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教学参考书

时间:2019-05-15 03:5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下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教学参考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下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教学参考书》。

第一篇:四下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教学参考书

四下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一、单元概述

在前面的科学课中,学生们已经观察认识了生命体的特征,建立起了生命体的概念,并通过种植风仙花、养蚕等活动,认识了动植物的一生所要经历的主要生长过程及其变 化,建立起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试图帮助学生建立起繁殖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物种并不以生物个体的死亡而结束,它们可以通过繁殖产生新的生 命,使物种得以延续。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习,可以为学生以后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 多样性打下基础。

新生命的诞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对于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一“繁殖”一学生 理解起来也并不困难。但是要真正研究生物的繁殖过程或繁殖方法,学生们会感到比较 陌生和困难。因此,教科书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植物的花开始,研究开花植物是怎样繁殖 的,进而研究动物是怎样繁殖的。

第1^-5课为本单元的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

第1课的观察研究活动从观察油菜花开始。油菜花的构造典型、简单。本课通过解 音」、观察油菜花,让学生初步了解花的基本构造

第2课,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认识花在构造上的多样性和相同性(一般的花都有花 蕊一雄蕊和雌蕊),建立起花的构造和果实与种子的联系,知道植物开花是为繁殖做准 备的。

第3课,细致观察雄蕊和雌蕊,了解它们在形成果实与种子中的作用,知道给花传粉 的意义。

第4课,通过观察油菜果荚和多种植物的果实,了解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传播种子的 方式,植物种子的某些特点适合于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播种子。

第5课,观察发芽的蚕豆,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以及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第6^-7课为本单元的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认识动物的 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 生新的生命。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和种子的内部构造。

.用适当的形式记录花的变化过程和果实的生长过程。.按一定顺序对雌蕊和雄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观察。.持续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

.经历观察卵的构造和青蛀卵的孵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探究新生命产生的奥秘的好奇心。.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的延续都至关重要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第1课油菜花开了

(一)背景和目标

生物在其生长变化的过程中,其物种并不因生物个体的死亡而结束,生物可以通过 繁殖产生新的生命,使其物种得以延续。开花植物的繁殖就是依靠“花”这种特殊的器 官来实现的。本课的观察研究活动是从观察油菜花开始的,选取油菜花做为观察材料,是因为取材方便,全国适用范围广泛。而且油菜花的构造典型、简单,学生也比较熟悉。

本课通过解剖、观察油菜花,让学生了解花的基本构造。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观察一株油菜。把观察的油菜和曾经观察过的风仙花作比较,认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第二,观察一朵油菜花。通过解剖一朵油菜花,认识油菜花的构造和各部分的特征。

第三,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通过观察,发现油菜花的变化过程,由此引发出“花 是怎样产生出果实和种子的”问题。

科学概念

.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 自身的需要。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各部分的特征。

.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的变化过程,并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花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完整的油菜,小卜片、镊子、放大镜。

为全班同学准备:油菜花变化过程的挂图。

(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从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油菜在开花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开始,内容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一株油菜

教科书的插图是一株完整的油菜。很明显,这里隐含着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与曾经观察过的风仙花进行比较和联系是有意义的。教科书以学生们认识过的风仙花的构造来帮助他们认识油菜的各个部分,风仙花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油菜也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可以告诉学生,绿色开花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是这六部 分满足了植物的生存需要。

花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于是观察油菜花的活动开始了。这部分活动又是本课教学重点一观察油菜花的引子。

第二部分:观察一朵油菜花

观察了油菜的完整植株后,孩子们自然会对油菜花的观察产生兴趣。观察一朵油菜花的主要活动是解剖油菜花,了解油菜花的构造。怎么观察了解油菜花的构造呢?解剖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示学生们,油菜花虽然小,可一朵小小的油菜花,却是油菜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解剖了它,是为了学习的需要,但同时一朵完整的油菜花的美丽就不复存在了。可以想象,学生们会因此而更加小心翼翼地解剖一朵油菜花,把它们排列 在纸上,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油菜花的四部分的构造:d"5片、花瓣、雄蕊、雌蕊,也很容易通过观察看清楚。在解剖前,一是要指导学生观察所要解剖的花本身是否完整,是不是一朵正常的油菜花。二是要教给学生正确解剖花的方法,用镊子尖轻轻地夹住油菜花各部分的基部,小心地撕下来,注意保持各部分的完整。

第三部分: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

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这个活动的日的是让学生了解花发育为果实的过程,将花与果实之间建立起联系。

什么是花?什么是花蕾?数数开了几朵花,数数有几个花蕾,这本不难。一般一株油菜的花含有十几朵到几十朵。问题是那谢了的、掉了的算不算?那刚开始裂开的算是花蕾还是花?几乎只这一个问题就把一棵油菜所有的“花”都列人观察范围了。面对这些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小的讨论,以达成一致的意见:不论是盛开的、谢了的、掉了的都可以算花,花蕾是指那些还没有裂开的花苞。

教科书插图中的学生问:“这是什么呀?”指的是花谢了后留下来的细棍状的东西。这还是油菜的花吗?显然不是的,这已经是油菜开花以后形成的果实了。明确花和果实的区别在这里是很必要的。

画一个花蕾也不难。那么“推想花蕾将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呢?推想的依据是什么呢?能画出“花蕾未来的变化连续图”吗? 插图中的两个孩子各有自己的办法。每个班的学生都能想出自己的办法来。当然,最方便的办法是观察已经发生变化的花蕾:那些刚开的、盛开的、快要谢了的和已经谢了的油菜花,以及一个个成长中的果荚。它们不正是从花蕾变化来的吗?这也是孩子们能想出来的办法。

不要小看了这个办法。这可是一个用几分钟时间解决了原本需要几天时间来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教学建议

1.观察一株油菜。

活动一开始,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幅风仙花的图片,让学生回忆并指认风仙花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出示一株完整的油菜,指导学生观察油菜的各个部分,并指认油菜各部分 的名称。

油菜也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吗?这个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并 不难,它的意义在于,将学生对风仙花构造的认识扩展到油菜。学生会自然地联系到,这可能是所有绿色开花植物身体构造的特征。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迅速地区分出油 菜“身体”的各个部分,并指导学生把各个部分的样品粘贴在记录本上。

教学的最后是要从一株完整的油菜上摘下一朵完整的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这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教师可在具体的观察活动前先提醒学生,观察自己摘下来的 油菜花是不是一朵完整的油菜花。然后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并在小组里对观察到的 油菜花进行描述。

当学生从整体上观察过油菜花后,应指导学生用解剖的方法对花的各部分加以仔细 的观察,并描述各部分的具体特征。

在进行解剖之前,要先教给学生正确的解剖油菜花的方法,必要时要给学生示范。

解剖时,应先撕下油菜花的萼片。数一数萼片的数量,看一看萼片的颜色,闻一闻 萼片的气味,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撕下的萼片上是不是有像叶片上叶脉一样的“花纹”,然后将撕下的萼片一片一片地粘贴在纸上,并在观察记录表上记录下观察的结果。

接下来依次解剖油菜花的花瓣、雄蕊和雌蕊,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粘贴、记录观察 结果。

在观察花瓣时,应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花瓣生长的位置(两两相对成“十”字形)。观 察雄蕊时,要指导学生观察四个雄蕊有哪些相同特点和不同特点(如形状相同,长短不 同等)。观察雌蕊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雌蕊的形状(如顶端突出,底端膨大等)。

如果学生已经发现了雄蕊上的花粉和雌蕊顶端有粘液等特点,可建议学生记录在 “其他发现”一栏里。

当学生完成解剖、观察、记录等活动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以让学生加深 对油菜花结构的新认识。

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4个曹片,4个花瓣,6个雄蕊和1个雌蕊。

3.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

根据教科书的安排,本课活动按照总一分一总的顺序进行。当学生具体的观察 完一朵油菜花的构造后,再指导学生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

教师可以再次出示一株完整的油菜,让学生观察:

这株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这显然不是的,从这株油菜上的花开放的状态可 以推断这株油菜上的花不是同时开放的,但它们始终是在变化着的。

数数这株油菜上开了几朵花?还有几个花蕾?学生之间可能会为了某些“花”究竟 算开了的花还是算花蕾有争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争议引导学生确立标准。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有些油菜花谢了后会结出果 实,有些却不能结出果实,这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最后指导学生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可以指导学生观察一个花蕾;并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的依据。

画出花蕾未来变化的连续图(或排列花蕾连续变化的照片)。

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4.回顾和总结。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关于油菜花,我们认识到了什么?关于油菜花结出油菜果实的 过程,我们了解到了什么?

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第2课各种各样的花(一)背景和目标

植物开花是孕育新生命的开始,怎么帮助学生认识到花是植物孕育新生命的器官呢? 在前一课利用油菜完成了对一朵花的观察,在对花的构造有了一个初学的认识后,进而 观察研究各种各样的花就有了基础。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认识它们相同的地方和不 同的地方(一般的花都有花蕊一雄蕊或雌蕊),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开花是为繁殖做准备 的。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花的专题观察。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并比较所观察的花的相同与不同。

第二,“花的观察”报告会。指导学生进行关于花的观察结果的交流,重点指向“在 花的构造中哪些部分与果实和种子有关”。

第三,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花的构造并不都像油菜花一样,有些花缺少了其中的一 部分或几部分,但都能找到这种开花植物的雄蕊和雌蕊。科学概念

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 些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过程与方法

.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并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的方 式呈现出来。

.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通过花的多样性体会到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二)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当地容易取得的各种各样的花,放大镜、镊子、记录用表等。为全班同学准备:花的实物或图片。(三)教科书说明

在前一课观察了一种典型花的基础上,本课继续指导学生观察研究各种各样的花。从观察研究各种各样的花中,让学生发现花的共同特征。教学重点指向引导学生对与繁殖有关的花的结构特征的研究。本课共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花的专题观察

学生们在上一课也许提出了很多关于花的问题。这一课的第一个活动将引导学生对更多的花进行研究。这是一个专题观察,不是让学生去泛泛地研究有关花的各种问题,而是集中在研究花的构造上,将花的构造与植物的繁殖建立起联系。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仔细观察花的构造,发现各种各样的花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学生可以从花的构造方面进行描述,也允许学生从外观形状、气味、颜色等方面进行比较。

教科书插图中的4种花分别是:梨花、海棠花、迎春花和玉铸花。它们都是在春天开放的有代表性的花。梨属蔷薇科,春季开花,花色洁白,具有香气。海棠花也属蔷薇科,花5朵一7朵簇生,伞形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少有单瓣花。迎春花属于木犀科,花先于叶开放,具清香,有绿色苞片,黄色,于早春2月一3月开花,因此叫做迎春花。玉铸花属于木铸科,花顶生直立,钟状,白色,有清香。这些花都是完全花。

第二部分:“花的观察”报告会

交流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花的观察”报告会就是要将学生在观察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现进行展示,促进他们的认识发展。在交流的过程中,当学生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花都有四个组成部分时,他们会多么惊讶。当更多的学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花都有雌蕊时,他们的求知欲望又会多么高涨。对不同花的观察与交流中,学生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们较全面地、具体地、有条理地描述研究成果,并将研究的成果用表格完整地呈现出来。请注意书上的提示,比较这些花的相同和不同需要指向花的构造中哪些部分与果实和种子有关,即与后面几课植物繁殖的话题联系起来。学生交流的三句话也都与花的构造和花的变化有关。从专题观察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专题研究过程,希望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外更多地进行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

