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球的自述》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佚名
【教材简析】
《月球的自述》是六年制四年级语文的一篇说明性课文。通过自述的方式来介绍了月球的知识,使学生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2.能用第三人称来介绍月球的各种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一起去一个神秘的星球看一看,好吗?(登月资料)
2、刚才你们看到的星球就是(月球),是的,这个遥远却又亲近的星球,寄托了我们许多的幻想。而今,科学的发展,让我们能够近距离的了解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月球的自述
(板书)
二、初读课文
1、什么叫自述?
3、同学们刚才在读的时候也许有些词语还不太理解,请同学们再读文,同时可以点击词语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课文。
4、谁来说说,你从月球的自我介绍中知道了什么?
板书:美称 大小 光亮 气象 地貌 思乡 盼望登月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同学们,月球向我们介绍了那么多,接下来请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内容,小组合作学习。
2、出示合作学习卡:
合作学习卡:
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是。
我们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1、读课文,用第三人称介绍月球的情况。
2、读读课文,试着把课文的意思画出来。
3、读读课文,摘录关键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我们小组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提示:(1)小组里意见要统一,确定好合作学习内容
(2)选择适当的方法。
(3)每一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
4.交流学习卡片,讲读课文。
四、获取信息并交流
1、同学们从课文中了解了许多月球的知识,肯定还想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内容,老师在每个内容后面都链接了一些网址,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看一看,还可以在电脑上做个摘录卡,把感兴趣的知识摘录下来。(内容粘贴、做成powerpoint等)
2、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交流学习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对月球、对宇宙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你们可以通过登陆网站,也可以查阅《十万个为什么》,去解开自己心中的疑问,打开宇宙这个奥妙无穷的宝库。
第二篇:月球的自述教案
月球的自述
教学目标:
1、2、教学过程:
一、复习,为《月球科普宣传片》上集配音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球的自述》1、2、3、6自然段,了解了关于月球的概貌。我们还一起制作了《月球科普知识宣传片》第一集〈月球概貌〉,这一节课我们将完成接下来的制作任务。
2、先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制作宣传片:屏幕出示: A、默读解说词(课文),了解介绍了哪些月球知识。B、朗读解说词,练习生动地介绍月球知识。C、对着课件画面,朗读解说词,配音合成。
二、为《月球科普宣传片》下集配音
1、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将完成《月球科普宣传片》下集的配音工作。先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4、5自然段,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 了哪些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请大家一边读,一边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划出一点,就用序号标上一点。
2、学生汇报4、5两段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学生读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地说说。)点拨要点:
A: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中午温度高大127摄氏度,夜间则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
谁能把白天的温度和晚上的温度用数字和符号标出来?(127。C-183。C)127。C和零下183。C究竟热到什么程度?冷到什么程度?大家能结合生活经验想象一下吗? B、我这儿有山脉、高原、平原、低地和坑穴,最高的山峰达9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我那明亮的部分,就是我的山脉和高原,而黑暗的部分则是平原和低地。
(板书:有山脉、高原、平原、低地和坑穴)
C、1969年7月,“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到我这儿做客。之后,人们发现这里有近60种矿产,其中5种在地球上至今还未发现。这句话写出了月球怎样的特点?(板书:矿产近60种)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板书(预设)没有空气没有水 没有风、云、雨、雪
有山脉、高原、平原、低地和坑穴 声音不能传播 热量无法对流
白天127。C 晚上—183。C 矿产近60种
3、好,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都了解了哪些关于月球的知识。师生引读
师:在月球上——生:没有空气没有水。师:在月球上——生:(以下略)
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把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概括出来了。但是,如果老师原封不动地把这些知识复印给你们,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呢?(乱糟糟、不具体、没有条理)
4、是啊,现在,老师想请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些要点排排队,用1、2、3„„标出先后顺序。估计学生出现的句子顺序为:
1、没有空气没有水
2、没有风、云、雨、雪
3、声音不能传播
4、热量无法对流
5、白天127。C 晚上—183。C 6有山脉、高原、平原、低地和坑穴 7矿藏近60种
6、这些知识都是关于月球的,作者没有把它们写成一段,而是分两段来写,这是为什么呢?
