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唱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模版)
唱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宁县清华初中
郑红霞
唱歌教学是中学音乐课中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战有显著的位置,可是要上好一节唱歌课并不容易,更别说其他能力的培养了。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学习和借鉴国外音乐教学法,采用多种教学途径,在唱歌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精神的课堂必须使课堂教学优质化,优质化的唱歌课堂必须是使学生懂得声乐艺术的规律,是使学生懂得声乐艺术的规律,以及声乐技能掌握的方法,我在教学歌唱呼吸方法时,开始时先请几位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做歌唱呼吸练习,当学生出现吸气时腹部往里紧缩,呼气时腹部往外鼓起来的时候,我问学生这种呼吸方法是否正确时?学生都认为是对的,于是我又请出几位学生,平躺在椅子上,做呼吸练习,让学生观察躺着时的呼吸状态,让学生观察到,吸气时腹部是慢慢地鼓起来,呼气时腹部保持一定时间后再慢慢塌下去。我告诉他们躺着时的呼吸,就是站立时歌唱的呼吸,然后让学生分组做躺着时的呼吸练习,还要求用这种呼气、吸气的方法唱一首歌,许多学生改变了原来的错误的呼吸方法,于是我又趁势带领学生做花香练习,让学生体会深呼吸的感受,还结合吹纸条练习,使学生从纸条震动的频率中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经过练习、思考、讨论,学生不仅懂得了歌唱时的呼吸方法,还因此想出了小朋友的一些用吹泡沫,吹泡泡糖.吹生日蜡烛等呼吸练习方法,使歌唱呼吸艺术掌握得更好,通过这种创优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积薄成厚,由厚返薄的理解、扩展、提炼、概括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运用创新方法来提高他们声乐水平的能力。
二、重在练习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作品只有通过表演才能把感情表达出来感动听众,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在歌曲的练唱中,教师光用谈话和讲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结果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在学习中渗透创新意识,让学生直接参与操作实践,从中获得表现歌曲机会,就能大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应变能力,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努力。例如;在学唱歌时,当有些学生出现俯视、仰头、伸脖、等缺点时,为了纠正这些缺点,除课堂上帮助纠正之外让学生自己站在镜子跟前练习演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演唱姿势,然后对照姿势好的学生进行对比,纠正自己的缺点,在整个参与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很多学生如同演戏一样地进入了角色,把自己的 “真情”转化为歌曲的激情,使演唱真正地做到传情达意,而且还在演唱中,对歌曲的节奏与节拍、速度与力度、演唱形式、以及表现力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寻找多种演唱的最佳途径,使学生在融感情、声音、表演、创新为一体的美妙的歌唱中,获得自我调节,自如流畅的应变能力,具有积极灵活性的思维反映,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作运用到歌唱教学中,把创作运用到歌唱教学中,可以使教育者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训练,培养和提高。
⑴为歌曲配伴奏的创作具体可分为;
①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的.要求学生挑选合适的打击乐器,按节拍、节奏及歌曲情绪特点,注意音量力度的控制,创作出固定节奏的控制的伴奏.
②,为歌曲配人体打击乐伴奏。让学生边唱歌边创作不同的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人体打击乐伴奏,效果非常好。
③,为歌曲配人声伴奏.即用人声烘托歌曲的气势和情绪为伴奏目的.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⑵为歌曲填词创作,如教唱<<同一首歌>>后,我要求学生根据原歌曲旋律创作新词,结果许多学生写了自己"心中最美的歌."有的写<<希望的沃土,理想的港湾>>,有的写<<争当"三比,三讲"好学生>>也有的写<<青春美少女>>,然后组织学生演唱自己的作品,学生兴致勃勃,唱得特别投入.