第三部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本活动是以第一个活动为基础的。学生们通过第一个活动,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花在结构上是有所不同的。有些花四个部分都齐全,有些花缺少了其中的一个部分或几个部分,由此本活动进一步指导学生对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进行观察认识。

科学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必须是规范的。书上出示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等植物学术语,这些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观察交流中的一些困惑,并不要求学生背诵。课文让学生观察南瓜的雌花和雄花,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花分雌性和雄性有什么意义?为进一步认识花如何孕育果实埋下伏笔,这与第三课产生了一个很好的认识活动结构。

教科书第26页插图中的几种花中,豌豆花、桃花、牵牛花是完全花,结构完整。柳树花、南瓜花是不完全花。其中柳树花只有雄蕊(雄花)或雌蕊(雌花),缺少萼片、花瓣、雌蕊(雄花)或雄蕊(雌花)。

左下图的南瓜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是一朵雄花,右下图的南瓜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是一朵雌花。

在各种各样的花中,雄花是不能结果的,只有雌花也是不能结果的。要怎样才能结果?是这节课引发的一个问题,也正是本单元的下节课要继续研究的一个问题。

自然界中的花是千姿百态的,在各种各样的花中寻找出共同特点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尽管各种各样的花在形状、颜色、气味、结构特征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一般花都有蕊(雄蕊或雌蕊)的部分,只是具有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区别。因此,绿色植物开花是为繁殖做准备的。(四)教学建议

1.引人。

春天是开花的季节,各种各样的花都开放了。校园里也有许多花开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花,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特点。学生也可以说说自己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花。重点指向花的构造,以使接下来的观察活动日的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

2.花的专题观察。

准备工作要周全。为了保证每一个小组都能正常地进行观察研究活动,教师课前一定要组织好观察材料(花)。农村学校的学生可以采集一些野花(或农作物的花)作为观察对象,城市学校的学生可以到鲜花市场准备一些常见花做为观察材料。不管学生准备花的情况如何,教师一定要准备足够量的花(品种和数量都要能满足要求),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只有保证材料充足,才能达到观察活动的日的。

对观察活动的指导:

(1>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了什么花。他们可以描述花的外形、颜色、大小、气味等。这里,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地命名和分类。

(2)指导学生用上节课认识油菜花结构特征的方法认识各种各样的花的结构。帮助学生选取不同的花,通过解剖、观察、比较,记录下它们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花的观察报告会。

有组织地开展“花的观察”报告会时,要提醒学生一定基于前面的观察结果来进行汇报,因此前一个活动的记录就是学生汇报的证据。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做到有话可说,也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汇报这些花的相同和不同时,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学生比较的内容不同所造成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花的构造中哪个或哪些部分与形成果实和种子直接相关?学生通过观察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会发现,是花的花蕊(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直接相关),这个指向会帮助学生认识到花蕊在植物的繁殖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记录和交流,完成教科书25页的记录。在做这个记录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所观察的花一般都有花蕊,不管是只有雄蕊或雌蕊,还是雄蕊和雌蕊都有。这会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起花蕊是植物产生果实和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概念。

4.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在指导学生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油菜花的构造,通过回忆油菜花的构造来认识什么是完全花,什么是不完全花。只有四部分都齐全的花才叫做完全花,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都叫做不完全花。

学生在辨认某种花是否是完全花时会比较容易,但是在找出某种花缺少的是哪一部分或哪几部分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因为有些花确实不好观察,如柳树的花等,必要时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某种花缺少的是哪一部分或哪几部分。

当学生建立起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认识后,再继续认识雄花、雌花和单性花、双性花就比较容易了。

5.回顾与总结。

让学生回忆,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关于花与植物的繁殖,还有哪些想继续研究的问题?

第3课花、果实和种子(一)背景和目标

果实是由开花植物的子房在开花授粉后发育而来的,主要的功能是保护种子及协助种子的传播。一般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角色。果皮负责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保护娇弱而未成熟的种子,并在种子发育完全后协助其传播。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花的各部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花兽、花冠一般脱落,雄蕊和雌蕊的柱头、花柱也先后脱落枯萎,这时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逐渐增大,发育成果实。

本课是继观察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活动后,开展的又一个专题观察活动。学生将通过对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了解每一种开花植物都要产生足够的种子,以延续它们的物种。

本课一方面通过对花的专题观察活动的开展,自然发展到对花的雄蕊、雌蕊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参照学习“各种各样的花”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体会科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这一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雄蕊和雌蕊。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要观察几种花的雄蕊和雌蕊。根据雄蕊和雌蕊可能具有的功能,观察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是否容易抖落,雌蕊的柱头是否有粘性。

第二,给花传粉。学生们将用一根棉签接触雄蕊,亲眼看到棉签沾满花粉的情景,感受昆虫传粉的作用。

第三,油菜的果实和种子。进一步探讨油菜果实的成长过程。科学概念

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 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镜、镊子、显微镜和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为学生准备: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无油菜 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接着研究雄蕊和雌蕊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植物繁殖过程中的作用。教科书首先提出了,植物的花担负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然后引出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第一部分:雄蕊和雌蕊

先让学生观察几种花的雄蕊,为的是找出雄蕊的一些共同特点。在观察的步骤上,教科书也做了一定的指导。首先观察一个完整的雄蕊,然后借助工具一放大镜、显微镜、镊子等观察组成雄蕊的其他部分一花药、花药上的花粉。

教科书第27页卡通图中的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显微镜下的花粉是怎样的?在电子显微镜下,大多数花粉为球形结构。榆树的花粉为五角形;薰衣草的花粉呈六边形;水稻和玉米的花粉表面很光滑;雏菊、蒲公英的花粉上长满了小刺;花粉的微观世界也是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美不胜收的。

在观察雌蕊部分,教科书同样做了提示指导。在观察比较雌蕊的外形特点上,教科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雌蕊顶端有一个柱头,底部膨大成为子房。用手去轻触雌蕊的柱头,会感觉到柱头有钻性,那是因为雌蕊的柱头上有钻液,这些钻液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除了这些观察外,还可以提示学生通过实验帮助我们观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根据雄蕊和雌蕊可能具有的功能,观察雄蕊花药的花粉是否容易抖落,雌蕊的柱头是否有钻液,然后再根据观察到的事实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也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发现很多关于花的问题。如观察各种不同植物花的雄蕊,其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有差异,但花药上的花粉都很容易抖落。观察各种不同植物花的雌蕊也能发现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有差异,但柱头都很容易沾上花粉。学生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如有的花雄蕊的量少而有一定的数日,有的雄蕊的量多而没有定数„„

第二部分:给花传粉

关于昆虫传播花粉的研究,教科书提供了蜜蜂传播花粉的图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根棉签接触雄蕊,亲眼看到棉签沾满花粉的情景,感受昆虫传播花粉的作用,体验人工传粉的意义。此外,还可以通过交流经验、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植物传播花粉的其他方法。

了解这些情况以后,教师可以用油菜花受精示意图或活动投影片展示油菜花受精的过程,有条件的还可以用课件展示,运用多媒体通过动态的形式帮助教学解决难点。

教师可把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们经历探究过程和描述他们的发现与推理上。

第三部分: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教科书选择油菜作为研究材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在同一时间段内为我们提供植物从含苞待放的花蕾、盛开的花朵、初期果实以及传播种子等各种不同时期的材料。这个部分,学生将进一步探讨油菜果实的成长过程,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结果。教科书提示“按成长顺序把它们排列在纸上”,是期望学生能够按照还带有花的果实、花刚谢掉的果实、种子逐渐成熟的果实、成熟的果实这样的顺序来呈现油菜果实的成长过程。这是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一种表述方式。此外还可以用画简图、口述等方式进行表达。

“小心地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是提醒学生们要避免因果实炸开弹出里面的种子,这样统计出来的油菜果实里的种子数就不准确了。剥开油菜果实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种子的排列。想办法数数果荚里种子的个数,还蕴涵着帮助学生体会繁殖意义的作用。由一朵花形成了一个果实,果实里有这么多的种子,油菜这个物种也因此而繁荣。

这一活动为下节课研究植物种子的传播也打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们仔细观察并提出新的问题。(四)教学建议

1.引人。

教学时可提问学生: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花,知道了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可是同样是南瓜的雌花,有的结了瓜有的却不结瓜。苹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开了花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让学生根据原有经验提出自己的解释。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释,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研究的基础上(雄蕊和雌蕊与植物的繁殖有着直接的关系),将注意力集中到进一步观察研究花的雄蕊和雌蕊上来。

2.观察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认识雄蕊和雌蕊的特殊构造。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几种植物的雄蕊,从中发现雄蕊的共同特点:有花丝、花药,花药里面有花粉。观察植物的花粉时要选择比较大型的、花粉容易分离出来的、花粉的颜色比较鲜艳的花,如南瓜、丝瓜、桃等的花。花粉很容易撒落,因此在将花粉抖落在白纸上时一定要小心,因为此时收集的花粉在后续活动中还需要使用。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了解显微镜下的花粉是什么样子的。

在指导学生观察雌蕊时,可以同样的先让学生比较几种植物的雌蕊,发现雌蕊的共同特点:顶端有一个突出的部分,那是雌蕊的柱头,底部是一个膨大的部分,那是雌蕊的子房。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雌蕊柱头的特点。选择的花要大型一些的,要保持花的新鲜,否则,柱头已经干枯,上面的钻液就不明显了。

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雄蕊和雌蕊这些构造上的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给花传粉。

开展这项活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花粉和雌蕊,以便于观察。

用柱头去接触收集在白纸上的花粉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也不要对着白纸呼吸,以避免将白纸上的花粉“吹”走。用棉签接触雄蕊也要动作轻柔,轻轻地反复用棉签多点几次雄蕊,以保证获取足够的花粉。

在用放大镜观察到雌蕊的柱头确实沾上了雄蕊的花粉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传粉的方法,既可以是老师介绍,也可以是学生互相交流。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演示胚珠受精的过程,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花是怎样形成果实和种子的。

4.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在指导学生分组按油菜果实成长的顺序把实物排列在纸上时,要提醒学生选取的油菜果实是具有代表性的。

用来剥开的油菜果实应是快要成熟的果实,因为如果选取过于成熟的油菜果实,在剥开的时候,轻轻一碰就会炸裂,里面的种子就会弹出去,统计的数字就不准确了。当然,在剥开油菜果实时,如果在外面套上一个塑料袋,那么统计出来的种子数日就会更加准确。

建议在学生数完一个油菜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后,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认识植物繁殖的意义方面去思考。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背景和目标

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了果实和种子。果实和种子成熟以后,必须散布到各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生长的领域,以使物种繁衍。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也就是说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它的功能(传播种子)是有联系的。在研究植物的种子传播时,课前要让学生多采集一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或带领课外小组的同学采集一些野生花草或树木的果实和种子。上课前,教师也要准备几套靠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和弹射传播的果实和种子。在学习种子传播方式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们认识这些种子的植物和果实及叶子的形态,以达到扩大学生眼界,增长知识和复习前边学习过的一些知识的日的。本课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观察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要观察油菜种子,在捏油菜果荚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其特点,推测出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第二,观察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发现各自的特殊构造,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科学概念

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小组准备:油菜、蒲公英、苍耳等的果实和种子,一些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 图片或视频资料。(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学生将在这节课中认识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种子的传播方式其实是和植物的果实结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清楚植物种子有哪些传播方式。教科书以“种子成熟后,它们是怎样传播出去的?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传播方式呢?”的提问方式开始了本课的探讨活动。

第一部分: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教科书以前面研究过的油菜作为观察对象。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成熟的油菜果实有什么特点,期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发现油菜果荚表面并不是光滑的,上面有棱角,有一些花纹,且容易开裂。