(1、2、3、4、5讲的是月球上的气候;
6、7讲的是月球上的地形和矿藏。)师小结:是啊,把同一方面的内容放在一起,知识介绍得更加有条理。
我们再来研究第一组,作者为什么把“没有空气没有水”放在第一句来写?(因为没有空气没有水,所以“没有风、云、雨、雪”,所以“空气不能传播,热量不能对流”,所以“白天„„,晚上„„”。)
教师归纳:最重要的内容要放在开头来介绍。
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感受作者介绍科学知识的条理性。(引读)师:我这儿没有空气,没有水,因而—— 生:也就没有风、云、雨、雪。
师:我这儿没有空气,没有水,因而—— 生:声音„„,热量„„
师:我这儿没有空气,没有水,因而—— 生:白天,„„夜间„„。
7、第二组,为什么先讲地貌,再讲矿藏?(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来介绍)
教师小结:经过研究,我们了解了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月球上的气候变化和地貌矿藏。作者在介绍的时候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同时注意了一定的顺序,这样知识介绍得就很有条理。
8、刚才,同学们通过默读,了解了四五两段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怎样介绍的。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制作〈月球科普宣传片〉的第一件工作,接下来,我们重点练习读好解说词。
9、练读以前,老师想提醒一下,这篇科普说明文和其他科普说明文在写法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以自述的形式来介绍知识)对啊,那么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这是自述?(“我,我这儿,我那儿”等词语),是啊,这些词语一加,月亮仿佛就变成了一个人了。那在你的心目中,月亮是慈爱老爷爷老奶奶呢,还是充满活力的青年,还是天真活泼的小孩子?请同学把月亮想象成具体的一个人,用他(她)的口吻练读来解说词。请同学们从这两个段落中选择其中一段自由练读,读好后争取把它背下来。等会儿我们来比赛,谁读得最好就请谁来配音。(学生模仿不同身份人们的口吻,个性化朗读课文4、5自然段,教师指导,确定配音演员)
三、为〈月球科普知识宣传片〉下集配音。(播放《月光》并呈现相应的画面,两个学生配音——分别读课文4、5自然段,学生练习之前,教师提示:可以完全按照课文,也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语言。)
四、创作《月球科普知识宣传片》续集解说词。
1、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为《将月球科普宣传片》下集配好了音,但老师总觉得这个片子太短了内容也太单薄了,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变得更充实一些?大家觉得还可以介绍哪些月球的知识呢?(学生提建议)2、同学们提的建议都很好,老师课前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月球的资料,请同学们选取最感兴趣的一段话,仿照课文,以“自述”的形式写一段解说词。当然你也可以写其它从课外收集到的关于月球的知识。注意,是以自述的形式来写,动笔速度要快。
月球知识知多少?
坑穴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上到处是坑坑洼洼的,人们把它称为坑穴,也叫环形山。关于坑穴形成的原因,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这是陨(yun)石撞击月球表面时产生的大坑。也有人认为火山爆发的时候,由于岩石活动而形成表面突起。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还有待进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的考。
月亮被天狗吃了吗? 过去,有人把月亮残缺说成是天狗吃掉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实啊,这是月亮的盈亏现象。农历初三四的月亮象眉毛,这叫娥眉月。农历初七的月亮,叫上弦月,十五的月亮象个圆盘,这叫满月。二十二日的月亮叫下弦(xian)月。二十七日,月亮残缺不全了,那叫残月。
月球是空心的吗?
科学家发现,月球受撞击会发出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的响声。科学家认为月球很可能是一个空心球体。他们指出,有朝一日,也许可以在月球表面打一条通道,进入月球深处的“月宫”,在那里建造一座适于人类居住的“月下城”。这样,乘坐飞船去月亮的旅游者,可在这座“月下城”找到过夜的旅馆喽。
学生读后动笔——以自述的形式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月球知识介绍出来。3、组织交流(指名5-6位学生朗读自己的自述片段,教师相机点拨。)4、大家所写的解说词都很不错,课后,同学们可以在电脑老师的帮助下找相关的图片,争取把这个宣传片的续集也制作出来。
五、正视现实 憧憬美好未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完成了〈月球科普宣传片〉的配音。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也许我们会感到一丝遗憾——毕竟中国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登上月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盼望着来自中国的客人!
