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黄果树瀑布》教案(北师大版)

时间:2019-05-15 03:0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上《黄果树瀑布》教案(北师大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上《黄果树瀑布》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篇:八年级上《黄果树瀑布》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黄果树瀑布》教案(北师大

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黄果树瀑布

XX年6月

学习目标:、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黄果树瀑布并体会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

2、学习欲扬先抑的手法和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欲扬先抑的手法和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

学习方法:朗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以黄果树瀑布的视频导入。

(二)走进文本,感受瀑布、初读全文,请找出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明确:声音、水汽、气势、瀑布与山体间的缝隙。

2、再读,分析作者如何来写瀑布的。

提示:

学生可按句式回答:我找到的句子或词语是(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词语回答)_______,这句话从

角度(感官)描写瀑布的。

学生按句式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明确:从听觉角度写了瀑布的声音震耳欲聋;从触觉角度写了瀑布水汽潮湿盛大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从视觉、听觉角度写出了瀑布水柱气势磅礴;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了瀑布与山体间的缝隙。

3、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刚才的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黄果树瀑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三)熟读深思,品味感情、我感受着我的生命在巨大的水声中的惊恐、疼痛;在潮湿中的寒冷、收缩。

明确:这是一种激动和快乐,惊恐、疼痛、寒冷、收缩只是一种心灵表层或身体外部的刺激,但是这种心灵表层或身体外部的刺激,造成了心灵深处的快乐与激动。

2、这里是瀑布的声带,唯一的发言者是瀑布,除此之外,任何话都听不见,哪怕你在赞美,哪怕你像圣经那样说话。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瀑布震耳欲聋的声音是从这发出的。两个“哪怕”更突出了瀑布天籁之音的宏大和美妙。

(四)凝神静气,合作探究、作者被黄果树瀑布陶醉,产生热爱之情。但第一二两段并不是这样写的,(请从一二段找出表达作者对黄果树瀑布感情的词语)你知道是什么写法吗?

明确:欲扬先抑

2、“黄果树大瀑布”作为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文中有几个瀑布,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有两个黄果树瀑布,一个是教科书和图片中的,一个是作者亲临其境,亲身体验。

前者只是一个“干瘪”的概念,但是当他亲临其境,通过身心体验后,把干瘪的概念变成了生动的、撼动人心的感受,因此前者“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3、但我抚摸了黄果树瀑布,我周身湿透,我有湿透的话要说。(品味两个“湿透”)

明确:前者是指水把全身湿透了;后者是指看到、听到、感悟到黄果树瀑布后,被它陶醉的热爱之情。

(五)、总结全文

概括主题

本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调动多感官,多角度对黄果树瀑布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学以致用,牛刀小试

只有亲身体验才有真切感受,请你运用本文学习的写法(多感官、多修辞),就自己所见的一处风景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1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于坚

多角度描写

热爱

欲扬先抑

赞美

教学后记:

本课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独特感受,然而正如所说,没有身临其境,脑海中只是一个“干瘪的概念”。如何让学生对黄果树瀑布感兴趣?采用视频介绍,有声音、有画面、有动态的效果,所以是网络在教学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让文本理解的难度降低。“小组互助学习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第二篇:黄果树瀑布 教案2@北师大版

黄果树瀑布

于坚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从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细致观察,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于坚,于1954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毕业于云南大学,做过编辑,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尚义街六号》、《飞行》等。著有《棕皮手记》、《人间笔记》等散文集以及《余件作品集》(五卷)。

3、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无聊(liáo)弥漫(mí)崩裂(bēng)干瘪(biě)狭窄(zhǎi)陈腔滥调(làn)震耳欲聋(zhân)

4、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5、互动学习:

互动1:作者知道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在黄果树看到旅游纪念品为什么还产生无聊之感?

