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库仑定律说课稿
库仑定律说课稿
篇一:库仑定律说课稿 袁德军
《库仑定律》说课稿
袁德军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②会用文字描述库仑定律的内容与公式表达,能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③了解库仑扭秤实验和库仑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
④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对库仑定律建立过程的探究与学习,初步了解研究物理问
题的一般程序,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地
位
②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测量变换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用实验来验证”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与思路
②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
性。
4.教学重点:①学生会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点电荷间的相互
作用力。
②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
法。
5.教学难点:静电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整个教学中始终利用导学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生
学生已经了解了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道了电荷守恒定律,并会简单的运用;初步掌握了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动画显示闪电现象(让学生从最常见的生活 现象着手,说明电荷之间是存在相互作用力的)
(2)演示实验1:利用手摇静电感应器演示放电现象(教师
说明:①这个原理与闪电一样的,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拉回到课
堂上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研究的问题来自与现实生
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实验2:将两个大小相同的泡沫导电小球通过很细的导线分别接到手摇静电感应器的两个小球上,使得小
球的电荷能传到两个导电小球上。(手摇的越快细线偏
离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若将两球靠的越近,则偏角也
越大。)
(4)引出本课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是
什么样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不同的情况下大小是不同的,你认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小结:与两带电体的电荷量、距离、形状、体积、质量等有关。
3.设计方案、定性探究
Ⅰ:定性探究一:探究 F与r 之间的定性关系
演示实演示实验3 让带电小球靠近悬挂在丝线上的的带同种电荷的泡沫小球,观察在不同距离时小球偏转角度。
现象说明:师:大家是如何判断小球A所受的库仑力F大小的变化的?
生:通过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的大小,角度越大A所受的库仑力就越大。
师:偏转角θ与小球A所受的库仑力F的大小关系如
何?
生: F=mg tgα。带电体间距离越小,偏角α越大,这
表明电荷间作用力越大。
师:由于在这里我们没法直接测量出力F的大小,而是通过偏
转角θ的变化来判断F的变化,这种方法就是测量变换
法(间接测量法)。
实验结论:电量不变时,改变带电体间距离r,两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距离r的减小而增大。
Ⅱ:定性探究二:F与q之间的定性关系演示实验4带电
量不同的小球靠近悬挂丝线的带电泡沫小球,观察小球的偏角的变化关系。
讨论得到:带电体间作用力还跟带电体所带电量有关。
实验结论:若距离不变,改变电荷量,两电荷间的作用力随电量的减小而减小。
4.历史回顾,定量探究: 利用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展现人类对静电力的探究过程:根据类比由万有引力与静电力的相似之处推测这两种力的其它特性也可能相似,由此猜测静电力数学表达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5.库仑扭秤实验的验证过程(flash加解说)(1)结构简介(flash课件展示)。
(2)如何解决力的准确测量?
①操作方法,力矩平衡:静电力力矩=金属细丝扭转力
矩,②思想方法:放大、转化
(3)F与r2关系的验证。
①设计思想:控制变量法——控制Q不变
②结果:库仑精确地用他的扭称实验测量了两个带电小球在不同距离下的静电力,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基本上验证了F与r之间的平方反比关系。
(4)如何解决电量测量问题,验证F与Q的关系?
①库仑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两者相互接触后电量被两球等分,各自带有原有总电量的一半。这样库仑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这个方法依次得到了原来电量的 等的电荷,从而顺利的验证得出
②思想方法:守恒、对称。
6、探究结论(库仑定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完成学案
教师活动:巡视后提问归纳库仑定律并
板书: 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 跟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作用力的方
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
3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点电荷的概念:(学生自学并类比质点)
①点电荷同质点一样也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带电的几何点。
②若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库仑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
6.课堂巩固与应用分析(学案)
例1:两个带电小球的半径均为R,当两球心间距为50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F。则:①当两球心间距为100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多少?
A.4FB.F/2 C.F/4 D.不能确定
②当两球心间距为5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多少?