2、事实上,月球却已经不止一次地留下了人类的行走的足迹,请大家看一组图片和文字。
先出示相关的图片(3-5张关于人类登月的照片)然后屏幕一字字拌着打字声缓慢出现下列资料: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共进行了5次“阿波罗”飞行,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这一系列“访问”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各次“阿波罗”飞行都对月球表面进行广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标本,其中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月岩样品就达440公斤。“阿波罗”飞行同时把许多仪器安装在了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阿波罗”登月计划只是一个起点。它留下了许多未竟的事业。许多宏伟设想还有待实现,许多突破还有待完成。
中国人,何时能参与对月球的探索„„
3、同学们,2003年,咱们的“神州五号”,已经顺利飞上太空,科学家们也有了具体的登月计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一定会实现登月的梦想!下课。
第三篇:月球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戴艳霞
教学设计理念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自主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正因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对“星空”的关注,才使得我们国家的空间技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我们周围天文爱好者好像不多,教材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乐趣,更希望学生能成为天文爱好者。之前,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尤其是一些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天文地理的学生,但他们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不成章法。通过本课的教学,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希望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因此,课前的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很重要。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任何一方面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而我则收集了更多的图片、视频资料,专题资料网站,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补充介绍,以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接受式探究学习过程与发现式探究的学习过程基本相同,学生的学习过程仍是从问题出发,带着自己的假设结论,获取(接受)前人的研究事实(结果),把它变成验证自己假设的事实依据,从而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
搜集、查找资料就是接受式探究的必备能力之一。科学发展是一个“接力”的过程,在科学发展史上,继承前人科学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教材将学生搜集、整理、使用信息的能力作为科学探究技能训练的重点,对于学生终身学习有着深远意义。
小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上网;六年级学生也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部分学生会网上搜索查阅资料;学生对月球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有相当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本课具有网络教学的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
《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一节运用已有资料理解科学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面对这样的非动手实验的科学课,教材上提供的信息(文字资料)是很有限的,教师该怎么备课?我想一要通读教材──补充教材的“空白点”。比如本课教材上仅仅介绍了各个时期人类探索月球的观测工具及一些基本数据,而各个时期人类的发现,还有“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的背景资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点”。教师只有在课前从网络、书籍上广泛阅读有关月球的资料,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认识月球,甚至在信息产生冲突时及时判断信息的正误并进行引导。
二要解读学生──找准教学的“起始点”。月球在学生来看并不十分神秘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要走向哪里?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活动中建构起“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在不断改进,对月球的认识不断深入、丰富,同时还有很多的疑惑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观念。因此,本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月球知识,而是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这也是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月球》一课的根本区别。学生的知识储备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的教学起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网络、,书籍等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月球的一般情况,了解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历程。学会制作“我的月球卡”。
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多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并按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整理的过程。
情感目标:从人类探索月球的艰辛历程中,体会到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能关注我国升空探测技术的发展。
教学策略:
通过书本、网络、询问、电视等途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师生共同分析资料,交流合作掌握本课的内容。
教学资源
1.视频剪辑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3、网络教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了解教参上介绍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2.整理准备提供给学生的月球资料(远古时期、伽利略时期、近现代时期);
3.录象资料(备课系统:人类在不同时期对月球的探索、《“嫦娥一号”探月》视频片断); 4.月球卡范例(参考教材上的范例)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1、教师: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让我们一起乘坐“腾讯号”直播船进行“嫦娥”探月序曲--绕月之旅吧!
