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 鱼儿游游
鱼儿游游
教学对象分析:
1、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运用已有一定的掌握;
2、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好动,爱表现自己,能稚拙地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想法;
3、学生对动画片比较熟悉,对其中的角色有自己的喜好,可用美术的方法表现自己的感觉。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鱼的美,理解鱼的构成,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2、教学难点:了解鱼的构成,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
3、解决方法:运用谜语导入、图片欣赏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通过对不同的表现手法的鉴赏,掌握并运用绘画的手法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教学目标:
1、(审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
2、(技能)指导学生分析鱼的构成,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线、用色表现鱼。
3、(思想)增长学生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友善的意识。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常规学具。
2、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
1、猜一猜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群神秘的客人,它们就藏在大屏幕中,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看
2、引题:
师:对,你们瞧,鱼儿正摇头摆尾向你们问好呢!小朋友,你们欢迎鱼儿来我们班作客吗?(欢迎)好,今天就让我们跟鱼儿交朋友,一起来学习《鱼儿游游》。(课件揭示主题《鱼儿游游》)。
二、观察感受,引导探究
师:鱼儿刚才在水里涌动的姿势真美,谁能来学一学呢? 师:真好看,同学们,我们也跟他学一学。
师:还有不一样鱼儿游的动作吗?(多清几个同学同时表演)生:模仿鱼儿游的动作。师:同学们,我们都来学一学。
师:你们学得真像,咱们班简直成了海洋世界了。
3、看鱼辩鱼,感知鱼儿形状。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美丽的鱼儿图片,小朋友想不想看,好,接下来,请小朋友一边欣赏鱼的图片,一边想,鱼儿为什么会这么美丽?你们可要记住它们噢。(孩子欣赏鱼儿图片)师:一边陪孩子欣赏,一边适时提醒引导 :这条鱼儿是什么形状的,真可爱,(圆圆的);这条鱼儿身上有什么,(有一条一条的花纹),真好看,师:看了这些美丽的鱼儿,你还能记住那些鱼儿的外形吗?鱼儿的外形看起来是什么形状的。你刚才看到什么形状的鱼儿?
生:有圆形的,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椭圆形的。
师:好,那我们就请出鱼儿,(师出示圆形鱼)
师:同学们,这条鱼儿像什么形状的?(圆形)那这一条呢?(方形)
师:鱼儿的形状是非常多样的,我们今天认识的是鱼儿最基本最常见的几种形状。师:同学们,这些鱼儿的颜色怎么样啊?(颜色鲜艳,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是啊,有的鱼儿身上有好几种不同颜色搭配在一起,就显得格外鲜艳。
师:这些鱼儿除了外形,颜色好看,它们身上还有什么地方好看呢?(花纹斑点 图案)
师:是啊,这些鱼儿身上的花纹也很美,你们看,这两条鱼儿身上的花纹是按线条状排列的,这两条鱼儿身上有很多的圆点儿,这条鱼儿身上既有圆点也有线条,可见,把不同的花纹结合起来,也能把鱼儿装饰的很美。
生:引导学生观察鱼儿在外形、花纹图案、色彩等方面的美。(当鼠标点击或移动时不同几何图形轮廓、花纹图案会变色或闪烁)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鱼儿外形美,花纹美,颜色美,除了这些,鱼儿的身体还有着共同的组成部分......你们知道鱼又分为几个部分吗?
头/身/尾/。。
鱼儿这么美丽,所以它们经常成为画面们笔下表现的对象,下面我们欣赏一下画家们的画。
看了这些漂亮的画,老师也忍不住想画一幅鱼儿了呢。
2、欣赏范作 ━━ 学生作品。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别的小朋友的鱼儿作品,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作品的。(课件轮流播放学生作品)
3、小组讨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鱼?(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
师:如果让你来完成一条美丽的鱼儿作品,你想用那些方法来完成呢?请小朋友先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同组的小朋友。等会儿再告诉老师。
4、做一做:师提出作业要求,学生每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一条鱼儿并装饰鱼缸)。
师巡视指导(循环播放鱼儿图片,并伴着动听的音乐)。
四、展示评价,情感升华
1、指导学生把鱼儿“摆”上布置美丽“海底世界”;
2、学生各抒己见,发表感想。(哪条鱼儿最好看,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色彩上、形状上、花纹图案上、材料运用上进行评价)
3、师小结:小朋友,鱼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鱼类,我们也要爱护海洋,如果我们的海洋更加美丽,让我们的鱼儿朋友更加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快乐生活。
第二篇: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1、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运用已有一定的掌握;
2、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好动,爱表现自己,能稚拙地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想法;
3、学生对动画片比较熟悉,对其中的角色有自己的喜好,可用美术的方法表现自己的感觉。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鱼的美,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2、教学难点: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
3、解决方法:运用视频导入,图片欣赏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通过对不同的表现手法的鉴赏,掌握并运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教学目标:
1、(审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
2、(双基)指导学生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线、用色表现鱼。
3、(思想)增长学生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友善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准备图画纸、彩色笔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和范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视频导入: 播放有关鱼儿的动画,接着让学生模范鱼儿游动的姿势.揭示课题(板书:鱼儿游游)
三、新授 1.考考你。
鱼儿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2.多媒体显示多张鱼的图片,学生欣赏的同时思考这些鱼儿有哪些不同.3.想一想
鱼儿都有哪些形状的?
