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长方形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2.问: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谈话:通过我们对两组长方形的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这说明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交流共享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分别填写在表格里。
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互相交流,各自填表。
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问:每个长方形中正方形卡片的个数你们是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说给大家听听。表中长方形的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所用卡片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三、例题教学。
1、出示左图,谈话:要求你们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么工具?量面积用什么量?怎样量?
学生动手测量左图。谈话: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2、出示右图,谈话:这幅图你打算怎样测量它的面积?每人各自在书上测量,如果面积单位不够用,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与同学商量。
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量面积的?(可以沿着长摆一行,共5个面积单位;沿着宽摆一列,共用4个面积单位,说明每行5个面积单位,可以摆4行,一共20个面积单位,面积是20平方厘米。
3、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谈话: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你们是不是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小组内讨论。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讲述:这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了更简明,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S=a×b。在这个公式里,S表示什么?a表示什么?b呢?
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你能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释一下刚上课时我们讨论的两组?形为什么宽相等、长越大面积越大,长相等、宽越大面积越大吗?
小结:要从一个长方形上剪下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4、完成教材第69页“想想做做”第10题。
教师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在小组中讨论: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一行摆几个 × 摆几行
长方形面积= 长 × 宽
S=a×b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引导学生对面积的推导,一步步引导学生一行个数,行数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采取知识的迁移和转化,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
第二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在本单元中,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过去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把重点都放在应用公式计算上。现在的教学应该把精力放在探索面积计算公式上。因为接受和按公式计算并不困难,而探索这些求面积的公式,有利于发展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让学生在探索公式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研究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想象推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建立从形到数的表象,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理解、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体验探究分析的乐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分析推理能力。【设计理念】
1.关注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却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2.关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和基本结构在头脑中形成的概括化得形象。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借助不同方法反馈沟通的过程,从具体形象到半抽象到抽象,从形到数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1.眼力大挑战
(1)用 1厘米长的线段,去估计5厘米长的线段。
(2)把线变成面,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估计一个面积是15平方厘米的长方形。2.过渡:你有办法准确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咱们来动手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以线引面,将长度单位的测量的基本活动经验迁移到平面图形的面积测量上来,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愿望,并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主动探索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做好铺垫。】
二、操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1.出示活动要求
(1)同桌商量:准备怎么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摆一摆、画一画或量一量。(2)动手操作,把方法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并保留住你的方法。2.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3.汇报反馈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全摆满,有的学生可能只摆长和宽,有的学生可能不摆,只量出长和宽就知道面积啦。老师先给予肯定,然后分层展示反馈。
第一层:展示全摆的学生作品。
组织: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呀?你是怎么数的?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一个一个数,有的学生可能用乘法数。
重点反馈第二种方法:5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每行摆的个数)3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摆的行数)
小结:用每行的个数乘行数算出它的面积。
第二层:展示只摆了长边和宽边的学生作品。组织:这样摆,谁看得懂? 反馈:谁还会想象?上来指一指?
