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省教育学会第22次学术讨论会科研成果
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鹤岗市二十二中
徐边疆 2004、10、10
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徐边疆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要求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中学语文结合起来。在渗透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的途径。
一、在阅读教材中渗透心理教育。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基本的特点,语文教材收录的往往是名家名篇,都是一篇篇的美文,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这些教材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好的教材。1. 教育
名家人格往往被后人所景仰,学生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在介绍作者时,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介绍健全人格对这些作家的成长所起的推动作用。如蒲松龄面对落第却发奋创作,曹雪芹处境艰难仍不辍笔耕,安徒生屡遭失业而自强不息,奥斯托洛夫斯基病魔缠身却坚忍不拔,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介绍作家作品,联系生活实际,树立榜样,进行心理健康好材料,而曹雪芹10年寒窗写就《红楼梦》,司马迁忍辱8载著《史记》,司马迁苦熬19春编《资治通鉴》,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培养坚强意志极好的典型,而教材《我的信念》玛丽•居里,认为人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还要有信心,要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诱惑,才会有所作为。在《背影》一文中,那穿着青布棉袍,戴着黑布小帽蹒跚的背影,深深表达了一个老人对儿子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贝壳》一文,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以及“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单的心啊!”这两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懂得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应坚持不懈,尽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树立“没有最好,但求更好的信念”。
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让学生做课外阅读练习是,不把它当作单纯的能力训练,而是努力把握其人文的意义从而教育和帮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如: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尽孝心不是给金给银,不需要那么多物品,不同的人孝心也是不一样的,一幢豪华的楼房是儿女的一份心意,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杯浓浓的热茶,一件贴身的衣裳也是难得的孝心。《失败也是歌》短文中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失败,懂得失败也是另一种意义上成功的道理。《藏羚羊跪拜》在人类黑黑的枪口下藏羚羊的跪拜中我们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类对待动物不应这么残忍,要爱护它们并和他们平等相处。
2、发挥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 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审美陶冶功能。在教学中,要通过体会作者,人物的语言,形象。指导学生欣赏作品,在体味作品美的同时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达到培养健康心理的目的。如: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一生以统一天下为已任,到了暮年仍以《龟虽寿》抒发他为统一全面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大志,使学生们感悟到他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冰心笔下《小橘灯》中的“小姑娘“的父亲失踪,母亲被特务殴打吐血的困境中表现出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使学生们滋生了勇敢迎接困难的积极心态,狄斯尼的小说《勇气》中,美国伞兵两次把生命托付给素昧平生者,使学生们明白了信任也需勇气。法国妇女为了和平收留美国伞兵丈夫被敌人杀害后还能再次收留伞兵而表现出来的勇气更让我们敬佩。
二、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
1、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建立学生心理保健的一条“绿色通道”。
学生日记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一座桥梁,也是学生内心情绪情感的书面载体。青少年学生心理具有闭封性,学业上沉重压力,社会适应不良,使他们内心充满困惑和矛盾,通过日记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如表示对当前应试教育的不满、困惑和矛盾,抱怨作业负担重,抱怨家长。面对这些我一方面 与他们谈心,一方面鼓励他们,“不经一番风霜苦,哪来梅花扑鼻香”,有些学生在日记中表露出自己在与人交往中遇到的困惑,对同学中谈论、猜忌、矛盾等,我告诉他们“心底无私天地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教师透过日记了解学生的心态,化解学生内心的冲突,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对提高心理素质也有良好的作用。
2、指导学生写出个性作文
长期以来,他们远离生活,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他们很少能直面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学生在作文时不敢大胆地把自己的思考,感受和认识写出来。他们担心自己作文中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和同学们嘲笑,宁愿写四平八稳的“八股”作文,也不愿冒一点“风险”去写有独立思考精神,因此我鼓励学生写作文时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这些事可能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说得有条理,说得真真切切,展示人独特的思考,真实、可信、独到,这样的话说多了,说久了个性就会得到发展和张扬。
三、在语文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
1、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要想获得教育成功,学生的自我教育不容忽视,格言警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体现着丰富的哲理,阅读并摘抄这些名言警句,既能启迪智力,又能对学生进行品德及意志人格的教育。
2、组织课前2分钟演讲
演讲是情感的倾诉,才识的展示,以理解、尊重、挫折、乐观竞争、自信、自卑、合作、嫉妒为话题,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在人前能说的有条理,有内容。另一方面对良好心理品质形成也有促进作用。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开展活动,如:春天帮家里插秧,夏天铲地,秋天收割,在活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得知钱来之不易,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一定促进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控制不良情绪,培养其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有一定的作用。
