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教案

时间:2019-05-15 03:5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端午日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端午日教案》。

第一篇: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

教学目标:1.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以及作者山东精炼的语言。3.让学生感受浆手的风采,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1.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准确、简练、明快的语言。3.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吗?(春节、端午、中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端午节源自屈原投江的传说,人们用端午节来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敬重和怀念。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投影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2.走进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 1

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蘸(zhàn)酒

峒(dòng)

泅(qiú)水

擂(léi)鼓

鹳(guàn)

呐(nà)喊

shù(戍)军

jiǎng(桨)手

泥jiāng〔桨〕

2.整体感知初步研究

师请学生读,并提出听读要求:

(1)认真听,听完后能作恰当的点评。

(2)听完后能说出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那些民俗风情。(用雄黄蘸酒在额头上画王字、穿新衣、吃鱼肉;划龙船竞赛;追赶放下水的鸭子。)

(3)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请找出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4)其中哪些风俗习惯是详写?哪些风俗习惯是略写?(详写龙舟竞渡,略写赶鸭竞赛,画王字、穿新衣、吃鱼肉等习俗,突出奋力争先的拼搏镜头。)

三、合作交流,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们把你最欣赏的场面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为什么欣赏这些场面?

2、请找出文中描写赛龙舟场面很激烈的句子来,并作赏析。

3、师展示赛龙舟的图片,请同学观察、讨论他们各有什么样的分工?他们各发挥什么作用?

4、大家刚才单单注意到了龙船上选手了其实还有一大批人,他们虽是这比赛的配角,但却是不可少的,是谁啊?描写他们起到什么作用?

5、从赛龙舟的场面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赛龙舟的激烈、紧张,文中还有什么风俗习惯也是很吸引人的?请找出文中描写的语句。

四、总结反思,迁移应用

1.总结:我们从本文了解到了异地的端午节时风情,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确实受益匪浅。

2.迁移应用,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你会怎么做?有何感受? 2)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赛手,你希望是做什么的?

五、板书设计

端午日

争看划船 顺序

竞追鸭子 时间 胜利者领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精彩段落

1.介绍背诵方法:关键词语背诵法。http://tieba.baidu.com/f?kz=784119986 2.根据投影显示的关键词背诵这一精彩场面。

七、教学反思:

文章如琴弦,放在那里永远不会发出美妙的音乐。教师如同琴师,授课就是弹奏。语文教学力求精致。用思想激活文字符号,品出文味,感受到书香。让人们活的思想还原于文字,使普普通通的无生命的符号闪出思想感情的光辉,让其变成学生头脑中活的语言。

八、关于端午节的百度图片

1.争看划船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1%FA%D6%DB%B1%C8%C8%FC&in=32071&cl=2&lm=-1&pn=7&rn=1&di=46583961345&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2.竞追鸭子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6%CB%CE%E7%BD%DA+%BE%BA%D7%B7%D1%BC%D7%D3&in=22630&cl=2&lm=-1&pn=1&rn=1&di=463618305&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pn1

3.端午节来历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6%CB%CE%E7%BD%DA%B5%C4%C0%B4%C0%FA&in=25531&cl=2&lm=-1&pn=1&rn=1&di=9210001215&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pn2

第二篇: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桨手的风采,明白“合作努力取得胜利”这一道理,感受“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分析文中精彩的场面描写。

2、感受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

三、教学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中秋节,很快又将迎来春节,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元宵、端午、清明)

师:大家来看一首诗,看看它是写哪个传统节日的?(多媒体展示)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是怎样的的,大家知道吗?(多媒体展示)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源自屈原投江的传说,人们用端午节来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敬重和怀念。

师:我们今天到湖南去了解那儿的老百姓是怎样过端午节的?问:作者是谁?(沈从文)

师:哪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沈从文?(多媒体补充展示)师: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具体感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美景。(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二、听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1、读准加点字的音。

蘸(zhàn)酒 茶峒(dòng)泅(qiú)水 擂(léi)鼓 .... 老鹳(guàn)呐(nà)喊 戍(shù)军 ...