教师要清楚,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是自体传播。所谓自体传播,是靠植物体本身传播的,并不依赖其他的传播媒介,它的特点是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探究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先让学生用手轻轻捏成熟的油菜果荚,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们会发现在果实裂开的同时,种子也被弹射出去了。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然后观察已经散播出来的种子,观察油菜种子的特点,发现哪些种子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播。

油菜是有果荚类的植物,它的传播方式代表了这一类植物的传播方式的特点。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类植物传播方式的共同特点,教科书还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风仙花与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们通过比较会发现,这一类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干燥而坚硬的果皮在阳光的烘烤下,常常会自动爆裂,或是稍遇外力就会炸裂。果荚里面的种子就会像飞出枪膛的子弹,被弹射到远处。

自体传播种子的散播距离有限,但部份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地面后,会有二次传播的现象发生,鸟类、蚂蚁、哺乳动物都是可能的二次传播者。所以教科书继续提出“种子成熟后,如果都掉落在植物的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这样的问题,是想让学生思考种子传播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种子可能会被一些动物吃掉。如果不被动物吃掉,大量的种子聚焦在一起,种子成活的机会是很少的。这样的思考与讨论,会为后续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打下伏笔。

第二部分: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认识其他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的传播方式和自身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的关系。教师在让学生了解各种植物种子的同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分析植物果实的形态构造和其传播方式的关系上。

植物种子除了自体传播,还有其他的传播方式,比如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等。

动物传播。一类是它们的果实具有沾附在动物皮毛上的特殊结构,如钩刺等。像苍耳,它的果实和油菜的果实明显不同,除外形、大小不同之外,更加显著的是苍耳的果实外表上布满了带钩的刺。具有类似结构的还有鬼针草、羡黎等的果实。因此,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动物来帮助它们传播种子。另一类是它们的果实具有鲜美的味道,足以吸引动物来吃。当动物在吃它们的果实时,无意中就帮助这些植物传播了种子。

风传播。有些种子会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乘风飞行。具有羽毛状附属物的种子大多为草本植物,例如菊科的黄鹤菜,木本植物则有柳树及木棉等。另外有些细小的种子,它的表面积与重量的相对比例较大,种子因此能够随风飘散,像铸科的种子。教科书第31页上的蒲公英是一种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当起风时蒲公英的种子便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到远方。

水传播。靠水传播的种子其表面一般为蜡质不沾水(如莲)、果皮含有气室、密度较水小,可以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是洋流传播。教科书第31页插图中的莲蓬和椰子,它们的果实常具有丰厚的纤维质,可防止种子因浸泡、吸水而腐烂或下沉。海滨植物,如棋盘脚、莲叶桐及榄仁,也是典型靠水传播的种子。教科书中“它们的种子在水中不会腐烂吗?”这个问题是让学生意识到,莲、椰子的果实结构与它们的传播方式是有一定联系的。

这个部分的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思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什么有关?日的是让学生分析出植物种子的传播和自身的构造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是有密切联系的。这个结论应该作为本课的小结。(四)教学建议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先出示一些植物种子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种子成熟后,它们是怎样传播出去的?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传播方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1.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学生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是很有兴趣的。可以选出一些成熟的油菜果荚,让学生观察外壳有什么特点,再用手轻轻捏捏,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猜测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在合适的时候,展示油菜种子传播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再让学生把观察集中到散播出来的种子上,找找有什么特点,分析为什么油菜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播。

要让学生多说,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想法教师要给予肯定。比如学生会想到,因为油菜的种子是小而圆的,成熟的果荚很薄„„

当学生明白油菜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方式传播种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问有没有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和油菜是同样的。对风仙花种子的传播,学生们比较熟悉,所以重点要放在对风仙花果实和油菜果实的比较上,从找果实的相同特点出发,分析出这一类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特点。

此后可以组织讨论,种子成熟后,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

2.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通过对油菜种子传播方式的研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所以,教科书先让学生比较油菜的果实和苍耳的果实。由于苍耳果实的刺很细小,教师可以提供工具一放大镜。教科书中的插图,是告诉学生苍耳果实的传播方式,意在让学生将苍耳果实的结构和它传播的方式联系起来。教师引导的时候要注意植物果实的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有些植物虽然没有苍耳果实的长钩也不带刺,但它们可以借助一些动物的帮助,将种子传播出去。比如番茄、野葡萄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找找他们传播种子方式的共同点,也可以小结,这类植物的种子都是靠动物传播的。

除了自体传播,靠动物传播,种子还有其他的传播方式。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就是风传播的代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分组实验。

(1)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种子;

(2)推测蒲公英是怎样散播种子的。

教师可以展示蒲公英种子的图片。在处理这部分教科书时,教师要把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方式和蒲公英种子的特点联系起来。

让学生找找还有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

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的植物,它们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呢?为了继续研究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出示睡莲等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些植物种子的结构和生活环境。由于学生对这类

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了解不多,教师可以先介绍,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果实结构与

传播方式的关系。

本课结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总结植物有哪些传播种子的方式,它们的传播方式与什么有关。(可以填表格,和学生共同完成。在指导学生完成这个表格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与传播种子方式之间的联系)第5课种子的萌发(一)背景和目标

种子是由前一代植物开花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的新生命。植物的种子获得了适宜的条件,胚便由休眠状态进人到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为幼苗,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称为营养生长期。当营养生长达到了一定的阶段,便开花、结果,产生种子,繁殖后代,这个过程称为生殖生长期。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的产生,要经历一系列的形态上、结构上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总过程称为植物的个体发育。由于植物的器官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农作物的生长一般也是从播种开始的。教科书共2页,分三部分。虽然只安排了1个课时,但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段时间,实际的研究活动要持续10天左右。希望教师做好安排。本节课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浸泡种子。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这个部分学生将进行几种种子吸水量的研究。

第二,种子的内部构造。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亲自将种子剥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第三,发芽的蚕豆。学生将把浸泡的种子放在盘子中,对种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结合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科学概念

.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的时候,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二)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观察记录表;小刀、镊子、放大镜。(如果把第三部分安排在课堂中,还要准备刚发芽的蚕豆和棉花)(三)教科书说明

前几节课,学生对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把种子传播出去都做了研究。植物的种子结构是什么样的,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将在这节课中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浸泡种子

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学生收集一些油菜、黄豆或蚕豆的种子,观察它们外部特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它们的外型、大小、颜色不一样。为了研究它们的吸水量,教科书要求油菜、黄豆、蚕豆的种子都各选10粒,放在盛有200毫升水的烧杯中,浸泡1天一2天。日的是要学生体会到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各种种子对水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教科书中给出三只有刻度的烧杯,分别装着200毫升的水。用烧杯作为工具是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测量和记录。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吸水量时要考虑到蒸发的问题,所以烧杯尽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杯口可以用一块玻璃片覆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持续的观察,观察种子发生的变化,测量种子吸收了多少水。

第二部分:种子的内部构造

知道了几种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后,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种子内部是怎样的。种子的内部构造从外部是看不到的,所以需要学生把种子剥开来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分别是:蚕豆、放大了的油菜和黄豆的种子。由于前面学生有解剖花的经验,所以这里没有列出解剖种子的注意事项。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结构。种子内部的观察应是有序的,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种子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有种皮、都能分成两半等。学生可能不能准确地说出种皮、胚,这时老师要认真解释。我们让学生认识的是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教科书中把种子分成了种皮和胚,又把胚分成了胚芽、胚根和子叶。由于种子很细小,所以在解释时可以找一张大点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要让学生对这几个部分熟悉,这对后面的活动是很重要的。

种子虽然在形状、大小和颜色各方面存有差异,但其基本结构是一致的。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种子萌发后,胚根、胚轴和胚芽分别形成植物的根、茎、叶及其过渡区,所以胚是植物新个体的原始体。上胚轴是由子叶着生点到第一片真叶之间的一段;下胚轴是子叶着生点到胚根的一段。胚乳是种子内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有些植物的胚乳在种子成熟过程中,已被胚吸收利用,所以这类种子在成熟后无胚乳。种子内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层。成熟的种子在种皮上通常可见种脐(是种子从果实上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和种孔。

第三部分:发芽的蚕豆

这个部分是上一个部分的延续。学生对种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这些结构以后长成什么,有什么作用,是需要持续观察的。教科书中提示学生把浸泡了的种子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保持棉花的湿润,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发现。教科书中的“子叶有什么作用?”“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胚根发育成了根”这些对话都是在提示种子各部分的作用。种皮起着保护种子的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胚会发育成下一代植物体。胚乳是种子内储藏营养物质的组织,种子萌发时,这些营养物质会被胚消化、吸收和利用,如玉米。没有胚乳的种子,养分就储藏在子叶中,如蚕豆。种子萌发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逐步形成幼苗。幼苗就是种子的胚生长成的具有根、茎、叶的小植物。教科书中选择了典型的双子叶植物一蚕豆的种子作为观察材料,有助于学生对种子各部分的认识。教科书中的4幅图分别表示了种子萌发的不同阶段,教科书中的表格意在引导学生将观察活动继续下去。

(四)教学建议

教科书以种子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开始了种子内部结构,以及种子萌发的研究。

1.浸泡种子。

种子在萌发时,需要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然后出示一些油菜、黄豆、蚕豆的种子,观察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教科书要求三种种子都选10粒,分别放在盛有200毫升水的烧杯中。对这个部分,建议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测量种子吸了多少水,种子有哪些变化,知道种子萌发要吸收水分上。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我们要选10粒种子,为什么都用200毫升的水。(如果这个活动安排在课前,就需要提醒学生找相同大小的容器,装同样多的水,每种种子的颗粒数要相同)

2.种子的内部构造。

对这部分的重点把握,应该放在观察胚上,因为胚能发育为植株。在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时,建议用已经浸泡过的种子,这样便于观察。而且在观察时,应该选择两到三种,且这几种种子都是双子叶植物。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发现种子的共同点。在观察种子内部结构时,还应该提示让学生把种子剥开来观察。对一些细小的部分,应给学生们提供放大镜观察。可以让各小组讨论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推测各部分在蚕豆种子的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3.发芽的蚕豆。

这个部分是上部分的延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研究的方法告诉学生,把实验留在课后。教师要对书中的表格进行指导,书中表格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将观察活动继续下去。如果教师提前准备了一些萌发了的蚕豆种子,那么在课堂上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的时候重点在指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种皮、胚芽、子叶的变化上,这对分析各部分的作用是有重要帮助的。教科书中的4幅图分别是种子萌发的不同阶段:(1)分开的吸足水的蚕豆;C2)发芽3天的蚕豆;C3)发芽6天的蚕豆;(4)发芽9天的蚕豆。虽然在课堂中对萌发的蚕豆进行了观察,但老师还是要鼓励学生课后实验,坚持观察。对观察后的讨论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讨论,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教科书中学生的对话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对种子各部分的作用进行分析。

第6课动物的卵(一)背景和目标

“动物的卵”是本单元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研究了关

于植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繁殖发展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

究植物新生命的孕育之后,探究动物新生命的孕育便开始了。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对各种动物卵的观察,特别是对青蛙和鸡的卵是怎样发育 变化的观察活动,了解到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

本课展示了m种动物的卵进行比较观察,观察这些卵在形状、颜色、数量、大小、内外部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过观察青蛙卵和鸡卵的孵化过程,了解动物胚胎是怎样发育的。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观察动物的卵;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观察小鸡的孵化。科学概念

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过程与方法

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二)教学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几种常见动物的卵、鸡蛋、放大镜、培养皿。

为教师准备: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和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有条件可增加青蛙卵和鸡蛋孵化的图片、课件或视频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

植物的繁殖是先开花,花中的胚珠受精发育成果实,果实里面的种子散播出去遇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开始了。动物呢?动物是怎样繁殖自己后代的呢?