第二篇: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期报告
“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总结
周远明、汪宝新、周林兴
一、课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发展。网上出现的一组数据,现如今,小学生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为45%,其中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为15%。面对此状,我们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心理品质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
父母长期出门打工,学生缺乏亲情而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有由于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家庭生活使某些学生形成不良心理。同时,少年儿童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渴望独立和自主,重视自我价值,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欲。他们往往从个体出发去思考问题和处理事件,带有比较强烈的个体本位的色彩。但是,他们又缺乏相应的思考和行动能力,不能很好地认识和妥善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他们容易对注重社会要求而忽视个体需求的思想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甚至轻视教师所传授的理论和观念,使得传统的德育途径缺乏有效性。所以,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学会摆脱心理困扰的知识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是有与之相联系的人或事,或是彼此理解和了解的人。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班主任容易发现学生的行为、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所表现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利用班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使学生更好的成长。因此,利用班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可以拓宽班主任的视野,使其在更高的层面上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工作领域有更新的认识,而且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这也是我们选该课题的缘由。
二、课题的界定
1、主题班会是小学生班级活动的常见形式。它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运用班集体的力量,组织班级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确定教育主题,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改变认知,调整心态,提升心理素质,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体验式:由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创设情景和活动,由学生单独或团队合作去经历一个事件或完成一项任务。
3、小学生: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
4、心育课:首先它不是自习辅导、不是课外兴趣小组,而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老师引导下的课堂活动行为。其次,它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不是游戏课,也不是一般学科的课程,虽然是德育的一部分,但不等同于德育。
5、实践探索:该课题不是理论研究,而是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总结,多方寻求答案,解决学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
三、研究目标及方法
本研究是指班主任利用班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的研究,旨在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拓展班主任工作职能,提高其工作效率;也拓展了班会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结合采用文献法、测验法、问卷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法的目的是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采用测验法的目的是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为研究作好前测和后测,为课题研究效果作量化评价获取原始数据;采用问卷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班主任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主题班会;采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的目的是为推广普及提供依据,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与效率;采用行动研究法的原因是利用班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性的工作,实验变量难以控制。
四、研究对象及步骤
1、本课题研究对象:我校全体学生
2、实施步骤初步设想分为五步:
第一步(2013年6月——2013年8月)向市教研室申请立项,我们作前期理论学习、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涉及许多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它是一个专业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许多内容尚待探讨、学习。
第二步(2013年9月——2013年12月):进行试点研究:在仓上镇马庄小学三、四、六年级进行实验研究。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并采用问卷法收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困惑,根据本班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困扰和心理倾向来设计主题班会。比如:增强自强自立自信心、培养爱心与公德意识、自我管控与约束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学习等等。也可根据学生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突发事件决定等等,总之用以主题班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形式也可多样。通过这些班会的开展,不断总结经验。
第三步(2014年1月——2014年3月):课题研究效果后测.第四步(2014年4月):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研究主要措施
1、学习理论,更新观念,明确研究目标。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
2、点与面相结合。以班会渗透为主,以心理健康课为辅,推进实施。
3、强化信息搜集与交流整理工作,认真编辑整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心理教育感悟篇。
4、通过报告,心理辅导课,班会等多种形式,局部展示课题成果并研讨课题研究进程中的有关问题。
5、不定期聘请有关人员为教师和学生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活动。
六、课题实验的经验和成果
