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表达,将使学生对这个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味。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但文学味非常浓,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给人以巨人的精神震撼。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一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课文节选的部分,并没有过多的故事情节,而主要是写鲁滨孙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这篇课文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而从小说的角度来看,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也是值得学生关注的。另外,学习本文最好结合整本书的阅读来进行,教学时可参读书后的名著导读。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它证明中国人也是有强烈的探险精神的。学习这篇通讯,可以激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也是一篇节选课文,教师最好能找来原文详读,并结合其他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进行教学。
《真正的英雄》是关于航天探险的悲剧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是世界航天史的巨大悲剧,它的影响不仅仅是美国的而是世界的。里根的这篇演讲词声情并茂,它既是悲剧的,又是鼓舞人心的。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在有一定的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学习课文,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在有一定的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学习课文。要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品味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是一篇理性色彩较强的随笔式文章。这篇文章从探讨载人航天意义的角度,对人类不间断地探索太空奥秘的深层原因和意义进行了冷静思索。教学本文,教师要联系各种载人航天事件,引导学生探究深层动因。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有关,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教学时要以读读背背为主,弄懂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综合性学习是“漫画探险”,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三个活动,供师生选择。教学前师生都要做充分的资料准备,以便顺利地开展这一活动。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1了解有关茨威格、笛福的平生,《山海经》、《淮南子》等文学常识。2识记并理解每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4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
5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学法指导
1、学习这个单元,主要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思考文章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
《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正确认识载人航天的意义。
2、激发学生探索未知、探索宇宙奥秘的豪情壮志。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能力,把握作者的观点,正确认识载人航天的意义。
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教具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我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有关图片、文字等资料;有关人类航天史上重大的事件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展示课前搜集航天探索的有关资料,尤其是我国载人航天探索研究的成功突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有关资料。(激发兴趣,营造教学氛围,引出阅读文章的重点。)
二、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提出要求:
细读课文,圈点勾画重要语句,边读边思考:人类不间断地对载人航天进行探索研究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学
分组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点拨。
三、问题探究
提出探究的问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探究的方式是:先由学生自己提出疑难句子,表明自己的疑惑。由学生互动解决。然后梳理出共性的关键语句和疑难问题。
出示要理解的关键句子,提出问题:
A、总有一天你要离开家,去外面的世界,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家”指什么?“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指什么?)
B、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里,更不知道将会遭遇何种命运,但是他们出发了。没有这种气质,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这种气质”是什么?怎样理解“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意思?)
C、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不知道当时的人如何看,但我想今天应该没有人会嘲笑他的做法了,因为我们都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那个梦想的价值。(你认为“那个梦想的价值”是什么?)
分组讨论,阅读探讨。难点突破:文章引用在航天事故中遇难的人数和万户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四、积累拓展
用课件展示关于航天探索研究的成果和前景。(借以丰富学生的航天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豪情。)
五、练习反馈
“研讨与练习三”,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六、作业
课下继续了解有关人类探索的资料。
《真正的英雄》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基础知识:
1、字词
哀悼(dao)锲而不舍(qie)勋章(xūn)锤炼(chui)
阴霾(mai)孜孜不倦(zī)企求(qĭ)凝聚(ning)
战栗(li)拓荒(tuo)弥补(mi)不朽(xiŭ)
2、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课文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
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问题研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3、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
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
答案:
1、人类探索本来就意味着冒险,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很有可能是灾难,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义无反顾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者。
2、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 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绝不仅仅只属于美国精神,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课后习题答案
(一)、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言语都从肺腑自然流出,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
(二)、1、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们之所以是英雄的真正原因的看法。
2、这是作者面对困难与挫折而概括出的具有哲理色彩的观点,表明了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3、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祝愿,也表明了英雄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登上地球之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这次登珠穆朗玛峰的概况和意义 2,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 3,重点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等精神 难点:刘连满没有登上顶峰但文章却是重点写 三,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
播放<<珠穆朗玛>>的歌曲 你听过这首歌吗? 珠穆朗玛,你对她了解有多少呢?(学生介绍)[教师总结补充]: 珠穆朗玛,藏语的意思是“圣母”,因为峰顶长年积雪,一派圣洁的景象.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13M,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坐落在西藏定日县中尼边境处.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称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二),登峰活动概括介绍
那么,是谁在这条充满死亡的路上创下了奇迹呢?(学生回答: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是的,1960年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的冰雪,翻过万丈的 岩,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地球之巅,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从北坡登上历史最高峰的创举.(三),双边互动(铺垫)
这次活动在当时引起了世界的轰动,许多家报纸都在第一时间纷纷刊登了这则新闻,于此同时王富洲,贡布,屈银华的名字也变得家喻户晓.(展示幻灯片)这是当时报纸上刊登的三张照片(分别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
互动1 :现在我们假设他们爬的是我们上虞的龙山,抑或是复止山,还会如此的轰动吗?(学生肯定回答不会,因为爬这些山太容易了,连老人和小孩都能爬上)明确:这主要是体现了攀登的艰难,从来没有人能从北坡登上过珠穆朗玛峰 互动2:通观全文,请你把能体现艰难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提示:直接描写队员们攀登艰难的句子
如:(第5小节)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第六小节)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第22小节)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攀登的高度与攀登的时间关系的句子
如:(第4小节)突击顶峰的队员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大约70米
(第8小节)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第22小节)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互动3: 从这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我读出了。。。(可以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等等
互动4: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一往无前呢? 明确:是一颗爱国的心,一颗为祖国争光的心.我们可以想象当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顶峰时,那是多么令人自豪和骄傲的啊!
(四)研讨时间(重点)
[过渡]根据课文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突击顶峰的除了刚才图片上的三个人以外还应该有一个人,他是谁?(学生答刘连满)那好,下面时间请以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阅读文章,重点放在刘连满身上, 把你们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得写在小纸条上(老师发给每小组小纸条),我们一起解决.(学生讨论,教师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10分钟后,教师收起发下的小纸条.[过渡]我发觉我们班级中的同学,发现问题的能力特别的强.但我很遗憾,因为时间有限,不能一一的在班级中讨论,就选取几个大家都关注的,大家说好吗?(好)讨论1:他们一共攀登了多少天? 讨论2:刘连满为什么没有登上顶峰呢?是他自己放弃了吗? 教师补充:刘连满渴望登上顶峰,他在国庆50周年的庆典上说过:”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登上珠穆朗玛峰.”
讨论3:有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这里刘连满再坚持的话一定会胜利吗? 讨论4:为什么当时没有刊登刘连满的照片? 教师再问:如果你当时是一家报社的主编,你觉得该不该把刘连满的照片也登上去?(重点讨论)从以上的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刘连满同志在”渴望活着”,”有机会活着”的情况下却”放弃活着”中体现出来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总结体验
不管是没登上的刘连满,还是登上的另外三个人,都是可爱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请你用下面的句式并结合你的感受说一句话 “可爱的人呀,我爱你们,因为… “
(六)拓展与延伸
时间过得很快,下课铃声响起了,课是要结束了,但我相信他们将永远的活在你我的心中.同时人类探索自然的脚步是永不停止的,课后查找有关最近重新攀登珠峰的资料,或最近考察南极的资料,然后在班内交流
第二篇: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表达自己的看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同。生活中,我们读书看报,总不免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谈论事物,总不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正确流利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学点议论的知识。
训练目标1、2、3、学习议论的表达方式,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初步掌握夹叙夹议文章的构成。记叙身边的事情并通过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
文题设计
文题一
从课文或你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个叙述或描写的段落,试着自己加上几句话,表明你从中读出的观点
文题二
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叙述事件的经过并写下你的思考。文题三
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写作导航
文题一解析
写作要求
从课文或你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个叙述或描写的段落,试着自己加上几句话,表明你从中读出的观点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这个作文题是写一个片段,要求从课文或者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个段落,写出自己的观点。如下面这段文字:
爱因斯坦成名之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的时间派了宫廷小汽车去火车站接她。火车来了,司机却找不到爱因斯坦,便空车回去向国王报告,说教授没有来。可是半小时以后,爱因斯坦身穿沾满尘土的破雨衣,脚着一双旧皮鞋来了。原来是司机只看衣冠不认人,爱因斯坦便自己步行而来。从此材料中通过运用以上展开议论的方式可以找出以下几个观点:
①就事论事——接站,尤其是接不认识的人,应该约好联系方式,这样才不至于有国王司机的错误。
②以小论大——由爱因斯坦衣着看出不摆名人架子平易近人。
③引申生发——爱因斯坦专注于科学事业,成名之后也不追求个人享受。
④类比对照——把爱因斯坦与科学家作类比,再与当代所谓名人做对比,良莠毕现。⑤反意为之——爱因斯坦衣着不整去做客体现对国王的不敬。
二、知识点拨: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佳作展示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捡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麽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简评
这段文字针对《伊索寓言》 中乌鸦的故事,写出了自己的见解。文段前半部分叙述故事,由“这就是说”引出作者的观点,在用“反过来说”进行推理,把道理向更深一层引进。然后又把故事向纵深一层引,由“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一句进一步指出道理,显示了作者很强的思辨能力。
名作欣赏
咏柳赏析
袁行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一个比喻形容柳树的丰姿。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是用碧玉妆饰而成的。碧玉的比喻,显出柳树的鲜嫩新翠,那一片片细叶仿佛带着玉石的光泽。碧玉,又是南朝宋代汝南王的小妾的名字,乐府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美貌的女子。“碧玉妆成一树高”,在诗人的想象里,也许觉得那袅娜多姿的柳树,宛如凝妆而立的碧玉一般。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上句是写柳树给人的总的印象,这句是具体地写柳树,那茂密的、轻柔的,下垂的柳枝最足以代表柳的特征了。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用笔很巧妙。
第三句和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而描写柳树的嫩叶。诗人设问:那细细的柳叶儿是谁裁出来的呢?噢,原来二月的春风好似剪刀,这一树碧玉,万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就是她的杰作啊!