A.100FB.10F C.F/1000D.不能确定
设计说明: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对点电荷概念的理解
例2:课本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力和万有引力。设计说明:正因为例题告诉我们的原因,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相互作用时,经常可以忽略万有引力。但对宇宙天体万有引力却是决定性的,决定了它的运动与演化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例3:课本例题2:多个点电荷对同一点电荷作用力的叠加问题 篇二:库仑定律说课稿
库仑定律
尊敬的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库仑定律,本节教材是人教版高中新课标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2节的内容。我将从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教学设计。库伦定律阐明了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它为整个电磁学奠定了基础。教科书在库仑定律教学的处理上首先通过演示栏目中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里的因素的定性实验导入,在此基础上展示库仑定律建立的历史背景,一方面突出类比的方法在该实验建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库仑的实验是建立该定律的重要基础,该实验结果有力地证实了多位科学家的猜想。库仑扭秤实验的设计思想在物理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节课不仅应重视定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更要让学生理解转化放大、对称守恒的实验思想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
教学的对象是高二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处在好奇善问,创新意识强烈的青少年时期,对于物理实验与教学媒体所展现的各种现象具有浓厚的兴趣,并有探究其本质的愿望。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了解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知道使微小物理量放大的方法,同时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库仑定律及其应用条件,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库仑扭秤的设计思路。
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及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通过课本的学习来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分析库仑定律的含义与应用条件,知道静电力常量
2.理解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
3.会用库仑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的问题探究过程,体会猜想假设、定性分析、定量研究、数据分析、总结结论这种物理规律探究的学习思路。
2.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对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相似点与不同点的比较,体会类比推理这一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控制变量法与转化、放大、对称、守恒等物理实验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
2.通过靖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里的因素
首先复习上一节电荷的知识,强调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事实,并提问,既然存在排斥和吸引,那么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又将遵循怎样的规律呢?他们的作用力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通过演示起电机与小球在不同距离下和用接触法减少起点机带电量的情况下,小球摆开角度。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影响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实验现象,定性的得出作用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少,随电量的减少而减少的规律。
在这一个环节中,要做到一边实验操作一边引导学生思考,体会物理实验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指出这还只是定性的结果。要想定量研究,我们应该设计更为精确的实验。
2、库仑扭秤:
介绍历史上最早定量研究这个问题的物理学家库仑,以及他设计的扭秤实验。引导学生沿着库仑当年的设计思路,了解库仑扭秤的操作过程。
介绍库仑坚信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万有引力一样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让学生体会指出类比的思想方法在这里起了极大的作用。指出库仑确定电量的定量变化的方法,引导分析学生回答用一个相同的不带电小球接触带电小球这一方法的基础上,指出这是一种对称、守恒的思想。
3、库仑定律
教师通过介绍库伦扭秤实验,以及之前的定性探究,引出库仑定律。进一步介绍点电荷理想模型,体会物理模型的重要作用。
4、巩固提高
让学生比较库仑力和万有引力,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回答讨论结果,使学生明确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力时,为什么可以忽略万有引力。让学生体会到两种作用力虽形式相似,但仍有很大的区别。
结合教科书中的科学漫步栏目,介绍静电喷漆、静电复印,了解静电技术的原理都是基于静电力的作用。介绍一些课外科技读物,让学生拓宽知识面。
板书设计
一、相关因素
1.距离:r越大,F越小
2.带电量 :Q越大,F越大
二、库仑定律
F?Kq1q2 2r
三、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篇三:库仑定律说课稿(1)1 [库仑定律]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规律的定性与定量探究过程。
(2)定律的内容及公式并说明库仑定律描述的客观规律和使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库仑定律并结合力学规律求解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重点]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的理解。[难点]库仑定律的灵活应用。
二、设计过程
1、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并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入课题。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3、引导学生感受定律得出的过程
4、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本节课整个过程的设计,渗透着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能够使三维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好的实施,让学生通过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关注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四、新课教学
复习第一节的有关内容:
1.自然界存在几种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么样的?
2.引导学生看多媒体演示。
既然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于那些因素呢?