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服务对象上锁定:学生为主,班主任和家长为辅。其次,在服务途径和方法上尽量多种多样,并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为学生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课题开展至今已有四个多月,下面就实施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收获整理如下:
(1)构建学生、班主任、家长三位一体心育体系
本课题的研究和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但是,班主任本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专业的素质和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在围绕课题开展研究工作时,努力构建学生班主任和家长一体的心育体系。我们关注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我们也不忽视班主任整体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班主任压力的释放和提升班主任的幸福感指数。作为对孩子起关键作用的家庭教育,我们也努力渗透,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和个别交流,让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更趋于合理和优化,间接作用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家庭氛围。一旦我们的课题研究和实践形成这种心育体系,那么,班主任和家长的心理素质和育人观念的提高必定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品性的形成。如果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了,懂事开朗,又有上进心,那么老师的工作坏情绪和压力、家长的烦恼就可以得到有效排解,所以,这样的一个体系,又是相互作用和良性促进的。为了形成这样的心育体系和促进体系内的良性发展,我以《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课题为平台,有所针对性的进行开展心育工作。针对家长,我们主要通过家长座谈会,对家长予以开导,比如,在家长会上我们开展了“不以学生成绩论英雄”的主题家长会,效果非常好,过去家长打电话,只问孩子成绩多少,成绩好就说老师教得好,成绩差就说他的孩子没出息,现在这样的电话几乎没有了。这种沟通方法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也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对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维护这一块,我们组织了专项的教育心得和师德的学习及座谈。此外,还通过少先队活动、升旗仪式、节日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自觉体会到健康的心理是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班会操作模式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参照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和内容活泼的班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第一,通过答记者问的形式。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进课堂,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第二,通过小品,舞蹈,讲笑话等文艺形式,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解决的是同学们平常生活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第三,倡导学生主持班会,班会内容大家讨论,心理老师指导。
第四,参会人员不只局限于班主任和学生,还可以邀请校长或主任。
第五,班会的地点。教室,室外,均可以作为班会的地点。
还有,每学年围绕课题进行的青年班主任的班会课评比和展示,也进一步推动课题的研究。
(3)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推进课题研究
课题实验4个多月中,我们小组将实践过程中的资料进行及时整理和反馈,并且不断反思,推进课题的研究。我们将这几个月来的讲座汇编成讲座系列,将班主任协同完成的个案,心理日记,谈话记录进行整理成册。为进一步的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七、实验的思考及以后工作的设想
虽然开展“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时间较短,但在对班会课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班会课教育框架体系,拓展了班会形式,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对实验进行了思考: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措施有效是课题顺利进展的基本前提。
(二)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并与学生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自己心理发展的主体。学生心理才能得到自主良性发展。
(三)德育与心育相结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的时效性,寻求德育与心理内在的关联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德育为方向,努力构筑两者相结合的实施机制,方可取得相辅相成的实效。
下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1.牢固掌握实验总目标,即旨在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拓展班主任工作职能,提高其工作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认识。
3.制定具体实施教育措施,不断总结经验。
4.抓好实验的过程管理。作好相关记录,推进实验的顺利发展。
第三篇:如何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如何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姓 名:单 位:宝丰县肖旗初中日 期:
潘 奎
2010年10月8日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网络及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正好顺应了这一教学模式。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利用电教媒体中的形、情、境、趣等特点,为儿童创造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唤起注意,激发兴趣,从而精要地引导学生多读,自主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感悟音乐的魅力
《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先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此时,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道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
。《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发了学生欣赏音乐时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也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欣赏画面的精彩
