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借助语文教学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时间:2019-05-15 03:2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刚:借助语文教学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刚:借助语文教学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第一篇:李刚:借助语文教学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借助语文教学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甘肃省平凉市第五中学

李刚

摘要:中学生处在是身体和心里加速的关键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又同等重要的意义。因为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二者密切相关。本文结合中小学生语文学科的特点,联系教学实践,运用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情绪认知理论等有关心理学知识,探究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出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心理适应性;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提高认知水平的观点。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了有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因此,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即将定型又尚未定型的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他们开始发展和形成新的思维形式和思想方法——他们具有较强的个性,有强烈的自尊心,但是,好多想法不够成熟,有些还有点偏激,不能较为全面、客观、辨证地看待自己,了解自己;不会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处理学习生活中个中关系。面对遇到的各种压力,一些学生变得懦弱、自卑、冷漠,另一些学生变得易冲动,焦躁,不接受批评教育。如何对出现心理问题的中学生进行干预和矫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预防不良心理问题出现?这是值得深思的。

在语文教学实践,充分利用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有关心理学知识,挖掘文本有利于促进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因素,就会发现借助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独特的优势。因为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文本作者、教师三者就文本蕴含的信息(思想)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课堂中,学生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理解文本内容,感悟蕴含的思想,体验作品中任务成功和喜悦,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失败和沮丧,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认知,达到矫正不良心理行为,积极对面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享受风雨后绚丽的阳光的目的。

学会有效的沟通,提高心理的适合性

心理咨询专家认为,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孩子和父母、老师等之间的感情沟通和交流密不可分。造成孩子过于冷漠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受到过度保护或溺爱。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比较脆弱而且自以为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另一种则是因为孩子在家庭、学校得不到温暖,自己的感受常常被忽略,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多余的人。渐渐的会变得越来越孤僻、冷漠。针对这种认识,在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具体文本,设计和学生交流、沟通的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听,从学生的表述中,了解其心理倾向,给予积极的评价、引导和鼓励。也是就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指导学生对课文的进行品读,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到文本言外意、文中情,理解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并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讲出来,相互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适当点拨,如把“乐观自信”、“学会负责”、“正确对待挫等心理教育内容与相关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学生的心理行为适应性就会得到增强。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敬畏生命》《谈生命》、《再塑生命》、《热爱生命》等课文时,要让学生交流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学会善待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学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信》一文,要告诉学生爱情的真谛:它远高于生理需要,它包含“忠诚”“心灵的追念”“责任”,它需要理智、慎重、与机警。学习《伟大的悲剧》等课文就要指导学生学习到自我牺牲,宽厚待人、团结合作的集体体主义精神。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文本,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沟通,才能提高学生心理的适合性,促使学生成长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才。

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认知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性,可以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消除消极的负面影响,提高认知水平,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情绪与人对事物的评估相联系,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会左右我们对情绪的解释和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益时,就会产生接近的体验和生理变化的模式,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害时,则产生回避的体验和生理变化的模式,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与己无关时,就会产生漠然的体验而予以忽视。在不同的情境下,知觉对象尽管相同,由于人的认识不同,其情绪反应模式可能不同。简言之,人的情感和行为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决定的。学生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有的沮丧,对着门课程失去信心,有的积极面对,迎难而上,取得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也是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认识不同造成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写作实践,综合性活动课,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提高认知水平,从而强化积极的情感和行为,克服不良的习惯、态度,达到完善自己人格的目的。譬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将本诗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亲身体验到杜甫当时的艰难处境,与杜甫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体会到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怀,学生的心灵深受震撼和感染,2 就会有力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表演结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体验到成就感、幸福感。

当然,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可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提高认知,从而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把具体的文本,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地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才能促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积极方面发生改变,才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避免心理障碍的出现。

参考文献:赵莉.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论.素质教育论坛[J].2010,12:84-87 靳剑锋.将中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J].西北职教, 2009,7:36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李刚,男,生于1969年9月。1991年6月兰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2011年12月,取得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先后有《用迁移理论诠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2010年第11期《新课程》发表,《浅谈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2011年6月《中小学语文教学(园地版)》发表。

第二篇:如何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山东省临朐张文伟张静

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人才,特别是青少年成才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制约因素。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使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已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和要求。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是学科教育。因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时间占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五分之四,这就要求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健康工作,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深入性格的真正的教育,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而且是生活上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而上课是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上好每堂课的目的在于点燃学生的求知欲,道德信念的火星,而心理素质是人的道德规范的最基础的素质。所以教师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能否点燃火把的第一颗火星,关系着学生心理能否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严抓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用心理学原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真备好课;上课时调节自身的良好心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为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心理素质,可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学校每周定期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及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开展讨论,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并利用每周一政治学习的时间一起学习、讨论,使教师明白正确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常邀请专家来校作报告,学校应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学生心理咨询办公室人员和中层干部走出去向先进单位取经,进修教育理论,使教师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拓宽师生心理沟通的途径,学校应建立师生定期交流的制度、家访制度,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心理状况,定期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在校情况,既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也积累教师心理教育方面的经验。

二、创设综合性心理教育的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一种重要的隐性影响。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从而提 1

