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爷爷变成了幽灵(范文)
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爷爷变成了幽灵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亲情的力量;
2、初步懂得珍惜美好的情感记忆,学习使用积极的情绪化解悲伤;
3、尝试以绘画的方式记录要为家人做的事。活动准备
1、配乐课件《我的家》,绘本课件,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2、“我为家人做的事儿”记录表,水彩笔。
3、布置主题墙“我和家人”,创设浓浓的亲情氛围。
4、幼儿和家人一起翻阅家庭相册或家人录像,完成亲子记录《和家人在一起》。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本书,是我五岁的女儿介绍给我的。女儿用一种很平静的语气向我诠释书中提到的死亡时,像是在向我讲述一个故事,又好似在说一个显然她已经理解的科普知识,这令我感到惊奇而感动。前不久,我们班萱萱小朋友的姥爷去世了,萱萱因此而非常伤心,孩子本来就比较内向,现在更加不爱说话了。
如何让孩子接受亲人的死亡,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是一件棘手的事。这本书向小读者呈现了难以言表的生死离别,蕴含了对死亡的解释,教给孩子的是面对亲人逝去时的正确态度。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心中的爱、回忆和悲伤融合在一起而发酵,感动不已。一边悲伤一边却在感叹,这是一本多么神奇的书呀,它从一个温馨而积极的角度感动了每一个人,也安慰了每一个人。如果孩子从小都能够在一种很自然的方式下习得面对亲人死亡的正确态度,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经验。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亲子记录表,迁移生活经验。
1、播放配乐课件《我的家》,展示摘取自幼儿家庭相册或家庭录像中的精彩画面。激发幼儿对亲情的积极经验。
2、请部分幼儿分享纸张记录《和家人在一起》,说说和家长在一起的美好记忆,初步体验记忆带给人的愉悦。
二、通过观察绘本封面引出主题。
1、出示绘本。
师:在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爷爷为什么能够穿过墙壁?
你参加过葬礼吗?什么情况下会举办葬礼?参加时你是什么感觉? 当你的亲人离开你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你心中会有什么感觉?
2、理解“幽灵”的含义
介绍书名,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幽灵”的理解。(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3、介绍小男孩艾斯本
师:封面上还有谁?他在做什么?
师:封面上的小男孩叫艾斯本,它有位非常爱它的爷爷。可有一天爷爷离开了艾斯本,爷爷去了天堂。
三、阅读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1、师幼共读绘本。
结合课件播放,引导幼儿进入故事的情感,感受故事的内容。
2、谈话提问:
(1)爷爷离开了艾斯本,艾斯本心情怎样?
(2)爷爷几次回到了艾斯本的梦中?他们每次都聊了些什么?(3)爷爷为什么要回来看艾斯本?他到底忘了什么事?他有什么愿望?(4)当爷爷说完再见,为什么艾斯本的爷爷没有再回一下头?(5)艾斯本还会想爷爷吗?他还会那么悲伤吗?
3、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1)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爷爷的脸部表情,(慈祥、失落、充满了爱)鼓励幼儿不再害怕亲人的离去。
(2)通过对爷爷的爱意和行为的理解,帮助幼儿对幽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四、记录:我为家人做的事
1、尝试以绘画的方式记录要为家人做的事。回想和家人在一起的开心事儿,哪些还想一起做?哪像是没有做到却想要一起完成的?
2、幼儿自由记录并相互讲述,师巡回指导。
3、幼儿集体交流。
五、拓展与小结:
师:虽然总有一天亲人会慢慢离开自己,但他们不会从我们的心中消失,我们也不必太悲伤,把过去的美好记忆记在心里,就会觉得很温暖。同时要用心去爱现在陪伴着你的家人,多为他们做一些有爱的事情,珍惜和家长在一起的每时每刻。
活动延伸:不悲伤,要坚强。
1、对刚刚失去亲人的萱萱小朋友说一些安慰和祝福的话,小朋友彼此间相互感受爱的力量。
2、亲子制作小书《我和爷爷》。活动小结
图画书《爷爷变成了幽灵》讲述了死亡以及如何面对死亡。对成人而言,对孩子解释死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死亡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情啊,每一个人总是会面对的。而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她就更加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
这本书看似轻松,讲述的过程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挑战的过程。因为一个成年人已经知道死亡为何物,多少都有过与艾斯本有着相同的经历。许多孩子并没有经历过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但是他们也能感觉到艾斯本的悲伤,有的孩子感动的哭了,读到最后竟也欢快地笑了。因为他们相信艾斯本的爷爷进了天堂,只是住进了一个我们看不到却很美好的地方。有一天,当他们真的需要面对这些伤痛时,我相信,他们在悲痛过后会欣慰地想到曾经听过的这个关于艾斯本的爷爷的故事。相信这些早期的情感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情感冲击和内心震撼都是弥足珍贵的。孩子们在讨论中也理解了这一点。其中,张家豪通过阅读中认为:“爷爷虽然死了,却去了天堂,永远活在另一个世界”。黄渤翔说:“爷爷其实是死了,但是记着和爷爷一起做过的有趣的事儿,就会觉得爷爷没死。”
通过这本特殊的绘本的阅读,孩子们理解了故事内容,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初步懂得珍惜美好的情感记忆,同时间接地体会亲人离别的伤心,学习使用积极的情绪化解悲伤。相信这一切都会成为积极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们发挥正面的影响。