4、展示两张鱼儿的画,提问学生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5、画一只鱼的步骤.6、欣赏有关鱼儿的作品.四、作业时间
1、提出作业要求.2、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评比.进行自评和互评.六、课后扩展.多媒体显示”小小观察家”:平时多注意观察,我们看看鱼儿是顺水游动的还是逆水游动的?
第三篇:《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表现鱼。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体验、交流和实践等方法,发现鱼的特点,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指导学生运用自己较为熟悉的美术表现技法,进行大胆夸张地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他们懂得珍惜自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表现和装饰游动的鱼。【教学难点】
表现水中游动的鱼的姿态,并进行适度装饰。【教具学具准备】
彩铅、水彩笔、油画棒、白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视频:《海底总动员》片段
师:刚才我们看的小视频是海底世界的鱼儿们的故事。谁能跟我说一下刚才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
生:小鱼尼莫离开爸爸游向海面的故事。生:小鱼被潜水者抓住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视频讲述的是尼莫不顾爸爸的反对,执拗的游到海面去触碰船底“屁股”,在回游的路上,被潜水员抓住的故事。真是惊险啊!你发现小尼莫是怎么游的吗?谁来模仿一下。
学生模仿。
师:真棒!模仿的很像。现在小鱼尼莫被抓起来了,假如你是鱼爸爸,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去把它救出来。师:是的,刚才我们看到鱼爸爸其实很懦弱,但是,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它还是勇敢的游向海面了。救尼莫的路上,它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不用怕,鱼爸爸有很多好朋友,它们会帮助它渡过难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潜移默化乐于助人的习惯。)
二、新课讲授
(一)教师引导示范 师:鱼爸爸都有哪些朋友呢? 图片展示不同鱼儿。
师:鱼爸爸的朋友真是多,它们的衣服五颜六色的真美丽啊。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鱼么?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鱼的特点。(例如:尖嘴鱼:尖尖的嘴巴,身体是黄色和白色相间分布。)教师复述鱼的形状和颜色。
师:你最喜欢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鱼朋友?(生作答)
师:在鱼朋友的帮助下,鱼爸爸终于救回了尼莫回到海底幸福生活。
漂亮的鱼儿在水里游啊游,真是开心啊,我们再来看一下鱼儿们欢乐地游动的场景吧。出示视频:鱼儿游游
师:游动的鱼儿真可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它们吧。先画一个大的轮廓,再画细节,保护它的身体的鳞片,让它游动起来的鱼鳍,还有呼吸吐出来的泡泡。这样一条鱼就画好了,你也可以先画头,再画鱼身,最后添加细节。还可以给它加上水草,其它种类的鱼,这样会更加丰富哦。(教师范画)(设计意图:将鱼拟人化,以朋友的概念引出各种各样的鱼,生动形象地将千姿百态的鱼儿介绍给学生。)
(二)学生实践 教师注意引导:
1.学生动手画小鱼的外形,努力表现鱼儿的游动。2.用不同的线条图案和色彩装饰小鱼。
3.画不同的鱼一起游动的场景,注意添加海洋植物之类。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提示鼓励,增强学生信心,丰富画面。)
三、课堂小结
(一)作业展评
1.学生谈谈自己的作品。
2.教师点评作品:表扬构图饱满,形态丰富的作品。鼓励单一鱼或者未画完的同学。3.教师小结:不要随便捞鱼,也劝别人不要捕捞鱼类,要爱护鱼类,做它们的朋友。(设计意图:鼓励表扬,给学生绘画信心;渗透环保教育。)
(二)知识拓展 1.奇特的鱼。
2.鱼(鱼纲、鱼的结构、洄游现象)。视频:鱼
3.其它手法表现鱼。
除了画鱼之外,还可以用彩泥捏,拼贴、彩纸剪等。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更多奇特的鱼和鱼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其它表现鱼的形式,丰富艺术表现手法。)
第四篇:《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 教案
教学对象分析:
1、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运用已有一定的掌握;
2、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好动,爱表现自己,能稚拙地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想法;