课件演示
小结:他们用了这么少的小正方形同样能想象出每行摆的个数和摆了几行。
第三层:展示画的方法。
组织:这位同学的方法更有意思。你们能看得懂吗? 引导:为什么5个空格就能摆5个? 课件演示
小结:原来不摆也是能想象出每行摆的个数和摆了几行。
第四层:展示量的方法
组织:这种方法,谁又看懂了?我来采访看。
引导: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怎么乘一乘就能求出面积啦? 课件演示
小结:原来用量也是能知道每行摆几个,可以摆几行,太牛了。4.沟通四种方法的联系
课件展示4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你觉得哪种方法操作最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借助不同方法反馈沟通的过程,从具体形象到半抽象到抽象,帮助学生真正建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每行摆的正方形个数乘上行数,从形到数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想象推理,概括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量出2号长方形的面积并说说道理。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一个一个摆,有的学生可能用先量再计算。2.汇报交流
重点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3.概括公式:我们求了这么多长方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可以长乘宽? 强调:知道了长就知道每行摆几个,知道了宽就知道摆这样的几行。(箭头)
【设计意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所有面积公式的基础,小学阶段又不能证明,只是一种公理化,因此用一个例子是不可靠,需要大量的数据来验证。本环节,除了让所有的学生应用每行摆的正方形个数乘上行数方法之外,还要借助具体的数据,想象,推理,概括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次让学生意义建构面积中长×宽的内涵。】
(三)变化迁移,探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计算长9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2.把长方形变成长7厘米,宽5厘米的。
反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面积怎么变的?如果我把宽变短,面积会怎么变? 【设计意图:在数轴上显示图形计算面积,借助计算变化的长方形面积,让学生观察发现长不变,宽每减少1厘米,面积就减少9平方厘米的规律,使长方形面积公式中长和宽的涵义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同时,深刻感受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之间关系。渗透数形结合和函数思想。】
3.把长方形变成5×5的正方形,计算面积。反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说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有的学生可能说正方形的面积=边长×4。
引导:5×5或5×4
概括: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念有两条:一是儿童的认识是在主客体的互相作用中形成的,应十分强调活动;二是主体的认识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其中“同化——顺应——平衡”是建构的基本环节。这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纳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也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探索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优化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取得了认识上的平衡。】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揭题。
三、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花坛,算出它的面积。
2.变式练习:有个长方形花坛它的面积和这个正方形一样的,它的长是9米,宽是多少米?
分析:为什么可以用36÷9 3.开放练习:面积是36平方米的花坛可以长成长是9米,宽是4米的长方形,也可以长成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那么一个面积为36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坛还可以长什么样子?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3个练习的设计简约有效,既统一,又层层递进,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此外,借助开放的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拓展延伸:宽不是整米数的面积计算。
讨论:面积36平方厘米我非要每行画8个,可以画几行?
提升:其实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不仅适用于整数,它同样可以用于小数、分数等,当然我也可以把大的单位面积换成小的面积单位计算。
【设计意图:在整个面积推导过程中,受学情限制,我们总局限于研究整厘米数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不得不说是公理化建构过程的一个遗憾。为此,课末我们借助出现宽不是整数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让整个研究更严谨。于此同时,凸显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它同样可以适用于长和宽是小数、分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
四、全课总结
我们一起来跟着课件静静地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每行的个数×行数=长方形的面积 × 3 = 15 7 × 4 = 21 6 × 4 =24 6 × 5 =30 „„
长 × 宽=长方形的面积 5 × 5= 25平方厘米 边长 × 边长=正方形的面积
第三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的操场面积,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拼摆,可行吗?(不可行)
那有没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科学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学习新课.
1.动手操作,弄清基本关系:
每排个数、排数与总个数的关系.
请同学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的长方形想:一排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一共摆了几排?(学生操作时,老师把表格画在黑板上)
(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老师依次在表格中板书出来)
请同学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这个长方形.
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有多少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
前面讲过有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面积”代替“总个数”,在表格图“总个数”下面写上“面积”(平方厘米).
下面就用简便方法计算长方形面积.
2.想象操作,弄清过渡关系:
长与每排个数、宽与排数的关系.
投影出示:C
思考:这个长方形长4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不用动手摆,脑子里想一想.如果长方形长5厘米、10厘米……一排可以摆几个呢?
那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长几厘米,每排就摆几个.
师:那么就是说,长可以代替“每排个数”.老师在表格中“每排个数”下面写出“长”(厘米).
再看,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沿着宽可以摆这样的几排呢?同学们不用动手摆,怎么知道可以摆3排呢?能不能说出宽与排数的关系?
生: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成这样的几排.
师:那么,也就是说用“宽”可以代替“排数”.(老师在表格中的“排数”下面写上“宽”(厘米).
请同学们很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3.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投影出示:D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对照表格,请仔细观察,再回忆一下,刚才的图A、图B、图C、图D.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最简单的)谁能概括出来?
学生总结归纳出:
长方形面积=长×宽(老师板书)
回顾一下,对照表格进行验证.
出示例题: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请同学们自己解这道题.做完后,互相交换检查一下.