第二篇:爷爷变成了幽灵教学设计
《爷爷变成了幽灵》教学设计
11小教1班
蔡清清
一、绘本分析
《爷爷变成了幽灵》由金·弗珀兹·艾克松撰文,瑞典最受喜爱的插画家之一爱娃·艾瑞克松绘图。绘本中以亲切温和加上淡淡哀伤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名叫艾斯本的小男孩如何面对挚爱的爷爷突然离世,而离世的爷爷由于忘了与最亲爱的孙子告别而久久徘徊不肯离去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绘本中,艾斯本对爷爷的离世难以释怀,爷爷由于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而变成了幽灵。爷爷与艾斯本共同回忆了爷爷一生的历程,都没有发现到底忘了什么事。直到最后爷爷终于想起来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祖孙俩人都哭了,他们相约要想念彼此,可又不用太想。艾斯本终于可以安心的睡觉了。因为他与爷爷做了最后的告别。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已,正如童书作家徐榕所说:“《爷爷变成了幽灵》呈现了难以言表的生离死别,蕴含了对死亡的解释,教给孩子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优秀作品。”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且具有了一定的观察力,所以学生对于绘本的图画的观察以及文字的阅读是比较不成问题的。但是,对于绘本中所表达出来的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寓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会比较大,需要教师较大力度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清晰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感想。
3、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爱与亲情,简单了解什么是面对死亡的正确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仔细观察图画,清晰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感想; 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爱与亲情。难点:了解什么是面对死亡的正确态度。
五、教学准备
课件;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六、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同样的要来阅读一本图画书《爷爷变成了幽灵》。在之前,同学们可以先开动脑筋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爷爷为什么会变成幽灵呢?爷爷变成幽灵之后会发生些什么神奇的事呢?爷爷会一直成为幽灵吗?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好奇之心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吧!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人物
有一个小男孩名叫艾斯本,他最喜欢的就是爷爷霍尔格了。瞧,这就是小艾斯本和爷爷霍尔格。(ppt呈现)
2、爷爷死了
“可是,他再也没有爷爷了。爷爷死了。他突然倒在大街上,因为心脏病发作。艾斯本伤心极了,趴在桌上,哭个不停。”
“那天晚上,妈妈坐在艾斯本的床头,轻声说:“爷爷去天堂了。”„„“爷爷变成了天使。”
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爷爷变成天使的样子。葬礼上,爸爸告诉艾斯本,爷爷会变成泥土。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爷爷变成泥土的样子。
妈妈说爷爷变成了天使,爸爸说爷爷会变成泥土,可是艾斯本一点儿也不相信,他觉得:爷爷既不会变成天使,也不会变成泥土。
同学们,你们觉得呢?(生:爷爷变成幽灵了。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听。)
3、爷爷变成幽灵回来了
这天晚上,爷爷回来了爷爷突然就回来了。„„
“哇塞,爷爷!你真的变成了一个幽灵,这太好玩啦!”艾斯本觉得这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可是爷爷却很沮丧,他说:“我本不该在这里„„” „„
“艾斯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他很乐意呆在家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艾斯本不喜欢上学;艾斯本期待爷爷的的到来„)
4、爷爷忘了什么事,祖孙共寻记忆
„„于是,艾斯本就和爷爷一起去寻找,寻回爷爷忘记的事。他们来到了爷爷过去的家。艾斯本满心期待,爷爷说他想起了很多的事,从小到老的事情,但是都没能想起自己到底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由于艾斯本晚上都在陪爷爷寻找,所以白天的时候都提不起精神,爸爸妈妈也都没有送他去幼儿园。
5、爷爷和艾斯本的快乐时光
“这天晚上,艾斯本一直在等着爷爷,可是爷爷一直没有来。”„„ “那件事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是和你有关系的一件事。” 艾斯本想了很多很多关于他和爷爷的一切。
6、爷爷想起来了 到最后,爷爷说,“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我忘记什么事情了”爷爷说着,不再笑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爷爷和艾斯本都哭了。„„ 最后爷爷穿过墙壁走了,走进花园,走到了马路上。艾斯本站在窗口挥手。
他目送着爷爷小时在了黑暗中,不见了。“好了。”他舒了一口气,爬到了床上。“我想明天我可以去幼儿园了。” 同学们,艾斯本为什么又可以去上学了呢?
