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作文教学尝试
小组合作学习作文教学尝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在初一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时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较差,这种被动消极的作文课我思考了好久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七年级上学期开学后,在七(3)班进行了试验:
周四的作文课,一反常态,先分析了上次学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标。针对上次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总体要求。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拟题并简单说说构思,组长示意,老师计时。静思独立,老师观察各小组的情况。成文后,组长示意可以写读书笔记。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苗甜甜)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经过这样一改动,学生的作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动起来,全身心积极投入,每位同学至少读了三篇同类的作文,又听读了6篇美文,不论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很大的收获,相对以往单一,枯燥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组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
由于刚刚开始,毕竟有它的极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各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之间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浅谈小组合作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清代文学家唐彪说过:“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文章不厌百回改。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
回顾自己过去的作文评价:面对一大堆或好或差的作文,耗费大量的心血,埋头苦干,挑灯夜战几个晚上,辛辛苦苦地点评,作文发下后学生都是看看分数,多是三两眼的浏览,少有人仔细研读老师的评语,这样教师的批阅成了出力而无所收获的苦果。怎样评改更有效果?这是我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在谈到作文评价时,建议我们“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师生互动起来,让生生互动起来。
近两年我尝试了小组合作互评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平等、融洽、自由的气氛中讨论、修改、评价同龄人的习作,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种由教师组织、指导,由学生既写作,又参与批改的“双向实践”活动,是对新教学观“活动化教学”基本理念的大胆尝试,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互评互改的实践活动中来,激发学生作文批改的兴趣,让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了作文批改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评改作文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读给其他同学听,让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提出疑问,寻求大家的意见,寻找最佳的方案。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探索,积极体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影响,相互赏识,从而启迪学生思维的灵感,真正实现了共识共享共进。这种师生共同批改作文的方法,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在民主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自强、自主的人格,可起到一举多得,互动双赢的作用。在小组合作互评作文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前提
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传统的作文模式都是“学生写——老师改”,在互评模式中变成了“学生写——学生改”,由于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也不懂得如何修改,评改作文在学生印象中似乎成了老师的专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学生误以为是老师在偷懒,一旦学生有了这种意识,互评就很难谈得上质量。培养小组合作评价的兴趣,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各展其能,乐于合作
互相促进。我在实施小组合作互评作文前,通过讲述中外名人修改文章时发生的故事,如贾岛的“推敲”,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藤野先生》,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典型范例,还发动学生搜集有关修改文章的典故,用这些文学典故激发了学生的评改兴趣,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评自改是写文章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而我提出给同学们一个评改自己作文的机会,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的高。另外,我请班里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在自改作文方面的做法与感受。引导学生将原稿与修改稿进行比较,谈谈修改后的效果。有了这样的积极性,互评作文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明确要求,做好示范
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教师可以从繁重的评改中解脱出来,但教师并非可以放手不问,相反,要引导学生建立新的作文评改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要在课堂内外下更大的功夫。不仅要将评改作文的要求、方法等准确详细的让每一个学生知晓并铭记在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具有评改作文的能力。
我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是:(1)改。修改标点符号,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教学生修改文章,先得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通篇修改完文章的标点符号,再让学生修改错别字,然后修改句子,让学生把搭配不当的词语,词序混乱的句子修改正确。(2)划。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美词佳句;我一般要求学生在每篇文章中找到五个好词,三句以上的好句。(3)批。在作文空白处批出作文的精妙处或不足处;在好词好句的旁边写上觉得好的原因。这样的做法,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起习作的信心。(4)评。写评语,谈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受。写感受时,可以就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出发,谈谈自己所感
悟到的。也可以就自己看了文章后的感受,给作者一点鼓励,期待作者下一次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同时,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基本要领: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法,一句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找出不通顺、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评改。充分肯定作文的进步,指出不足,并选择评改较好的作文供其他学生参考。
