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案
潘小明《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听课笔记]
一、导入:
师:(拿出一根黑色电线)这是什么? 生:电线。
师:它干什么用的?数学课上肯定不是用来通电的。生:(笑)用它可以围一个长方形。
师:(又拿出一根红色电线),刚才那根黑色电线长20厘米,这根红色电线比它长一些,有24厘米。你猜这根电线干什么用的?
生:刚才那根是围长方形,那这根就围正方形。师:呵呵,还是围长方形的。
二、作出猜想:
师:有两根铁丝,一根长20厘米,另一根长24厘米,用这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哪根铁丝围成的长方形大?
生:我觉得红色的那根铁丝周长长一些,所以它围成的长方形面积也就大一些。
三、实践验证
师:(板书: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大)这仅仅是个猜想,需要进行验证。(板书:在这句话后面打上“?”)你准备怎样进行验证呢?
生:我准备用铁丝围一围来验证。
师:好,咱们就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请大家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两根铁丝围的过程(说明:方格纸上两点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注意在画的时间要保证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必须是20厘米和24厘米。
(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探究,老师巡视)
师:谁能将你的实验结论及依据向大家汇报一下。生1:我觉得这句话是对的。我是把20厘米的铁丝围成了一个长9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我又把24厘米的铁丝围成了长9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27平方厘米,所以这句话就是对的。
师:这位同学通过动手实验,发现这句话是对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两种围法)
生2:我觉得这句话是错的。我是把2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我又把24厘米的长方形围成了长1厘米、宽13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13平方厘米。(多媒体课件演示)
师问生1:听了刚才那位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1:他举的例子确实是用20厘米铁丝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而有24厘米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所以我觉得他说得对,这句话是错的。
生:这里“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长”,也就是说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一定长。可是不一定就长,所以是错的。
生3:我觉得这句话既是对的,又是错的。师:这是一道判断题,判断能够既对又错吗? 生4:我觉得有的时候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大,有的时候周长短的长方形面积大。
师:你这还是和刚才那位同学是一个意思,等于没说。生5:我觉得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大;周长短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小。
师:验证时只要找到一个反例就可以说明这个结论是错的。
生6:我刚才围的都是24厘米长的铁丝,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我围的第一个长方形长是11厘米,宽是1厘米,它的面积是11平方厘米。我围的第二个长方形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我发现这个长方形越接近正方形,它的面积就越大。
四、深入探究
师:它说了几层意思?
生7:他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第二层意思是这个长方形越接近正方形,它的面积就越大。
师:越接近正方形,“接近”是什么意思?请大家与同伴交流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生:……
师:长和宽之间的相差数越小,面积就越来越大,那大到什么时候就不能再大了呢?
生:当它变成正方形时,面积就最大。
师:当长和宽相等时,面积最大。对于其它周长的长方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谁能举例验证?
生:我就用周长20厘米的铁丝来围,如果围成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面积最大。
师:同学们通过实践,举反例否定了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大这句话。我们通过观察进一步看出了当长与宽越接近的时候,长方形的面积也就越大;当长和宽相等时,面积最大。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举例,我们在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中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四、巩固练习
师:一个用竹篱笆围成的长方形鸡圈,长12米,宽6米,现在要进行扩建,要求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增加鸡圈面积,你行吗?最多能增加多少面积?
生:最多能增加9平方米。
师:你怎么想的?怎么知道是9平方米的? 生:……
(由于是现场听课记录,所以内容记得不够准确全面,还望网友们原谅。)
第二篇: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板书: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
晨要跑多少米?()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四、本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五、课后作业
1.填表.
图 形 长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边 长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7米,宽4米 12 分米 周 长 面 积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第三篇:长方形面积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执教:魏平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
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执教:魏平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钉子板 活动记录单
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
都搜集到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
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
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
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 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
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
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 好,听好活动要求: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
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
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想来几人来几人。
其他小组也来汇报。
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
你们同意吗?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习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们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
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四篇:长方形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祁连路小学
李莉
教材分析:
本课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标题为“长方形周长”,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把正方形周长作为特殊的长方形来呈现,根据其自身的特征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二是不出现周长的计算公式,教科书中呈现的多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对周长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探索并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理解了周长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一、复习“周长”的意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首先是从周长的名字想到──周长就是一周的长。比如,三角板的周长就是三角板一周的长度。
生:围成一个物体的一周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如我的腰围、胸围等等(边说边比划),还有一棵古树的树干的周长,就是围绕树干的一周的长度,我上次看到一本书讲,有一棵古树的树干的周长有十几米呢。
生:围成一个图形各条边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比如三角形就是三条边的总和,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和,五边形就是五条边的总和,六边形就是六条边的总和……反正有几条边,就是把几条边加起来的总和。
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谁愿意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里的长度?(学生上来指出)
(学生讨论、反馈)
师:(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圆形)老师这里有许多的平面图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红笔描一描各个图形的周长。
(同学们拿出桌上同样图形的纸描起来)
[通过举例子、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复习“周长”的含义,体现“周长”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摒弃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背定义”的复习方式。]
二、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周长是有长短的。你能判断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谁长一些”来引导学生的猜想,激发探究欲望。]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现在有三处不同意见,谁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让大家心服口服。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讨论,或同桌交流)
生:我想用一根细线来“围”住图形,然后再量一下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生:我想把这两个图形都围绕一个尺子滚动一周,就能知道论谁的周长大一些了。
生:我想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比较了。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都可以求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也能比较出它们的长短。但是,如果我们要大家比较的不是两个图形,而是两个不同操场的周长,那么用哪一种方法比较方便又比较准确呢?