订正时,老师板书:
5×3=15(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看书,质疑.
三、巩固反馈.
1.填表.(学生口答)
2.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 ).
A.18厘米 B.18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周长是( )
A.24分米 B.32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问:它的长和宽分别可以是多少米?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要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长和宽的单位名称要先统一)
五、课后作业.
1.一台电视机的外壳,一个面的长是44厘米,宽是3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量出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算出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选择一块长方形的地,沿着地边量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再算出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平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5times;3=15
长times;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124页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做一做”中题目,练习二十八的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立即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而且,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片和正方形手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计算。出示:4分米
3分米
二、新授。
1、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将复习2中图形改为:3分米
3分米
问:当长和宽都是3分米时,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又应该怎样计算?
生答,师板书:3times;3=9(平方分米)
边长times;边长=面积
2、“做一做”的题目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和手帕,量一量它们的边长,再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二、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6、7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
让生读题,问“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说明什么?再让生计算。
3、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
先让生动手操作,再让生计算。
4、练习二十八的第10、11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平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 5×3=15
长×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推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教法:
引导探究法。
五、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前面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是怎么规定的?用手比划一下。
2、你想用什么单位度量你的课桌?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呢?
3、咱们学校的大操场用什么度量呢?还能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吗?看来摆正方形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那就方便多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节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如果你有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把他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呢?
(1)生独立思考,用拼、画等方式完成。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讨论:你们拼出形状各异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4)汇报结果:
A、因为都是1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所以是12平方厘米。
B、数出来的。
C、用长乘宽的办法
2、探究长乘宽的方法。
(1)先让第三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2)先观察你们拼的长方形中,长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长是几厘米,宽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宽是几厘米?再说说长方形中所含平方厘米数是多少。把结果填写在课本77页。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行的块数乘行数等于总块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每行的块数等于(长),行数等于(宽)所以得到:长乘宽等于面积。
3、验证与应用
再画一画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怎样求面积?口述如何摆。
(三)及时联系,巩固新知。
1、联系二十九第2题。
2、78页做一做。测量时取整数。
(四)交流收获,小结全课。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运用今天的知识,你能解决身边一些物体的面积吗?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
生:一排有5个1平方厘米,有4排,一共有20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
导语:有些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办法数不出来,有些面积比较大的,如长方形操场,教室地面,用摆的方法也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找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计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生回答后师总结:一排摆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表内板书:[长(cm)宽(cm)]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讨论:仔细观察表格内长、宽、面积的数据,2人一组讨论: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初步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长×宽
4.深入探讨.
师: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个例子.2人一组用12个1平方厘米摆成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摆的方法多.1个同学做记录.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问: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你能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字母公式是:
[板书:S=a×b]
5.释疑
师:复习中画面七那个长方形你能准确地求出它的面积了吗?
生:先测量长和宽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列式计算.(口答)
2.判断对错.
(1)5×2=10(dm) ( )
(2)(5+2)×2=14(dm) ( )
(3)5×2=10(dm2) ( )
(4)2×5=10(dm2) ( )
反馈:(1)为什么错?
(2)求的.是什么?(周长)你能指一指求的是哪里吗?
(3)求的是什么?请你指出来.
(4)为什么对?
3.动手实践.
师: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2)汇报分工情况.
(3)分小组进行测量.
(4)反馈交流.
选测量正方形的小组,问:长和宽相等了,是什么形状?你能总结出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
4.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看书、释疑)
5.思考题.
求阴影面积?单位:cm2
(多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 )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3.播放录像,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教者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录像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评析: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目标。而教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评析:教师通过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思考题。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
[评析: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运用刚才的发现进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正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评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教者设计达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评析:整堂课的主体性学习,首先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学习“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后者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习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整堂课临近结束之际,教者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后,教者话锋一转:玻璃的面积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状也要相同,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略)
板书:
[总评: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层面进行改革,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论是教师的启发、提问,还是学生的讨论和动手实践,这些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纵观这节课体现的设计,包括师生间民主合作、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把知识、方法和能力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等等,都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7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230 1820 2440
354254452
2.把两位数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15=( )( ) 30=( )( ) 24=( )( )
3.应用题: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6125 6(125)
=725 =660
=360(元) =360(元)
你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
(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125= 6(125)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算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 1 3552
学生试做
(2)订正:使学生明确简算方法
3552
=35(52)
=3510
=350
(3)拓展补充4529
(4)学生完成做一做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2516
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16分成 44,这样254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516
=25(44)
=2544
=1004
=400
②启发学生想不同的算法.