明确要求之后就要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在学生评改之前,我挑选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一般应挑突出好的、突出差的或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作文),将作文复印发给学生,对其中的一篇将错别字病句加上方框和横线,并做修改,精彩的语句下边加上圈线,旁边加上点评,最后写上总评,以给学生做示范。另一篇作文让学生当场试评改,让小组讨论后,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提出评论意见。明确哪些地方应该改,哪些地方应当评。用以帮助学生基本掌握评改的程序和方法,把握修改文章的基本技能。有了这些具体的要求和示范,学生评改起来就有所依据,容易下手了。
三、合理指导,评赏结合
在小组合作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我会到各小组中进行巡视,作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互改。提示学生可将老师前面批改的评语为参考;我还选择了全班有代表性的一、两篇作文,展示给全班,进行大组集体交流和讨论,提示应该怎样评改,让更多的同学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评改。
各小组批改任务完成以后,可在全班进行互换交流,鼓励学生挑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习作,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评改交流。从主题结构到字、词、句乃至标点符号等进行推敲,用一目了然的评改符号来规范学生。然后让学生将“原文”
与评改后的文章对照读,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发展能力。这样既可以欣赏优秀的文章,又可以学习其他小组批改的方法,了解本小组在批改方面与其他小组存在的差异,共同提高写作和批改的水平。
此外,尽量在每篇文章都找到闪光点。每一个人都喜欢被肯定和认可。即使写得不怎么样的文章,他的一个用词,一个优美的句子,我们要是能发现出来的话,即使是一句赞赏,都能给学生以动力。
经过尝试,我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评改作文,能为学生创设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地互相探讨相互启发的机会,能让每一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促进个性的发展,共享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欣赏、赞扬别人,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优点,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总之,一篇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但往往不全是由教师改好的,而常常是学生们自己产生浓厚兴趣,反复修改而成的。
小学中年级小组合作作文教学的探索
作者:朱 旭
[摘 要]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并不太理想,学生厌恶作文课,害怕写作文。这主要是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没找到一条指导学生有效写作的途径。小组合作作文的过程是开放的,四人合作共同完成写作,共同修改草稿,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作文教学 合作写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少慢差废”的尴尬状态并没有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困惑的最集中表现就是作文教学的效益低下。语文教育界不少人认为,教会学生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但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可以说仍然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学生厌恶作文课,害怕写作文,一到作文课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教师无奈,学生痛苦,厌之、惧之,但不得已而为之!而且似乎大多数师生只能继续无奈地承受“痛苦着它的痛苦”写作状态!
问疾视医,先得探明病因。弄清当前造成小学作文教学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儿,是对症下药,击碎这一问题的关键。应该说,目前问题的症结还是能比较清楚地被确定下来的:绝
大多数教师基本上不清楚指导学生有效写作的途径究竟在哪里!教师们的写作指导往往都是从书本上硬搬下来的一些习惯性的理论要求,或者是停留在一些对优秀作文的成功因素的共性的分析与解读。实际上,这些东西不但不能对学生作文产生现实的指导作用,而且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一种强烈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现在的当务之急自然就是探索一套写作训练的规程,使之能够切实指向达到实质效果的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致力于探索一套能切实指向达到实质效果目标的写作训练的规程,并以此为写作教学的着力点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在小学中年级开始尝试的“小组合作作文”,至今经过两年的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和问题,本文拟做简要的介绍,借以向同行和专家求教。
这种“小组合作作文”教学方式的具体过程是:
(一)自学例文
每次作文课教师都要根据习作的内容精心设计导入语,导入语或设疑,或激情,或创设情景,以此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然后根据要求自学例文:这篇例文写了什么?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从例文中可以总结出了哪些习作方法?在兴趣的作用下,再加上问题的引导,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去阅读例文。自学结束后,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教师对重点作引导和点拨,明确写作内容,掌握写作方法。
(二)合作写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众所周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打开儿童创作的源泉,最主要是激发写作的兴趣,把“老师要求学生写”机动灵活地转化为“学生自己要写”。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一要写作内容新颖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二要写作过程能够吸引住学生,让学生乐此不疲,享受到写作的快乐。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的作文练习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形式生动有趣,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学生仍然感到无从下手,举步维艰。是缺少写作素材吗?应该不是。习作训练的内容设计还是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很难将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作文的要求联系起来,生活的积累不能被激活,无法从“内存”中提取出来,变成具体的文字。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是处在一种非常活跃的状态,沉闷的过程没能打开学生创作的源泉。