这首诗很短,只有四句,28个字,艺术上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这是咏物诗,从“咏柳”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了,是歌咏柳树的。这首诗的确是处处扣紧柳树来写的。但是我觉得诗人所歌咏的决不仅仅是柳树,他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人们对于春之来临,往往是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得知的。水的解冻,燕子的北翔,都是春回大地的信号。不要忘记,柳树也是一位报春的使者。民间谚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早在五九、六九的时候,远望之中的柳梢已经隐约地带上一丝儿新绿了。贺知章借着描绘柳树的新妆,歌咏春天的来临,很能唤起读者共鸣。咏柳,而不局限于柳,借咏柳而咏春,这是高出于一般咏物诗的地方。
其次,这首诗的构思新颖,比喻巧妙,诗的形象仿佛要凸出于纸面之上。特别是后两句,用剪刀比喻春风。她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吹到哪里,就把勃勃的生机带到哪里。她剪破严冬的笼罩,裁出万紫千红的世界,她的轻捷,她的锐利,随之而来的创造的喜悦——种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这两句诗产生出来。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这首诗正是这样,它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的春天;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使在唐诗里也并不多见。
第三,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变化。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先写总的印象,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单就柳枝作一番细致的描写。第三句、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再进一步写柳叶。先从大处着眼,愈写愈细,好像绘画,先勾出轮廓,再添枝加叶补充细节。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法也不一样,前两句是描写形容,碧树如玉,柳枝如丝,碧树怎样高上去,柳枝怎样垂下来。后两句写柳叶,如果还用这种写法,说柳叶怎样细,怎样嫩,好像是刚刚剪裁出来的一样,那就显得呆板了。诗人在后两句上换了一种写法,不对细叶作任何形容,也不打什么比喻,只是猜测谁裁出了这美丽的细叶。描写的重点悄悄地转移到春风上来,是春风裁出了细叶。这就在前两句的艺术境界之外,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赏析
文章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在揣摩《咏柳》诗句含义时,再现诗中形象。用多种手法说明了难以言传的诗的艺术境界。学好此文,对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不无裨益。
文题二解析
每一天,社会上都会有各种新闻事件发生,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你有关注时事的习惯吗?从近期报刊或网络上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叙述事件的经过并写下你的思考。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本次要求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在短文中叙述事件的经过,并写下你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注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仔细分析,从中提炼出要表达的看法。
2、写作时要考虑读者对象,看法和观点要明确、集中,最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用展开。
3、写完后加以修改,有条件的,可向报社投稿或发表在博客上。
二、知识点拨 1.一事一议的概念:
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其中的“一事”指现实生活中某一件或某一种现象,它是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这些事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又是认识不深,处理不当和需要去解决的,或者是需要去弘扬的。“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一事”中揭示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扬,或批评。无论怎样,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要做到: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一事一议的文章结构:
“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概括事实——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 写法指导
一事一议的文章基本写法,一般是以简洁精练的文笔,先要言不烦地介绍事件或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一个要点,一个中心进行议论。有很多事物、现象中,包含着不止一个方面的道理,我们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议论,决不可“一事二议”、“一事三议”。
(一)叙事部分。
叙事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议论中的叙述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叙事要有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耳闻目睹的事情很多,我们要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2.叙事要清楚、简约。对所叙的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以便于议论,又要简约。还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说理有关的部分要叙述得详一些,反之,与之无关的要少叙或不叙。
(二)议论部分
“一事一议”的文章,总由“叙”生“议”,但重在“发表议论”。议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议论要有针对性。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针对“好事”谈见 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可以就这件事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阐述一个道理。
2.议论的角度要新颖。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基本功训练。由于表达方式和议论角度的不同,在先叙后议的基础之上,“一事一议”有如下展开议论的方式。就事论事 以小论大
引申生发
类比对照
反意为之 以上五种“先叙后议”、“一事一议”的笔法,都是“议”的基本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许许多多变换角度。拿“就事论事”写法来讲,其中的“议论”部分,可以是分析道理;也可以是揭示本质;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是表现感受。所以我们在练习写作中,要时时注意变换角度,使自己的笔越练越活。
(三)要处理好“叙事”与“议论”的关系
“一事一议”的文章重在议论,所以“叙事”要根据“议论”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的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四、注意事项
要注意的是,在写作过程中,“一事一议”要有力度。
所谓“力度”,是指文章精粹有力。不少初中生的议论文,拉不开,理不清,说不深,读起来让人不知所云,这就是没有“力度”。所以我们在构思写作时,应注意如下方面的要求。
(1)口子要“小”
这是指文章的主题要专一,要着重谈好一个问题,谈清一个观点,既不要大而化之,也不要游移不定。一事一议,一题一议,一材料一议,一件事一议,或者一说、一感,都要在“一”字上下功夫,才会给人以深厚、有力的感觉。
(2)结构要“紧”
指文章的内部紧密,浑然成为一体。每一个段落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段与段之间又有相应的方法相勾联。结构紧凑的文章,必然给人以有力的感觉。
(3)语言要“精”
这是指用语要准确、恰当、精练,同时了尽可能生动活泼,文中成语的使用,格言的引用,比喻句、设问句的运用等,都要恰到好处,使文章内容生动、深刻、有力。
佳作展示
说“友谊”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长久以来,这句格言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句发自肺腑的深切问候,是一张淡雅的贺卡,是一封远方的来信,是雨中为你撑起的一把伞,是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眸子,是危难之中向你伸出的一双双热情的手,是流露在一言一行中的爱……。
我无法忘记那个英文故事。在茂密的森林中,两个年轻人结伴而行。他们彼此允诺一旦有野兽袭来,会互相帮助。而当那只熊出现的时候,两个人立刻各奔东西,早已把刚才信誓旦旦的话语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个故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患难之中,才见知己。所谓朋友,在顺利的时候很难分辨真假,而在逆境中却可以看得分明:真朋友帮助你,假朋友疏远你。生活本来是很平凡的,我们也许没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考验友谊的机会。但仔细想想,真正的友谊不正是渗透在每一件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吗?
田径场上,望着那似乎永远也跑不到的终点,我的信心在一点点消失,步子越迈越小,这时一个急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快跑!加油!”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身旁出现。是什么给了我力量,促使我越过了那道本来在我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白线,是你鼓励的声音和一颗充满爱的心!在你的搀扶下我走回休息场地。有人搬过椅子,有人递过一瓶汽水,粗心的我却没有发觉是谁做的。也许并不需要寻找,对我来说,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朋友
生病了,我无精打采地趴在桌上,有人轻声询问病情,有人默默拿过本子替我抄笔记,有人递过一杯热水……疾病,很可怕吗?此时此刻,在这炽热的友情面前,病又算得了什么!