明确:因为作者所看到的黄果树瀑布只是一个风景图片,只是一个概念,和祖国的其他风景图片一样,缺少活力,缺少生机,是“死的”,所以不是特别激动。因为旅游纪念品也和别处一样,是按照某种旅游纪念品的统一风格制作的,没有新鲜感,所以感到无聊。

互动2:当作者见到黄果树瀑布的时候这种想法却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听到声音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看到黄果树瀑布的时候真正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黄果树瀑布真正震撼了作者的心灵。这不再是一种概念,特别是听到黄果树的声音真正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是有生命力的,明白了它不只是有形的更是生动的。这种激动地心情让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排斥到喜欢到为它陶醉,全身心的融入到其中。充分显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互动3:作者在接近黄果树瀑布的时候,被飞溅的水花淋得湿透,这应该是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作者却把这种感觉写得非常有诗意,这样写不矛盾吗?为什么?

明确:这种不舒适是作者真实直观的感受,这是一种外在的感觉。而作者从内心深处来说,随着淋湿程度的加剧,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也进一步加深。不由自主地想亲近它,越亲近越喜爱,越喜爱越接近,湿透的程度越厉害。但作者还是不能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所以作者对黄果树的既有“抚摸”“亲近”这样舒适的感觉,也有“惊恐”“疼痛”这样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激动与欢乐并存的美好感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

互动4:文中有几个黄果树瀑布?在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说一个“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明确:文中只有一个黄果树瀑布。一个“灰飞烟灭”了,是指图片上的那个黄果树瀑布。那个缺少生机,缺少活力,没有生命的黄果树瀑布在这一刻消失了。而“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是指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感受的黄果树瀑布。它是真实的,“活的”黄果树瀑布。它让作者真正体味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互动5:作者在震惊与黄果树瀑布壮美的同时也发现了黄果树瀑布的与众不同,这不同是什么?

明确:黄果树瀑布有它的后面,这里步入前面雄伟、壮丽,但黄果树的声音却是从这里发出,黄果树有它不为人所知的美在其中。这进一步吸引作者去接触黄果树。

互动6:文章结尾认为,如果不是亲自用耳朵、躯体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命题本来只是千篇一律的小学生春游习作的题目。你赞同吗?

明确:赞同。这只有亲自用耳朵、躯体去感受才会有不同的观念、体会。内心才会震颤,所思所感也会不同,才有它本身的特点,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小学生春游习作题目。

7、再次品读、赏析课文

8、写法归纳: 1)对比手法。

2)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抓住事物的特征。3)情景交融。

9、小结全文:

第三篇: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勾股定理教案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

2004/9/1 星期三

§1.1 探索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

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abc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22北师大版初二数学

2004/9/1 星期三

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c34=25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abc,题目中并为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6 §1.1 1

六、作业

课本P6 §1.1 2、3、4

七、教学反思

22222北师大版初二数学

2004/9/1 星期三

§1.1 探索勾股定理

(二)教学目标:

1. 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 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 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七、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是几个实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还需加以论证,下面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下边请大家画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并与同学交流。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展示投影1(书中p7 图1—7)接着提问: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什么?(同学们回答有这几种可能:(1)(a2b2)

(2)

1ab4c)2在同学交流形成共识之后,教师把这两种表示大正方形面积的式子用等号连接起来。

a2b2=1ab4c2

请同学们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化简,得到:

2a22abb22abc2

即 a2b2=c2

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勾股定理存在。请同学们去用别的拼图方法说明勾股定理。

八、讲例

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机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多米处,过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右图,图中△ABC的c90,AC4000米,AB=5000米,欲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20秒的时间里的飞行路程,即图中的CB的长,由于直角△ABC的斜边AB=5000米,AC=4000米,这样的CB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得出。这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由勾股定理得BCABAC549(千米)

即BC=3千米 飞机20秒飞行3千米,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 222223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

2004/9/1 星期三

3600203540(千米/小时)

答:飞机每个小时飞行540千米。

九、议一议

展示投影2(书中的图1—9)

观察上图,应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a2b2c2 同学在议论交流形成共识之后,老师总结。