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学生受到潜在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要建设一流的学校教育主环境。有意识地提高改善物质文化设施,净化环境。如在校园路旁,放置果壳箱,配置卫生宣传标语牌和礼貌用语宣传牌,并进行大面积的绿化,使学校变为花园式的大课堂。假山、名花异草、绿色草坪、通幽小道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在加强校园文化方面,要尽量体现人文化管理。如1)将一些禁止性的要求尽可能的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如禁止随地吐痰,可改为“为了同学们的健康,请你不要随地吐痰。”将一些纪律要求可改为下述语言“戒掉不良言行,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自律、自制,作自己的主人”等,这样可将外在的要求与学生自我心理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由此而制造的逆反心理,从而变外在强制为自我要求。2)可在教室里挂有科学家的画像、格言、警句。如“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必至,”“日有所思日有进,时时思己己更新”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学校还制作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大型标语来唤起学生的节约意识。3)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办公室听取学生心声,相互交流师生之间的感情,解除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障碍

学校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来活跃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如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手抄报、主题班会集体讲座及广播等形式扬善抑恶,开展诚信教育,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同时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自我调适的方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心理教育氛围。

三、从学生自身做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

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我建议中学生应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

(一)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二)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

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三)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2、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人的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既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中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2)要有满意的心境。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3)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4)要有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5)要有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沮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3、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具体来说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综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第三篇: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由于中、小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由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工作。

造成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往往有下面几方面原因:

一是与学习有关。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奖赏,才能被评为好学生,考上好学校,长大了找到好工作;反之,不少学习差的学生,则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打骂。由于老是担心成绩不好,不少学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书写作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不高,第二天到校时精神状态不佳,听课效率低,成绩无法提高,造成恶性循环,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

二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由于教师、父母对学生缺乏理解和沟通,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因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令他们十分苦恼。

三是来自情感方面的困惑。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感的烦恼等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只有感冒发烧才是得了病,出现学习障碍、多动症、焦虑、厌学、胆小、说谎、不守纪律、打架等就不是病。而学校和老师们也总是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虑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来转移情绪、渲泄痛苦、发泄愤怒。其实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组成,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随时经常注意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切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里生机盎然,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心理指导,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三.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第四篇: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遇到挫折容易走向极端。各种刊物报纸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某学生离家出走、有的患有精神失常症,甚至有的轻生自杀等。这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没能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教育不够有关。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心和乐观的情绪,培养学生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那么,在学校中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于学校的班级管理之中。

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知识的传授必须与社会发展、人的价值观念、人格的完善、心理的健康、自我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良好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这样,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品格,使之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个性,优良的品质,较完美的人格,也有助于能在良好的心境中学习新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控制。

著名的心理健康专家乔治?斯蒂芬森博士告诉我们:当你苦恼时,可找你所信任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当你的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感情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忘我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当你遇到较大刺激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因此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去,留心观察,耐心指导,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注重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教给我们:“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使每一位学生能辨真伪、知荣辱、识美丑、扬善恶。能按社会认为模范的准则来约束自己。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挑战,成为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此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三、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可以定期召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例如:“如何面对挫折”、“顺境成才与逆境成才”、“我自信,因为……”等。这需要班主任事先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一些名人、伟人遭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典型事例供学生们学习,从心理、情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向学生讲述“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所以,教师可以言传身教,讲述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何处理终至成功的,用来感染和激励学生。还可让成功的学生讲述自己的事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营造气氛,制造声势,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家长会,让家长懂得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学校与社会联系。青少年成长是接受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教育。因此,要使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必须重视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教师要及时与家庭相沟通,建立家校联系卡,共同探讨,统一教育。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提醒家长注意对孩子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练。孩子在学校的竞争中受挫折、失败是正常的,这不是坏事,只要有信心,跌倒了爬起来后走的更稳更快。还要指导家长读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向健康方向发展。“要从小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走上社会就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的人。”

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优秀素质人才,而“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所以,面对这种要求,教师的整个教学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策略,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把握教学各环节中学生的情感因素与心理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的班级教学管理中去,从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谈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考核作业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小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由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工作。

造成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往往有下面几方面原因:

一是与学习有关。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奖赏,才能被评为好学生,考上好学校,长大了找到好工作;反之,不少学习差的学生,则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打骂。由于老是担 1

心成绩不好,不少学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书写作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不高,第二天到校时精神状态不佳,听课效率低,成绩无法提高,造成恶性循环,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二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由于教师、父母对学生缺乏理解和沟通,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因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令他们十分苦恼。

三是来自情感方面的困惑。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感的烦恼等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只有感冒发烧才是得了病,出现学习障碍、多动症、焦虑、厌学、胆小、说谎、不守纪律、打架等就不是病。而学校和老师们也总是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虑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来转移情绪、渲泄痛苦、发泄愤怒。其实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组成,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随时经常注意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切不可等闲视之。

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生机盎然,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

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心理指导,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三.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

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身心发展来说,还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好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心理特点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广东省肇庆学院

钟红嫔

2011年3月24日

下载李刚:借助语文教学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刚:借助语文教学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座位号:124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考核作业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广东省连南县大麦山中学卢小梅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单位:明光市紫阳中学 姓名:孙仲辉 国内多种调查提醒我们: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

    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省教育学会第22次学术讨论会科研成果 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鹤岗市二十二中 徐边疆 2004、10、10 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徐边疆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培......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范文5篇]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共5篇)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①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 围。②激发中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动机。③对中学生进行鼓励性......

    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俗话说就是"碰钉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跑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心理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引导学生正确沟通与合作的第一项技术,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关于“习惯养得好 终身受其益———对习惯的反思”的 教学反思 江西修水古市中学 冷斐剑 这节课,我把注意力放在“导”字上,而不是“教”字上,努力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