再者,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作文,对于他们来说作文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即使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过一年的作文训练,但是他们对于作文也是知之甚少,囫囵吞枣,“写作本身并不容易,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往往是其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不仅是语文素养,还包括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这样一个语文的“重头戏”,如果让刚刚接触到写作的学生独自闭门造车,那“造车”的速度一定很慢,而且所造之车也一定不伦不类。小组合作作文的方式恰能较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小组合作作文过程中,前后邻座的四位同学为一个习作小组,四个人相互讨论,相互点拨,相互激发,共同完成一篇文章。首先四人共同商讨,制定出本次写作的提纲。然后四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口头作文,当这句话得到四人的一致赞同后,再接着写下一句,直至成篇。写作中四人谁都可以口头作文,谁都可以对别人提出质疑,谁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整个写作过程是开放的,是合作的。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同一个内容,四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经过斟酌、商讨,甚至是邀请老师参与,最后评选出最好的一句话,由小组长写在草稿纸上。所以在习作小组中一定要设立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的人选不固定,四个
人轮流担任,其职责有二:一是在写作中组织大家发言,有效地防止合作中经常会出现的乱糟糟的局面;二是担任本次习作的执笔,把大家的口头作文及时地记录下来。
在这个环节中,有两个问题非常值得注意:一是当习作小组的其他同学都在积极地表达时,一些后进生或者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不发言,对其他同学的意见也是听之任之,好象自己仅仅是这次习作中的一个“看客”。如果对此不加注意,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提高写作水平更是无从谈起。因而教师巡视时要有意识地走到他所在的那个小组,去引导他,点拨他,鼓励他,帮助他树立自己也有能力参与习作的自信心,让他尽快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小组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二是在多次这样的作文训练中,有些同学也许会渐渐失去这种写作形式的新鲜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别人在讨论习作的时候,他说一些和习作无关的话,扰乱其他同学等等。针对这一现象应采取“以评代批”的策略,即依靠评选“最先完成小组”、每组中评选出“最佳发言人”等措施来引导这部分同学的思维回归到小组中来,回归到习作中来。
(三)合作修改
以往常规的作文修改大多是在班集体中针对个别同学的作文师生共同评议,这样的修改对其他同学的启发往往不太大,启迪的效果不佳。如果仅仅是在小组中修改,由于学生受知识、能力的限制,也很难完全找出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所以把两种修改方法进行结合,先小组修改,主要是找出一些错别字、病句、不通顺的句子等等,然后在集体中交流,主要是评议选取的材料是否典型,段落之间是否连贯,中心是否突出等等。
小组中修改作文的具体做法是,四位同学轮流读草稿,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三位同学静静地听,在听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可以立即叫停朗读的同学,说出自己的疑问,在小组中研究、讨论,直到大家都满意。然后其他三位同学依次朗读每次修改后的草稿,读一遍,修改一次。在这一环节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最后,老师再选取两至三个自己在巡查指导过程中发现优缺点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交流,由小组长朗读作文,接受大家的评议和质疑,该小组所有成员都有权利和义务答疑解惑,教师最后做总评。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和老师讲到的一些情况再次修改并最终定稿。其他三位同学把草稿誊写在作文簿上,小组长则誊写到老师发给的作文纸上,四位同学都在这张作文纸上署名后张贴到教室外面的橱窗里展览,接受其他班级同学的评议。
“小组合作作文”的教学方式在本班试验两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小组合作宽松的习作形式改善了以前作文课堂内的沉闷气氛。小组中的四人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的座位相邻,彼此十分熟悉,心理是放松的、自由的、舒展的。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交流时可以毫无顾忌,发表自己的独特的意见,而不必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拘泥,感觉不到任何压抑,所以在习作过程中常常迸发出耀眼的智慧火花。而习作过程中的表现欲望和自己意见被采纳的成就感又时时会激励学生继续创作。即使学习成绩稍微差点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大家的启发下,也能积极参与进来,同样也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当完成作文后,大家在读着自己的优美文章,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长久坚持,学生一定会“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习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写作状态是积极的,得全身心投入,力求使自己的表达生动、形象,赢得大家的赞同,把自己的语句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就会养成斟酌字句的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下面是摘引的是本班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段落:
《美丽的春天》
片段一: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带来了沁人心脾的花香;带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迎春花的金黄、桃花的粉红、梨花的雪白……把大地装扮一新。片段二:池塘边的垂柳长出了嫩绿的新芽,有的枝条垂进碧绿的河水中,引来一群小鱼围着它嬉戏。
一阵微风吹来,枝条一起一伏,好象傣族姑娘在清洗她飘逸的秀发。
片段三:我们来到田野里,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本光秃秃的土地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夹杂着五颜六色的小野花,花香引来了一群群美丽的蝴蝶和勤劳的蜜蜂,他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不远处的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在哗啦啦的流水,仿佛是在演奏一支动听的乐曲。
2007年6月,学校对本班和同年级的其他班级的学生针对作文兴趣做了一次调查,获得了下面一组数据:(单位:人)
2007年7月,三年级期末考试后,学校对本班和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学生的语文期末试卷上的作文又做了一次调查,获得了下面一组数据:(单位:人)
(说明:本次作文满分为30分。)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本班学生无论在作文兴趣方面还是在作文水平上都明显优于没有采取小组合作作文教学的班级学生。
小组合作作文摒弃了一些教师写作指导时惯常使用的理论废话,让作文课堂变成真正的学生自我表现的广阔天地,克服了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情绪。写作教学中学生只有愿写,才能会写,并最终能够写好作文。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应该特别适合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初学作文的中年级学生在多次的训练中逐渐学会作文,就一定能为在以后的独立作文中熟练地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做好充分的准备。