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就不能使用勾股定理。

十、作业1、1、课文 P9§1.2 1§1.1、2

2、选用作业。

十一、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

2004/9/1 星期三

§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

3.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发展数感,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教学难点

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教学方法:探索法。课前准备

标有单位长度的细绳、三角板、量角器、题篇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请学生复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已知△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对吗? 创设问题情景:由课前准备好的一组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页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

这样做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提出课题: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讲授新课:

⒈如何来判断?(用直角三角板检验)

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多少?(一份视为1)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就是说,如果三角形的三边为a,b,c,请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以这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满足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时)

⒉继续尝试: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5,12,13;

6, 8, 10;

8,15,17.(1)这三组数都满足a2 +b2=c2吗?(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⒊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

2004/9/1 星期三

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⒋例1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 ∠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CDABD54A3B

1312C

随堂练习:

⒈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说说你的理由.

⑴9,12,15;

⑵15,36,39; ⑶12,35,36;

⑷12,18,22.

⒉已知∆ABC中BC=41, AC=40, AB=9, 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______是最大角.⒊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13D4A312BC

⒋习题1.3 课堂小结:

⒈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⒉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

2004/9/1 星期三

§1.3蚂蚁怎样走最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思考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感受.

解决问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如何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增加遇到困难时选择其他方法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前准备

圆柱体、绳子、刻度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 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

这个问题我们用勾股定理获得了解决,许多同学都能想到.但在日常生活中,针对某个问题应该怎样选择相应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不是很明显,就算你知道了用哪个定理去解决,怎样解决还是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提出课题:1.3蚂蚁怎样走最近讲授新课:

BB

A

⒈出示问题1: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A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

2004/9/1 星期三

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1)同学们可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小组讨论)

(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 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3)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公布结果)

⒉出示问题2:如图所示是一尊雕塑的底座的正面,李叔叔想要检测正面的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

(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2)李叔叔量得AD的长是30厘米,AB的长是40厘米,BD长是50厘米.AD边垂直于AB边吗?

(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厘米的刻度尺,他能有办法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BC边与AB边呢?

随堂练习:

1.第14页,第1题(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画图,学生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并公布结果)

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2.第15页,习题2; 3.第15页,习题3. 课堂小结:

⒈今天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用到了哪几个定理? ⒉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

2004/9/1 星期三

课题学习

拼图与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等的认识。

2.经历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3.通过验证过程中数与形的结合,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部分知识并不是孤立的。

4.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

5.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通过丰富有趣拼的图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等的认识。

2.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使学习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

教学难点

1.利用“五巧板”拼出不同图形进行验证勾股定理。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准备

剪刀、双面胶、硬纸板、直尺(或三角板)、铅笔、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你都知道关于勾股定理的哪些历史故事? 2.你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吗?说说看。

3.你已知道的关于验证勾股定理的拼图方法有哪些?(教师在此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回想前面拼图。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的“弦图”和所示方法,并使之亲自验证勾股定理。教师可利用课件介绍“弦图”的历史,及“弦图”被定为2002年世界数学大会的会标等小知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教师介绍“五巧板”的制作方法,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板制作“五巧板”。步骤:做一个Rt△ABC,以斜边AB为边向内做正方形ABDE,并在正方形内画图,使DF⊥BI,CG=BC,HG⊥AC,这样就把正方形ABDE分成五部分①②③④⑤。

沿这些线剪开,就得了一幅五巧板。

2.取两幅五巧板,将其中的一幅拼成一个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将另外一幅五巧板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

2004/9/1 星期三

拼成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拼图、思考、交流经验,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

3.用上面的两幅五巧板,还可拼出其它图形。你能验证勾股定理吗?(学生亲自实践,加深对五巧板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理解,在此,对以“a”为边的正方形在直角三角形的内侧不易理解,教师要适当地引导,不要限制学生思维。)

4.利用五巧板还能通过怎样拼图来验证勾股定理?(这个问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和拼图,教师在这要引导适度,不要限制学生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在拼图过程中进行交流合作。)