(2)拓展补充
1512怎样算比较简便?
(3)练习:10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2745 (2)1512
=27[( )○( )] =15[( )○( )]
=27[( )○( )] =15[( )○( )]
=27[ ]=15[ ]
= =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
46254=46[( )○( )]
3.练习二十五1题
4.练习二十五3题(填写在书上)
5.练习二十五5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五4题.
六、板书设计
简便算法
有时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和积,比较简便.
例1:3552
=35(52)
=3510
=350
有时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 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例2:25162516
=25(44) =25(28)
=2544=2528
=1004=508
=400=400
第四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汇编8篇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 )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3.播放录像,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教者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录像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评析: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目标。而教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评析:教师通过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思考题。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
[评析: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运用刚才的发现进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正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评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教者设计达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评析:整堂课的主体性学习,首先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学习“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后者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习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整堂课临近结束之际,教者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后,教者话锋一转:玻璃的面积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状也要相同,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略)
板书:
[总评: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层面进行改革,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论是教师的启发、提问,还是学生的讨论和动手实践,这些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纵观这节课体现的设计,包括师生间民主合作、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把知识、方法和能力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等等,都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的操场面积,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拼摆,可行吗?(不可行)
那有没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科学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学习新课.
1.动手操作,弄清基本关系:
每排个数、排数与总个数的关系.
请同学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的长方形想:一排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一共摆了几排?(学生操作时,老师把表格画在黑板上)
(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老师依次在表格中板书出来)
请同学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这个长方形.
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有多少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
前面讲过有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面积”代替“总个数”,在表格图“总个数”下面写上“面积”(平方厘米).
下面就用简便方法计算长方形面积.
2.想象操作,弄清过渡关系:
长与每排个数、宽与排数的关系.
投影出示:C
思考:这个长方形长4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不用动手摆,脑子里想一想.如果长方形长5厘米、10厘米……一排可以摆几个呢?
那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长几厘米,每排就摆几个.
师:那么就是说,长可以代替“每排个数”.老师在表格中“每排个数”下面写出“长”(厘米).
再看,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沿着宽可以摆这样的几排呢?同学们不用动手摆,怎么知道可以摆3排呢?能不能说出宽与排数的关系?
生: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成这样的几排.
师:那么,也就是说用“宽”可以代替“排数”.(老师在表格中的“排数”下面写上“宽”(厘米).
请同学们很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3.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投影出示:D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对照表格,请仔细观察,再回忆一下,刚才的图A、图B、图C、图D.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最简单的)谁能概括出来?
学生总结归纳出:
长方形面积=长×宽(老师板书)
回顾一下,对照表格进行验证.
出示例题: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请同学们自己解这道题.做完后,互相交换检查一下.
订正时,老师板书:
5×3=15(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看书,质疑.
三、巩固反馈.
1.填表.(学生口答)
2.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 ).
A.18厘米 B.18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周长是( )
A.24分米 B.32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问:它的长和宽分别可以是多少米?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要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长和宽的单位名称要先统一)
五、课后作业.
1.一台电视机的外壳,一个面的长是44厘米,宽是3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量出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算出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选择一块长方形的地,沿着地边量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再算出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推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教法:
引导探究法。
五、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前面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是怎么规定的?用手比划一下。
2、你想用什么单位度量你的课桌?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呢?
3、咱们学校的大操场用什么度量呢?还能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吗?看来摆正方形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那就方便多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节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如果你有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把他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呢?