下面我们利用科学的研究思想,分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来探究一下。
一.定性探究
1.问:我们是为了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你认为这个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展示多媒体课件,提问让学生提出猜想
2.问: 提出猜想,然后就需要用具体的实验去探究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的猜想涉及到了两个物理量,那么用什么方法去进行实验探究呢?(控制变量法)3.下面我们就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1).在带电物体靠近小球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细线的偏角增大,说明了什么呢? 多媒体演示小球的受力分析,分析偏角与电荷间作用力的关系.(3)在起电机给物体充电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实验现象,总结一下,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量有什么样的定性关系。
4.得出结论:①两电荷间的作用力,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②两电荷间的作用力,随电量增大而增大。
早在我国东汉时期人们就掌握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定性规律,定量讨论电荷间相互作用则是两千年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库仑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探究三者的定量关系。
二.定量探究
刚才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间距增大,作用力减小;电荷量增大,作用力增大,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物理情景呢? 多面体提示:如果把上面结论中的电荷量换成质量呢? 1.分析问题:万有引力的变化规律与电荷间的作用力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类似性.这就使我们隐约想到,既然在变化规律上具有一定的类似,那么表达公式也应该是类似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万有引力的公式,大胆地猜想一下电荷间作用力的公式.2.提出猜想(类比):
那么我们这样猜想的公式是否正确呢?要想验证我们的想法,需要进行实验探究,我们仍然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3.定量探究三者的关系:
库仑当时在探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库仑当时的有关情况.(1)探究F与r的关系
问题1:“电力”非常小,如何解决力的准确测量?
用扭丝的转角间接测量。
思想方法:放大、转化
问题2: 如何确定电荷之间的距离呢?
把金属球理想成为点电荷,利用刻度尺间接测量距离。
思想方法:理想模型化.没有大小的带电体——点电荷
提问有关质点的相关问题。
(1)点电荷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实际的带电体在本身的大小跟带电体间的距离相比小得多时可看作是点电荷.注意:是否可将带电体看作点电荷不是看它本身的尺寸大小.
(2).探究F与q的关系:
问题:如何确定两球电荷量呢?
电荷均分原理:电荷在两个相同金属球之间等量分配。
多面体演示电荷在相同的两个金属球间的等量分配.解决了探究思路中的问题,就可以进行具体的实验了,库仑设计了一种非常完美、精巧的扭秤,进行实验操作。
4.引导学生观看库仑扭秤的实验视频与库仑当时的数据,总结规律。通过刚才的展示过程让学生了解库仑当时探究的过程、思路、方法。
三.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 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1.公式:
库仑力或静电力
静电力常量: K=9.0×109N.m2/C2 2.方向: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教师表述同种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让学生表述异种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
3.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让学生回答实际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的条件。
四.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例
1、例2。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整体把握。
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库仑定律说课稿
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时间安排五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库仑定律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点电荷的物理意义.
⑵理解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应用解决简单问题。
⑶知道静电力常量k的物理意义和数值、单位。
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启发讲练式
学习目的及达标方法选择:
三、说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三大部分: ㈠复习准备、引入新知
在课的开始让学生先观察2组演示实验,并通过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了解电学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对库仑定律及应用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思路方面的准备。
[演示1]摩擦起电
提出问题:摩擦起电的原因?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演示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③电量:带电体上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量代数和不变。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㈡积极主动,探究新知
1、点电荷
⑴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忽略,那么带电体可以看作一个点,所带电荷称为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带电体模型,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带电体本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于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此带电体可以看作点电荷。
⑵元电荷: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的电荷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的整数倍,或者与它们相等,因此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称为元电荷,大小为1e=1.60×10-19C。
2、库仑定律
[演示3]让带电小球*近悬挂在丝线的带电小球,观察在不同距离时小球偏转角度。这说明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用跟带电体间的距离有关。
问:若以悬挂的小球作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几个力?平衡时它受到电荷间作用力跟那些因素有关?
启发学生回答:F=mg tgα。,带电体间距离越小,偏角α越大,这表明电荷间作用力越大。
[演示4]带电量不同的小球*近悬挂丝线的带电小球,观察小球的偏角的变化关系。讨论得到:带电体间作用力还跟带电体所带电量有关。
⑴库仑扭秤实验:
出示库仑扭秤挂图,简单介绍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电量和距离的关系所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设计的扭秤成功的解决了用普通测力计无法测量微小作用方法。
实验结论,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⑵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库仑力Q1Q2:点电荷的电量
r:点电荷间的距离静电力恒量:
⑶适用条件: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或特定的空气)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⑷注意:1)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电量用绝对值代入,作用力的方向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定性判定。
2)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电子、质子、α粒子、各种离子)相互作用时,万有引力或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分取电量的方法: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相碰后,带电量一定相等。(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4)系统中有多个点电荷时,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从库仑定律,计算多个点电荷对某一电荷的作用力应分别计算每个电荷对它库仑力,再求其矢量和。
5)运用库仑定律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静电力恒量:。
例题:
1、已知m电=0.91×10-30Kg,m质=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量都是1.60×10-19C,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
2、在真空中有两个相距0.18m的点电荷,Q1电量为十1.8×10-12C。两个点电荷间的静电力F=1.0×10-12N,求Q2所带的电量及带电性质?
