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反思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反思
讲完九年级下册第十课《苏联改革与解体》,觉得这一课上得还是比较成功。回想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采用直观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通过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满足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要求,通过展示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提高学习兴趣。如,讲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时,我展示了一幅漫画,并让学生自己回忆斯大林体制下的经济政策,使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弊端重重的状况跃然纸上,一目了然,既复习了旧课,又使学生自己能够得出“苏联经济改革势在必行”的结论。再如,用幻灯片打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照片,使长长的人名和抽象的经济改革政策会鲜明、具体很多。
二、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得如何?关键在于老师营造的课堂环境密切相关,教师的讲、问、引导非常重要,大多老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讲,而缺失的是怎样问?怎样导?教师的问和导更能体现教学智慧。通过我的追问,把学生对历史的情结焕发出来,学生积极的思考。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活动与探究),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进而认识到苏联解体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为我国的成功改革并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体会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学生对苏联解体的认识,老师要适时的给学生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同时期的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启发讨论学生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也就更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这样,做到了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上上升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努力克服这些弱点。
1、在知识处理上,对教材挖掘不深不透。
在讲解苏联历次经济改革时,都侧重对于其改革失败的原因分析,而在改革的内容讲解上,我只是简单列出改革措施,并没有对其中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收购制”、“新经济体制”、“加速发展战略”等进行深入分析,这容易对学生造成改革内容无需重视的错觉,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需要加强自身的历史专业素养。
2.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方面。
因为紧张的原因,有些地方有些疏漏,例如在小组探究中苏改革的不同结果时,对于回答较好的小组奖励一面小国旗,这面小国旗的意图在于告诉学生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为中国骄傲,然而在授课时没有说明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仅关注了中优等生,对学困生的辐射力度不大,不能依据教材难易很好地分层施教,以后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二篇: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使苏联在二战后短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但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2、改革的经过及其内容: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的措施。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经济领域:1.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2.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改组农业拖拉机站;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2)政治领域: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观点,平反冤假错案。
3、改革的效果: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勃列日涅夫改革 :经济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军事实力有所提高,改革仍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
二、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上台)背景:苏联经济发民面临停滞局面。改革过程:(1)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取得成果。
(结果:导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2)接着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表现: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结果: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解体命运,不到三天,政变失败。“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失去领导地位,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3、苏联的解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解体。
11个国家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后来格鲁吉亚加,增加到12个国家。
第三篇: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学习目标
掌握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内容、结果;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过程和影响。
二、学习过程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50年代,担任领导人以后开始改革。
2、目的:改革
3、内容:经济(主要针对经济管理体制)、政治。
4、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5、结果;矛盾突出,下台。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
1)原因:上台后,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局面。
2)内容:先以作为重点,后又进行
3)影响:经济方面没有成效,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政治方面: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转变为,国家权力分散。出现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
2、苏联解体
1)原因:①改革是苏联解体直接原因;
②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③ 西方国家的干预、压力和“和平演变”战略,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外部原因。
2)过程
a、1990、3首先脱离苏联而独立,随后,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增强。b.1991年的“”(时间:、目的:、发动者:、结果:、影响:)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c.1991年底的成立,苏联名存实亡。d、年月日,苏联正式解体。3)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4)给我国的启示:
A、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不断地改革来完善;苏联改革、苏联解体仅仅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B、建设社会主义要依据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切记教条主义。C、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加速经济建设,改善人们生活。D、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学习目标
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匈牙利改革,以及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
二、学习过程
一)阅读“匈牙利的改革”,回答一下知识点:
1、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1)二战后,欧洲8个,亚洲4个,美洲1个共13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加上一战中诞生的苏联共有14个社会主义国家。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目的:推动经济发展
2)典型:改革最为突出。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苏联镇压。
3)结果:成效不大。
3、匈牙利改革:
1)性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