(1)生独立思考,用拼、画等方式完成。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讨论:你们拼出形状各异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4)汇报结果:
A、因为都是1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所以是12平方厘米。
B、数出来的。
C、用长乘宽的办法
2、探究长乘宽的方法。
(1)先让第三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2)先观察你们拼的长方形中,长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长是几厘米,宽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宽是几厘米?再说说长方形中所含平方厘米数是多少。把结果填写在课本77页。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行的块数乘行数等于总块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每行的块数等于(长),行数等于(宽)所以得到:长乘宽等于面积。
3、验证与应用
再画一画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怎样求面积?口述如何摆。
(三)及时联系,巩固新知。
1、联系二十九第2题。
2、78页做一做。测量时取整数。
(四)交流收获,小结全课。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运用今天的知识,你能解决身边一些物体的面积吗?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平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5times;3=15
长times;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124页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做一做”中题目,练习二十八的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立即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而且,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片和正方形手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计算。出示:4分米
3分米
二、新授。
1、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将复习2中图形改为:3分米
3分米
问:当长和宽都是3分米时,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又应该怎样计算?
生答,师板书:3times;3=9(平方分米)
边长times;边长=面积
2、“做一做”的题目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和手帕,量一量它们的边长,再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二、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6、7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
让生读题,问“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说明什么?再让生计算。
3、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
先让生动手操作,再让生计算。
4、练习二十八的第10、11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六接录面积的摹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平面图形而积计算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找出长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总结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安排。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如何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如何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己经学习了面积的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并且会用面积单位直接I.m.平而图形的面积。但用这种方法比较麻烦。而且有时会行不通。这些都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因此。
他们迫切需要探求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那么如何去探求—即学生体验、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以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动手操作等形式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及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学具:分组实验单、每生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及一张无格长方形彩纸(长、宽均为整厘米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游戏:看谁涂得快。
准备:每组一个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规则:(1)每小组可以任选一正方形为其涂色。
(2)以先涂完色的为胜。
2.学生操作完后。问:
你们获胜的秘密是什么?或问:你们组为什么选涂小正方形?
总结出:图形的而积也有大小之分。
那么。怎样知道一个图形的具体面积呢(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儿童的好胜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关系。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觉得数学处处都在,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独立思考。猜测设疑:
(1)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能验证一下吗(出示学具中的长方形彩纸)?
(学生可能用I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去录。也可能直接估计,这些都是可以的。)(2)出示学校长方形花坛的平面图。问:要知道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有多大。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
是否有一个更简捷的度最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设计意图】:允许学生‘。猜测”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的必由之路。
2.小组合作。操作初探:
(拼摆:让学生用准备好的而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用几个拼都可以。并完成分组实验单。
(2)讨论:观察实验单。你们能发现什么?
(3)交流:分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交流。学生的发现可能有:
①每行摆的个数与长方形长边的厘米数相等;②摆的行数与长方形宽边的厘米数相等;③所用的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与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相等。
3.验证总结:
(出示图形:你能准确说出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吗?为什么(每格1平方厘米)?
(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实际验证。
(3)出示“猜测设疑”中的长方形彩纸:
问: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实际测量并求出面积。
(4)归纳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板书)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永远是解疑的良方。只有放开学生的手脚,才能解放他们的思维,而且通过拼摆、观察、交流,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又一次得到锻炼。
三、分层练习。实践应用
1.基本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一台电视机外壳的一个面长是44厘米。宽是34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发展练习:
一块长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它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
3.综合练习:
让学生任选身边的长方形平面。测录并求出它们的面积。
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在“非典”的防治工作中。学校要求每班都要出相关内容的黑板报。请你设计一下黑板报的格式。要求必须有长方形的“宣传画”及长方形的‘,留言板”板块,其他可以自由发挥。看谁的设计最美观、最合理,并算出相应板块的面积。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数学源于生活。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拼摆、观察、合作,经历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循序渐进地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突出体现“做数学”的思想,突出了数学的应用性。不足的是“导课”和“猜测设疑”用的时间过长,整个教学节奏把握不够紧凑,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平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 5×3=15
长×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
生:一排有5个1平方厘米,有4排,一共有20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
导语:有些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办法数不出来,有些面积比较大的,如长方形操场,教室地面,用摆的方法也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找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计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生回答后师总结:一排摆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表内板书:[长(cm)宽(cm)]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讨论:仔细观察表格内长、宽、面积的数据,2人一组讨论: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初步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长×宽
4.深入探讨.