小学课文中,文章有的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乡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动的多彩的画面。我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设计了三张投影片。讲课开始,先出示投影片,加之配乐朗读,这时在学生面前分别看到的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等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在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以及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情景交融,展现给学生的是具有乡土气息的美的感受,使他们赏心悦目。此时,教师激励学生:“读书吧,它会使你得到新的知识。”学生满怀情趣,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体验中。本堂课就这样在情景交融的气氛中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二、巧妙引导,提高效率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
造高效的课堂教学。1.演示操作,事半功倍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般都采用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读、划、思、议。这些词句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主题、提示中心的作用。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些词句,重点设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是课文最后通过周瑜的话出现的,这是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光理解“神机妙算”一词,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性格,悟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必须放在借箭过程中去理解。故此应围绕“神机妙算”启发思考:在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同时配合使用复合投影片。讲“去借箭时”,推上底片。投影出现一支船队连接向北岸开去。“受箭时”,放下复合片,呈现的是船队头西尾东一面受箭的情景。诸葛亮下令调转船头时,把投影片翻过来映出,出现的是船队头东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投影的演示,使学生看清了借箭的全过程,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引读,学生各抒己见的议论,课堂教学异彩纷呈,井然有序。学生认识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谋划,进而体会到,诸葛亮能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他运筹帷幄,文治武功的经天纬地之才,及其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气魄。借助电教手段,既省时又省力,突出了重点内容。
.解疑释难,启发思维
《黄河象》、《琥珀》等课文,属于科普作品,其间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推理过程。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推理过程,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支配、运用已有知识,从中探求真理,发现真知是培养思维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于是我把阅读的思维突破点、结合点安排在假设—推测—成因—结论上。如讲《黄河象》一文,即采用变序式教法,先讲难点第四段(推测依据),再讲第二段(故事过程)。设计制作投影片(刚发掘时象骨架图),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投影,动脑思考:(1)发掘时为什么先发现象牙(2)骨架为什么斜斜地插入沙土里为什么脚踩砾石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大胆地假设推想,再让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各组代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修正,不断完善。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成因及小结:先发现象牙是由于黄河象落水时曾抬头呼救过;从“沙土”和“砾石”可以推测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曾是一条河;从“脚踩砾石”可以想象黄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在推测中,学生的头脑进行了一番紧张的比较、分析、判断的逻辑思维活动,直接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长文短讲,收效匪浅
讲《开国大典》时,我采用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发挥电教的优势。在讲“大典”过程中(第二段),用三张投影片和一段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原始资料片精讲这一部分内容。这样的讲解,烘托出大典的热烈气氛,使学生置身于开国大典的
三、提升情感,回味无穷
课堂结尾正是总结规律、理清顺序、提示中心的重要环节,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课堂教学总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朗读欣赏
如《桂林山水》一文,总结时适度地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欣赏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再通过配乐朗读又把学生带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的形象、美的清调、美的旋律发出由衷的称赞。2.巩固升华
如学习《挑山工》一课,讲读后,放映投影片:在高高的山上,一条通向极顶的小径,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肩负重担,正弓着腰向上攀登。学生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内容认真思考,纷纷发表见解。通过热烈讨论认识到: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在心中树立起一个目标,朝着目标像挑山工那样,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不停地攀登,就一定能够达到胜利的顶峰。这样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地印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永远攀登的形象,这种印象对于学生以后踏上人生之路,将起到多大的作用,是我们现在难以估量到的。
总之,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要求,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考虑各层次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拓
学生自学的渠道,熟读精思;在语言文字教学中,学会对语言的感悟,学会对语言的积累,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的特长,还学生以主人的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就能教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3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
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张世禄老师是我们郭小湖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掌握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件心检系统的操作方法,平时负责心理咨询室接受学生心理咨询的常规工作,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当熟悉。每学期,张世禄老师作为该课题的主要负责老师,都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以下是最近三学期张世禄老师的国旗下讲话稿。
关注心理健康,让微笑写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各位老师、同学,上午好!