三、相互交流,整理结论,加深理解

了解学生拼图的情况及利用自己的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情况。教师在巡视过程中,相机指导,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拼图及让学生讲解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整理结论。

四、课堂总结

从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学生的感受和想法,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所说的进行全面的总结。)

五、巩固

教科书第179页,习题第1题。

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过程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而它的验证方法非常之多,你想了解更多的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吗?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勾股定理”,一起走进神秘的勾股世界吧!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

2004/9/1 星期三

拼图与勾股定理第二课时

一、引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利用五巧板拼“青朱出入图”(教师利用课件介绍“青朱出入图”的历史)。你能利用“青朱出入图”验证勾股定理吗?(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探索和交流的时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2.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介绍一些国外的勾股定理验证方法,重点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对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

步骤:

(1)在一张长方形的纸板上画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并连结BC、FE。(2)沿ABCDEF剪下,得两个大小相同的纸板Ⅰ、Ⅱ。(3)将纸板Ⅱ翻转后与Ⅰ拼成其它的图形。

(4)比较两个多边形ABCDEF和的面积,你能验证勾股定理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合作,教师巡视帮助,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最后,验证方法让学生进行讲解、板演、叙述,教师做简单的总结。)

你还想了解其他的验证方法吗?

三、课堂总结

1.从两节课的课题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2.你学到了哪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给出学生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小结本课题。)

四、巩固

教科书第179页,习题第2题。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巴比伦人和中国人看出了这个关系,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先验证了这个关系。同学们,你们对勾股定理感兴趣吗?你想尝试自己验证勾股定理吗?请发挥你的才智,去探索勾股定理、去研究勾股定理吧!

第四篇: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色。技能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再一次去领略黄果树瀑布的魅力(齐读课题:黄果树瀑布)

二、整体感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映象?(指名回答并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难怪作者在课文开头就写道(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齐读)让我们和作者一到用耳朵去聆听,用眼睛去欣赏,用心去感受这部大自然的杰作。

三、深入文本

(一)聆听声响

我们和作者一起走在山间小道上,这里绿树成阴,一片葱茏,刚进入风景区,我们便听到了瀑布的声音。

(课件出示: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反复品读,在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旁作批注)学生自主读文。

预设一“刚进入------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

1、“飘”说明声音小,怎么读这个字?带到句中怎么读?

这是怎样小的声音?(作者真会写,原来就是风拂过树梢那么小的声音)读一读写声音小的句子。

“渐进渐响”说明声音越来越大。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你的体会吗? 同学们真会读书,抓住一个动词,一处比喻就读懂了作者的意思。

2、还有哪位有独特的感受?(再品读描写声音大的语句)

3、学生齐读

4、为什么要在开头写声音小?

过渡:还有哪处描写让你感受到瀑布的声音大? 预设二“那哗哗的水声变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通过你的朗读,我觉得这声音真是大合奏。或没读出来,你觉得这水声怎么样?该如何读?

预设三“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1、想一想打雷时的情景,再读。

同时出现上面三段文字(把感受读出来)

(二)欣赏形态

声音如此宏大,那瀑布该是多么壮观啊!赶快去看一看瀑布的样子。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瀑布样子的语句,放声读一读。(谁来展示)“透过树的缝隙------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1、你从她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2、指名回答,有评价,有再次朗读。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雄伟壮观”

1、如果学生能够说出作比较,要评价他善于发现。

这样壮观的瀑布直泻而下,激起无数水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1、(出示图配文字将)

指点:一个会读书的人就要从文章中读出一幅画,一首诗。你读这段文字想到了什么景象?你说得真美啊!那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

聆听了瀑布的声音,欣赏了瀑布的样子,真让人不得不感叹:(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齐读)

(三)体会感受

让我们亲临瀑布,看!(播放录像)看过录像,你想说什么?指名回答

面对这样的瀑布,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整体出示描写感受的语句

(出示阅读要求: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在你有同感的地方写下你的见解。)

1、“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这一部分体会凉意,读好即可。

2、“坐在下面------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在这圆形的乐池里,我们欣赏到的会是什么音乐?(舒缓的轻音乐,还是激奋人心的

进行曲)

理解“漂浮”、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用“灌满”,而不是“充满”?