在蜿蜒的山路上,我们彼此牵着手,艰难地向上攀登。终于,疲惫不堪的我坐在石阶上再也不想起来,又是谁提醒我“行百里者半九十”,又是谁轻轻地拉起我,是你,我的朋友!
生活中总会有些坎坷不平,总会有些挫折,当我失意、彷徨、郁闷时,是你,静静地聆听我的诉说,然后娓娓道来,清泉般的话语流进我的心里。当我遇到烦恼或伤心的事,忍不住啜泣时,又是你,默默地递上一块手绢。哦,有了你真诚的友情,什么苦闷、忧愁不能排解,又有什么痛苦不能忘却呢!
朋友,幸福欢乐的时刻你只是默默地与我同享,使欢乐倍增。而在痛苦失落的日子里,你始终留在我的身旁,让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我怎能忘记你真挚的友情,无需用言语来表达,那一双双热情的手,那愈久愈醇的情感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心灵深处!过去的岁月,这一双双热情的手引导我度过许多平凡却不平不淡的日子,它使我永不绝望,使生活充满阳光。未来的日子里,这友谊会越来越深厚、浓郁,世界会越来越美好!
让我们搭起热情的臂膀,迈出坚定的步伐,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简评
此篇习作由一诗句引发,抓住能够鲜明地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这个论题的事例,展开议论,实事求是地对事情进行分析,从事情中引出道理。说理是非分明,合情合理,分寸掌握适当。练习一事一议文章,最忌脱离事实的空发议论或不分析说理就简单做结论的作法。另外,一事一议的文章也需要避免语言的呆板、涩滞。本篇习作在阐述观点时,恰当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文章之理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之感,读者接受起来也非常自然,既产生了说服力,又产生了感染力。文题三解析
写作要求
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这次要求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随意选一件事来写,要写让自己确实有所感悟的经历。
2、结合记叙、描写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
3、议论性的文字要简洁,重点在于讲清楚自己的体会,引起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二、知识点拨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叙、议二者的关系是: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换一种说法,叙是铺陈,议是点染。一般说来,议的文字不宜太长,用语应精辟、凝练。
夹叙夹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形式:一是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二是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三是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法。
夹叙夹议中,“议”是作者表达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要富于哲理,还要富有激情。古人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正是对“议”最好的诠释。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议论要看准当口,选择时机,掌握火候,做到恰到好处。
不能写出来油是油,水是水,叙与议不能有机有序结合,其要领可概括为“引、析、点、联、结”五步法。具体地说,就是: 引 文章一开头:就把供料中最能提炼出观点、论点或最能加以引申和发挥的中心语句、关键语引入文中。或全引,或摘引,或意引,使文章内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做到紧扣材料展开议论。析 对所引用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或正反,或今昔,或中外,或褒贬,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为亮出论点张本。但分析不宜过多、过长,以避免就事论事,喧宾夺主。点 在分析所引供料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地亮出提炼出来的论点。承上启下,过渡到联系社会、生活、思想实际,选用论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论点力求鲜明、深刻,语句力求概括,凝练。联 紧扣论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论据,或举实例,或讲道理,通过最佳论证方法,或正反对比,或比喻证明,用喻证法,或层层递进,对论点展开论证。结 对论证过程的内容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做到既符合供料的主旨;又紧扣从供料中提炼出来的论点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第一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叙”。一般说来,“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和议论性叙述。记叙性叙述带有很强的叙事性。描写性叙述有浓厚的描写色彩。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事例构成,常采用排比的句式,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这种“叙”难说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这三种叙述方法,记叙性叙述要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适合举一个事例时使用;描写性叙述要有对人物和情节的想像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要选择几个相关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使用。在训练中,可以针对所选事例和自己的写作习惯而采取恰当的叙述方法。
第二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议”。“议”是“夹叙夹议”语段的核心、灵魂,是事例叙述的意义之所在。“议”,有四种常见的议论方式。
(一)分析性议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议论形式,是对叙述的事例加以分析,揭示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
(二)感悟性议论。这种议论在叙述事例之后生发开去,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悟。
(三)联想性议论。由事例引发联想,由此及彼,联想到过去、现实、未来,联想到包含着类似道理的事例,表达出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
(四)对比性议论。先是对所叙述的事例阐述、挖掘,然后再举出事例与之比较分析,找出二者的相同点或不同点,通过对比,孰优孰劣,褒贬分明。
佳作展示
那只哀伤的骆驼
从来没有想过,在四季如春、气候温润的昆明,我会碰见一只骆驼,一只眼神哀伤的骆驼。
今年暑假,我与家人一起去昆明旅游。我们去了“金殿”,一个位于昆明原始森林最多的山上的景点,据说当年吴三桂为爱妾陈圆圆修建的“铜房子”屹立至今。
我们沿着石级登山,就在快要到半山腰的景点时,我听见了一阵恐怖的嘶鸣,比象鸣马嘶更加奇异。我当时就吓坏了,那声音简直就象电脑游戏里怪兽的吼叫。我半是胆怯半是好奇地张望,几十级台阶后的平地上,就在路旁,一个庞然大物瘫软在地!“是只骆驼吧?”母亲轻声地说。我飞快地跑了上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的,真的是一只骆驼!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它,它并没有倒下,我看见它的急剧下降是因为它由战栗变为跪下的姿态。或许这只是它的一种休息方式吧!只见它的后腿被一根粗铁链子系在树上,而它出现在这里的意义,不过是为了主人赚几张与顾客合影拍照的钱。
那是怎样的一匹骆驼啊!粟色的皮毛,魁梧的身躯,却又因为失去生命活力的光彩而显得衰老不堪。定睛细看,你永远不会忘记那触目惊心的画面:它那跪着的左腿,就在膝盖骨那儿,露出了惊心动魄的森然白骨!尚有皮毛包裹的右腿的膝盖部更加映衬左腿处的伤残。灰白色的很粗的骨头,周围是一圈绽开的破碎的皮毛。我一阵阵心寒,不忍注视这般恐怖的创伤又忍不住将视线停留不愿挪开。终于将视线顺着骆驼的膝盖往上移,我看见了它的眼睛。瞳孔很大,有浓厚的黑色,眼神黯淡飘忽不定。我怔怔地望着这哀伤的眼神,你是想对我说点什么吗?获得自由?安度晚年?重返沙漠?……它静静地注视着我,只是眼神依然黯淡。
扫视四周,它的主人正在打牌。主人对它丝毫不闻不问;从它面前走过的游客络绎不绝,却无人愿意多看它一眼。几个叫嚷着“骆驼,有骆驼”的小孩也被大人拽走,两边众多的小摊贩只是一个劲地招徕游客……人们或是在忙于打牌,忙于拍照,忙于赶路观景等,难道除了我之外却再也没有人愿为这只可怜的骆驼驻足吗?
我以为,骆驼只是属于沙漠的,从漫天黄沙中缓缓走来,带着优雅的驼铃和气定神闲的神气。而不是现在这样,也不应该是现在这样的!