教科书第一段话就指明了本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卵是怎样发育变化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动物的卵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观察增加学生对动物卵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经验。

第一部分:有关动物的卵

教科书第34页,呈现了蝴蝶、青蛙、蟾蛛、鱼和7种鸟类的卵的图片。

蝴蝶的卵相当的小,但是变化万千,有球形、椭圆形、米粒形、炮弹形等,都具有厚厚的卵壳,卵壳表面有光滑不规则的隆起、规则条纹状或者是网状纹。刚刚产下的卵有白色、绿色、橙色、黄色,各式各样的颜色,经一段时间后还会有其他的颜色变化。卵内胚胎发育变成幼虫后,即会自己咬破卵壳爬出来。刚孵化的幼虫,首先将卵壳吃掉,再开始吃植物体。

蟾蛛产卵期较早,多在冬末春初,它产下许多的卵,会被一条很长的胶质管包围,称为卵带,卵就在里面排列成行,颜色较深,呈棕黑色,而卵带常缠绕在池塘边的水草上。青蛙产卵比较晚,通常在早春至夏初,它的卵靠胶膜钻成一大片浮在水面上。当它们的卵发育成蟀随斗时,蟾蛛的蟒蚌全身是深黑色的,而且经常是成群游在一起,朝同一个方向活动。但青蛙的蟒蚌呈青灰色,身上还有斑纹,并且都是单独分散在水里活动。

鱼类是具有惊人繁殖能力的动物。鱼类大多都是产卵繁殖。蝙每次产卵约2.5万颗,鲤鱼和狗鱼每次产卵约10万颗,冬穴鱼约30万颗,山鳃约50万颗,大鲜鱼和鳍鱼高达几百万颗。产卵为世界之最的翻车鱼,一次产卵约3亿颗。鱼产卵后大多对其后代的生死存亡置之不理,因此,它们的儿女中只有百分之几能长成大鱼。

图中鸟类的卵共7种,从大到小依次是鸭蛋、鸡蛋、燕鸥蛋、赤翡翠蛋、鹤鹑蛋、杜鹃蛋、戴菊莺蛋。通过7种鸟类卵的比较,学生们认识到,即使是同一类动物,它们的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助于形成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观察了一些动物卵的图片之后,卵里面是怎样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肯定会感兴趣。教科书上的四个问题:用放大镜观察鸡蛋,我们会发现什么?鸡蛋的外形有什么特点?鸡蛋的外壳上是否有一些小孔?鸡蛋的内部有些什么?暗示了观察的方法和对象。鸡蛋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经常吃鸡蛋的学生对鸡蛋的内部结构也是有感性认识的,用鸡蛋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

鸟类的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及胚胎等部分组成。

“观察鸡蛋的外部”首先是观察形状,椭圆形的结构蕴涵着科学道理,敲敲很脆,用手捏则像插图中的男孩子那样“怎么用力也捏不破”。用放大镜来观察鸡蛋上的小孔,会产生更多的疑问:这些小孔有什么用?可以告诉学生,卵是动物生命的延续体,是有生命的,它需要呼吸空气,所以必须通过小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在生活中我们也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鸡蛋的外壳被水打湿后,这个鸡蛋就很容易发臭坏掉。

“观察鸡蛋的内部”也有两个活动。一个是观察敲开一个洞的鸡蛋,另一个是观察打在碗中的鸡蛋。为了防止敲得过大,可以用尖嘴钳小心地敲开,通过对生鸡蛋的观察,看到蛋壳、蛋白、蛋黄及胚胎(就是蛋黄上的一个小“亮点”)。蛋白和蛋黄都是胚胎发育时的营养库,为胚胎发育成小鸡提供物质和能量。但这两个活动还是无法观察到气室,于是又有了下面的活动一“观察一个熟鸡蛋”。分别在熟鸡蛋的大头和小头敲开一个洞进行观察,很容易观察到蛋壳膜和气室,也可以直接将熟鸡蛋对剖切开进行观察。蛋壳膜可以保护里面的生命体,气室可以储存少量空气,保证生命的延续。

学生研究了植物种子的各个部分的作用之后,在这里也许会产生类似的问题,鸡蛋的各部分对胚胎发育有什么作用?总结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可以这样描述:蛋白是供给养料和水分的;蛋黄是提供营养的;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坚硬而且具有小孔,因此对卵内的胚胎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保证胚胎发育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其内部的一层膜,可以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

第二部分:青蛙卵的孵化

观察完鸡蛋,接下来要让学生关注更多动物卵的发育。所以教科书第35页安排了学生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这是一个需要在课外持续观察的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堂教学活动后进行观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实验室里养青蛙,让学生观察并将青蛙卵的孵化过程记录下来。

每年四五月间,雌虹在水里产卵,一次能产卵几千粒。许多卵粘在一起成为卵块,浮在水面上。经过一个多星期,卵孵化成小蟒蚌。蟒蚌形状像小鱼,也用尾巴游泳,用鳃呼吸。蟒蚌在水里逐渐长大,先长后肢,后长前肢和肺;尾巴逐渐缩短,鳃逐渐萎缩;最后尾巴消失了,肺长成了,这样大约经过一个月,蟒蚌就变成了小青蛙。蟒蚌有两种,一种是青蛙卵孵化成的,一种是蟾蛛卵孵化成的。

第三部分:小鸡的孵化

教科书第36页呈现了鸡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图片,让学生了解小鸡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推测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询问养鸡厂的工作人员,了解更多的关于孵化小鸡的信息,这样就解决了不能直接观察鸡蛋胚胎发育过程的难题。

小鸡孵化的基础是种蛋,种蛋的质量对小鸡的孵化起着主要的作用。种蛋必须来自健康、营养好、公母比例适当的种群。种蛋大小要适中,要选择新鲜有生命力的种蛋。

小鸡孵化发育的主要外界条件有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等。在孵化过程中,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获得高孵化率和优质的雏鸡。孵化最适温度在3 5 0C ^-40.5 0C之间。湿度具有导热作用,在孵化初期可使胚胎均匀受热,孵化后期有利于胚胎生理热的散发。湿度不当会影响蛋内水分蒸发和胚胎的物质代谢。湿度适合还会使蛋壳变脆,便于雏鸡出壳。合理的换气通风可以供给胚胎生长发育所需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促进胚胎散热,防止自温超温。科学合理的翻蛋可以改变胚胎与壳膜接触的位置,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使胚胎各部位受热均匀;供应新鲜空气;有助于胚胎运动,保持胎位正常。翻蛋的要求是每隔1小时一2小时翻蛋1次,孵化满18天停止翻蛋。

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像青蛀、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教学建议

1.观察动物的卵。

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多地为学生准备各种动物的卵,可以是鱼卵、鸡蛋、鸭蛋、青蛙的卵等,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寻找动物的卵在形状、颜色、数量、大小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

组织学生观看教科书第34页呈现的蝴蝶、青蛀、蟾蛛、鱼和7种鸟类的卵的图片,重点是观察分析这些卵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青蛙和蟾蛛卵的区别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以介绍一下,详见教科书说明。图中7种鸟类的卵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通过7种鸟类的卵的比较,可以让学生们

认识到即使是同一类动物,它们的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形成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关于卵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教师可以提供放大镜和学生熟悉的鸡蛋,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用鸡蛋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

围绕“鸡蛋壳很脆一碰就破,可怎么用力也捏不破,这与鸡蛋的形状有关吗?”和“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壳表面的气孔,并猜测它有什么用?”这两个小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对鸡蛋的外部形状结构特点进行观察研究。椭圆形的结构能够承受很大的外力,所以怎么用力也捏不破;卵是动物生命的延续体,是有生命的,它需要呼吸空气,所以必须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观察鸡蛋的内部”可通过两个层次的活动来进行。一个是生鸡蛋的观察,通过对生鸡蛋的观察,让学生分辨蛋壳、蛋白、蛋黄及胚胎;另一个是熟鸡蛋的观察,通过对熟鸡蛋的观察,看到蛋壳膜和气室。蛋壳膜可以保护里面的生命体,气室可以储存少量空气,保证生命的延续。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鸟类的卵是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及胚胎等部分组成的。

展开鸡蛋的各部分对胚胎发育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的讨论时,可以师生共同总结:蛋白是供给养料和水分的;蛋黄是提供营养的;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坚硬而且具有小孔,因此对卵内的胚胎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保证胚胎发育时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其内部的一层膜,可以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

2.观察青蛀卵的孵化。

了解了卵的结构,学生更关注的会是卵怎样发育成小动物。

这是一个需要在课外持续观察的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青蛀卵,在教室一角设置一个水箱,创设一个青蛀的生活环境,请几名学生组成管理小组,全班同学坚持观

察并将青蛀卵的孵化过程记录下来。

应提醒学生青蛀卵孵化饲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为了便于观察,要用平底盆之类的浅而宽的容器,用静置了一段时间的水(水深大约为5厘米一10厘米)。每星期换一次水,换水时要扔掉死了的卵(从上面看去呈白色的)。蟀}虫斗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在孵化一星期后,可以把菠菜等绿叶蔬菜和干松鱼薄片煮软后喂食,3天一次,每次给的量应该刚好吃完。后肢开始长出来后,要多喂些干松鱼薄片或其他饲料。

3.观察小鸡的孵化。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第36页鸡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图片,让学生推测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然后可以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或请养鸡厂的工作人员介绍,了解更多的关于孵化小鸡的信息。小鸡孵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和条件有:种蛋选择、温度、湿度、通风等。

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可用课件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蛋到鸡的发育过程,对鸡蛋各个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进行推测,探究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样就解决了不能直接观察鸡蛋胚胎发育过程的难题。

最后可以小结:像青蛀、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7课动物的繁殖活动(一)背景和目标

“动物的繁殖活动”是“新的生命”单元的最后一课。在这一课中,通过对多种动物繁殖活动图片的观察和回忆,重点是认识青蛀、鸡等用产卵来繁殖后代的卵生方式,以及猫、狗等直接产下后代的胎生方式。通过观察回忆活动,了解到动物总能够选择适合的方式孕育新的生命,繁殖后代,不断地将生命延续下去。

本课通过对几种动物的繁殖方式的观察,引起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动物的繁殖方式,同时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收集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总结我们了解到的动物产生新生命的方法。

科学概念

.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一张记录纸。

教师准备:多种动物繁殖活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动物繁殖方法记录表。(三)教科书说明

教科书第37页上面的导语,明确指出动物的繁殖方式很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对物种的繁衍相当重要。通过整理分析,这节课要辨识平时观察到的动物活动中,哪些是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一部分: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科书指出:“有很多动物都是以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动物们的很多活动都是在为繁殖做准备。”第37页展示了用卵生方式繁殖后代的虹、鸟、蜻蜓、鸡四种动物的相关活动。用资料提示了植物繁殖过程中是受精的胚珠发育形成了种子。动物也相类似,雌性动物产的卵与雄性动物产生的精子相结合才可能发育成新的生命。最后用一幅学生较熟悉的蜻蜓点水图,引导学生回忆分析在我们比较熟悉的动物中,还有哪些是靠产卵繁殖的动物。

