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词诵读》教案
学科:语文 课题:《诗词诵读》备课教师: 教研组长签字: 课型:新授 时间: 《迢迢牵牛星》教案
《卜算子﹒咏梅》 陆游 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 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激情导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2.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重点)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合作交流
1.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2.诵读。
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
3.词的上半阙有哪些意象?
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4.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为什么?
明确: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5.表达的梅怎样的品格?
明确: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6.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明确: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7.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
8.我们是怎样分析这首诗的?
明确:抓诗眼、找意象、感意境、品语言、悟情感、赏手法来分析的。
9.拓展
你喜欢那种香草作为自己品格的象征?为什么?写一段文字表达。
作业布置
背诵本词 2.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难点)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2.出示教学目标。
3.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4.听示范朗读。5.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词、句、艺术手法)(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 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 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
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 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3)《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
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隔河相望,河汉的清
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抒写了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苦,突出表现了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东汉时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四、拓展链接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1.答案: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 2.答案:泣涕零如雨 3.答案:动作 情态
补救清遗预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诗词诵读
学科:语文课题:《诗词诵读》备课教师:课型:新授时间:
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体会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词。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2、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1、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宋神宗无丰八年进士。晚年处于新旧党争的旋涡之中,屡遭贬谪,词集有《淮海居士长短句》问世。秦观少从“苏轼”游,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学步《花间》,善写相思树类,情韵婉转,犹比秋水;历来被奉为《婉约派》首席,有《淮海词》卷。
2、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是东晋大贵族王导、谢安家族的聚居地。
3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乐章集》入“歇指调”,较一般所用多三十二字。通常以《淮海词》为准。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韵者。《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当时秦观正在别处任职,和恋人苏小妹聚少离多,备尝相思之苦。秦观是以牛郎织女的鹊桥会,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
二、展示、交流
1、诗文朗诵大比拼,师生点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查阅资料,理解全诗的意思。《乌衣巷》: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花开点点,夕阳斜照在乌衣巷口,一片荒凉的景象。昔日飞进王导和谢安他们家豪华的厅堂的燕子,现在飞进了普通百姓的家。
《鹊桥仙》: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三、合作探究——品味诗词,欣赏古诗。
1、名句赏析: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句。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 ”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四、课堂小结
理解诗歌的主题。
《乌衣巷》:
《鹊桥仙》:
五、当堂检测
1、《乌衣巷》中写寂寞衰败之景的句子:。
2、《乌衣巷》中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从侧面描写时代和社会的巨变的诗句:。
3、《鹊桥仙》中赞叹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的诗句:。
4、借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来表达爱情观的佳句:。
六、补救清遗预设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三篇:诗词诵读
诗词诵读
说
课
2011年10月27日稿
说课稿
语文教学分为阅读教学、造词诵读、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五个版块,这次公开课我想在“口语交际”、“诗词诵读”上去尝试。开始本想以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面对挫折》来讲,后来还是选择了第四单元的“诗词诵读”来讲。其一是缘于对诗词的喜爱,其二是我认为诗词这颗古代文学中的璀璨的明珠如果不引导学生去享受,那真是太可惜了。所以每一次的《诗词诵读》课我总会全身心地去备,深情地去引导学生赏析,总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自己的引领下爱上诗词。希望他们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感受诗词带给他们的美的享受。
第四单元有两首词,一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另一首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武陵春》两首词都写“愁”,一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故国之“愁”,一是“轻舟难载”的生离死别之愁,然而两人写“愁”都写到了极致。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学习目标,采用诵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词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潜移默化的诗词学习中熏陶学生,激发他们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领他们领略诗词的美。
魏志雄 2011年11月27日
诗词诵读
教案
2011年11月27日
诗 词 诵 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作及其它词作写愁情的绝妙之处,并积累这些词句。
能力目标1、2、3、感悟诗词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炼的语言; 学会从字、词上去鉴赏诗词;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的意境美。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入中国古代文学阆苑,去感受南唐后主李煜“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故国之“愁”,去体会李清照“轻舟难载”的生离死别之“愁”。
二、范读诗词,初步感知文本。(配乐范读)
三、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分组互助研读诗词。
1、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
(1)学生借助资料书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读中感悟词文,体会词人所寄寓的感情;
(3)背诵、默写两首词,并尝试作一首(或一句)写“愁”的 “小
诗词”。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研读词文;
3、分组互助研读诗词。
四、学生展示研读成果在班内交流,教师及时点评,小结。
五、教师对两首词进行解读、赏析。
六、拓展,仿中学写:试作一首(或一句)写“愁”的“小诗词”。
七、指导学生背诵、默写。
第四篇:诗词诵读校本课程 教案
《牧童》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铺”、“蓑”等字,会写“牧”、“蓑”2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借助重点字词,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意思。3.体会诗的意境,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与自由。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重点字词体会诗中画面的美妙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牧童短笛》音频材料。
四、教学过程
板块
一、设疑导入,激发“趣”
导入语:在大文豪高尔基笔下,童年是一段疼痛的成长旅程,“铅一般沉重的丑事”揭示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百态;在罗大佑的歌曲中,童年成了一幕”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纯真印刻。那么,唐代诗人吕岩在《牧童》中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呢?(板书:牧童)
版块
二、初步感知,读出“趣”
1.自由读。要求读通诗句,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2.指名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3.默读。说出自己初步读到的画面。师:这遍读,试着结合书中的插图和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到了怎样的画面?