2)原因:①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②匈牙利事件后,匈牙利政府总结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决定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局部调整与改革。3)内容::①政治: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②经济:优先发展,调整国民经济比例。调整农业政策,利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4)意义: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二)东欧剧变
1、原因:80年代,东欧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本原因);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西方国家长期“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3、时间:1989年下半年
4、性质: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次严重挫折。
5、表现:执政党丧失政权,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
6、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第四篇: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苏联的改革以及苏联解体等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东欧剧变的实质、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新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音像资料:有关苏联的解体的片断。(为什么会解体?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教授新课: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人物介绍:赫鲁晓夫
小组活动: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经济、政治方面)线索梳理: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什么做法? 畅所欲言: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改革?(强调赫鲁晓夫将苏联出现的问题仅仅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问题,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成 效不大。)
(二)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说一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什么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怎样?为什么?(教师强调首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结果效果不佳,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这是由于改革没有对苏联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予以重点调整,改革仓促,阻力较大。)
课堂讨论: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影响。
(80年代后期,改革转向于政治体制方面。在党的建设方面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党。在政治体制上推行多元化,实现多党制和西方式三权分力。)2.苏联的解体
思维拓展: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提出把苏联的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意味着什么?(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开始。在关键时刻,苏联一些高级官员发动了“八一九事变”)
“加油站”:播放反映“八一九”事变的历史记录片。议一议: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教师指出“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事变后叶利钦掌握控制了全局,但它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内部原因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的“和平演变”。)说一说: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原因是体制弊端和政策错误,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戈氏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造成严重后果)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第五篇:苏联解体观后感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观后感
近日,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纪录片。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有三个层次: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是苏联亡党亡国的直接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而苏联亡党亡国的深层次原因则是政治上的理想主义和专制主义,经济体制上的教条主义,民族关系上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对外关系上的意识形态化和霸权主义。
在苏联亡党亡国的戈尔巴乔夫因素和戈前时期因素的相互关系上,前者是直接原因,后者是根本原因。因为第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社会背景是苏联传统体制特别是传统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政治蕴育着深刻的危机。第二,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社会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而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在此以前矛盾已长期积累,达到只需一根导火线的程度。第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执行的是一条右倾路线,右是“左”的反动,是因为“左”的路线长期统治,造成的问题相当严重,以致于能让右倾路线祸国一时。
有人认为苏联亡党亡国主要原因是“苏共严重脱离群众”。这个说法没有时间概念,容易否定苏共70年历史首先,多数俄罗斯民众现在已经为当时他们对国家解体 “无动于衷”的行为表示了忏悔。据俄罗斯最近若干次的民意调查表明,高达70%以上的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其次,笼统说“苏共脱离群众”不够准确。什么时期的苏共脱离群众?列宁时期,如果“苏共脱离群众”,能够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布尔什维克党恰恰利用“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赢得了最广大群众,相反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则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当然也不会是斯大林时期,那时没有苏共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够取得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成就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来看,当时苏共在执政为民方面确有不少甚至是严重的错误,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党群关系,但从总体上看,苏共奉行的政策和苏联人民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苏共真正丧失群众支持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苏共一系列的错误路线,造成国内经济状况恶化、民族矛盾尖锐„„使人民丧失对苏共的信任。最后造成国家的亡党亡国。“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思想僵化,缺乏理论创新”这也是目前社会上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同样不能说这种观点不对,但似乎仅仅说到问题的一个方面。在苏共70年的思想领域内,既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面,也有背弃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面;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也有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教条主义崇拜„„往往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有时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至于什么时期什么倾向占上风,则要具体分析,绝非用“教条主义”一种表现就可以概括苏共全部思想特征,更不能把它说成是导致苏联亡党亡国的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指导思想的最明显特征是背叛和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苏共28大制定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修改苏联宪法、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是最明显的证明。这一时期当然也有“教条主义”,主要表现在戈尔巴乔夫等人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教条主义崇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当然要吸收全人类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有益的经验成果。但如果不假思索地对资本主义的一切顶礼膜拜,甚至把其糟粕当成精华,后果必然是毁灭性的。
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考虑,从解决根本问题的角度考虑,重点应是分析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源,分析传统体制的弊病,提出相应对策,确保国家统一和繁荣昌盛。
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