3、在大自然神奇魅力的熏陶下,人的胸襟开阔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学生答不到就这样问)

人就像山谷,与瀑布相容,而瀑布仿佛在人的心中直泻而下。引读“聆听着------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4、整体出示描写感受的文字:这三种感受可不可以调换一下位置,为什么?(加入分层次朗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由衷地感到: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指点:作者就这样运用形象的比喻,层层递进地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四、及时反馈

伫立在瀑布旁的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也陶醉了,他在凝神谛听,他仿佛听到了(出示句子,齐读),他仿佛看到了瀑布的样子,他仿佛也感受到了(出示句子,齐读)

五、拓展延伸 诗朗诵《瀑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堂上,我们通过阅读将大自然的杰作尽收眼底;课堂外,愿大家寄情山水中,去感受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

六、作业

推荐大家读一读文章:

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看 大自然的杰作!

第五篇:黄果树瀑布教案

欣赏自然之美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

枣庄市第三十六中学

于谦华

学习目标:

一、学习作者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画外音: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县白水江上,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风景图片,想要感受真实的瀑布,还必须亲临,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走进黄果树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写了哪两个瀑布,对它们的感情如何?

温馨提示:

(一、)大声朗读课文

(二、)拿着笔随手勾画出关键词、句 明确:

1、图片中的瀑布,无聊、概念、不激动„„

2、亲历的瀑布,激动、震撼„„

三、品读课文,感受情感:(一、)自学探究: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三、四自然段思考: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黄果树瀑布的,表达了怎样的感受?

1、但那时我猛然间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当时我的心里一阵..激动,„„它放射的声波令我的耳膜鼓了起来,我和它立即建立.了一种陌生的接触。我越接近它,我的生命和它的肌肤相触的面积就越扩大。它先是侵入我的 耳朵,然后灌满了我的耳朵,最..后,是震耳欲聋。.....(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激动、震撼)

2、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一只弥漫于天地之间的

巨手,从高处向我合拢过来,它抚摸我,亲近我,拍打我,刺激我,使我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呼吸着水声,呼吸着潮湿。

a、手“抚摸”,“亲近”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拍打,和刺激”呢?作者为什么会有此感受?

b、能“呼吸”和水声,潮湿吗?

3、我感受着我的生命在巨大的水声中的惊恐、疼痛;在潮湿中的寒冷、收缩。

是激动还是惊恐,是快乐还是疼痛? 明确:

听觉:声音

气势宏伟

视觉:形态

姿态优美

触觉:因水打湿而表现出的那种酣畅淋漓的感受,痛快,喜悦之情。

四、相信自己,仿写练习提示:

1、调动各个感觉器官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五、拓展欣赏

多媒体展示同题散文朗读《黄果树礼赞》,让同学们欣赏。

六、达标练习

《语文助学,学习测评》

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听觉

触觉

视觉

感受

夸张

比喻拟人排比

立体

下载八年级上《黄果树瀑布》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上《黄果树瀑布》教案(北师大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果树瀑布 教案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海口市龙华小学 吴冰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感受黄果树瀑布声音和形态的特点。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图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

    黄果树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指导学生透过重点词句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黄果树瀑布声音的特点; 【教......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洁 一、 课前谈话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带大家去看一个神奇的地方。请看,放录像。师简单解说: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 (第二课时) 句容开发区中心校 黄 明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 2. 细细品味,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折柳中心小学 郑夕清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2、细细品味......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黄果树瀑布教案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3、联系课文......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积累字词,了解作者及黄果树瀑布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笔下的美景。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思想。......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教学重点:把课文读通,学会字词。教学难点:给课文划分层次,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