在今天国旗下讲话之前,张世禄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就叫做《雨点变奏曲》,张世禄老师先来说一下游戏的规则。“小雨----手指互相敲击,中雨----两手轮拍大腿,大雨----用力鼓掌,暴雨----跺脚。”你们呆会儿听到老师讲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你们就作出相应的动作,听到雨过天晴,同学们就站好了。好,开始,“现在开始下小雨,小雨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暴风雨,暴风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中雨,又变成了小雨,最后雨过天晴。”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你觉得开心吗?同学们,手指团结合作,能产生响亮的声音,我们同学们团结合作,就能取得事情的成功,团结合作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今天,张世禄老师就和我们同学们谈谈有关心理的话题。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构成我们迎接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优良心理品质。
回想奥运赛场,世界高手云集,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心理调适的成败,导致了比赛过程中的各种戏剧花絮,不仅令比赛更加扣人心弦,也令世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在前9枪一路领先的大好形势下,最后一枪仅仅打出
4.4环,使得心理素质稳定的中国运动员邱健意外登顶,可以说,雅典噩运已经成了埃蒙斯心中的魔障,他又一次在最后时刻把金牌拱手相让,不是输在射击技
能实力上,而的是输在关键时刻的心态上。奥运会正式开赛第一天,杜丽肩负着为中国军团“射”下首金的重任,但是重压之下,杜丽卫冕失败,痛失奖牌。不过,杜丽很快调整心态,在随后的步枪三姿中,他终于为中国代表团添上一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心理调节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学习中也是如此,同样一次考试,一些平时学习一般的同学却能发挥出色,而有些平时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能会考的并不是很理想。面对挑战,只有始终保持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夺取最终胜利。
在我们同学中间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上课不能够专心听讲,作业抄袭或不能按时完成,对学习缺乏自信;有的同学以自我为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也有的学生会无缘无故地闷闷不乐,心胸狭窄,胆怯害羞,嫉妒他人,容易发火;还有的学生会说谎、搞恶作剧,好冲动等等心理素质不成熟的现象。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连续体,没有绝对的心理健康,也没有绝对的心理不健康,和我们的身体一样,我们的阳光的心灵偶尔也会“感冒”,同学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你们活泼、开朗、富有激情和朝气,然而这充满朝气的季节,也会时常飘落着苦涩的花瓣雨。身体感冒了,体魄好的人可以自我治愈,身体素质稍差一些的人则需要求助于医生,心灵的“感冒”也一样,同学们要善于自我调节,自我疏导。但是,当我们无法独自面对时,我们也要学会求助于老师、同学、家长等。
我们常说,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深处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结果。同学们,当你有满溢的幸福需要分享时,当你有满腔的心事需要倾诉时,请别忘了,设在行政楼四楼的“知心小屋”的大门在向你敞开着!在那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心理辅导室的老师们将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心里话,并坚持保密的原则,帮助你战胜心理困扰,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同学们,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心灵的“感冒”更不可怕。让我们携起手来关注心理健康,用真诚和热情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共同去开拓健康的绿洲,促进我们的精神健康。
最后祝我们全校师生身心健康,微笑面对每一天,天天都有好心情。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让微笑写在每个孩子的脸上》。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拥抱健康 阳光成长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拥抱健康 阳光成长。同学们,人生什么最可贵?有人说金钱,有人说时间,有人说理想,但我觉得健康与生命最可贵,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那什么是健康呢?有些同学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不进医院,其实,要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身体要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具有良好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今天,张世禄老师主要和同学们谈谈如何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实,在我们同学中间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上课不能够专心听讲,有的学生极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说谎话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害怕与他人交往等等。
作为一名学生如何拥有阳光般的健康心态,我有一些想法要和大家分享: 首先要善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并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并能及时地控制自己的一些消极的想法与行为。
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要学会微笑地问候,学会热情地帮助,学会宽容地待人,学会友善地相处。
在学习上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获取了知识的营养,让视野更加开阔,让思路更敏捷,让心灵更充实,当遇到挫折时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忘记失败,勇敢的抬起头来,迎接新的朝阳。就像踢足球,多跑一步未必能进球,但如果不出脚,就永远没有一脚定乾坤的壮举。只有经历风雨,才可能见到美丽的彩虹。
今天张世禄老师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上学期已经通过菏泽市合格心理咨询室的创建验收,这学期从本星期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11:45---12:45开放,地点在行政楼四楼。当同学们遇到烦恼的时候,有快乐想要与他人分享时,不妨到心理聊天室与