雌性动物的卵子和雄性动物的精子结合后,成为受精卵,受精卵由母体产出。也有很多动物的卵在体外受精,如虹类、鱼类等,它们将成熟的精子和卵子产在水草上,在水中相遇而结合,叫做体外受精。这种受精方式不如体内受精可靠,因此要产很大数量的卵来保证后代的延续。受精卵在母体外接受母体或阳光的热而孵化,成为新的一代。这种繁殖方法称为卵生。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称为卵生动物。如,鸡、鸭、鱼、鸟、青蛙、乌龟、蝴蝶等都是卵生动物。

第二部分:它们是怎样诞生的

教科书第38页课文提问: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狗、兔等,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产生新的生命的?教科书又用两幅图展示了猫和羊正在产下小动物的场景,暗示回答了这个问题,同时通过情景让学生回忆更多的类似的动物繁殖情况。

动物的受精卵不排出体外,而留在母体内吸收母体提供的营养,成长发育,经过一段时间,孕育成幼体,然后从母体生产出来,这种繁殖方法称为胎生。更加全面的说法是: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胎儿发育所需的养分是由母体供给的;胎儿产生的废弃物,也由母体代为排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成长后,胎儿从母体生出,母体分泌乳汁哺育幼儿,这类动物称为胎生动物。如:狗、猫、人、牛、羊、狮子、鲸鱼、袋鼠等。大多数的哺乳类动物都是胎生动物。

还有少数动物是卵胎生动物,卵胎生动物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胚胎留在母体内发育,但是并不吸收母体的养分,而是依靠卵里的蛋黄来提供养分,直到在体内孵化后才生出体外。如大肚鱼、孔雀鱼、某些毒蛇(腹蛇)、某些鳖鱼。

教科书在出示了猫、狗、羊、马繁殖后代的图片后,要求学生总结我们了解到的动物产生新生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将其知道的动物繁殖方式填写在表中,不限于卵生和胎生。

通过几年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对动物的出生、生长、长大成熟、繁殖后代,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学生体验到了自然界生命的精彩,感受到了动物生命诞生的不易。这些都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生命体特征的重要概念。

最后,教科书以学生对话的形式,留下一个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引起学生思考。人作为高等动物,仍然具有生命体的一切特征,可以说考虑人自身的问题,恰恰是科学课不能回避的任务。这个问题尽管在这里不是重点,但能促使学生的积极思考,完善对自身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

1.认识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先请学生观察分析教科书上的几种小动物的繁殖图片,认识到有很多动物都是以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的,动物们的很多活动都是在为繁殖做准备。

然后学习教科书上的资料。资料提示了植物繁殖过程中受精的胚珠发育形成了种子,动物也相类似,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与雄性动物产生的精子相结合才可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最后请学生从较熟悉的蜻蜓点水现象,回忆分析在我们比较熟悉的动物中,还有哪些是靠产卵繁殖的。

2.认识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通过提问“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狗、兔等,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产生新的生命的?”引起学生的思考。

引导学生认识胎生动物,并明确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创设情境唤起回忆。通过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让学生回忆认识更多的胎生动物。

3.总结。

让学生总结了解到的动物产生新生命的方式。尽可能地将他们知道的动物繁殖方式填写在表中,可以不限于卵生和胎生。

请学生思考,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重温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四、评价建议

1.在单元评价中,要综合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与方法的习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评价学生是否领会了生物繁殖的意义,是否建立起了生物繁殖的基本概念,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和表述植物与动物在繁殖上的相同之处。

3.评价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植物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与它们的繁殖功能有联系。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活动是否初步建立起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概念。

4.依据学生的记录单,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信息的水平和态度。

5.评价学生坚持中长期观察活动的情况,如学生在观察种子萌发、青蛙卵的孵化等活动中的表现。

6.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五、参考资料 十字花科植物

十字花科的植物属于草本植物。它们的叶在茎上大多以互生的方式排列,少数是对生,没有托叶。花是两性花,辐射对称,常排成总状花序;花有4个兽片;4个花瓣,花瓣呈十字排列,基部常成爪状;花托上有蜜腺,常与兽片对生;雄蕊6个,4长2短,分离或结合成对;子房上位,胚珠多数。长角果或短角果,2瓣开裂,少数不开裂。种子无胚乳,子叶弯曲或呈折叠状。

教科书中出现的油菜是十字花科中典型的植物,我们常见的十字花科植物还有卷心菜、大白菜、青菜、大头菜、芥菜、萝卜、大青(根作为板蓝根人药)等。

花的构造与分类

根据花的构造状况,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在一朵花中,兽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如南瓜花、黄瓜花,缺雄蕊或雌蕊;桑树花、栗树花缺花瓣、雄蕊或雌蕊;杨树花、柳树花缺兽片、花瓣、雄蕊或雌蕊。

花蕊是花的生殖器官。

雄蕊位于花被的内部,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通常呈丝,着生在花托上。花丝是起支持作用的,并能使花药向外伸展。花丝顶端着生花药。花药中有花粉囊,里面有花粉。花粉成熟后,花粉囊裂开,放出花粉。花粉细胞内有一个生殖核。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有的花只有一个雌蕊,叫单雌蕊,像桃、大豆花的雌蕊。有的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雌蕊,叫复雌蕊,大多数被子植物的雌蕊是

复雌蕊。一个典型的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基部膨大成囊状体的部分叫

子房,子房上部的长颈叫花柱,花柱顶端略为膨大的部分叫柱头。柱头有各种不同的形

状:球状、圆盘状、棒状、星状、羽毛状等。柱头是承受花粉的部分,在形态构造上表 现了对受粉的适应性,如柱头上常具有乳状突起,能分泌一种钻液,使花粉易被固定,并易于发芽。风媒花的柱头常扩展为分枝状、羽毛状,或密生毛茸,有利于接受花粉。

花柱介于柱头和子房之间,是花粉管进人子房的通道。花柱的长短随各种植物而不

同,玉蜀黍的花柱很长,莲的花柱很短。

子房的外面一层叫子房壁,里面是胚珠,胚珠内有胚囊,胚囊内有一个卵细胞、两

个极核和其他细胞。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叫单性花。它是被子植物花的一类,与两性花相

对。又分“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两种情况。前者如玉米、葫芦科植物;后者如杨柳科植物等,广义也包括裸子植物的袍子叶球,如银杏即为雌雄异株。

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两性花。两性花为单性花的对应词。在被子植物最普通 的花中常可看到两性花(如樱花、蔷薇、百合等)。

在两性花中,有雌蕊、雄蕊成熟期相同的进行自花受精的雌雄同熟花,以及成熟期

不相同不能自花受精的雌雄异熟花。后者有柳叶菜属、菊科、梅花草属、虎耳草科、芹

科、石蚕属等。有雄蕊比雌蕊先成熟的雄蕊先熟花,如玄参科、十字花科、水麦冬、秋

水仙等;也有雌蕊比雄蕊先成熟的雌蕊先熟花。在雄蕊先熟花中,有的是在柱头、子房 成熟时花粉早已成熟而飞散,有的已失去发芽能力。任何一种异熟花都妨碍自花受精,成为自花不亲和的原因。植物的传粉

传粉

花开以后,雄蕊花药里成熟的花粉通过各种媒介传到雌蕊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

传粉是植物有性生殖不可缺少的环节。植物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

自花传粉

自花传粉就是花中雄蕊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如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芝麻等都是自花传粉植物。自花传粉植物一定是两性花,但具两性花的植物不一定进行

自花传粉,更多的是进行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就是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或一朵花的花粉传

到不同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从生物学意义来讲,异花传粉比自花传粉更进化,因

为自花传粉时,雌雄两方的生殖细胞处于同一环境条件,它们的遗传性差异较小,连续 的自花传粉,可使后代的生活力逐渐衰退。自然界里至今仍然保留着自花传粉的植物,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合理的适应现象,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系的。当环

境条件不适于异花传粉时,植物通过自花传粉就可以完成生殖过程。其实自然界里没有 一种植物是绝对进行自花传粉的。在它们中间总有很少一部分个体在进行着异花传粉,这些比例很少的异花传粉的后代,对野生植物而言,足以维持物种的延续。再则,自花

传粉也有它有利的一面,它能避免花粉受雨水的淋湿和昆虫的吞食,并且自花传粉植物

具有稳定的特性。

异花传粉时,雌雄两方的生殖细胞在差别较大的环境中产生,两者的遗传差异较大,产生的后代就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异花传粉逐渐被

选择并得到发展,成为大多数被子植物的传粉方式。

风媒花

靠风力传送花粉的方式称为风媒。如杨树、栋树、桦树及大部分禾本科植物等都是

风媒植物,它们的花叫风媒花。风媒花的花被不显著,没有鲜艳的颜色,或不具花被,没有香气和蜜腺。它们的花粉光滑、干燥且轻,便于被风吹送,花粉的量多,更多地保证了传粉的机会。有些风媒植物的雄花序长而倒悬,微风吹拂,动摇不已,所含花粉任

风吹送;有些风媒植物的花在植株放叶前或放叶的同时开放,这样由于阻碍较少而利于 花粉的传送;禾本科植物雄蕊的花丝比较长,花药悬垂花外,随风摇曳,散布花粉。摆 动的花序和花药是风媒植物对风媒传粉的一种适应。同时,风媒花的雌蕊为增加接受花

粉的机会,一般是柱头扩展非常显著突出,如稻的羽状柱头。

虫媒花

借助昆虫传送花粉的方式叫虫媒,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适应昆虫传粉的虫媒

花一般具有鲜艳美丽的花被,芳香的气味和有蜜腺分泌的蜜汁。此外,虫媒花的花粉体

积较大,表面粗糙突起,有的甚至粘着成块,易附着在昆虫身上,利于携带。如,油菜

花、桃花等。受精

受精是卵子和精子结合为一个合子的过程。由合子发育成具有双亲遗传特性的新个

体。受精是有性生殖的中心环节,也是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的繁殖

过程中。

花粉落在合适的柱头上,从柱头吸水膨大、萌发出花粉管长人柱头,并沿一定的途

径通过花柱到胚囊,在那里释放出精子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完成受精过程。植物怎样传播种子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主要有4种:自体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和动物传播。

自体传播

所谓的自体传播,就是靠植物体本身传播,并不依赖其他的传播媒介。果实或种子 本身具有重量,成熟后,果实或种子会因重力作用直接掉落到地面,例如毛柿及大叶山

榄;而有些葫果及角果,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例如 乌心石。自体传播种子的散布距离有限,但部份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地面后,会有

二次传播的现象发生,鸟类、蚂蚁、哺乳动物都是可能的二次传播者。

风传播

有些种子会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乘风飞行。具有羽毛状附属物的种

子大多为草本植物,例如菊科的黄鹤菜,木本植物则有柳树及木棉等。另外,有些细小 的种子,它的表面积与重量的相对比例较大,种子因此能够随风飘散,像铸科的种子。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到 远方。

水传播

靠水传播的种子其表面蜡质不沾水(如睡莲)、果皮含有气室、密度比水小,可以浮 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是洋流传播。此类种子的种皮常具有丰厚的纤维质,可防止种子