⑶选好命题进行创作.教学实践中,我不但重视课本的唱歌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通过学生作曲创作,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创作中我鼓励学生勇于质、敢于探索、发扬独立思考,由学生自主分析歌词意境,自定主题旋律,帮助学生词曲创作。当有的学生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或是有非同一般的特殊想法时,教师热情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创作歌曲的兴趣,深化了学生对学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创新已越来越来成为为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标志.21世纪的教育就是创新能力的教育.让我们迎难而上,有所作为.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来源于实践,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掌握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应用于数学本身,而且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将让我们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1.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2.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3.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故事比赛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1.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1)按课的逻辑程序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以如下进行:A、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通过对定义作用的揭示,为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打下“伏笔”。B、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研究几何图形的经验得到课题,把学法指导有机地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命题,最后得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C、在证明命题时,首先引导学生对四个命题的证明顺序进行研究。尽管四个命题都可以运用定义去证明,但教材编排的证明顺序仍然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生活中就近上车的道理。D、在辅助线引入上应把精力放在辅助线的产生过程上,使学生不仅知道添什么,更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间的联系和作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消除学生在添辅助线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学好几何。E、定理证明研究之后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研究、练习。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小结。尽管可能各人的收获、体会不完全相同,但通过讨论和交流总可以受到相互启发。(3)鼓励大胆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敢于思维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设疑提问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对学生经思考回答的问题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回答不完善的不应马上否定,而应让学生再想一想,把问题回答的更完善或更准确,以充分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敢于思维的习惯。
3.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4.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训练创新思维。(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3x-y-1=0 与3x+y-5=0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训练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4)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揭示、探索和认识未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必须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今后将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篇: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初探
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初探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思维已越来越多地被机械智能所替代,现代的繁荣将靠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来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作文又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作文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儿童头脑中常会产生出许多新鲜、奇异、特殊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新形象。如果我们事先已把“创”扼杀在襁褓里,哪里还能有“新”的出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打破传统,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在作文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写作心境。
教育学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采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作文课是心灵的接触最微妙的阵地,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营造真正培养儿童创造性的环境,使师生沉浸在一种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纯洁、疏明、博大的氛围之中。一次作文课上,我一走进教室便用粉笔画了条线,之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孩子们都兴趣高涨,纷纷举起小手回答:“这是小姑娘的头发”“这是爷爷的胡须”“这是柳枝”“这是绳子”……一个看起来很寻常的问题,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还激发了孩子们的情趣、活跃他们的思维。还有一次作文课,我让同学们排好队伍跟我绕校园走了一圈,几十双发亮的眼睛都充满惊奇,回到教室我让同学们把刚才的所见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话刚落音,大家就已唰唰唰地在写了。类似作文,改变了以往教师命题、确定作文的要点,用同一思路逼着学生就范的老套路,高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二、置身挑战,培养良好个性。
许多小学生,由于个性受压抑,使个性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因而只会去说别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而不敢去说别人没说过话、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在这样窒息、压抑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又怎会有另辟蹊径的创造性?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儿童的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还很肤浅。依然用很多时间来指导《暑假里一件难忘的事》、《难忘的一个人》、《课间十分钟》等一些老套的千篇一律的题目,学生一看到这些乏味的作文,都赖得动笔,更无法发挥想象,创造出新的内容。导致了本该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和意蕴丰赡的教学,本该富有感召力和雄浑浩博的教学变得琐屑、平庸、贫乏和沉闷。作文教学中,我常打破常规,设计些能唤起学生兴趣的作文题,如《相约2025年》、《我登上了万里长城》《2018年的我》,题目一出现,学生都兴致勃勃、大胆展开想象:想象2025年相聚时的气氛和老师、同学们的变化;我登上万里长城时的心情、感受;想象自己2018年自己的外貌、职业……等一系列我意想不到的好文章。类似想象作文不仅唤醒学生对于未来幸福生活 的向往和憧憬,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许多老师由于缺少童心,竟把孩子们想象十分活跃的语句当作病句处理,这样做不仅不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还扼杀了一颗颗刚出土的创新嫩芽。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功,渴望老师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每次改作文后,我都从学生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或整篇文章,制成课件,注上学生姓名,然后让大家品味、欣赏,引导学生点评,从而激发他们的“创”的动机,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劳动的甜果,使写作成为学生渴望的表达情感的一种激情,一种展示才华的机会,一种不断学习他们和自我挑战的最佳途径。批改学生习作时,我喜欢用“ ”“