3、带电小球A和B的电量分别为+Q和+4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5米,如果引进另一带电小球C,恰好使三个小球都处于平衡状态。
问:⑴C球所带的电荷应当与A、B同号还是反号?⑵C球应放在何处?⑶C球所带电量应为多少?
课后思考:如果A、B两球带异种电荷时,C的可能情况?
㈢综合练习,巩固新知
在前面讲解基本例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选择练习由浅入深,并注意从不同角度来强化知识。最后的练习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课堂练习:
l、真空中两个点电荷Q1Q2,距离为R,当Q1增大到2倍时,Q2减为原来的1/3,而距离增大到原来的3倍,电荷间的库仑力变为原来的:(D)
A、4/9 B、4/27C、8/27 D、2/27
2、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带有-3×10-6C和+1×10-6C的电量,它们相距为0.1m,其相互作用力为,若它们相互接触后分开,并使它们距离用为原来的两倍,这时相互作用力为。
3、两个点电荷所带的电量分别为q和2q,相距为S,问第三个电荷放在何处时受力平衡? 解:设第三个电荷距q为x,电量为Q,据平衡条件和库仑定律
kqQ/x=k2qQ/(s-x)2即 x2+3sx=s2(x+s)=2s2 ∴x=0.41s ㈣精练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
1、点电荷是理想模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1)适用条件: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
(2)用公式计算库仑力的大小,再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确定作用力的方向。
(3)注意单位的统一。
作业:
四、说板书: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选材。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时间安排
1、旧知识复习、新课引入5分钟,2、新课教学20分钟,3、举例分析10分钟,4、小结练习10分钟。
第二篇:库仑定律说课稿
《库仑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
②会用文字描述库仑定律的内容与公式表达,能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③了解库仑扭秤实验和库仑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 ④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①通过对库仑定律建立过程的探究与学习,初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程序,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②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测量变换法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用实验来验证”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与思路 ②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4.教学重点:①学生会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②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
5.教学难点:静电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整个教学中始终利用导学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生
学生已经了解了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道了电荷守恒定律,并会简单的运用;初步掌握了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动画显示闪电现象(让学生从最常见的生活现象着手,说明电荷之间是存在相互作用力的)
(2)演示实验1:利用手摇静电感应器演示放电现象(教师说明:①这个原理与闪电一样的,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拉回到课堂上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研究的问题来自与现实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实验2:将两个大小相同的泡沫导电小球通过很细的导线分别接到手摇静电感应器的两个小球上,使得小球的电荷能传到两个导电小球上。(手摇的越快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若将两球靠的越近,则偏角也越大。)
(4)引出本课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什么样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在不同的情况下大小是不同的,你认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小结:与两带电体的电荷量、距离、形状、体积、质量等有关。
3.设计方案、定性探究
Ⅰ:定性探究一:探究 F与r 之间的定性关系
演示实验3 让带电小球靠近悬挂在丝线上的的带同种电荷的泡沫小球,观察在不同距离时小球偏转角度。
现象说明:师:大家是如何判断小球A所受的库仑力F大小的变化的?
生:通过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的大小,角度越大A所受的库仑力就越大。
师:偏转角θ与小球A所受的库仑力F的大小关系如何?
生: F=mg tgα。带电体间距离越小,偏角α越大,这表明电荷间作用力越大。
师:由于在这里我们没法直接测量出力F的大小,而是通过偏转角θ的变化来判断F的变化,这种方法就是测量变换法(间接测量法)。
实验结论:电量不变时,改变带电体间距离r,两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距离r的减小而增大。
Ⅱ:定性探究二:F与q之间的定性关系演示实验4
带电量不同的小球靠近悬挂丝线的带电泡沫小球,观察小球的偏角的变化关系。
讨论得到:带电体间作用力还跟带电体所带电量有关。
实验结论:若距离不变,改变电荷量,两电荷间的作用力随电量的减小而减小。
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4.历史回顾,定量探究: 利用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展现人类对静电力的探究过程:根据类比由万有引力与静电力的相似之处推测这两种力的其它特性也可能相似,由此猜测静电力数学表达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5.库仑扭秤实验的验证过程(flash加解说)
(1)结构简介(flash课件展示)。
(2)如何解决力的准确测量?