师: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个例子.2人一组用12个1平方厘米摆成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摆的方法多.1个同学做记录.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问: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你能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字母公式是:
[板书:S=a×b]
5.释疑
师:复习中画面七那个长方形你能准确地求出它的面积了吗?
生:先测量长和宽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列式计算.(口答)
2.判断对错.
(1)5×2=10(dm) ( )
(2)(5+2)×2=14(dm) ( )
(3)5×2=10(dm2) ( )
(4)2×5=10(dm2) ( )
反馈:(1)为什么错?
(2)求的是什么?(周长)你能指一指求的是哪里吗?
(3)求的是什么?请你指出来.
(4)为什么对?
3.动手实践.
师: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2)汇报分工情况.
(3)分小组进行测量.
(4)反馈交流.
选测量正方形的小组,问:长和宽相等了,是什么形状?你能总结出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
4.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看书、释疑)
5.思考题.
求阴影面积?单位:cm2
(多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激趣,
2. 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 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5.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渗透实验发现验证学习方法的教学,
7. 发挥学生的性,
8. 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9.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设想:通过激趣,诱发学习动机,培养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突出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教具:长方形、红旗、课件等。
学具:学习纸、直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新居结构图,质疑:
2、出示4dm2dm的.正方形,用哪个面积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小正方形怎样去量?比较两种摆法。
3、谈话引入课题:我们伟大的祖国幅源辽阔,谁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有多大?武汉市的面积呢?我们关山小学的面积呢?用面积单位一个个的测量合适吗?
4、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课件提示。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使用,共同来解决。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学生大胆去猜想。
1、课件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长方形。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课件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
3、质疑: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4、猜一猜: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拨: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的实验。
2、布置实验要求: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摆任意长方形找出你们所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面积并记录下来。
3、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各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测量结果后,现场在课件中输入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各小组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开展积极讨论。(观察实验报告单)
思考: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系?它们有什么关系?
5、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6、引导学生发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激情鼓励。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引导质疑: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讨论验证方法。学生自主验证,交流验证结果。
三、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提问: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2、归纳:实验发现验证。渗透学习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同学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播放音乐让学生测量,然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1)回到导入题。课件出示新居的结构图,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新居各部分的面积。
(2)课件出示破镜子的画面,给出数据,让学生计算出长度。
五、深化拓展
学习了这个方法你有什么打算?
六、开放题:课件出示一幅设计图,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请你来当设计师为我们关山小学设计一幅新校规划图。
第五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
生:一排有5个1平方厘米,有4排,一共有20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
导语:有些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办法数不出来,有些面积比较大的,如长方形操场,教室地面,用摆的方法也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找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计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生回答后师总结:一排摆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表内板书:[长(cm)宽(cm)]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讨论:仔细观察表格内长、宽、面积的数据,2人一组讨论: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初步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长×宽
4.深入探讨.
师: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个例子.2人一组用12个1平方厘米摆成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摆的方法多.1个同学做记录.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问: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你能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字母公式是:
[板书:S=a×b]
5.释疑
师:复习中画面七那个长方形你能准确地求出它的面积了吗?
生:先测量长和宽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列式计算.(口答)
2.判断对错.
(1)5×2=10(dm)()
(2)(5+2)×2=14(dm)()
(3)5×2=10(dm2)()
(4)2×5=10(dm2)()
反馈:(1)为什么错?
(2)求的是什么?(周长)你能指一指求的是哪里吗?
(3)求的是什么?请你指出来.
(4)为什么对?
3.动手实践.
师: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2)汇报分工情况.
(3)分小组进行测量.
(4)反馈交流.
选测量正方形的小组,问:长和宽相等了,是什么形状?你能总结出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
4.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看书、释疑)
5.思考题.
求阴影面积?单位:cm2
(多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