因浸泡、吸水而腐烂或下沉,海滨植物,如棋盘脚、莲叶桐及榄仁,就是典型靠水传播的种子。

动物传播

1.鸟传播

鸟类传播的种子,大部分都是肉质的果实,例如浆果、核果及隐花果。鸟类啄食樟

科植物的种子后将种子吐出,或者果实被采食后,种子经过消化道后随意排泄。靠鸟类

传播种子的植物是比较先进的一群,因鸟类传播种子的距离是所有传播种子方式中最 远的。

2.蚂蚁传播

蚂蚁在种子传播上,通常扮演二次传播者的角色。有些鸟类摄食、传播的种子,并

没有消耗掉果实中的所有养分,掉在地上的种子,其表面还有残存的一些养分可供蚂蚁

摄食,这时候蚂蚁就成了二手传播者。上述现象亦发生在自体传播或哺乳动物传播的种

子上。

3·哺乳动物传播

哺乳动物传播的大部分都是一些中、大型的肉质果或乾果。一般而言,哺乳动物的

体型比较大,食物的需要量大,故会选择一些大型的果实。譬如说:称猴喜爱摄食毛柿 及芭蕉的果实,也帮助这些植物进行种子传播。还有,许多植物的种子或果实会钻在人的

衣服、裤子上,或钻附在其他动物的身上,例如鬼针草、著芳草、车前草、小槐花等。种子的构造

不同种类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和色泽都不相同,但都有相同的构造,一般种子都

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有的植物种子无胚乳。

种皮是包在种子外面的保护层。成熟的种子在种皮上有种脐,这是种子从果实上脱

落后留下的痕迹。在种脐的一端有小孔,叫种孔。水分容易从种孔进人种子,促进种子

萌发。种孔也是种子萌发时,胚根从种皮穿出的地方。

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新植物体的原始体,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

部分组成。凡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做双子叶植物;凡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做单 子叶植物。凡具有两片以上子叶的植物叫做多子叶植物。

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部分,在种子萌发时供胚生长用。有些植物种子在成熟 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而把养料转移到胚的子叶内,所以,成熟后已无胚乳存在,或仅留胚乳的残迹。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繁殖是所有生命都有的基本现象之一。每个现存的个体都是上一代繁殖所得来的结

果。已知的繁殖方式可分为两大类: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用种子进行播种繁殖,所以又叫做种子繁殖。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繁

殖数量大,繁殖出的植物根系完整,生长健壮。这种繁殖方法的缺点是一些通过异花授粉的花卉容易发生变异,不容易保持原来品种的优良特征。

无性繁殖是利用母体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作为繁殖材料,进行分生、手千插、压条、嫁

接繁殖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以及植物的无融合生殖等,使之形成一个新的个体,所以

这种繁殖方法又叫做营养繁殖。无性繁殖的优点是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缺

点是繁殖方法不如有性繁殖简便。克隆技术

自从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正式报道了苏格铸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培养

克隆羊成功的消息后,在全世界引起了一阵称为“克隆风暴”的冲击波。

植物的克隆

无性生殖(克隆)本来是一种低级的生殖方式。生物进化的层次越低,越有可能采 取这种生殖方式,进化层次越高,则越不可能采取这种生殖方式。早在许多年前,美国

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将成熟的胡萝卜高速搅拌,获得单个胡萝卜细胞,然后将这些单个

细胞置于生长培养基中,培养出遗传上完全一样的胡萝卜。现在我们可以用植物体的任

何一种活的细胞、组织、器官,经过体外人工培养获得它的完整植株。这种技术被称为

组织培养。它已用于工厂化生产花卉、作物(如甘蔗)的试管苗。

动物克隆的历程

人类通过有性生殖的方法,选育家畜品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结果是产生了一些优

良的个体或群体。它们比一般的个体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愿望。譬如,一头产奶量特

别高的奶牛,一群产毛量多的绵羊,一匹得奖的赛马或一只优秀的警犬。可是,有性生

殖的后代,其性能不一定都同亲代一样,有的甚至不如亲代。究其原因,因为卵子或精

子只携带构成亲代的、任意一半的等位基因,而等位基因几乎可以有无限的组合,因而

会产生不同的后代。兄弟、姊妹、兄妹、姊弟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就是因为极难有完

全相同的基因型。

因此,通过有性生殖保持一种特征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获得一种理想的特征如产奶

量高的奶牛,再通过无性生殖保持、扩大和繁殖这种特征,即可产生许多遗传上相同的

个体,从经济角度讲显然是很有价值的。

在研究动物克隆技术的过程中,科学界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将卵细胞培养成成体。

1951年一1959年,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朱冼等,用直径10 um^-13 um的玻璃针

刺激去卵膜的蟾蛛卵细胞,在世界上首次培养出25只蟾蛛成体,即没有父亲的癫蛤蟆。

第二阶段:细胞核移植实验。

1963年起,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等进行了大量的鱼类核移植实验。1966年,科

学家开始用两栖类非洲爪蟾进行核移植实验。

第三阶段:用胚胎细胞克隆哺乳动物。

1986年,英国科学家开始用哺乳动物做实验。在我国,1991年西北农业大学和江苏农学院克隆出羊。但是,用胚胎细胞以外的体细胞克隆出哺乳动物,则是由英国科学家

维尔穆特开创的。

“多莉”的诞生

“多莉”是世界上第一例用体细胞一乳腺上皮细胞,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复杂 的人工操作下,得到的一只小绵羊。它是令世人瞩日的重大科学成就。

克隆技术的意义及挑战

许多科学家认为,以克隆羊“多莉”诞生为标志,生物学世纪已经提前到来。克隆

技术在基础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应

用前景,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

克隆技术的成功,标志着“复制”哺乳动物的最后技术障碍已被突破。随之而来,在理论上复制人类已成为可能。所以,克隆技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也向人类提出

了严峻的挑战。这一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我们应该“扬长避短”,积极利用克隆技术对人类有益的一面,造福于人类。植物妈妈有办法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恺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第二篇:四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3、认识岩石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常见的岩石,在实验中发现岩石的基本特征。

2、能够记录观察岩石的结果,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3、培养合作探究,认真细致观察的科学习惯。

4、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观察实验用的岩石标本盒。放大镜、小刀、烧杯、滴管、稀盐酸、盘子、岩石图片。

学生准备:课下采集的各种岩石标本,并整理有关岩石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收集、观察岩石

师:地球表面是岩石构成的,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几乎都可以找到岩石,我们一起看一看岩石藏在哪里?(出示岩石图片)

交流: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岩石?你课下收集得岩石是在哪里找到的?

二、挑一挑哪些是岩石,说一说生活中岩石的用途

师:知道今天研究什么了吗?(岩石)

师:只不过今天研究的岩石被老师不小心和其他的东西混合在一起了,能把岩石挑出来吗?

生挑岩石并说明理由 岩石属于自然界沉积的物体,煤是岩石。三:通过实验观察岩石的特征

生活中的岩石种类繁多,各有特色。认识研究岩石很有用。地质学家通过地球表面岩石的分布情况可以找到矿藏。今天我们就学习地质学家的样子来认识岩石。

同学们想研究岩石的什么问题?怎么研究?请各小组商量一下,把研究的方法写在“观察记录”上。

学生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们研究岩石哪方面的问题?准备怎么研究?(桌面上准备锤子、小刀、放大镜、铜钥匙等)温馨提示:

1、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弄破手指

2、用稀盐酸时应注意不要滴在衣服和皮肤上,因为稀盐酸有腐蚀性,会腐蚀皮肤,一旦不小心滴到皮肤上,要马上用清水冲洗。

学生分组实验 交流试验结果

小结:研究岩石不能只看表面,需要研究新断面。在新断面上用小刀、铜钥匙、指甲刻画,观察痕迹可以判断它的软硬。

四、练习给岩石分类

刚才我们研究了岩石的不少特点,那你们能根据研究给收集来的岩石按硬度进行分类吗?

学生练习分类 交流分类结果及依据

交流:你们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五、课堂小结

关于岩石的研究活动,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用自己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岩石的特征,取得了不少发现和成果。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课下进行观察: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岩石?分别用来做什么?你知道是哪种岩石吗?

板书设计

认识岩石

形状、颜色(看)文理粗细(摸、用放大镜观察)

硬度(敲打、刻画)

遇酸的反应(是否冒泡)

虎滩中心小学 胡永梅 陈学玉

4、做个岩石百宝箱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教学准备:

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制作工具——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的标本供学生欣赏。

2、交流: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作成标本?

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

1、谈话:岩石制作成标本,既有利于人们辨认,又有收藏的意义,从岩石标本中人们能学到好多的知识。

2、提问: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岩石,能向别人介绍一下你所带的岩石吗?

3、学生交流

4、各组采集的岩石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为了制作出更加丰富的标本,请小组间进行交换补充。

三、制作岩石百宝箱

1、谈话: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很多种类的岩石,咱们做个岩石的百宝箱,怎么样?小组内研究一下要做岩石百宝箱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岩石百宝箱,学生欣赏岩石百宝箱,交流制作方法

4、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要注意贴上标签

四、开岩石博览会,展示岩石百宝箱。

1、展示各小组的岩石百宝箱,开岩石博览会。

2、学生进行展示并介绍。(如我们的百宝箱里有什么,岩石的特征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

3、师生小组互评: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样,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4、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

(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进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评价)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制作如何?你在搜集岩石信息方面的表现如何?

第五课《岩石的用途》

教学目标

1.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够查阅岩石方面的有关资料。2.知道人类的岩石开采活动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正反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资源的重要性。

3.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活动准备:教科书虽然没有做文字说明,但以金字塔画面蕴涵了探究岩石的用途及岩石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联系,并提示师生课前搜集有关的主题为课堂探究做资料和心理上的准备。活动过程:

一、交流岩石的用途

1、播放一些岩石用途的视频和文字资料

2、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岩石的用途,并对岩石的用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自己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并进行交流汇报、归纳整理。

二、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教师提出 “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岩石有什么关系? 地质学家怎么利用岩石寻找矿藏? 岩石中含有哪些矿物?

 拓展活动课下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办剪贴报。题目可以是岩石文化、岩石的用途、岩石资源的保护等。也可以做岩石艺术品,参观地质博物馆等等。

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那么岩石在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课件出示:岩石的各种作用的图片。探索活动: 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包括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结果,生活、学习用品,所用岩石、矿物等。关于岩石的用途,我们知道多少?交流一下吧!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介绍交流。

(2)应道学生分析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记录。(3)小组汇报交流,资源共享。3 师生小结。

岩石的用途主要有四个方面:

(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2)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3)岩石可以雕刻各种工艺品。(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自由活动:

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拓展活动:

调查人们对岩石资源造成的破坏。

第六课《岩石的风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展示风化岩石:钟乳石、蘑菇石、鹅卵石、黄山奇石等岩石)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欣赏并说出有什么想法。)

二、认识岩石的模样

2、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三、寻找岩石变化的原因

1、同学们刚才欣赏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

2、(板书: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

3、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因素。

4、教师随机分类板书:冷热、水、风、地表运动……

四、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改变。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将研究那一个问题?是研究冷热作用的,还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两个都想研究。选择好之后,再讨论你们将设计怎样的科学方法验证?(两个模拟实验同时进行)

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3、其他学生修正实验方法。

4、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真好,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方案再给你们一些小提示。看看有哪些细节是同学们没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师给你们已经准备了一些器材和实验纪录表,请各小组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案,每组派两位同学来领取。器材领到后,就请同学们开始动手研究吧!(生研究,师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7、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真棒!同时通过同学们的实验研究,的确说明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岩石变化。除了这些,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植物的根和大气也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展示:长着植物的岩石图片,师简析。)

五、了解风化

1、同学们,通过我们今天的研究你们能结合一些自然现象解释老师带来的这两个问题吗?(出示问题)能再解释老师送给你们手中的鹅卵石为什么会有大有小吗?(生解释)

2、同学们解释的真棒!(师订正)

3、那么,我们就把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板书:风化)

六、课外拓展

1、风化不但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对我们的历史文物的破坏也很大。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精美的石雕,(展示:云岗石窟)它们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中的石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是由于风化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破损已经很严重。岩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岩石与地球文明、地球生命、地球历史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

2、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图书资料,围绕本课专题内容专门制作的网站,为各小组提供信息资料卡,关于岩石用途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整理,形成汇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展示。