①操作方法,力矩平衡:静电力力矩=金属细丝扭转力矩,②思想方法:放大、转化(3)F与r2关系的验证。
①设计思想:控制变量法——控制Q不变
②结果:库仑精确地用他的扭称实验测量了两个带电小球在不同距离下的静电力,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基本上验证了F与r之间的平方反比关系。
(4)如何解决电量测量问题,验证F与Q的关系?
①库仑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两者相互接触后电量被两球等分,各自带有原有总电量的一半。这样库仑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这个方法依次得到了原来电量的 等的电荷,从而顺利的验证得出
②思想方法:守恒、对称。
6、探究结论(库仑定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完成学案
教师活动:巡视后提问归纳库仑定律并
板书:
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 跟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
3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点电荷的概念:(学生自学并类比质点)
①点电荷同质点一样也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带电的几何点。
②若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库仑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
6.课堂巩固与应用分析(学案)
例1:两个带电小球的半径均为R,当两球心间距为50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F。则:①当两球心间距为100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多少?
A.4F B.F/2
C.F/4
D.不能确定 ②当两球心间距为5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多少?
A.100F B.10F
C.F/1000 D.不能确定
设计说明: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对点电荷概念的理解
例2:课本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力和万有引力。
设计说明:正因为例题告诉我们的原因,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相互作用时,经常可以忽略万有引力。但对宇宙天体万有引力却是决定性的,决定了它的运动与演化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例3:课本例题2:多个点电荷对同一点电荷作用力的叠加问题
设计说明:此题一方面巩固对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分析,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电场强度的叠加做了铺垫
7.课堂回顾(用多媒体显示)一:知识小结
1:库仑定律 表达式: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 2.点电荷:
二:物理方法小结
1:研究Q、R与F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2:判断力F时(不易测量的物理量时)可以通过判断偏角来实现,运用的是测量变换的思想、8、作业布置: 完成学案
第三篇:1.2库仑定律说课稿
库仑定律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库仑定律,它是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
②会用文字描述库仑定律的内容与公式表达,能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③了解库仑扭秤实验和库仑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 ④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用实验来验证”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与思路 ②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教学难点:库伦定律的实验。4.授课时间:1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教学方法:启发讲练式
学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协商讨论,突出主体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变学会为会学,是改革传统教学的重大课题。
三、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将本课划分成三大部分: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
(1)利用多媒体动画显示闪电现象(让学生从最常见的生活现象着手,说明电荷之间是存在相互作用力的)
(2)演示实验1:利用手摇静电感应器演示放电现象。(演示结束后教师说明:①这个原理与闪电一样的,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拉回到课堂上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研究的问题来自与现实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实验2: 将两个大小相同的泡沫导电小球通过很细的导线分别接到手摇静电感应器的两个小球上,使得小球的电荷能传到两个导电小球上。(手摇的越快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若将两球靠的越近,则偏角也越大。)引出本课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什么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在不同的情况下大小是不同的,你认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小结:与两带电体的电荷量、距离、形状、体积、质量等有关。2积极主动,探究新知 定性实验的探究
Ⅰ:定性探究一:探力F与距离r之间的定性关系
演示实验3 让带电小球靠近悬挂在丝线上的的带同种电荷的泡沫小球,观察在不同距离时小球偏转角度。让学生观察完现象后问学生:大家是如何判断小球A所受的力F大小的变化的?学生回答:通过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的大小,角度越大A所受的力就越大。再问学生:偏转角θ与小球A所受的力F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 F=mg tgα。带电体间距离越小,偏角α越大,这表明电荷间作用力越大。接下来说:由于在这里我们没法直接测量出力F的大小,而是通过偏转角θ的变化来判断F的变化,这种方法就是测量变换法(间接测量法)。我们有此得出实验结论:电量不变时,改变带电体间距离r,两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距离r的减小而增大。
Ⅱ:定性探究二:F与q之间的定性关系
演示实验4 带电量不同的小球靠近悬挂丝线的带电泡沫小球,观察小球的偏角的变化关系。演示完实验让学生分成三组讨论,再选出代表回答。讨论得到:带电体间作用力还跟带电体所带电量有关。得到实验结论:若距离不变,改变电荷量,两电荷间的作用力随电量的减小而减小。再次猜想::由以上实验,引导学生根据类比由万有引力与静电力的相似之处推测这两种力的其它特性也可能相似,由此猜测静电力数学表达式。定量式实验探究
库仑扭秤实验的验证过程(flash加解说)这个实验要分4部分来讲解。(1)结构简介(用flash课件将实验展示出来)。(2)如何解决力的准确测量?