”“
”替代“及”、“良”“优”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更喜欢用我的童心去和孩子们交流,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很多同学都喜欢红色、黄色……,我却喜欢空白,在我的抽屉里就珍藏着许多洁白的纸,老师:您会笑话我吗?”面对孩子真诚的言语,我似乎看到一双渴望理解的眼睛,在作文旁,我工整地写下“你有独特的欣赏能力,艺术是没有标准的,有人欣赏它,它就是艺术,空白也是一种艺术,我国画中曾有“飞白”说。老师相信你长大后会成为一名艺术家。”还有位学生在《我想发明……》中写道:“我有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长大后要用自己的知识创造出一个用水作燃料的机车发动机。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把这个美丽的梦想告诉父母后,爸爸给了我两个巴掌,说我是个不争气的孩子,同学们也笑我傻。老师:您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读完这段心灵表白,我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拿起笔在旁边写下:“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爱迪生和牛顿小时侯也被人称是傻子,因为他们能坚持走自己的路,所以能成为扬名中外的发明家。老师相信在你的努力下,有一天你会美梦成真。
儿童的创新能力是小学素质教育中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她就像种子一样,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和气候。种子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只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都来呵护这片绿洲,神州大地上千千万万的孩子才能获得完整、健康的素质教育,祖国的花朵才能幸福地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每一位学生才能由狭隘走向广阔的大道,去享受整个人类千百年来所创造出来的那些最富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精品,我们国家才会拥有一大批启动快、后劲足的科技人才,未来诺贝尔领奖台上,才会有中华儿女的一席立足之地。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计算机在信息的处理上扮演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要求。
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 教学手段已经落后,教育将发生重大变革,正在逐步走向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新能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活动的根。教育过程不仅包含知识传递的因素,还包含着创新的因素。
一、注重德育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兴趣、意志、毅力、情感等创新型人格的培养。缺乏自信心、缺乏意志力和献身精神的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难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讲述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传记,中外计算机发展的差距,计算机应用及发展前景等。通过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引导学生发奋学习,使他们拥有坚韧的毅力,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理解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时代的主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惟有实践,才有创造。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在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启发,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育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我的具体做法是:⑴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做小报排版,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文水平;电脑绘画,制作贺年卡、书签,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绘画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并创作作品,完成后,让每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创作思路及过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利用汉字编码和文本编辑工具,以及表格处理、图形变换等方式让学生把所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用字、表格、图形等方式,把观察和思考、协商、讨论的意见做出归纳、概括,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⑵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进行学习成绩管理、运动会成绩管理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获取信息能力,培养鉴别能力
创新活动,离不开信息的吸收与重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随着Internet网络应用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Internet网络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开拓创新视野已成为现代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时代教育已真正成为知识传递与知识创新相融合的连续体。面对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正确上网畅游,正确选择有效信息,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使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做到学习上网两不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现代工具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育要面向未来,最现实的是面向未来的知识经济,无论是知识的创新、知识的普及还是知识的应用,都需要相应的人才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形成敏锐观察、积极求异、丰富联想、综合融合、知识建构等良好习惯。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优势,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比较的环境,探索和构建“创新教育”的新模式。
第五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实际上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和发展这种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
整堂课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本,课堂气氛活跃。以前我们都是先把同类项的定义、合并的方法提出,然后讲解例子。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这种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听来枯燥无味,不能体会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而李主任这堂课最大的创新就是培养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了过程反馈。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
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试题在中考命题中占有一定的份量,这是考察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试题,也是时代赋予的特色。
例如:一个钢筋三角架在边长分别是20厘米,50厘米,60厘米,现要再设计一个与其相似的钢筋三角架,而且有长为30厘米和50厘米的两根钢筋,要求以其中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两边,则不同的截法有几种?
分析:此题是开放发散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题中截法似乎较多,实质上只有两种,即12厘米,30厘米,36厘米和10厘米,25厘米,30厘米。
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提问,作业的编制应该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