从“金殿”归来,我没记住豪华的“铜房子”,只记得那只骆驼,那只不应该属于那儿的骆驼。
简评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却又在平静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饱含着个人鲜明的情感立场和态度。特别是非常注重细节描写,使文章内容充实而又细致深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文中对骆驼的伤口、骆驼眼神以及对众人反映都作了精妙描写。此外这篇文章还带有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富有真情实感,难能可贵。
名作欣赏
刹刹说情风
当前,干部队伍中有一种不良现象值得重视,这就是愈演愈烈的说情风。一些领导干部,遇到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跑官要官,不仅不加制止,反而为之四处活动.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有的为了使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乡、同学、老同事、老部下等得到某些好处,不顾政策规定和本人条件,想方设法为之谋求“方便“和“特殊关照”;有的当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干部出现问题时,不是积极地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部门调查,而是遮遮掩掩,或为之公开说情,总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看到同自己亲近的人因违法乱纪将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时,不是秉公办事,而是亲自出马,四处活动,千方百计地为之开脱罪责。这些说情者,为了替人办不该办的事情,或解决不该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手段也五花八门:有的是动之以“情”,让对方看在旧日的情分,或要求高抬责手,予以提携,或要求手下留情,网开一面;有的是晓之以“理”,尽力阐述不合理要求的合理性,并且讲得振振有词,堂而皇之;有的是恃之以权,凭借自己的权势或打着上级领导和名人的招牌,拉大旗作虎皮,迫使有关部门和领导就范;有的是诱之以利,以请客送礼或许之以好处作为敲门砖。说情风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涣散组织纪律,腐蚀干部思想,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决不能任其通行无阻。
说情者替人说情的动因有各种各样。有的是借情面软,有的是怕得罪人、丢选票,有的是热衷于搞关系,有的是得过别人的好处,有的是与求情者关系微妙,怕“拔出萝卜带出泥”,等等。可见,干部队伍中的说情风,是好人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是剥削阶级那种低级庸俗的处世哲学、拉帮结派的宗法观念和惟利是图的市侩作风在我们干部队伍中的反映。刹住说情风,必须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大力营造干部队伍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氛围,使每个干部都能够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懂得坚持原则和按制度办事对于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性,不仅自己不求情,不说情,不送情,而且对说情风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怕人家说“无情”,因为对少数人的“有倩”,恰恰是对多数人的“无情”;不怕得罪人,因为只有得罪这少数人,才能赢得多数人;不怕丢选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住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选票”。
说情风之所以盛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充分认识说情风的实质与危害。不错,人是要讲感情的。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们之间的感情友爱,同志之间的关心帮助,是应该大力祟尚的,但这种“情”绝不能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不能以牺牲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还要看到,说情者往往只讲面子不讲真理,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只讲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不讲党和人民的利益,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之风,并且对其他方面的不正之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说情风决不是危害不大,而是影响很坏,危害甚烈。对此熟视无暗、无动于衷是政治上麻木的表现。至于那些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更是一种不道德、不光彩的行为。说情风所以愈演愈烈,也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涉及说情的人和事不抓不管,姑息迁就.甚至大开绿灯有直接关系。因此,反对和制止说情风,必须教育广大干部充分认识说情风的实质与危害,并且在行动上自觉地加以抵制。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对于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说情者要及时提醒,严肃批评。郑重指出,促其改正;对那些与违法乱纪有牵连、造成恶劣影响的说情者.更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认真查处。赏析
破立结合气势充沛
讲义气不讲正气,是干部队伍中的一种现象。其表现之一就是说情风盛行,正所谓“案件一上门,就有说情人。”《刹刹说情风》论述了说情风的危害,分析了说情风形成的原因,有力配合了“三讲”教育活动。
狭义的驳论是指古代文论中所说的“辨”,广义的驳论则指一切旨在否定某种现象和事物、行为或思想的评论。它以一切违背社会发展主流、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及思想为评论对象,以批评、反驳、揭露为手段,帮助人们澄清是非。《刹刹说情风》属于后一种驳论。文章一开头先提出观点。然后在列举了说情风的四种表现及三种常用的手段后,便着力分析了说情风盛行的原因。这些实际上都是在“破”。紧接其后,作者提出了刹说情风的对策,这又是“立”;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又竖起靶子“什么叫讲感情”,并进行了正面阐述,也是破立结合。光破不立,道理易平淡;光立不破,道理易偏颇;破立结合,使文章说理既全面又深刻。
我国的议论文向来讲究气势,让人有力透纸背之感。这种气势在外部的表现就是:句子短而有力,节奏快,层层推进,步步紧逼。读《刹刹说情风》,我们就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在分析替人说情的原因时作者说:有的是惜情面软,有的是怕得罪人、丢选票,有的是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这是好人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语言简洁有力,行文丝丝入口,节奏感强,气势充沛。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创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创意教案
16.社戏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本篇小说是鲁迅先生的名篇,可以品析的地方很多,但是作为教材的课堂教学处理,可以抓住其三大亮点来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即要抓住其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个性、优美的景物描写的要旨生发开去。因此本篇教学的创意之处在于对教材三大板块的处理。
教学步骤:
导入:《社戏》是一曲对故乡之美的颂歌。鲁迅所描绘的平桥村,类似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都是作者理想之寄托。童年──对每个成人来说,都永远无法重现地消逝了。但每每忆及,总会有一种惆怅的失落感,而人们对永远失落和不可重复的岁月总会去追寻出它的美感来。
第一板块:整体感知作品,梳理故事情节
(一)速度课文,划出课文情节的发展线索图:
随母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二)概述文意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大意符合即可)——课文记叙了“我”在平桥村与农家少年一起看戏的一次经历。
(三)浅谈详略
本文内容丰富,用笔浓淡疏密,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不多,本文的详略安排甚具匠心。
(四)按照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在每个情节中发生的主要内容,如:“夏间,‘我’随母亲去到一个离海边不远的小村庄——平桥村小住几日,那儿真是‘我’儿时的一片乐土!”
第二板块:品读人物个性,赏析细节描写
本篇小说的第二大亮点就在于鲁迅先生在短短的篇幅中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
设置讨论,写出人物评析小议,并从文中找出能说明人物性格的描写文段加以说明。
例如: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等等。
学生寻找发言。
综合练习填空:
“我”看不成戏时——(“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
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仓重,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
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
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 自家的豆。)
第三板块:美读精彩段落,领略景物描写妙处
本文运用了多种感官描写,详细了描写了沿途美好的夜色风光,迷人而又带有神秘色彩,令人陶醉,烘托了小伙伴愉快的心情。请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的段落来美美地朗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并讨论共享对重点词句和段落的赏析,如:“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中的“点”、“磕”、“退”、“上”、“架”等几个动词,将少年们开船时的动作程序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状表述得颇为详细,显示了他们熟练的舰船技巧和勤劳肯干的品格,也折射出他们看戏时的愉快心情。再如月下行船一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描摹景物,抒写心情,形象立体,传神入微。
学生赏析。
本文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迷人图画,展示了那里的人情美和风景美。那里的人:聪明、能干、热情好客、纯朴憨厚、无拘无束;那里的景: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开展研究性专题学习汇报。鲁迅很早就离开故乡,故乡给予他的并非都是温馨的回忆,其间还有许多不幸与白眼,鲁迅对故乡,却有一种割舍不断的复杂情感。鲁迅对故乡的情感,是报着一种“永恒的怀念感”,《朝花夕拾》就是鲁迅永别故乡后的蛊惑的情思,就是在流离颠沛中,对儿时童心的追忆。从《社戏》到《朝花夕拾》的若干篇章,鲁迅运用了“人生经验通感”,即利用读者常会遇到的相似同类的人生经历,诱发读者一种“联想”。当这种“联想”引起读者“共鸣”时,在不知不觉中读者就参加了一种创作活动。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如果能调动起学生的“人生经验通感”,让他们立体地去了解鲁迅的作品中对同一题材的处理,这对学生居高临下地把握教材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这样处理教材,有利于学生了解作者一贯坚持的“追求自然,不愿受束缚之心”、了解作者在关注、思考、批判现实上,如何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对理想的追求。
比较阅读《朝花夕拾》中几篇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及《野草·风筝》等文章,看鲁迅童年的趣味、鲁迅的故乡美景、鲁迅刻画的人物形象特点、鲁迅怀念的理想生活。比较阅读分四个专题:
专题一:读写结合,想象描述鲁迅作者笔下外祖母家的平桥村。
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这个偏远的海边小村,较少受世俗的浸染,更多地保留了自然的纯朴气质,是一方“净土”。那地方的山水令人陶醉,“我”和小朋友们夜间划船去看戏时,“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抒情的笔调,将月下水乡描绘得清新,幽远,如梦如幻,散发着江南泥土的芬芳,作者对故乡的挚爱之情也隐然可见。
专题二:表演评议,再现鲁迅笔下童年的伙伴,叙说鲁迅怀念的醇厚乡情。
专题三:综合分析,从几篇文章中看鲁迅对故乡和他的童年生活的感情。
专题四:佳句赏析,摘录比较作者写景状物的句段,体味其妙处。
17.安塞腰鼓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安塞腰鼓》以充满激情的笔墨向人们描写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浓厚生命意韵的安塞腰鼓队的演奏唱面,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安塞腰鼓,既是单纯地在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又是人类生命力量的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还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观看短片,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许多人都从电视媒体上看到过安塞腰鼓表演,上课伊始,放映不到两分钟的录像。在具体情景中感受腰鼓队那奔放的舞姿,激越的声音,磅礴的气势,明快的节奏,汇成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
交流:安塞腰鼓有什么特点?