学生观看这段视频后,交流感想。
2、教师小结:在全国人民热切的期盼中,在世界各国关注的目光里,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并传回月面图像,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
3、谈话: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星球,人们仰望夜空,月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秘密。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观看了“嫦娥”发射、绕月的3D网页,提升了学生对我国升空探测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民族的自豪感。接着师生交流、提示、评价,简要小结,引入月球主题的探究。同学们观看“嫦娥一号”发射的壮观现场和变轨迹后可以产生壮观的立体感觉,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同时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探索无穷宇宙奥秘的欲望和兴趣,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对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二、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适时地梳理板书: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2、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及时地进行评价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教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4、师生交流:中国、美国登月情况的比较。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图为美国宇航员登月的资料图片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
教师预设:霸主美国:综合实力第一、技术全面成熟、实现了登月梦。
崛起的中国:跨出第一步。月球探测刚起步,和美俄差距还比较大。停留在探月中“绕”的阶段;日本“月亮女神”始于1999年,“嫦娥工程”启动于2004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原总指挥黄春平:在资金到位、项目按时启动等理想条件下,中国完全有能力在15年内将载人航天器送往月球。
[设计意图]在这样一个比较中,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发展,但是,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让六年级的孩子对客观事实有全面的认识,对他们的发展意义更大一些。学生们也从电视上看到“嫦娥撞月”的新闻都异常的兴奋,特别激动。
三、制作我的“月球卡”
1、教师:课前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学生:小组内先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教师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设计意图]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全班的成果交流,一来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实现学生的资源共享,放大学生的探究结果,感受探究带来的乐趣。二来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更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从 而实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三来可以给每一位同学足够的施展空间,同时也能使学习的氛围变得轻松和活泼起来。
4、教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
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
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正面)表面特征是具有广阔的因大规模熔岩流而变得平坦的海域。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只要在地球上,就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月球背面的密度稍小,几乎没有称得上是海的地形。
三是月球的地形
这是1972年美国阿波罗17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地球途中拍摄的月球照片
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科学课教学也需要为学生今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做示范,最终要培养科学的思维。这里制作月球资料卡作记录,再对照资料上提供的前人研究成果,在后面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去证实或证伪,对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更加有利。
四、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教学反思:
一是找准教学的“起点”。儿童很早就对自然现象有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儿童对科学的初始想法非常重要。这是儿童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教师指导和引导儿童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正是考虑儿童的初始想法,教师才能更好地为每一个教学阶段设计指导活动和提出关键问 题,从而对学生那些有误解的初始想法提出质疑和挑战。鼓励他们用适宜的方式表达出来、记录下来,并在探究活动结束时,引导他们将新的认识与初始想法相比较,才能促进儿童认识的主动建构和概念的发展。因此本课的合作探究式科学教学,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补充教材的“空白点”,让学生通过交流现有的认识和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修正一些已有的想法和前概念。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是历经了几千年的,是一个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不断进步,人类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伟大精神,而且通过学习向学生指出,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还没有终止,因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没有止境的。
二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网络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教育将不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曾说,网络革命对人类进步的影响,至少相当于,甚至超过书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这是因为,书本学习往往是一种被动的方式,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而互联网络的知识学习过程却是一种主动的信息追求,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知识探讨、辩论及总结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是合作学习,真正转变学习方式。《科学课程标准》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解放手脚、张扬个性的机会。在小组交流反思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评估证据。学生要分析和思考收集的数据是否可靠,数量是否充足。反思阶段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用证据修改先前的解释,用新的证据形成有论据支持的解释,并将新的解释与初始想法作比较,从而改进自己的想法。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难点: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学生准备:有关月球的书籍、图片、记录卡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人。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有一个卫星,那就是月球。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你能不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一听?
2、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
二、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的改进观测工具去认识和探索月球,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2、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3、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4、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三、我的“月球卡”。
1、课前让大家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收集到的是月球的哪个方面的信息?
2、从大家收集的信息主题来看,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基本情况数据;二是月球的运动;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事。
3、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的一定的分类整理后,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比如说有的同学收集到月球的公转周期是27天,有的是29天,到底我们该相信谁的,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处理。这节课解决不了的记下来,课后查阅资料进行进行验证。)
4、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6、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7、制作“月球卡”
(1)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思考自己的“月球卡”如何去设计?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构思。
(3)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3、阅读教科书的补充资料。
板书:
地球的卫星月球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
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板书设计: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课件(1)出现一个圆圈,问:这是什么?再引出月球。
2、课件(2)交流有关月球的已有经验:关于月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3、引导语: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出示课题课件(2):地球的卫星——月球。
4、说说地球有几个卫星(能区别人造地球卫星)。
5、引导语: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不断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
二、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交流有关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资料。
2、讨论:说说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3、阅读教材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4、讨论:你们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5、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月球的工具吗?
