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解方程(三)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3:1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2解方程(三)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2解方程(三)教学设计》。

第一篇:5.2解方程(三)教学设计

课题课时:5.2解方程

(二)课型:新授

授课教师:姜屯中学

一、教学目标

1.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解含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并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并灵活运用解答相关题目,体验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陌生”转化为“熟知”基本思想

3.提倡学生自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解题,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小组活动;第二环节:课堂联系,巩固提高;第三环节:讨论研究,深入理解;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小组活动

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选出自己的发言人,交流本组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看法.11(x14)(x20).7411解法一:去括号,得x2x5.743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28328两边同时除以(或同乘以),得28x.283例5 解方程

即 x28 解法二:去分母,得 4(x14)7(x20). 去括号,得 4x567x14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3x84. 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 x28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合作,总结、归纳出两种不同的解法.

目的:一方面检验学生自己读书的情况如何?本章解方程的学习过程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掌握的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等式的基本性质二的另一种(即: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非零的数)的理解程度如何?另一方面考察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彼此间的督促、帮助、启发作用如何? 实际效果:

1、每一小组都能顺利地将方程中的分数系数通过去分母化成整系数,将“新”问题转化到“旧知识”的基础上.

2、在转化的过程中,经过各组间的互相提醒,对使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二去分母中的关键理解很到位.

如在解方程(x15)1511(x7)时,有同学提到: 23“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30,方程两边同乘以30,在方程右边相当于利用乘法分配律30 与方程(x15)了很好的基础.

1、学生在此归纳出解方程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 规范解方程:(x15)1511(x7)两边的每一项都乘.”这样就对于解类似的方程打下231511(x7). 23解:去分母,得6(x15)1510(x7). 去括号,得

6x901510x7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16x5. 方程两边同除以16,得 x5.16第二环节:课堂联系,巩固提高

内容:课本177页的练习题

目的:1.进一步体会需要去分母的方程是如何从“新”转化为“旧”的. 2.规范解题过程,准确运算. 实际效果:

1、学生解题过程规范,运算准确程度较好,因为他们在小组活动过程已进行了知识的初步内化.

2、运算速度相对较快 第三环节:讨论研究,深入理解

内容:本课时的例题及练习题,分析它们的解答过程

目的:

1、进一步体会规范做题对解题的严谨、准确的积极影响作用.

2、对于较复杂的方程,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自觉发现解方程的方法,使他们体会解法步骤可以灵活多样,但其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 实际效果:

1、学生在分析例6:解方程

111(x15)(x7)的解题过程时,认为采用上课时的523解题的方法——先去括号,再求解的方法,运算量比先去分母,再去括号求方程解要大的多,且容易出错,学生自然地接受了去分母的思想与方法.同时在分析过程中提出:去分母时,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二,要让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同时乘以方程两边的每一项.

如:上例去分母以后得 6(x+15)=15-10(x-7)此过程也显示了学生解题过程的规范性.

x2x的解题过程分析中,有的学生认为不去分母直接写成: 54xx2 545x2 2052、在对方程

x=8 也比较方便.学生转化代数式,合并同类项等方面的运算能力较过关,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较灵活.

3、教学过程学生讨论热烈,尤其是每一步解题过程的正确,增强了自信心,肯定了自己的许多想法,形成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有效的方法.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解一元一次方程每步变形的依据及需注意事项有哪些? 内容: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畅所欲言.目的:

1、小结本课时的知识点

2、使学生理性地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思想与解法思路

3、在生生、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欣赏别人的优秀之处,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实际效果: 学生们不仅将近几节课学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方法给予适当的小结归纳.而且对例6解题的每一步都说出它的变形依据,充分看出了他们研究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还提出其他类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五环节:达标检测

课本178,习题5.5 第1题.

