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课《端午的鸭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xiexiebang推荐)
17《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2、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3、体会民俗中蕴含的乡情和童趣,激发我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端午节风情谈起,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nào)记事》等小说,《蒲桥集》等散文集。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端午的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家乡的鸭蛋:名声,特色
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玩鸭蛋壳
2、高邮鸭蛋有何特点?
3、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对家乡的热爱
4、试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添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端午的风俗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家乡的鸭蛋。
第三部分(第4、5、6自然段):鸭蛋络子。
四、找句子,品语言
1.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 1 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放声读一读,细细体会本文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语言平淡、质朴而有味
(2)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运用了古汉语,显得典雅,同时写出了高邮咸鸭蛋与众不同的特点,让人一读,就忍不住想去高邮品尝这人间美味。
(3)“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作者写鸭蛋的吃法,一个“吱”字,形象地写出了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3.归纳本文的语言特色。(1)平淡质朴而有味
(2)熔方言、口语、书面语、古汉语于一炉,很典雅。(3)淡淡的幽默
五、拓展延伸
1.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2.选取你最喜欢的节日,写一条短信
如:元宵节:送你一碗汤圆,你将圆出一场事业的美梦,圆出温暖如春的友情,圆得家人幸福的团聚,圆来鸡年精彩的运程!端午节:满街都飘满了粽子的香味,你在远方可闻到了家乡的粽子香,今天也买点粽子,一起过个快乐的端午吧
中秋节: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祝你中秋快乐!3.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报道,说东北一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急件,称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时间,该报道引起了我国舆论的很大反响。另据《光明日报》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透露,“某国”是韩国。1967年,2 韩国江陵市“端午祭”被批准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予以保护,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目前韩国文化部门正准备把江陵端午节列入遗产申报名录。据《新闻晚报》
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办?拿什么来拯救你,我们的端午节?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保护中国节,保护中国文化!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
用你的笔,为你家乡的风俗文化赞扬一番,写出自豪,语言生动传神,有文化气息。
第二篇:八级语文下册 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无答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一、自学
1、了解作家汪曾祺,学习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3、了解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品味平淡自然而韵味十足的语言
二、量学
1、字词 门槛()籍贯()腌蛋()门楣()苋菜().....络子()车胤()囊()萤映雪 城隍()庙 ....大襟()肃然起敬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与有荣焉 .
2、汪曾祺:江苏 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是沈从文的学生。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 》、《 》。著有散文集《 》。
3、思考回答:
(1)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2)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哪些句子能体现这种感情?
三、导学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2、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什么写法?
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
4、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试举例说明。
四、用学品读(2、3)段
1、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2、请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这样的句式来体会
五、测学
1、注音或写汉字
Xiàn()菜 门méi()车yìn()城huáng()庙 náng()莹映雪 肃()然起敬 络()子 腌()蛋 大襟()
2、“曾经沧海难为水 ”这是唐代诗人 《 》中的诗句。
3、选文记叙的是最普通的端午的鸭蛋,但却让人回味无穷,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这对你作文有什么启示?
4、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用囊莹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
5、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看法:
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情感与态度:热爱生活,感受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端午节
二、整体感知
1、速读文章,清除字词障碍,整体感受文本。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讨论、查资料解决并完成练习。
2、细读课文,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描写高邮端午节风俗以及难以忘怀的家乡咸鸭蛋。
三、精读文章,深入理解
1、板书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找一找高邮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讨论)
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
2、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明确:小小的鸭蛋包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们的童年乐趣。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汪曾祺离家42年,如此浓郁的乡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总结语言特点(讨论)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讨论明确: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二、中国传统节日里,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写一写,与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
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是民俗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地区的端午风俗,并且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悠文化,而民俗正是古老文化的反映,是值得保存的重要文化遗产。同时,民俗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学生较为熟悉,也易于了解。但现实中的中学生有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风俗的来龙去脉,并不知道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本篇课文,就是唤起学生对生活、对家乡、对自己民族的重新审视,并由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操。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对于作者汪曾祺,也许知道他,但对他的语言特点不是特别了解;对于传统的民俗知道得不多,即使有,也不够透彻深入,;对于自己的家乡,甚至自己的民族,表现出一种漠然;对于自己的生活总是觉得寡然无味„„总之,当代的中学生十分有必要进行民俗教育。
另一方面,初二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不知道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同时,对了解到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因此,只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教育情境,是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设计理念
1、让远教资源走进课堂,充分发挥远教资源的作用。
2、教师和学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价值。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中流露出的对故乡的热爱和儿时生活的怀想。2.理解汪曾祺作品的语言特色
3.通过对传统民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操 教学准备:远教一模式(电视机、DVD、新课程教学光盘)。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一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电影片断,看完后说说它反映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为什么)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了端午的一种风俗活动。那么在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欣赏汪曾祺笔下的风俗小品文《端午的鸭蛋》(板书课题)
(播放光盘上一段电影;意图:从声音视角角度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这个问题:理清文章脉络)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播放光盘出示问题;意图: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默读和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在作者的家乡有哪些风俗?我们这里有哪些风俗?对有些风俗我们的同学并不熟悉,我这里有一个电影片断让我们来直观地感受一下。(播放光盘;意图:由于学生对某些风俗只是局限于抽象的语言介绍,通过观看光盘可以直观了解)
2.文章标题为“端午的鸭蛋”;第一段文字中为何要写到端午的种种风俗?介绍这些有必要吗?(播放光盘出示问题;合作探讨)
3.作者在介绍家乡的鸭蛋时介绍了鸭蛋的什么特点?在写这些内容时你觉得融入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自豪、热爱: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等)(仅仅是对家乡的特产感到自豪,热爱家乡吗?其实是对自己的故乡出产这特产而自豪,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突破重点)
4.鸭蛋除了能吃、还能玩,文中第三部分提到鸭蛋络子,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讲究吗?(听朗读、学生简述;意图:播放光盘,培养学生听读说能力)
5.为什么作者对如何挑鸭蛋这种小事津津乐道呢?其中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什么态度?
(关注生活细节,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6.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学生自主讨论然后找学生发言(说说你喜欢那些句子,理由是什么?)→归纳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四.借鉴长处 拓展延伸
请用200字左右的文字简要描述你最喜爱的一种家乡风俗,写出地方特色。(播放光盘出示问题;意图: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五.师生交流 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平淡而有味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的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注音。2.解释词语。
二、导入
1导语 2作者简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四、拓展训练 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