生:用“滚”的方法是不行的,“围”的方法太麻烦了,用“先量再算”的方法比较方便准确。
[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
师:我们先来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这位同学想到先量后算的方法。那么该怎样量?又怎样算呢?
生:我认为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了。
(一)长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对!现在,请同学们看题(出示课本上的例题:一个长方形,先量一量,量出长5厘米,宽3厘米(在图片上标好长和宽),周长多少厘米?)请大家独立思考完成。
(同学们独自进行计算后,再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
(1)5+3+5+3=16(厘米)
周长=长+宽+长+宽
(2)5×2+3×2=16(厘米)
周长=长×2+宽×2
(3)(5+3)×2=16(厘米)
周长=(长+宽)×2
师:大家自己已经总结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生:我喜欢第一种,它是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说的“把四条边加起来算周长的方法”确实不错!大家说,对不对?
生:我喜欢第二种,它是先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再相加就行了。
师: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生:他说得是对的!原来我也是这么算的。后来又想: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正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再乘2不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吗?所以我喜欢第三种方法。
师:这位同学既尊重别人的发言,又很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同学鼓掌!(大家齐鼓掌)其实,大家刚才都在动脑筋、想办法,都不错!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肯定学生各种算法,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也没有十分强调哪种方法最简便,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思想,目的有两个:一是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逐步学会表达的自己想法;二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二)正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现在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
生:就是把四条边加起来。
生: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
师:现在有一个正方形,请你量出它的边长,并计算它的周长。
(同学们自行计算后交流反馈)[同样是体现了计算正方形周长的不同策略,让学生从中体会正方形其实就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谁来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的周长?(小组讨论、总结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集体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格子图中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量一量、算一算,验证自己的发现。
[鼓励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防止死记硬背,更是对周长本质理解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长、正方形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师: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生独立思考,之后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师引导学生尝试画一画,表示出题目的意思)
生:围栏6米长的边有一条,4米长的边有两条。(利用墙做6米长的围栏)
生:围栏4米长的边有一条,6米长的边有两条。(利用墙做4米长的围栏)
师:那请你们说一说为什么围成的围栏只有三条边?(充分理解一面是墙,加深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那请你把这两种方法都算一算吧。
三、周长计算的应用
1、周长的基本应用。出示书第49页的第1、2题。
2、引深拓展。
出示书第49页的第5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真观察并找到捷径,体会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周长和原图形的周长相等。]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第五篇:长方形周长教案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孙多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页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四根棍子 刻度尺 教学过程 :
一 温 故
1你会填吗?(依照第一行填第一行)
3+1+3+1=8
3x2+1x2= 8
(3+ 1)x2=8 2你会说吗?
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形的周长>
(1)(多媒体演示一段录像,最后定格在长方形的玻璃碑上)设置问题给这块玻璃向上铝合金边需要多长的材料?(长3米宽2米)
(2)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的特征和周长
二 知 新
1动手实践操作
请拿出你准备好的学具,你能摆出一个长方形吗并算出它的周长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肯定了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
指导学生解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四种方法的方法,并用多媒体演示相关内容(方法一由老师先演示,其余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完成)
方法
1、把四条边的长度相加求周长。【演示:周长=长+宽+长+宽】
方法2:长方形对边相等,用两条长加上两条宽,求出周长。
【演示:周长=长+长+宽+宽】
方法3:长方形对边相等,分别求出两个长和宽,再相加求出周长。
【演示:周长=长×2+宽×2】
方法4:长方形对边相等,先求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乘2求出周长。
【演示:周长=(长+宽)×2】
同学们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通过引导同学们对四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肯定了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同时总结出简单且容易理解和应用的第四种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三 时习之
我会判断:
1、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
3、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2米,它的周长是10米()
我是计算小能手
求下列图形的周长。
(3+6)×2 =9×2 =18(厘米)(2+5)×2 =7×2 =14(厘米)我会应用
一个长方形的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我会思考:
.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哪条路近些?
四.全课小结:
我学到了什么?长方形周长=(长+宽)×2
五.作业:课本47页第3题 六.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两个条件:长和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