[1] 2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
第二篇:初一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尝试
初一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尝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
1、小组间进行集体预习。在学习一单元之前,先由老师提出预习目标后,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集体预习,共同讨论解决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本单元单词的朗读,词组、句型的归纳,对话的理解,课后练习的处理等。对不明白的,小组间可进行讨论解决,实在不明白的,可待上课时老师讲解处理。
2、创造性地处理对话。对对话的教学我们往往是讲解重点句型,然后反复进行操练,继而让学生背诵。这种做法开始学生还觉得比较新鲜,但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失去兴趣,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处理每课或每一单元的对话内容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小组学习的特点,除了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所学对话的常规训练之外,每一个单元学完后都要求每个小组利用这一单元或以前所学的内容,重新编一个新的对话,要求是对话的内容以所学的这一单元为主,同时对话中人物的设计需要全组的每一个同学都必须扮演一个角色,也就是说全组的同学都要参加。其次,编对话时要求全组的每一个同学都必须编一个对话,然后集体讨论,共同制定出一个最佳的对话进行表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来,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及上进心。教学中可以多采取些竞赛似的活动,如:单词背诵比赛、回答问题抢答、优秀作业评比等,来激发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如对单词听写的处理,每次听写我都是尝试着让相邻的两个小组交换批改,然后统计出每个小组错误的平均个数,并在黑板上逐一公布。听写较好的小组,除了口头的表扬、鼓励之外,对话的表演、上课时问题的回答都可以优先考虑。由于涉及到了小组的荣誉问题,每次听写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去准备,唯恐落到他组之后。而对于小组中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小组中学习较好的同学也会主动地去帮他。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同时全组同学的成绩都得以提高。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发展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内,小组活动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参与面广。因为教学中直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外,学生为准备好一个对话,极复习,查阅字典,讨论疑难问题,表演过程中既有动作,由于录音的配音,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正是由于课堂上学生自由发挥“演技”的空间在扩大,这也刺激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论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讲评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一、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做到多批少改,批有启发,改有示范,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时空。这样在讲评课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课上,首先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听取别人的意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在作文讲评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讲评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
1.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讲评中,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夏季游泳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水域中(大海、小河、游泳池等)的感受。
2.教师巡视,即时进行指导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评议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教师的参与,不要厚此薄彼,对各小组要一视同仁,使教师真正成为各小组的一员。
三、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中汲取成功的例子
在学生小组合作讲评的基础上,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的例子
小学生由于受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限制,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讲评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评就都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讲评时,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如在第七册第四单元“讲述一张家庭照的故事或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一件事”这一次习作,通过批改,了解到由于是回忆往事,有不少学生习作存在着内容简单、描写失真的毛病。因此在讲评时,针对这一毛病选择一篇较切合习作提示要求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对照“家庭照”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习作中写到的主要事情,各抒己见,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学习的榜样。
2.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的例子
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学生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但例子中缺漏却较多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即通过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对比,侧重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评改后的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物感兴趣,并在内心起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因此,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获得一次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二次习作,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刘美英