三、1、展示图片和播放录像资料了解人们乱开采矿产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岩石资源的破环现状和危害程度,并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保护岩石资源的建议。

第三篇:苏教版四下第二单元练习题

第二单元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ēnɡ shūɡǎn chùmì mìcuī cùmián yányōu yǎjiào xùn()()()()()()()mǒu xiēpî suìxún ɡuī dǎo jǔxiǎn wãi rãn zhīqīnɡ ãr yì jǔ()()()()()

二、多音字组词。

xìng()xiān()bï()mï()kān()

兴鲜薄báo()模看

xīng()xiǎn()bî()mú()kàn()

tiáo()qiē()háng()sā()dì()调切行撒地

diào()qiâ()xíng()sǎ()de()

三、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填由“烈”组成的词:()地抖动()的炮火()的掌声()炎炎

2、填由“心”组成的词语:()指导()帮助()学习()思考

四、选词填空。

1.爷爷()地对我说:“老师和同学是你最()的人,你可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呀!”(亲切亲密亲近亲爱)

2.小刚读了《夏洛的网》这本书,深有(),便在读书笔记上写下了自己读后的()。(感想感触感觉感受)

五、在下列各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不是同一类的,请找出来,在这个词语下面画“”。

1、电视机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

2、南瓜冬瓜西瓜苦瓜

3、铅笔毛笔粉笔电笔

4、毛衣毛裤衣服衬衫风衣

5、黄鱼带鱼鲸鱼鳗鱼鲢鱼

6、学生军人妇女医生农民

六、给下列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A、新鲜B、鲜美C、鲜明D、少()

(2)A、水满外溢 B、到处都是 C、不受约束 D、广阔()

(3)微不足道:A、细小轻微 B、计量单位 C、精深奥妙 D、衰落()

(4)无所不晓:A.天亮时分 B.知道C.使人知道()

(5)循规蹈矩:A.谋划B.规则C.劝告D.画圆形的工具()

七、根据语境写成语。

在困难面前不畏惧,我们可以用成语“、”;

对某件事情注意力集中,我们可以用成语“、”;

形容失望的心情,我们可以用成语“、”;

形容人非常多,我们可以用成语“、”;

形容水非常大,我们可以用成语“、”

八、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头是尖尖的,()总是开不快。

2、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捏,()怎样用力,()不能把它捏碎。

3、薄薄的鸡蛋壳()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4、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轻便()省料的建筑物。

九、填空。

1.形容学习不精,对知识没有深入理解的成语2个:。

2.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往小处说,就是。那么,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

3.1971年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是,设计者是。他在法国南部乡间受到一个老太太卖葡萄方法的启发:。于是采取了,的方法完成了任务。这故事告诉我们:。4.是人类的“老师”。人们根据鲸外形 “” 的特点改进了的设计。请另外说出几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例子:。

十、阅读

美的启发

我家在古城一角,窗外有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那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爸爸妈妈小声商量了一会儿,爸爸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动员,先将垃圾铲成一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丛翠竹,栽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便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不但没再来这儿倒垃圾,反而纷纷把家里的珍贵花木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树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工作之余,人们常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琴弄弦呢!

窗外,飘扬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

看着窗外的美丽风景,我蓦(mî)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美。

1.照样子,概括文章有关内容。第二节写建造花坛的经过是:铲垃圾、挑石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栽花苗、_______。(每空写3个字)

2.读读短文的第四自然段,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呢?请你模仿上面的句式写一写。窗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_______ _,__________。

(2)以前,人们把这儿当成垃圾堆,后来看到这儿变成了________,人们不但不往这儿倒垃圾,反而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这里的景色变得更美了。

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5.当人们发现“一天工夫,这儿便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是,他们是什么神态,心里又会怎么想呢?请你用几句话写一写。

第四篇:四下 数学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谁来读一读下列几组数据?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

(3)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 1 十一万吨、茶叶一百六十二万吨、油菜籽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吨。

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数。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

(1)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千是()。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读一读下列各数:2362、1002、8945。2.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一万)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使学生认识到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师:我们知道了10个一万是十万,如果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又是多少呢?

学生同桌讨论,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追问:照这样推想下去,你还能知道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10个 2 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3)小结: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的“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3.教学例题1。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题1,提问:六十一万、一百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各是多少?怎样写呢?

(1)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六十一万表示61个万,61个万是610000;一百六十二万表示162个万,162个万是1620000;一千三百四十三万表示1343个万,1343个万是13430000。

(2)写数。

学生尝试写数,小组交流、汇报。

师小结写数的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下面的填空,并组织汇报交流。4.认识数位顺序表。(1)学习“数位”。

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第11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出示数位顺序表)

教师适时讲解: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2)学习数位分级。

明确: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 3 少个“万”。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整万数的读法,即万级上的数按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多位数。2.掌握含有两级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多位数。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难点:

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说说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4250000 3040000 10500000 2.写一写。

三千零二十四万 四百万 六十五万 3.读一读。

30050000 5060000 170000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都是整万的多位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含有两级的多位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第一幅算盘图。(1)认识含有两级的数。

提问: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几位数?含有哪几级?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学生交流后得出: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八位数;含有两级,分别是个级和万级;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3,百位上是2,千位上是5,万位上是9,十万位上是3,百万位上是2,千万位上是5。

追问: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个数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组织全班汇报。得出结论: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一”,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这个数由5239个万和5239个一组成。

再问:万级上的“5239”和个级上的“5239”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虽然数字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万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万,个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一。

(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让学生根据算盘中每个数位上的珠子进行写数。展示学生写出的数,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交流写含有两级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写含有两级的数时,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各级上的数。

(3)学习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先让学生分别读出“52390000”和“5239”这两个数。讨论:万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交流后,反馈:

相同点:“5239”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作五千二百三十九。不同点: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小结:我们在读含有两级的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2.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下面两幅算盘图。(1)观察思考。

提问:观察这两幅算盘图中拨出的珠子,它们和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图中,有些数位上没有珠子,也就是一个数都没有。

(2)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说算盘中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3)写一写。

提问:有些数位上一个数都没有,该怎么写?(4)读一读。

提问:6004000和3080007这两个数中都有许多0,我们读数的时候,这些0都应该怎么读?

3.小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

指导学生先说出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再写一写、读一读。

2.课件出示下列题目。(1)读一读。

①2014年中国科技馆接待观众1900803人次。②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75700米。

③永乐大钟上铸了230184个汉字,是世界上汉字最多的大钟。学生试读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数分别是怎样读的。(2)写出下列横线上的数。

①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

②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二千一百六十万零九百册。学生独立写数,并组织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

掌握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旧知识。

(1)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63004200 125460 62006200(2)写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写的: 四十二万零三百 五千一百六十二万五千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1.读数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读一读每组数,再说说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2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题目中的三个数,再根据题意进行选择。(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题。指导学生对题目中的四个数进行分级。说明:从个位开始,每四个数位是一级。说说每个数的组成。

用分级读数法读出题目中每个数。(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这道题是读生活中的大数。在读数的同时,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写数练习。

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3题。

这道题是写整万的数。先让学生独立写出每个数,再组织交流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这道题是写含有两级数的多位数。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这题中的数和第3题中的数有什么区别,含有两级的数该怎样写,再独立完成。

2.数的意义练习。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5、8题。

10(1)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2)第8题: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

四、反思总结 1.巩固知识。

(1)在读、写大数时要注意什么?(2)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有关大数的信息? 2.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

2.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分级的方法。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下习题。

(1)说说下面各数表示的意义。3090000 506700 45000000(2)读一读。3050000 76000500(3)写一写。

一千零六万 五百三十万零六百

2.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今天就要一起来学习比亿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题3文字及图片。(1)引导学生读题。

(2)说一说题中有哪些比亿还大的数? 2.认识亿以上的数。

提问:二亿、二十一亿、八百一十四亿各是多少?(1)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

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计数器一边拨数,一边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让学生先说说下面的数各有多少个亿,再照样子填一填。二亿是2个亿

二十一亿是()个亿 八百一十四亿是()个亿

组织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独立完成填空,汇报交流。3.整亿数的写法。

(1)观察整亿数的特点:说说上面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这三个数都是整亿数,它们的万级和个级上的数字都是0。

(2)师生共同完成二亿的写法。二亿 写作:200000000(3)学生尝试写出二十一亿和八百一十四亿。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13(4)小结整亿数的写法。

先写出亿级上的数,万级和个级上一个数都没有,都写0。4.认识十进制计数法。(1)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的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出示学生填写的数位顺序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出示数位顺序表)

(2)观察思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明确: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数的意义、整亿数的读法练习,先让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说说各有多少个亿,再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1)先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2)结合数位顺序表说说“一亿、一百五十亿、十亿”各是几位数。

(3)学生独立写数,组织交流订正。3.自学“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的内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上数表示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多位数。2.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上的多位数。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发展数感。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上数所表示的含义和写法。教学难点:

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甲、乙、丙三地人口数: 甲地人口为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人。乙地人口为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人。

丙地人口为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人。写出横线上的数,并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学生独立写数,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整亿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除了整亿数之外,还有许多比亿大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亿以上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题4文字及图片。让学生读一读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理解数的组成。

(1)提问:这两个数含有哪几级? 明确:这两个数都含有亿级和万级。(2)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后得出:8个亿和9000个万合起来是八亿九千万;35个亿和2000个万合起来是三十五亿二千万。

3.交流亿以上数的读法。

(1)提问:我们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学生汇报:采用分级读数的方法,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上的数按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2)追问:如果一个数同时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呢? 组织交流,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这样的数还是采用分级读数的方法来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3)即时练习。

读出下面各数:30560000000、4750030500。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4.探讨亿以上数的写法。(1)复习整理数位顺序表。

提问:我们学过的数级包括哪几级?每级包括哪些计数单位?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位顺序表。(2)结合数位顺序表写数。

出示例4的两个数,提问:你能写出这两个数吗? 学生尝试写数,组织交流,可以在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②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

指名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八亿九千万写作:890000000 三十五亿二千万写作:3520000000(3)小结亿以上数的写法。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得出:写数时,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位写起,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反馈完善

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算盘图,说出每个数各由多少个亿和多少个万组成,再进行写一写、读一读。

2.交流讨论:在这两个数中,亿级上的数有什么不同?万级呢? 交流汇报:第一个数亿级上的数是105,万级上的数是3000;第二个数亿级上的数是150,万级上的数是300。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进率的相关知识,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和亿以上数的读、写法。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5060000000 3700800700 2.读出下面各数。1085300000 7021000320 3.写出下面各数。八亿五千一百六十万五千 四十二亿五千四百万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亿以上数的认识相关的练习。

二、基本练习大数的认识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回顾、整理有关数位顺序表、分级、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相关知识,再独立完成填空并汇报。

(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5题。

这道题是有关数的组成的练习,通过对数的组成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大数所表示的意义。

(3)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6题。

题目中每个数都含有数字“9”,但它所在的数位不同,因此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连线,再交流这样连线的理由是什么。

(4)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9题。

这道题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感受1亿到底有多大。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出1亿里面有多少个100万,也就是有多少个6吨,所以合适的答案应是600吨。

三、综合练习多位数的读、写练习。

完成教材第18~19页“练习三”第2、3、4、7、8题。1.第2题:

在读数之前要先找出最高位,主要是结合数位顺序表来进行读数。

2.第3题:

让学生感受个级、万级、亿级数在读法和写法上的联系和区别。3.第4题:

在读数之前要先思考各数由多少个亿和多少个万组成,主要采用 19 分级读数法来读数。

4.第7、8题:

在读、写数的同时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四、反思总结 1.巩固知识。

(1)在读、写大数时要注意什么?(2)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有关大数的信息? 2.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

1.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2.掌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改写。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改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下列两个数: 400000 4000000(1)提问: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2)解决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百万位上的“4”又表示什么?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意义。(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指名回答。

2.在○里填上“>”“<”或“=”。988○1000 765○489 566○581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导入:刚才,我们对于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了回顾,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万以上的多位数是否也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题5。

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这三年出版社图书的种类各是多少? 指名读一读,得出信息。2.独立思考,完成排序。

提问:这三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各不相同,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多?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少?请同学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比较和排序。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3.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比较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同的比较方法,谁的方法更加简便。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比较方法,如果没有,教师可以进行必要引导。

方法一:370000>300000>250000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看三个数的位数是否相同,三个数都是六位数;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追问:如果最高位相同,又该怎么比呢? 生答: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数就大„„

方法二:250000=25万,300000=30万,370000=37万,37>30>25,37万>30万>25万

5.数的改写。

(1)引导学生关注数的改写过程。

提问:第二种方法可行吗?在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时,要先做什么?(将三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追问: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比较方法,提问:两种比较的方法相同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领悟到:将这三个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再比较更简便。

(3)小组讨论:怎样将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组织交流汇报: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4)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6300000000=()亿 7000000000=()亿 7700000000=()亿

()亿>()亿>()亿

23(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级,再读一读,最后再在教材上进行改写。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先比较大小,再说说大小比较的方法。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讲评、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教学内容:近似数。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 25 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84204 386685 39万

26(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7(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

能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整理。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多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1.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多位数的认识,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内容?