我们的老师聊聊天,谈谈心,老师期待着能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并一定替你保守秘密哦,如果你觉得谈心不方便,也可以写信给老师,老师将会对每一封信认真答复,请相信,老师会珍视每一颗信任老师、渴望得到慰藉的心灵,并一定替你保守秘密。
同学们 “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打开心窗,让阳光进来。” 让我们行动起来,把健康、快乐的种子播下,共同去开拓健康的绿洲,促进精神健康。
最后祝大家身心健康,学习愉快,天天都有好心情。
温馨五月天,感悟母亲节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你们知道有什么歌能表达母爱吗?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是呀,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人间最深的亲情。五一长假过后,我们不能忘记了一个最应该纪念的节日,那就是“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今年的母亲节就在5月10日。
母亲,是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和最美好的呼唤。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母亲为我们做了太多太多。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他们的脑海中永远是自己的孩子。同学们,妈妈爱我们,我们爱妈妈吗?我们能理解妈妈的心意吗?下面,张世禄老师向同学们展现几个镜头: 每天上学出门前,妈妈总会说上一句:上课认真听讲,多听老师的话,你肯定觉得妈妈是那样的唠叨;每天晚上妈妈不让你看电视,叮嘱你背英语单词,你肯定觉得妈妈是那样地不尽人情!每个周末,妈妈严格控制你的上网时间,拒绝上网打游戏,你肯定觉得妈妈是那样的不可理喻;当你做错了一件小事而撒谎,蒙骗妈妈,妈妈知道真相后生气地把你打了一顿;当你一时糊涂,跟着中学生去网吧上网而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妈妈担心地以至于想要报警,从此天天守在校门口等你放学,和你一起回家;当你考试不理想时,而一度对学习失去信心时,妈妈却轻松地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下次努力。同学们,一幕幕的镜头中,是妈妈对你不厌其烦地教诲和严格的要求,是妈妈在培养你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当我们穿上合身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饭菜,幸福地点燃生日蜡烛时,是否想到了亲爱的妈妈?想到我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忙碌和粗心,让我们忽略了太多太多的母爱。当母亲节再一次来临时,唤起了我们对母亲的爱,同学们,请把你心中涌动着的感激、祝福、愧疚„„都说给妈妈听吧!让情感在温馨的五月天尽情地渲泄,让我们说妈妈,我爱您!母亲节的到来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爱妈妈、了解妈妈的好机会,让我们好好地爱自己的妈妈吧,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共同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做妈妈的好孩子。
你的妈妈一定有许多心愿,比如说想要得到某个漂亮的台灯,或许是一条裙子,或许是你的一句问候,或许是你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些当然是你现在还没有办法帮他办到的。但有些你一定可以办到,比如他希望你能每天按时完成回家作业,比如他希望你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个有特长的孩子;比如他希望你能静下心来看书,把你在书中得到的快乐与妈妈一起分享;比如他希望你能多参加锻炼,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比如他希望你能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他希望你能把心灵朝向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母亲节每年就一天,就在这一天,下定决心用行动告诉他,你能在这些方面,从此不让亲爱的妈妈再操心。
同学们,母亲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天使,他将上帝的慈爱和阳光般的温暖无私地送给了我们,慈祥的母亲是我们心中不落的太阳。让我们记住母亲节,记住母亲的爱,也让我们对母亲的爱充满每一天。
第五篇:李刚:借助语文教学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借助语文教学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甘肃省平凉市第五中学
李刚
摘要:中学生处在是身体和心里加速的关键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又同等重要的意义。因为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二者密切相关。本文结合中小学生语文学科的特点,联系教学实践,运用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情绪认知理论等有关心理学知识,探究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出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心理适应性;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提高认知水平的观点。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了有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因此,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即将定型又尚未定型的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他们开始发展和形成新的思维形式和思想方法——他们具有较强的个性,有强烈的自尊心,但是,好多想法不够成熟,有些还有点偏激,不能较为全面、客观、辨证地看待自己,了解自己;不会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处理学习生活中个中关系。面对遇到的各种压力,一些学生变得懦弱、自卑、冷漠,另一些学生变得易冲动,焦躁,不接受批评教育。如何对出现心理问题的中学生进行干预和矫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预防不良心理问题出现?这是值得深思的。
在语文教学实践,充分利用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有关心理学知识,挖掘文本有利于促进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因素,就会发现借助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独特的优势。因为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文本作者、教师三者就文本蕴含的信息(思想)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课堂中,学生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理解文本内容,感悟蕴含的思想,体验作品中任务成功和喜悦,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失败和沮丧,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认知,达到矫正不良心理行为,积极对面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享受风雨后绚丽的阳光的目的。