北关回民小学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与尝试教学的整合》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与尝试教学的整合》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中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我校自2004年开始着手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与尝试教学理论的结合的研究,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与尝试教学结合的运用从研究的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谈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组合作尝试教学自主有效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地处山区乡镇中学,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我校的数学教学一直采用传授加讲授的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出现下滑的局面,教师的教学没有感染力,学生的学习也是死气沉沉,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发展。基于这种现状,我校数学组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正值我区进行尝试教学实验,我们便在全校掀起了尝试教学的实验之风,结果是搞得轰轰烈烈,只有少部分学生学会了学习,大多数学生没能发展。于是我们便找症结,查原因,此时我区又引进了洋思经验,加之后来的杜郞口学习,我们认识到必需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尝试教学的整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及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的厌学情绪,对数学的不接受性越来越强烈,说明我们现实的教学方法手段、教材内容必须更新,才能适应当前变化的学生,一个明显的表现在于:当前的学生追求学习氛围的宽松,自由发展。因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在教师引导下,创设自主探索、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处在一种“知识权威”、“真理代表”的位置上,多年形成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周而复始的在使用,显得呆滞和麻木,教学形式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形成了“一厢情愿”,使学生对学习的可接受性逐步下降,教师也因此渐成“教书匠”,知识落伍,特别对于诸如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以及现实社会生活等方面知之有限,甚至不接受和抵触。数学教学方式及内容不适应学生,教学情感和学习体验不能满足学生需要。通过我校数学组的探究活动,使教师的观念和教法受到挑战,从而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
3、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
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尝试教学理论。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理论在我校已经扎根很长时间,其先学后教的观念影响了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
2、洋思经验。洋思中学自主学习,尤其是其“兵教兵”的策略,使我们认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3、杜郞口经验。杜郞口中学 “三三六”教学模式,更是强调了小组教学的重要性,它的“以学定教”理论也是尝试理论的深化与升华。
4、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交流与合作能力”视为当今学生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开展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家长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生间、师生间、亲情间的感情交流,融洽人际关系,促成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加强尝试教学理念在小组学习中广泛运用,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融合。
2、分析目前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向导、参谋、设计师、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如何正确运用尝试教学.2.如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经验、和研究成果。
3.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新型的教学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4.通过数学课堂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产生的经验与体会如何应用到学生生活的其它方面。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2.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行动研究法: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六、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
(1)课题组成员充分论证这一课题在我校及数学这一学科开展的可行性。
(2)参加生本教育研讨班的培训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掌握生本教育的理论,用于指导实验。
(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2、实验对比阶段
我们课题组以同一级部的七年级一、二班为实验班,其它各班为对照班,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实验老师上好示范课,所有课题组老师参与评课,并且写好教学反思与总结,记好实验记录,不断改进与完善。
3、总结交流推广阶段
通过对比实验,同一级部的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差别,实验班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气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习效果非常显著。于是我们便在全校进行推广,所有班级均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形成了一定的检查机制与评价机制。教师的教研过程也由强制实施到自觉实行过渡。自课题组老师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加坚定了信心,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也热情高涨地投身探索与研究,并在教研组的活动中不断提出不同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从发展到成熟,彰显了其生机与活力。在我校教研教改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其他教研组也相应得到了发展。
4、深化与升华阶段
小组教学在我校的发展取得显著的效果,里边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全体老师不懈努力,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探讨,以便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出色,教学质量更加提高。
七、研究成果及分析
1、通过实验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善,由原来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问卷调查表明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并且采用分组的方式,有了更多的与其他同学交流的空间。采用尝试教学与小组学习的结合,更好的处理了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教师主宰课堂,独霸课堂,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观念的陈旧,使得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学质量落后。通过小组教学,教师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再搞“一言堂”,而是更多的去倾听,与学生相互学习。教和学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