三、交流有关月球的其他信息。
1、交流(简要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交流活动不宜过长)。
2、教师根据学生们的交流内容进行简单的分类。
3、小组内将课前搜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4、观察信息的差异,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对信息差异的看法。
四、制作“月球卡”。
1、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思考自己的“月球卡”如何去设计?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构思。
3、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五、延伸活动。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请大家继续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
第四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夜空、悬挂、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曾经、估计、年龄、神秘、探索、遐想、奇异”等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的表面情况及其未解之谜。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4、培养搜集、整理、就掌握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能表达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源交流,讨论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课前准备:
1、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月色图,以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前面,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邻居──月球。
2、[出示明月视频]:这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了人类多少的猜想啊!我们可以把“猜想”这个词换成课文中的哪一个词呢?(指名说。真棒!通过这种近义词互换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理解遐想的意思了。)感情读: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3、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你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或故事吗?(1)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①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②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 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4、月球是个怎样的星球?月球上又有什么奥秘?我们接着来学习第22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个“谜”该怎么写呢?(请同学口头表达“谜”字的写法)(展示谜字)你们用了加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一个谜字,真棒!两个谜字虽然很像,但是意思是不一样的。
(展示:谜:1.谜语;2.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解释题意。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过渡语:月球表面到底是怎样的?月球到底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播放课件。)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位练读,把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3、学习生字词:
2(1)谁能带着大家读这些词?(拼音、词语全部出示)
一名同学拼读词语,其他同学跟着读。
(2)要读准这些生字,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指名说)
(3)拼音不见了,还认识吗?学生同位读—开小火车读—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同学们这么快就学好了生字。真棒!下面,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里提到了哪些月球之谜呢?用“——”划出。(指名说,投影出示课文例举出的月球之谜)
2、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你们收集到了人类对月球有那些探索行动呢?(分享交流资料)(1)同位交流。(2)全班汇报。
3、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后,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在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关键词,请用“△△”划出。(板书:月球表面:奇异)(1)出示月球表面的图片。(2)感情读第三自然段。
(3)分析本段的结构:先总写月球表面的景象是奇异的,再具体写是怎样奇异的。我们把这种结构叫做:总分结构。同学们写文章的时候,可以模仿这样去写,会使文章写得具体而有条理。
4、下面这首小儿歌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能在课文中准确地找到那些词句把它补充完整吗?看谁最聪明,选得准,读得好!(指名说——齐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分享。
板书: 22 月球之谜
月球表面: 奇异
月球的未解之谜
第五篇:飞向月球教学设计
《飞向月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接着学《飞向月球》(板书课题),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本课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看来同学们对本课词语掌握的特别好。
2、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大声的朗读课文,回顾一下上节课了解的内容,来回答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对于上节课的内容掌握的很好,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到了空中(板书:升上空中),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宇宙飞船进行对月球的旅行。
二、精读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4自然段,回答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可以同桌一起完成这些问题。
1、谁来把你感兴趣的事和大家说一说,你们感兴趣的事老师也特别感兴趣,感到特别的好奇。
2、你能用宇航员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在飞船中,你是如何工作、休息、吃饭的。为什么在飞船和在地面上这些都不一样了呢?(失重现象)
3、此时的宇宙飞船运行到哪里了?(宇宙中)是啊,现在飞船已经在飞往月球的途中了(板书:飞行途中),在宇宙中,坐在飞船里看月球和地球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月球图片)这样的月球你觉得美吗?那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在茫茫宇宙中看见我们居住的地球,此时航天员的心情怎么样?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二)、飞船经过三天多的飞行,终于接近月球了,请同学轻声的读课文5—7自然段,回答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登月舱在地面指挥中心的命令下在月球着陆(板书:平稳着陆),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登月舱平稳着陆了,舱门打开了,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这是一件多么不同寻常的事啊,你可以从哪个词中看出来?(小心翼翼、心驰神往、终于)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你觉得航天员们此时此刻最想说点什么?阿姆斯特曾说过:“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确实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人类登上月球是全人类超越自我,探索自然奥秘的共同胜利,你能读好这段话吗?我们读了这么多,了解了这么多,相信同学们的眼中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更丰富的画面,你能读出来吗?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啊!你能读出来吗?
3、我们登上了月球,是不是就可以看见嫦娥、玉兔了啊?月球上有什么?(课件出示月球表面图片)多么神秘,多么荒凉啊!你能读一读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
月球上什么都没有,是不是航天员们就一无所获呢?
请同学们再次读一遍课文,再次感受一下人类登上月球的过程。飞船带着我们升上空中,经过在宇宙中飞行,最终在月球上平稳着陆,航天员们经过对标本的研究推测,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月球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说明月球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板书:开发价值)。
三、写字
请同学拿出本和笔,写剩下的两个字,师范写,生书空。
四、总结
同学们,人类凭借着科学技术的力量实现了千百年的梦想,中国对月球也展开了一些列研究,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中国人登上月球,老师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月球上肯定会留下我们中国人的足迹,你们相信吗?老师更希望这个足迹是我们班的某一位同学留下的,好吗?那就请同学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吧!
五、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题。板书设计
飞向月球
升上空中 飞行途中平稳着陆 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