3、学生对动画片比较熟悉,对其中的角色有自己的喜好,可用美术的方法表现自己的感觉。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鱼的美,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2、教学难点: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
3、解决方法:运用谜语导入,图片欣赏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通过对不同的表现手法的鉴赏,掌握并运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各种各样的鱼。教学目标:
1、(审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
2、(双基)指导学生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线、用色表现或剪刻、捏制鱼。
3、(思想)增长学生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友善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笔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根据兴趣爱好分小组,并确立组长,统一小组意见。
二、视频导入: 《海底总动员》,大家一定还记得里边的主人公尼莫那可爱、勇敢的样子,它有两只乌黑的眼睛,身体是红色的,上面有几道纹?(三道。)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和鱼交个朋友。(板书:第8课 鱼儿游游)
三、新授。
1. 多媒体显示海景动画。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海底的景色多美丽啊!还有许许多多既漂亮又可爱的小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瞧!那边还有一条小鱼儿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教师扮演小鱼儿的角色:嗨!大家好!我是海底小导游!欢迎到我们家来做客,认识一下我们的家族成员吧!你们可要看清楚了哦:我们每一条都是不一样的,你喜欢和我们中的谁交朋友呢?并说说喜欢我们的理由。
2.多媒体显示多张鱼的图片,学生欣赏的同时说说喜欢哪条鱼,并说说理由,最好能说出鱼的特点。
3.考考你。
师:看完这些图片,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指答)师:现在小鱼儿还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呢!(1)多媒体显示“考考你”: 聪明的小朋友:
你知道我们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指答 多媒体显示: 鱼=鱼身+鱼鳍+鱼嘴+鱼眼+鱼鳞(2)多媒体显示“讨论一下”: 你能用几种方法给我们增加新的朋友? ① 指答
② 多媒体显示:剪纸、绘画、叶贴画、布贴画 ③ 师生分别欣赏剪纸、绘画、叶贴画、布贴画作品。4.比一比。
(1)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多媒体显示“比一比”:哪一小组能给我们创造最漂亮的成员?(2)问:哪一小组觉得自己能为鱼儿们创造出最漂亮的成员?(3)教师讲解作业要求。
(4)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评比。
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评奖,并将手中的小红旗插入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中,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多媒体显示“小小观察家”:
平时多注意观察,我们看看鱼儿是顺水游动的还是逆水游动的?
六、轻松舞蹈。教师播放欢快的儿童歌曲,学生随着音乐学鱼儿游动的样子
第五篇: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课程。
自然界的鱼类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色彩也是五颜六色。在西方,鱼作为美术作品的内容大多出现在静物画中。而在中国画里,鱼总是以鲜活灵动的姿态出现。本课之所以题为《鱼儿游游》其目的就是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感受、认识去表现活生生的画面。
吴作人先生晚年常画金鱼,他所作的金鱼是自己“法由我变,艺为人生”艺术观的具体体现。在造型上,充分利用笔墨在宣纸上产生的韵味,既忠实于物象,又体现出神韵,似动似静,悠然自得。在用笔上,强调尾根不断,从腹部到一侧、尾翼,大都仅用一笔一连到底。为了表现金鱼特有的雍容华贵,画家基本不用浓墨,而是以不同色彩,适当添入淡墨,去表现金鱼在水中畅游的神态,灰灰的淡墨和浓烈的色彩相互衬映,使得色彩更为美丽,优雅飘逸。画家画金鱼的另一个特点是:不画水,留白处虽不着墨与水,但河水涟漪、清澈见底之态尽在其中,这使得画面简洁明净,极具韵味。
李平凡先生的作品是:虽然是一幅写生,画家同样没有画水,而是寥寥几笔,借助对大小鱼儿不同姿态的描绘来表现出游动的感觉。在大小对比和色彩运用上也颇有情趣。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画好一条鱼也许不算难,但是画好一群鱼且都能生动,就比较困难了,我们可以借助拼贴的方式,将自己或一组同学在不同画面画出的鱼儿,组合成为一幅生动的画面。另一方面,如果在细致表现时,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补救,比如:利用水来晕化画面,产生鱼儿在水中的感觉。这些都在教材选择的学生作品中体现了出来。