2、自读课文思考: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文中的相关词语。

时间顺序

(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文中写了湘西的哪些端午习俗?分别用短语概括出来。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找出能够概括全文的一句话。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鸭子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三、深入研读精彩段落(赛龙舟场面)

师:课文详写了赛龙舟这个习俗,请大家找出这个精彩的场面读一读,并思考: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 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研读讨论

(一)作者写赛龙舟的场面调动了我们的哪些感官?龙舟上有哪些人?他们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作者如何对他们进行了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互相讨论)

我们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分析,声音(锣鼓声;呐喊助威声„„)视觉 色彩(红)

桨手:划船

带头的:指挥

鼓手:鼓点使鼓手合拍,鼓舞士气

外貌描写

头上缠裹红布包头

动作描写

挥动

指挥

敲打

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拼搏精神。

研读讨论

(二)在喧闹的锣鼓声、嘹亮而粗犷的号子声中作者想到了什么?(梁红玉击鼓)如果是你,你会想到什么呢?(战场、打雷、赛场„„)

虚实结合的写法,既写了场面,又写了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研读讨论

(三)师:大家刚才单单注意到了龙船上选手了,其实还有一大批人,他们虽是这比赛的配角,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是谁呢?找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对观众的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两岸人呐喊助威

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这个场面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烘托出赛龙舟的的精彩。

研读讨论

(四)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都显出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师总结: 拼搏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和全队合拍,要讲究配合,要团结协作。从龙舟比赛中,我看到他们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引申:小而言之一个班级一个家庭;大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成绩、团结是必不可少的。

四、研读精彩段落(追鸭子)

1、师:刚才同学们感受一下赛龙舟的激烈、紧张,文中还有什么风俗习惯也是很吸引人的„„请找出文中描写的语句。

(赛船过后„„于是长潭换了新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为什么会吸引你?(热闹,有趣)

2、课文第二小节写捉鸭子,场面写得很简略。请你试着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相结合的方法,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具体一点。(学生展示片段描写)

五、小结:同学们喜欢过端午节吧?为什么? 除了吃粽子,大家知道端午节我们这里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吗?(悬艾草,系绒线,吃鸡蛋„„)

其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也构成了我们国家文化、政治经济的多样性,大家课后搜集更多的关于端午节的习

俗,感受我们中华民族风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板书设计

端午日 沈从文

穿新衣 画王字 吃鱼吃肉(略)

赛龙舟(详)详略得当 追鸭子(较详)

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教学后记:

第三篇:《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作用。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本文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唐代有位诗人文秀写过这样一首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道出了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你知道是哪个节日吗?(端午节)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给我们讲讲端午节的由来呢?(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因而就有了竞渡、包粽子等风俗,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这位同学讲得很好,端午节其实是人们祭奠和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方式,后来就成了一种习俗流传至今。那么各地端午节的习俗是不是都相同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板书:端午日

沈从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特色。

沈从文,现代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那我们就随着沈从文先生一起走进湘西,去了解当地的端午习俗。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两个,希望今天和同学们相互配合,共同来完成上面的两个目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习惯(分别用三字短语“动词+名词”概括)第一问:①穿新衣 ②画王字 ③吃鱼肉 ④赛龙舟 ⑤追鸭子。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茶峒人端午节这天的重头戏是什么?(赛龙舟)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笔下龙舟赛的场面。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段文字(读时及时纠正读错或破句之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龙舟赛场面的气氛。(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气氛的?可以相互讨论

交流、明确: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引出正面描写。

2、大家刚才单单注意到了龙船的选手了,其实还有一批人,他们虽然是这场比赛的配角,但却是不可缺少的,是谁?赛手们在同心协力、奋力争先,拼搏向前,那岸上的观众有什么反应?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 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