二、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气势。
朗读课文,用一两个词语分别概括自己的感受。
交流: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三、研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探究本文语言特点。
小组探究,然后班级交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探究本文语言的特点。
1.本文感叹句很多,有15个自然段是用感叹句结尾的。
2.文章多用短句来表现安塞腰鼓的特点。如 “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打腰鼓的人与腰鼓的浑然一体,他们都是沸腾着生命的;“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3.本文多次运用比喻的手法,例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组句子从多个角度描写腰鼓、打腰鼓的人。这些喻体总的形象特征表现为有活力、有激情、有强烈的节奏等。
4.本文大量运用排比,不仅有排比句,还有排比段,有的交错出现,有的一连许多句。再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这一段,依次描摹了腰鼓队的舞姿、雨点般的鼓点,翻飞的装饰物——流苏,跃动的脚步,飞扬的眼神。这几幅画面犹如一组快速闪动的电影镜头,眼花缭乱,心魄颤动,让人来不及细细观看品味,只有被动地感受,被它强烈震慑,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
5.连续运用几组反义词,产生对比鲜明的效果。如:“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闲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三组反义词鲜明地突出了腰鼓给这里带来的热情与活力。
四、探究决定语言表达的关键原因。
1.理解文章中腰鼓与黄土高原的关系。
2.初步懂得文章的语言表达风格等是为作者的需要服务的。
苍凉悠远的西北、厚重的黄土高原是孕育出安塞腰鼓的地理文化环境。西北汉子性格刚烈质朴,处事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西北人的这种生活态度是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人的因素;在此时此地,人和鼓一体,艺术和生命同在。
作者选择这样节奏鲜明强烈、意象雄浑等的表达形式正是为了表现安塞腰鼓的豪迈、奔放、激烈,西北汉子生命中奔腾的力量,以及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五、拓展深化:主题探究学习,围绕一种民间艺术,收集整理相关材料,进行适当调查或访谈,撰写知识卡片或者小报告。
这一环节可以看学生的情况确定研究小组成员人数与搭配,以及作业的篇幅、完成时间等。
18.竹影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全篇围绕一个“竹”字,着力描摹竹影之神韵、抒写画竹之趣,运用对比、描写、对话、动作等多种技法,生动描写出“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时的童真童趣。本课设计意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拓展艺术视野,了解作者丰子恺卓越的音乐、美术才能的背景下,运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之美的生活态度,学习作者重点围绕竹影之趣、描摹竹影之法,全文一气贯通而又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
教学步骤:
一、分组研究:课前围绕以下课题以组为单位上网查找资料,并作简单研究。
1、丰子恺的生平资料、绘画资料、文学资料,重点要结合课文谈谈“我眼中的丰子恺”。
比如我眼中的丰子恺是个有着细微观察力的人,从他在文中第二段的描写可以看出:“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从上句中还可见他有不凡的语言表现力;再比如,我眼中的丰子恺是个有着丰厚艺术修养的人——在描写竹影时,他用到了很多美术和音乐的术语“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另外,还可以看出丰子恺是个有童趣的人„„等等。
2、收集查找郑板桥、吴昌硕的竹画以及西方油画各一幅,结合课文对中国画和西洋画进行比较。
二、课文研读:
(一)添置背景:
本文是一个兼具音乐、美术、文学才能于一身的艺术大师的一篇生活随笔。作为艺术大师,在他的眼里,竹影是怎样的,美在何处,作者是怎样描摹的。请为“竹影”添置一个油画般的背景,摘录文中对竹影描写的语言,整体理解感受竹影的神韵之美。
学生结合课文语言描述背景: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二)精研细读
1、寻趣说趣—体验童趣和童真。单有形似的竹影描述,本文的可读性就会大大降低,其内在的神韵可以用一个字概括——趣
(1)找一找
清风明月的夜晚多么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好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的?他们玩得有趣吗?请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然后用“我觉得()是有趣的,我认为其中的趣味在于()”这样的句子,说出自己的发现和理解,并体验竹影之趣。
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文中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
比如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2)说一说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模仿课文说一说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往事也是在进行着艺术的创造、也有一些艺术的发现。
2、审美赏美—从影到画深入浅出
(1)读一读
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描摹生动的语句,评点其妙处,玩味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
(2)想一想
①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②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③“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想一想这句话在自己脑中呈现的画面是怎样的?根据自己的感觉赏析这句话,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很美,用同样的方式赏析。
教师引导(亦可学生自由发言):“参差不齐”描写了竹影与孩子们的墨竹创作渐渐脱开移位的情形。“好像脱了版的印刷”比喻新颖贴切,生动描绘出月亮渐渐升高与其先时画的竹影不吻合,形成叠影的美妙画面,从而可以看出作者观物如微,联想丰富,笔下文字很有生有生活情趣。)
学生赏析其他句子。
课堂小结: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就存在与我们日常行为当中(像用泥巴造城堡其实是孕育着一种建筑艺术,用雪堆娃娃孕育着一种雕刻艺术,用野花编花环孕育着一种装饰艺术)。或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创造艺术之美。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在创设的情境中,体味作者的艺术魅力,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一、进入情景:教师与学生共同赏析丰子恺的名作——同名漫画、散文《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老师配乐朗诵,学生评议,体会丰子恺文如其画,画如其文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看谁说得棒)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B、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C、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三、品美析美: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
四、走进童年:
师生一起朗诵:
“时光带走我们的童年,让我们长大;岁月增长我们的阅历,让我们成熟。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一片绿叶是一首诗,一抹斜阳是一首歌,一个游戏是一种创造„„”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童趣》和《竹影》都是写童年生活的趣事,仿照以上两篇写法,写一个故事叙说一段童年的往事。
19.观舞记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采用变式阅读,模仿积累语意丰美的语句,赏析感受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品评语言魅力,拓展文学视野,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步骤:
一、赏读模仿,积累语意丰美的语句。
1、先看后说。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说一说对印度舞蹈了解多少。播放一段经典的印度舞蹈(电影片段),让学生运用比喻句描述舞蹈片断中的动作表情。
2、先读后找。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冰心描写的句子哪些写到了视频资料中的动作,越多越好,找到后读一读。
3、复看再说。再次播放视频资料,对照舞蹈片段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描述所看到的画面。
以上三个环节是一个模仿积累美言美句的过程,通过自己体验、比较、模仿、运用,作家的丽词华章已经内化成学生自己描写表述的语感。
二、诵读想象,体会舞蹈飞动的旋律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学生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像,通过朗读把语言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进而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用起伏有情的音调、缓急有致的语速诵读作者详细描写卡拉玛姐妹曼舞的段落: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体会几个“忽而”之间动作的转换。在情景交融的诵读中体会作家笔下的舞蹈那飞动的旋律。
三、品读感受,体会文段语言的美
面对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作者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的呢?