二、教学思路
“动”是完成本课最重要的词。不管是欣赏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或者是尝试通过对不同的表现手法的鉴赏,掌握并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鱼,其结果都得落实到“动”上,也就是题目中的“游”。所以仅仅是引导学生画出鱼的造型远远不够。
为了感受、体验和表现“动”,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带一种“动”的心情去欣赏美丽的鱼儿,引导学生表现“鱼儿游游”的欲望,启发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以绘画的方法来描绘美丽且活生生的鱼儿,和鱼儿做朋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必拘于自然与现实的色彩及形状,要大胆、富于想象,装饰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教学建议
【教案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来考考大家,猜猜是什么动物。
(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揭示谜底:鱼
2.出示图片《海底总动员》里勇敢的小丑鱼——尼莫。
3.你知道小尼莫是怎么游的吗?谁能模仿。
老师说儿歌(鱼儿鱼儿游游,摇摇尾巴点点头,鱼儿鱼儿游游,游在水中找朋友)。
学生模仿(摆动尾巴、鱼鳍,有的吐出一串水泡)。
4.出示课题: 鱼儿游游
(二)欣赏分析、攻克难点
欣赏大师表现鱼的作品,观察、欣赏大自然中五颜六色鱼的图片。
1.请同学说一说知道的鱼,学生回答。
2.提出观察要求,注意: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出示幻灯观察海底的鱼(欣赏视频)。
4.出示幻灯小尼莫,考考大家:你知道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鱼头、鱼身、鱼尾、鱼鳍等)所以人们称它为“会游动的花”。
5.出示幻灯,用同色图案进行遮挡,来帮助对比分析各种鱼的鱼头、鱼身、鱼尾、鱼鳍的变化。请同学们找不同,并讲一讲。
教师边小结,边示范:各种鱼的鱼头、鱼身、鱼尾、鱼鳍。
(三)尝试绘画、大胆表现
1.同学们动手画一条自己喜欢的鱼的外形。
2.学生动手画小鱼的外形,努力表现出鱼儿的游动。教师巡视指导。
3.利用幻灯出示各种各样鱼的图片。欣赏鱼儿的花纹美,色彩美。
4.说一说你想用什么线条图案和色彩装饰小鱼。同学说,教师示范添画。
5.出示幻灯,学生作画。
(四)展示评价、情感升华
1.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这么多美丽的鱼儿,我们不但不能随便捕捞,还要劝别人不要捕捞鱼类,要爱护鱼类,做它们的朋友;不破坏生态平衡,让鱼儿更加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呀游,游呀游!(渗透环保教育)
课下,同学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表现鱼儿游游。
【教案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地球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大海,在这个蓝色的世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它们形态各异、美丽、奇特。让我们看看美丽的鱼类怎样在水中游(欣赏课件播放鱼类在海中、河里游来游去的录像)。今天我们就通过想象一起来描绘这些千姿百态的鱼。
板书课题:鱼儿游游
(二)初步感受,尝试表现
1.鱼儿是怎样游动的,谁能模仿?学生模仿(摆动尾巴、鱼鳍,有的吐出一串水泡)。
2.老师还把更多的鱼带到教室,大家想看吗?但看的时候要把最美的鱼记下来。(看图)
3.指名学生选出刚才看到最美的鱼,说一说它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4.尝试把最美的鱼儿,用线条在短时间内画下来。
(三)综合体验,赏析评述
1.选部分画好(画得过大、过小、合适的)的作业,分析评价,解决构图的问题。
2.教师用线条板演,突出鱼儿游动的姿态和美丽的花纹。
3.欣赏书中作品,与同桌交流讨论。
(四)发挥想象,创造表现
1.教师提示:
(1)对自己刚才的作品满意的,补充完善;
(2)想画得更好的,再画一幅。
2.练习要求:
(1)大胆地表现、创造游动鱼儿的姿态;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装饰鱼;
(3)在音乐声中进行,音乐停即停。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示,评价总结
1.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评价。
(六)课后拓展
美丽的鱼除了用绘画表现,还有很多表现形式,课件展示用鱼的图案装饰的中国结、衣服、圆盘、挂件、窗花、鞋垫等。
四、评价建议
1.能否表现鱼儿游动的姿态。
2.能否较为合理地使用美术工具、材料进行表现。
3.能否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和进行细节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