3、大面积提升了教学质量
我校由于地处山区,教学力量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缺乏信心,学生缺少热情,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有更多的教师看到了希望,更多的学生唤起了学习的勇气,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认可。
4、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5、获取了一定的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科学分组
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员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我以所教班级36人的班级规模构建4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首先师生共同从全班选举出9名学习成绩好,具有号召力、决断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担任组长,并从组长到组员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编号(A,B,C,D)使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号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号码相同。这样即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得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予以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的现象发生。当然,要特别注意为那些后进生、性格特殊生寻找适当的位置。
(2)加强小组成员的角色定位
①培养小组领导。合作学习很多时候是以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学生来主持,也需要他来约束纪律,调解矛盾。在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已经为每一个组选定一个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培训时,除了示范方法,我们还及时了解反馈各组的信息,进行作业的专门指导,同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以使他们领导小组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当每个合作小组基本稳定后,我们还尝试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领导,以让组员互相学习主持的经验。
②进行小组分工。
一般课堂合作小组学习成员分工应包括:组长或召集人——负责召集和组织合作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人员的观点;发言人——讨论结束后,代表本组成员负责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介绍;时控员——负责掌握小组活动的时间和每个成员发言的时间;另外还可以安排噪音控制员等。至于人员的安排,开始时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是小组成员自我推荐或内部认定。由于分工不同,每个角色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也都有适合自己的表现空间,这就促进了每个人的学习自主性。
③增强小组凝聚力
(a)创建小组吉祥物
每个小组一起完成一幅吉祥物的画,然后一起命名,名字可以与数学有关,如有个小组的吉祥物叫做“阿尔法数学喜羊羊”。小组联合创造自己的吉祥物,让组员有了共同拥有的事物,以此增强集体荣誉感。
(b)设定小组名称
由小组成员联合为自己所在组命名,所定的名称在某种程度上能表现出组员智慧和小组特色,如有的小组命名为“精英组”、“拼搏组”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
合作学习活动形式可采用讨论、实验(包括游戏)、练习等。
①小组合作的讨论学习。小组合作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就是合作讨论学习。它
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流的场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他们互相启发,弥补了课堂发言机会有限的缺陷。讨论学习中,教师出示的讨论题要新、活、巧,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防止产生消极影响。教师讨论题内容的选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在新知识入口处展开讨论。为发挥课堂讨论的认知功能,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引起每个学生思索的问题,创设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因而新知识生长点往往就成为首选的讨论题。
(b)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展开讨论。由旧知识引领,组织学生运用类比,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c)在理解知识的疑难处展开讨论。数学的难点是纵横知识交错中的一个关节点。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会产生理论上的困难。如果在时,能组织课堂讨论,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
(d)在解题策略上展开讨论。解题策略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思考的起点,思考的方法,不一定有统一的模式。如果在解题策略上展开讨论,自由争辩,呈现出不同解题过程的策略水平,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的信息,又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迪,拓宽解题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e)在学生思维感到矛盾处展开讨论。提出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的问题,即让学生质疑,思维感到矛盾,从而产生对问题有刨根问底的欲望,此时展开讨论,让学生一起剖析、诊断、批判、改正错误,效果较好。
②小组合作的实验(游戏等)操作演示。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形成过程,统一地把握数学知识。实验分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大胆猜想和发现,再动手实践得出结论。
③小组合作的练习训练。正确的练习方法是学好知识,巩固知识的基本途径。在练习分组时,教师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课本上的习题。同时要对不同类学生完成的习题进行认真的设计,练习设计要因人而异,不求统一。在此基础上,安排练习时:首先,内容应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与课本保持一定的同一性;其次,必须考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水平,必要时可以作适当的补充,以保证他们在练习中有一定的思维基础,促进问题的解决;第三,注意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的搭配,通过适量的练习,使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愉快。
(4)改革评价评价方式
①突出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具体举措有:在指定评价标准和奖励方法时注意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至于让我们的标准过高或过低,奖励形式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学生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每周进行个人自评、小组自评是学生很热心去做的一件事,但要促进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应对此进行调控,如对他们在填写评价表的态度作为教师评语的一项必备内容。并以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给出他们的表现等级。
