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数学教案:鱼儿游游游
大班数学教案:鱼儿游游游活动目标:
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2、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
学具:(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
(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鱼游走了
1、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小组操作活动
1、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三.活动评价
1.请幼儿介绍“小鱼游游游“活动,教师记录幼儿分合的结果,师生共同检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得出6分成两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互补关系:总数不变,两个部分数,一边数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就越来越小。
第二篇:大班数学教案 鱼儿游游游(学习6的组成)
大班数学教案 鱼儿游游游(学习6的组成)
活动目标:
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2.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学具:(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鱼游走了
1.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小组操作活动
1.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三.活动评价
1.请幼儿介绍“小鱼游游游“活动,教师记录幼儿分合的结果,师生共同检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得出6分成两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互补关系:总数不变,两个部分数,一边数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就越来越小
爱心手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 电脑一台、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手语图片,引入活动T: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小结: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二、初步认识手语你们会做手语吗?老师做几个让你们猜一猜。(教师示范:你、我、他、哭)今天老师还帮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教授,请他来教你们做手语。播放小熊FLASH学习:你好、早上好、我爱你、等等
三、讲述故事,有帮助聋哑人的想法教师配乐讲述:出现小女孩的图片(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撰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T:如果你遇到这个小女孩,想不想帮助她?你想怎么帮助她?可她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你们说的话,对了,我们可以文档仅供参考
用手语来和她交流,谁先来?(幼儿用自己想出的手语动作将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帮助,小女孩就不会太伤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帮助,一天天长大起来,她用心学习,终于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示《千手观音》的图片T:她们都是聋哑人,什么都听不到,但她们却跳得这么好,她们真棒。观看录像《千手观音》小结:他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们感谢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感恩的心》让我们和客人老师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第三篇: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1、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运用已有一定的掌握;
2、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好动,爱表现自己,能稚拙地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想法;
3、学生对动画片比较熟悉,对其中的角色有自己的喜好,可用美术的方法表现自己的感觉。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鱼的美,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2、教学难点: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
3、解决方法:运用视频导入,图片欣赏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通过对不同的表现手法的鉴赏,掌握并运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教学目标:
1、(审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
2、(双基)指导学生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线、用色表现鱼。
3、(思想)增长学生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友善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准备图画纸、彩色笔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和范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视频导入: 播放有关鱼儿的动画,接着让学生模范鱼儿游动的姿势.揭示课题(板书:鱼儿游游)
三、新授 1.考考你。
鱼儿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2.多媒体显示多张鱼的图片,学生欣赏的同时思考这些鱼儿有哪些不同.3.想一想
鱼儿都有哪些形状的?
4、展示两张鱼儿的画,提问学生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5、画一只鱼的步骤.6、欣赏有关鱼儿的作品.四、作业时间
1、提出作业要求.2、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评比.进行自评和互评.六、课后扩展.多媒体显示”小小观察家”:平时多注意观察,我们看看鱼儿是顺水游动的还是逆水游动的?
第四篇:《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表现鱼。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体验、交流和实践等方法,发现鱼的特点,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指导学生运用自己较为熟悉的美术表现技法,进行大胆夸张地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他们懂得珍惜自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表现和装饰游动的鱼。【教学难点】
表现水中游动的鱼的姿态,并进行适度装饰。【教具学具准备】