①操作方法,力矩平衡:静电力力矩=金属细丝扭转力矩
②思想方法:放大、转化
(3)库仑力F与r2关系的验证。
①设计思想:控制变量法——即控制电荷Q不变
②结果:库仑精确地用他的扭称实验测量了两个带电小球在不同距离下的静电力,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基本上验证了F与r之间的平方反比关系。
(4)如何解决电量测量问题,验证F与Q的关系?
①库仑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两者相互接触后电量被两球等分,各自带有原有总电量的一半。这样库仑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这个方法依次得到了原来电量的1/2,1/4,1/8 等的电荷,从而顺利的验证得出库仑定律。②思想方法:守恒、对称。(出示库仑扭秤挂图,介绍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电量和距离的关系所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设计的扭秤成功的解决了用普通测力计无法测量微小作用方法。)
得出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并带领学生总结运用库仑定律所应注意的问题
3例题练习,巩固新知
在前面讲解库仑定律的基础上,进行例题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题的难度由浅入深,并注意从不同角度来强化知识。最后的练习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4精练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我巡视后提问归纳库仑定律然后布置课后作业。板书设计: 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 跟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公式:
3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点电荷的概念:(学生自学并类比质点)
①点电荷同质点一样也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带电的几何点。
②若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库仑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
6.课堂巩固与应用分析(学案)
例1:两个带电小球的半径均为R,当两球心间距为50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F。则:①当两球心间距为100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多少?
A.4F
B.F/2
C.F/4
D.不能确定
②当两球心间距为5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多少?
A.100F
B.10F
C.F/1000
D.不能确定
设计说明: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对点电荷概念的理解 例2:课本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力和万有引力。
设计说明:正因为例题告诉我们的原因,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相互作用时,经常可以忽略万有引力。但对宇宙天体万有引力却是决定性的,决定了它的运动与演化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例3:课本例题2:多个点电荷对同一点电荷作用力的叠加问题
设计说明:此题一方面巩固对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分析,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电场强度的叠加做了铺垫 一:知识小结
1:库仑定律 表达式: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 2.点电荷:
二:物理方法小结
1:研究电荷Q、距离R与库仑力F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2:判断力F时(不易测量的物理量时)可以通过判断偏角来实现,运用的是测量变换的思想
第四篇:1.2 库仑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板书】:
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
2、库仑定律
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公式:Fkq1q2 2r静电力常量k = 9.0×109N·m2/C2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F1=kQ1Q2m1m2F1kQ1Q2,F=G,=2F2Gm1·m2r2r2F19.0×109×160.×1019×160.×101939=113127=2.3×10F26.67×10×9.10×10×167.×10
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
第五篇: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
教学目标: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学会用库仑定理解题,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重点:定性与定量的描述力与距离和电量的关系,库伦定理的内容及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库仑定理的适用条件,探究力与电量和距离关系的实验。教师: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一种新的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并对这一条件进行了认识,就是物体必须带有电荷。电荷的种类有哪些?起电方式?它们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规律?请同学们一起回顾以上所涉及到的知识。学生:回答
1、探究库仑定理
老师:我们研究一种性质的力,除了研究产生的条件,有时更关心的是它的大小,那么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复习了相关知识,我们看几张图片更直观的了解带电体相互作用的性质。看到第一张图片我们可以想到语文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呀?怒发冲冠对不对?只不过这里冲冠的原因是因为受到静电的作用,由于人与带电体都带上了同种电荷,在斥力的作用下,使人的头发竖起来了!我们再来看下一张图片,这是带电的塑料勺子,当靠近细流时,因为同种电荷相吸,使水流的方向发生偏转。我们看一下视频。……神奇吧,静电居然有这样的魔力。那想想,改变水流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力
老师:嗯,非常正确。看了以上两张图,结合你们现有的知识,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两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同学:猜想电量、大小、形状,两电荷间的距离……探究实验好像就只针对电荷量与距离,没有考虑其他因素若他们猜想与质量有关 老师:同学们的猜想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其实实验已经以证明,当两个点电荷相距较远时,改变它的质量或体积都不会改变他们之间作用力的大小。那与距离以及电荷量对他们的作用力有何关系呢?