讨论、交流、明确:两者相似点在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联想。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引出侧面描写

3、那么,能不能从文中再找出能突出龙舟赛热闹欢腾场面的侧面描写的内容?除了龙舟赛的船手们,最热闹的应该是谁呀? 交流、明确:看比赛的人们:“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他们不讲等级,不论老少,倾家出去,全城出击,争睹龙舟竞赛,这一切的一切,都透露出了龙舟赛的热烈欢腾。总结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

4、老师看到这里,就要瞎想啦: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唉,奖品并不算丰厚呀!)是不是获胜的龙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呢?(不是,“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5、那他们图个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风貌? 讨论、交流、明确:图的是欢乐、热闹。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奋力拼搏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其实,在校运会上,不管是参赛的选手,还是拉拉队员,尽管得到的奖品值不了什么,拉拉队连也奖品也没有,但大家图的就是能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对不对?同时,只有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你们说是不是?

6、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了,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竞追鸭子)

目的是什么?(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7、我们一齐来把这节读一遍。

既然是余兴节目,作者也懒得动脑筋啦,两三笔就略带过了。对于竞追鸭子,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就对这热闹有趣的场面作了概括。

四、拓展延伸

我在这里要难为各位同学啦。如果你当时也在现场观看的话,请你试着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具体一点。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什么方法?(提示:穷追猛打

迂回包抄

合力擒抓

守株待兔)

五、归纳要点:

今天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紧张、激烈。当然我们现在记住这些传统节日,在传承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弘扬民族精神,我想这也是端午节赛龙舟的真正意义所在。

六、课后学习:描写一朵花的美丽

第四篇:《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3.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二.教学重点

1.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2.精彩的场面描写 三.教学难点

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下面请同学来谈谈,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刚才你们说到端午节,谁能说说端午日的由来吗?(请同学简单说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沈从文写的《端午日》这一篇文章。二.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

2.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 明确:(板书)蘸雄黄酒、赛龙舟、赶鸭子

3.湘西的端午日习俗有哪一种在我们这儿不曾有过?(引导学生分析追鸭子的场面)A.追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与民同乐,增加节日的愉快 B.参与追鸭的人员: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

C.追鸭的场面及人们的心情:愉快、紧张、兴奋

D.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绘声绘色的描绘一番追鸭的场面。4. 体会赛龙舟的场面

A.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明确:河边观看划船

河上赛龙船

胜利者领赏

B.齐读“划船的事------调理下桨节拍”,思考这里从哪些方面来写 赛龙舟场面? 明确: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

C.课文中运用哪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写出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外貌和动作的?请把这些词语圈点出来,体会这些词语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词语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赛船时的热烈气氛。

D.面对如此的赛船场面,使人想起了什么?找出有关语句。(教师点拨:虚写和实写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如果你身历其境,亲眼目睹了这一精彩场面,你还可以产生哪些联想?有什么感受?

E.赛龙船后得胜队有哪些奖励?你能说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参加此项活动吗? 5. 齐读第三节,说说其作用。三.课文总结

1.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2.写作特点:

详略得当;注意渲染气氛,突出民乐;语言简洁明快 四.写作训练

请同学就运动会的一个比赛场面,运用虚实结合,正面、侧面描写想结合的方法写好这一场面。

《端午日》教案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精彩的场面描写。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出示课件:文字:沈从文及《边城》)

二、范读课文,注意读音、字词、停顿,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一下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的节日气氛和湘西一带的端午习俗。(1—2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三、本文比较多短小,不难理解,我们就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知,细细品味,标示疑点,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边读边讨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过会儿在班内交流。

1、字词方面的不解。如“缓促”“调理”、“不拘”等。

2、“本文写的是端午节的竞赛,为什么还要写以前练习的事?”(1)讨论侧面烘托的作用。

(2)再从文中找出有这样作用的句子。(3处)

3、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中“种种情形”