(三)回顾故事
同学们,在故事开始之前,老师给了大家一些问题,现在你们有答案了吗?我们再来看一下问题。(ppt呈现导入时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要同学们开动脑筋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刚才我们已经听完故事了,所以只要我们可以回答下面的问题,今天的这个故事也就大致可以呈现出来了。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问题。再回顾一下今天的故事。
(四)启示
关于故事我们讲完了,大家有什么感受呢?现在是大家的发言时间,大家想好之后可以尽情的说。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都有各自的道理,那接下来,我也来说说我的感受吧。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了感人至深的爱与亲情,爷爷的突然去世让艾斯本伤心至极,爷爷霍尔格因为没有与最亲爱的孙子告别而变成了幽灵,久久徘徊不肯离去。但是当他们互相告别,并且约定想念彼此之后,艾斯本和爷爷都想开了,爷爷开心的走了,艾斯本也可以安心的睡了。所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离去的一天,也都会面对身边的人的离去。当我们不得不面对身边的人离开的事实的时候,伤心难过之后我们要更加的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我们的生活。
2013/11/10
第三篇:《爷爷变成了幽灵》读后感
读《爷爷变成了幽灵》有感
这次,我和女儿一起读了《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本书。《爷爷变成了幽灵》虽然是一本绘本,但讲的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死亡。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艾斯本的男孩在爷爷突发心脏病死后,很想念爷爷,想象不出他去了哪里,终于,有一天晚上,爷爷变成了一个可以穿墙而过的幽灵回到家中与艾斯本相见,原来爷爷变成幽灵回来是因为临终前有一件事忘了做,是什么事呢?爷爷想不起来了。接下来的几天里,艾斯本一直盼望着与爷爷相见并想帮助爷爷想起那件事。在与爷爷的几次相聚中,他们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和幸福生活,最后爷爷忠于想起来了,原来忘记做的事是临终前没来的及与心爱的艾斯本说再见。就这样,艾斯本与亲爱的爷爷在难舍的哭泣中挥手告别。
书读到最后忍不住流泪,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爷爷的死亡,是如此的平静,平静得犹如一次远行。而在小艾斯本的心中,有着爷爷生前点点滴滴的美好时光,因为爷爷的生命曾经如夏花般绚烂,而这份绚烂已经永远珍藏在小艾斯本的心中。因为小艾斯本的心中有爱。
不可避免,我们的孩子也会遇到身边的亲人离她们而去,而在她们幼小的心灵里会怎样面对死亡呢?是否能像艾斯本一样放下对爷爷的牵挂,开始用一颗平常心来怀念爷爷;是否能在尽情的宣泄之后,学会释然,学会说再见,也学会生活呢?
就这样,《爷爷变成了幽灵》用平静的道别将死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教给了我们面对死亡的态度:生死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生死两相安。
王瑞琪家长:王云伟2010年4月10日
第四篇:班绘本教学:爷爷变成了幽灵
班绘本教学:爷爷变成了幽灵
教育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亲情的力量。
2、初步懂得珍惜美好的情感记忆。
3、喜欢阅读图画书。
教学准备:
课件、绘本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问:
1、知道 4月5日 是什么节吗?
2、清明节的意义是什么?你参加过葬礼吗?参加时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3、当你的亲人离开你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心中有何感觉?
二、介绍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1、介绍小男孩艾斯本
艾斯本有位非常爱它的爷爷,可有一天爷爷离开了艾斯本,爷爷去了天堂。
2、教师讲述故事
结合课件播放,引导幼儿进入故事的情感,感受故事的内容。
3、谈话提问:
(1)爷爷离开了艾斯本,艾斯本心中如何?
(2)爷爷几次回到了艾斯本的梦中?他们每次都聊了些什么?
(3)爷爷为什么要回来看艾斯本?他到底忘了什么事?他有什么愿望?
(4)当爷爷说完再见,为什么艾斯本的爷爷没有再回一下头?
(5)艾斯本还会想爷爷吗?他还会那么悲伤吗?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播放课件)
(1)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爷爷的脸部表情,(慈祥、失落、充满了爱)
鼓励幼儿不再害怕亲人的离去。
(2)让幼儿对幽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教师总结归纳:
虽然总有一天亲人会慢慢离开自己,但她不会从我们的心中消失,我们也不能太悲伤,因为他们会去一个更美好的地方。
四、出示绘本书
再次感受亲情的力量,懂得珍惜美好的情感记忆。
第五篇:落叶变成了什么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植物变成什么
一、教情分析: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同时,知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蚯蚓等动物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的意识。让学生亲历成肥的全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时机,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持久观察,在科学学习中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关爱生命”的目标。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 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3.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2.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1--
1.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2.室内活动。
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教师分发其他地区的土层标本)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
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
【评析】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就可以充分展现他们对问题的思索。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会推理,从推理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正是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
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
4.小结: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讲述:其实,在土壤中还有一些动物,对土壤的肥力有较大的影响。
【评析】动物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肥力演变等有较大影响。因而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土壤动物,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益虫的保护意识,连接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5.做肥料袋。
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
--2--
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
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教师提示:
把塑料袋的口封好。填好标签。
本实验需要三个星期的观察,每周观察一次,记录观察结果。每次观察时,要上下翻动土壤。
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环境中去。
【评析】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从而验证假设。因此在动手前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头脑中先做一回“实验”。在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同时,教师加以适时地引导,使学生了解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三)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
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评析】科学不仅是知识,还是一种方法,一种精神。现代科学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对肥料袋管理过程中会面临困难及解决方法的讨论,可以使学生从中逐渐领悟到科学精神并将其进行内化,培养学生探究的恒心和毅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