我们看一个动画(FLASH)。注意课本将这个内容的目的大家要认真观察,注意老师是怎么演示的!这是带电的固定小球A,金属小球通过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先后悬挂于P1、P2、P3位置,为了方便我们比较不同位置的偏转角度的大小关系,我们将小球在不同位置的三种状态呈现在同一张图上。同学们观察,此时三个位置的偏转角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依次变小。
老师:嗯,对!那我们现在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以知道,F= 说明了偏转角度越大,它受到的力越(大)。那造成这个小球在不同位置受力大小不同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因为他们距带电体的距离不同。
老师:嗯,那是不是说明距离越小,力就越大。现在当老师将带电体靠近金属小球时,大家注意,偏转角度如何变化?学生:越来越小 老师:嗯,对,根据这个式子,说明力也是越来越(小)的!现在我们有一次说明了距离越小力越大,距离越大力越小!
老师:现在我们控制距离不变而去改变带电体的电量,看看会有什么现象?(改变小球电量)同学们,小球是不是在原来的偏转角下变得更(大)了。
老师:同学们,我们同样可以得到随着电荷量的增大力也会变得更大!
老师:我们定性地得出了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的电量。但是怎样得到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刚开始也不是很快明白的。其实对于任何一个物理规律探索的过程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很多物理学家不断地做实验,然后总结归纳,最后才走到成功的!同样库仑定理的发现亦如此!对库仑定理有贡献的首先是富兰克林。他做了一个空罐实验,有一个带电的金属桶,当以用细线悬挂的金属软木球靠近在金属外表面,会受到引力作用。但若将软木球放在桶内,不管软木球置于何处,都不受到电的吸引作用。当时,富兰克林百思不得其解。大约过了十年,富兰克林写信告诉他英国的朋友普利斯特里。普利斯特里核实了富兰克林的实验,并以非凡的洞察力领悟到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电力反平方定律,因为当软木球放在很深的带电金属桶内时,没有电力作用在这个球上,这个事实是与没有万有引力作用于物质球壳内部的质点上这个事实相类似的。由于万有引力服从反平方定律,也许电力也服从反平方定律。
在上述实验事实和推测的启发下,库仑通过实验定量的测出电荷间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并最终得到库仑定律。
从库仑定律的发现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类比推理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不是先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并利用类比推理进行合理猜想,单靠具体实验数据的积累,不知何年才能得到严格的库仑定律表达式。那同学们此时应该会问:库仑当年是如何定量的得出力与距离和电荷量的关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当年库仑做实验的装置——库仑扭秤。这个装置与当年卡文迪许测量引力常量的装置十分类似。
2、库仑的实验(学生自学,观看相关实验教学视频)
老师:首先我们来介绍库仑扭秤装置。纽秤的结构如图。在细银丝下悬挂一根绝缘棒,棒的一端是一个带电的小球A,另一端是一个不带电的球B,B与A所受的重力平衡,现在从容器正上方放入一固定小球C。为了研究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先使A、C各带同种电荷,这时秤杆会因A端受力而偏转。此时银丝就会产生一个扭转力矩。那么悬丝的扭力矩等于施于小球A上电力的力矩。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可以知道在此距离下A、C之间的作用力。这就是扭秤装置的原理。那现在如果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设计一个实验,你们又该如何得出力与距离以及电荷量的关系呢?设计实验,首先要确定的是用什么研究方法!那有多个变量影响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是不是与我们之前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所用的方法是一样的,是(控制变量法)。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思考一下。大家应该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只要合理就是可以的。现在我们给出一种方案,大家在看在看这个视频的时候,与自己的设计进行对比。如果有更好的,下课后和老师同学分享。这个视频中的实验在库困扭秤的基础上,对装置进行了改进,用杠杆平衡的方法,最终也定量的测出了力与距离、半径的关系。(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实验装置。这是微量天平,这是滑道,滑道的右侧有一标尺,有两个完全相等的带电小球,一个装在微量天平的右侧,另一个装在滑道上,他可以在滑道上上下移动来改变两球的距离,距离的大小从标尺上读出。微量天平的左侧有一游码,可以左右移动,来维持衡量的水平。这个实验员操作是相当规范的,他将绝缘小球通过与人体接触,是之不带电。再让它和与它相同的小球相碰,从而使带电小球的电量减半。)看了这个视频,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先保持电量不变,改变两球之间的距离r,得出力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然后控制距离不变,改变两球的带电量,得出力与电量的乘积成反比。而库仑当年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3、分析库仑定律内容 老师:阅读教材,库仑定律的内容是怎样叙述的。大家一起来阅读一遍。根据库仑定理内容,我们得出了其表达式。我们要明确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意义。K值是静电力常量,大小为……请问K常量有没有单位?如果有,又给如何得出它的单位?通过表达式得出。我们来看一下应用库仑定律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电荷具有正负,但在计算力的大小时,为了避免出错,我们一般只带电荷的绝对值进行计算。至于力的方向,就直接通过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