细细阅读文章12——18节,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分组朗读,用“„„美,你看„„”的句式叙述出来,如:
卡拉玛形体美,你看她低头合掌,抬起头来„„
卡拉玛舞姿美,你看„„
卡拉玛衣饰美,你看„„
2,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齐读17小节,将散文句式改为诗歌形式读。
3,点评式品读,感受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这部分文字非常优美,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读一读,用“ „„好,好在„„”句式进行点评,赏析。(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点评)
四、比较拓展阅读
比较一:
阅读当代诗人艾青先生的诗歌《给乌兰诺娃》和高尔斯华绥《观舞》,这也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后的所思所感,说说与本文在描写动作方面的异同。
比较二:
作家赵丽宏以其敏锐而细腻的心去捕捉贝多芬的灵魂,一如冰心在流动的身影中去捕捉舞者的灵魂。对艺术的感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同时也能展示作家的个性。
高山和流水(节选)
赵丽宏
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贝多芬的其他曲子,也有相似的特点。我很难忘记第一次听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的印象,当钢琴高亢激昂的声音突然从协奏的音乐中迸出时,我的眼前也出现了流水,不过这不是莫扎特的那种缓缓而动的优雅的流水,而是从悬崖绝壁上倾泻下来的飞瀑,是从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上一泻千里的急流,这急流挟裹着崩溃的积雪和碎裂的冰块,它们互相碰撞着,发出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轰鸣。我无法理解,这样的音乐,为什么会有《皇帝》这么一个别名,不喜欢皇帝的贝多芬,难道会喜欢用《皇帝》来为这样一部激情镪然的作品命名?如果用《阿尔卑斯山上》作为这部钢琴协奏曲的名字,该是多么贴切。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似乎很少出现这样强烈而激动人心的声音。如果是莫扎特的河流,他不会让流水飞泻直下,也不会让那些冷冽的冰雪掺和在他的清澈的流水中,他一定会寻找到几个平缓的山坡,让流水减慢速度,委婉地、迂回曲折地向山下流去。这样的流水,当然也是美,不过这是另外一种韵味的美。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浩大的景象。
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便是倒映着晴朗月色的高山湖泊,他的那些优美的钢琴三重奏,便是清澈的山涧,在幽谷中蜿蜒流淌„„当钢琴跌宕起落,震天撼地时,他的山峰便成了洪峰汹涌的峡谷,轰然喷发的火山。
五、课堂小结。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比较诗人、画家、作曲家、雕塑家的作品的表现形式与散文家作品的不同,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比较,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步骤:
一、音画时尚: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印度舞在音乐、绘画、诗歌等艺术门类中的表现形式。学生采用小组擂台的形式,开展辩论、演讲、朗诵、解说欣赏等表演活动,各自展示对语言艺术表现力的理解。在分析语言艺术的魅力时,要紧扣本文。
二、分析讨论:让学生畅谈各种艺术作品的特点。学生虽然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应该相信学生会有一定的艺术直觉。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艺术门类多种多样,各具特色。语言艺术虽不如绘画、雕塑那样直观,也不像音乐那样抽象,但它可以较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各种感官能力,还可以充分地发挥人的想象力等,因而具有恒久的魅力。
抓住题目中的“观”和“记”,赏析作者是如何将视觉艺术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的。
三、诵读全文
四、品味优美的语言
字词方面:“真是光艳地一闪”中“闪”用的好,好在它以人视觉上感受写出卡拉玛美艳的形体。
句式方面:“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中吹起、敲起、唱起用的好,好在它们节奏渐快,语势增强。
修辞方面:“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写的好,好在排比句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蛇舞一段写的好,好在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五、妙句摘抄 :将文中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句子摘抄下来。
20.口技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本文语言极其简洁、生动,描写手法高妙,教学时抓住一个“善”字,引导学生欣赏其错综复杂、跌宕不已、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的口技技巧,寻找时间副词、索引其妙绝的描摹线索;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二、主体部分:
(一)绘声绘色读出口技之绝妙
1、教师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注意语调的起伏、节奏的缓急、人物关系及口技人在表演时观众的反应。
2、听读后学生发言、交流感受,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表达了“妙绝”的意思,学生择其喜欢的句段进行绘声绘色的朗读,鼓励学生表演朗读。
3、学生评价并讨论用怎样的语调才能读出“妙绝”的感觉?
4、学生朗读、背诵关键句段。
(二)跌宕起伏绘出口技之变幻
文中描写这场口技表演,有条不紊,奇妙纷杂,波澜起伏,把一位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是怎样一波三折地叙述情节的。比如:课文第3段描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的情形。先写丈夫的“声”,并伴以妇人的拍儿声渐拍渐止,给人以时间缓慢推移而声音渐弱的感觉。接着以老鼠跑动偷食、“盆器倾侧”的声音,表示夜静更深。这一家人由醒复睡,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设置小组合作讨论,文中还有哪些内容表现了情节的起伏跌宕?可以引导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画出板书内容:
(三)变换角度理解口技人的“善”
1、结构安排的“善”。如全文以时间先后为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顺着众宾的所闻写来,使读者能有亲历的感觉。再如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就交代出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口技技艺的“善”。课文通过正面描写精彩地描绘出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在这两个情形中,口技人仅用简单的道具就表现出繁杂的声音、烦乱的场面、紧张的气氛。
3、描写技巧的“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在描写的技巧上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人技艺的精湛,同时首尾进行呼应印证。但首尾的呼应却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其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4、侧面描写的“善”。赏析文中出现的三次描述听众反应的段落,让学生亲自做一做“伸颈、侧目、微笑、默叹”等动作,体会理解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的神态、心理;“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出了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5、以上的几处“善”可以在教师的参与、引导下进行,也可以是学生的探究发现。除此之外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品评文中处处蕴含的“善”字。比如,“我认为文中的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在表达效果上可谓是
‘善’。因为“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宣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再比如,“我认为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忽’、‘一时’、‘既而’。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等等。
三、背诵全文。
背诵全文要理清文章脉络,注意首段与末段相照应的结构特点,以及中间三段记述的内容、顺序和层次。背诵中间三段,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每段都先写艺人所模拟的音响,后写听众的反应;
2.每段各依次写了哪些声音,是怎样写的;
3.“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于是”“忽然”等词语,具有承接作用,可作为背诵的词语线索。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以快速背诵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将所需背诵段落分出层次,找出提领、关键的词语,辅以重音重读,便可以快速成诵。第一段的背诵是本节背诵课的示范和铺垫,难点在二、四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指物象形”背首段:
第一遍:抓住关键词,对加点的字重音重读,同时教师指物象形,指着学生面前的桌椅等实物当作道具,示范背诵表演。第一段的重音词有“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第二遍:同样抓住关键词,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第三遍:学生心中默记重音词的先后顺序,快速成诵。
二、抓人物带动作背第二段:
第二段人物关系比较复杂,动作繁多。但是如果分清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记住每个人物的动作,眼前浮现现场画面,再辅以重音提醒,也能快速成诵。
背景:遥闻深巷中犬吠,人物动作顺序:(妇--儿--儿--妇)
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儿醒:大啼——夫:亦醒——又一大儿醒。
接着口技人总结繁杂声音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的情景。对于描写观众动作的句子要一词一顿,要诵出“妙绝”惊叹的语气。
三、抓特点串重音背第四段:
1、强调出现的三次 “百千”、七次 “ 声”,另用“俄而”、“ 中间”、“ 又夹”作重音间隔提醒。
2、抓住顶针特点并强调“指”和“名”。
快速背诵的关键是让学生调动起积极亢奋的情绪,进入课文营造的特定情景中,理清线索、记住顺序,必要时可以夸张地以动作辅助记忆。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戏曲大舞台
——中国戏曲的美
创意说明: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门类繁多,种类丰富,如何在一、二节课上让学生学得有趣、练得有益、提高迅速,必须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中国戏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蓄含了丰富的美学意义,比如其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唱词的韵律美、配器的节奏美、服装的造型美等等,真可美不胜收。因此,本活动在课前查找搜集资料的基础上,以说美、评美、写美为主线,以寻找美点为内容,在赛、赏、议、写等丰富有趣的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课前准备:借助工具书和网络,查找戏曲的基本常识以及唱腔、唱词、道具、舞美、配器、服装、脸谱等知识,然后就一个剧种或戏曲表演的一个方面寻找可供赏析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出专题资料,鼓励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展示----可以制作PowerPoint、flash、专题网页,也可以实物展示,还可以学唱表演。
教学步骤:
一、赛一赛
1、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展示自己小组研究专题的成果,评出最佳创意奖。
2、“开心辞典”擂台赛: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中国戏曲采用那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6)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手、眼、身、发、步)
