人都崇尚人体美,但是看过莫奈等印象派画家的风景自然物的艺术作品,更会让人有美的感受。

在学习美学概论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心灵美是否属于美学范畴?美学是感受之学,感受都是用心去感受,美也是用心去感受,那么,一个感受美的心是否属于美学?我想美不一定是具象的,抽象的意识的美也是能够让我们欣赏和感受的。这只是个人的鄙见。

对于美学这门课程,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美学的知识,更深刻的了解了美学是一门值得我们领悟和认识的学科。虽然学习的不深,但是让我们能做个审美的客体,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提高我们审美趣味,加深对审美的理解,拥有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

以上是我对美学的些许学习心得。

下载餐桌美学[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餐桌美学[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期中作业 姓名: 杨瑾 班级: 13税收一班 学号: ***7 2014年11月3日 1..你喜欢花吗?花是大自然的象征吗?你再什么情况下会送花给朋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接受......

    美学学习心得

    《美学原理》读后感 虽然不是学的美工专业,但是通过同事介绍,接触到《美学原理》这本书籍,虽然说是浅尝则止,但是也对其内容有了些许了解。下面对本书的一些观点进行总结分享。......

    美学学习心得

    民俗风情之美 最先接触到的有关美学的书籍是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从中我看到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代不同的美:汉代文艺,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明清小说戏曲,这些绘......

    美学学习心得

    《美学原理》读后感班级:工业设计(工) 学号:0808131018姓名:陶新松 在没有上美学这门课时就感觉到这门课程不是那么的容易去懂,虽然说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和美有关的事物,但是当自己......

    美学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学......

    美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美 它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范畴,能引起人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是内容与形式,真与善,规律性与目的性,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主观性,客观性,新颖性等属性的统一。A.......

    美学名词解释

    审美活动P14-15 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向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这个意象世界......

    美学论文

    《论语》中的孝道之美12汉语言文学袁红***8摘要: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提倡仁、义、礼、智、信,而孝亲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孔子将孝道简单概括为“无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