从库仑定律内容的表述中,我们看到该定理成立是有条件的。请你们画出库仑定理的条件。学生:阅读并画关键词。
老师:你们画出的关键词汇有哪些?***,你起来回答一下。学生:真空、静止、点电荷。
老师:嗯,也善于把握定理的条件。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真空: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在真空,为什么其他介质不行呢?因为放在任何一个介质,在电荷的作用下都会被极化,产生的极化电荷会对我们带电物质的作用力产生影响。同学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不同的介质具有不同的k值,前面K的大小是在真空中的大小,对于其他介质,比如玻璃,K值就已经不是那么大了。所以不能用真空中的库仑定律公式来求其他介质中的静电力。现在观察库仑扭秤装置,他将带电体放在圆柱体的容器中,我们应该发现,库仑已经注意到减小空气方面的影响。前面看的那个视频,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所以在空气中,高中阶段我们依然使用库仑定律的近似处理。
静止:当同学们深入学习就会明白,如果带电体具有相对运动,那运动的电荷会产生磁场,那他不仅会受到电场力,还会受到磁场力,所以库仑定律不再使用。
点电荷:这个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怎样的带电体可以看做点电荷?点电荷类似力学中的质点,那怎样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呢? 学生:当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是就可以看成质点。
老师:同样的道理,通过类比,我们知道在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如果带电体自身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以至带电体自身的大小、形状及电荷分布状况对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影响甚小,相对来说可把带电体看作一带电的点,叫做点电荷。也就是说,点电荷和质点一样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分析了库伦定理的的适用条件,应该对该定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实任何规律的成立,都有其成立的特定条件。所以,在以后使用这些规律分析问题时,千万要注意:所研究问题是否与所使用规律的条件相符。同学们,如果有两个带点的小球不断靠近,力会不会变得无穷大呢?若学生说不会,那我应该问为什么呢?因为此时已经不能再看做点电荷了……对,也就是说不满足库伦定理的适用条件,所以不能再用表达式计算库仑力的大小。问题提问方式,不要自己不断解释(当他们的大小与两者间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时,是不是此时就不满足库伦定理的适用条件了,因为此时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带点球体上的电荷分布,电荷不再均匀分布在带电体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电荷就不能看成是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所以不能用公式计算力的大小。)删掉这段内容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检验同学们掌握的情况……()通过这道例题,同学们在应用库仑定律时应该会小心很多。同学们,普利斯特利从空罐实验的现象,受到了万有引力平方反 比定理的启发,进而猜想到库仑力的影响因素。物理学家们在探究的过程就一直认为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有相似之处。而自然规律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它们两者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你们觉得有哪些地方不同点呢?
学生:回答(公式、适用范围、影响力大小的因素、不同点)我们一起比较了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及对比。这样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知道任何有质量的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那想想电荷间是不是既受到万有引力也受到静电力呢?那在研究微观带点力的相互作用力时,是否两者都要算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左边的一组同学算万有引力,右边的同学算库仑力。告诉老师你们计算的结果。万有引力的大小?库仑力的大小?那我们将这两个力比一下,得出了库仑力比万有引力大得多!所以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电子、质子、离子、原子核等等)的相互作用时,由于微观粒子间的万有引力远小于库仑力,通常可以忽略微观粒子间的万有引力。
库仑定律内容中描述的是两个点电荷,那如果换成三个及三个以上的点电荷,库仑定律是否还适用?那又如何求力的大小呢?我们知道,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因此三个或三个以上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可以先分别求出各个点电荷的作用力大小,利用平行四边行法则进行矢量合成,就可以所受到的合力了。那我们来看书本上的一个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