②创造多种激励形式,增强学生进取的信心。创设多种奖项,除了奖励分数最高的前两名小组外,还根据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另设其他的奖项如:对小组有:互助合作奖,反思进取奖;对个人有:解题能手奖,优秀小老师奖,弃而不舍奖等。这种形式不但改善了某些小组因努力后成绩不显著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③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促进评价的全面,有效。一是每天完成数学日记。数学日记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最直接和最具个性化的评价。有了这种沟通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和信任将会获得飞跃,为教师评价提高了更为真实有效的依据。
二是建立小组成长记录袋。小组成长记录袋,主要将小组各成员的的进步和组内获奖情况及每次进行的小组自评等情况收集起来。收集工作有组长负责,教师定期检查。为了鼓励学生反思更正的良好习惯,每次测验后更正了的同学,由老师抽问改正情况,而后在测验分数上加分。
八、存在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研究都不会尽善尽美,我们所进行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研究中虽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但也有必须努力加以改进的地方:
(一)欠合作,各持己见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它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作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但是在合作过程当中,还是有发现个别同学只做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以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二)欠主动,坐享其成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主人翁,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发现有些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座在旁边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思维能力的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对这种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帮其改掉此毛病。
(三)合作时机不当
有好多教师开始实验时,把所有的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致使整个课堂热热闹闹,效果不明显。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找准时机合作,让学生先尝试自己独立完成,再合作解决困难问题。
第五篇:作文课小组合作教学的新尝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作文课小组合作教学的新尝试
作者:李天琴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5期
摘要:科学地将小组合作教学,贯穿于作文命题、构思、批改、讲评等关键环节的始终。关键词:作文;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5-0120-01
小组合作作文就是在作文的全过程中以一定的方式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问的相互合作,进行作文训练,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作文基本功、思维品质特征等综合因素,按好、中、差搭配成5-7人的异质合作小组,然后把作文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放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学生独立操作中完成。
一、设计题目——教师指导,学生合作
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内容单一,兴趣索然,很难进入创作状态。而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命题的方式。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主人的位置,既可以克服学生怕写作文的畏惧情绪,又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如进行写人习作训练,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设置本组题目。然后让各小组报告本组命题并板书,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各组题目进行评点,合并类似题目,规范题目用语,筛选出一组命题,各小组可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本次作文的命题,也可再命题。
二、习作构思——集体切磋,辩论析疑
构思要考虑学生作文水平差距,发挥学生整体功能。使学生互相激活思维,取长补短,缩短彼此的差距,得到共同提高。以写作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切磋、琢磨是发挥学生整体功能的较好途径。题目拟好后,教师指导合作小组围绕本组命题和本次作文要求进行讨论,要求个人谈自己的写作提纲,提供思路和材料。经过同学间的辩论和析疑,共同确定本组作文的框架,为本组同学提供写作素材。然后让各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交流讨论成果,老师和学生相互评议,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三、作文批改——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批改前,把作文修改的原则、方法和符号教给学生,使之能熟练运用。结合本次作文训练要求,指导学生把握修改重点,提出具体修改要求;批改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大多数作文在合作小组里相互批改。有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同桌修改、前后位互改、合作小组间交叉改、平行班级间交叉改等方式。方式的变化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修改的责任感;批改后,要求被批改人对批改者的批改写感想,或认同或表达不同意见,促使习作者反思,也对批改者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起督促作用。同时,教师直接参与评估。不但要看习作的原文,还要看学生对原文的批改,对习作者和修改者都要恰当评估,给双方都要记上成绩。这样做,既保证了教师对全班作文和批改情况的了解,指导起来得心应手,也为以后讲评准备了材料,还能对生生合作修改作文起有力的督促作用。
四、习作评讲——自评为主,他评为辅
在评讲中,教师不但要注重讲实例评重点,而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让他们当主角,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讲评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评前,教师可以针对本次作文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作为学生讲评讨论的几个基本点。学生讲评应以自我评估为主。他人帮助为辅。每个人要充分肯定自己的成绩和进步,适当找出差距,他人评讲也应尽力挖掘对方的成功处。小组内讲评后,如有必要,还可以选择一个典型在全班讲评。在作文评讲课上,教师担任主持人角色,在中间对讲评人进行鼓励性评价。这种评讲,不仅能培养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善于展示自己的个性,而且在合作中有利于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