7)京剧的四大名旦是谁?(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8)绿脸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草莽英雄)
9)“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
10)连线题:
红脸 代表猛智
黑脸 代表凶诈
绿脸 代表忠勇
白脸 代表草莽英雄
二、说一说----说美的感受
小组合作汇报:就自己小组研究的有关戏曲专题谈戏曲的某一个方面给人带来的美好的心理享受。
内容要求:
1、围绕主题来选材,突出“美”字。比如谈“戏曲脸谱的绘画美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可以从绘画的角度来审视戏曲的艺术美。
2、说的形式可以采用多人合作共同完成,比如:一人操作展示图片、一人播放背景音乐、一人介绍说明;也可以采用总分总的形式由一人综述,其余几个人分别介绍内容的不同部分,最后再强调主题。
3、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修饰渲染自己表达的内容。
4、“说一说”,内容方面重在描述、叙述,可以讲一段戏曲中的故事、可以描述、描摹一段唱腔、可以描写一段唱词等等。
例如可以把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扩展描述成一段富有画面美的抒情散文。
三、评一评----评美的感觉
中国的戏曲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其中可以品评的内容和话题很多。比如戏曲表演上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写意特点,表演中用几个龙套演员就能代表千军万马,舞台上开门关门等也往往用虚拟的动作来表现。在“评一评”时,学生可以以小见大,评出自己的个性,老师不作对错正误的评价,但要在在评点前提出要求:
1、“评一评”重在评论,观点要明确,要围绕“美”字来评。
2、评论的内容可以多角度去发现戏曲的美妙,也可以就一个方面生发开去,探究挖掘戏曲艺术的美点。
3、评点要结合实例有针对性地评。
4、评论的情绪要真挚、动情,能够真切地打动人。
四、写一写----写出美的见解
本环节是在前面评说、欣赏、整体感知、素材铺垫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运用,此时写作的时机已经成熟,写作的素材丰富直观地展示在眼前,写作的情绪也已经调动起来,学生的写作一如囊中探物,一蹴而就。
布置写作话题:我国的戏曲异彩纷呈,就“中国戏曲的美”的话题写一篇500字短文,内容、体裁不限。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世界各地”,由3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3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佣》,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练习中重点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欣赏《老残游记》片段、抓住特点介绍世界名城。整组教材的共同点,从内容上来说,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它们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纲目分明,条理清晰。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将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4个一类生字,5个二类生字,认识多音字“乘”,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及部分成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并加以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重点句子
过渡句:兵马佣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文首概括句: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佣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
段首概括句:
兵马佣规模宏大。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及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4、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光,感受劳动人们的勤劳和智慧,感受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5、学会正确使用双引号、冒号、书名号、顿号等标点符号。
6、了解部分世界名城的雅号,收集资料,抓住特点介绍感兴趣的城市。
学情分析:
三篇课文写得生动形象,具有条理,饱含作者的自豪感、赞美之情,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很感兴趣的。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与感悟,领略它们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但它们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几乎没有学生能有幸亲眼目睹,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世界各地的灿烂文化和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一番,把语言文字的品味与视觉资料的欣赏结合到一起,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建议:
单元导读:快速浏览3篇课文,用视频、录像给学生以直观感知,明确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后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整体把握的学习能力。
《秦兵马佣》:抓住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分两部分感受秦兵马俑两方面的特点,品读语言文字,扣住重点词句想象体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抓住特征描述的写作方法。
《埃及的金字塔》:抓住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鼓励学生围绕金字塔质疑,抓住基本说明点,再逐一解开谜底。在此过程中,了解、总结作者说明事物所用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音乐之都维也纳》:抓住“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一问题,感悟维也纳的特殊魅力,走进音乐之都,通过品读文字,欣赏图片、音乐,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口语交际:可以拓展为一次综合性学习《走进世界名城》:搜集城市雅号,开展“雅号、城市连连看比赛;搜集城市代表性建筑物图片,进行“看图片,猜城市”活动;搜集感兴趣的城市的资料,提炼关键词,逐一展现关键词,“竞猜城市名”;模仿前三篇课文写法,为这一城市写一篇文章,投票竞选“我心中的最有特色城市”等。
课时安排:
单元导读
1课时
《秦兵马佣》2课时
《埃及的金字塔》2课时
《音乐之都维也纳》2课时
习作2课时
练习2或3课时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试卷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试卷
A卷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意和释义无误的一项是()(3分)A,不堪设想(kān):敢
停滞(dài):停..止
瑞征(ruì):吉祥 .B,崎岖(qíqū):形容山路不平
诚实不谬:真...实
阐述(chǎn):阐明 .C,粘贴(niǎn):贴
安逸(yì):舒..适
接纳(nà):容纳 .D,悄然兴起(qiāo):悄悄的 忏悔(qiān):后..悔
虚拟(nǐ):模仿 .2.选出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A,按部就班
粉默登场
富丽花贵
川流不息 B,曾出不穷
日新月异
金壁辉煌
稀稀攘攘 B,长歌当哭
莫名其妙
蒸蒸日上
功亏一篑 D,半途而费
风餐露宿
屡禁不止
先生夺人 3.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有些留学生,回来以后没有工作条件,也没有__他们的机构 ②2004年,触觉感应器可与人类感觉__
③请尊重他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他和你一样,也是这个世界上___的人
A,包容
媲美 举世无双
B,接纳
比较
举世无双
C,包容
比较 独一无二
D,接纳
媲美 独一无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2分)A.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云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B.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严老师工作啡常勤奋,常常风餐露宿
C.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
5.请为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将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2分)
A记叙
B
议论
C
描写
D抒情
E说明
①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规则,发展生半力,改善人民生活()
②纳米技术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③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民目中,是一种了不得的“神物”。()
④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6.依照例句,再写出有一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3分)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露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仿句:
⑴语文是_______,让人______ ⑵语文是_______,让人______ ⑶语文是_______,让人______
7.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知的知识提出两条控制和降低噪音的具体措施(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人描绘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广为传诵的名句,同时也告诉我们,要五官一齐开动,去认识生活,就会得到美妙传神的画面。比如:“春风又__江南岸”、“一枝__杏出墙来”,“两山排闼送__来”,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春的颜色;“两个黄鹂__翠柳”,“处早莺__暖树”,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春的声音;“踏花归云马蹄__”,“二月风光浓似__”,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的气味;“吹面不__杨柳风”,“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__行人面”,从触觉的角度写出春给人的感觉。(4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6题(13分)⑴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心止中,是一种了不得的“神物”,被认为是“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天下升平遇甘露降“,就像龙、凤、龟、麟一样,一向作为吉祥的瑞征。有些帝王听说域中喜降甘露,连当时的年号也以甘露命名。汉宣帝刘询,吴国的归命侯孙皓,西晋前秦的苻坚等,都曾以甘露信得过年号。
⑵传说甘露还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倣面岁”,所以称为“天酒”、“神浆”。于是,它便成为那些妄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
⑶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有两千多种。其中除五倍子蚜虫外,都是庄稼的大敌。恢宏庄稼、蔬菜、果木的麦蚜、豆蚜、棉蚜、菜蚜,柑蚜、苹果绵蚜、葡萄瘤蚜,甘蔗绵蚜等,都 是蚜家族中的成员,它们专靠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是农业的害虫。蚜虫在觅食的时候,先用那唇端的短毛,身四周探索一番,一量发现了可以猎食的目标,便将那根尖细的刺吸式口器刺进植物组织内部,不停地吸取植物体内的浆汁。植物遭到蚜虫的危害,有的发生卷叶病、黄萎病,有的发生肿瘤病、黑霉病,不仅影响正常生长,严重的还会大片地枯死,造成灾害。法国昆虫学家莱拉特和凡拉在1880年曾作出一个估计,法国葡萄园受瘤蚜为害而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000万法郎。1951后,我国东北地区的棉田,一度遭到棉蚜的侵害,结果使籽棉减产1.5亿斤。蚜虫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实在是惊人!