版块
三、细读赏析,品出“趣”
过渡句:透过诗,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有草,有笛声,有晚风,还有那一个“不脱蓑衣卧月明”的牧童。那牧童“卧”的地方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
1.品。
从两句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宽阔、茂盛的草地,听到了牧童的笛声。)
(1)透过“铺”、“弄”,体会诗句画面的张力。a.轻声朗读,想象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原野?
b.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笛弄晚风”是笛声逗弄晚风吗?你从弄字体会出什么?(板书:铺 弄)
(2)引导学生体会“六七里”与“三四声”的虚指意味。
师:在这里出现的一些数字,请你读读,细细品味,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悠扬)2.读。
(1)当置身于这一片广阔茂盛的草地,听着耳边时远时近、悠扬飘渺的短笛声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齐读)
(2)读的时候可以把“六七里”读得长而缓,“三四声”读得短而轻。谁来试试?(指名读)
(3)老师仿佛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草铺满了原野,微风轻轻吹过,正涌起层层绿色的涟漪呢!远处传来的笛声,一阵阵悠扬的曲调,时有时无,时快时慢,时远,时近。男生们,可愿意用你们的朗读领老师再欣赏一番吗?(男生齐读)
(4)夕阳西下,草野茫茫,牧童短笛随风扬。多静谧的景象,多悠闲的心境啊!(师引读:草铺横野,生接:六七里;师引读:笛弄晚风,生接:三四声。)
就这样,牧童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光着脚丫,在晚风的吹拂下慢悠悠地回到了家。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句诗,仿佛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吗?
(5)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预设一:“不脱蓑衣”。
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呢?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二:“卧”。什么是“卧”,(躺,睡)把卧换成“坐”或者“立”,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感觉如何?
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快乐、悠闲。板块
四、作者链接,回味“趣” 过渡句:吕岩又为何要写牧童这样的生活呢?或许我们能从他的生平事迹中找到答案。
(出示资料卡)
现在,让我们伴着《牧童短笛》的乐声,走进山村迷人的暮色,再去感受一番古代孩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吧。(播放《牧童短笛》音频)(生齐背)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幕“乡村牧童图”吗? 板块
五、课外拓展,延伸“趣”
中国的古诗,是文思涌动的百草园。像这样有趣的描写牧童童年生活的诗,还有很多很多。出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清·袁枚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荫正眠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安乐坊牧童》宋·杨万里(生自由朗读,积累)
请同学们在下课后试着将诗人栖蟾的《牧童》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进行比较,区别两首的异同,继续我们的童年快乐之旅。
五、板书设计
牧童 唐·吕岩
铺 广茂 弄 悠扬
卧悠闲、快乐
第五篇:诗词诵读串联词
开篇词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那是霓裳羽衣的唐朝;你听那位居士的古筝,从容淡定地演绎着一个永生的词赋王朝――那是凄婉高贵的大宋,那是风流辈出的大宋,诗词诵读串联词。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文化宝库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教益。
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朴质真切的情思。
今天,让我们徜徉古诗文的长河,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光阴似箭,生命若水,演讲稿《诗词诵读串联词》。时间是宝贵的,青春是绚丽的。让我们的多彩的青春在时间长河里留下生命的印痕!《诗二首》
2.春夜的丝丝小雨是上天的使者,唤醒了那沉睡已久的百花,春夜的细雨也给金秋十月带来了瓜果飘香。《春夜喜雨》
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首《满江红》唱出了爱国英雄岳飞的赤胆忠心,一个竭诚报国的历史人物顿时闪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油然而生一份豪情。《满江红》朗诵者:郑丘雨孙宇贝等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