不描述出来为切入点找出略写的句子。(1)讨论详写和略写的处理。(2)从文中再找类似的句子。

(3)在此完成“竞追鸭子”场面的简析,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具体的场面,明确略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这一重要特点。

五、谈感受最深的场面

(一)人山人海的场地写得好。(1)三个“莫不”的句子

(2)从文中找其它写人多的句子。

(二)重点赏析“赛龙舟”场面。显示课件中本段文字。

1、动词的运用。学生谈动词对表现场面的作用,(课件显示动词)(1)表现了不同人的不同动作。(课件显示不同竞赛人)(2)、指导阅读带动词的句子,读出力度、读出气氛,纠正声音高低、短促,把动作突出出来。(生齐读)

2、拓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你会怎么办做?有何感受?(2)、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赛手,你希望是做什么的?(师生明确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3、精彩段落背诵

(1)介绍背诵方法:关键词语背诵法。(课件显示关键词)(2)根椐课件显示的关键词背诵这一精彩场面。

六、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壮阔的场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受到了有益的人年启示。中国还有很多民俗,比如:-----、----、----、----、等(让学生举例),在每一个民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七、课文延伸。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片段来感受所体现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民俗文化。同学们可以课下收集一些民风民俗,从中了解一下异地风情,感受一下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你一定会受益非浅的。

《端午日》教案三

学习目标:

1,了解短文场面描写的特点。2,学写场面描写。

3,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4,了解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重点难点:

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精彩的场面描写;叙议结合、适度点化的作应。

教法与学法:

导读 质疑 练习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哪三大传统节日?(生口答)

听这样一首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的直臣冤。

问:这首诗是来歌颂战国时楚国的诗人谁的?把几月几日定为端午节?

二、板书课题:

端午日

1、师讲解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龙舟竞渡。

2、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三、讲析课文:

1、师讲:这是一篇描写端午日赛龙舟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端午

日”这个文题,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2朗读课文,设置问题:

(1)、全文3段文字,按 顺序来安排材料?

(2)、归纳这3段的段意。

第1段,第2段,第3段,(3)第1段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并划分层次。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4),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赶鸭竞赛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5),你能描述一下我们的家乡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找三个学生回答)

四,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

2、条理清晰。

3,渲染气氛,突出民乐。

4,语言特色:a,刻意重复,渲染气氛。b.简练明快,留有“空白”。

五,练习与作业:

1处理课后练习一、二。

2,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场面描写,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端午日》教案四

教学目的:

一、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三、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的道理。教学重点:

一、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二、精彩的场面描写。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教学过程:

一、由检查作业导入。

早两天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下面想请同学们来谈谈,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刚才你们说到了端午节,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吗?

二、研习课文。

1、合上书,听教师范读,然后迅速说出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形成板书)我们这一带的端午日又有一些什么习俗?湘西的端午习俗有哪一种在我们家乡不曾有过?

2、教师引导分析追鸭子的场面。①追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②参与追鸭子的人员。

③追鸭子的场面及人们的心情。

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绘声绘色地给学生描述一番追鸭的场面。

3、分析赛龙舟场面。(方式: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①体会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渲染节日赛龙舟的气氛。

②课文“划船的事„„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从哪些方面来写赛龙舟场面?(分析后齐读)

③体会实写、虚写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如果你身历其境,亲眼目睹了这一精彩场面,你还可以产生哪些联想?有什么感受?

④赛龙舟后得胜队有哪些奖励?你能说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参加此项活动吗?