学会有效的沟通,提高心理的适合性
心理咨询专家认为,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孩子和父母、老师等之间的感情沟通和交流密不可分。造成孩子过于冷漠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受到过度保护或溺爱。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比较脆弱而且自以为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另一种则是因为孩子在家庭、学校得不到温暖,自己的感受常常被忽略,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多余的人。渐渐的会变得越来越孤僻、冷漠。针对这种认识,在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具体文本,设计和学生交流、沟通的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听,从学生的表述中,了解其心理倾向,给予积极的评价、引导和鼓励。也是就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指导学生对课文的进行品读,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到文本言外意、文中情,理解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并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讲出来,相互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适当点拨,如把“乐观自信”、“学会负责”、“正确对待挫等心理教育内容与相关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学生的心理行为适应性就会得到增强。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敬畏生命》《谈生命》、《再塑生命》、《热爱生命》等课文时,要让学生交流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学会善待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学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信》一文,要告诉学生爱情的真谛:它远高于生理需要,它包含“忠诚”“心灵的追念”“责任”,它需要理智、慎重、与机警。学习《伟大的悲剧》等课文就要指导学生学习到自我牺牲,宽厚待人、团结合作的集体体主义精神。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文本,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沟通,才能提高学生心理的适合性,促使学生成长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才。
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认知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性,可以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消除消极的负面影响,提高认知水平,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情绪与人对事物的评估相联系,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会左右我们对情绪的解释和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益时,就会产生接近的体验和生理变化的模式,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害时,则产生回避的体验和生理变化的模式,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与己无关时,就会产生漠然的体验而予以忽视。在不同的情境下,知觉对象尽管相同,由于人的认识不同,其情绪反应模式可能不同。简言之,人的情感和行为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决定的。学生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有的沮丧,对着门课程失去信心,有的积极面对,迎难而上,取得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也是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认识不同造成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写作实践,综合性活动课,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提高认知水平,从而强化积极的情感和行为,克服不良的习惯、态度,达到完善自己人格的目的。譬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将本诗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亲身体验到杜甫当时的艰难处境,与杜甫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体会到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怀,学生的心灵深受震撼和感染,2 就会有力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表演结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体验到成就感、幸福感。
当然,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可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提高认知,从而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把具体的文本,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地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才能促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积极方面发生改变,才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避免心理障碍的出现。
参考文献:赵莉.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论.素质教育论坛[J].2010,12:84-87 靳剑锋.将中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J].西北职教, 2009,7:36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李刚,男,生于1969年9月。1991年6月兰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2011年12月,取得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先后有《用迁移理论诠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2010年第11期《新课程》发表,《浅谈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2011年6月《中小学语文教学(园地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