彩铅、水彩笔、油画棒、白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视频:《海底总动员》片段
师:刚才我们看的小视频是海底世界的鱼儿们的故事。谁能跟我说一下刚才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
生:小鱼尼莫离开爸爸游向海面的故事。生:小鱼被潜水者抓住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视频讲述的是尼莫不顾爸爸的反对,执拗的游到海面去触碰船底“屁股”,在回游的路上,被潜水员抓住的故事。真是惊险啊!你发现小尼莫是怎么游的吗?谁来模仿一下。
学生模仿。
师:真棒!模仿的很像。现在小鱼尼莫被抓起来了,假如你是鱼爸爸,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去把它救出来。师:是的,刚才我们看到鱼爸爸其实很懦弱,但是,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它还是勇敢的游向海面了。救尼莫的路上,它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不用怕,鱼爸爸有很多好朋友,它们会帮助它渡过难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潜移默化乐于助人的习惯。)
二、新课讲授
(一)教师引导示范 师:鱼爸爸都有哪些朋友呢? 图片展示不同鱼儿。
师:鱼爸爸的朋友真是多,它们的衣服五颜六色的真美丽啊。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鱼么?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鱼的特点。(例如:尖嘴鱼:尖尖的嘴巴,身体是黄色和白色相间分布。)教师复述鱼的形状和颜色。
师:你最喜欢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鱼朋友?(生作答)
师:在鱼朋友的帮助下,鱼爸爸终于救回了尼莫回到海底幸福生活。
漂亮的鱼儿在水里游啊游,真是开心啊,我们再来看一下鱼儿们欢乐地游动的场景吧。出示视频:鱼儿游游
师:游动的鱼儿真可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它们吧。先画一个大的轮廓,再画细节,保护它的身体的鳞片,让它游动起来的鱼鳍,还有呼吸吐出来的泡泡。这样一条鱼就画好了,你也可以先画头,再画鱼身,最后添加细节。还可以给它加上水草,其它种类的鱼,这样会更加丰富哦。(教师范画)(设计意图:将鱼拟人化,以朋友的概念引出各种各样的鱼,生动形象地将千姿百态的鱼儿介绍给学生。)
(二)学生实践 教师注意引导:
1.学生动手画小鱼的外形,努力表现鱼儿的游动。2.用不同的线条图案和色彩装饰小鱼。
3.画不同的鱼一起游动的场景,注意添加海洋植物之类。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提示鼓励,增强学生信心,丰富画面。)
三、课堂小结
(一)作业展评
1.学生谈谈自己的作品。
2.教师点评作品:表扬构图饱满,形态丰富的作品。鼓励单一鱼或者未画完的同学。3.教师小结:不要随便捞鱼,也劝别人不要捕捞鱼类,要爱护鱼类,做它们的朋友。(设计意图:鼓励表扬,给学生绘画信心;渗透环保教育。)
(二)知识拓展 1.奇特的鱼。
2.鱼(鱼纲、鱼的结构、洄游现象)。视频:鱼
3.其它手法表现鱼。
除了画鱼之外,还可以用彩泥捏,拼贴、彩纸剪等。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更多奇特的鱼和鱼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其它表现鱼的形式,丰富艺术表现手法。)
第五篇:《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 教案
教学对象分析:
1、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运用已有一定的掌握;
2、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好动,爱表现自己,能稚拙地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想法;
3、学生对动画片比较熟悉,对其中的角色有自己的喜好,可用美术的方法表现自己的感觉。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鱼的美,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2、教学难点: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
3、解决方法:运用谜语导入,图片欣赏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通过对不同的表现手法的鉴赏,掌握并运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各种各样的鱼。教学目标:
1、(审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
2、(双基)指导学生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线、用色表现或剪刻、捏制鱼。
3、(思想)增长学生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友善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笔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根据兴趣爱好分小组,并确立组长,统一小组意见。
二、视频导入: 《海底总动员》,大家一定还记得里边的主人公尼莫那可爱、勇敢的样子,它有两只乌黑的眼睛,身体是红色的,上面有几道纹?(三道。)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和鱼交个朋友。(板书:第8课 鱼儿游游)
三、新授。
1. 多媒体显示海景动画。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海底的景色多美丽啊!还有许许多多既漂亮又可爱的小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瞧!那边还有一条小鱼儿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教师扮演小鱼儿的角色:嗨!大家好!我是海底小导游!欢迎到我们家来做客,认识一下我们的家族成员吧!你们可要看清楚了哦:我们每一条都是不一样的,你喜欢和我们中的谁交朋友呢?并说说喜欢我们的理由。
2.多媒体显示多张鱼的图片,学生欣赏的同时说说喜欢哪条鱼,并说说理由,最好能说出鱼的特点。
3.考考你。
师:看完这些图片,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指答)师:现在小鱼儿还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呢!(1)多媒体显示“考考你”: 聪明的小朋友:
你知道我们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指答 多媒体显示: 鱼=鱼身+鱼鳍+鱼嘴+鱼眼+鱼鳞(2)多媒体显示“讨论一下”: 你能用几种方法给我们增加新的朋友? ① 指答
② 多媒体显示:剪纸、绘画、叶贴画、布贴画 ③ 师生分别欣赏剪纸、绘画、叶贴画、布贴画作品。4.比一比。
(1)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多媒体显示“比一比”:哪一小组能给我们创造最漂亮的成员?(2)问:哪一小组觉得自己能为鱼儿们创造出最漂亮的成员?(3)教师讲解作业要求。
(4)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评比。
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评奖,并将手中的小红旗插入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中,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多媒体显示“小小观察家”:
平时多注意观察,我们看看鱼儿是顺水游动的还是逆水游动的?
六、轻松舞蹈。教师播放欢快的儿童歌曲,学生随着音乐学鱼儿游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