9.为下列的加点词语注意。(2分)
孙皓()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梦寐以求()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一句子(4分)①
神灵之精,仁瑞之泽 ______________ ②
其凝如脂,其甘如饴 _______________
11.以上三个段都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3分)
12.甘露为何如此受到古人的喜爱?蚜虫具有哪些危害?试作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天使心》完成各题(10分)天使心
(1)我在灯下批阅学生作文,一个10岁小女孩的独特心意吸引了我,那歪斜的小字认真而又稚气地躺在纸页上。
(2)在这篇题为“假如我有七十二变”的作文中,孩子写道:“假如我有七十二变,我首先变成一只壁虎,趴在墙角里悄悄吃掉很多蚊子,而没有人知道我在那里,也没有人知道我在
(3)多么美妙的想法!我无法告诉你读到这里时我的心情。成人世界里的喜怒哀乐往往是和名利连在一起的,而眼前这个小女孩,她的喜悦和悲伤却是以这样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接着她又心安理得地变成一只吐丝的蚕,吐出云朵一样的丝,丝又变成妈妈身上华美的旗袍。之后她又变成信鸽,体会飞翔的快乐,给闭塞的地区送去文明的信息。她变成玫瑰色的阳光;变成一片青草„„她的变化没有一样是用金钱能买到的。用金钱买不到而对我们生活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全在她的变化之中了。她的爱无所不及,因而无论她变成动物还是植物,她都自得其乐。
(4)在灯下,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
13.第三段中加点的“美妙的想法”具体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不同的方式”指代的是 _________________(4分)
14.第一段中加画线的“躺”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3)15.文末说“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那么请你说出小女孩天使般的心灵是怎样的?写在横线上(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17分)
①老师走上讲台的原因很多,每一个老师都有他们自己的动机。如果把老师的内在动机排一排队,可以发现大致上老师有四种不同的类型。②第一种老师,“以谋生为目的”。这种老师视教书为谋生的手段,认为教书是一种赚钱的、用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只要能把饭菜放在家庭的饭桌上,什么学生、学校、教书都是次要的。在美国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这种动机可以理解。
③第二种老师,“以自傲为动力”。自傲是一些老师工作的原动力。这些老师,他们往往知识渊博,功底深厚,只要能满足“自傲”,就很愿意与他人分享他们的知识,他们可能并不在意他们的付出,他们追求的是发现自我、证明自我,从中感到满足。这类老师工作会很努力,可能会很出色。但因为自傲的原因,他们害怕失去面子而过于重视结果,所以面对“不听话”的学生,这种老师很容易失去耐心。
④第三种老师,“以教育为己任”。他们把教书看成是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以此为动力。在教书的过程中很注重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改造人。他们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注重告诉学生怎样做人。他们往往以能影响、改变学生的生活轨道为乐趣。例如,亨利克先生常常会把正常的课停一停,讲一些世界名人的社会生活之类的东西。当从亨利克先生的最后一节课里走出来时,我意识到,我这一年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人活着的每一天不是为了悲伤,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需要愉快地去生活。
⑤第四种老师,“以爱为根本”。他们在重压之下还是不断地去做一件自己爱做的事。他们很努力地工作,一次又一次地遭难,都没有得到任何的利益。就好比父母生养孩子一样,他们任劳任怨地为孩子干这干那,却从来不企盼得到一丝回报。以一种养育自己孩子的心态去教育学生的老师,是有着强烈天赋爱心的老师。他们是那种可以让你像信任父母那样去信赖的人。这种老师应该说是最难能可贵的。
⑥总之,无论哪种老师以什么动机走上讲台,都应注重自己的教学效果,赢得学生的喜爱。(节选自《放飞美国》,有删改。作者矿矿,华裔,目前在美国读中学。)
16.选文第④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你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给第④段或者第⑤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第④段中,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从语言特点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说说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四种老师,请用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四种老师的特点。(4分)
⑴______
⑵_____
⑶_____
⑷_____
21.写出选文的中心论点。(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展示。(40分)22.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①这世上有许多人:有你崇拜的偶像,他们清纯、活泼、靓丽;有你敬重的父辈,他们勤劳、淳朴、守责;有你尊崇的名家,他们热诚、创新、立业„„你是否觉得你自己也很出色?譬如: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兴趣广泛,学有专长;洁身自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请以《瞧我这个人》为题目写一篇敬佩自己的文章。
要求:写出你的特点;有恰当的外貌描写;字数500字左右。②以《
引起的回忆》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从题目上看,这是一篇回忆性的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可选取“玩具”“相册”等物品作为文章的线索,由此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要求:①用倒叙的写法引起下文;②恰当穿插议论、抒情。B卷
四、综合性学习
23.根据情境选出最得体的一项()(2分)
你的同学送你一张足球比赛的入场券,约你一同去看,你却因故不能前往,你的回答是:
A、今晚我有事,你另约别人吧!B、我对球赛不感兴趣,你自己去。C、对不起,改下一场,我有事。24.读文答题(4分)
楚国人想偷袭宋国,便事先派人云测量壅河,在浅处设立了标志。不料后来壅水暴涨,水位升高。而楚军全无所知,夜半更深赶到岸边,仍按原来的标志人流,结果淹死一千多人,全军哗然大乱,如同房屋倒塌一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哪些道理:(至少两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欣赏探究。(14分)阅读老舍的《母鸡》,完成练习。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5.本文意在赞美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但作者在文章开头却先说印象中的母鸡之令人生厌,这在文章写作中属________写法。(2分)
26.文章开头写“一向讨厌母鸡”,主要原因有三点:(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中的“我”改变对母鸡看法的原因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章第6段中,“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这样写用意何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文末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请在文中各找出一例说明。(4分)
负
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慈
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勇
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
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本文末一句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之所以用“不敢”一词,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母鸡什么样的感情?()(1分)
A.喜欢
B.钦佩
C.畏惧
D.欣赏 C卷(附加题20分)
六、加分尝试,1.写出结构为偏正结构的成语。(每个一分,多写两个加1分)降(3分)
如:孜孜不倦 _____
______
_______
2.填写。
① 我们常说的“五岳”,具体指的是东岳___、南岳____、西岳_____、北岳_____、中岳_____,这五座山。(5分)
② 默写出具有一定哲理的名诗名句。(3分)(多写一句加1分)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学上称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这八位(6分)3.我们汉语中的“是”字,除了是判断动词外,还可起强调作用。试按要求改写下句。(3分)
原句:小李昨天坐火车去了北京。
例:小李是昨天坐火车去了北京。(强调时间)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去的人)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去的方式)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目的地)
参考答案第四单元之一
一、积累和运用
1.B
2.C 3,D
4.B
5.(1)B;(2)E;(3),A;(4)C 6(略)7.(措施可行即可)8.绿、红、青、鸣、争、香、酒、寒、扑.二、(一)9.皓hào,脂zhī饴yí寐mèi
10.①神仙灵异的精元(华),美好吉祥之水②它的凝聚之状就像脂肪,它的甜味有如饴糖。11.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
12.因为甘露是吉祥的象征;使植物发生卷叶病、黄萎病,肿瘤病、黑霉病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使之枯死,造成灾害。
(二)《天使心》:13.将自己变成壁虎躺在墙角为人们默默地吃掉蚊子;她的喜怒哀乐并不和名利连在一起14, “躺”字生动地刻画了小女孩幼稚纯真的形象,用得好。答成不好能言之成理也可(只答“用得好或不好”不得分)15, 示例:天真、纯洁、无私、乐于奉献
(三)16.夹叙夹议(或:叙议结合)
17.比喻论证。
18.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论据能证明其观点,语言简洁,表述清除即可。
19.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对哪一句感受最深都可以,但得讲出道理:首先,从语文角度,要用语文知识解释句子的特点;其次,从思想内容角度回答。如:对“人活着的每一天不是为了悲伤,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愉快地去生活”感受最深的理由是:语言精辟,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富于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能影响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20.分别为:谋生、自傲、社会责任、爱心21.无论哪种老师(以什么动机走上讲台),都应注重自己的教学效果,赢得学生的喜爱。
三、22作文(略)
四、23.C
24.此题为开放题,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应根据事物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工作略。
五、25.先抑后扬。26①母鸡的叫声 ②欺软怕硬,乘人不备而进攻 ③下蛋后好炫耀功
27.我从孵养小鸡雏的母鸡身上看到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精神, 28.与文中第二段中的“它永远不反抗公鸡”相照应;突出表现成为一个母亲后,母鸡在保护幼子时的勇敢和责任感。
29.负责: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慈爱: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辛苦: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
30.B.
六1.“不刊之论、无稽之谈”等
2.①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②“会当凌我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
3.①昨天坐飞机去北京的是小李②小李昨天是坐飞机去北京③小李昨天坐飞机是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