第二篇:解方程例2、例3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P68例

2、例3及练习十五第2、7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使学生在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探索解方程的方法,为后面用方程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上述简单方程解法的知识经验,本节课的不同之处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探究形如ax=b的解法和a-x=b的方程的解法。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养成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养成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3.情感目标:学习过程中,是学生感受到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学习习惯。初步体会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会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

教学难点:

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猜想验证法。教学准备:课件。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4)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5)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2解下列方程:

X+12=31

x-63=36 提问:你能结合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说说解方程的步骤和格式? 生:解方程的步骤及格式:(1)先写“解:”。(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注意:“=”要对齐)(3)求出X的值(注意:例如X=6 后面不带单位,因为它是一个数值。)(4)检验。

二、情境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解方程。三|、自学辅导:

(一)出示教材第68页例3 1.明确要求:观察信息,看信息都提供了那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 ”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 ”,但x 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 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

根据汇报板书:

20-x =9

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

方程左边=20-x 20-x+x=9+x

=20-11 20=9+x

=9

9+x =20

=方程右边 9+x-9=20-9 x =ll

3.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自主计算解答,并集体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求出解后要检验。

作业: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2、7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1)

例2:

例3:

3x =18

20-x =9

3x ÷3=18÷3

20-x + x =9+x

x=6

20=9+x

9+x =20

9+x-9=20-9

x =11

第三篇:解方程例2、例3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1)

教学内容:教材P68例

2、例3及练习十五第2、7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养成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2、学习过程中,是学生感受到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会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猜想验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解方程

3+x=18

x+15=34

x-24=42 你是如何进行求解的(应用等式的性质),如何知道你所求出的解一定是正确的呢(检验)?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 ”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 ”,但x 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 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0-x =9

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方程左边=20-x 20-x+x=9+x

=20-11 20=9+x

=9

9+x =20

=方程右边 9+x-9=20-9

第四篇:解方程例2、3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1)

教学内容:教材P68例

2、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重点学会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方程的解,养成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2、学习过程中,是学生感受到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会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讲解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思考:在解方程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x =18 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决这个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 =6。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x =18

解: 3x ÷3=18÷3

x =6 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

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还有其他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x =18

解:

x=18÷3

x =6 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小结: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 ”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 ”,但x 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解。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0-x =9

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方程左边=20-x

x=20-9

=20-11 x=11

=9

=方程右边 求方程的解:x-8=9学生自由完成,汇报。引导小结: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解.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数 = 被减数 - 差

3.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小结: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1.解方程。

X + 3.2=4.6

5X=80

32-X=12

43-X=38

X-35=91 教材68页,做一做

2、看图列方程并求解。

学生自主计算解答,部分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答案。

四、拓展训练 解方程:(100-3X)÷2=8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你说一说。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解方程时是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求出解后要检验。

作业: 作业:

1、完成优化设计练习题。

2、预习例

4、例5。

六、板书设计:

解方程(1)

例2:

例3:

3x =18

20-x =9

x =18÷3

x =20-9

x=6

x=11

检验:方程左边=20-x

=20-11

=9

=方程右边

第五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67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3)判断下面的是不是方程? 1.4x=9.8

+y<30

21÷7=3

(3x-8y=14 二.新课讲授: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学生能快速并正确的列出方程,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列出方程,而是如何求出x的值。同学们自己讨论,交流,最后请同学们来说一说,通过说了以后,让同学把我们刚才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我们的数学符号和数字。

1.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4.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方程的左边:=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方程的解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5.我们除了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我们是否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解,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还可以根据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我们就可以得到

x +3=9

解:

x=9-3 X=6

让学生对比两种解法,对比两种解法那种更好理解,更方便,三:巩固练习

(1)解方程,(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并检验)

3.5+x=10.77 250-x=100(2)小明的妈妈以前买了100千克的大米,现在已经吃了y 千克,还剩下32千克。已经吃了的大米是多少千克?

四.总结这堂课学习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方法一:x +3=9

解:

x +3-3=9-3

x =6

检验:方程的左边 =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方程的解。

方法二:

x +3=9

解:

x=9-3 X=6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得过程叫做解方程。

下载5.2解方程(三)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5.2解方程(三)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8年11月5日 教学内容:教材P67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中解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解方......

    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

    《解方程》教学设计

    ——三岔河镇2009—2010学年上学期数学课堂教研课赛 《解方程 》教学设计 太平明德小学 太灿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8、59页例1......

    《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城厢小学:贺建蓉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7-58页“解方程”。 教学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

    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7、58页例1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会......

    《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1、2、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

    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57页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方程的......

    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67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