2.导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练习。(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的整理。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单元所学的多位数 29 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2.组织汇报交流,梳理知识。(1)数位顺序表。

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提问: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每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组成有什么相同点?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归纳:多位数的读、写法。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

我们学习了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个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又该如何改写呢?

(4)近似数。

提问:什么是近似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三、综合运用提升

完成教材第25~26页“整理与练习”中的“练习与应用”第1~6 30 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讲评,组织汇报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完成“探索与实践”第7、8题及“思考题”。教学反思:

第五篇:第二单元 书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书,包括4篇主题课文:《神奇的书》、《忆读书》、《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还有一个实践活动,围绕读书活动开展。本单元的4篇课文,通过著名作家的亲身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的介绍,引导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文章,了解书对人生的启迪和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对书的热爱之情。

2、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提纲笔记和批注笔记,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联系课文内容,了解“总而言之”等语言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4、背诵《神奇的书》和《走遍天下书为侣》以及其他两课优美的段落,积累与读书有关词语、成语、格言、警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体验。

5、继续学习自己出题检查阅读效果(拓展阅读课文)。

6、能设计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7、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小结,抓住要点,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养成每单元都进行小结的习惯。

8、自学至少14个生字,会认会写。教学重点: 了解书对人生的启迪和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对书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学习自己出题检查阅读效果。教学准备:

1、有关四位作家的资料。

2、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名家和名著的资料:柳宗元、李贺、李清照„„《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

3、整理学生自己读过的书贺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课时安排:

《神奇的书》

2课时 《忆读书》

2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

2课时 《我的“长生果”》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习作

2课时

神奇的书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介绍了书带给人们的是乐无穷,它是知识的海洋,给予人世的真谛、净化人的心灵。全诗共有4个小节。读时琅琅上口,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儿。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的内涵。

2、抓住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理解。

3、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谈谈书带给人们的实际效用——举例说明,从而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情。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书有关的资料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中书带给你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诗的脉络

1、认字环节。点出 “履”“扉”这个字,并解释 以及这几个词浩瀚、一贫如洗、朴质无华

2、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建议:由学生说出书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伺机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读:齐读、指明读、比赛读、男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书的神奇。激发读书的热情)

3、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

(诗中之字贵如金,浓缩就是精华,每一小节短短的诗文都可以成为每一位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源泉,他们可以给每个人带来一个与书结伴的故事,从而升华自己的感性认识。重点对2、3、4小节加强理解)

三、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你曾经都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感悟?

(学生从读诗、体会诗、再到讲故事经历了这样步步洗礼,感情的升华,让学生脱口而出自创得诗歌,有了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你能尝试着背诵本篇诗歌?

(从读诗、悟诗、讲诗再到背诗学生已经对本课诗文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下步的仿写诗歌做好了充分准备)

四、拓展延伸

拿起手中的神奇之笔,续写《神奇的书》这首诗,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通过阅读得步步熏陶,感情的积淀,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发挥自己的想象翅膀,给他们一次创作自己诗歌的机会,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找到了切入点,逐步建立对诗歌的敏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此环节是一个拓展环节)[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读时琅琅上口,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全诗4个小节,短小精悍却富有哲理。作者以形象的比喻,简明的语言,介绍了书给人们带来了乐趣,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美丽与魅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设计了自由大声朗读、自由读、默读、齐读、同桌合作读、接读、比赛读等各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了思想感情。

在教学第一、二小节后,指导学生仿照前两段写一写。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虽说孩子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但是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体现了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现摘录如下: 没有一艘飞快的潜水艇,能像一册书籍,带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

没有一艘非凡的轮船,能像一句名言,带我们感悟人世的道理。

忆读书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稳重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再文章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准备:课前找四大名著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要看好书,而且要勤看书。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那么大家请默读课文并找出作者读书体会的句子。

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够使学生明确读课问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后,你认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从这九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得进一步学习。

2、读书又那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精忠说岳》、《封神榜》„„

4、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红楼梦》中得人物命运、有关《水浒传》中得人物名称、有关《三国演义》中得人物分类等等。

在介绍相关作品事加紧对课文得深层探讨,如:

1、“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凑成”“勉勉强强”“写满”等词语应怎样理解?)

“凑成”这里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写满”有“凑满”之意。这三个词强调指出:《水浒传》中作者因要着力刻画林冲等人的性格,因而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个性写得鲜明。

2.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表现了冰心老人读书时的着迷。

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既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嗯,同学们读了这么多的书籍,冰心奶奶也读了不少,最后她来了一个小总结,她是怎么说的?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否重复?)

不重复。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有自豪之感。

四、总结提升,情感熏陶。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五、作业:

写一片读书笔记,并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

六、板书设计:

忆读书(冰心)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教学反思:

《忆读书》是写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很快就能找到文章的中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好书非常感兴趣,听得来津津有味。课文较长,我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学生在朗读上锻炼少了,所以,本堂课不算出彩。上了这节课,就感觉自身的文学底蕴较差,不够游刃有余,还将加强文化修养。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材分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文章语言浅显易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方法,角度新颖,表达独特。文章通过作者 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书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会友”的习惯。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释题明意,导入新课

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侣”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在设想中,质疑课题,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2、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3.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5、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通过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作者善于运用设问、反问、列举等修辞方法,尤其是一些灵动鲜活的比喻,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显得活泼而又形象,简单而又深刻,生动地传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仔细品位,欣赏,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去。达到积累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交流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举行“以此为侣,其乐无穷”辩论会。

【通过交流读书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更充分的理解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而辩论会的举行,更让学生彻底地领会读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能带给我们精神的享受。】

教学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它用比较的手法阐述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

文章中有这样几个地方学生开始很难理解:“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学生开始很难解,于是我与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商量怎样引导学生,有的老师说,可以从语言文字的品味去引导,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有的老师说,应该从生活中的实例去引导,比如生活中的友谊,生活中的家,立刻就有老师反对,那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真想不到你还懂这个。有的老师建议,让学生从读书的角度谈自己的体会,这样更直接,避免拐弯抹角,把学生转糊涂了。

上课了,我从读书的角度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于是我引导学生,“读一本书有四遍的同学把手举起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有30个学生曾经读过一本书有2遍以上,有16个同学读一本书有4遍以上,有5个同学读书一本书有5遍以上,甚至有一个同学读《三国演义》7遍之多。看来从读书的角度引导学生,有戏!于是我接着问:“你们想知道王威为什么能读《三国演义》21遍之多吗?”学生们纷纷要求王威说说原因。王威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其实第一次是妈妈逼着我看的,也没大收获。当我读到‘宴桃园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的时候,我才感兴趣的。后来我读到《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我想知道诸葛亮到底有多神,于是又我翻起了这本书,这次,我专门看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发现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善用人。”“你后来为什么又看了那么多遍呢?”“我想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愿意帮刘备做事,还忠心耿耿。于是我就又去看有关刘备的章节„„这样,我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而且每次都能收获一些新的东西,所以看了这么多遍。”他说完,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羡慕地看着他。我趁机引导其他学生也说说自己读书的过程,最后我点拨:“他们为什么能看一本书那么多次呢?”学生有所感悟地说:“是因为他们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书、自己喜爱的书。”“你们遇到自己喜爱的书会怎样?”“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书就像你的朋友、你的家„„”“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至此,学生已完全沉浸在课文中,不由自主地朗诵起来。学生明白,课文中的朋友、家实际上是在说读书,“真想不到你还懂这个!”是说我们再次读那本书的时候,就会有新的发现;“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是说每次看同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以前忽视的东西的时候,那种恍然大悟的感受。

语文天地二 第一课时

《我的“长生果”》

一、读了课文,你大体了解了什么?

1、本文以读书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继续的,找出有关词语。

2、课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3、理解重点句子。

二、指导学生如何读书

(一)、学生讨论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1、既要注重博览,又要有所侧重。

2、要安排好读书时间。比较厚的书,要用化整为零的办法读。

3、晚上读书效果比较好,就把每天读书的时间安排在晚上。

(二)指导学生如何了解书的大致内容

1、看目录可以了解书的基本内容。

2、看内容提要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了解书的内容。

3、看序言或后记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和价值。

(三)怎样选书

1、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自己需要的书。

2、注意是不是好书,是不是精品。

3、看看作者是不是名家,是不是有知名的,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

第二课时

一、讨论各种读书方法

1、朱熹的读书方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2、学生交流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二、制定读书守则

读书时动笔:写摘要、做批注„„ 学会使用目录。

边读边想象书中描绘的情景。先要读懂,再评论。

三、单元小结

1、学生自我评价

2、学生他人评价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它不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是一项新鲜而古老的训练内容,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在平时训练中,要让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历来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与形式。

下载四下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教学参考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下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教学参考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下第二单元课文理解题

    四下第二单元课文理解 中彩那天 1. 为什么说“一个人主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答:一个人活得诚实、有信用,即使他很贫穷,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高尚的品......

    四下第二单元练习题(精选五篇)

    5 苹果里的五角星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xī shēng shū tú àn qiáo yi qiáo xún guī dǎo jǔ gǎn chù lán yāo chuàng zào mâi l......

    四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模版)

    表达:不拘形式的说写见闻 教学目标: 1.关注生活体验,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捕捉习作素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

    语文:第二单元 8 将心比心 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下)

    【标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课《将心比心》。 【课标要求与分析】: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

    四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备课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

    四下第七单元作文教学

    第七单元作文教学(写敬佩的一个人) 2009-03-16 18:49:45| 分类: 小学四年级|字号 订阅 一、习作内容解读 武老师:老师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1.本次习作,安排了写......

    四下第二单元近反义词.(5篇材料)

    5、中彩那天( 第 二 单元) 近义词:安慰——宽慰 拮据——困难精湛——精深 器重——重视 崭新——簇新 馈赠——赠送 迷惑——迷惘 教诲——教育、教导维持——保持辨别——分......

    四下语文第二单元(写写帮整理)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以诚待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还有一个语文园地。四篇文章充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