4、生上台表演。师问:刚才场面激烈不激烈?如果刚才是你们参加比赛,会不会胜利?为什么?(板书结论)

5、针对上述表演,让学生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的效果。

三、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主题及主要特点。

四、写作训练:

我校各年级均举行了一次拔河比赛,各位同学也是热情的参与者。请运用虚实结合,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好这一场面。

方法:当堂写作,读有代表性的习作,学生评价。

五、可将课文齐读一遍,有助于更好地领会课文。补充:端午节的习俗:

一、端午节的由来。(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的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曳,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赤脚,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赤双足。捉住小鬼,挖悼其眼睛,一只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日,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皇醒后,疟疾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图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是避邪驱瘟,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有驱魔法鬼之神效。在端阳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汉武帝欲求长主之术,曾吃菖蒲两年。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赶迫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尤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台湾开始有尤舟竞渡是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由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均举行尤舟竞赛,香港有竞渡之举,近英国人亦仿效我国人作

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问,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第五篇: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湘西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

3、体会赛龙舟活动表现出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强化学生的团结精神、团队意识。教学重点:

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请大家猜个谜语:一个白胖子,裹个绿毯子,腰里扎个细绳子(打一食品)。粽子!我们在哪个传统节日里吃粽子呢?端午节!那么端午节的来历又是什么呢?(课件展示端午节来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湖南湘西地区端午节习俗的文章《端午日》。(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沈从文,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三、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字音:茶峒.dòng擂.鼓 léi呐.喊 nà不拘. jū泅.水qiú戍.军shù蘸.酒zhàn调.理tiáo

2、辨字形:燥---躁桨---浆戍---戌---戊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给我们介绍了茶峒人端午日的那些习俗呢?认真读课文,在书中圈画出来。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鸭子

2、在这些习俗中,作者着重记叙了哪两种?哪件事情是详写?

赛龙舟追鸭子。赛龙舟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自古以来,端午日就有两项最为重要的习俗,一是吃粽子,一是赛龙舟。可是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大西北的人来说,赛龙舟这样的活动极为少见,大家想不想见识一下龙舟竞赛的盛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们仔细品味一下船和船竞赛的活动,试着找出其中的三个场面。

2、“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文章开篇一连用了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

3、参加赛龙船的人有哪几类?他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来)分别找出这些人最具表现力的动作和外貌

4、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课文中话回答)

5、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六、作者用浓墨重彩写了赛龙舟的激烈紧张,写追鸭子又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呢?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沈从文带领我们参观了湘西茶峒人家的端午日风俗,他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力拼搏,合力争先的民族精神。这次的旅行,我们感受到了那里节日欢腾热闹的气氛,同时又增长了不少知识,真实不虚此行。

八、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1、课外积累:

辞旧迎新是()。

兔子灯,走马灯,灯灯相会在()。()时节祭先人,路上行人欲断魂。五月初五是(),吃粽子,赛龙舟。八月十五是(),亲人团圆送祝愿。九月初九逢(),尊敬老人不能忘。

2、指出下列诗句描述的节日名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帐主怕灵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眼下,越来越多的洋节日(例如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九、布置作业:

请你们试着回忆一下中秋节那一天,特别是那个夜晚,你和家人是怎么度过的?

要求:抓住重点,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板书:

端午日

赛龙舟—紧张激烈虚实结合淳朴的民风

奋发向上

合作争先的 追鸭子—轻松愉快民族精神

下载端午日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端午日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端午日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学习场面描写方法,培养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2.过程与......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教案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年起有三大传统节日新增为法定假日,你知道是哪三个吗?(学生作答。)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这首诗是哪个传统节日的?(多媒体展示: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

    《端午日》教案3

    《端午日》教案3 作者: 加入日期:06-06-18 教学目的: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

    《端午日》公开课教案

    《端午日》公开课教案 育才中学 周燕 教材简析 《端午日》见苏教课标版七上语文第十一课。这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按争看划船—......

    10课端午日教案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一、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二、培养学生及联想、想像的能力,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方......

    端午日 获奖教案

    《端午日》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缓缓导入: 1、图片导入,这里就是湘西茶峒。这里有着神秘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去那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是如何度过端午这一天的。 2......

    《端午日》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精彩的场面描写。 详写和......

    《端午日》教案(精选5篇)

    《端午日》教案 ◇ 教学理念: 1.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引导、自学讨论法。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